高校地方体育论文

2022-05-06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高校地方体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完善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和理论依据。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地方体育论文 篇1:

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湖北省地方普通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目前湖北地方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传统与时尚潮流并存,给大学体育课程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使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引发了新的“矛盾”。文章通过分析指出问题所在,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体育选项课,促进地方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湖北 地方高校 大学体育 选项课

一、前言

为了了解湖北地方高校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大学体育课程选项课的开展及教学现状,以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孝感学院、襄樊学院、咸宁学院、长江大学等地方高校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统一抽取调查学校二年级大学生男女50人,共计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有效回收率为90.2%,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作为研究的基础,掌握大学体育选项课程的基本情况。

二、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1}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勞动教育课程相配合,共同实现大学生身体、心理、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整个高等教育最大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安排在一、二年级,为必修课。湖北大多数地方高校目前为在校的大学生开设两年的体育课。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卫生保健、运动技术原理、竞赛规则、体育价值和功能,以及体育休闲娱乐。

三、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情况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八条“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和第九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贯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湖北各地方高校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特长、体育基础状况,以及学校对体育课的要求,基本施行“二自主一固定”教学模式,即学生自选上课项目,自选上课教师,在学校排定的固定上课时间完成体育课学习。有些学校在一、二年级实现“三自主”教学模式,即学生自选上课项目,自选上课教师,自选上课时间。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课内外,校内外,教学、群体、训练、竞赛等工作的一体化,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多种体育需要,把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锻炼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从调查来看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目前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大一开设基础体育课,主要是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大二开设健美操、体育舞蹈、散手、武术、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形体训练、跆拳道、瑜伽等选项课。第二种是四学期均开设选项课,每选项课开设要求学习一年。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的学生身体或心理上无法承受常规体育活动,经校医院出具证明,并经教务处批准,可参加保健康复班学习。个别学校甚至开设主副选项课(有的叫主项选修课、辅项选修课)。

四、湖北地方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选项课的开设引起新的师资“矛盾”。运动技能是构建体育选项教学的基础,是衡量体育教师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体育选项教学内容较多,有些传统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游泳等,也有些近年新发展和流行的项目,健美操、网球、跆拳道、瑜伽、街舞等非传统运动项目,还有如定向越野、人工岩壁攀登等体育休闲项目。鉴于社会发展形势和流行趋势,学生们也喜欢追赶时代跳动的脉搏,因此,健美操、网球、跆拳道、瑜伽、街舞等非传统运动项目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主流选项。从对调查的高校看,这些项目的师资都比较缺乏,健美操教师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跆拳道、网球、瑜伽、街舞这些项目教师比较紧缺,基本是年青教师成了这些项目的生力军,而以往的那些教授传统项目的中老年教师陷入比较尴尬的地步,形成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部分教师几乎没课上的两难局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流行是暂时的,学校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不停引进教师,选项课的开设在某程度上引发了新的师资“矛盾”。分析原因是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科学指导,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让学生提高学生对选项课的认识,明确体育选项课的目的和意义及实现体育目标的方式和途径,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学习及锻炼对自己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项目,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条件、思想及个性心理,让学生选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一定作用的项目,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情感障碍,培养健全的人格。

2.选项课的开设凸显场地设施器材“不足”。从调查的湖北地方高校,基本每所学校都有体育场馆,有的甚至有几座场馆(合并后的校区)。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选项课都存在教学设施不足,虽然有场馆,大多是比赛型场馆,又首先满足体育院系学生的正常教学,加上体育场馆设施配置不齐全,功能单一,综合性体育馆较少,这样开设健美操、网球、跆拳道、瑜伽、街舞等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项目很难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有的学校甚至连室内操场都没有,下雨天气不能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在一些地方师范院校,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女生达到近70%,而女生比较喜欢干净、运动量小、在不晒太阳的地方上课,健美操、跆拳道、瑜伽、街舞等成为女生的热门选项课,造成教师和场地紧张。

3.选项课的开设引发对学习评价公平的考量。体育选项课考试标准的不规范也是影响学生选项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各选项课考试的标准在难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考试内容与方式上也差别较大,对学生的综合成绩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跆拳道、瑜伽、街舞的考试,用学生们的话就是“比划两下”,考试成绩就能达到良好以上,而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是“农民运动”,又晒又累,考试成绩要凭着状态发挥,因此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选项,选择那些考试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作为自己的体育选项课,以便自己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因此,如何合理安排选项课考试方式方法和内容,如何对选项课学习进行评价,制定体育选项课考试标准等问题,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项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4.选项课的开设引发对体育课程目标实现的争论。从调查的结果,湖北地方高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达标率基本维持在85%~95%之间,但达标的标准和难度降低了,因此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女生身体素质下降明显,这符合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差异。特别是选项课开设后,学生素质在耐力,速度和柔韧方面明显下降,引起了实行选项课对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争论。

增强体质是体育课程目标之一,只有强调长久、有规律地适应超出日常身体负荷的身体负荷(强度与难度),才能增强体质,这是基于超量恢复原理和适应性理论,要求负荷必须要超出一般的身体活动负荷。2007年开始,各大高校开始采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测试,这一标准涉及的项目多了、内容广了,但整体难度明显小于1989年推出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弱化了学生对体育的重视。另一方面,各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学生的水平和体育意识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和老师,实践中的趋势是学生对时髦、轻松、不曬太阳的项目趋之若鹜,而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遭到冷落。也正是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理解不够,一旦他们掌握了课程的主动权和对教学的评价权,教师的教学难保不出现迎合学生某些不合理要求的现象。

五、解决大学体育选项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选项课的开设对湖北地方高校的大学体育教学引起新的“矛盾”,主要表现是流行时尚的项目选的学生较多,而相应的教师和场地器材、设施均不足。学生选择选项课缺乏科学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选项课变成选课上,违背了开设选项课的初衷。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选择选项课进行科学的指导,避免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引导、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2.“三自主”教学模式对场地、器材、教师数量的要求特别高,造成体育教师的授课时数、授课内容、时间的跨度变化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授课质量。“二自主一固定”模式相对比较合理,更有利于教学和管理。

3.有些选项课的运动负荷达不到增强体质的要求,多种原因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引起开设选项课对完成体育目标的疑惑。笔者建议这些项目要增加体育基础课的内容,提高运动量,增加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4.完善新开设选项课考试的操作规范性。首先是对新开设的选项课考试内容的选择,其次是考试评价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使各项目之间考试具有可比性。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08B288)]

注释:

{1}{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参考文献:

1.叶澜.新教育观念,创造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2):8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85—87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孝感学院体育系 湖北孝感 432100)

(责编:若佳)

作者:胡安义 汪晓琳

高校地方体育论文 篇2:

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为完善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新形势下研究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对于抢占高校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体育教育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及引导大学生向着科学文明、健康快乐、开拓进取的目标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推动地方体育文化建设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以地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获取相关研究资料;调查问卷法,选择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对相关数据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地方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宣传设施、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1]。建全的运动器材,良好的体育设施,不仅能烘托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让学生刚进校园就受到体育环境的熏陶,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冲击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

目前,多数地方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种类较齐全,总体上能满足学生需求。但学生对体育硬件设施的需求和硬件本身数量、质量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此外,具有体育象征的雕塑和体育宣传设施的地方院校还较少,大多地方院校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弱,宣传的内容、效果欠佳。

2、地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体育观念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积极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的。但大学生们的体育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意义上,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的影響。对于体育的健身、娱乐和交际等显性功能,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分别占97.6%、90.8%和93.8%;但体育对个性培养、心理、社会化功能和意志品质等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下降明显。

体育道德是学生整体素质状况反映的一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各队员的责任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及功利主义态度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体育道德状况。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按照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重在参与的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功利主义色彩不重。

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次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方式和内容还较单一,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差距。

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3]。

调查表明,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的学生不足三成,大多数没有体育锻炼自主性;但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信息的学生比例较高分别达65.1%和70.9%,尤其是热门赛事如NBA、CBA、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等赛事。

3、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设立的体育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条例、办法的建设和实施。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有助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4]。

体育传统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体育行为风尚[5]。目前多数地方院校都已形成传统、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秋季田径运动会、“三大球”联赛、校园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各体育社团赛等赛事活动。

高校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的设立,是为保障各种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协调各部门、各层面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基本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制定了基于本校资源和现有条件的学生综合体育测评制度、场地器材设备管理条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校内外体育竞赛、早锻炼实施办法以及体育课堂常规等制度。

4、高校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衡量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志。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堂教学一起共同构成学校体育的总体,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生差异显著,96.1%的男生喜欢体育锻炼,女生为56.9%,比男生低了39.2%,这也从中可看出当前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率不高的事实。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次数与持续时间都严重不足,7成以上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下,其中尤以女生最为明显。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大多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本校体育场馆器械条件等来进行的。从选择项目的排序上可以看出男女在性别、需求、兴趣及能力的差异。男生更喜爱对抗激烈、刺激、集体为主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偏爱轻松活泼、对抗性弱、上手性强、体现女生爱美特点和隔网类的如羽毛球、健美操等。

三、结论与对策

1、结论

目前地方院校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希望值有较大差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上,需要改善提高;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也喜爱体育,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体育教师传播体育知识的方式较单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差异显著;总体上,当前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质量不高。

2、对策

我们要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6-194

[2]陈琦,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8):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7

[4]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5]韦继康,徐远香.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俗[J].昆明大学学报,1999(2):72-75

[6]懂小强.试论高校体育爱好者协会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年第2期:76

作者:王红福

高校地方体育论文 篇3: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 要:构建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对公体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在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把教务处评价、专家评教、家长评教、自我评教纳入评价体系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培训,掌握其评价标准;教师应该积极自我评教,结合评教后的反馈意见,及时矫正更新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public sports;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教学能力评价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和师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在由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传递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反馈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良因素,进行调节控制,最终趋于科学稳定,直到达到优化的状态.[2]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课教师教育能力评价体系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地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公体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构建5个一级、16个二级、46个三级评价指标,旨在为全国地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黑龙江省4所地方高校:牡丹江師范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学院为研究对象.

首先,确定5个一级指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教师教学“三心”能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设计能力;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语言组织、动作示范、错误纠正、队形组织、安全保护措施、布置场地器材等组织能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创新等能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包括:教学过程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教师教学“三心”能力包括: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

对所有指标进行五级评分法: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通过问卷形式请专家评估,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为98%.其中,有效问卷为120份,有效率为94%,符合调查研究的需求.采用SPSS 20.0软件对指标进行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一二三级各项指标.

通过软件YAAHP 10.3 层次分析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根据萨蒂(T.L.Saaty)提出的“19标度方法”进行比较,给出判断数值,区分出各指标的权重值.详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现状

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评价方式单一,且缺乏有效性.4所高校主要采用同行评教和教师任课班级学生评教的方式,缺少其他评教主体.

部分教师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不清晰,因此,会在同行网上评价中,全部都选“优秀”,使同行评价失去了意义.在学生评教时,会出现主观性评教现象,往往是根据教师的“宽”与“松”进行评教,而非根据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授课情况、组织教学能力、师生互动情况、能力与兴趣培养等进行评教.甚至有的班级学生会“以一代多”的形式进行画票——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趋于满分或者优秀,同样也失去了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意义.

2.2 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

问题  缺少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评教过程中,学生评教“不真评”,往往是全部优秀,导致评教主体不能突出其重要性.学生缺乏对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认识,不能客观地应用该评价体系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学生认为:“能让学生快速学会某项技能的教师就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言语清楚响亮会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来完成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只要长的帅气,其授课内容及方法手段都是次要的,学生们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和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集中培训,提高对该评价体系的充分认识,为真实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提供有力保障.

缺少期中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也应该进行阶段性评价,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缺乏有效的评教反馈机制 多元化的评教主体反馈信息量更大,可以督促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方方面面齐头并进.评教中应加入更多的主动评教,比如教务处评教,专家评教,自我评教,家长评教,对体育教师在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能力、组织课堂能力、教学方法手段、责任心、关爱学生等方面进行及时反馈,在不断改进反馈再改进再反馈的评价体系中,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持续稳步提升,保证地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 结论及建议

本文构建了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对公体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适应体育教学形势和政策变化,能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提供数据支持.

建议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把教务处评价、专家评教、家长评教、自我评教纳入评价体系;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培训,掌握其评价标准;教师应积极自我评教,结合评教后的反馈意见,及时矫正更新教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菊仙, 杨灿.基于粗糙集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8(2):125127.

[2] 厉虹, 张芳.反馈控制原理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4):272273.

编辑:吴楠

作者:刘军峰 侯邢晨 马志君 陈学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域文化美术论文下一篇:我校生物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