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异常分析报告

2022-07-05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产品异常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产品异常分析报告

产品异常报告

关于13925-1-1T产品发霉报告

雷课:

见文好!

针对13925-1-1T产品齿缝里面发霉事件,我司收到贵公司发来邮件,我们召集了主管,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对问题作了深刻检讨,以及探讨,分析问题根本原因所在。并对问题制定改善措施,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 我们将对封孔槽温度进行管控,以免造成齿缝里面起雾等现象。

2. 后工序,品检的产品,我们将增加人员,对产品进行100﹪全检。

3. 对于封孔起雾,产品齿缝里面存粉沫状的东西,我们将进行返工处理。

连盛可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2014年8月19日

第二篇:产品质量异常处理流程(精)(xiexiebang推荐)

供应商来料异常管理流程 1. 目的:

规范来料产品的异常处理流程控制,提高来料合格率。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外购零部件及外包加工件。 3. 职责与权限:

3.1生技部:负责检测治具的制作。

3.2质量中心:负责来料异常的提出、分析、处理。 3.3生产部:负责来料异常协助处理。

3.4研发部:负责来料异常的分析、处理。

3.5生管部:负责确认来料品上线使用时间。

3.6采购部:负责来料异常与供应商的纠通取得异常的处理。 4. 名词定义:

4.1不合格:未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4.2 A类:单位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4.3 B类:单位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4.4 C类: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5、异常处理流程控制

5.1 IQC依据检验指导书、封样、评估报告等资料检验,发现来料品不满足质量要求。

5.2 IQC将自已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经工程师、部门主管核对确实为不合格品。 5.3 IQC 立即填写《供应商异常矫正单》进行处理。

5.4 质量中心主管主导组织针对异常讨论,参与人员:采购、PIE、质量中心经理、研发工程师、研发总监、厂部厂长及其相关人员。

6、异常分类:

6.1 外观不良:表面有划痕、水印、字体不清、表面气泡、砂眼、黑点、缺料、油污、毛刺、变形、色差、氧化及电镀层脱落、标识规格错误、无料号贴纸、无出厂检验报告等。

6.2性能不良:尺寸与图纸不符、适配过大,过小、色温,波长,亮度不符、电压,电流不符等。

7、异常处理方式

7.1将不良品返回供应商进行返工、返修、报废等。

7.2将不良品需进行特采使用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

8、特采分类

8.1需进行挑选使用时。

8.2需增加零部件才能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8.3需增加工艺进行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8.4降低产品的质量要求,特采条件接收使用时。 8.5需要机加工才能满足产品的最终使用功能时。

9、扣款规定

9.1特采使用需扣除工时费用20元/H。

9.2除扣除特采使用的工时费外,同一供应商连续两次发生异常时,需作相应的惩罚处理,扣除总额的相对应比例,如下表: A类不良

连续二次发生 扣款比率 3% 5% 10% 合格率 90%-95% 80%-89% 79%以下 B类不良

连续二次发生 扣款比率 2% 3% 6% 合格率 90%-95% 80%-89% 79%以下 C类不良 连续二次发生 扣款比率 1%

2% 4% 合格率

90%-95% 80%-89% 79%以下

10、包装要求

10.1、 所有灯体、支架等(同一产品有两家供应商以上)每产品需贴上产品〈合格标签〉,其它产品按最大数100PCS/件进行包装。

10.2、标签标贴位置:不要贴于产品外表面,如压铸件和铝挤型产品贴在产品内侧或反面。 10.3 QC PASS标签尺寸φ10mm。 10.

3、每包装箱或包装袋上需贴上我司的料号贴。 10.4、所有产品每批来料均附带产品出货检验报告。

11、参考资料 无

品质异常处理流程 1. 目的:

为了使品质异常发生时,处理过程有据可依,使重大品质异常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改善,防止相同的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品质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范围:制成控制、出货检验

3. 定义:重大品质异常是指品质问题严重有必要开具《品质异常联络单》,并由品质进行特别跟进的质量事件

3.1 制程外观不良达10%时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

3.2 制程中发生具有(或潜在具有)电池安全隐患异常时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

3.3 制程无作业指导书、无标准或制程条件不能满足工艺需求而导致停线。 3.4 制程连续3天重复出现品质问题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

4. 运作流程:

4.1在生产过程中,当检验员发现产品出现品质异常时(作业员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及检验员)第一时间通知现场QC主管予以确认,经确认无误由检验员开《品质异常联络单》,若制造与品质意见分歧时则立即报告品质上级主管予以确认、属实则品检员继续开《品质异常联络单》,品检员必须清楚地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批量数、批号、异常数量、不良率、异常状况的描述及异常原因的初步分析。

4.2由检验员将《品质异常联络单》送QC主管审核后,由QC主管将《品质异常联络单》统一编号后转送责任部门并在《品质异常联络单》上签收,相关人员接到联络单后在24小时内回复短期对策,48小时内回复长期对策。

4.3相关责任部门主管针对生产现状制定短期对策(必要时召集相关部门讨论),由责任部门主管将短期对策填入《品质异常联络单》相应栏内,并在24小时内回复。

4.4责任部门主管对品质异常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并将其填写在《品质异常联络单》对应的原因分析栏中。并在48小时内对异常原因做出长期对策,并填写在《品质异常联络单》长期对策栏内。 4.5品质工程师负责确认、追踪。

4.5.1 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限内回复有效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 4.5.2责任部门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执行对策。

4.5.3 涉及部门相关人员是否积极配合改进措施的实施。 5 奖惩制度:

品质部对异常问题责任人在品质异常问题的分析和改善工作中的表现进行汇总上报总经理审核后交到人力资源作为季度绩效考核的考核项。 6. 相关表单:

6.1 《品质异常联络单》 附: 实施细则

1. 品质开立异常联络单,需要一式三份,一份留底保存,另外两份发给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分别在24小时之内回复短期对策,48小时内回复长期对策,必要时可添加报告附件。

2. 品质需建立品质异常联络单处理进度表电子档案,统计,公布处理进度。 3. 责任单位需要由课级(含以上)主管或其指定主管为接单人,接单人回复对策前需要经课级(或以上)主管签字确认后方可回复品质。

4. 针对异常品处理的短期对策,需要采用规范的书面文件指导作业员执行短期对策,避免与量产品混淆。(例如 重工作业指导书)

5. 责任部门定义为执行短期对策及长期对策的相关部门。例外,此流程中的责任单位均指适合解决问题的单位,并非与导致问题发生的部门相对应。另外,个人倾向于在异常发生后,各部门应致力于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谁去承担责任。 6.权责部门

6.1问题提出部门:一般为制造或者品质。导致影响产量,或者导致停线的异常一般由制造提出。导致最终产品性能异常影响顾客利益,一般由品质提出。 6.2问题分析部门:异常的初步分析由品质主导,并指定短期及长期对策部门。由导致问题产生的直接单位(例如:导致漏装电池直接单位为制造,原材料异常

处理的直接单位为采购。也可以把这样的单位理解为“对应窗口”)主导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6.3对策部门实行改善:由对策部门负责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实施改善改善,各对策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对策的执行进度及效果确认。

6.4问题的验证部门:由品质工程师负责最终效果确认。为保证实际效果,品质工程师全程参与,

确认改善过程及最终效果。

第三篇:异常分析报告

由于近期老员工的陆续离职,新员工刚刚接触这个工作,对产品加工认知度及工作经验没有那么丰富。两次加工这类异常已经开会宣导教育了很多次,针对ET-780这次异常将对新老员工进行深刻教育,让员工明白两次加工的危害。强化螺纹孔全检要求,对规定详细化,并且告知每个操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时抽查员工是否遵守规定,若有不遵守规定的,对其教育再进行适当的处罚。

通止规通规不过,这个问题不是经常性出现,根据这次JY-037异常分析可能造成导致这次异常的原因,第一个原因由于产品加工位置的模具销为尖顶深度大概5MM-10MM之间,而且加工位置为盲孔,刀具在加工过程中按照先前编好的程式加工,模具销尖顶位置和加工螺纹孔的位置不一定是一致的,刀具的头部也是尖的,尖顶位置在加工的时候给刀具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与产品部分不垂直,很有可能导致通规通不过。第二原因可能由于设备的精度比较高,对刀具有要求,现在加工底孔的刀具直径为Φ9.38,已经和上海后藤技术部联系过了,加大底孔刀具直径到Φ9.4,如果验证可以,今后就选用Φ9.4的刀具来加工,从源头上杜绝这类不该发生的异常!

以上是本人对这两次异常的分析总结。

时磊2014.6.4

第四篇:考勤异常处理与招聘异常处理会议报告

会议报告

会议时间:2012年10月8日

地点: 9楼906办公室

参 会 人:

记 录 人:

议题:议题一,考勤管理维护及改进

议题二,生产体系人员招募推进

会议概要:

一、根据现有生产体系人员考勤情况,考勤管理存在四方面问题及漏洞:1.上班不打卡;

2.代他人打卡;3.打卡时长与加班申请单上时长不一致;4.请假依旧打卡。在以往考勤稽查或者实际抽查中发现过类似情况,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 生产体系人员目前招募难点在焊接车间,还缺5个焊工。负一楼机加车间和喷涂车间生产能力相对有所上升,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焊接车间日产量在15台左右,成为生产瓶颈。人员招聘需要加紧。

会议共识:

针对议题一,改进措施:

1. 从10月9日起,生产体系各部门每天5点前抄送当天加班申请表至人力资源部与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与行政部沟通,行政部8点前提交当天上夜班人员的考勤记录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每周不定时2次抽查生产体系出勤情况,每次50人以上。

2. 行政部保安负责上夜班人员的出勤稽查,每周不定期抽查三次,每次50人以上,并将抽查情况书面告知人力资源部、生产体系等相关部门。

3. 行政部保安每天员工上下班及晚上加班上班五个时间点,定点执勤,监督员工打卡,严禁代打卡等行为。

4. 新的打卡机正式运行后,生产体系各文员每天必须对当天加班输入、核对前一天部门人员上下班异常,打卡异常第二天必须处理完毕,并将异常结果汇报人力资源部。

5. 重申《考勤管理制度》,对代打卡、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离岗不登记,不佩戴离岗证、睡觉、玩手机等行为严厉处分。对考勤现场稽查结果有问题的,严惩。 针对议题二:改进措施

1. 拓宽招聘渠道,增加招聘频率,扩大招聘范围,网罗人才。

2. 从现有打磨工中培养一批焊工学徒,作为人才储备。

第五篇:异常情况报告制度

中国XXX银行XXX市支行 金融风险异常情况快速报告制度

为全面、快速地掌握XXX市支行金融风险状况,及时防范、化解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对象

XXX市各XXX网点。

二、报告范围

1.出现异常提取存款、挤提存款和其他原因致使债务无法及时清偿等问题;

2.因违法、违规经营或其他原因等导致存款大幅度下降而可能诱发支付困难的;

3.信贷、资金等资产业务和非信贷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等发生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损失;

4.新发生或新发现违规经营、违规担保、违规拆借的情况;

5.因违法违纪违规造成网点负责人外逃、出走或被司法机关治安处分、拘留或逮捕的;

6.各类违纪违规案件或“三防一保”案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7.主要业务网络系统发生故障,在2个工作日内难以恢复而影响柜面业务的;

8.其他需上报的风险事件。

三、报告程序

1.发生金融风险的网点要及时向市支行汇报风险情况;如发生涉及挤兑等重大突发事件,还需同时向当地政府部门、银监部门汇报;

2.接到风险情况汇报后,风险发生地所在的网点应立即会同有关机构或部门共同协商研究风险处置方案,并以市支行名义形成风险报告上报XXX市银监办、人民银行及XXX市支行;

3.市支行本级发生报告范围内的风险或接到网点风险报告后,应将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处置措施等及时向XXX市银监办报告;

4.快速上报的时间要求:

(1)风险发生社在风险发生时应立即向市支行快速上报风险发生情况。属支付风险的应即时上报,其他风险应于当日营业时间结束前报达市支行;

(2)市支行在接到信用社风险报告后,应立即报告XXX市银监办和平顶山市分行。属支付风险应于当日即时上报,其他风险于次日9:00前上报。市支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应于次日报告;

(3)在风险事件未完全平息之前,市支行仍必须按风险报告形式向银监部门定期报告事件进展情况,如涉及挤提事件的应每天上报进展情况,其他风险应每10天上报进展情况;

(4)各网点应于当季上报监管部门的经营情况分析报告中如实反映本网店在报告期内发生的所有风险处置及人员处理情况。

四、报告内容

1.风险情况说明:如发生涉及挤提等重大突发事件,应说明挤提发生时间、地点、参与挤提的人数、被挤提的营业网点资产负债和头寸状况,风险蔓延情况;

2.已采取及拟采取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措施:如发生涉及挤提等重大突发事件,还应包括当地政府在事态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事态发展的预测等;

3.需请示批准实行的化险措施或需监管部门及市支行决定的重大问题等。

五、报告方式

1.采用一事一报的形式;

2.报告方式可以是传真、电话、寄送书面报告、指派专人登门汇报等,利用非书面的汇报方式汇报后,需及时补报正式书面材料。

六、报告处理

1.风险发生地网点应对辖内发生风险建立风险档案,并做到一行一档;

2.各网点应指定专人负责金融风险的快速报告工作,风险报告需经网点负责人签字后方可上报;

3.在所报告的金融风险事件平息后,风险发生地网点应对处置过程进行小结,并形成完整风险处置报告报XXX银监办;

七、各网点对发生的金融风险未按以上时间和程序要求及时上报或上报内容不真实致使风险处理延误或不当,给邮储银行造成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罚。

八、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011年1月3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测量员实习月总结下一篇:超强台风天兔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