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十二章有感

2022-07-07

第一篇:读论语十二章有感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大家知道,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实,孔子的先祖并非姓孔。之所以改姓孔,并取名丘,字仲尼,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典故呢。

孔子的先祖是宋国贵族。相传孔子为“野合而生”,其父亲叔梁纥(hé),是鲁国一位将军,叔梁纥有九女一子,但儿子是个瘸子。叔梁纥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就千方百计想再要个儿子。于是就和他的妻子到曲阜道东南尼丘山求神赐一子,后来恰巧生了个男孩。叔梁纥自是十分高兴,非常感谢神的保佑,就按先辈公孙嘉的字“孔父”的“孔” 为姓,因为这个孩子是从尼丘山求来的,所以取名孔丘。因孔丘排行老二,故取字仲尼。孔丘的名和字都含有纪念尼丘山的意思。

这便是孔子改姓孔并取名丘、字仲尼的由来。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1.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指导思想——有教无类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因材施教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触类旁通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③ 教育的基本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礼是其主要课程

④ 教育的培养目标:学而优则仕。

——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

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爱学、乐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学而不厌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2.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2.为学之道 ②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思结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精益求精 2.为学之道 ③ 学习的内容

文、行、忠、信。(《述而》) ——博学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贯一 2.为学之道 ④ 学习的目的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学以致用

“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为己之学

三、课文解析

第一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译】孔子说:“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就可以做老师了。”

【本章大旨】强调新故合一,教学合一。

第二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就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危险。”

【本章大旨】强调学与思当交修并进、互相结合。 第三章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参考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何以得谥为文呀!”孔子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这就得谥为文了。”

【本章大旨】孔子解释孔文子谥号之涵义。 第四章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致于离经叛道了。” 【本章大旨】意在说明“文”与“礼”、“博”与“约”兼修并进之于施行大道的重要性。

第五章: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好像追赶什么一样,就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失掉它。”

【本章大旨】讲学习态度的问题。

第六章: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参考译文】孔子断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本章大旨】孔子弟子记孔子平日处事立行之态度。 第七章

子曰:“吾有知者乎?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有知吗?我实是无知呀!有个庄稼汉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来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

【本章大旨】记孔子教诲他人之态度与方法,亦孔子循循善诱之一例。 第八章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本章大旨】旨在倡导“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 第九章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赐呀!你以为我是多学了而一一记在心的吗?”子贡对道:“是呀。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在此多学中有个一来贯通着的。” 【本章大旨】强调学当一以贯之。 第十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本章大旨】强调学习对于修养的重要性,也是在进一步阐发学与思的关系问题。 第十一章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参考译文】陈亢问伯鱼道:“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些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对道:“没有呀!有一次,我父亲独立在堂上,我在中庭趋过,我父亲说:‘你曾学过《诗》吗’我对道:‘没有。’我父亲说:‘不学《诗》,便不懂如何讲话。’我退后便学诗。又一次,我父亲又独立在堂上,我又在中庭趋过,我父亲说:‘你学过礼吗?’我对道:‘没有。’我父亲说:‘不学礼,便不懂如何立身。’我退后便学礼。我私下只听到这两番教诲。”

陈亢退下大喜,说:“我这次问一事,听得了三事。其一是该学《诗》,其二是该学礼,其三便是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本章大旨】陈亢和孔子之子孔鲤的一段对话。

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参考译文】孔子说:“后生们,为何没有人学《诗》呀?学《诗》,可以感发兴起你自己,可以懂得如何博观风俗天地,可以懂得如何合群相处,可以懂得如何讽刺政治、批评社会、抒发怨情。近处讲,懂得如何事奉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事奉君上。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本章大旨】强调《诗》之重要作用。

四、《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2.文学色彩

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第二篇:《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

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导入法)

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1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

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里提到了四书,就顺带给学生提一下“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个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有个了解就可以了。)

三、朗读课文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全班配乐齐读一遍。(由于这篇课文的朗读在早读和晚读课时已经指导过学生怎么读了,所以也就不再多花时间在朗读环节上了。)

老师仔细听学生的朗读,看有没有读错字,或者是加字漏字的,并及时给与改正。(由于在早晚读课的朗读指导中对字词的读音有明确的,一般学生是不会读错字的,但在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上仍需注意的:不亦说(yue)乎、人不知而不愠(yn)、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wei)人谋而不忠乎、传(chuan)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在学生读的时候重点关注一下,有没有读错。)

四、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百练百胜》和课文中的注解大致理解课文意思,并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2 这个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住第一点关于学习的,对于修养做人这一点学生不一定能把握住,对此老师不做具体的明确,可以在课文学习中把这个问题落实下去。如果学生能答出两点那就最好不过了。就此引导学生先来看关于着重于讲学习的这六则。

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进而,然后

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词,它

亦:也

说:通“悦”愉快

乎:语气词,吗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乐:快乐

知:了解

而:但是

愠:愤恨、恼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吾身:我自己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学:做学问 立:独立做事

不惑:通达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规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

而:然后

知:领悟

以:凭

为:做

矣:语气词,了

3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却

则:就

罔:迷惑无所得

殆: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贤:高尚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陋巷:简陋的住所 堪:忍受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下去。)

2、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一个问题:这六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在方法上课文强调的是什么?学习态度上课文又强调了什么?

在意思明确了后,学生找句子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如何说明理由。理由只要学生能讲出个大概所以然来,就可以了,老师不做很硬性的规范,每个学生有每个人自己的理解。在理由上做了规范后,容易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交流后明确:学习态度强调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中,把“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即“理读法”落实给学生,这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也就是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的培养。

先和学生共同回顾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了孔子和《论语》的大概情况,还附带赠送了“四书五经”这个知识点,合作探究学习了课文的前六章,落实了这六章的字词。

在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点后,我们该如何把我们凌乱的笔迹整理出来呢?下面老师就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大家一个“分类式学习笔记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整理好笔记,以后复习的时候又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以本文为例,大家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先猜一下本文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的,把它列出来如:作家作品(如果课文的作家作品不是很重要的,可以省略不记),重点语句(本文中的重点语句就是关于学习和修养做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出自本文的成语),疑难点(这个点完全是根据自己口味来的,你觉得我这个点掌握的还不是很好的,就把它摘录出来,课后问老师,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象本课的话你还可以摘录一些自己没弄懂的重难点字词)

4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教过的六章《论语》并尝试默写。

2、预习下节课内容:后六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探究学习课文后六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六章,全班齐背和学生分则抽背。

2、重点词句翻译抽查:

学而时(时:按时)习之,不亦说(说:通“悦”愉快)乎?

有朋(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

吾日三省(省:反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信:诚实)乎?传(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抽查个别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一来检查他上节课掌握情况,二来可以加强他们对这些重点实词的记忆。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让他把不会的词语记录到笔记中去,并叫其他同学补充。

二、 探究学习后六章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这个环节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和老师指导串讲法为主。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手头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然后全班交流,各小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位同学翻译或者答疑难点词语。(如果学生有讲得不到位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是老师直接补充。)

老师则对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做小结,这个小结以串讲的形式展开,稍微详细一点,给基础好的学生巩固一下,给基础稍微弱些的学生一个查缺补漏的时机。

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

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几个

行:走

焉:于之,在其中

善者:长处、优点

从:学习

不善者:短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落实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把句子翻译也落实到位。)

2、文言文翻译原则小结

落实完字词翻译后,给学生小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并稍微解释一下何为信达雅

(多媒体显示: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3、精读课文,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

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的解释,仔细回顾课文,落实自己的缺漏,并思考:全文里哪些句子是讲修身做人的?在这五则中还有哪些也是讲学习方面的?

学生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这样的处世之道的看法。(每个人对

6 这句都有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做任何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 课堂小结

1、文化常识

关于作家作品栏里也就使孔子和《论语》的介绍,这里特别要向学生强调的是《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关于孔子和《论语》课文注解里有现成的,无需多讲。只要学生的笔记中有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了,再补充一个“四书五经”的文化常识知识点。

2、成语: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 让学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后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

对这些成语,不在课堂上做具体的解释,在作业中布置学生选用这些个成语写一段话,言语积累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以运用来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3、名言警句

用两个讨论题来建构这个环节:你从文中吸取了哪些有利于学习的信息?你从文中学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用这两个问题把纯粹的核对问题化,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课堂探究学习课文时候已经有落实了,即使部分学生讲不全,但基础好的学生能把他们补完整。

文中有涉及到孔子的仁的思想核心,学生对此不是很了解,这个需要老师作为课外知识延伸做个简单说明,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把这个额外知识点落实到笔记中去。

明确: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思想核心“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仁”无需对学生讲太多,只要学生能了解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就足够了,对初一学生讲太多反而掌握不了)

4、重点语句

在这里老师给学生一个示范,这个示范是对文中虚词“而”的归纳,虚词对初一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由老师归纳。文中实词“知”则由

7 学生自己归纳,因为在落实重点字词的时候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学而时习之

然后,表示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却,但是;表示转折

温故而知新

从而,表示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

却,但是;表示转折 思而不学则殆

却,但是;表示转折

这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文中有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并把它归纳分类。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很重要的,要重点掌握的,本文就三个通假字,让学生明确一下:“说”通“悦”,“有”通“又”。

其他重点词句,在课堂学习中有落实的,这个得根据学生自己的掌握情况来摘入笔记,就不做统一核对,学生课后小组交流。

5、疑难点

每个学生对课文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同,所以疑难点自然也就不同,这个也不做统一核对,而是把它放入下个课时答疑环节中再稍微展开一下,主要还是在学生课余问老师或同学。

四、 布置作业

1、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请任选其中的5个成语,把它写进一段话中,不少于100字。

2、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8

第三篇:《论语》十二章 教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1、孔子:

2、《论语》: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一)注音

说 愠 省 逾 罔 殆 箪 堪 肱 笃 论 二)重点词语

时习: 愠: 信: 传: 立: 天命: 耳顺: 罔:

殆: 逾: 川: 乐(之者): 曲肱: 于我如: 焉: 斯: 笃:

自主学习

一、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

第二课时

思索领悟

一、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

二、“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

三、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外延伸

一、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二、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 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 “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

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3

第四篇:《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检查复习,分享学生作品 1. 检查前六章的背诵情况。

2. 指名分享自己的故事(把第六章:孔子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扩写为一个生动的故事),对好作品加以赞扬。

孔子初次见到颜回,个头矮小,面黄肌瘦,双眼深凹,但是很有神,初次见面的颜回并没有给孔子留下太多的印象。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认真的听着老师讲解。

放学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是饭后又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然后放声朗读。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纳闷,颜回的动作为什么会这么快?

有一天,孔子派人悄悄跟着颜回,一路去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住在关东的贫民区,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给别人帮工,母亲在别人家做佣人,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母亲晚上要给他做一大锅菜汤,以备第二天颜回的午饭和晚饭。颜回回到家也不管饭是冷是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吃得津津有味,有时饿了就去井边舀一瓢水喝,然后高兴地拿起书包上学去了。

孔子派人观察了好几天,天天都是这样,孔子听了汇报很怜悯他,又十分佩服,于是说了被收在《论语》里的这句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也可以生动有趣,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再也不是死气沉沉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把后六章的学习分给六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章,要求合作探究每张内容,每组派代表给同学们讲解重点字词和翻译。其他组制衣,全班讨论学习。

三、体验反思

学生谈谈自己认为《论语》中最有价值的一条。教师和其他学生适当的加以点评。

教师示范:我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要虚心从师,向别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向别人学习,我是老师,其实在某些方面大家也可以作我的老师。

四、学以致用,全体抢答

在生活中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我们常引用《论语》里的话

孔子感叹时间短暂,让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

五、作业

背诵、默写全文

搜集《论语》其他章里出现的名句。

第五篇:《〈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

《〈论语〉十二章》巩固练习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一、按原文填空: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6、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

8、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9、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训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 .(2)吾日三省吾身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5)四十而不惑

(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人不堪其忧

( ) .(8)传不习乎

(

) .(9)博学而笃志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三、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表示热烈的欢迎。”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的许多句子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试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默写下来,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两章,请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四、理解课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答:

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答:

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答:

5.课文内容大多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五、课内阅读

(2012·山西中考)阅读《论语》第

一、

四、

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力专业工作总结下一篇:道路环卫组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