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论文

2022-04-19

小编精心整理了《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互联网思维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过程中,金融互联网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得到了充分延展。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本文认为金融互联网的基本要点为信用观、信息观和风险观。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策略分析

现阶段,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愈发凸显,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劣势。商业银行在国内金融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对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策略进行探究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议题。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以下总结出几点策略。

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前提应是风险控制,但因为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特征,融资的风险较大。使得商业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

1.来自外部的压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小微企业有着较大的影响。据统计,国内的不良贷款企业大多存在于小微企业中,而且相比于其它一些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高出大概一倍的水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的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行业垄断也给其带来一定的压力。比如,一档原材料价格或劳动成本提高,小微企业就会受到重创。另外,人民币的升值和外贸形势的改变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都会使小微企业的经营面临困境。

民间融资给小微企业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在企业融资困难的环境下,大部分小微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项目投资活动都要依靠民间融资。而民间融资价格十分高,很多小微企业负担过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债务纠纷事件。而且一些小微企业为了生存,与自身主营业务相脱离,投入到例如担保公司、典当业务等民间融资活动中。

2.来自内部的压力。从实践上来说,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体现了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然而,这种创新活动使得商业银行传统架构瓦解,所以在该过程中势必会面临许多的难题,主要包括:

新型机构的人才培养问题。因为小微企业规模比较小,在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账外经营和负债等情况,提供的财务报表无法对自身财务现状作出正确的反馈,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才能够掌握众多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加上小微企业贷款数额一般都较小,但交易成本较高,从银行自身上来说,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单元效益较低,因此导致很多专业人才不愿意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还有就是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建设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抵押过于强调,更愿意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其固有的经营理念和贷款业务事实上并不符合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构建小微企业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变,还要制定出符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贷制度、贷款产品、操作流程和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二、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策略

在现阶段,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关键在于依靠制度以及法律建设,对银行的利益提供基本的保障,与此同时再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促使小微企业向着集中化和专业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从根本上保证小微企业履行与商业银行的合同,达到双方互惠。改进金融服务现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丰富金融服务手段

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的最大弊病就是金融服务成本过高,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所以对金融服务形式进行创新已经刻不容缓。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下,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给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带来了福音,开拓了很好的服务渠道,使商业银行的服务辐射半径得以拓展。除了借助信息化手段解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之外,创新其它的金融服务形式,比如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进行创新。针对那些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需要进行融资,但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经过企业主动申请之后,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进行贷款调查和评审。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经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核合格之后可以办理续贷。

2.对产权物权予以落实

我国普遍存在小微企业赖账的现象,这种情况除了一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困难、还贷方式出现问题等因素外,还由于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其威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得债权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在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时,交易双方需要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合同选项等来完成交易事项,对债权人的利益严格保护,将产权物权制度落实好,对于违约者要根据法律进行严惩。

3.建设可持续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机制

对小微企业实行单独匹配资金、规模、经济资本额度,优先投放小微企业贷款,足额投放。制定出与小微企业无缝对接、提供零距离服务的贷款流程。并设置小微企业贷款独立审批人,增加独立审批人贷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环节,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周期进行压缩,以促进办贷效率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建设一个差别化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评价体系,促使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拨备率进一步降低,使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提高。

4.建立担保和保险相结合的制度

现阶段,商业担保机构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对商业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以及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能建立担保和保险相结合的制度,那么将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施:(1)通过保险公司对商业担保公司提供保险。目前保险公司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以及风险分担方面还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开发的产品具有单一性,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能力、贷款保证保险以及分担风险方面的信用保险等新型产品上的开发力度不够。保险公司缺乏信用保险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全程的风险监控以及承保理赔服务还无法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对此,可以对商业担保公司担保采取保险的方式,间接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2)将商业担保和政策性担保相结合,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政府担保公司或者担保基金对小微企业担保提供保险或者反担保。这样就能合理分担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

5.加强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支撑

首先在绩效考核方面上,对于零售贷款超计划完成者,在小微企业贷款项标准分的基础上,采取加分激励制度。对小微企业专业行建立体现专业行经营特征的KPI考核指标体系,在原来的绩效考核的计分制中,将日均存款新增分值适当弱化,并提高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规模新增、小微企业客户新增的考核比重。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提成的核心考核指标予以强化,为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提成费用使用的有效性及针对性,设立小微企业专业支行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采用“报账制”的形式,由其在提成费用额度内进行费用的审批与报销,并建立台账。

三、结语

鉴于小微企业的银行金融业务中具有“小、频、急”的特点,要提高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中金融服务的有效性,需要找出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症结,突破传统的信贷思维,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控制小微企业融资风险。大力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也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对银行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是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和提高品牌形象的切实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扩展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J].法制博览,2015(11):174-175.

[2]姚艳.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5(03):63-65.

[3]张姬.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11):44-45.

[4]张旻中.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88-189.

作者:刘陈娟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论文 篇2: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创新

摘要:在互联网思维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过程中,金融互联网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得到了充分延展。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本文认为金融互联网的基本要点为信用观、信息观和风险观。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现状和问题,站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认为要溶解小徽企业金融难题的坚冰,就必须实施有效的金融创新,其创新思路为:按照金融互联网的信息观设计更具有互动性的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按照小微企业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和管理的综合创新:强化风险管理,淡化风险规避。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金融互联网 小微企业金融 金融业务创新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小微企业金融等热词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和各种论坛上,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业务创新,其间,以金融互联网推进小微金融业务发展不仅在理念上多有突破,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认识到金融互联网或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业态形式,从而积极地投身于这场互联网盛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水之后,不仅实践中的经验需要总结,更有必要从思维方式的高度澄清互联网的真谛,反观互联网效应对小微企业金融的促进作用,使互联网思维真正作用于小微企业金融,使小微企业金融真正按照互联网的逻辑建立科学的运行体系或运行机制。

一、互联网思维的要点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

人们对互联网思维的一般认识是基于互联网特征来思考问题,是对互联网所提供信息的接收、加工、反馈的过程。更为具体的概念多见于业内相关人士给互联网思维下的定义,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其前提是信息的丰富性、流动性和对称性。

(一)对互联网思维的再认识

如何认识互联网思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完整理解互联网思维必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互联网思维是对互联网特征的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过程。既然称之为“互联网思维”,就应该是对互联网特征的理性认识,而不是对其特征的简单描述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容易产生偏差,比如在分析说明互联网思维时,较多讨论停留在阐述互联网方式特征、功能特征和行事原则上,并没有站在思想认识的高度,总结和提炼互联网思维的要点 借用<辞海》对“思维”的概括,笔者认为,既然思维是在能动地反应客观世界的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那么“思维”就是一种“指导思想”,它首先要深刻洞悉客观世界的本质,才谈得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就互联网而言,其本质是互惠、共享,因此互联网思维就应该描述为以互惠和共享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此为核心进行战略的布局和业务的安排。二是互联网思维强调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状况。这里的“动态”强调的是信息的流动、信息的反馈和供求双方之间的互动。其中快速的信息流动是互联网的绝对优势,因此凡是能加快信息流的做法都被认为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信息的反馈和互动是互联网动态特征的又一侧面,它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才得以实现的,特别是供求双方的互动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才可以得到充分实现,建立在这一特征基础上的互联网思维需要特别注重良好的沟通性和时效性。三是互联网思维是创新思维。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是对事物看法的创新,并由此引领制度的创新。比如以往的观点认为大凡追求差异化、小批量注定会推高成本,因此长时间以来,工业化思维一直推崇标准化、规模化,沿用着化繁为简的思路;而互联网思维借助着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使小批量、多品种可以很经济,从而实践着化简为繁,推进了效能的提高而不是效率的提高。配合着追求高效能,就要求有一整套去中心、扁平化的制度设计,以便应对灵活多变的生产要求。可见,在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决定着思维,思维决定着制度,从而使创新沿着技术——思维一一制度的思路向前推进。

(二)金融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点分析

综上,互联网思维就是基于互联网特征来思考问题,因此在哪些领域适用互联网思维,要看哪些领域与互联网特征具有契合点。毋庸置疑,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具有这样的契合点,所以金融与互联网可以衔接为金融互联网,这种衔接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银行,而是在银行产品开发、提供金融服务、业务综合管理等方面,均融入互联网思维,在线上如此,在线下亦如此。互联网思维让金融机构对客户、产品、营销、创新,以及整个价值链和金融生态系统都要重新审视,这种审视的结果形成了金融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金融的互联网思维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信用观: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改变了原有的时空结构,从面对面直接办理业务,到网对网间接办理业务,需要更高的信用度来维系,信用观念贯穿整个金融业务始终,客户也从按高端、低端划分,变为按有没有信用来划分,可见,金融互联网凸显了信用的重要性。二是信息观:金融互联网的信息观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不仅要求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还要求信息的有效互动;第二,对信息的对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不对称从静态转向动态,这是因为所有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都面临信息流速的加快,从好的方面看,这有利于捕捉最新信息,从坏的方面看,信息的不稳定性也在加强,所得到的信息可能已有变数,这就要求一方面加快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加强处置事物的灵活性;第三,在金融互联网思维下,银行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客户而是信息,因为以信息为导向,可以获得优质的项目和优质的客户,而即便优质的客户带来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不可逆。三是风险观:金融互联网思维更加强调风险的管理,而非风险的规避,这要求金融机构承认和接受既定风险,而不是简单避开有风险的业务,比如为社会低端客户融资等,商业银行应本着普惠的原则开展此项业务,对由此带来的风险应通过业务创新来有效管理。

必须说明的是,第一,互联网思维亦或金融互联网思维都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和职能,但可以外在地影响金融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第二,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虽然深远,但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金融业务不会被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或金融互联网所代替;第三,金融的互联网思维所影响的不只是线上业务,也影响着线下业务。

二、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较快,呈现出不同的业务模式,其中既有线下业务,也有属于金融互联网的线上业务,无论哪种业态,小微企业金融都在努力尝试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业务运作,成功的经验不在少数,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警示着从事小微企业金融的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现状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已经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因此本文在探讨小微金融业务时,将视角定位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按照是否“触网”,可以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划分为传统线下业务和金融互联网线上业务。

属于前者的是传统业务,各种规模商业银行对此作出的努力各有千秋。首先,大型商业银行主要在担保条件、抵押质押物的范围、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等方面尝试各种新型贷款形式,按照工农中建4大行提供的102种小微贷款业务划分,属于担保、抵押质押贷款的有63项,占到小微金融业务总量的62%,其余具有一定保证条件的贷款诸如已办理保险的贷款、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内小企业贷款、企业集群上下游企业供应链上企业贷款、以各种方式缴纳一定保证金的贷款、贸易融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有上市潜力小企业贷款等共计25项、占到小微金融业务总量的25%。由于上述业务都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业务资源,在某些方面具有创新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大型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小微企业金融创新产品。其次,中小商业银行因其性质和发展战略不同,在小微金融业务方面的创新也各有侧重。从组织结构上看,与当前商业银行整体客户“结构”下沉相一致,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启动酝酿已久的组织架构调整,秉承“创新性、实验性”的初衷,成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专营机构已开始从规模上“横切”划分企业,向行业“竖切”划分企业转化,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链、商圈金融上的信息和服务优势,全面推进零售化、专业化的建设。从业务创新上看,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对房产、土地、机器等企业不动产抵押的崇拜,开始允许企业以存货质押作为担保,这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众多中小企业占比较大的非现金流动资产,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担保方式由存货向监控难度更大的应收账款、预付款开拓,开发了包括应收账款权利质押、预付款融资权利质押等融资业务,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领域。

属于后者的主要有网上信贷业务、金融与网商联手打造的网上商城,其基本宗旨都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自建或合作方式,利用互联网思想及技术来创新盈利模式、改善客户体验。植根于金融互联网这样全新的金融业态,各家银行的网上信贷规模逐步增长:工行于2009年底根据小微企业实际融资需求而量身打造的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网贷通”,截至2013年9月末,已为5.3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1 07万亿元的信贷支持;建设银行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网络贷款116220亿元,累放客户超过1.64万户。除了规模的增长外,商业银行也充分发挥网络金融服务快捷便利的优势,丰富网络信贷产品和模式,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征 如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为代表,与银联合作创新开发POS网络贷款业务,小企业主可凭POS机刷卡流水数据向银行申请纯信用贷款。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为代表,积极搭建网络投融资平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其中工商银行针对广大网商的资金需求特征,开发了网络平台融资产品系列“易贷通”,并结合该行特色小微品牌“逸贷”,开通网上银行自助贷款服务:招商银行推出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用户的开放式、综合化互联网金融创新平台——“小企业E家”:北京银行推出与互联网技术充分结合、基于账单流水实现融资的信用贷款产品——“小微贷”

在银行电商平台中,最典型的案例应是建设银行网上商城——“善融商务”,2012年6月,历经一年的筹备之后,善融商务平台正式推出。它以“亦商亦融,买卖轻松”为出发点,面向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和金融支持服务,对于企业客户,“善融商务”提供“网络联贷联保”、“网络大买家供应商融资”、“网络速贷通”、“e点通”、“小企业客户在线融资”、“个人助业贷款”等金融服务,实现了网络增信、操作简便、高效快捷的全流程网络服务。“善融商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平台,而是更侧重于金融服务。它以电商的方式,为价值链的各方提供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渗透到电子商务全流程中去。此外,通过“善融商务”,建行还可以时刻与客户保持沟通,更加了解客户,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获得客户的动态经营信息。

(二)商业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状层面看,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严重。这里所说的信息不对称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银行获取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出现问题,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运行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低、信息内部化,特别是有关经营者的研发、财务、市场、管理等属于私人信息,外部对此不甚了解,与此同时又没有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致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不到根本改善,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续审慎;另一方面则是指由于缺乏很好的沟通,银行获取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信息也出现问题,表现为银行并不能很全面地了解小微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具体诉求,或者处于控制风险的需要,更多侧重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二是信用风险依然巨大。就小微企业自身而言,其成立时间短、固定资产投入不足,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共同特点,因此,融资过程中的抵押不足也就成为了困扰小微企业的一个难题。近年来,已成功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互保链来实现的,但这种担保形式往往在系统性风险面前不堪一击,这是因为小微企业往往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大受害者,当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时,互保链中的某家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可能导致互保链上的其他企业也相继陷入经营困境,这将会给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调研发现,仅浙江省2012年企业保证贷款的比重就高达30%以上,而绍兴市在2012年因涉贷关停企业中有25%就是由于互保链问题导致的。三是信贷资金供给不充分。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小额信贷公司,由于制度限制等原因,资金来源非常有限,没有能力匹配小微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大型金融机构在月末、季末等时点也存在资金匮乏的情况,此时他们首先收缩的就是小微信贷。

从思维方式看,商业银行仍多以传统思维比较僵化地考量业务发展和金融风险,一方面,缺乏对客户的新理念。尽管商业银行一直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但在互联网思维下这一理念注重的更多是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强化的更多是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有效反馈,要求的更多是高效响应客户的需求,而反观当下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和行为,更多会表现在客户管理的同质化和业务创新的同质化上,既没有体现以互动来挖掘不同客户的内在信息和内在需求,也没有通过客户体验来强化信息的有效反馈,这便形成了上述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新理念。尽管小微企业自身风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管理风险的思路可以有多种,就目前商业银行而言,较多采取“一刀切”式的管理思路,缺乏“精细化”的风险管理理念,仍然追求“化繁为简”,尚未实践“化简为繁”,这一点可以体现在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仍大范围使用抵押质押手段上。

三、金融互联网思维下的小微金融业务创新思路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以互联网思维替代旧有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依靠金融创新逐步溶解小微金融难题的坚冰,由此形成的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按照金融互联网的信息观设计更具有互动性的小微金融产品

实际上,与其说设计更为互动的金融产品,不如说用“迭代思维”加强新产品的信息反馈,强化试错环节。所谓“迭代思维”简单地说就是首先提供一个金融新品,通过机构与客户的及时互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使问题迅速反馈,方案不断调整,创新持续进行。这样研发和创新的产品才可以经得住市场的考验,从而提升金融产品与客户的契合度。这个过程对银行来说提出的要求是加快新产品面世的速度,以外部试错替代一部分内部审核。我们认为,这种互动性的创新思路,不仅符合互联网思维,也符合正常的商业银行发展逻辑,这是因为.在长期以来金融约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受到制度的影响备受限制,“审批权”掌握在监管部门手中,客户不能按照自身的需求影响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和思路,从而不仅限制了金融产品的多样化,还影响了金融创新的市场适应性,而互动性创新思路,将创新动力和方向回归于市场,使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更加有的放矢。

(二)按照小微企业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和管理的综合创新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这是一个近乎古老的命题,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而且在长期的市场经营实践中,该理念的挖掘已经具有一定的深度,既然如此,在倡导互联网思维时,重拾这个命题,重要的是看它能否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客户导向具有的特点是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将客户需求从前台贯穿到后台,从业务层面渗透到管理层面,从静态的客户被动地接受金融服务延展到动态的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互动。以从业务创新到管理创新为例,旧的管理模式基本为粗放式、经验式的“行政管理”,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管理为集约化、精细化的“数字管理”,它主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使银行管理依据具有科学性,使决策过程具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满足的客户需求是全方位的。具体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方面从业务内容上贴合企业需求应建立在对企业深入认知的基础上,注重差异化服务和特色化经营,追求低成本的“化简为繁”,摒弃“一刀切”的经营方式和创新思路:另一方面在是否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通道的决策上,应以数据分析为依据,既不是简单应和政策的引导,也不是粗放地对这一领域总体状况的大致估计。与此同时,银行还应注重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和金融合作创新,以此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链条。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不断提供大量的创新思路,而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增加了金融机构把握市场动向的能力,提供了低成本的交互手段,缩短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距离,可促进用户需求的有效搜集和提炼。此外,如果真正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大数据为依托,建立与客户的互动体系、便不再是想当然地“满足”客户需求,而是在注重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反复锤炼创新产品综合互动过程。

(三)强化风险管理,淡化风险规避

金融风险源于产品设计缺陷或对未来市场,客户状况的不确定性,在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背景下,上述问题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例如,经由大数据的提炼和验证,产品的设计缺陷更容易被发现;经由基于大数据的建模和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更容易被察觉和量化:经由自动化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金融风险可被提早发现、提早控制等,因此,更利于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或风险控制。在这里,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利用一切手段化解银行经营中的有可能产生的风险,是主动地、积极地实施对风险的控制,这意味着一不是躲避风险,二不是简单地用拨备覆盖风险:与此相对应风险规避则表现得比较被动和消极,其手段主要是拨付准备金,以此为风险买单,在互联网渗透银行业务领域之后,可将业务创新的思路更多地定位于风险管理,就小微企业金融创新而言,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扩展抵押质押范围,采用更多更灵活指标评价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比如银行可以淡化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传统指标的考量,开发新的采信标的,其中硬性指标可以考察小微企业的电表、水表、海关报关表的相关数据,软性指标可以考察企业管理者的人品、产品的质量、社会口碑等在此基础上,更新旧有的贷款方式,或扩展旧有贷款方式的内涵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在风险管理中注重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比如强化黑名单管理,增加违约金制度等。

作者:宋羽 张敏敏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论文 篇3:

试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摘 要: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新出台了许多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为了更好的相应国家的号召,我国商业银行业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对小微企业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是我国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中主要对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就如何促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也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政府为缓解市场竞争对小微企业所带来的压力,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等,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近年来小微企业风险管理难度增加,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如何在保证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我国小微企业所具有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指的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式作坊、个体工商户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微企业已经接近5000万户,小微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提高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也提高了税收率。小微企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具有多样性

小微企业对投资人的文化程度以及行业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是刚毕业的学生,也可以是工人或者农民;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定性的时候,可以申请个体工商户,家庭式作坊等;对于融资形式,可以是独资形式,也可以是融资等其他形式。

(二)资金来源范围广

对于我国目前的小微企业,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有积蓄、民间借贷或者是银行贷款等形式,其中银行贷款形式的资金来源所占比重最小。对于企业的资产组成可以是现金、具有一定价值的实物,还可以是具有实际价值的无形资产,比如说某项专利的专利权等。从注入资金的量上来看,主要以满足日常的企业运营以及基本支出为主。总体来说,小微企业在资金上的特点包括:资金来源广,形式多样,注册资金少等。

(三)小微企业的结构简单,生产规模不大

我国小微企业在构成上来说结构比较简单,决策层次少;就业务来说,其生产规模也不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方式上比较灵活,多采用零售、直销的销售方式,以本地业务为主,对外业务为辅,生产技术难度小,制造工艺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

(四)小微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

与其他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型企业所具备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担任企业的生产管理者。以我国的南方小微型企业为例,其在管理上大多数都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运营的,管理层的人员大都是直系或者旁系的亲属关系,缺少正式的工资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上也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经常会为了税务等问题进行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透明化现象严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一)小微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对金融的需求

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与个人形式的小额借贷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小微企业金融化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小微型企业的在经营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多样化造成的。但是,整体上来说,小微型企业对金融服务主要是“急、短、频”,且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业务量大,所涉及金额小,经营成本较高。随着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融资的需求也进一步的提高,对资金的需求也极为迫切,对金融产品类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逐渐向多样化转变。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由于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所带来的利润过小,导致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降低。小微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完善,经营方式不确定导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安全性、盈利性的服务理念存在差异。

2.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商业银行实行金融服务是在低风险、高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缺少适应新形势的风险控制体系。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方式仍然以抵押和担保两种形式为主,缺少与当代小微型企业风险相适应的金融产品。

三、如何促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一)建立适合小微企业风险的贷款机制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机制,此机制应该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相配套,保证贷款能够及时足量的投放。实现无缝隙、零距离的贷金融服务。在实行过程中,应该设定专门的审批人,对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批,减少贷款的审批环节,缩短贷款时间,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速率。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开展贷后监控工作

对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来说,其具有利润小、成本高、单笔贷款风险大的特点。因此,为了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应该对小微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在基准利率上附加违约赔偿,逾期补偿等风险补偿,保证商业银行的收益。商业银行应该充分掌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主导权,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价体系,以较高的成本定价和较高的综合利益来降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风险,达到保障收益的目标。

四、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以达到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的目的。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能够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在此服务体系中,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优化管理措施,强化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实行贷后风险监控策略,保证服务收益,实现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达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旭.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索和构件[J].经营管理者.2015

[2]张旻中.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

[3]郑炜.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J].现代商业.2015

(何媛媛: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作者:何媛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反馈探究论文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电子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