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

2022-11-2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采用现代工艺和方法, 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制作中药注射液的应用临床的疗效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肯定[1]。但时常有中药注射液引起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文通过对20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2001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20例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 其中男12例, 女8例;年龄在18~67岁不等, 平均 (44.3±6.1) 岁;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在30s~4d不等, 平均 (78±6) min;病例来源于临床和门诊各个科室。全部患者均采取静脉滴注治疗, 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法、滴速、剂量等。

1.2 分析方法

对20例使用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按照使用中药注射液的品种进行分类。

2 结果

20例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严重的患者出现休克, 甚至死亡。其中清开灵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占40%, 见表1。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1) 药材质地和成分不统一。中药种类繁多, 成分复杂,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也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药所含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 这类化合物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也可产生抗体致敏T淋巴细胞, 发生过敏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的症状。本研究中无法确定是否因药材的质地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临床医生中医基础知识能力不足。中医需辨证施治, 有“热则寒之, 寒则热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泄之”的治疗原则。本研究中清开灵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功效, 临床用于热病等证候者, 急性热病即实证效果较好, 对脾胃虚弱即虚证效果就差。有2例患者因脾胃虚弱用清开灵注射液后出现胃肠反应、腹痛症状。本研究有些是临床医生按照病毒感染用鱼腥草注射液、发热用清开灵注射液、心脑血管阻塞用复方丹参、生脉注射液等机械用药, 就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本组患者中有3例与临床辩证不符而引起不良反应。

(3) 临床使用不当。中药成分复杂, 比西药更加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使用前要应严格审查药品, 仔细询问病史和过敏史, 注意有效期及药物性状, 禁止与西药配伍使用, 更不能加在一起滴注。本组中有2例患者运用清开灵注射液时, 与丁胺那霉素及维生素配伍会有沉淀产生, 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首次用药宜严密观察, 注意剂量和滴注速度[2]。本组中有10例患者是因滴注速度过快引起发热、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3例患者以前有此类药物过敏史, 医生没有仔细询问, 输液时出现高热、寒颤, 其中1例还出现了休克, 经抢救治疗而脱险。

3.2 预防措施

(1) 规范制作工艺、保障药材质地。大力提倡并强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 规范管理中药材源头、生产环节、制备工艺等, 用现代化分析中药成分和杂质的含量, 保证规模化种植的质地, 保障中药有效活性成分不受到损害, 以保障产品疗效和安全性。

(2) 注意个体差异。用药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过敏史和身体状况, 首次用药滴速宜慢, 并密切观察有无瘙痒、皮疹、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异常, 立即停药, 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3) 加强中医中药理论。加强临床医生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注意异病同症或同病异症等情况, 只有对症施治, 才能确保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和疗效。

(4) 建立相关信息平台、加强不良反应监督。生产企业要完善中药说明书的内容, 临床医生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和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 国家要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体系, 使中药的研制逐步走上规范、科学、标准化的管理轨道, 使临床更加科学、合理用药[3]。

综上所述, 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良反应不可避免, 临床医护人员要加强中医知识学习, 规范临床用药安全, 注意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就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调查分析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总结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症状、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结果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都与药物质地、用药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吴红卫.107例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3, 19 (1) :46~47.

[2] 谢国芬.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16 (10) :790~791.

[3] 庄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继续医学教育, 2006, 20 (28) :20~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支部联建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