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

2022-04-2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移动手持式终端设备普及的今天,中学生拥有和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其中微信的使用率也是居高不下。中学语文的学习紧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续到课外,微信可以发挥超乎想象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在中学语文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巩固练习环节借助微信来完成。

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 篇1:

高三语文“二轮后”复习的思考与实践

高三语文二轮后复习内容多而庞杂,复习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效率的。

一、高三学生的复习现状

(一)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不是不考虑其质量与效率进行的大量练习,只是那些急于求成的人把它理解成只要多做练习就可以达到某种预想的结果。这种在训练中不追求质量只注重数量的做法收效甚微,也可以说只是在浪费时间。题海战术的表现特点:

1.重复、单调、平板。

缺乏方法指导,让学生反复多次地进行某种死板的而且又单调的练习。例如:让学生反复抄写若干遍背诵、默写的内容。一种类型的习题反复做若干遍,美其名曰“熟能生巧”、“取长补短”。甚至于在某些时候老师从外校弄回来的“经典”题型,竟然是原来曾经练习过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复习中首先要认真阅读考纲,吃透考点,注意编织知识网络体系,注重复习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把学生平时学习相对单一的知识点组成有机系统,帮助学生把头脑里装的漫无头绪的东西,系统地进行整理、归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他们提取知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制定学习目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内容,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师生间的质疑解惑,形成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多层次的互动,激励启发式教师评价,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获得科学方法的过程。

2.偏多、偏深、偏难。

为了解决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问题,有的老师采取了“练死”和“死练”相结合的办法。个别语文老师一味地给学生加量,两周一篇大作文,一周一篇小作文,隔天一篇日记或者小练习,来达到达标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又累又怕,老师又累又苦。老师和学生疲于奔命,得不偿失。时间花去了不少,结果收效甚微。

老师和学生要清醒地知道:题永远是做不完的,只有累死人的习题,没有累死题的学生。教师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从而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筛选具有典型性的“好题”。题海茫茫,学生的参考资料也是鱼目混珠,所以学生做题一定要精选。题目都是靠知识点或知识系统串起来的,通常,简单的题可能涉及一个知识点,综合题会涉及多个知识点。所以,学生首先确定自己需要强化的知识点和知识系统,然后围绕这些知识点或知识系统来选择题目,类似的题不要选择太多,要抓住典型的题目进行练习。

②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在做题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的衔接,巩固需要强化的知识,提高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必要的时候要熟记一些结论或公式;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归类,解题过程中把握好某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要整理好错题集,对于做错的题,需要认真思考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解题思路不明晰或是马虎大意,分析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保证这一类型的题再次出现时不再出错。

③加强限时训练。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做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设定。比如,可以尝试把每天各科的作业或自己计划做的习题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或规定自己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这样的限时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保证学生考试时正常发挥。

3.方法技能的讲解练习化。

认知可以通过大量的机械重复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但是阅读、分析、综合的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有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而时间的紧迫,已经使有的教师无法等待,结果就总结出了若干类似的“经验”:作文的几大步骤,诗歌鉴赏的五个注意事项……,学生理解又有一定的困难,怎么办?于是就要求让学生记忆、默写,甚至搞成练习题的样式,让学生来填空、默写等等。知道必要的方法是对的,但是仅仅知道这些方法又有什么用处?结果弄得学生为方法而方法,说起条条款款,头头是道,一遇到实际的问题,立马就两眼一抹黑,收效甚微。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区分考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用于提高学习水平的方法和技能。对问题的分析步骤和解题方法、技巧只是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水平。重在让学生理解和领会,并能够掌握使用,单纯记住它的步骤要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反对讲解技术化,并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

(二)繁冗讲解。

学生的水平增长达不到老师的期望值,老师往往会表现出焦躁情绪。总觉得自己的讲解有问题,不够详细,导致学生出现难以掌握的情况。于是一到了课堂上就滔滔不绝,唾沫横飞,恨不得把每句话重复八遍,到了课下就把卷子发下去,让学生在课下完成。殊不知,每科都这样,学生哪里有时间去完成作业,为了躲避老师的惩罚,就只好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五分钟做20个选择题的笑话。怎样克服种种现象呢?

1.明考点。老师在复习中要注意认真分析考纲的内容和考点的变化,在讲解中做到有的放矢,言简意赅。

这样既避免出现知识点的疏漏问题,又便于学生全盘把握。

2.抓重点。对考试中重点考查的内容,要重点训练。不能因为是老师特别擅长或熟悉的内容就滔滔不绝,也不能因为自己不熟悉或不太清楚就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或略讲。

3.破难点。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与《考纲》,来确定教学的难点。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的知识薄弱点和能力欠缺点,努力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中出现错误问题。在学习中注意学生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习惯与方法:抓关键词、限制性条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迅速突破语文复习的难点。

4.强巩固。知识的掌握,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借助一定的手段来进行强化和巩固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记忆和反思。充分利用记忆规律,设法帮助学生记忆,减少遗忘。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再组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综合理解,降低知识的记忆量,促进记忆。教师在设计安排的题目时注意梯度的设置,不过解题应不仅仅限于完成书面习题,有时也可以用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在学习中注意学习方法的变化。

(三)缺乏人文情怀。

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这表明,教学中无论是新课文的讲解还是知识的梳理复习,感情都是第一位的,可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我们已经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为作业而作业,为分数而分数。所以有人戏称:学生嘛,学习的机器,得分的工具。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老师也逐步蜕变为讲授的工具,老师不再主动去关怀学生的学习情况,去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仅仅满足于讲完、测验。不会、不达标怎么办?继续考试,继续讲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学习水平的区别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同时老师要想办法缩小知识位差,指导后进生超前自学,树立后进生学习的自信。教师在加强对后进生指导的同时,及时调控其他同学的学习。关照不同学生的学力差异,张扬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这样各类学生都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展开主动的建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干涸的灵魂,为他们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二、在学生的纪律管理上重视训练成绩,轻视管理的效用和职能

(一)班级管理忽视学校的要求,忽视班级常规和纪律要求,在学生的考评和评价上唯成绩论。

只要学生成绩好、考试分数高,至于学校的规定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优待,使得个别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优越感十足,对学校与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教与管相结合的原则。把紧张有序的复习与严格的作业规范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学生积极而又有秩序的学习氛围。2.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严和慈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严格要求的管理,是放纵放任的管理,而有严无慈的管理是粗暴武断的管理,舍去其中之一必不能成功。3.“堵”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中出现的消极现象,既要“堵”又要“导”。对学生的错误要坚决制止,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但是做得好的,进步大的,坚决予以表扬。这样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学习与纪律同进步,成绩与修养共成长。

2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等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一直在思考:1.为什么语文知识点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得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 3.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选择难度适当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感受学习的成效又能发现问题。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

(三)在学生管理上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增大,老师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增大,导致个别老师在复习中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关怀。出现了只要成绩不要情感,只要名次不要健康,只要分数不要纪律的情况。师生之间不再是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围绕一个共同目的而努力的关系,已经形成了由成绩来维系关系,来衡量亲疏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复习指导中,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逆反心理,把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求异思维激发为积极的因素。教师要注意学生是学习者,同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会其他同龄人说具有的心理特点。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克服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多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再次,教师要认识到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的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三、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复习中的心理状态

(一)树立良好的心态。

心态就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其实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态,心态调整好了,蹬着三轮车也可以哼小调;心态调整不好,开着宝马车一样发牢骚。”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暗示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放松、适度宣泄、自我解嘲,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克服考试焦虑,学会与同学融洽相处。

(二)学会在考试后的心理调节。

1.考试失利的同学可以试着说这样三句话:

第一句话:“算了!”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第二句话:“不要紧!”在任何失败面前都要对自己说:“不要紧!”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解决任何问题和战胜任何困难的第一步。

第三句话:“会过去的!”天不会总是阴的,生活也是这样。不管困难有多大,你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能坚持到最后的往往是笑到最后的。过了这个坎,我们重新开始,从头再来也无妨。

2.消除脑袋里的不合理观念。

要消除脑袋里的这些不合理观念:第一,把自己脑袋里不合理信念一一列出来。第二,把它们批驳得体无完肤之后再把它们扔掉,同时树立正确的信念。

(三)复习时应克服“高原现象”。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高原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1.生理、心理疲劳。

从高三下学期开始,学习的强度逐渐加大,时间紧张、精神紧张,尤其进入二轮复习以后,各种测试题、模拟题、冲刺题应接不暇,这种题海战术使不少考生以牺牲休息时间来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使学生的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

2.学习方法缺乏“升级换代”。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应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在不同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考生只抱一种机械的方法:苦学加死学,就会进入高原期。

3.学习效率下滑。

学生学习思路混乱,对学习内容不能及时归纳比较,整天只为做题而做题,过分的考前焦虑和患得患失也影响了学习效率,无形中加快了高原现象的形成。

4.出现知识点的“瓶颈”。

即有“偏点”现象,也就是说,知识结构有漏洞。一方面做着大量的对于自己来讲是无效的习题,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弥补和改正,最终导致总成绩的徘徊不前。

同时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虽然“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因模拟成绩不理想就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误认为自己脑子不行了。进入高三以来,很多同学都是熬更守夜,学得非常艰辛,几个月后身体已经到了一种极限的状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认识到“高原现象”的正常性,也要知道用良好的心态可以迅速克服它。

其次,讲究学习方法。改造旧的方法,采用新的方法,学习才能进步。复习的阶段和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提高思维的广度和知识联系的跨度,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第三,注意提高效率。安排好时间,有效地把握老师的节奏,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将自己低的“桶板”加长。抛开不切实际的杂念,排除干扰。

第四,适当地找弱补差,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自己对每次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并改进复习计划。

第五,保持坚强的意志。有“再坚持一下”的精神,有顽强的意志,就能登上顶峰。要知道一小步的前进,也是进步。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此时的一小步,比刚开始的一大步还要重要。

(四)克服考前焦虑症

考前焦虑的内容是多样的,有因高原现象而产生的焦虑,有对未来前景的焦虑,也有对高考激烈竞争的恐惧。最多的焦虑可能主要来自于自己对高考没把握,看别人仿佛都胜券在握,自己仿佛处处不足,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对付焦虑,首先应该明确,命运是公正和公平的,要去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要被命运主宰。在失败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勇于拼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失败。担心和焦虑并不能避免失败,而只能促成失败。其次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充分认识到每天、每时、每分甚至每秒都踏实有效做事的重要性,认识到有效做事就是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平时的学习,由此可以冲淡对结果的忧虑。要克服焦虑心理,还应注意学习中正确的定位。就是大家不要总拿自己跟身边的同学比,而应该拿自己现在的学习与过去的水平比。当自己比以前进步了,要为此高兴,当自己处于一种振奋之中,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语文后期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注意学生学习规律,辅之以恰当方法,是可以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的。

作者:王海

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微信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移动手持式终端设备普及的今天,中学生拥有和使用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其中微信的使用率也是居高不下。中学语文的学习紧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续到课外,微信可以发挥超乎想象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在中学语文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巩固练习环节借助微信来完成。微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育变革,让这些学习更灵活、更智能、更高效。

关键词:微信;中学语文;课外“三习”;辅助应用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已经覆盖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功能强悍齐全,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信在成为我们日常交流学习工具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微信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微信可在中学语文课外学习中发挥极大的辅助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微信这个学习资源,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将分别就中学语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巩固练习三个环节来阐述。

一、微信在课前预习中的辅助应用

微信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主流,它突破了重重桎梏,使学习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微信为中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交流的移动终端平台,學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以及师生与家长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学习,尤其是非在校期间,他们完全可以实现走到哪学到哪,将语文学习轻而易举地延伸到课外。可以说,微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突破了课堂和课时的限制,解除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真的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更有针对性地去学。而中学语文又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微信凭借它强大的功能,完全可以实现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和学习过程的情境性,为中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便利平台。

1.利用微信群布置预习任务

我们可以给班级学生建立一个微信学习群,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和所讲内容相关的资料如文字背景、图片等传到微信群中,布置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预习,用整合后的各种形式的资源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还可以在新授课前搜索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观看。例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篇目,篇幅通常都比较长,让学生课上读完小说不太可能,我们可以把这项任务布置到微信中,把完整的小说链接通过微信发送出去,让他们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了课上时间,又不受学习地点的制约。

2.利用微信检查预习情况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指导,预习实际进行考查。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传预习提纲的完成情况的相关信息。如果是书面预习作业可以通过图片形式上传到群中,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每个人的预习作业,对不爱预习的学生绝对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如果是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通过视频上传的方式进行,老师、学生、家长共同欣赏学生的朗读或背诵视频,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交流。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介绍并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信在课后复习中的辅助应用

1.创建微信复习群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而有所提高,仅仅靠课上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中学语文课后复习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还是要讲究点策略的。在众多的复习策略中,微信凭借它的独特优势,发挥了很强的辅助作用。除了在微信群中教师实时发布教学小结、解题方法、知识梳理、随堂检测试题等内容外,我们可以利用微信的快捷交互、实时留言等功能创建一个课后复习讨论群。创建之初,可以和班级中语文学科的尖子生共同做群主,叫做“微信小先生”,“微信小先生”的职责是帮助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有疑惑的同学答疑。对于那些他们无法解疑的难题,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解答。这样,大家就可以在课后复习这一环节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从而点燃了他们参与学习、相互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微信可谓拓宽了中学语文课后复习和知识协作、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2.以微信游戏促复习

针对学生课外厌学语文的现状,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及时地进行复习。我们可以在微信平台制作一些小游戏来强化课上所讲的内容,帮助他们复习和拓展所学知识。如针对中学语文文言文篇幅多、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专门针对帮助学生复习文言文的小游戏,如超级分类文言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大挑战、古文化常识接力、古代名篇名句接龙等等,并请家长辅助监督学生每天进行这样的游戏练习,通过微信中的这些小游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和复习产生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对语文文言文内容进行探究。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感到学习真的不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而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这样就实现了由厌学变乐学,从而不断突破难点,跨越复习瓶颈,提高学习成绩。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微信是信息化教学中一种比较能起到教学效果的辅助工具,教师在利用微信进行辅助教学时,一定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利用好微信这个资源,把它拓展成为课外教学辅助手段中的一个得体的亮点,为百花齐放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黄飞.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南北桥,2013(9):19-22.

[2]李频.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园管理中的应用.[J].消费电子,2014(18):7.

编辑 温雪莲

作者:张建霞

语文复习得体管理论文 篇3: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摘 要:高三语文备考普遍存在教师累、学生烦、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高高三语文备考效率广受关注。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立足语文课堂,顺应学生心理特征,关照学生情感需求,精神引导,精准讲解,精简内容,将语文考点浓缩在语文课堂中吃透消化,切实提高语文备考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备考;心理需求;教学智慧

2015年高考尘埃落定。我教的应届班的语文成绩在年级平行班中名列前茅。回顾自己一年的教学,取得这个成绩,是有一些意外,但不是全没有根据,不是全凭运气。

我是在高二课程结束后由学校调整担任该班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负责一个补习班的语文课。)执教该班语文课后才知道,这个班六门课里有四门课的老师被重新调整,高二下学期年级综合排名倒数第一,语文学科排名倒数第一。置身教室,你会下意识地感觉到身后有怪异的目光和动作,有一种不正常的无声的信息在传递交流。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对高考缺乏信心,缺乏班级荣誉感。教室窗户玻璃、门拉手、门锁、课桌凳、讲桌、四面墙壁,处处留有曾经暴力后的痕迹;上课铃响后老师已经站在教室,学生三三两两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情景剧每天每节课都在上演,已经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呈现出各种姿态、各种表情,也传达着各种声音。这种现象在我们这所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还是比较少见的。可以肯定,不要说学科教学,这个班高中前两年的养成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我告诉自己,你只是学科任课教师,做好分内事就行。我的教学从抓课堂纪律开始。我需要一个能够进行正常教学的课堂环境,但这个最低标准也不容易达到。

接手新班以后教师常用的课堂管理办法我基本都用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还是进入不了状态,学生和教师在各自不同的认知层面僵持着。于是,开始揣磨学生的心思,有前提地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表示理解并认可他们的某些行为。我要让自己和学生更加贴近。同时,我感觉以往高三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这里不是很管用。于是我有所选择地执行学校的教学安排,根据学生可接受的程度进行教学调整。慢慢地,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发生了变化。我不急着赶教学进度,时时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生成穿插进学生能接受、感兴趣的片段。这些片段表面上和教学内容缺乏直接关联,实质上都在生动形象地讲人的修养、品质、行为习惯,一个人心智的成长、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等有关人文思想理念。我不声不响地讲秩序、规则、纪律、荣誉、责任、信念的含义,将这些含义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总之,我让语文课堂尽量有思想有情感些,朴实真诚些,接地气些;让学生有期待,并使这些期待和我的要求相一致。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语文课堂翻其它学科书的少了,睡觉的人数也少了。

随着教学的推进,我认为学校和备课组的有些教学安排不大符合这样的班级,我决定按照班级大多数学生实际可接受的程度安排教学。我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追求着轻松愉快的教学,当然也一定追求有效高效的教学。

我让自己的教学有所为有所不为。先说不为。

首先,我不布置课外作业,不让语文学科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表示理解学生的忙碌和压力。一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只抓每天的一节课和每周二和周四的两个早自习。高三的理科学生数理化作业几乎占去了他们所有的课余和自习时间。高中理科班语文课实际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由于学科的性质以及其他原因,学生一般不够重视语文学科。我决定不和学生争抢那些可怜的时间,更主要的是我不能确定布置了课外作业,强迫学生一周多做两套模拟题,是不是真的就能加深其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成绩。既然不能确定,就不要再强迫做没把握的事情。如果向他们强调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比重,强调语文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等等,你收获的很可能就是不屑和嘲讽的表情。语文老师要有自知之明。那么,语文教学任务何时来完成?怎样提高成绩?我牢牢占据课堂和自习,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拒绝多余的资料。高二课程还没结束,学校统一订购的各学科一轮复习资料已经到了。每学科仅课堂用书厚度就在2公分左右,300多页,还有与此相配的练习册。六学科垒起来有相当的高度,无形中给人以莫名的压力。随后二轮复习、三轮复习的套题源源不断发下来。另外,年级学科备课组及时跟进,一沓沓专题资料纷至沓来。资料不可谓不好,但学生消化不了这么多。我对这些复习资料做了仔细甄选,学校统一配发的一轮复习资料去粗取精,包括三部分:课堂精讲,课堂精炼,早自习朗读背诵。其他的一概忽略。年级备课组整理的资料,我只自己留一份,不推荐给学生,只讲清楚这些资料的性质特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定取舍。

我力求有所作为。

一是充分抓好课堂和早自习。课堂必须是语文备考的主战场,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考验着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高三备考,学生少花时间、高效复习的前提必然是老师多花时间的精心准备。我从没有因为自己执教高三多年,熟悉教学内容而有所懈怠。每备一节课,首先高度提炼知识点,明确该知识点对应的能力要求,这种知识与能力又是以怎样的题型呈现,答案是多元的开放型还是聚拢的唯一型等问题,一定了然于心。精选并精讲典型习题,力求以学生理解和愿意接受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配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有很多知识点都是边讲边练,边练边点评,充分激发并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他们展示自己和点评他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有起有伏,渐渐感受到语文备考的美好。

语文课量大面宽,高三备考仅抓课堂肯定不够,好在学校每周有两个固定的早自习,这个时间必须利用好。我对早自习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课堂。我将每个学生每个早自习的学习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具体明确地量化,由我和小组长根据不同内容分别检查落实。我随时向学生通报检查结果,点评自习质量,交流心得体会。我们的早自习效率极高。

二是充分利用好答案。学校下发的复习资料都配有详细标准的答案,这有利有弊。用得好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用不好会干扰教学,出现学生不愿听课,教师也感觉没有必要讲解的情况。我充分利用答案又不唯答案是从,对答案的态度完全由内容的特点和性质决定。如果内容是指向开放多元型的,我鼓励并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做出来,坚决摆脱答案的束缚。告诉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要比抄写别人有营养有价值得多,何况我们许多学生做出的答案比标准答案还要好。如果你不用心思考,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问题,让别人的大脑来代替你,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有多大潜能。先鼓励学生思考、表达,再交流、评比,指出优劣。标准答案只是作为参照,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享受到突破和成就,唯答案依赖答案崇拜答案的心理淡化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选择题等闭合型的问题,则一定要求先作出结果,再对照评判。

三是充分讲好模拟考试卷。高三复习备考各种名目的考试一次接一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考试,讲评好考试卷。这往往是两难的选择,需要教师用教学智慧来解决。如果轻视了这些试卷的讲评,考试也就流于形式,难以起到检查和促进教学的作用。而有限的时间不允许对每份试卷作详尽的解说,必须有所取舍。另外,讲评试卷的时机也要抓好,最好趁热打铁,尽量不要拖,如果放个三天五天再去做,讲评没有多大意义。我将一诊试卷作为范本,从问题到规范作答作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评价,此后考试卷的讲评,在之前讲评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做工作。对旧面孔却反复出错的问题、对新面孔而无所适从的问题、对普遍性的方法问题等等,作重点详细的讨论,其他常规性、基础性、学生一点即通的问题点到为止,不再纠缠。一份试卷的讲解力求做到轻重主次分明,使学生有所得。这样做,既充分延续了学生考场上的思考结果,又纠正了学生思考的疏漏,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个别学生的零星问题个别解决。实际上,语文试卷里的大多数问题,程度不同都在考查综合、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指向的核心和对这个核心的语言表述方法以及规范的表述。

另外,我的高三语文课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向学生传递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及时代强音,旨在激发学生自强向上、爱国求变的信心和激情,也为学生语言表达题积累鲜活的素材。语文备考的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语文课不能关起门来教。即使一套模拟卷,也离不开某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我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将社会事件、时代精神穿插其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家国情怀。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我向学生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文化精神,厚德载物的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似水流年的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仁义智勇的水——“君子见大水必观”,有仁德勇义、有公平法正,有立志高远、有怀柔明智,有人间正道、有浩然正气。积善成德的水——积水成渊,积少成多,滴水穿石,坚持不懈的水精神。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组大型节目《大国工匠》激起人们对那些低学历高技能、擎起共和国重器的国手的尊敬。我意识到这一素材对文化课缺乏实力的学生有很大的针对性。我向同学们讲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等八双神奇的手,他们用专注、坚守和信念使不可能成为现实,成就了大国梦。以此激励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低学历也能成就大事业。我还讲辽宁舰、大飞机、南海问题等,使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旺紧密相连,读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还关联着亲人、家族、家乡甚至国家。我认为这些思想对埋头模拟题、视野狭窄的青年学子是不可或缺的,是他们成长中必须吸收的元素。

高三是必须用成绩说话的学段,游戏规则就是如此。不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语文学科虽然呈现边际不清、核心难明、无处下手的特点,但是,遵循认知的科学性,研究学生心理和需求,寻方施教,对症下药,还是有很清晰的路径可循,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的。

一年时间在忙碌中很快过去了。在忙碌中学生们渐渐成长成熟,在一次次的模拟考试中他们的成绩一点点提升。有时候我对比较靠前的排名持怀疑态度,但对学生,我始终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有加。我告诉学生们,备考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是一对因果,因果是唯物主义,没有实实在在的因,哪有理想的果?不要过于乐观地虚无缥缈地去期待结果,让每一天过得充实,让每一个知识单元明晰在心,你的结果不会差。事实证明我没有说错。

作者简介:王爱民(1964— ),女,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及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王爱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雨量监测研究论文下一篇:戊戌维新制宪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