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贸易发展论文

2022-05-06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工贸易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四川对外贸易发展当前既陷入规模小增速缓、结构失衡、促进作用有限、比较优势偏弱等困境,又面临经济环境收紧、经济结构优化、驱动因素升级、利益保障困难等新的环境。

化工贸易发展论文 篇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一次挑战。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作为研究背景,首先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进行概述;其次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林产品贸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发展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新策略,旨在推动中国林产品贸易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林产品贸易;森林资源;SWOT分析法

文献标识码:C

随着2013年开始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概念的提出,“一帶一路”战略由此诞生。“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林产品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林产品贸易合作和交流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产品贸易转型[1]、林业产业对外投资[2]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上[3],鲜有涉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中国林产品贸易策略方面的研究。基于此,采用SWOT分析法对当前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概况

1.1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

林产品一般指林木产品、林区农产品、木制品(工艺品)、林副产品、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林化工产品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产品,根据《海关进出口主要林产品代码》的相关标准,可将林产品分为两大类:即木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长久以来施行鼓励林产品进口的贸易政策,在林产品出口政策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变化,使中国成为世界林产品贸易大国,市场及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综合国家林业部门近年来关于林产品贸易的相关统计数据(表1),10余年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均接近10%,二者年均增长幅度基本持平;但出口贸易额的变动趋势更加稳定,间接反映了我国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林产品供给能力。2016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351.03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2%,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微幅减少,同时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其中,出口总额726.77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2.14%,占全国所有商品出口额的3.46%;进口额624.263亿美元,较2015年下降1.85%,占全国所有商品出口额的3.93%。由此可见,我国近年来林产品贸易的发展总体上呈现相对乐观的基本态势。

此外,据国家方面林业部门关于林产品贸易进出口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林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仍是日本和美国,进口市场则主要是东盟国家、加拿大、美国、俄罗斯,但是进出口贸易的市场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按照市场份额进行排序,前五位出口贸易伙伴国依次是美国(22.80%)、中国香港(9.01%)、日本(7.33%)、越南(4.19%)、英国(4.11%);前五位进口贸易伙伴国依次是美国(13.10%)、泰国(9.72%)、印度尼西亚(8.58%)、俄罗斯(7.38%)、加拿大(6.50%)。

1.2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我国近10年来林产品贸易发展概况的阐述分析可以看到,尽管总体上林产品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林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仍然以加工和货物贸易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林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飞升,已成为世界林产品贸易大国,2016年中国林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351.03亿美元,但是林产品贸易仍然是以加工和货物贸易为主。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6年间,中国林产品贸易出口总额从263.77亿美元增加至726.77亿美元,其中,纸和纸制品贸易表现非常突出,出口额从14.57亿美元增加至942.25亿美元;除此之外,中国木家具出口于2005年就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全球最大的木家具产品出口国[4]。

第二,林产品贸易进出口市场日趋合理,呈现出过快的发展趋势。从进口方面来看,中国林产品进口主要为原木和锯材等原材料产品,进口贸易伙伴从最初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逐渐向欧美发达国家拓展转移;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对非法伐木的严厉打击,中国从欧美国家通过合法渠道进口林产品的比重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出口方面来看,欧盟和美国都曾经长期是中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和国家,但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林产品出口国不断增加,以往出口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的林产品占比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东南亚和中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林产品出口占比则不断增加,并已经成为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新兴市场国家。

第三,林业服务业产值虽逐年增加,但发展仍然滞后。根据国家林业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为649亿元,较2015年增长9.2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99%、7.32%和20.77%;中国林业产业的产值结构从2015年的34∶50∶16调整至33∶50:17,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依旧呈现出增加态势,但是占比仍然非常低,这是当前中国林业服务业发展中丞待改变的现状。从社会角度来看,因为对林业服务业缺乏正确的认识,理论和实践均相对比较落后;从国家角度来看,认为林业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认为林业服务业包括生态价值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双重身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林业服务业贸易的发展空间将会得到拓展,未来发展将无可限量。

1.3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影响因素重点表现在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其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外生产总值、国内外人均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均是中国林产品贸易增长的促进因素;贸易市场规模、中国与国外市场之间的地理距离、生产潜能、产品结构、国际法规及国家政策等,则构成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5-7]。

2 “一带一路”对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2.1 对林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分析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信息互通互联体制建设发展增强,中国对外贸易合作和交流水平不断提高,这将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更深层次的林产品贸易交流与合作,届时,中国林产品进出口规模也将得到不断扩大[8]。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缓解由于贸易顺差带来的贸易摩擦,將会使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动更加便捷,在满足出口需求的同时,进口需求也不断增加,使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2.2 对林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当前,中国林产品贸易结构仍是以加工和货物贸易为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机制体制不断创新,自然资源在各个地区和国家间的流动将会更加便利,仅仅依靠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已经不能满足上述发展趋势的需要,调整林产品贸易结构将是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方向。区域经济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推动中国各地区林产品贸易产业链不断转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样不仅能够优化中国国内过剩的林产品产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沿线一些经济实力较弱但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和国家;除此之外,也可以促进林业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林产品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2.3 对林产品贸易方式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改善中国林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并且形成更加多样化的贸易方式。近年来,国际林产品贸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同时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国际森林认证难度的增加,也迫使中国林产品贸易方式需要适时转型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性贸易,进而真正成为林产品贸易强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契机,能够有效加快中国林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同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实力较弱国家的投资力度,进而实现落后产能的不断升级和转化[9]。除此之外,随着与沿线国家贸易开展的不断深入,这些地区和国家对于中国林业服务业的需求也会不断提高,这对于改善中国林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对林产品贸易伙伴的影响分析

从地理路线来看,“一带一路”辐射中亚、东南亚、非洲和欧洲,越来越多国家的参与,将会使潜在的新兴市场不断浮现,这将有助于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开拓。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林产品未来的贸易市场布局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将有助于不断扩大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新型林产品贸易合作网络。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市场格局还能够有效提高林产品对外贸易对抗风险的能力.为应对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打下坚实基础。

2.5 对林产品贸易壁垒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会在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大有作为,未来也将会建成沿线地区和国家“大通关”体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金流通的便利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在降低关税方面得到改善,在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壁垒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当前,中国林产品价格普遍偏低,在出口欧洲时,经常会遭遇反倾销调查、绿色壁垒和技术等贸易壁垒问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欧盟与中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推动地区之间在贸易往来上产生互联互信。友好的贸易往来,也会使相关的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放松、放宽。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

借助SWOT分析方法(态势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展开深入分析,旨在深刻了解新的国家战略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总体态势,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加快推进我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优势S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会有助于中国林业产业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作为发起国,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在地理区位、森林资源、区域气候以及生态经济等方面均有着非常突出的发展优势。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丰富,且林产品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和优质的生态环境也是发展林业服务业独有的丰厚资源,对于推动中国林产品产业升级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劣势W分析

在产品结构方面,目前中国林产品贸易结构仍以加工和货物贸易为主,体现为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发展科技含量低的林产品,林产品服务业发展滞后且产业化程度降低,缺乏龙头产品企业的带动,使得中国林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在资金投入方面,中国对于林产品贸易的财政投入仍有待增加,由于林产品的科技资金支撑力度较低,使林产品相关的认证受阻,导致中国一些地区不能依靠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林业产品;在人才方面,中国还严重缺乏林业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全国各大院校林业相关专业的设置较少,使得人才匮乏。与此同时,林业产业的工作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较低,影响专业人才的吸纳,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劣势所在。

3.3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机遇0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产品产业关联度较高,具有巨大的贸易合作潜力。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约有25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森林资源储备都非常充足,对于林业产业建设的需求会很大。当前,中国已经在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设立林业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向这些地区输出中国资本密集型林业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区段和劳动力密集型林业产业,这样将有助于中国林业机械制造和林木加工等优质产能不断向域外转移,促进中国技术输出,塑造中国贸易形象,推动中国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贸易市场份额,同时带动沿线国家林产品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线也不乏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这些先进技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技术升级,并由此使中国林产品贸易更好地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为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巨大,同时建设互联互通相关项目的“丝路基金”融资平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俄西伯利亚铁路——北极海运航线”、“渤海湾水运国际中转站”、“新泛亚高铁”等交通运输通道也将逐步实现,这些都会在贸易往来中进一步缩短产地和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对于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的是贸易互惠互利,打造经济利益共同体,各个国家之间唯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并有利于解决贸易争端。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贸易壁垒是最大的瓶颈,除此之外,反倾销和高额税费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林产品的出口贸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使中国林业企业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进而获得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3.4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威胁T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虽然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新的形势之下,中国林产品贸易要实现竞争力的提升,仍需要不断突破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困境。“一带一路”为林产品贸易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加上沿线国家在森林资源、劳动力等方面资源丰富,这些国家会在贸易往来中使林产品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

技术型贸易壁垒是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必然面临的重要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市场秩序,纷纷出台严格的政策,而国际森林认证标准与国内认证仍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会使中国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倍受争议,加大中国林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难度。

4 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

4.1 调整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产业结构

在林产品贸易的产业结构上,长久以来,中国是以纸和纸制品等初级加工的产品为主。目前,各个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这种低附加值、高消耗的生产贸易模式必须得到有效改善[10]。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劳动力以及资金方面的流动更加便捷,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固有优势将不复存在,加上产业结构问题难以很快解决,这些都将会抑制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起国,政府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沿线国家的丰富资源及高新技术,积极引导企业调整林产品产业结构。首先,降低附加值低和初级加工林产品的出口份额;其次,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林产品产业结构逐渐向低消耗、高附加值、低污染的方向调整,向沿线国家输出中国资本密集型林业产业的劳动力密集区段和劳动力密集型林业产业;最后,积极引导企业向林产品服务贸易方向发展。

4.2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贸易伙伴关系

长久以来,由于中国林产品贸易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少数发达国家的市场形成有较高的依赖程度,这使得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林业产业的利益,不断设置贸易障碍,阻止中国林产品进入该国市场,使中国林产品贸易规模难以得到继续扩大[11]。对此,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契机,中国林产品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沿线国家充足的森林资源、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积极发掘新的贸易伙伴,形成新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前中国林产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也能够依托良好的经济形势,抓住沿线国家林业产业旺盛的需求,拓展新的市场,不断挖掘未被开发过的地区和国家市场,占领贸易发展高地。

4.3 提高国内森林认证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绿色贸易壁垒是中国林产品贸易企业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需要快速从绿色贸易壁垒中突出重围,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12]。中国林产品贸易之所以会遭遇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森林认证标准未能够与发达国家接轨,截止2017年,世界森林认证体系约20个,除2个国际体系、2个地区体系之外,还有10多个国家体系;若想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契机,提高中国森林认证标准,并督促其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进而缩小国内外标准存在的差距。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森林认证标准的制定,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充分发挥中国林产品贸易大国的中坚作用。

4.4 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竞争更加激烈。中国林产品贸易企业当前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使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中国林业院所和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发挥其对于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能力,进而建立人才支撑体系,这对于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中国当前的林产品企业多数是中小型加工企业,在技术和产品设计方面难以形成自身特点,不利于在竞争中形成技术优势。因此,企业需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更多通晓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吸纳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有效促进中国林产品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 结论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经济新格局做出的重要举措,将会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也获得新的生机,未来中国林产品贸易转型升级,需要实现由低附加值、高消耗的初级加工货物贸易逐渐向高附加值和林产品服务贸易转变。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法律风险,加上中国林产品企业自身应对风险能力差、缺乏专业人才等,使得中国林产品贸易转型的发展之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险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合作伙伴、加强制度支撑以及吸纳人才储备来助力,以确保中国林产品贸易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宝栋,秦光远,宋维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与转型[J]国际贸易,2015(3): 22 - 25.

[2]宋秀锋,康孟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业产业对外投资思考[J].林业经济,2017(4): 42 - 45.

[3]蘇蕾,袁辰.“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8,3(38): 65 - 69.

[4]韩月,吴金卓,刘澜.2005~2014中国木质家俱出口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森林工程,2017,33(2): 56 - 59

[5]宋莎,温亚利,刘庆博.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4): 173 - 179.

[6]徐媛霞,邱娟,王波,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8(8): 31 - 37.

[7]郑洁,时小琳,戴永务,中国——欧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4(3): 256 - 261.

[8]苗永洁,潘伟光,刘涛,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J].世界农业,2018(06): 122- 128.

[9]李赞“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思考[J].价格月刊,2016(1): 38 - 40.

[10]崔宁,宋维明.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林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研究[J].林业经济,2015(4): 53 - 57.

[11]中兵,中国林产品贸易出口现状及优化途径[J].价格月刊,2016(5): 76 - 79.

[12]霍忻.新时期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 193 - 195.

作者:魏诗剑 曹玉昆 朱震锋

化工贸易发展论文 篇2:

新常态下四川外贸的发展路径

[摘要] 四川对外贸易发展当前既陷入规模小增速缓、结构失衡、促进作用有限、比较优势偏弱等困境,又面临经济环境收紧、经济结构优化、驱动因素升级、利益保障困难等新的环境。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应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外贸发展经济环境;构筑优势产业,增强外贸发展产业支持;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发展比较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拓宽外贸发展空间载体;加强风险防范,提供外贸发展利益保障。

[关键词] 四川对外贸易 发展路径 新常态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科联“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研究”(SC14XK37)。

[作者简介] 彭红碧(1976 — ),女,四川隆昌人,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四川对外贸易发展总体较为落后,极大地延缓了四川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对外贸易,特别是净出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例如,四川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元,其GDP将增加7.01元左右。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川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尤显突出,亟待加快发展。本文拟在分析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增长及困境的基础上,探析其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寻求促进其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四川对外贸易发展取得过较为显著的成就,主要是增长较为迅速。2005~2014年,其进出口总额从79.05亿美元增长至702.52亿美元,增长近7.89倍,增速位居全国第四①。其中,四川出口额从47.01亿美元增至448.5亿美元,增长8.54倍;进口额从32.04亿美元增至254.02亿美元,增长6.93倍。同期,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仅2.86倍。四川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不仅高于全国大多数省份对外贸易的增速,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四川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四川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其外贸总额在全国对外贸易的排名从2005年的第15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11位。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川对外贸易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一)规模小增速缓

就其规模来看,2015年,四川对外贸易总额为515.9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186.6亿美元。而且,2015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0.7%,远低于当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36.3%,其对外贸易占有率仅为1.3%,该值还远低于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4.5%,表明四川对外贸易规模的地位低于其经济规模的地位。就其增速来看,2013~2014年,其增速大幅度下降,不及10%;2015年甚至负增长26.6%。由此可见,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发展急需新的刺激因素。

(二)结构有失均衡

一是四川的主要出口商品较为低端,2015年,鞋服纺塑四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占比共计10%,且产品多集中于组装、生产等低附加值环节。二是四川加工贸易的比重较高,2015年为45.3%。三是四川对外贸易地区主要集中在成德绵三地,占比高达近90%。四是四川对外贸易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欧和北美,2015年其占比高達近90%;其贸易伙伴主要为美国、东盟、欧盟、香港、日本等,前三者的市场集中率超过50%。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结构失衡,抑制着其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限制着其增长速度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①。

(三)促进作用有限

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就经济增长而言的,是指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力度。2012年,四川对外贸易的贡献率和拉动度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分别为14.23%和1.79%。但新常态下,其促进作用则非常有限。2014年,其贡献率和拉动度分别为0.34%和0.03 %,十分偏低;2015年则分别为-23.1%和-1.8%,均为负值。这说明,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对四川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比较小,有待进一步发展。

(四)比较优势偏弱

比较优势是一国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比较优势的强弱反映出一国或地区外贸竞争力的大小及其贸易发展水平的高低。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较弱。经计算,2014~2015年,四川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分别为0.277 和0.293,居于0

二、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一)外贸发展经济环境收紧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发展相互影响。自2010年以来,四川GDP增长率逐年下降,从当年的15.1%下降至2013年的10%,2014、2015年更降至10%以内,分别为8.5%和7.9%。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四川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着经济环境收紧的挑战。在此环境下,四川总产出增速下降、供给增长减少,出口商品难以突破甚或维持原有的增长率;同时,四川的生产、投资、消费等总需求增长减少,进口商品同样难以超过或保持原有的增长水平。两者给四川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增速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外贸发展经济结构优化

新常态下,四川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四川外贸发展获得新机遇。其中,在产业结构方面,四川第三产业总体趋于快速上升,2010~2015年,其占比从35.1%增至40.3%。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推动四川出口的增长。2015年,四川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超过其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增速;在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四川城乡区域差距正逐步缩小,2015年,其城镇化率达47.7%,城镇人口数量正逐渐接近农村人口;在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四川居民收入逐渐上升,2015年,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三者的优化均有利于扩大四川的内需,有利于增加四川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其进口规模的扩张。

(三)外贸发展驱动因素升级

2012~2014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从8008亿元增至12231亿元,增长1.53倍②。就对外贸易发展而言,创新驱动贯穿其所有环节和各个方面。前者如订立合同、报检报关、装船运输、收付汇核销等,后者包括外贸政策、平台、主体、投入、技术、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方法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以倍增的力量驱动对外贸易的所有因素趋于优化或改善,从而产生多重效应,实现外贸空间的拓展、比较优势的提升、经营效率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增加。而且,创新驱动在不断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中将持续产生多重效应,从而推动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四)外贸发展利益保障困难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导致国际贸易风险日益增加和显性化。对外贸易中的合同签订及履行、商品价格、商品运输、贸易双方信用、汇率、结算和市场等因素均受到经济新形势的影响甚或冲击,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均逐渐显露。而且,经济增长放缓引发政治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如战争及政治性暴力事件发生、国家领导人换届频繁、外交关系恶化、外汇管制甚或歧视性措施出台等,国际政治局势日益多变,外贸发展所面临的政治风险因而逐渐增大并显性化。

三、新常态下四川对外贸易发展路径

(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外贸发展经济环境

首先,要充分利用优势要素促进四川经济发展。四川有人口优势,要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劳务优势,保证四川经济能享受自己的“人口红利”;要继续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扩大四川内需,提升消费在四川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四川也有农业优势,要借助中央的重农精神和惠农政策,促进其农业发展,增加四川农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四川还有自然资源优势,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促进四川出口商品多样化,并提升其比较优势。其次,要弥补四川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通过行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政策引导、开拓市场等方式促进第二产业均衡增长。鼓励企业积极从事服务业,给予服务企业更多支持、除继续保持和扩大成德绵地区的经济总量以外,要充分利用各地产业优势重点,扩张四川其它地区的经济总量。

(二)构筑优势产业,增强外贸发展产业支持

要继续促进四川现有优势产业的发展,以此构筑四川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四川有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各区均有突出的优势产业。例如,成都经济区有重大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川南经济区以能源、化工、装备、饮料、纺织为支撑产业,攀西经济区有能源、新材料、精品钢材和亚热带农业基地等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四川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装备、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等在内的七大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为四川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持。既要以五大经济区为依托,给予各种支持,继续鼓励重点发展现有优势产业,增强四川外贸发展的产业支持;又要通过重点发展一般贸易、鼓励协作生产、构建五大经济区的外贸通道等方式,推动优势产业与四川对外贸易紧密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外贸发展的基础。

(三)优化外贸结构,提升外贸发展比较优势

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四川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占比,以优化四川出口商品结构,并保持和扩大其利益空间。要鼓励技术研发或引进、促进技术转化、提供政策支持、实施区域合作,以推动四川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二要增加四川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其升级与转型,增加其附加值。要更新生产设备、优化产品设计、植入高新技术、采用新型材料等。三要加强四川出口商品的品牌打造与升级,为其质量提升提供品牌保障。要以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为导向、以产品特色为理念、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营销策略为路径、以品牌管理为手段、以企业形象为依托、以品牌延伸为潜力。四要鼓勵外贸企业向加工、组装环节的上下游延伸,扩大四川出口商品的价值空间。要积极引导、逐步推进、提供要素、开展竞合,推动拓展研发设计、物流、销售及售后、品牌等较高附加值环节。

(四)拓展国际市场,拓宽外贸发展空间载体

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增加与其它大洲和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以此作为调整四川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促进其高速增长、扩大其规模的保证。要规划并实施四川进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发展包括北美、东盟、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多极贸易市场;要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四川对外贸易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国际贸易主体的关注;要鼓励四川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区域性优惠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原产地证书来拓宽国际市场,以谋求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还要鼓励四川外贸企业利用“万企出国门”活动主动“走出去”,与更多的国际贸易伙伴、特别是某些贸易往来较少的经济强国或地区建立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以保持和扩大四川外贸伙伴的数量。

(五)加强风险防范,提供外贸发展利益保障

建立四川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风险应对机制、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等内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不同类型的贸易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例如,合同风险的防范包括买方资信调查、依法订立合同、加强合同履行的监管等;信用证项下的结算风险防范除做好买方及其开证行资信调查外,重点是要严格审核单证,做到“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商业风险的防范则重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等等。要借助法律法规强化风险防范,依法从事贸易活动,力争选择适用中国法律来订立合同、贸易结算、解决争议等。完善对外贸易保险机制,充分发挥中国信保的保障作用,增加商业保险的范畴和力度,及时弥补外贸风险造成的损失。就政治风险而言,虽然难以实施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但可以“用脚投票”,选择政治局势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贸易往来,以防止或减少政治风险所带来的外贸利益损失。

[参考文献]

[1] 黄毅.四川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39-43.

[2] 徐剑华.贸易壁垒不利于经济增长[J].国际贸易问题,1993(2):17-19.

[3]董秘刚.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81-85.

[4] 李伍荣、杨雪玉.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可量化因素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1):25-29.

[5] 姚星、刘小差等.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143个国家1982—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9):53-60.

[6] 侯旭.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基于宁波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检验[D].宁波:宁波大学,2009.

[7] 李雨时.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J].国际贸易,1996(4):13-15.

[8] 彭红碧.四川-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6(3):146-148.

[9] 麦文伟.如何用优惠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J].中国检验检疫,2010(8):47-48.

作者:彭红碧

化工贸易发展论文 篇3:

石油化工贸易现状及其展望

摘要:石油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石油化工贸易发展新纪元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但是,石油化工贸易的巨大的发展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石油化工贸易行业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石油化工;贸易;现状;展望

石油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因素之一,成为我国经济重建的优先事项。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石油产品对外贸易发生了根本变化。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分析问题,采取措施确保石油贸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石油化工贸易的现状

1.石油储量少,严重依赖外国进口。中国石油储量非常有限。我国是不足人均能源、煤多油气少和高能源赤字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煤炭消费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收入的54%,石油储备人均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8%。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化工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对外国进口的依赖。

2.对国际油价的立场没有影响。我国虽然是石油的主要市场,但由于国内和国际进口制度的缺陷和最终市场的缺陷,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没有影响,从而威胁到我国石油化工市场的稳定。

3.进口单一渠道。在我国,石油化工完全通过两个渠道进口:进口商高度集中和单一进口方式。目前90%的进口依赖外国海运公司。中东的不稳定、频繁的恐怖主义和对外国海运的依赖,目前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4.利用率低石油化工。石油储量少,进口质量差,给一些传统炼油厂造成压力。例如,传统催化裂化仅适用于某些炼油厂。在石油生产方面,这不仅会对设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使催化剂失效,以防止获得必要的石油化工产品。

二、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对策

为了实现中国石油贸易的稳定发展,必须确保能源安全。有关部门必须根据石油贸易的实际情况采取行动,对其外贸易政策概述如下:

1.改善国内能源供应。为了弥合我国石油供应与我国石油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关部门必须积极提高促进石油生产的能力。在特殊作业地区,我国石油部门希望减少石油出口量,积极鼓励中国海上合资向国内销售原油。此外,必须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和积极增加与石油生产国签订的长期合同的份额,加强我国石油的采油工作。最后,我国石油公司必须更好地控制国内需求,一二线城市的需求逐步转型,成品油进口量减少。

2.进口适度。所谓“石油进口适度”,是指我国为满足经济重建需要而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数量。通过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分析,我国石油进口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稳定,我国对外石油的需求随着国际石油环境的稳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将外汇储备转为石油储备。总体而言,推动这些措施不仅会降低我国汇率波动的风险,而且有助于我国石油工业在紧急情况下提供石油。

3.原油进口多样化。为了确保提升我国石油在对外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需要以促进进口制度的多样化。石油公司必须确保其原材料的稳定性。总之,石油资源的稳定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促进石油进口多样化,工作人员必须分析和考虑进口来源的多样化。

三、石油化工贸易的展望

1.以减少石油化工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我国石油化工业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东,中东的进口占企业石油化工进口总额的很大一部分。可见我国石油化工高度依赖进口,鉴于我国石油工业对进口的高度依赖,我国应该借鉴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石油的成功经验,以防止企业过分依赖进口,因为进口贸易过于集中,今后若干年,我国石油进口将主要来自中东,但其进口份额将逐步下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份额预计将增加,应努力创造新的石油进口。这不仅有助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利用国外石油资源,而且有助于避免与进口国和区域集中有关的风险。

2.更好地控制石油化工的消费。为了有效避免浪费石油化工资源,有关国家机构应大力制定和颁布立法、法规和政策,以引导石油化工的合理消费。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及时征收公司燃油税。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燃油税和道路消费占石油产品价格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石油化工企业应加强对消费的控制,为石油化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石油化工改革,提高石油工业贸易的全球影响。考虑到石油行业的现状,企业应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量模式。石油化工在发展初期,要加强石油工业改革和政府企业的实施石油储备。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委应努力尽量减少对石油产品价格的干预,打破区域对资源的垄断,引导石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公平合理的竞争。此外,石油化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产业监管体系,继续推动企业开放,逐步扩大其对我国石油贸易的全球影响。

4.改进技术创新,发展多种能源结构。为了确保石油化工的顺利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石油工业的利用率。加强石油化工贸易的技术创新是提高石油化工价值的有效手段。同时,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石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我们产品在国际石油化工领域的流动。我们必须积极构建多样化的能源结构,有效防止对石油化工资源的过度依赖。

总的来说,我国石油工业进展良好,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国的石油存量相对较低,过于依赖进口,与我国石油化工贸易对国际石油化工价格定位没有影响。与此同时,石油工业利用率低是一个影响到我国石油化工贸易的重要责任的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机遇,提高竞争力,把我国石油化工推向更好的方向。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完善对外贸易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國石油对外贸易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松.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9(30):15,18.

[2]张绍.我国石油和化工贸易对产业的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216-217.

[3]邓婷.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石油贸易与技术合作[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5(4):80-89,127.

作者:张雨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品牌研究论文下一篇:科技文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