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明清文人山水画中形式感的体现

2022-10-21

形式感的追求不管是在过去的百千年, 亦或是现当代至未来, 往往离不开这个中心点, 道家思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赋予白与黑更加深刻的意义。此文从画面黑白的对立统一展开述说:

一、留白

在明清山水画黑白体系中, 笔墨作为“黑”的一级, 而纸作为“白”的另一级, 正是两者微妙的结合, 才构成了明清山水画的基本面貌和千变万化的丰富姿态。中国山水画诞生以来的千年绵延发展中, 有一个空间, 它在绘画创作过程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 而这个空间, 就是中国画中的空白或留白。“黑白”, 即是阴阳, 是中国画不同于西画的最基本特征。如果我们总揽绘画史的时空, 会发现能以最平白、最经济几乎沉默无声的绘画方式与绘画语言表达最富于东方人文思想和哲学精神的绘画境界的只能是中国传统绘画。老子曾说:“知其白, 首其黑, 为天下式。”这句话按照艺术哲学来说, 与中国画以水墨黑白为主的特点。知道纸是白的, 墨是黑的, 在绘画中严格遵守墨色的黑来处理画面。

中国画往往留有许多空白, 特别是明清文人画山水, 逸笔草草, 不论形状相似, 对艺术的自然生活的描述通常是幽静、空旷的。在这片片虚静上表现一朵花, 一只鸟, 一棵树, 一块石头, 一山一水, 白底素相互映衬, 相互影响, 创造一个独特的中国画的空灵, 简单, 空虚和宁静的艺术境界。画的空白和素白纸有本质的区别, 在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曾题《鹍鸡立石图轴》中写到:“画鹍鸡到第九天时, 何知明月更记题。丹砂楚石一般重, 相送卢溪禹庙西。”此句说到后羿射太阳的典故, 八大为友人作鹍鸡到黄昏之事。句中“丹砂楚石一般重”, 与另外一首“乌云白雪一般重”描述的概念相当, 指画面中黑与白、阴与阳必须同样受到重视, 正如道家学说中提到“计白当黑”、“知白守黑”。

“扬州八怪”之龚贤, 以“白龚”和“黑龚”著称。其所画山水, 或强调用笔, 疏疏线条留下大量空白, 代表作《自藏山水轴》;或层层积墨, 用黑白对比, 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 代表作《夏山过雨图》。清代华琳认为:画面留白的地方, 无论如何, 笔墨是达不到留白给人的感觉的那种效果, 这种白不是指纸质得到白色, 而是指留白使得画面多了意境、感情;如果没有这白, 画面就失去趣味, 味同嚼蜡。由此而知, 中国画中的留白不会是无厘头没有意义的东西, 恰恰相反, 它可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 精心布置黑白的位置, 让人对此画产生丰富的想象, 根据读者自身的经历品位画中呈现出来的黑白之美。傅抱石说:“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是中国绘画, 最亲切的样式也是中国哲学思想”。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 去体会与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民族精神;同时, 我们也可以, 从道家思想的生活态度、审美理念的角度去研究明清山水画, 从而发现道家思想与明清山水的联系以及道家思想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

二、对立统一

在道文化中, 阴与阳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石涛所说的“信手一挥, 山川, 人物, 鸟类和动物, 植物, 画出它们内在的情感, 人从一开始看不到画面的形成, 绘画也是跟着心走。我们需要除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和修养的画家之外,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也要对道家的阴阳太极的辩证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这样才能深刻领会石涛的“一画”论, 以便更好的将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对构图上的作用。明代顾凝远认为:但凡你要画往左边的东西, 你必须把右边同时考虑进来;相反, 你如果想往右, 你首先应该在心中想好左边的发展趋势;往上的时候必须兼顾向下趋势, 不可以从头到尾直下。 (《画引》) 构图时, 画面中物与物之间“不可从本位径情一往”, 而是要始终把握一种相反的势, 暗示着事物在对立的两方面永无止境的相互转化, 这样才能使画面达到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效果。如八大山人《山水册》 (之一) 中节录于《黄庭经》的一句话:“俯仰屈伸, 以利形山。进退步趋, 以实关元。”形把神气作为根基, 形中有神, 神产生形。神行是相互依存的, 神形一起, 生命才能长久。八大把此句诗借来表达画中神韵, 同时, 此画构图俯仰屈伸, 进退有度, 既稳妥, 又奇险。八大山人曾收到一封信, 信中说您在耄耋之年仍然攀登像飞, 真的是不朽的神。此话说明当时的八大山人与道家思想早已结下渊源, 修炼到一定程度, 有了‘登山如飞’的本领。此幅山水, 构图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形险而境静, 气动而深安, 对立中有统一, 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当然, 不管从明清、宋元亦或是唐以前, 从中国到各国艺术家, 对形式感的追求一直都没有间断, 以道家思想为土壤, 在时代的变化中更替、摸索, 推陈出新, 种类纷繁复杂, 奇异缤纷, 研究过去, 只为更加明晰未来。

参考文献

[1] 朱剑, 澄怀观道:中国山水画精神[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6.

[2]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10.

[3] 李可染, 谈学山水画, 《美术研究》[J], 1979年第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分析下一篇:开封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研究

热门文章

道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