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情的文章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关于感情的文章范文

关于感情的文章美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感情的文章美文,欢迎阅读。

1伫爱渡口,寞盼彼岸

雪落无绪,梨花弄雨,美丽的相遇,春风依依。淡淡的年华似水,流逝的思念,没有谁不想走出爱的荆棘。

一段感情的浓浓蜜意,只是为失落做了更深的苦凄,不是守不住颜花玫丽;因为风,因为雨,因为有太多的折磨经历。多想与你共谋岁月,同渡一生,只是你的影袂已在千里之外,相隔山水重重。

一个人走在冷冷风中,雪花飘飘如梦,痴想着守护今生,不要有什么海誓山盟,那不过是离别的誓词,为岁月中的相思留下满心的惆怅。春色撩人,春花茵茵,盛开的春景中遗落了爱的脚步。流水无情,情书难诉,其实水在洗涤着落香,失落的爱情。

你走了,你走向天涯的远方,没有音信,盼不到归期。鸿雁常飞,轮回秋月,收割者收去了季节的金黄,只余下空空荡荡的旷野,稀稀落落的残梦。天空蓝的莫名,白云轻轻,不要惊扰了思念,不要安慰孤独的心灵。感不到温暖,饮一壶老酒,燃烧胸膛,不去熄灭爱的征程。

听风的私语,听雨的悲泣,听不见呼唤的声音,无法走近心的距离。明月圆了,思念瘦了,总是在黎明前疲惫的睡去。阳光明媚,却针刺般痛,其实是无法调节自己的心情,关闭窗棂,任黑暗蔓延。

太久的时日,太久的孤单,内心深处依旧向往着,有一天你能突然出现,不在让一颗心永远沁泡在冰冷的深渊。宽阔的海岸正在被疯狂的浪吞噬,浩瀚的辽原只有一束大漠孤烟。一个旅行者,你的生命会在这荒凉里残喘吗?不,你等待吧!还有柔和的秋风,夕阳的璀璨。

你已经远走,留下一个梦,一个让人日夜的思念。都有谁一生为爱风雨兼程,又有谁能走过心中爱的渡口,跋涉追求需要一个爱的理由。若你远走只是为了邂逅,不如剪断最初的信守。你已经远走,离别时泪水流,那才是爱的语言。思程程,念漫漫,相思犹自长哀叹。

彼岸花开,空留牵念,山水有相逢,爱渐行渐远,思终结了爱恨情缘,在叶落失眠的夜,抽出一封封曾经灌满爱情的信笺,读过了午夜,感动了黎明。

素描菊淡,清香袭婉,你守望着凝练的深秋。天蓝蓝,遮拙疏影间飘零的衣衫,绣红的胸膛,北风吹老了灿烂。期语无寄,妥协给了生活,爱却不能放下。也许那是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残局,你下了一半,不再落子,成为勾人心弦的悬念。

时光的河流轻轻淌过,凡世的纯美开不了天长地久。如果你曾经拥有,请珍惜,也许今生今世无缘在续。花泥往事,烟雨悠悠,蹒跚步履,白发拂风;真的爱,爱的真,婉约的故事多少伤情。

来了去了,穿越你的世界,读懂的人痴迷进去,流念停泊。春天,漫山的杏花浓郁芳香,只是品尝了酸涩的果子。

渡口斑驳的记忆中,思念成为涌动的潮流。

2爱,一直都在

她属鸡,他属猴,他们似乎总是在验证着那个“鸡猴不到头”的婚姻俗论。他们吵架,每次都很凶。很多次,周围的人甚至连他们孩子都认为他们再也过不下去了。但每次,他们的吵架就如同火山爆发,喷发后会渐渐归于平静。如此反复轮回,这一过,就是几十年,一辈子。

他们都老了。孩子们都成了家,不在身边。他虽然退了下来,但毕竟在外面跑销售这么多年,突然闲下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他伸手向管钱的她要钱投资,她坚决不给,并且理直气壮地声称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给他瞎闹。于是,两个人还是吵,不但吵,还翻旧账。他埋怨她目光短浅,钱用不到正地方,怀疑她把家里的钱都不知道用到了哪里。她说他疑心重,小心眼,说他老了老了还不消停过日子,瞎折腾……

从那以后,他见天的往外跑。虽然总和人做些无本薄利的买卖,谈不上利润回报,但他乐得逍遥。最重要的是不用听她唠叨,不用和她吵。

那天,她突发脑出血,没有抢救过来,走了。

家里再也听不见她的唠叨了,他才突然感觉这个家里寂静的可怕。他在给她收拾衣物时,在她的一件枣红色大衣里发现几张存款单。每一张存款单都是他的名字,他数数总共六万。他们俩儿都是平常的工薪收入,他无法想像,她是怎样在供读三个孩子、支付所有家用的情况下,攒下这样的一笔“巨款”留给他。

每次争吵的情景一幕幕闪现在他的眼前……他想起,每次在他们为钱吵架吵得很凶时,她都会和他说等她不在的那天就知道钱的去处了。他憎恨自己的疑心与小心眼,他憎恨自己因为她不常穿这件他为买的贵重的大衣而生气、吵架,甚至还说她天生穷命的狠话。

泪水崩然而下。

婚姻中乏味的日子是漫长的,在乏味与漫长的岁月中,默默地为另一个人,想到自己生命之外的遥远,这不是爱又是什么呢!

第二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一、 学会学习文章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 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是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 体会《七子之歌――台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文章的特点: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而发。

二、 学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学生默读,适当圈画。

2、 讨论: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设身处地;感情朗读。

3、 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用以上一种方法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七子之歌――台湾》。

1、 介绍时代背景,将自己融入当时的社会之中,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自由读短文,讨论生字词,提出疑难。

3、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将头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

4、 讨论:体会到什么?(台湾人民的悲惨生活,渴望解放的强烈愿望,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5、 齐读。表演读。

四、 歌唱《七子之歌――澳门》。

第三篇: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开县敦好镇中心小学 肖英

文章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的核心。

语文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两种能力:一是感受和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把感受和体会到的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教师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展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凝结着作者丰富的感情,闪耀着理想和智慧的光芒。作为教师,应该把握文中的感情脉络,付出全部感情,以此去感染、熏陶学生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共同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心灵和情感的净化和升华。因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应用——词语的理解、句段的理解、主要内容的理解——没有这些方面的理解,要想深刻地体会是不可能的。怎样体会呢?

一、从文章的题目上去体会: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伟大的友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我们抓住其中的“伟大”、“舍身”两个词,就可以明确这是作者在歌颂他们。

二、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去体会:

有的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如《桂林山水》一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欣赏桂林的山水。”一个“甲天下”,一个“观赏”就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表露了出来。

三、从文章的内容上去体会:

例如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作者没把寓意写出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可以混在许多人中装作会吹的样子而获得俸禄,但到了齐湣王时南郭先生却要逃跑的事实对比中想到:因为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单独地吹,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在要表露真才实学时,他怎么能不逃跑呢?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光靠伪装,总有一天会露馅的。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造成南郭先生伪装的原因是什么呢?是齐宣王喜欢许多人一道吹,这就造成了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入其中。这些感受是通过内容思考而得到的。

四、从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

上海放三年级教材中有篇文章叫《公仪休拒收礼物》,公仪休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他的学生子明吃了午饭来上课时问:“老师你吃饭了吗?”老师说:“今天买了一条许久未吃的鲤鱼,味道太鲜美了,一顿就吃光了。如果天天有鱼吃,就心满意足了。”正在这时来了一个管家,提了两条活鲤鱼说:“您为国为民太辛苦了,给您补补身子。”可公仪休却说:“这鱼不能收啊,你不知道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吗?请您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学生子明不理解,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我如果收了人家的鱼,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反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推敲一下这段中的四句话:

第一句:公仪休喜欢吃鱼,是他的爱好,而人家送鱼,投其所好。这时如果把握不住,就很容易被人攻破,体现了他的防微杜渐。

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两个假设句的递进:第一个假设是法纪角度考虑,说明公仪休对法纪的重视,对后果想得很深远。第三句,假设再往下想,这样做对自己的危害。

第四句:从反面来说现在多么自由——虽然不能天天吃鱼,但是可以想吃就自己买。他能从法律角度,又从自己的角度考虑的辩证思想,不正是他廉洁奉公的来源吗?

五、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上去体会:

我们说看一个人主要是观其行、听其言、察其效,将这三点结合起来就能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从小女孩的一出场,就能感受到她的悲惨生活——“在这大年夜,在这极冷的天气里,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叫卖火柴。然而,一整天,谁也没有买她的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分钱。”读到这段话时,你就会想到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多么的悲惨。

接着作者又写到:“她擦亮一根火柴,想暖暖自己被冻僵的小手。这时,在她面前出现的是:火炉、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这时你如果想,她眼前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呢?联系前面的内容想一想,你就会知道,她多么地寒冷,多么地饥饿,多么地痛苦,这些东西不正是目前她最需要的么?然而这些东西只能在幻觉中出现。此时你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就会油然而生。

“但是随着火柴的熄灭,她眼前出现的这些很快就消失了,在她的面前,只有一堵冰冷的墙。”——这无法穿越的墙(社会制度)让你感到惋惜,感到悲伤。

“最后卖火柴的小姑娘在痛苦中擦亮了火柴,见了她的奶奶。”她多么需要亲人的疼爱啊,她就在这幸福中死去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这样的制度下,她只能在幻想中悲惨地死去。

通过这样地读与思的过程,从小女孩卖火柴——产生幻觉——在幸福中死去——无人理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到穷人的悲惨、社会的冷酷、作者的一片同情心和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六、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例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高尔基在信中写道:“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取‟快乐。”

当我们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想一想:高尔基这封信为什么要分三个自然段写呢?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段重点写具体事件——儿子留下的花,讲我对儿子留下花的感受。

第二段,从具体的花,提升到“一切美好的东西”,教育儿子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样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第三段,概括了为什么感到愉快,最后再次指明:“给”永远比“拿”愉快,教育儿子做人要多奉献少索取。

以上谈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各种方法,告诉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不断去思考,去解决,一旦形成了探索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良好技能,那么读书就会变成一种

第四篇: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天等镇第三小学农杏花

复习目标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复习重点:

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加以总结,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准备:

简单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课件出示:学习秘诀】“学习秘诀”能在学习上助你们一臂之力,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就来闯一闯“阅读迷宫”吧,大家有信心吗?

二、初步整理旧知

1、(课件创设情境二:宫门紧闭,迷宫导游提示进宫办法:嗨!朋友们,我是迷宫导游奇奇,欢迎你们来到阅读迷宫。要想走进阅读迷宫,就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学过一篇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我特别想知道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你愿意说出理由就更好。)

学生回忆、交流。

(课件演示:宫门打开)

2、(课件创设情境三:迷宫导游:祝贺你们顺利进宫!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回忆、交流。

- 1 -

3、(课件创设情境四:迷宫导游提示闯宫办法及路线:恭喜你们很快找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整理旧知,巩固知识

1、从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忆》、《卖火柴

的小女孩》三篇文章中自主选择一个片断,让学生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2、学生分组朗读思考。

3、集体交流。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感情。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关注首尾、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写作背景)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五、巩固运用

1、引导学生默读课外阅读材料《母爱的力量》,在读懂文章内容的

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读,体会,填写练习。

3、集体评议。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

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六、谈话总结

这节课我们勇闯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

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学法,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学习方法,进行有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综

合性练习。

板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关注首尾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了解写作背景

有感情地朗读

……

(拓展练习附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国孩子

1996年11月8日

思考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体会的?

母爱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几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样对峙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着什么。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往回走去。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文中哪句话让你有很多想法,抄下来,写出你的理解。

3、老牛看着小牛喝水,它们都笑了。老牛此时的泪水是的泪水;小牛此时的泪水是的泪水。

4、读了课文

2、

3、4自然段,你的脑海里有了几幅画面,分别是 :

5、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五篇: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

小学生要掌握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才能融入到文章,正确的做好题目。那么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下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1)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3)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这些都是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以上为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对小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是读者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如果不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达不到同作者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因此,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

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例话主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也就是要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例话以《开国大典》为例,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运用。二是“有感情地朗读”。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角度讲,有感情朗读既是“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又能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叫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仅能使我们透彻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能力,还能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先描述了圆明园

昔日辉煌的景观,又描述了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文章的思想感情。一些课文为了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出现多次,它一般就是中心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这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落花生》中议花生一段,通过大家对花生好处的议论,得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做人道理,表达了父亲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如:《钓鱼的启示》课文最后一部分写34年后的感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对,正确,应该,“非”:错,不对,不该。理解这句话首先要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中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

4、从文题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只要我们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揣摩,就能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再如《梅花魂》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抓住重点句体会思想感情。有些课文,往往在文章中出现一些富有哲理的话,只要抓住这些重点句,就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体会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只有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思想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整理旧知

1、请你先从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给大家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唿声》这篇文章,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诀”上出现“整理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总结

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整理出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标点符号 ……

有感情地朗读 ……………………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穷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发现西蒙已悲惨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两个孩子,渔夫知道后,也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根据这一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呢?然后归纳。

有时只要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的重点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写邱少云被烈火包住时仍然纹丝不动,当时他只要在地上打几个滚或脱掉棉衣就可以扑灭烈火,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息,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思考一下“为什么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都一动不动?”就可以体会到邱少云同志即使牺牲也要严守革命纪律的崇高精神。

⑵ 抓住重点词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些重点词句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过渡段中。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还有一些关键词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议论的部分。例如《林海》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亲切、舒服”,从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⑶ 通过分析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们常说文章的题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们分析题目就能把握文章的灵魂——中心。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明明是写“桑娜、渔夫、西蒙及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以“穷人”为题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悲惨生活是沙俄时代穷人的生活写照。桑娜、渔夫的善良、勤劳是穷人品质的体现。理解了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运用以上三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时,还要注意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

当然体会归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这些,进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要求重点之一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法有两个:一是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二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阅读技能?下面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 确保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阅读行为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势必会和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产生碰撞。因此,作为读者作为阅读行为的主体者。阅读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把自己也看作文章中的主角,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这样,就容易滋长出和作者相同的情感,正确地把握住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确保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有个性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那种填充式的教学。不能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或所谓的正确答案作为标准,把自己的体会强加于学生。要清楚地看到,个体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面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也不同。如:教学《荔枝》一课,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临终前把荔枝全让给孙子吃了,你怎样看待这一件事?我本来的意图是要加深学生对母爱伟大的理解的,大部分同学也认同这是表达了母亲对儿孙伟大的爱。但有不少同学却这样认为:我认为母亲太溺爱孙子了,这样会把孙子宠坏的;我认为孙子也太不懂事了,奶奶那么喜欢吃荔枝都不留一颗。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我认同地说:“精彩!”,并相机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尊敬长辈方面做得怎样。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想象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心理活动。有学生独特地说:“我从插图中邱少云瞪大双眼,牙关紧咬,双手死死插入泥土中,可以想象邱少云也许已经疼得快受不了了,他也许一边拼命坚持,一边不停地在心里说:„疼死我了,疼死我了,烈火啊,你快点熄灭吧,我担心我会坚持不住的。‟”这独特的理解,更显得真实、人性化。怎能不予以肯定?

其次,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动笔的良好读书习惯,让学生成为文本、作者的交心朋友。我常跟学生说:阅读每一篇文章,你都要把这篇文章想象成站在你面前正和你说话、聊天、讨论的一位朋友,朋友之间谈话,不可能只有一方在说,另一方无动于衷。两个人在谈话、聊天、讨论,是两个人思维、认识、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因此,你在阅读时,文章激起你的不管是思维还是情感上的认识或是想法,都可以用文字写下来。很多课文后面其实也有这样的阅读要求——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你想说的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笔墨才读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出自己的感想,直接写在句子的旁边,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统一的答案,没有长短的要求,就算一句话也好。经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也喜欢上这种阅读习惯,并渐渐养成了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学生的课本上写满了自己的话可以看出。

第三,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成为文本角色中的一员。要更好地走入文章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场景中去,可以创设“参与”的情景,让学生“亲临”现场,与作者一起耳闻目睹,一起喜怒哀乐。教学《开国大典》时,课前,我让学生观看了电影《开国大典》;课间,我通过课件插播几段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的盛大场面,播放国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视觉、听觉材料。我还让学生都把自己当成现场30万人中的一员,确定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群众、记者、士兵、将军、嘉宾。整个课堂都笼罩着这样一种浓浓的气氛,如时光倒流,大家都亲自参加了开国大典一样。在这样的情景中,那条“激动、自豪”的感情主线就突现出来了。教学《第一场雪》,我把在网上搜集到的大量雪景图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我们这里的孩子虽看到过不少雪景,但一下子看到

那么多壮观的雪景,还是感到惊讶,都情不自禁地“哗—哗”地叫起来。看完后,我于是就问个别同学:“你刚才„哗‟了吗?你用这个„哗‟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惊喜!”我于是说:“你们看到的只是图片,就都惊喜得抑制不住,作者身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场大雪,他„惊喜‟的感情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就让我们与作者一起走进那粉妆玉砌的世界吧!——自由读课文”学生就这样在迫不及待地美读课文的过程中和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二、用好师生感情朗读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是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有感情地朗读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手段和巩固,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如教学《鸟的天堂》,讲到群鸟纷飞这一段时,我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用由慢到快,由低到高的语调范读课文,让学生闭起眼睛边听边幻想群鸟纷飞的景象。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仿佛都飞到了鸟的天堂,仿佛真的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那惊喜、兴奋的感情便油然而生。接下来,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教学《第一场雪》,我抓住“嗬!好大的雪呀!”这一句子问学生:“一个„嗬‟两个感叹号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把它读出来?”经过讨论,大家觉得用稍重的语调加双目圆瞪放光的表情可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看到雪后美景的惊诧之情表达出来。而接下来动态、静态描写部分则应该用稍快、兴奋的语调来表现作者的赞美之情。学生在情感与朗读的正确把握中,美美地品读课文,文章的思想感情在琅琅的书声中凸现出来。

任何文章都是内容和感情的结合体,脱离感情的文章是不存在的。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尤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树立阅读主体意识,着力让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不能真正落实这一目标。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一、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引导”,按部就班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字、词、句,进而总结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过于死板,没有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和准确地把握文本,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漫无边际的歪解、曲解。这种方法表面上好像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但是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情感的把握,也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中出现的这两种情况,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写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要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感悟文章情感呢?

一、走进文本,感悟文章情感。 作者把自己想描述的事物、想表达的情感统统述诸于文字,文本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要想体会文章的情感,我们就必须和学生一起深入的走进文本。

(一)抓文眼,体悟文章情感。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它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和灵魂。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重点,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主题思想,较好地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和热情好客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一个“香”字来写。从这个“香”字中,首先,我们能感受到槐花的多。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其次,我们还能悟出槐花的美。每到五月槐花开放的时候,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能发出那么迷人的香气的花,那该有多美啊!再次,“香”还能表现出槐花饭、槐花新密的香甜诱人。最后,面对这样香的美食,槐乡孩子却并不独自享用,而是快乐地与他人分享,这种香就从植物天然的香、食物的香,上升到了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勤劳能干的人性上的“香”。

由此可见,“文眼”是作者感情升华的表现,是感情的凝光点和集中点,紧扣“文眼”细读课文,便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抓字词句,品悟文章情感。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是解读课文的入口,只有理解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才可登堂入室,明白文章的主旨,达到阅读的目的。通过抓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来品悟课文的情感,是一种极为有效,并被普遍使用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能力。如:《蚁国英雄》这篇课文写了一群蚂蚁在大火的围攻下,利用集体的力量聪明地扭成一团,在外层蚂蚁的舍身保护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赞扬了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要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表达的情感,应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字词句:首先是要抓住火舌舐动、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等词句。这些词句都能体现火势的大和当时情况的危急,能为理解文章的情感作很好的铺垫。其次是爆裂、肝胆俱裂、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这些词句都能深刻地体现出外层蚂蚁的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尤其是肝胆俱裂一词,读来真是震人心魄、扣人心弦。因此,如果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句认真品读,那么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就能水到渠成般地品悟出来了。

(三)通过重组课文、删改添换比较法感悟文章情感。 作者通过字斟句酌,把自己看到的各种事物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文字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文字是沟通我们和作者心灵的桥梁。要想通过这座心灵之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采用重组课文、删改添换比较的方法来体味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意思,真切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1、重组课文,感悟文章感情。

我们所要教学的课文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用词字斟句酌,还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就可以把课文整合成: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下种,我就把地溜平。 还可以整合成: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让课文读起来更加的琅琅上口,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体会到祖父的园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充满了自由,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

2、删改添换比较法,感悟文章情感。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作者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结晶,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句子、段落都浸透着作者的独运匠心,通过删改添换比较的方法就可以体味到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真切地把握文章的意思。如《灰椋鸟》中的这两个句子:我们选好观察的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和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的场面呢?把两个句子中的“观察”和“观赏”互换位置读一读,学生就能感受到前一个句子中的“观察”不能换成“观赏”。因为还没有看到那壮观的场面,所以就没有欣赏可言,只能用“观察”。后一句中的“观赏”不能换成“观察”,因为那样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用观赏不仅更恰当,而且还能表现出人的审美情趣,表达人们的爱鸟之情。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感悟文章情感。

现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深地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观察图片,发挥想象,感悟文章的情感。 图片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高教学的效率;图片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降低阅读的难度,尤其是文章中涉及到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的图片,对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至关重要;图片还能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如:《长征》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红军的英雄气概,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长征的艰难。这时,把红军经过的万水千山的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发挥想象,红军是怎样越过这些地方的,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和体会红军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

(二)观看视频,加深印象,感悟文章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视频要比单纯的文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帮助学

生了解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更全面地认识文章中介绍的事件、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中主要事件、人物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如:《大江保卫战》重点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官兵与洪水大决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事迹,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给学生播放1998年解放军抗洪时的相关视频,就可以把文字和影像结合起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民解放军的英雄形象,更全面地了解洪水的肆虐和人民解放军的抗洪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中重要人物、事件的印象,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要抒发的情感。

三、学科整合,多渠道感悟文章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重视其他学科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

(一)了解科学知识,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科学这一学科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学生们也很喜欢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做各种有趣的实验,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其实,学生在科学课上积累的这些知识和培养出来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其感悟文章的情感!如:《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人们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呼吁同学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要准确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生就必须有一定科学知识的积累。如:森林与土地荒漠化的联系、森林与洪水泛滥的联系、森林蓄水保土的作用、森林调节气温的作用等等。有了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才能谈得上真正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并激发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巧借绘画,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美术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它化抽象为形象、生动,使语文课不再枯燥,它不仅使得老师乐教、学生乐学,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还使学生能很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如:《荷花》这篇课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一边读一边画的方式。当挨挨挤挤的荷叶、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全都开了的荷花、小莲蓬、花骨朵儿都从学生的画笔下呈现出来的时候,不仅证明学生们已经读懂了课文,他们也一定在绘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和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三)聆听音乐,渲染气氛,感悟文章情感。 李云生说:“在语文教学中,音乐是增加学生体验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大餐中的味精。”音乐能给人创造一种意境美,无论是欢快活泼的,雄浑壮丽的,抑或是悲怆低沉的,旷远惆怅的,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陶冶人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如能用好音乐,充分发挥音乐渲染气氛和让人宛临其境的作用,就能让学生真正地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动心动情,经久不忘。如:《二泉映月》记述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要让学生感悟出《二泉映月》传达的这些情感,就非要借助名曲——《二泉映月》不可。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先用心听这首曲子,并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对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初

步的感知,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适当的情感基调。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乐曲,这时,学生把读书所得和婉转动听的旋律结合起来,就更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把这位伟大的身残志坚、不向命运屈服的民间音乐家牢牢地记在心中,并成为自己的榜样。

四、拓展延伸,提高阅读质量,帮助感悟文章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一)多渠道收集对理解课文有用的资料,更好地感悟文章情感。

课文的学习、理解往往离不开资料的补充,尤其是那些离学生年代较远的课文,要想让学生读懂它,就必须查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的基本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学生才能顺理成章地领悟出文章的情感。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邓小平不朽功绩、高尚情怀的赞扬和人民对伟人的敬仰及深深怀念之情,就必须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邓小平的生平及不朽功绩有清楚的了解,有些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关键内容,甚至还需要教师作相应的补充和解释,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走进文本,为学生领悟文章情感扫清障碍。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情感地感悟。

任何一篇好文章都融注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只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来深切感受它,才能进入作者所表述的情景中,体察到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否则,是无法领悟到其中的意义和情味的。如:要想很好地感悟《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母亲胸怀的无谓、伟大和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除了认真品读课文,感受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深情之外,还应该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想一想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照顾自己的,我的母亲又伟大在什么地方?我应该怎样来报答自己的母亲?通过这样结合自身实际的思考,学生才能领悟到母亲的平凡与伟大,母爱的淳朴与真挚。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1)抓课题 (如:《徐悲鸿立志学画》《虎门硝烟》《普罗米修斯盗火》《公仪休拒收礼物》等) (2)抓关键词、句

①抓中心句(如《九寨沟》《田园诗情》等)

②抓中心词 (如《开天辟地》《第一次抱母亲》等) (3)抓课后问题(如《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珍珠鸟》等)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

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

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生发点,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发自己独特体验与感受。 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分析题目:

②分析中心句、中心句,

③分析主要情节

④分析主要人物

⑤分析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

此外,体会思想感情,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方面体会;叙事的文章可以从事情的意义,事情中蕴涵的道理方面体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从抒发的感情,从景致中悟出哲理等方面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从说明的道理,揭示规律,给人以启示等方面来体会。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二、抓关键词句。

对于一篇课文而言,有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对于一个章节或一个段落而言,也有能够提示概括主要内容、能统领全段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它们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抓课后问题。

有时课后问题的设计可以为教者提供最佳的教学切入口,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就能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

这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很多,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首先要认真阅读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拒交党费的范文下一篇:关于逃课检讨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