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口语交际重在互动,它的核心价值是交际。文章从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理念是前提,清晰的教学目标意识是基础,有理、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三方面,研究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篇1:

新课标下语文情境作文教学研究

摘 要: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文章从作文题目的情境化呈现、作文提纲拟定的情境化教学、作文指导过程的情境化教学三方面着手,对作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情境;作文教学;题目;提纲;写作指导

写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随着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生活情境是当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点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重视将生活情境与作文结合起来开展作文教学,重视研究采用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提升作文教学成效的措施。教学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目前,国内关于情境作文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有效应用情境作文教学模式呢?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一、作文题目的情境化呈现

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直接给出作文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围绕题目进行写作。这样的做法虽无太大问题,但却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语文教师出示作文题目时应尽可能实现情境化呈现。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教师并未直接给出作文题目,而是用多媒体呈现一段视频:小明来到一处风景区游览,临走时为留下纪念,特意在一棵古树上刻下“小明到此一游”的字迹。看完视频后,教师说道:“类似小明的行为,可能有些同学见过或做过。对于小明的这种做法,相信大家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就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自拟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拟出了各种各样的题目,如《做一个文明的人》《爱护环境靠大家》《不要在风景名胜区乱写乱画》。由于有了视频情境的触动,很多学生写出了优秀的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情境化呈现作文素材及题目,是极其必要的。作文题目的情境化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写作,这对于提升作文教学质量无疑有极大帮助。

二、作文提纲拟定的情境化教学

确立作文题目后,最为重要的是拟定作文写作提纲。科学拟定写作提纲,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写作。一般而言,学生的写作提纲大都是由其自主拟定的,这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为提升作文提纲的科学性,教师也可以在这个环节实施情境化教学。例如,接上述案例进行论述,学生自主拟定作文题目后,教师要求选择类似题目的同学在一起进行讨论,讨论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拟定写作提纲。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积极讨论,课堂呈现出一片和谐、热闹的场景。在群策群力下,同学们最终拟定出了相对科学合理的提纲。比如,选择《不要在风景名胜区乱写乱画》题目的同学拟定的写作提纲为:在风景名胜区乱写乱画的危害、在风景名胜区乱写乱画的原因、如何避免和制止在风景名胜区乱写乱画的行为。根据拟定好的提纲,学生们写出了具有较强逻辑性的作文。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群策群力的方式拟定写作提纲,该过程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帮助学生拟出了更好的写作提纲。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写作提纲的拟定,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科学地拟定提纲。

三、作文指导过程的情境化教学

教師在作文教学中通常会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出意见,并进行写作指导。这也是教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具体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同样可以实施情境化教学。例如,有学生写《做一个文明的人》时,并未阐述清楚究竟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针对此种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学生说道:“一个文明的人应该严格遵循‘八荣八耻’,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人,方能称之为是一个文明的人。”有学生说道:“我们一直在说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但大家对究竟如何做一个文明的人却并不太清楚。我认为,只要不做违反人类基本道德的事情,就可以称作是一个文明的人。”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写《做一个文明的人》这篇作文的同学也终于明晰何谓“文明的人”,并在作文中增添了对这部分内容的阐述,使得作文内容更加完整。写作指导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写作指导过程中实施情境化教学看似麻烦,但取得的成效不容小觑。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在作文指导过程中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好、更有效的写作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是可行的,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能死板地恪守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应适当地、科学地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时代教育发展潮流的,是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并能提升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事实上,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需把握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点,这需要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与践行。在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情境化教学模式定然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凤玲.创设情境 趣味作文[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0).

[2]侯改芳.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祝珊珊.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王金凤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新课标下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摘 要:口语交际重在互动,它的核心价值是交际。文章从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理念是前提,清晰的教学目标意识是基础,有理、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三方面,研究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语文;能力培养;教学设计;方法

口语交际是一种把以往的听话说话综合到一起的方式,但又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叠加。口语交际与以往听说训练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听和说的单向技能发展,而前者在要求听、说能力协调发展的同时强调“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注重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重交际中的文明素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往往面临更大的困惑甚至陷入“怪圈”,重内容形式,轻能力培养。这样,就导致大多的口语交际课浮于表面,上成了“口语表演课”,与新课标下口语交际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针对口语交际教学这一现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理念是前提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即帮助学生树立充分活动的理念。“于课内得法,于课外得益”,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外还应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教师看来,课堂40分钟虽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知识与技能,但无论教师如何创设情境、模拟现实,课堂都不是真正的“练兵场”。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提高。因此,教师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教师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社会交际活动,如组织参观、采访、调查、慰问等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这一课时,教师将课堂与春游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在课堂上针对“导游词”的交际重点进行了解说与训练,还临时聘请了几位“小导游”,在春游活动中为大家答疑解惑。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担任各景点的小解说员预先已对各景点进行了一定了解,讲解翔实、语言风趣,各解说员交接时还不忘和“游客”互动,调动气氛,连带队的导游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话,也可在校内组织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如模拟“爱心义卖活动”中,学生可模拟“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推销商品;模拟“游园活动”等服务活动中,扮演“游客”与“工作人员”;模拟“采访”活动中,扮演“访者”与“被访者”等。这样的模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开口既是练说时”的表达观念,树立学生充分活动的教学理念,努力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进行切实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二、清晰的教学目标意识是基础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在教师看来,这引用在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中,是再恰当不过了。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首要目标。

(1)训练学生语感。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内容理解,更重语言形式的掌握的拨乱反正。若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文本材料中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所呈现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特色,训练学生的语感,便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学会积累语言。其实积累语言并非单纯记忆、背诵,学生从接触语言学习开始,就开始默默做起了语言积累的工作。但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如荀子《劝学》篇所写那般“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简单且机械性的语言积累,并不可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只有促使学生真正参透语言文字的精髓所在,积累语言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有一定的厚度,才能讓学生的口语交际发挥效用。

2. 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

(1)会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既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即“说什么”“怎么说”。学生有兴趣地说,往往能使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但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还有待于教师给予具体的“技术指导”。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说一句完整且通顺的话开始起步,逐步上升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到了中高年段,教师应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具体且连贯地说一段话。一旦学生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方法,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值得强调的是口语交际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这就要求学生应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的不同,及时作出调整。

(2)会听。口语交际强调的是双向的互动,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回应,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敢说、爱说,可如果让他们静下心来先听别人说,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不是断章取义,就是全然不听,自己说自己的。因此,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能做到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内容,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或表达自己想法,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

三、有理、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

(1)课前准备有理。口语交际与阅读教学不同。阅读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多的学习活动是围绕阅读材料展开,对文本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内化、运用。而口语交际课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对话、讨论、交流。师与生、生与生不断地进行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丰富语言,规范语言,提升认识。每一个话题都源自生活实际,涉及到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交往、校内学习等方方面面,其中涵盖着极大的信息量。如果教师没有提前组织学生有目的性地去搜集资料,积极进行准备工作,光靠课堂上短时的记忆与临时的联想,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创设情境有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的需要创设情境,以形成良好的氛围,促使学生产生交流欲望,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比如,在《买文具》这一课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了“买家”和“售货员”,进行“现场买卖”。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交际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充满着生活气息。同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买卖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买东西不仅要会讲价钱、要会辨质量,还要讲礼貌。

(3)课堂评价有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中指出: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可见,各学段的学生都有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需求,有效的课堂评价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因此,在执教口语交际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下进行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的课堂评价:好的地方要捕捉亮点,积极肯定;不足之处要明确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训练。这样,能逐步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生自评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结束语

总之,口语交际重在互动,它的核心价值是交际,并不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或者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它是凭借听说的能力,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复杂而有逻辑性地处理与整合,而后有意识且有准备地交流沟通,传递消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多多.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12(25).

[2]袁翠英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作者:徐敏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高中语文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教学研究

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此时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开展好合作学习对人际交往智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利用学生的这种智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是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新课标提出了四点基本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而这种主体实施必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实施语文课堂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菔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三、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寻找教学的突破口。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寻找教学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要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再次,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最后,要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

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1.制定整体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语文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课程,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具备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根本目的应促进学生的发展,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品格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兼顾知识和品格,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深度情感交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者,这显然与之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地位有明显不同,更加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与作用。而要想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的人,都非常重视实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积极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主动去探究。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有效实现新式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所得到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规律及要义的探讨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分类,找出其内在规律及本质,还可以引導学生研究不同的学习策略,强化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并形成个性、高效的学习方式,最终有利于新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搭设探究平台,延伸课堂内容。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先自我完成题目,提出见解,然后将个人见解放置到学习小组中去讨论。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鸿门宴”一文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进行探究:文中的刘邦、项羽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觉得项羽还会败给刘邦吗?问题提出后,引起学生极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查找、搜集资料,甚至展开一次小型的辩论赛,最终认为: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5.拓展阅读,增强知识积累。拓展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进行知识储备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阅读价值很高,应该用于“精读”。对于这些文章,教师要仔细讲解,进行作者简介:,全面地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手法、写作背景。例如在学习《江南冬景》一文时,教师细讲之后可以挑选几篇类似的写景的文章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联系起来阅读,以点带面,深入理解文章,体会郁达夫散文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的特点和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李超.新课改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07.

[2]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16.09.

[3]苏东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8).

作者:高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