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2022-09-10

1引言

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育对象的创新素质, 它是通过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训练,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育(唐国庆,周振铎1999)。其核心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即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创新教育主要在于对学生语言技能、语用能力、思维习惯综合运用及其激发自身思维能力潜质的实践引导。 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标,实现大学英语创新教育,需要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客观状况, 改革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果。

然而,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英语学习对于我国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就是为了考试, 应试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他们在实时外语学习过程中除了应付考试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外语学习成功体验, 有的甚至长期在错误的学习理念下苦苦挣扎,学而不当,用而不达,费时低效,严重挫伤外语学习的积极性(蔡基刚2009;周燕2010)。部分教师也深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课堂教学任务重等因素, 结果也只能围绕教材和练习题展开教学。总而言之,第一课堂受制于教学内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师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等较客观的因素, 在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同时,应将第二课堂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拓宽其知识视野,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常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以讲解词汇、语法、句型、课文为主要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一方面受到场地、课时、教材、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承受来自四、六级考试的压力,教师更加倾向于语言形式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囿于条件,英语小班教学没有普遍铺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课堂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的模式,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口语训练。口语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而那些口语能力差的学生愈发自卑。于是,口语能力强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口语能力差的学生却越来越沉默。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配合教学的情感。此外,考核成绩的测试方法也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语言形式掌握情况, 而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检验却缺乏效度。

情境认知将语言知识看做一整套工具。她的重要特征是:语言工具只用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掌握和理解, 语言知识具有情境性, 而语言学习的有效性是基于真实或近乎真实的学习环境的创立。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材、课时、场地的限制,通过丰富的形式内容,创造英语使用的各种有效真实的情景环境,提供多元化的角色和视角,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此外,作为第一课堂的课外延伸,第二课堂还具有隐性教育功能, 属于实践教学, 能够为创新人才的素质培养及创新精神塑造提供健康宽松、潜在引导的教育环境提升学生思维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创设健康宽松、潜在引导的教育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立鹤,2010)

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

3.1 保障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转变教育观念,即实现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学生是知识的能动建构者, 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观的转变;实现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驾驶式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观的转变。因此,在发挥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平等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把单向的主、客体被动接受的封闭教学模式转变成主体兼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竞争承办、自愿报名、自主设计组织、自主管理等方式,使学生与教育者共同主导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第二课堂运行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完成的, 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决定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实现创新教育, 必须把教育者作用于大学生自身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这种转化不仅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育,更要依靠学生的自我教育。

3.2 注重语言基础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培 养

学生仅仅靠第一课堂上的语言知识学习和操练远远不足以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况且,就目前而言,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多,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时又极为有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英语第二课堂将教学计划以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英语第二课堂应该与英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互相补足。如果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缺乏目的性及实际意义,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和英语教学脱节,这样的活动难以长期吸引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基于此,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培养模式的开展,应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作为基础, 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语用能力、思维习惯、 综合运用以及激发自身思维能力潜质为主要目标, 重点在于构建和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运用多种教学载体,将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只有在确保第一课堂各项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第二课堂与教学才具有生命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3.3 通过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第二课堂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载体, 而学科交叉则是创新的重要来源。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借助各校所设专业的学科优势,加强英语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同一个项目中, 将学生的视野范围和知识领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拓宽,体验由于专业、知识面以及思维方式不同所带来的碰撞及并产生火花,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3.4 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评 价体系

如果要保证英语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 激励机制和恰当的评价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把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整个教学和评价体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一方面可以对负责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教师的相应工作量进行合理的核算,对于他们的工作, 特别是组织和负责第二课堂的一线教师的工作,给予充分认同,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对他们指导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 确保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建立相适的、动态的评价体系, 完善英语第二课堂的学分制度, 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作统一规定和客观地评价, 鼓励学生根据第二课堂具体的活动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英语能力, 合理安排地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学分和奖励。

4结语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第二课堂以其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突破了课堂教学内容、时空和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学生可以依据兴趣爱好择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利用全方位的信息渠道, 充分运用自己擅长的认知方式来学习、记忆和应用知识,并获得了大量的机会展露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人文素质。另外,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学生成为了活动主角,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极大的锻炼,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促其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此外,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高年级不再设置基础英语课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 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提供英语综合应用平台,确保《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要求的实现。因此,加强英语第二课堂课程建设与研究对提升当代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外语文化感知能力,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随着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迎接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在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对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创设真实有效的语言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关键词:创新教育,第二课堂,情境认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浅析——以三全食品公司为例下一篇:马铃薯无毒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