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基督教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母亲节基督教范文

基督教1

张耀-杰:关于农村基督教的文化思考(节选)

2009-04-22 11:01:21 来自: jidian(基甸)(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张耀-杰:一名还没有信仰基督教的研究者关于农村基督教的文化思考

(节选,转自电子邮件)

。。。

二、基督教信仰的乘虚而入

一般来说,基督教主要分为三大派系:新教、东正教、天主教。这里所说的基督教指的是天主教和东正教之外的基督教新教,中国民间也称之为耶稣教。从英国人马礼逊1807年来华传道算起,基督教进入中国并且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已经长达201年。

在中国大陆,基督教又可以分为政府正式承认并且大力扶持的号称"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教会"和政府不予承认的"家庭教会"。一般的农村基督徒注重的是读《圣经》、唱圣歌,与教内的弟兄姊妹一起过集体性的信仰生活,而不太注重"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之间的政策性区分。

对于30年来的中国农村来说,基督教的扩张是可以用"乘虚而入"来加以形容的。这里就牵涉到一些学者,对于老一代农民和他们读了大学或者进城务工的子女,满怀深情地怀念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和人民公社大惑不解的问题。在我这个农村人看来,大多数农民是完全有理由缅怀毛泽东的。

我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的农村,从记事时起,印象中最为深刻的第一是饥饿,第二是斗人。毛泽东时代以斗争包括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以及巫婆神汉、投机倒把、小偷小摸之类的坏分子为代价,给大多数农民提供了集体狂欢的机会与权利。这样的集体狂欢是建立在少数人的血泪与屈辱之上的,它所激发的是人性中最为黑暗邪恶的本能。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尽管狂欢之后依然是贫困和饥饿,尽管光棍村里的青壮年依然要孤身一人,他们在饥饿与痛苦之余毕竟还有集体狂欢的精神润滑剂,他们毕竟可以从斗争和迫害别人的集体狂欢中体验到当家作主人的幸福感和荣耀感,从而凭借着别人的血泪屈辱淡化转移自己的饥饿痛苦,同时还可以获得生产被包办、思想被统

一、权利被代表、收入被分配、生活被安排的集体安全感。

包产到户之后,人民公社的集体生活宣告破产,以前一直通过掌握农民的口粮"抓革命,促生产"的乡村政权,再也不能发挥令行禁止的社会组织作用。以前承诺给农民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和按需分配、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也于突然间宣告终结。已经习惯于被包办、被统

一、被代表、被分配、被安排的公社社员,一下子变成了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无依无靠的双重孤儿。

我1980年参加高考时是16岁,体重只有38公斤,相当于我儿子10岁时的体重。当时的农村虽然实现了包产到户,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营养不良现象依然严重,几十年饥寒交迫的男女农民,有许多患有慢性疾病。一个家庭一旦出现重症病人和意外灾害,马上就会陷入走投无路的生存绝境。而在此前的人民公社时代里,丧失劳动能力的病人依然可以从集体所有制的大锅饭里分到一份基本口粮,得到一份最低保障,并且可以从乡村的赤脚医生那里免费领取一些廉价药品。

更加重要的是,每一位个人都是精神生命体,或者说是需要集体生活和精神信仰的社会动物。农民与城市人一样,除了温饱还需要精神上的充实与满足,甚至于对最高权威的顺服依靠和信仰崇拜。"文化大革命"期间"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政教合一,尽管不文明和不人道,毕竟起到了统一思想、安定人心的作用。乡村政权自废武功而丧失权威之后,相关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下子陷入瘫痪状态,毛泽东思想再也起不到统一武装所有人的头脑的神奇作用,农民自发组织农会的权利意识又被执政党及其政府部门长期禁锢,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便出现了虚空状态。乘虚而入的不是几乎没有公共关怀和公民意识的佛教与道教,也不是门槛较高的天主教与作为民族宗教的伊斯兰教,而是以传播耶稣基督的博爱福音为主要使命的基督教,以及号称能够健身治病的***。

在我读农村中学的1978年前后,经常会看到村干部到处追逐从事基督教地下聚会的农村妇女,这些农村妇女要么是精力旺盛却没有机会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精英人物,要么是患有病症、孤立无助、家庭不和的弱势者。直到现在,农村基督教依然是以四多为其显着特点,第一是病人多,第二是老人多,第三是女人多,第四是文盲多。其中50%以上的基督徒家庭最初信仰基督教的契机,是因为本人或者家人患上重病后医治无效,然后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得到基督徒的登门祈祷,并且出现了病情好转的种种"神迹"。

我们在湖南湘潭调查时,遇到一位经销医药用品的女商人,她自己的妈妈是基督徒。她带领我们参加了一位姓朱的退休女教师在郊区农户家里举行的讲道活动。这位朱老师属于"三自"系统,她不顾"三自"教会的阻挠,自发组织了四个家庭聚会点,并且每周用两天时间到遭遇生活困境或者发生家庭纠纷的教友家里探访慰问。这位女商人在为我们提供帮助之后,却对基督教表示了否定意见。她的理由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数是文化素质很低的老人、病人和文盲,基督教宣传的不用吃药开刀就可以治病是愚昧迷信的表现。我当时反问了一句:假如一个人贫困到住不起医院,应该提供最低限度的福利救济的政府部门又不肯提供福利救济,有几个基督徒在这种情况下主动上门为病人祈祷祝福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难道不是在替政府承担社会责任吗?难道你作为药品商人,愿意并且能够无偿捐赠药品治病救人并且给予精神安慰吗?!

三、基督教会的大锅饭

在基督教内部,每个月的第一个主日礼拜会有领饼(圣体)、领杯(圣血)的圣餐仪式,基督徒分享了象征耶稣基督血肉的圣餐,就得到了来自耶稣基督的神圣祝福。在河南的嵩县和浙江温州的乐清、浙江绍兴的柯桥、浙江杭州的萧山等地调查时,我们发现一个极具中国特色也极具人情味的有趣现象:无论是家庭教会的基督徒还是三自教会的基督徒,只要有足够的场地和条件,都会为参加主日礼拜的弟兄姊妹提供大锅饭,他们自己叫做爱宴。

我到美国的城市和乡村专门考察过基督教的主日礼拜,并且咨询过研究基督教历史的专业人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欧美国家的基督教会虽然有分享圣体、圣血的圣餐仪式,却没有大张旗鼓共享爱宴的传统。在教会里面共享大锅饭,应该是基督教在中国乡村本土化的一种表现。

。。。

现在想一想,像当年的共产主义大食堂那样强迫老百姓成年累月吃大锅饭,肯定是违背均衡和谐的自然人性的;但是,像基督教会那样按照自愿原则,以每周一次的频率聚在一起吃大锅饭,又分明是合乎于人性的。像北朝鲜那样由金正日一个人包办全国人民的一切自由和一切权利,肯定是违反人性的;但是,像西欧国家那样在保护私有财产和私有经济的前提下,由政府为全体公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又显然是合乎均衡和谐的自然人性的。

四、农村社会的均衡和谐

追根溯源,基督教原本是一次又一次失去故土家园的犹太人的民族宗教,也就是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势者的苦难宗教。经过耶稣基督的受难救赎以及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改革,基督教的信仰门槛越来越低,通俗易懂的《圣经》文本中既有形而下的世俗关怀又有形而上的精神超越,其中的核心基调是灵魂救赎的博爱福音而不是战无不胜的圣战暴力。在现有的世界性宗教中,基督教是最贴近于大同人性也最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乘虚而入的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既考验着执政党的宽容度和自信心,也考验着中国文化的宽容度和自信心。

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基督教特别是农村基督教得以乘虚而入迅速发展的第一个原因,是国家与政府不作为甚至于反作为的失职渎职。

。。。

农村基督教乘虚而入迅速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基督教内在的驱动力。

从信仰需求的角度来说,中国自古就有多神教或者说是泛神教的信仰传统,传统戏曲中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尺之上有神明"。"戏不够,神来凑",是中国传统戏曲最为基本的编剧套路。1949年之后,执政党为了树立共产主义的无神论理想,采取各种方式限制打压民众对于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但是,传统宗教文化的有形部分虽然遭受强行压制,潜伏于人性深处的鬼神崇拜、灵魂救赎、精神超越的宗教诉求,并没有也不可能被彻底根除。在毛泽东时代有伟大领袖的神圣偶像充当宗教信仰的替代品,等到毛泽东的神圣偶像坍塌倒台之后,中国大陆便出现了全民性的信仰真空。

在中国大陆现有的几种宗教信仰中,坚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灵魂救赎、精神超越和普世博爱的基督教,不仅具有精神信仰方面的号召力,在教会内部更有一整套公正透明、分权制衡的程序正义和制度规则。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传播灵魂救赎的博爱福音是耶稣基督复活升天时颁布的大使命,所有信徒都应该广传福音,将耶稣基督的"见证"和"神迹"讲述给所有人,从而为基督教乘虚而入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永恒性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农村,一旦有某个家庭发生变故而陷入困境,特别是出现久治不愈、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甚至于家破人亡的极端困境,登门关爱的往往不是掌握公共权力并且以"为人民服务"自居的政府官员,而是传播福音的基督教徒。信教者雪中送炭的真诚祈祷,连同他们所提供的力所能及的世俗帮助,确实能够缓解当事人肉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绝望,从而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最后的一线希望。不少人因此奇迹般振作精神或恢复健康,又给农村社会提供了活生生的真实"见证",使得许多当事人以及周边的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基督教的神奇力量,于是便纷纷皈依。

由于农民一直没有获得组织农会的权力,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政府部门又一直处于包而不办的失职渎职状态,原本属灵的农村基督教会,在熟人社会里发挥了城市教会所少有的社区功能。农村基督徒大多是熟人社会的乡邻亲友,几乎每天都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聚在一起交流情感、诵读圣经,而且可以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圣歌来感动自己和影响别人,从而在生活贫乏单调、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农村社会,形成了一道难能可贵的文化风景线。有了基督教信仰的精神纽带,农村社会的基督徒之间有病时互相祷告,生产上相互帮忙,生活上互通有无。当某个教友的家庭出现困难时,其他教友便在第一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安慰。

基督教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融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弥补了公共服务的匮乏缺失。举一个现实的例子。中国改革杂志社的记者高战是我的朋友,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农村发展协会会长、陆口村名誉村主任和陆口村农村发展互助基金会发起人,我自己也给这个基金会捐赠过500元钱。这个基金会从2004年正月初三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吸纳了几个村庄的数百个储户,周转资金达到60多万元,为许多需要小额贷款的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高战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先后在陆口村组织过入户调查、村民体检、捐款助学等乡村实验,并且用基金会的利息给农村街道安装过电灯,资助过村民剧团演出过柳琴戏。几年下来,高战花掉了仅有的一点私人积蓄,农协和基金会的活动又一直遭受当地政府的高度警惕与防范,村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高战的父亲是以前的村干部,母亲是农村小学的退休教师。两位老人一方面千方百计支持配合高战的公益活动,一方面又提心吊胆,害怕惹出什么麻烦。我在他们家里住过几天,每天都会听到两位老人在吵架。到了今年上半年,高战告诉我说,我们这些人在陆口村进行社会调查时忽略了教会和教堂的存在。当地基督徒在邻近自然村的废弃荒地上自发修建了一座能够容纳200多人的乡村教堂,这个教堂隶属于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体系,周围几个村子的基督徒都到这里做主日礼拜。自从高战的妈妈信仰基督教之后,很快成了教会中的骨干成员,她在教堂里读了圣经唱了圣歌,回到家里照顾腿部静脉曲张的老伴时就变得更加耐心周到了,对待亲友邻居也变得更加和蔼可亲了。由此便可以看出基督教对于中国农村的文化事业与社会和谐的独特贡献。

再举一个小例子,上个月我们在湖南长沙进行调查时,一个姓徐的家庭教会牧师告诉我,他主持的教会里面有一位同工是大学教师,校方找到这位同工谈话说,你是中共党员,为什么还要信仰基督教呢?这位同工表态说:要不然我就申请退党吧!校方急忙拒绝说:你千万不要退党,只是以后参加教会活动时注意影响就可以了。无论是从党的立场还是从基督教的立场上看,这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但是,以社会学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妥协所达成的恰恰是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均衡和谐。

。。。

作为一名还没有信仰基督教的研究者,我本人是不主张由基督教会过多承担世俗性的公益慈善和社团组织功能的。在我看来,中国基督徒的总人数很难超过执政党7000多万的党员人数,而且也不具备执政党无所不在的普遍性。基督教信仰相对集中的区域,只有浙江、福建的沿海区域和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的淮河流域。尽管如此,为了维护农村社会的均衡和谐,由农民自愿组织的农会及其它民间社团来承担更多社会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最佳选择。假如中国政府及其宗教局愿意承担历史使命的话,就应该像台湾的蒋经国先生扶持慈济和佛光山一样,大力扶持中国大陆佛、道两教的现代化转型。

第二篇:基督教祷告

 求赦免罪孽的祷告

我们在天上的父,创造天地的主啊 !我们感谢你亲手创造了天地万物,赐给我们人类,供我们使用和享用,并能管理您所造的万物。因魔鬼撒但的引诱使罪进入到人的中间让人不能自拔,天父,我感谢你为我预备了您的爱子主 耶稣基督,将我们的从魔鬼手中买赎回来,籍着您的爱子耶稣基督的宝血遮盖、并洗净我们所犯的罪。我们感谢赞美您,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门! 为教会的牧者和同工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基督,慈爱的阿爸父啊!孩子 感谢赞美您及主耶稣。求您每天来 膏抹我,使我有力量活在 这个充满黑暗的世界中,我特来为教会服侍的弟兄姊妹与美您所膏抹和拣选的牧者、仆人来祷告,求您 亲自每天与他们同在,保守他们所事奉的 脚踪在 主的道路上站立得稳,求您更好的来记念他们所作的工,求您赐福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孩子和后裔。他们的劳苦只有天父您最清楚,求主您每天给他们信心和力量,全然的靠您去服侍和牧养您的子民,也求您保守和赐福在教会各个岗位上事奉的其他同工与弟兄姊妹们。因在您的家中服侍的工作中,没有那个事奉的工作是卑贱的!一切都是为了 荣耀我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天父,我感谢您!亲爱的主啊,我们赞美您!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为家人信主的祷告

亲爱的天父,孩子感谢您,因孩子信靠您的缘故,您让我的家人因此而蒙福,献上感恩的祷告。主啊!谢谢您,您说一人信主,全家蒙福,我感谢您、赞美您!求您保守孩子的家人在身体上得着健康,使他们在信仰上更好的来依靠您,使他们的灵命日益长大,蒙主您的看顾,也求您保守那些还未信主的其他亲人,因我们信您的缘故,您来更好的荣耀您的名。求您保守他们在那些拜偶像人的环境中,免受撒但的攻击和搅扰。求您来为您的名荣耀自己,使那些常常攻击和逼迫、信靠您的子民得着平安,您来为信靠您的子民因您得荣耀,使那些撒但的奴仆受羞辱。天父,也求您保守弟兄姊妹们家庭中还未信靠您的家人,早日回到您的身边,成为您忠心的子民,愿孩子这样祷告是奉主耶稣名求!!荣耀归给在天上的父与那钉十字架的主耶稣基督。阿门!阿门! 求医治疾病的祷告

亲爱的天父,慈悲的救主耶稣基督,孩子来您的面前,求您亲自来医治我们的疾病,我们灵里背道而驰的疾病求您来医治,肉体的疾病也要求您来医治。主啊!求您来怜悯我们肉体的疾病,有来自天气的原因,有来自自身犯罪的原因,有来自家族遗传的原因,也有来自拜偶像造成的原因。主啊!求您来怜悯我们!保守我们不要犯让您震怒的事情,不然,我们不止是肉体受疾病和痛苦,灵里也会有煎熬的痛苦。主啊!你来时刻的警醒我们,使我不至于偏离你的道路,您就保守我们一生的平安,让疾病和痛苦的折磨远离信靠你的子民,父啊!我感谢赐下主耶稣基督担当我们一切的罪孽和痛苦,是耶稣使我们的疾病得了 医治,是主的宝血使我们得了平安和喜乐,天父,我感谢你赞美你,愿荣耀归于我主耶稣基督,祷告奉主的名求,阿门! 求 主赐健康的身体的祷告

全能的主,亲爱的父,三位一体的神啊!孩子来到您的面前恳求您,保守我在事奉的道路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求您保守我的心脏,有个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在遇到任何危难事情的时候,都临危不惧也不乱;保守我的肝脏有个更好的造血机能,能供应身体需要的生命的血液;求您保守我的肠胃有个很好的消化食物的吸收功能,每天能享受神所赐各样食物中的营养,供应身体每天所需要的物质;求您保守我的肺腑,有个很好的呼吸功能,保守我们每天都呼吸新鲜的空气得以存活;求主您来保守我们的肾脏,有个更好的分解功能,给身体提供需要的原动力;求您来保守我们的泌尿系统,有个健康的排除体内污秽物质和毒素的功能;也求您来保守我们的生殖系统的健康,过那圣洁的生活,为您更好的养育和(抚育)敬虔爱主的后裔。天父,求您保守我身体的各个器官,按您当初造人时的功能来运行,保守我们在服侍的道路上和家庭中,全心全意的来事奉您,为您做美好荣耀的见证将一切荣耀给全能的主耶稣基督,和那永远的造物主!愿孩子这样的祷告蒙您的垂听和保守!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为遭遇困境和患难的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基督,全能的阿爸父啊 !孩子感谢赞美您,求您给孩子一颗坦然无惧的心,不管孩子面临怎样的困难和难处,求您给予我一个平常安静或宁静的心神与心志,让孩子在各样的困境和苦难中,学习怎样来依靠您胜过那些难处,我深信您不会将我丢弃,您让我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患难和困境,您一定有您的美意,求您让我完全的依靠您,让我在这困难之中学习如何成长为您使用的工人。天父,我感谢您让我经历各样的困境及患难,因为只有患难才会使我成长为合您心意的工人;天父,我求您在我经历难处的时候,给我全备的信心和顺服的心,来遵行您的旨意。父啊!我感谢您,我恳求您赐福予那些,在孩子遭遇困境和难处时伸手帮助我、鼓励过我的人,您来赐福与他们。因为您在经上告诉我:若有人拿一杯凉水给主里面最小的一个人喝,就是给了我 主耶稣喝,那个人不得不蒙祝福。哦!主啊!您真是慈爱的主,公平的主。孩子深切祈愿您能祝福他们与家庭中的孩子们。若有未信主的,求您的灵来感动他们,使他们早日回到您国度里面来。享受您更美好的祝福,天父感谢您赞美您,荣耀归给主耶稣基督,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孩子这样的祈求和祷告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门! 感恩的祷告

亲爱的父,全能的 主,为众人受死钉十字架的神子 主耶稣基督,天地万物的创始成终者啊!您是阿拉法,您是俄梅嘎。贯乎与众人之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全能的主,阿爸 父神啊!孩子今天特来献上感恩的祷告,谢谢您将我从尘土中高举,成为有灵的活人和尊君的祭司。我感谢您,您让我们籍着主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和成就,使我的罪得赦免;还让我与主耶稣基督成知心的朋友,您还更进一步的赐福与我们,籍着耶稣基督的死和复活的生命,让我得着那荣耀而尊贵的神儿子(女)的名分,使我们成为神后嗣这样的福份。孩子献上全心的感谢赞美与祷告。求您每天来管教我们,使我的脚步不至于偏离您为我预备的道路,那样我才能得以更好的事奉您,与这神后嗣的名分相称。因为您在经上说:要我们不可轻看天父您的管教,不可厌烦您的责备,因为您所爱的、您必责备、您必管教,正如父亲责备他所喜爱的儿子。天父,孩子感谢您,每天来引导我走您所预备当行的路,好将一切的荣耀都归给您,愿孩子的祷告蒙父您喜悦,蒙您来成就。天父,孩子感谢赞美您,愿这样的祈求和祷告,是奉我主 耶稣基督的圣名所求,阿门!!!

第三篇:基督教婚礼

主礼人、证婚牧师、司琴员、圣诗班等就位

1、宣布婚礼开始、请序乐:

请新郎在傧相的陪伴下进入圣堂(慢步),面向牧师肃立(左)。

请新娘在傧相的陪伴下进入圣堂(慢步),面向牧师肃立(右)。

2、宣召:各位亲友来宾、同工同道:今天我们在上帝面前奉主耶稣的圣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行婚姻圣礼。婚姻人人都当尊重。起初创造的时候,上帝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愿上帝祝福他们成就这婚姻的大事。

3、会众唱诗:赞美诗187首《完全恩爱歌》

4、祈祷:

5、圣经劝勉: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参弗5:22—25)。丈夫当用合宜之份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参林前7:2—5)。

6、牧师宣读《结婚证书》。

7、牧师致证婚词: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你们今天走进圣殿,在上帝面前举行神圣隆重的婚礼,婚姻是蒙福的,是神圣的,是极宝贵的,所以不可轻率。夫妻二人必须一心一意共同生活,平等相待,忠贞信实,永久和好。

8、牧师问志:____________:请问你,你娶___________为妻,要遵守上帝的诫命与她度日,今后无论她安乐困苦,贫穷富贵,健康与否,你都要爱护她,安慰她,尊重她,保护她,与她相守,终身相许,你愿意吗? 答:我愿意。

____________:请问你,你奉___________为夫,要遵守上帝的诫命与他度日,今后无论他安乐困苦,贫穷富贵,健康与否,你都要爱护他,安慰他,尊重他,保护他,与他相守,终身相许,你愿意吗? 答:我愿意。

9、新郎宣誓:____________我与你结为夫妻,情愿遵守上帝的诫命。从今以后,无论你安乐困苦,贫穷富贵,健康与否,我都爱护你,尊重你,保护你,与你相守,这是我对你诚恳的誓约。

新娘宣誓:____________我与你结为夫妻,情愿遵守上帝的诫命。从今以后,无论你安乐困苦,贫穷富贵,健康与否,我都爱护你,尊重你,保护你,与你相守,这是我对你诚恳的誓约。

10、牧师为新郎,新娘交换信物:请全体肃立(钢琴轻乐伴奏),信物由牧师祝福后,交给新人作为双方誓约凭据。

交换信物时新人互誓:我把信物送给你,是我向你立誓约的凭证。(礼毕请坐)。

11、牧师行祝福礼:请新郎、新娘彼此相对行跪拜礼,右手相握高抬。

牧师合手祝福: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同在,从今直到永远,阿们!

12、牧师宣告:(新人肃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宣告你们二人成为夫妻,从今以后,你们要永远的相亲相爱,百年偕老,世世代代,永蒙福祉!

13、圣诗班献唱:赞美诗256首《爱的诗歌》

14、新人致谢:(分别向牧师、圣诗班、双方亲属来宾朋友等鞠躬致谢)

15、会众唱诗:赞美诗238首《神圣纯爱歌》(教会赠送圣经)

16、宣布礼成:序乐、会众慢慢步出圣堂。

第四篇:2014基督教十大焦点回顾(七):中国基督教的公共性

今年6月份,美国普渡大学宗教学者杨凤岗对中国基督徒人数的预测,引起中国及国际媒体的深度关注:中国的基督徒将在2025年达到1.6亿,到2030年超过2.47亿„„中国将在15年后(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人数最多的国家。

这一数据无疑打破了人们对基督教这一“边缘群体”的印象。基督教在中国一直以来被视为“边缘群体”,基督教界近年来的焦点话题之一也是和“服务社会、走进社会”以规避“自我边缘化”的倾向。学者杨凤岗的预测,让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基督徒群体在中国迅速成长的人感到诧异。虽然对这一预测的科学性及数字背后代表的不同政治含义,曾引起持不同立场的媒体之间激烈的“交战”,数字本身却不是宗教学者希望大家唯一关注的。他指出,比起中国基督徒群体数量本身来说,更加值得重视的是社会及基督徒本身还缺少对基督徒人数快速增长的认识,及由此而来的心理准备。

这位十分关注中国基督徒群体的海外学者将教会、政府及学术界对基督徒增长趋势的认识不足一一道出:“教会方面,专注教会生活而和传福音,而缺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方面,有关部门仍在盲目地管控,甚至错误地以以为可以采取某些极端手段阻止基督教的发展;学术界,学者对此缺乏准备,对基督教快速成长和政府管控造成的各种社会后果探讨不足。”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们还未意识到时候,基督教公共性的话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

基督教的公共性——是上帝透过《圣经》的启示

基督教会历史上虽有“苦修主义”,正统基督教却是一直强调“入世”。这是有圣经根据的。《圣经》开篇第一句便是宣告“起初,神创造天地” 。(创1:1)上帝创造万物及人类之后,对人所说的第一个诫命,就是有关公共性的使命:“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7)这也常被一些神学家、教会领袖用来说明基督徒的社会责任。

基督徒每周必恭诵的《使徒信经》中有一条如此说:“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基督教会是圣而公之教会,所传讲的必然是圣而公之真理,也必然要发挥圣而公之作用。

华人教会王志勇牧师曾专门撰文谈基督教的公共性这一话题,他指出,“基督教的公共性是指基督教作为独特的世界观在政治、律法、经济、教育等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说,基督教本身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拯救个人的灵魂,也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公义问题,甚至包括饮食的健康、环境的保护。”

“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基督徒常用此经文来呼求社会公义,或许没有注意到,这是上帝藉先知向他的子民发出的命令,此经文前面是神向着百姓的谴责:“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岁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由此可见旧约时代,尤其是在以色列民族和国家,上帝所启示的律法始终是社会和国家都当遵行的至高法则,上帝也会藉先知直接针对社会和政治问题传递他的旨意,呼吁人悔改,建立自由、公义、平等的社会。

王志勇牧师引述上述经文内容指出:上帝对教会的旨意绝不是仅仅让我们在宗教仪式中得到某种宗教的体验,也不仅仅是让我们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得到某种神秘的满足,而是让我们不仅个人灵魂得救,也能从自身出发,积极建立圣而公的社会;美国著名社会行动家Ronald Sider也曾在其《再思福音真义》一书中提出:“教会/基督徒„„高唱基督大爱,却不关心社会公义,则是鸣的锣,响的钹,与人无益。”

基督教历史中:基督教从不会在社会进步中缺席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基督教会历史中,发现“公共性”之于基督教极为丰富的力证。实际上,新约时代,基督教从第四世纪起就开始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罗马法也不得不接受圣经的洗礼,根据圣经的启示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中世纪,基督教通过宣教和社会参与,特别是教会法体系,用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驯化了欧洲各个蛮族,建立了强大的基督教文明。

在此话题上,不得不提的是社会学家阿尔文•施密特所著《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基督教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实际上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所知和想想。施密特为我们集中展现了基督教对文明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他从生命尊严、性道德、妇女地位、慈善、医疗保健、教育、经济、科学、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现代社会许多现行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基督教渊源,阐明了基督教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

仅就其中一点稍作阐述,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比如,这本书所体现的基督教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的尊重:基督教关爱生命,给人的生命赋予神圣性,反对杀婴、弃婴的陋习,反对角斗士表演以及人体献祭,还反对自杀。基督教提高了性道德观,反对性乱交(这在一开始主要是针对古罗马人的道德败坏行为)。基督教主张婚姻神圣,赋予婚姻尊严。“基督教对婚姻中性隐私的关切从根本上带来了隐私权的制度化”。基督教取消一夫多妻制,主张妇女婚姻自由,使妇女获得自由与尊严,寡妇受到保护。基督教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创立孤儿院、养老院制度,建立收容所、盲人之家,形成自愿性慈善及救助组织,并由此提高社会道德,促进了《童工法》的制定,以保护儿童。基督教倡导救死扶伤,创立医院制度和精神病院。

除了促进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的尊重,基督教还极大促进了西方政治文明进程,并极大影响了艺术、建筑、思想与文化。而这一切,都是基督教公共性的有力体现。

中国基督教的公共性现状

当我们意识到基督教公共性这一话题时,再回看2014年的中国基督教,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基督教会虽还未正式提出“公共性”这一话题,但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的基督教会已经开始看到参与社会的重要性。

今年2月及7月份,温州柳市堂及昆明三一国际礼拜堂先后获准成立慈善基金会,这开创了国内基金会领域中以教堂名称命名慈善基金会的先河。两基金会的成立将帮助教会进一步探索社会服务、利益人群,发挥教会正能量,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新典范,也会促进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今年8月份,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举行,参与青奥会的运动员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为了满足不同宗教人士的信仰需求,南京青奥村设置了多信仰中心。其中,南京市基督教会积极预备了青奥村内基督教活动中心,并以体现中国梦、古老南京、基督教堂青春梦为主题布置基督教中心;南京教会也有相应牧者在青奥会期间入住多信仰中心,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信仰服务。此外,为迎接青奥会,南京基督教会还曾以青奥会为主题,举办书画摄影展、特别祷告会等相关活动,引导信徒们向南京青奥会致以基督徒的支持与祝福。

依然是8月份,深圳基督教会藉恢复礼拜三十周年感恩庆典之际,正式成立了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并现场授予30个基督教活动场所服务站牌匾。这一中心及下属服务站点将专门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开展心理咨询、临终关怀、毒瘾戒除、家庭问题辅导、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慈善服务。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陈逸鲁牧师盛赞此举,并视之为深圳基督教从“圣殿”向“圣城”转化的一大标志。他指出,中国恢复宗教政策以来的三十多年,教会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建教堂;如今教会要在社会转型及城市发展中抓住机会。

陈逸鲁牧师认为,教会要像尼希米先知一样,以整个国家的广阔的胸怀和眼光来看待建造的工作;思考未来教会的发展时,不能不看社会发展的趋势。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多元化的社会组合,就像打破国企垄断、开放更多领域这样进行的经济转型一样,社会整体也逐渐从生产型转化为服务型,因此,服务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教会就当抓住机会最好社会服务工作;社会进入多元化组合,教会开展事工也当相应多元化。

12月13日,本已进入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期的南京莫愁路教堂拉起了白底黑字的横幅,南京市基督教两会借莫愁路堂举行国家公祭日和平祈祷崇拜,引导南京市的基督徒以自己的方式为死难同胞致哀为中华民族祈福。莫愁路堂李兰成牧师在证道中引导基督徒为正义、和平祈祷:“因为我们热爱和平,所以不能忘记历史。让我们为国家、为世界的和平祈祷,为正义、良善、和平在人间的实现祈祷。”近1800名基督徒共同为死难同胞致哀、祈祷。

越来越多的实例显示,中国基督徒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承担社会责任、以负责任的心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类似事务还有很多,比如云南鲁甸地震时,基督教会、基督徒个人或小团体、基金会等组织纷纷捐款捐物,或奔赴救灾一线,帮助难民。

基督徒已经开始渐渐地在社会上树立”基督徒“的公共形象。就在十年前,当社会上提起基督教或基督徒的时候,人们或许想到的只是老弱妇孺等文化水平低的人所信奉的宗教,甚至不能与”迷信“区分开来。随着时间的前进,基督徒走入社会及在公共空间里对信仰的实践,正在逐渐改变社会对基督教的概貌认识。基督徒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改观。然而,当我们从公共性这一角度回顾2014年的中国基督教时,除了带着爱心参与到公共事务中之外,基督徒群体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今年持续了十多个月的浙江十字架风波这一事件上来。当基督徒与教会被野蛮对待,教堂十字架或强行或协商后被拆下时,不少基督徒在未了解事实的基础上马上站在了对“受害者”的角度上,受逼迫、为主受苦、背负十字架,不能不说让基督徒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之后的“神迹”情结及“造谣”心理的种种表现,也让社会人士对基督徒群体所不解。

对中国基督教公共性之思考的不同观点

再回看宗教学者杨凤岗对基督徒参与公共事务这一话题上的观点,杨凤岗认为,中国的很多基督徒只专注于教会生活和传播福音,而缺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中国的基督徒要多融入社会。

而前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对杨凤岗预测的回应中,虽然认为他的预测夸大事实,却也提到,“希望其积极融入社会。”

深圳基督教会恢复礼拜三十周年庆典之际,深圳市民宗局局长姚任讲话中也提及基督教会的公共性发展,希望基督教不断增强国家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建设。

中国基督教会的公共性,除了教会及基督徒个人需有意识地走入公共空间、承担社会责任之外,国家与社会也不妨开放更大空间,让基督教会在承担社会公共性角色方面走到更加开阔的地带。在这一方面,曾有人举出的一个简单的例子颇具有说明性:比如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有时会出现绑架人质的事件,最后把危机化解的是社会力量,社会组织,而不是国家权力。例如宗教组织,或者是部落长老,他们不是国家权力。他们作为社会组织,非常有力量,有时候能起到国家权力和政府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第五篇:基督教哲学作业

浅析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人文学院哲学1101班

尼玛

2011709004

浅析信仰和理性的关系

【摘要】吉尔松在《中世纪哲学精神》讲:“信仰的真理,努力自行转换为理解的真理,这才是基督教哲学的智慧所在。”我们经常谈到,我们是否有信仰,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信仰就像他的宠物一样,我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信仰。而这种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们的随波逐流,是盲从。因而,在哲学界对于信仰和理解的关系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先理解后信仰,另一部分人认为先信仰后理解。本文就此讨论信仰和理解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基督教哲学 信仰 理性 经院哲学 教父哲学

对于信仰和理性的争论大体上可以分为教父哲学时期和经院哲学时期。教父哲学时期主要有德尔图良、奥古斯丁、伊里吉纳以及波伊修斯,奥古斯汀继承了德尔图良的思想,而伊里吉纳继承了波伊斯修的思想。这时期“信仰的权威”占上风,而到了经院哲学时期,“理性的权威”占上风。经院哲学本质上就是神学,其基本任务是论证上帝的合理性。要论证,就需要理性,不有理性形式就无法论证,因而注重理性知识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情况下,围绕理性与信仰关系争论的双方,互有退让,不再敌视,都企图通过论辩统摄对方,使之服从自己,达到以自己的观点作为认识基督教问题出发的目的。论证的焦点也由“权威”问题变为“理解”问题。

一·信仰而后理解

信仰在很多社会中是固定下来的,人一生下来就是这类思想或宗教的信仰者,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也就是信仰高于理解,不管他们能否理解这种信仰,在他们社会里信仰是不能变更的。在教父哲学时期,理性和信仰之争主要表现为“信仰的权威”还是“理性的权威”之争。建立起信仰权威理论体系的是奥古斯丁,他认为上帝是大而无量的,善而无质,现存而无空间,永恒而无时间的;在他看来,人们只有相信上帝的权威,相信上帝的爱,即对上帝的绝对信仰,才能认识上帝,从上帝那里获得启示,认识真理。信仰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的,我们的人生是靠着自己的信仰走过来的。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依托,我们凭着一颗怀疑的心去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忧患无穷的,也就是说我们一天也不会安宁的。所以,信仰是至上的,没有信仰的生活是不好过的。在论述“三位一体”教义时,奥古斯丁指出:“这若不能由理解把握着,就要用信仰怀抱着,直到那籍先知说‘你们若不信,定然不得了解’的主在心中渐露端倪。”①也就是说,信仰是第一位的,有绝对权威的,只有信仰才能理解。和他一样的有“拉丁教父第一人”之称的德尔图良,他认为“对上帝的认识不可能靠科学和哲学的探讨取得,唯一的途径是对‘教会权威’的信仰。”他指出“上帝之子死了,虽然是不合理的,但却是可相信的,埋葬后又复活了,虽然是不可能的,但却是可肯定的。”②在我们现实中的很多神秘的现象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但是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自古大多数人是根据宗教的教条生活的,他们相信自己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在宗教中有解释。

我们都说,当今的国人缺乏信仰,可是按照教父哲学的理论,我们只可选择一个宗教,在毫无了解此宗教的基础上,我们要相信它,最后我们才去了解它,也就是“信仰而后理解”。持此观点不仅在教父哲学时期,在经院哲学时期也有人坚持这种观点。作为最后一名教父哲学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的安瑟伦,他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我们皆熟知。而在理性和信仰关心问题上,他始终坚持信仰至上。着完全不符合我们常人的思维,安瑟伦认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决不会理解’”③任何事物在我们看来,只有理解了对象,我们才能相信对象。但是安瑟伦不一样,他认为基督徒应从信仰进展到理性,而不是从理性出发达到信仰;信仰是理性的前提、范围和目的。对于那些民族整体统一信仰一种宗教的人来说,安瑟伦的这种思想是完全成立的。他们的信仰是建立在盲目的基础之上并且一直都信仰这种宗教,正如藏传佛教徒,很大一部分的藏族人虽然信仰佛教,但是他们对藏传佛教实质内容的了解却是极少的。再如,伊斯兰教徒,个别教徒并不了解本民族宗教的具体内涵,他们只是表面上信仰罢了。民族宗教经历数千年的的发展,对于民族的精神熏陶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他们来说信仰本民族的宗教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不需要什么理由。因此,说好听一些他们的思维是单纯的,难听些,那是愚昧。在我看来,我们信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理解,但是,我们理解的目的就是为了信仰。但是,“信仰而后理解”的杰出代表安瑟伦却把理性和信仰完全割裂开来,在他看来信仰并不需要理性,他认为:“并不是要由理性的途径来获得信心,而是渴 ①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第1部第10卷[C].南京: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 第179页 ② 耿洪江,西方认识论史稿【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9. ③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40 望透彻了悟那些他们所已经相信的,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同时,在可能范围内,

④他们亦可有效地回答那些要求以理性作为我们信仰的根据之人所提出的质疑。”按常理,我们无权怀疑上帝的存在与否,在信仰者的心里上帝永远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人即使虔诚信仰,但总是过不上安稳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多灾多难。因此,他们开始怀疑上帝,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于是他们不得不用理性来思考上帝的存在与否,从此我们不得不相信只有理性才能信仰。

二·理解而后信仰

在中世纪哲学家中与奥古斯丁持相反观点的是波伊修斯,他以一部积极的、现实的《哲学的慰藉》称赞理性,认为没有哲学理性思考的认识只是一种盲从。哲学的思维常常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借着这样的逻辑思维,寻找我们想要了解的东西。没有理性思维的了解而相信是某物是盲从,就像有人诬陷另一人说他偷了你的钱,如果你不假思索冲向那个人并且和他打架,那么你在那个诬陷者的眼里是个傻子。同样,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相信一种思想,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那么我们也就是傻子。 所以,我们需要理性,波伊斯修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上帝,他指出:“理性以这样的方式证明上帝是善的,并使人相信上帝是至善的。如若非如此,他就不可能为万物之首,那就会有比上帝更善者。”⑤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基督教的人来说,如果让他信仰基督教,那么他肯定会想“我为什么要信仰基督教?”也许,在他的心灵世界里已经有一个上帝的替代物,可能是佛陀、也可能是马克思。无论是谁,他的信仰必须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否则,他的信仰是不坚定的,摇摆不定的。因此,我们的信仰需要理性的支撑。波伊斯修认为,人之理性使人超乎万物之上,并进一步指出,由于人有理性,人在理智上就类似上帝。被称为“中世纪哲学的查理大帝”

的伊里吉纳将理性与信仰的统一作为哲学认识论的指导原则,认为启示和理性都是真理的来源,宗教和哲学具有同等权威,而在信仰和理性发生矛盾冲突时,就应采用理性。这实际上肯定了理性高于信仰。“权威产生于真正的理性,而不是理性产生于权威。”⑥ 这就是真正的理性主义,当今世界正强调这一点,理性是 ④⑤ 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第1部第14卷【C】.南京: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辅侨出版社,207 A.弗里曼特勒:《信仰时代》【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54 ⑥ 符·特拉赫坦贝尔: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12 权威的真正来源。在基督教的历史上曾几度出现过宗教权威掩盖世俗的权威,事实上我们可以得知,往往宗教是最终的失败者。权威并不是来自宗教教条,而是来自教徒对宗教内涵的理解。

在经院哲学时期,与安瑟伦相反,阿贝拉尔在《神学引论》中指出了“先理解而后信仰” 的口号。“向别人鼓吹一件他自己或他所教导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是荒谬的”“信仰必须建立在人类的理智上”⑦我们如何获得真理呢?我们必须反对盲目信仰,人们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 三·从信仰而非理性开始,通往信仰而非仅有理解

面对信仰和理性,我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从信仰而非理性开始,通往信仰而非仅有理解”。不管是教父哲学时期还是经院哲学时期的哲学家们持如何观点,我们在选择信仰是应该以理性为基础,最终通向信仰的王国。我们知道,人的知识途径是由感官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而“经验”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看来,我们不能过早地确立自己的信仰立场,我们需要的是知识经验的积累,我们需要用理性去思考历史上的各种宗教和思想。如若我们过早确立我们的思想立场,那么我们的思想肯定是狭窄的,是偏激的。我们都说,当下中国人缺乏信仰,但是我认为我们缺乏的不仅是信仰,更是通往信仰的理性思维。正是缺少了理性思维,才导致很多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过于偏激。有些人即使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进而导致偏向利益主义,最终出现一次次的道德问题。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理性,通过理性,我们要通往信仰。

⑦ 车铭洲.西欧中世纪哲学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2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丽兴村建设范文下一篇:每天工作总结范文


Fatal error: Call to a member function setFuzzy() on a non-object in /www/wwwroot/99xueshu.com/e/data/tmp/dt_temptext1.php on line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