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简介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家春秋简介范文

家春秋

《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

整本书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可恶的觉英和淑华的对话,觉民和克安的对骂,让读者为正面人物的命运牵挂,恼恨反面人物的语言,无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人物都被写活了。

还有就是人物的性格写得十分鲜明:淑华那种性格与勇气,她在那种环境下什么都不怕,说话直来直去,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说,又关心别人,在高家女性中是少有的,她的很多举动都是证明;琴,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不同一般,她给别人以动力与勇气,不论是周家还是高家的年轻人都能从她那里得到信心与生活的希望,她是别人的求世主吧,你看不论是死去的淑贞、惠、剑云,还是淑华、芸、觉民、觉新等,都希望从她那里得到安慰。觉惠与淑英的离开多少有她的支持与鼓励,没有她或许这班年轻人早已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觉新在弟妹中奉行作揖主义派,爱是他为家庭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的压力,万事都让步,为弟妹考虑。很是任人玩弄,做了周家、高家旧势力的帮凶,不敢于起来反抗,值得高兴的是最后终于在四爸、五爸面前起来反抗了,但这已接近故事尾声了;还有就是最最顽固的最最愚昧的人物了:

周伯涛代表旧势力,害死了惠及枚少爷,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不管年轻人的死活,把它们的婚姻推进深渊,至死也不反省。巴金先生笔下的这个封建社会的家庭最终走向了灭亡。

《家》、《春》、《秋》的主要内容:以五四运动后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地区为背景,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走向崩溃的历史。作品展开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生活的全部,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作者塑造了梅、蕙、瑞珏等封建家庭妇女的形象,她们的痛苦与惨死,是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的血泪控诉。

而鸣凤、倩儿等“下人”的死,则更深刻地揭露了阶级歧视和压迫的社会现实。作品没有停留在暴露这个“家”的罪恶、揭示它必然崩溃的命运上,而进一步描写了以觉慧为代表的觉醒的叛逆的一代。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五四”时期的时代特色,“宣布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

看《家》,虽然仅仅看了几页,但是一个简洁、明快、大气的笔触已经跃然纸上了,景物的描写,对于月光的注释,令我耳目一新。没有家长里短的叙述,有一种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较脱俗,我可能不喜欢觉新,但是我有点漠视觉新,有点漠视自己平常的处事如此的类似,巴金在觉新身上投入弄笔重墨,不管是他处理事务也好,还是

他的感情生活,觉新的身影总在读者的眼前挥之不去,而且有时候搞得读者胸口发闷,对于自己一个恨的人这样牵挂,简直是一种折磨,巴金的觉新,自然成为文学人物里面一个经典形像象,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合拍,而发生冲突时的语言刻画,令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可恶的觉英和淑华的对话,觉民和克安的对骂,让读者为正面人物的命运牵挂,恼恨反面人物的语言,写活了。不过我觉得,对于觉民的心理活动,语言描写,特别在平常的叙述中,有些理想化,少了生活的积淀,不是微笑就是冷笑,略显脱离生活,和觉慧比较起来,差异性不大,

第二篇:读《家春秋》有感

——理想点亮人生

不知道当年巴金是如何流着泪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的,又会是何等伤感地写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刻成《激流三部曲》这部历史的独家记忆。

如今,如此透彻地读完了他的代表作后才明白后来的巴金终于开始否认事实并非像他原来想的那样,于是他说生活,其实是一场搏斗。

《家春秋》介绍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内陆地四川成都广袤大地上一个封建家庭的故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它所要展示给读者的是过去十年间的一幅社会的图画”

这个人人羡慕的大家庭,外表光鲜亮丽,它是书香门第,它以诗礼传家,它拥有好的名声,高的声望,大的派头,似乎成了当时人人向往的天堂,得此一隅,夫复何求?

于是理想在所有人的心里画着图,丈量着未来的路。

以高老太爷为首,加上陈姨太,五个儿子媳妇和孙辈们,这就是这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时时刻刻,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各房之间弥漫着硝烟。关系紧张得像极了海上的激流,波涛滚滚,争相向前。

觉新是作者极力刻画的孙辈们之中的一位,他身为长子长孙,从小受教,有着深厚的知识,可谓人中之龙,或许从一出生开始便背负着管理家族的重任。假使生于现在,他定会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可天妒英才,上天让他降生在古老中国最封建的时期,让他生活在中国苟延残喘的封建制度里,让他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流了泪,低了头,折了腰,伤了心。

看看这位人才做了什么,他奉行着“作揖主义”实践着“无抵抗主义”他用他的听话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妻子,杀死了自己的情人。心里似明镜,手头一抔土则是对他最完美的描述。

也许我们给他的更应该是同情与怜悯,也许,听话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我想在那时,也应该是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

他的内心也曾澎湃过,有过的激流我们不曾理解,当我们知道他听到弟弟要去参军时眼里还会涌出一种渴望,我们或许会更明白面对生活时他的无可奈何。在现实面前,他根本没有追求理想的欲望与资本。

与他相比,弟弟觉慧则完全不同,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对于封建礼教的控诉,对以爷爷为首的封建独裁操控者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与渴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觉慧时时被汹涌如黄河水的激流逼着,他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在黑黑的山洞里摸索着,寻不到一线光芒,可以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后来终于有一天,五四的旗帜挂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五四的钟声响彻全中国人民的内心,他便不再迷茫,心灵从那时候找到了方向。他对爷爷失望几近绝望,他放弃了哥哥,毅然走上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不曾回头,因为他害怕看见鸣凤漂在湖面的尸体,还怕听见婉儿撕心裂肺的哭号。站在风口浪尖上,他将忧郁挂于脸上,把心痛埋在身体里,让理想刻在心坎儿上。

理想犹如一盏明灯,可以指明前进的方向;理想犹如一艘航船,可以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走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汲取精神生活的营养。

理想因人而异,就像高老太爷的理想是看见自己的下一辈,下几辈都对他惟命是从,点头哈腰;梅芬的理想简单得只是希望觉新过得好;瑞珏的理想伟大到即使危及自己的生命也不会让丈夫为难;鸣凤的理想是情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人走远;琴的理想是有一天能上自己喜欢的学校„„不同的理想,决定了他们绝然不一样的命运。

《家春秋》像极了现代版的《红楼梦》,细细思索作品中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感叹社会黑暗之余,我也在想,理想,从古至今一直存在,它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演绎着种种不同的故事,林林总总,它们向我们诠释了所谓的光怪陆离。

我常常在想一个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盛行的社会,一个惨到人吃人的悲惨世界里怎么还会有觉慧一样的英雄主义的践行者存在着,或许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这被糟蹋得面目全非的世界,最终,成功了,理想,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屹立于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觉慧已然离去,旧社会的钟声渐渐远去,然而理想的魅力,从来不曾褪色。

因为理想,史铁生战胜了颓废,用轮椅走遍了地坛的每一个角落,用手中的笔勾勒出那并不美好但幸福着的生活,描述母亲的身影,歌颂妈妈那无法超越的深情。他是现代的高觉慧,拥有现代的神圣的理想,因为理想,他们拥抱在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没有办法不抱怨,当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丧失了听力。一切就像天使折断了羽翼,似乎从此就没了飞翔的权力。但伟大的不灭的理想让他们在埋怨之后,寻找更为实际的追梦之路。的确“没有人规定,钢琴一定要用手弹”确实,不论波拿巴的那一次战役都从未获得像贝多芬之役的辉煌胜利。刘伟拖着空空的袖管坐在钢琴前,贝多芬自信的站在台上时,理想,以它灿烂夺目甚至逼人的光芒照亮人生。那一刻,我想如果觉慧看得见的话,他还是会说:“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或者就要过去了。”

理想是范仲淹在醴泉寺立下的誓言,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是陈涉狠狠地扔下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便愤然离去,是伏波将军马援不惜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班超投笔从戎,最终青史留名。理想,像一把火炬,将“人生”二字映得通红。

马克思的理想是大声地诵读《共产党宣言》。如今,美国这一顽固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之后,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崇拜这一一百多年前的伟人。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文明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再也不是觉新所处的那个时代,再也不会受到他们那样的身体上或者心灵上的创伤。但是理想,依旧那么招人怜爱,让人追随。

忘不了那个始于五四的厚重的时代,那个纯真的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文时代,那些把“德先生、赛先生”看得重于生命的传奇人物,那些仿佛昨天才发生的或激动或伤感或兴奋或或苦恼的故事。

忘不了觉新的懦弱于不易,忘不了觉慧的果敢与坚强,忘不了鸣凤那轻盈的纵身一跃,跃出的究竟是什么,忘不了巴金先生借着汹涌的激流向人们做的沉甸甸的嘱托。

春天是我们的!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了。”巴金如是说。

如此一来,巴金先生对于生活的希望可见一斑了。我想他想告诉我们的也就是理想吧!

花开了,花香四溢,虫来了,快乐地舞着。新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鼓舞着还有梦想的人们。

因为梦想,就不用为往昔的痛苦而伤心,看阳光倾泻下来,照耀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如此温暖而可爱,社会,也终于有了理想中的光彩。

只要还有理想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前进,生命就像激流,浩浩汤汤,具排山倒海之势,向着惟一的海流过去。

第三篇:《家春秋》—读后感

《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整个阅读过程都沉浸在沉重的压抑情绪之中,直到最后濒临麻木的状态。

从《家》里的梅、鸣凤、瑞珏,到后来《春》里的惠、海臣,再到最后《秋》里的倩儿、淑贞、枚,没有一个该是和死亡扯上关系的人,却一个接一个过早的撒手人寰,怎不令人哀婉叹息?然而痛惜之余我却无法将这些归咎于生命的无常,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意或者无意的放弃了生的权利。最主动的当属鸣凤,她是抱着殉情的念头慷慨赴死的,在她是爱了不该爱的三少爷觉慧,地位的悬殊使得她的爱情只能是一场幻梦,可她却不甘于受人摆布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作为一个人微言轻的丫头她最具力量的抵抗也就只能是自我了断了。投湖是她短暂的生命中最壮丽的瞬间,因为她是怀着一颗纯洁如初的心为她的爱情殉难,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生命升华,她的刚烈之举甚至让我有种畅快淋漓欢欣鼓舞的感觉,我愿意相信她死得无怨无悔。虽则如此,她的死也是可以避免的。觉慧后来不是也选择了离家出走吗,而且二小姐淑英不也在觉民和琴的帮助下成功出逃了吗,如果鸣凤敢于把她的处境对觉慧直言相告,我想觉慧总会替她设法的,高家这样的家主少一个丫头也不至于会大动干戈。

反观身份比她高贵得多的梅、惠还有瑞珏就有点让人憋气了。这三个女人因为爱了软弱的觉新而不得不一味隐忍退让最终都落得郁郁而终的下场。梅是守寡后忧郁成疾,多半心神耗损终至早亡,她的死多少还带有一点凄美之感。其后便是瑞珏的死,她的死则完全属于人为,若不是觉新听信了陈姨太所谓产妇“血光之灾”的谗言将临产虚弱的瑞珏移到冰冷的城外安置疏于医治,也不至于就会难产而死。若说有所不同,那便是她是名正言顺的为她所爱的男人而死的,因为她至少还占着一个妻子的名分,仅此而已。最后轮到惠,她要算死得最惨的一个了。她好像是梅的替身继续将爱而不得的悲剧命运演绎到极致。她的死很大程度上是拜她那个狠心又固执的父亲所赐,硬将她嫁入一个视女人为卑微的古板门庭,结果就是怀孕了身体不适还要亲自下厨招待客人,后来竟因为患上小小的膀胱炎而送了命,其实这病本算不得什么恶疾,只需做一个简单的手术便可无碍,可夫家娘家顽固的宁是不肯相信西医的法子,硬生生拖成了尿毒症把这人白白给断送了。她的性命丢的实在不值得,可细想想摊在这样冥顽不灵的两家人手里迟早也是被折磨致死。

三个薄命女子死得一个比一个更惨烈,而那个曾为她们所共同爱过的男人处境又能好多少呢?大少爷觉新是贯穿三部书的人物当中最令人不忍提及的一个。他性格懦弱却又未能做到麻木不仁,讲究忠孝节义甚至到了能对长辈的各种无稽之谈唯命是从的地步,偏他又对种种不合理之处心知肚明。他是内心充满良知的人却偏偏屡次违心的充当了旧势力的帮凶,将一个又一个他真正关心的人一步步推向命运的深渊。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相继命丧黄泉却又无能为力,他常常只能无助的希望那一切的苦痛都能由他一人来承受。每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对他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甚至比逝者的骨肉至亲还要痛苦难当,他一刻也不曾停止为自己没有对他们尽到责任而羞愧自责。实际上他比他的父辈们都更具家族责任感,只可惜他并不具有拯救这个日渐衰败的家族的力量,他又无法像他的二弟三弟一样无视它的存在勇敢的追求自我的新生。我时常感觉到自己能切近他内心真实的苦楚,也许因为在那里面隐约窥见了自己的影子,人若是要一味的画地为牢,那便没有人能够救你。

觉民和琴最终获得了他们期待中的幸福,觉慧和淑英也找到了广阔的自由天地,甚至留守家中的淑华也获准进学校读书,他们都通过抗争成功的把握了自己的命运。最后连一味妥协的觉新也通过分家被动的得到了解脱,其实这也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罢了。事实上无论抗争还是放弃都不失为一种快慰,而人生最苦的莫过于忍耐二字,那是一种慢性的毒,能腐蚀人的心性,麻痹人的神经,令人周身散发出污浊腐朽的气息,这个人就只剩一具空架子,生与死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了。

《家春秋》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内心苦苦的挣扎,努力抗争的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懦弱、畏缩的被旧势力冰冻。通过一部好的作品可以使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何尝不是这样啊!

第四篇:《吕氏春秋劝学》原文及翻译简介[大全]

吕氏春秋 卷四 孟夏纪 劝学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②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③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④。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注释】

①劝学:勉励人们勤学。劝,勉励。本篇阐述的是儒家学说。②人亲:指父母。③师:指老师。④疾学:努力学习。疾:力。

【译文】

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顺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诚更显达的。忠孝是君主父母所十分欣赏而想得到的。显达荣耀是臣民子女所十分希望拥有的。但是君主父母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臣民子女不能达到他们的愿望,这是由于不懂道理信义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不懂道理信义是由于不学习的原因所造成的。学生的老师博学而有才华,我不信学生就成不了圣贤的人。圣人存在的话,天下就可以被治理。圣人在右边则右边被敬重,圣人在左边则左边被敬重,所以古代贤能的君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尊师就不计较他的贵贱、贫富。如做到这样就能使声名显达,品德行为受到表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教化,不在于对学生贫贱、富贵看轻或看重,而在于看重学生的思想态度。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样,其他的事就没什么不可办的了,所要办的事都可完成,所希望的都可达成,这是由于得到圣人教化的原因。圣人来自于努力学习。我还没听说过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才华出众的名人这种事。

【原文】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①者,兑②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③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④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⑤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注释】

①说:说教。②兑:通“悦”,喜悦,使动用法,使人喜欢。③硾(zhuì):使物下沉。④堇(jǐn):药草名,有毒,能毒死人。⑤胜:等于说有说服力。

【译文】

努力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那么他的言语就被信从,他的思想也被传论。所以上门教学生的老师不能教化学生,请老师到家中的学生不会听教化,自卑的老师不能令学生听从,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不听从老师。老师采用不能教化、不被听从的方法而勉强教学生,想要自己的思想被传播、自身被尊重不也就太遥远了吗?学生处在不被教化、不听从教化的情况中,自己做自认为对的事,想声名显赫、身体安泰,这是怀中藏有腐臭之物却想散发芳香,是跳入水中却厌恶被弄湿一样的不可能。凡是真正说教的人,说得使人欢喜,并不是只顾说个不停。当今世上说教的人多数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不能使人欢喜却反而说个不停,是挽救溺水的人但却用石头使他下坠,是救治病人却喂他饮毒药。由此出现的必是世道更加纷乱,使不肖的君主更加迷惑的情况。所以,老师的职责在于以道理取胜,在于推行道义。遵循道理,道义确立了,地位就会得到提高,老师就会受尊重,王公大人也不敢对老师骄横看轻,上到天子拜见老师也不会羞惭。凡君主与老师相遇并能互相知遇的事,不一定能实现;但丢下道理、放下道义来要求这不一定能实现的事,又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不也是很困难吗?所以老师一定要以道理取胜,推行道义为先,然后才能受到尊重。

【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①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②,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③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④,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⑤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注释】

①余:一说为“我”,一说为“其他的”。②曾点:字皙,曾参之父,孔子的弟子。使:派遣。③畏:通“围”。下文的“孔子畏于匡”,即“孔子围于匡”。④孔子畏于匡:孔子去卫适陈,在经过匡地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围困了孔子。⑤与:语气词。

【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路上,可以看出谁有父亲,谁有老师。但对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能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侍奉老师就像侍奉父母一样。曾点派遣曾参出外,过了期限曾参还没有回来,人们见了曾点都说:“不是被事情困住了吧?”曾点说:“他虽然被困住了,我还在这儿,他怎么能够受困在那儿不回来?”孔子在匡地被围困住时,颜渊落在了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被杀害了。”颜渊说:“先生在这儿,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孔子就像侍奉父亲一样。古代圣贤的人,他们像这样尊重师长,所以老师竭尽才智方法来教化他们。

第五篇:家乐园简介

家乐园,创造奇迹的团队

家乐园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短短7年,家乐园由初创时员工80人,经营面积1500平方米,年销售不足百万元的小规模经营企业,发展成目前拥有5家连锁超市;3家大型综合性商场;1家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和1家娱乐公司,员工3000余人,年销售过亿元的综合性集团化企业,成为邢台市商业系统六大连锁企业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省、市颁发的“中国质量万里行荣誉单位”、“河北省光彩之星”、“社会主义先进建设者”、“商品、服务双优、双满意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文明先进单位”、“援助再就业基地荣誉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家乐园集团公司凭着卓越的团队、高尚的企业文化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家乐园超市公司、家乐园购物广场、大洋百货、内邱大卖场、内邱阳光家乐园、凤凰城、天一城,一个项目象征着家乐园在事业的道路上前进一步。

家乐园大卖场休闲长廊,家乐园的又一个奇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监管网格化范文下一篇:记得我爱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