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

2022-04-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分析财经类院校开展高等数学传统式教学的局限性,结合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方式的特点,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针对传统式高等数学教学课堂如何向混合式教学课堂转变提出具体的可行对策。

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财会教学的思考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职财会教学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财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认为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 财会教学 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公平合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善于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分析现状,了解社会需要怎样的财会专业人员,找出其中的差距,探索以实践教学为导向,重视操作技能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一、中职财会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认识有所欠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会计分录,怎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然而在如何利用这些有用信息帮助解决实践性的企业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只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手工会计处理就可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但是,中职会计教育以培养管理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在课时分配上更强化实训教学,从而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2.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亟待改变

当前中职学校在会计教育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以本为本”的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讲到后面,对前面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又还给了教师,待到课程结束时,大多数学生也不一定能形成对这门课程的总体认识。甚至会计专业的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回答什么是会计凭证、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等有关问题,这不得不让人对传统会计教学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产生质疑。另外,“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启发性和互动性较低;考试形式及评价方式不太合理;教学中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作业布置过于形式化与理论化;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毕业后不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合理

教师更多地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训的时间安排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实践环节欠缺。会计教学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这些课时数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较少,而且相对固定不变,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相脱离。

二、基于财会教学现状的思考

1.会计理论课程应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目标

中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那么就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开展都不应背离这一目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则是进入会计行业的“敲门砖”,即“最低门槛”。《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该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必须参加考试,考试科目分别为《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会计职业道德》。如果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那么学生毕业后就没有资格从事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对口就业。因此,中专会计教学必须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课程的设置也必须以这三门课程为核心,其他课程的设置要围绕这三门课程来展开。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这三门课作为重中之重,保证学生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顺利对口就业铺平道路。而目前各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该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极低,跟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另眼相看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更应为学生创造好条件,增强他们的自信,努力为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学生的家长送他们来职校学习并选择财会专业,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将来从事财会工作,有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教育工作者理应理解学生及家长,尽量实现他们的愿望。

2.转变教学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相应的综合能力

高素质劳动者的标志是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上对实践性教学要给予足够的学时保证,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坚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上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采用分段实训,定期考核的办法,适当加大实践性课时的相对比重。会计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要求很高。在讲授时教师能用实物或多媒体演示的就要演示,减少抽象性,要边讲边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讲授会计凭证中的原始凭证时,教师要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原始凭证,如发票,车票,领料单等,也要给学生们时间去自己搜集相关原始凭证,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学会填制原始凭证,并学会相互审核,这样就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了。另外,在讲解记账凭证时,教师让学生填制各式的记账凭证,并学会相互审核,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讲完一个单元后,教师要进行单元实训,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实训完毕后,教师要进行测评考试,检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在毕业前学生还要做一次综合会计演练,先手工后电算化,以达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感受实际会计工作的严谨氛围。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能大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会计教学的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的,评价形式较为单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评价目的,这就要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在目前的评价模式基础上,要着重改革实践性教学的考评方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价,这是实践性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多且内容丰富,因此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是多元化的,其中最主要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的考核内容,加大对专业技能的考核。考核方式的变化,可以起到为教学指引方向的作用,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从而让老师更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对基础会计的考试,引入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编制等实践操作题,分值比例占50%以上,并要求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

4.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专业财会人员

学校所培养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将来都要进入社会,所以,学校在制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时,应更加注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同时要满足长远的需要。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的建构上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学校在教学实践环节应与企业进行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共同制订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满足企业需求的实践性教学计划。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具有岗位针对性,从而缩短学生走进社会后在企业适应的时间,甚至能实现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此,校企双方都要充分利用好一切有利条件,为教育教学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接受学生到财务部门、车间、仓库学习会计实际操作。企业也要派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为学生讲解书本以外的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知识。

为了让企业获得“用得上,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保证人才培养的优质与高效,必须由企业和校方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定期评估。例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案要请企业参与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及企业专业人员知识讲解的部分由企业的考核为主,把企业对人才管理的评价作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进入企业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择优录用适合企业工作要求的毕业生,安排学生的就业。这种导向明确,企业高度参与的培养模式能极大调动校方、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用性,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三赢”局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方法,也需要企业的高度参与。只有提升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才能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员,为学生顺利对口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目前财会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对口就业。然而通过改变教学的指导方针和培养模式,比如,以取得会计证为理论教学的目标,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合理地设置专业教学的内容及调整课时安排,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等,将会不断地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财会人员,从而更好地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孙晓艳.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实践及其对策[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2(4).

[2]高玉敏.谈如何加强财会教学中的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3).

[3]蔡俊芳.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09(5).

[4]姜会霞.新课改下财会专业教学实践一体化的初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7(22).

[5]王秋霞.浅探中职财会教学方法的创新[J].职业,2009(2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徐媛

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 篇2:

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分析财经类院校开展高等数学传统式教学的局限性,结合财经类院校培养人才方式的特点,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的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针对传统式高等数学教学课堂如何向混合式教学课堂转变提出具体的可行对策。

[关    键   词]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财经类院校;“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各种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特点的网络教育平台的涌现,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1]正逐步进入各个财经类院校师生的视野中,并得到教育部门的积极倡导和师生的普遍欢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面向大规模受教育群体的MOOC开放式线上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摈弃了纯线下/纯线上的单渠道教学模式,通过采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现有教学资源,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实体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以小规模学生为本体、教师为辅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促使MOOC与传统校园课堂融合。[2]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大力推进下,构建面向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学习模式是未来财经类院校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无论是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层面,还是从基层群众加强学习的角度,都能看出高等数学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制约力在日益凸显,同时还看到我国基础数学研究能力较为薄弱、研究水平亟待提高的不争事实。因此,针对当前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核心教学体系的优化升级尤为重要。

一、高等数学传统式教学的局限性

高等数学课程是财经类院校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在概率统计、资产定价等更为艰深的经济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产生莫大的影响,同时关系到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基本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尽管目前各高校已将高等数学视为“金字塔的一块基石”,但是在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活动时仍不敢放开手脚,拘囿于乏善可陈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下面,我们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性。

(一)教学安排缺乏合理性

财经类院校学生在接触专业知识之前,需要对高等数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偏向金融数学方面的计算公式有所掌握。而诸多财经类院校在设置高等数学课程时,将高等数学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修完。由于受教群体庞大、教学内容繁多、课时压缩紧促,且鉴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已对高等数学部分知识点略有了解,故一些高校在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捉襟见肘,缺乏周密考量,迫使教师不得已将小班合并后统一采取“短平快”的通识教育方式,这样的课程安排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容易淡化互动氛围,弱化学生在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主体地位,加之书本内容枯燥乏味以及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算能力相对薄弱等因素,导致高等数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整体效果普遍欠佳。

(二)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

将财经类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更容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然而,当下各种基于传统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举措普遍存在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的短板,尤其是教师对枯燥艰涩的数学理论推导步骤总是单纯地依赖书本和板书的讲解形式,在只有短短40分钟的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大篇幅的推导思路往往只能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犹若冰山一角,只会让学生一知半解,无法让学生顿悟个中精髓,也无法有效带动学生徜徉知识海洋,或是帮助他们尽情拓展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空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领会程度和攻坚克难的自信力,也影响了他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配合、跟进。

(三)教学反馈缺乏阶段性

在传统式高等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只有面对面才能进行课堂教学的瓶颈。虽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测验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增加双方教学反馈的信息吞吐量,但是这只能让教师在短期觉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误区和盲区,并不能有效地形成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也无法通过详尽、真实的阶段性数据分析报告和直观、可靠的前后对比图像演示来清晰地呈现双方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没有及时梳理和调整教学引导方向,从而使教学过程板滞僵化,产生教学反馈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利于稳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联结。

(四)教学施策缺乏精准性

高等数学本身是一门讲求命理逻辑缜密、概念外延丰富、知识衔接紧凑的课程,各章節内容宏大且相互之间具有微妙的承接联系。眼下,虽然许多财经类院校对各专业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策略,采取分化的教学管理,但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明确针对学生的优点和劣势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精准的施教机制。这导致了学生对预习任务的不重视、对复习目标的不明确、对课堂练习的不及时,以及对教学情境的不专注,大大降低了学习热情。另外,财经类院校教师一般没有坐班制的规定,因此学生如果对知识点存在疑惑,只能在课间或者往后的课时里抽出空余时间提问,故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等数学SPOC混合式教学对策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是让小规模受教育群体得到同等重视,通过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优势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拓展课堂形式,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从而收到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的良好成效。因此,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课堂更加尊重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以下就高等数学传统式教学课堂如何向混合式教学课堂转变提出几点可行对策。

(一)课前分化

财经类院校应当遵循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个性特点,分级制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师在设计教学辅助课件时,应充分体现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并灵活展现在教学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由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大量学生当中的使用已经常态化,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是有目共睹的。当学生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应做好网络监控,认真检查学生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并根据网络后台数据做好详细的相关记录。只有学生课前预习落实好,教师在讲课期间才能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主题。高等数学混合式课程设置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不同兴趣,充分贴近专业需求,合理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和进度,进一步筛查哪些内容需要学生在线自学,以及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课堂讲授。比如,在设计用于学生预习的备课材料时,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二)课中细化

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在讲授课程期间,应做好教学脉络的分层、细化梳理,积极创设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由于高等数学线上课程具有简短、精妙的特征,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使之按照个人优势与偏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和节奏进度,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夯实基础。教师在设计和改进网络教学资源时,要保证每个知识点都配备教学微视频、微课件和在线测试题,时间最好不超过20分钟,以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线上讲解课件时,教师应尽量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将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提炼、析取出来,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问题。此外,在讲解过程中,还需向学生阐明学习内容中核心思想的重要起源和它们在经济学中的主要应用,例如导数在计算商品边际利润的本质作用、无穷级数在计算银行复利存款的应用原理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技术手段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腾讯课堂、钉钉平台、屏幕分享、网络板书等技术途径将抽象的数学应用问题及其计算過程向学生作形象生动的解析,鼓励学生在网课中分析问题和交流互动,并定期整合教学内容中的疑难问题为线下教学做铺垫。

(三)课后优化

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教师在课后应做好教学反思和量化教学综合评价,不断优化和完善课堂组织结构,建立以提高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应杜绝采取“一考定终身”的极端考核方式,理性衡量学生阶段性考核成绩与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的比重,将考核环节延伸至整个教学过程。考核比重可以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计算,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60%、在线考勤与学情测试占30%、课后作业占10%。教师应加强完善网络教学系统的练习题库,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尽量做到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答提示。当学生完成网络教学系统在线测试与作业后,系统能自动分析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并给出正确答案和具体解析,指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短、中、长期的学习情况,以便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建议。而书面作业主要以数学应用题、计算题与证明题为主,教师在对作业评阅后,应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评价。此外,教师还应当利用工作之余认真研读教育部下发的最新政策文件,将“金课”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计划,并对自身教学专业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平台的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模式改革趋势也逐步呈现多元化。混合式教学作为其中一种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地优化教学结构,改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更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本文主要针对财经类院校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数学基础互异性进行尝试性的教学模式路径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关键的建设性策略。关于如何建立更有利于财经类院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有待在今后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2]白凤翔,郭晓英,林芸,等.SPOC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2):146-149.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林福宁 韩江峰 胡维娜 陆佩玲

基于多元化教学的会计学论文 篇3:

基于情境的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摘 要] 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是基于掌握本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上,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一种拓展。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结合目前高职学生英语能力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材编撰的原则和方法。

[关 键 词] 专业英语;教学设计;情境教学

自1999年开始,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诞生。随着大学多年的持续扩招,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负面影响之一就是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而来自教育相对较弱的偏远省份的学生,这样的情况尤其突出。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来临,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网络化的视频、音频和文字类资源爆发式增长,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资料海洋中选取学生所需要的、适合高职学生层次的教学内容或许是更难的选择。此外,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难题。

一、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的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无论在学习的态度还是学习的能力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英语教学如同鸡肋,原因有三:(1)专业知识已经学习过了或正在学习,用英语再学一遍,普遍缺乏动力;(2)主观认为专业英语未来也没用,教材枯燥乏味,缺乏新思想;(3)英语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专业英语的难度比较大,专业语汇多。

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专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通常设置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等。高职学生在一年级接受了大学英语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CET三级或四级,具备了基本的3000至5000左右的通用词汇,对英语的语法也基本掌握了。即使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基本的英语语法和基础词汇也是有一定认识的,毕竟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英语语言训练。

二、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问题

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是专业教材的选择。本专业方向的教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考证类教材,如上海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编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英语》,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设计,内容翔实丰富,适合参加应试考试,但并不适合教学;另一种是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大而全,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文教材的翻译稿,或者是英文版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的简写本,原汁原味固然好,但同样不适合语言类的教学需要。此处挑选两种专业英语教材做一粗略对比,阐明教材编撰中对内容选择、结构安排的一些设想。比较差的例子:以某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技术专业英语》为分析对象,教材结构如图:

该教材课文内容的选择比较广泛,涉及专业的方方面面,因涉及专业性,不作评价。单纯从教材结构上看似乎没问题,但仔细研读就发现,词汇注解80%以上与电子技术专业无关。语法部分详细讲解了诸如分词的用法、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作为能通过CET三级或四级的学生,这些内容显然都已经掌握了,是否还需要语法部分的设计值得商榷。再分析练习部分,词汇、句子翻译均无问题,但占比很少,而占据很大篇幅的是以考语法为主的选择题和阅读题。对中国学生而言,选择题和阅读题都是强项,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恰恰教材中没有任何设计。

比较好的例子如:以某普通高校专业英语《饭店酒店管理专业英语实用教程》为例,教材结构如图:

该教材通过对话,先引入饭店日常经营的情境,例如Handling a complaint(处理一起投诉),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先问清楚投诉事由,然后按照处理流程,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给出不同的处理建议,安抚客户的情绪。对话环节的后面特意设计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比,以适应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是否还有其他情境。课文部分设计了A部分的基础阅读和B部分的扩展阅读,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梯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更新的知识。情境对话练习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场景下,自己设计对话,自问自答,充分运用课文中所学内容,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至关重要。课文内容与前期的引入对话保持一致,方便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

三、利用情境教学,破解教与学的困境

基于上述分析,如何破解教与学的困境,设计编撰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是非常值得探討的问题。教育专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就学生而言,引入情境教学,将枯燥的理论、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掌握的具体问题;对教师而言,通过精心选择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才是根本目的。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调动学生潜在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具有示范效应的榜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好玩的游戏、角色扮演、各种有趣的绘画图片以及音乐、视频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当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直观的手段逐渐减少,单纯运用语言描述带入情境增多。

就教材而言,专业英语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理工科的专业英语特点是句法、语法比较简单,专业词汇特别多。文科的专业英语特点是句法和语法相对复杂,内容庞杂,专业词汇比较多,有比较多合成的专业词汇和缩略语。或者是同样的词汇,在特定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例如,diversity management(多样化管理)。虽然单个的词都是熟悉的,但并不了解确切的意思,因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该词汇有特定的含义。

依据情境教学理论及分析,设计真实工作场景。理工科的毕业生进入职场,例如外资公司,可能运用到专业英语的场合是车间、会议室,内容可能是汇报工作、管理建议等。在营销场合与客户讨论时,讨论的内容以技术为主,描述制造加工过程、产品细节,阐明结果、现象等,是可以设想到的运用。例如,产品生产过程出现了问题,需要研讨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英语而言,既涉及具体产品,也涉及生产过程。

文科的毕业生可能运用到的场合是会议室、办公室,内容可能是汇报总结工作、探讨相关的管理问题,还有营销场合与客户讨论服务等。讨论的内容以事件、事务为主,营销可能涉及条款、服务和产品细节等,阐明观点、流程,解释人和事是可以设想到的运用。

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的活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职场环境是怎样的呢?可能承担的职务是人力資源管理专员或主管,负责招聘、薪资、培训,或者是岗位分析、行政事务。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实际上,在中国的外资公司,基层员工较少有机会运用到英语,包括专业英语。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或主管,面对的广大员工都是中国人。只有在招聘有语言要求岗位的员工、向上级汇报工作、与外方相关人员交流时,才需要使用英语。当然,许多公司的官方工作语言是英语,除了书面沟通交流之外,还有会议讨论、演示等。这就决定了情境的设计要尽量与现实中的工作场景一致。例如,招聘时有一部分内容是采用英语问答,以了解应聘者的实际运用能力;就薪资体系或晋升制度对外方员工作相应的口头解释;结合中国的劳动法,给予外方具体实施情况的说明等。

较少出现的场合如参加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这就意味着过于艰深、过于理论化的内容实际上并不需要学生掌握。例如,用英语撰写中外企业制度的对比,外资企业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看起来作为阅读材料很不错,但实际上并不适合大多数学生。这仅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是有用的,而这可以通过指定阅读书目和扩展阅读模块解决。

四、结语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专业英语教材的设计应该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不应该是仅仅将中文的教材内容全盘翻译成英文,或者干脆直接将原版的英文教材拿来使用,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不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另外,练习的设计要尽量从实际的情境出发,摒弃以语法、句法为主设计练习,或者以理论化的研讨内容为主进行设计,能够将专业英语恰当地运用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李蕾.信息化时代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

[2]田欣欣.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财会教育,2014(6).

[3]鲁阿凤.饭店酒店专业英语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乔玲玲.论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作者:冯光 施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文化指导建设论文下一篇:我国信息化中小企业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