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利率市场化论文提纲

2022-08-28

论文题目:利率市场化、净利差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摘要:自1996年中国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直至2015年“最后一只靴子”落地,我国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成功“软着陆”。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形成在理顺了不同金融市场的信号传导、强化了货币政策调节效应、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同时,利率定价权向商业银行的下沉也同时加剧了银行间在存贷款市场的竞争。那么,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间竞争的加剧是否导致了银行风险承担的上升,利率市场化又是基于何种微观机制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冲击?厘清这一问题,既有助于提升央行风险监管的效果,选择恰当的风控切入点,也能够更为完整的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为此,本文尝试基于均衡分析与实证检验等多种工具,沿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化”这一因果逻辑链来揭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承担的现实影响及微观作用路径。本文关注的第一个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影响。对此,本文首先构建了做市商模型并发现,利率改革加剧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竞争。当利率浮动的价格型工具成为主要竞争方式时,会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持续收窄,其实际的影响强度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实际垄断能力、平均资金成本与交易机会。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综合利率市场化指数以准确描述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完整特征,继而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结论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净利差的影响呈现“先扩大、再稳定、最后收窄”的阶段性特征,该倒U型曲线转换拐点对应的利率市场化指数为0.757,对应时点为2012年。这表明在“存款管制、贷款放开”的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放大了银行净利差,而随着存款市场利率管制的彻底消失,利率市场化对净利差的影响从扩大转向收窄。同时,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利差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对五大国有银行而言,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净利差不降反升,且存在持续扩大特征,而股份制银行和诸多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非息业务能力与负债成本转移能力,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净利差在短暂扩大后开始进入收窄通道,最终呈现为“扩大、收窄”的倒U型变动轨迹。本文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微观机制。为此,本文首先将利率市场化影响个体风险承担的路径分解为“利差变动”与“信贷选择”,并针对性的构建了古诺均衡模型与跨期信贷选择模型对该微观影响机制加以论证。均衡分析结论表明,银行个体风险承担随着利率改革“存贷利率双限、贷款利率放开、存贷款利率放开”的不同历史阶段,也表现出“下降、上升”的U型变动特征。存贷款完全自主定价实际上导致了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不断增加。同时,在不乐观的价格竞争预期约束下,商业银行存在信贷规模盲目冲动与高风险信贷客户偏好,这种“信贷逆选择”最终使得利率市场化还通过“信贷选择”路径导致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增加。而对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实证检验则证实,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确实具有非线性特征,这支持了前述均衡分析的结论。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对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作用将从“风险转移”效应过渡到“特许权价值”假说。同时,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风险也显著负相关,即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对商业银行收入波动存在熨平效应,但该熨平效应依然存在U型转变,价格竞争的加剧驱动商业银行实施相对激进的盲目信贷扩张,最终降低了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此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违约风险与收入波动风险的影响在不同类型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导致国有大银行信贷违约风险与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却对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存在“先抑后扬”的影响机制。最终使得大型国有银行“越竞争、越稳定”,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在市场中则陷入“越竞争、越脆弱”的僵局。同时,利差变动确实部分中介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在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模型中,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有超过75%由利差变动路径释放;在收入波动风险模型中,通过这一路径释放的影响则超过95%,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冲击主要是通过利差变动而释放。本文关注的第三个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微观机制。为此,本文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路径分解为“利差变动”与“多元化投资”,并通过构建资产负债表模型与古诺均衡模型论证了上述微观路径的存在性。结论表明,利率浮动与利差收窄对银行的冲击存在持续性的系统性风险积累,其中利率降低通过表内负债变动增加系统性风险,而利率上升则会通过竞争效应同样加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多元化投资虽然符合局部资产收益最大化,但却会偏离风险概率最小化,在较低的信贷利差支撑下,银行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虽然不会放大自身的风险水平,却会导致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水平的上升。对应的实证检验则发现,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显著正相关。这种风险积累通过下述方式而形成:一是存贷利差收窄抬升了商业银行个体风险的同时,也在总量维度上形成了系统性风险增量;二是商业银行存在通过增加与其它银行风险承担的关联性而较低破产风险的“个体风险外部化”意愿,会加速商业银行个体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转化;三是选择“多元化”经营实现新盈利业务的构建,但盲目与过度的多元化,虽然有助于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降低,但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却被放大。此外,存贷利差也成为利率市场化影响系统性风险承担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达到63.29%。最后,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体视角与央行的监管视角两个维度,对强化个体与系统性风险管理效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的转移、加速业务创新、强化个体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央行优化监管策略、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与评估平台、优化存款保险制度等措施的实施,确实能够有效缓解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冲击,也有助于利率改革最终实现完全的“软着陆”。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一是基于一个修正的做市商模型,实现了对利率冲击下商业银行利差变动的均衡分析;二是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从“利差变动”的视角刻画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个体与系统性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及冲击传导过程;三是在一个异质性视角下,基于组间估计描述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的差异性竞争策略与异质性影响,从而为未来风险监管提供了异质性与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净利差;个体风险承担;系统性风险

学科专业:金融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利率市场化

2.1.2 银行利差

2.1.3 商业银行竞争

2.1.4 银行风险承担

2.1.5 系统性风险承担

2.2 利率市场化理论

2.2.1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2.2 新结构主义学派的利率理论

2.2.3 金融自由化次序论

2.2.4 金融约束理论

2.3 商业银行竞争的相关理论

2.3.1 商业银行竞争行为与效率实现

2.3.2 商业银行竞争下的脆弱论与稳定论

2.4 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理论

2.4.1 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一次转移

2.4.2 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二次转移

2.5 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理论

2.5.1 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

2.5.2 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

2.5.3 风险认知机制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2.6 相关研究进展

2.6.1 利率自由化与商业银行利差变动

2.6.2 中国情境中利差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2.6.3 商业银行竞争与个体风险承担变化

2.6.4 商业银行竞争与系统性风险

2.6.5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危机

2.6.6 研究述评

2.7 本章小结

3 利率市场化冲击下的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变动

3.1 利率市场化冲击与存贷利差变动分析

3.1.1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存贷利差变动关系

3.1.2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差变动:基于做市商模型的分析

3.2 利率市场化指数的构建

3.2.1 利率市场化的测度方案选择

3.2.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进程特征

3.2.3 利率市场化指数构建

3.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利差的影响的实证检验

3.3.1 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3.3.2 样本与变量说明

3.3.3 参数估计与检验

3.3.4 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商业银行利差变动分析

3.3.5 异质性分析:不同类型银行的分组回归

3.3.6 稳健性检验

3.4 本章小结

4 利率市场化冲击与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

4.1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理论机制

4.2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微观影响路径

4.2.1 基于利差变动路径的影响机制

4.2.2 基于信贷选择路径的影响机制

4.3 利率市场化如何影响银行个体风险承担:实证检验

4.3.1 模型设计

4.3.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4.3.3 参数估计与分析

4.3.4 异质性分析: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差异

4.3.5 利差变动的中介效应识别

4.4 本章小结

5 利率市场化冲击、利差变动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

5.1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理论机制

5.2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微观路径分析

5.2.1 利差变动路径的影响机制

5.2.2 多元化策略路径的影响机制

5.3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实证检验

5.3.1 模型设计

5.3.2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选择

5.3.3 变量的选择与测度

5.3.4 样本与数据说明

5.3.5 参数估计与分析

5.3.6 稳健性检验

5.3.7 利差变动的中介效应识别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的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视角

6.2.2 央行监管视角

6.3 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言教育心理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司法腐败道德成因探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