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言分类汇总

2022-07-11

第一篇:古代名言分类汇总

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近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二、

四、

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现代诗歌分类

叙事诗和抒情诗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②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③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诗家名人

1、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

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3、诗鬼――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4、诗神――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写有9000多首诗,被后人尊称为诗神。(另一说“诗神” 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5、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6、诗隐――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被人们称为“诗隐”。

7、诗魔――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8、诗佛――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9、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10、诗囚 ――孟郊。因长年生活在穷苦潦倒之中,虽然都曾得到过当时韩愈的奖掖与资助,但并没使他们摆脱现实生活的困顿。所以在他的诗中象"泪"、"恨"、"死"、"愁"、"苦"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所以有诗囚之称。

11、诗虎――罗邺(825—?),唐余杭人。父为盐铁小吏,家境贫困。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诗见长。

12、诗瓢——唐求,一作唐球,唐末蜀州味江山(今崇州市街子镇)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在唐僖宗乾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全唐诗》中也只收其诗1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唐求的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13、诗杰――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14、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15、诗狂――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16、诗家天子――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派别

王孟山水诗派 陶谢田园派

岑高边塞诗派

公安竟陵诗派

汉魏六朝诗派

江西诗派

桐城诗派

虞山诗派

建安七子

永嘉四灵

怪诞诗派

婉约派—李清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详解

诗人词家虽多,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共同特点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 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桨、徐斡、阮璃、应踢和刘侦。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辞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绔丽。

(9)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缔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诗人王维和盂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羡、裴迪等人合称为“田 园诗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以写边塞诗见长,又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名篇有高适的

《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人们把高岑和王昌龄、李颀等人合称为“边塞诗人”。

(12)李杜。是指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并称,不是由于风格相同,而是因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关于他们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专门介绍。

(13)韦刘。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14)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15) 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然风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议论人事,如韩愈的《师说》,使诗有散文化的倾向。不过他们在扭转大历以来色平庸文风上起了一定作用,也写出一些好诗。与韩孟风格相近的还有贾岛、卢纶等。

历史发展

初唐

平仄和谐、五言律诗的前驱

宋之问、沈佺期完成五律格律

杜审言,完成七律格律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

其它:陈子昂、杜审言、张九龄

盛唐

边塞诗派边塞风光、打仗感想、厌战思想、战争情形 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

浪漫诗派 作品丰富、五花八门 李白

社会写实派 反映社会、民间疾苦、写实人生 杜甫(开启中唐社会写实之先驱)

田园诗派田野风光、乡居情形、隐居生活 王维、孟浩然

中唐

社会写实派:刘禹锡(诗豪)、白居易、元稹、张籍

韦应物(渊明风)

韩愈:以文为诗

怪诞诗人:韩愈、孟郊、贾岛(郊寒岛瘦)、李贺(诗鬼)

自然诗人:柳宗元、韦应物、刘禹锡。

晚唐

李商隐、杜牧,人称“小李杜”

其它:温庭筠、韩偓

北宋

西昆体(以李商隐为宗)

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苏轼、 叶燮:「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江西学派 (以杜甫为宗,以黄庭坚为首) 风格:奇险抝峭→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南宋

南宋四大家:陆游 (爱国诗)、尤袤、范成大、杨万里

南宋末年:江湖学派

元代

前期:由北方作家 (继承金国的传统,受元好问的影响) 和南方作家 (受南宋江湖诗人影响) 两个群体的不同创作所构成

元末:成就较高─王冕

明代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为代表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

前后七子同倡---师唐废宋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

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

公安派:反对拟古,出自性灵者皆为真诗、好诗「任性而发」,以袁宏道为代表

清代

东南二大家:吴伟业(宗唐)、钱谦益(尊宋,推举苏轼)

晚清:分两派

1. 取法白居易:如黄遵宪

2. 学步宋诗,号称「同光体」:如沈子培、陈三立

近体诗

这是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它是指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小律诗。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

三、

四、

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 ,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 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

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

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

(四)联

(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

(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 (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字至90字)、“长调”( 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4) 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第三篇: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歌”、“歌行”、“引”、“曲”、“呤”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注意:

①先秦时期产生较早的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四言如《诗经》、五言如《古诗十九首》、六言如屈原《离骚》。

②乐府诗,源于西汉。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如汉乐府《上邪》、《孔雀东南飞》等。标题中有的加有“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就是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2)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词以两宋成就最高。

(4)曲:

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南方的称南曲,作为一种剧曲产生,包括杂剧和传奇中的曲子。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照表达方式还可以这样分类:

(1)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思想感情。包括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 (2)叙事诗:一方面是叙述故事,一方面饱含诗人对故事中人物的丰富感情。 (3)哲理诗:将议论入诗,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充满了哲思和理趣。如宋代朱烹《观书有感》等。

3、按照诗歌常见的内容主题分类

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复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旨,但对每一首诗歌,还得就这一个体去分析,而不能先入为主,一概而论。

1)赠友送别诗

在古代诗歌中是相当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分别则难以再见,何况送别时总有背井离乡之感,仕途失意之悲,所以送别诗中多抒发离愁别绪、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但也有豪放壮阔的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比较特殊的送别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抒发的是自己身遭诽谤,再度贬谪却不改高洁品行的心志。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羁旅行役诗

则主要是漂泊在外的客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所以内容多为愁思的抒发,思念故乡的情感的表达,如柳永的《少年游》多有描写凄清之景,如“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杜甫《绝句(其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托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以描写某一事物为中心,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或寓理寓意于物。所咏之物可以是植物花卉,也可以是动物,比如多见于古代诗歌的梅、兰、竹、菊、松、莲,比如蝉、雁,比如石灰、蝴蝶等等。陆游的《咏梅》即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遭遇坎坷仍然不改高洁的情操。而杜牧的《早雁》就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欧阳修的《江南蝶》则是借物讽人。

早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江南蝶

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花絮过东墙,尽日为花忙。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下面这首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如黄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山水田园诗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边塞征战诗

以描写边塞大漠奇特风光、征战生活和将士思乡为主要内容。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作品。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有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难酬的悲叹,更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如范仲淹《渔家傲》和王昌龄《闺怨》。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6)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如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贾生》,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台城》,杜牧的大量咏史诗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贾 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7)春怨宫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秋夕

杜牧

宫怨

(唐)司马札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行宫

元稹

闺怨

王昌龄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注:良人:丈夫。玉關情:思念征人遠戍之情。 憶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8)闲适隐逸诗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也有不少独得之作。这些诗多有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的表现多为悠闲、详和,往往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质朴清新。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清平乐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9)谈禅说理诗

一般借物或借事喻理,比如苏轼的《题西林璧》,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熹的《观书有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其中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其中的哲理,必须借理解诗句含义入手。 观书有感

朱熹

杂诗 陶渊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古文运动的巨匠柳宗元在这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渔翁》就有奇趣,有画意。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

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写景抒情诗

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所以首先要能够识别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比如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借景物描写抒发惜别之情的。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终南望余雪①·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②。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②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③林表:林木树梢。霁(jì)色:雪停后的日光。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景与情的关系:

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 A、相辅相成,即正衬,就是选用跟主体心情相似的景物来陪衬。包括两种情况: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②以哀景写哀情,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B、相反相成,即反衬,即选用跟主体心情相反或相对的景物来陪衬。也包括两种情况:①以乐景写哀情,如“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怅长”(贾至《春思》);②以哀景写乐情,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明白了景与情的关系后,我们再来看看《石头城》,句句写景,却又句句写情,是用了正衬中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凄凉寂寞的心境。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还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享乐;反映战乱造成的民生疾苦,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如杜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有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伤感,喜怒哀乐等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等。

如:

寄李儋、无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1)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儿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写悼念亡妻深情的,文学史上有两篇词堪称“悼亡词双璧”。其一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二是宋人贺铸的《半死桐》(思越人,又名鹧鸪天)写出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的感情。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游仙形式的词多为表现在现实中的不得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借梦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之气。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一反其清丽婉转、幽怨凄恻之婉约风格: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四篇:古代名言名句

篇一: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精选

B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8.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9.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4.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0.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3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32.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3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3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3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3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47.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4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52.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5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6.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5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5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6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6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6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68.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6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7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7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7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79.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8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8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8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8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9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9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9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9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9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9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10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0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0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0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10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1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1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1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1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7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1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21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1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2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2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1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2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12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1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3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31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13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133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1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8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13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4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14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4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1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4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1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4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5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5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15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155玩物丧志。(书经) 1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5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15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5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6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6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6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6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6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6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6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7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17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7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7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17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1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7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7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7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80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81学无止境。(荀子) 182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18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84《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8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18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188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18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9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91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9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9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9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篇二: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_名人名言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怨天,不尤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篇三:修身古代名言名句

古代名言名句

《诗经》

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 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3、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4、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7、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

1、 来而不往非礼也。

2、 张而不驰,文物弗能也,驰而不张,文物弗为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 好学尽乎知,力行尽乎仁,知耻尽乎勇。

《论语》

1、 言必信,行必果。

2、 是可忍,孰不可忍。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省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三军有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2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孟子》

1、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而笑百步,则何如?

1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荀子》

1、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3、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7、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子》

1、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2、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水》

1、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

4、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5、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6、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左传》

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汤赋》

1、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3、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4、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

5、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6、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国策》

7、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战国策》

1、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人。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4、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5、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以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

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2、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3、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4、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是,知有所不明。

《楚辞》

5、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狱中山书自民》

1、 失之毫里,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4、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实足而知荣辱。

《史记·货值列传》

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7、 不飞则已,以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8、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史记》

9、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史记》

10、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3、 非学无以广识,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6、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7、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纂要》

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1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2、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伯养说》

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争报仇》

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杂说四》

3、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5、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6、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陋室铭》

8、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9、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

1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司马迁《训俭示康》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1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1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17、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傅《五人墓碑记》

1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19、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滩《明日歌》

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第五篇:古代励志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 都 荒芤疲 洳荒芮 ! 睹献印?/SPAN>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着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威不屈所志;富难淫其心。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弃燕雀小志;作鸿鹄高翔。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独树难撑大厦;众智可夺天工。闲逸磨损意志;勤奋陶冶情操。凛冽风霜知劲草;艰难岁月识英雄。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淡智慧开。读有益书精力爽;行无愧事梦魂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袴少伟男。过如新竹芟难尽,志在高山磨不平。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立志须知三古盛;为书自起一家言。历劫方显钢骨硬;经霜更知秋水明。几番磨琢方成器;毕世耕耘自有功。一年之计春为早;千秋大业志当先。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恒心搭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艰难困苦塑俊杰;忧愁愤怒出诗人。行而不舍若骥千里;纳无所穷如海百川。鱼翔浅底;鹰击长空。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尚流云致远;须奋翮高飞。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心宽忘地窄;野旷觉天低。有理尽管胆大;无私何妨心雄。少时饱经磨砺;老来不畏风霜。燕雀安知鸿鹄志;鲲鹏反笑鷃鸠言。青春有限志无限;岁月无情人有情。莫猎青蚨迷正路; 应追黄鹄贯长空。思其艰以图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恒。多读书知礼明义;少饮酒多是无非。失败本是成功母;勤劳方为幸福根。立定脚跟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山高自有行路人;水深不乏破浪舟。十年美誉凭苦干;万里鹏程在读书。泽以长流乃称远;山因直上而成高。暴雨洗山山更秀;乌云压城城不摧。老骥伏枥千里志;短锥处囊半寸锋。劳瘁不辞披夜月;饥寒常忍履冰霜。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无边事业心如玉洁;有限年华志比秋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彷徨孤独者读后感下一篇:感动中国人物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