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校园基礎设施的逐年健全,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维修保障作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有限的维修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整个维修保障工作中处理好人、财、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代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1:

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高校教学楼日常管理行为中,言语冲突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现象。如处理失当,对管理有效性的剥损已毋庸置疑。本文在构建高校教学楼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伴随管理行为中言语冲突产生的原因、类别和解决这种冲突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 教学楼管理 言语修养

一、高校教学楼管理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高校物业管理还是一个极其陌生的词汇,说得更多的是校园环境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普遍扩大,加之学生对求学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来的校园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校减轻后勤管理上的负担,以保证用更多的精力去抓学校的教学及科研质量。因此,在以上背景下,学校更需要适合学校发展的校园管理模式。专业物业管理模式的引进给学校校园管理带来新的生机,许多引入物业管理的高校也尝到了甜头,如学校环境更加清新、优美,后勤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以人为本,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后勤管理的水平,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后勤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精通管理、熟悉业务的“高素质”后勤管理队伍,是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先决条件。狠抓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的后勤管理队伍,有针对性的抓住关键,在选人、留人、用人、育人等方面要有新措施、新特色,积极培养和造就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跨世纪人才。严重地制约了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作用的正常发挥。因此,要以人为本,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努力地工作,搞好后勤保障。以人为本,提高后勤人员的理论水平后勤是一门学问,是科学。有些地方技术性很强,要求很高,不懂或者不深入钻研业务不能成为行家。这是由于后勤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因此,把后勤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来重视,来研究是提高后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就日常一般具体工作而言,对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也很高,比如基础建设与维修工作,不懂规划设计不行,不会看图审图不行,不懂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与监督不行,不懂预算决算不行,不懂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不行。再比如校园的规划、绿化、美化方面,不懂美学和审美观点不行,不掌握绿化、美化特点及业务技术不行。因此,后勤工作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无所谓,似乎长手就能干,其实则不然,只有把后勤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按照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开展工作,才能稳操胜券,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人为本,强化后勤人员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后勤工作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由于许多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已经普遍地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也是生产力”,“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普遍被人们所认同。所以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确保各项服务及时、到位、高标准。后勤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实事求是地说,的确很辛苦,早来晚走,泥一把水一把,节假日常常不能休息,忙这忙那,忙里忙外,加班加点,为教学和学校正常运转做好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实实在在地讲,没有甘愿吃苦的精神,没有甘愿奉献的精神,是干不好或干不了高校后勤工作的。就后勤的每一项具体工作来讲,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维修,无论是环境绿化、美化还是清洁卫生工作,无论是学生食堂还是公寓管理,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空喊不行,必须真抓实干,那一件事情不抓实,应付了事,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损失。因此,必须在后勤队伍中大力提倡和弘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4 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谓粮草先行就是后勤的保障供应必须走在前头,军队打仗没有保证也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学校后勤工作也是如此,必须想在前,安排在前,提前把各项工作准备充分,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和学校一切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序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人员要有超前意识,想在前,干在前,有计划性,做到周密细致,把该做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想细一些,防止粗枝大叶,丢三忘四。正确对待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件具体事情,每一个环节,做到细之又细,慎之又慎。要把后勤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达到所有人都满意,都叫好,也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要求不一,众口难调。但作为后勤人员主观上不能降低标准,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把工作搞得好上加好。就后勤自身系统而言,在面广、线长、情况复杂的工作中,没有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和团结协作的风格是不行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与工作之间,许多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套着的。总体上分工必须明确,任务必须清楚,要求必须详细、具体。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讲风格,相互补台不拆台,搞大合唱,不搞单出头,独角戏。如果不相互渗透,不相互支持,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自扫门前雪,斤斤计较,相互扯皮,那样,后勤这台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不利于工作的展开。所以,后勤系统内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团结协作非常重要。为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需要有一支思想解放、有现代意识和懂管理、善经营、政策水平高,法制观念强、有经济头脑的干部队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加入WTO的国际大背景,高校后勤也要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高校后勤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都要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这对高校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管理上必须创新。要以“三服务两育人”为宗旨,提高管理水平,做好本职工作,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科学化、系统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服务规范体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二、高校教学楼管理的特点

对言语的定义很多,认为“言语指的是语言的使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使用语言的过程,也即人们使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际的言语行为”;二是“使用语言的结果,也即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所产生的言语作品”。而行为科学把冲突分成2类即破坏性的冲突和建设性的冲突。就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言语交际双方故意违背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以言语为工具以己方胜利为目标的心理伤害过程。言语冲突具体有如下特点:(1)对方对另一方或双方有意采取不合作态度。(2)冲突赖以进行的工具是语言。(3)一般具有突发性、超预期性,冲突发生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4)从发生学角度看,其发生的原因一般都有社会、经济、心理、文化等语言外的因素作为基础。(5)言语冲突的后果一般是心理伤害,非身体伤害。如果任其发展,有可能上升为行为冲突,使双方身心俱损。(6)双方都把自己观点的胜利放在首位。(7)自动损断双方信息交流的渠道。(8洵型以祈使句、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单句为主,同时伴有相应的身体语言。(9)高校教学楼管理中的言语冲突除具有上述特点之外,一般形成于两人之间。在高校教学楼管理实践中,我们看到这种言语冲突既影响了交际场的和谐,导致冲突当事人挫折心理的产生,又损害了管理方和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管理效率。有些学生的挫折容忍力较低,从而可能导致报复行为的发生,如故意毁损公物,浪费水电等,使教学楼的维护费用上浮。

三、高校教学楼管理言语选用

这里可能会有一种观念,认为管理学与员工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没有自我管理意识的生命个体,很难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人,这是后情感时代的特点决定的。第二,重视培养科研意识。作为高校的教学楼管理符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利用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办公室上网方便的优势,二力合一,多方位自学,为自己的科研创造条件。这样的好处一是能使管理者发现新的自我,找到一个更广阔的管理天地。“不论哪个行业,不论多么平凡的岗位,一旦从科研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都会发现那里有神奇而又诱人的学问、能力、方法。”二是能增长学识、开阔胸襟,提高管理效率。说穿了,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决策者。第三,增强自我管理人格。作用有两个,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能够在事件发生后依靠强大的管理人格生发的自我克制力将事态的后果限制在最小。

为构建安全有序、整洁雅致、互助友爱、包容诚信的和谐校园做出自身特有的贡献。安全有序应该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目标,物业服务部门也必须肩负协助营造安全环境的职责。在协调各种关系及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现物业服务部门包容诚信的精神和道德风貌,因此物业服务人员的言行举止能够感染校园内其他群体,从而形成浓厚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p州.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镧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作者:高俊义

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2:

做好后勤维修保障工作 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校园基礎设施的逐年健全,高校的后勤保障工作越来越重要,而维修保障作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有限的维修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整个维修保障工作中处理好人、财、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代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相关内容,主要涉及到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基本步骤、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等,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使后勤保障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育与教学。

关键词:高校后勤;维修保障;管理效率

一、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概述

(一)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基本步骤。

在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我们高校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做好后勤维修保障工作而建立起节约型校园。当前情势下,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主要是指对高校内的教学设施、办公场所、学生校舍、家属区物业、水电煤热能源供应等各种损坏的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可见,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它是确保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因素。

具体说来,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基本步骤主要有:发现损坏设备——制定维修计划——汇报总务处相关领导——申请维修资金——维修的具体实施——编制维修总结——汇报领导。因此,每一项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具体实施都需要层层审查与审批。

(二)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主要特点。

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涉及面非常广泛,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经常性。高校后勤维修工作涉及到水、电、煤、气等能源方面的维修以及机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等,可以说,高校后勤维修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二是突发性。学校常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物体损坏事件,如停水、停电、触电、失火等意外事故都可能会造成某些设备零部件的损坏,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维修部门灵活处理问题,及时修理好设备,确保正常的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琐碎性。大到建筑维修,小到一个电灯泡,都属于后勤维修部门的工作范围,所以,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呈现出一定的琐碎性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高校后勤维修的技术在不断提高,然而,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现阶段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维修资金短缺。

一方面,高校维修工作较为分散和零散,维修材料的购买也比较分散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维修成本,另一方面,高校维修过程中的窝工现象较为普遍,人工维修成本的增加也加大了维修成本。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后勤维修资金本来就是有限的,而且有的高校的维修经费都是由单位自筹,本就比较紧张的经费更少用于维修保障方面,因此,当前很多高校面临着维修资金短缺的问题。

(二)维修工作缺乏整体规划与安排。

目前,很多高校维修保障工作都存在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一个机器的某个零部件坏了,就只更换零部件而不考虑机器的整体寿命和状况,甚至有的大的建筑工程也是缺乏整体规划与安排,当时根据领导意见建成,但是过了几年发现不符合学校整体规划与建设目标,就拆了重建,这就是没有做好整体的规划与安排而导致的。

(三)维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目前,很多高校的后勤维修人员都是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的家属或亲朋来担任的,甚至有的人还身兼数职,根本无暇顾全学校的维修工作,此外,这些非专业的维修人员在上岗前并没有经过专业的维修技术培训,他们只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维修经验来进行维修,而实际上,这远远是不够的。

三、做好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的路径

维修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服务及保障的重任。做好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最大限度的平衡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一)增加维修保障资金,确保维修保障工作正常进行。

维修资金的充足是确保维修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物质保障。为此,要进一步拓宽高校后勤维修保障资金的融资渠道,积极筹措维修建设资金。

一是申请政府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学校有关领导可以积极申请和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可申请专项维修基金,申请下来之后专款专用,坚决避免其他部门的随意支出和使用;二是募集社会资金,高校后勤维修与建设是关系到本地人才培养的大事,学校积极募集社会资金,可与当地大中型企业签订合同,学校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而企业为高校的维修和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组织“回馈母校”等类似活动,争取从本校走出去的发展成功的人才报恩母校的资金支持。

(二)强化维修管理规划,制定严格的科学的维修计划。

高校的每一项维修管理活动都应该做好规划,尤其是大中型维修项目在维修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维修管理规划,制定出严格的科学的维修计划,并汇报给相关领导审阅,经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执行。

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维修管理规划要从大处着眼,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进行今天的维修管理,坚决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各自为战的维修方式,责任人接到总务处长的通知后,要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进一步组织讨论具体的维修工程方案,并制定出详细的实施计划,提交给总务处主任后,组织实施。以学生操场体育器械的设备维护为例,具体的维修计划的制定可包括以下步骤:

一是收集数据和信息。仔细观察与分析体育器械,具体是哪些部分损坏而不能使用,哪些零部件磨损或不达标;二是分析原因,做成维修计划书。具体分析以下体育器械不能正常使用的原因,继续使用会带来哪些可能的意外伤害,指出哪些零部件需要及时更换和及时保养,并计算出包括需要维修的部件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等在内的维修总费用金额;三是将维修计划书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供领导审阅,领导批准后可实施,如果领导有修改意见,可按照领导的修改意见进行修订,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四是根据维修计划书购买相关的维修零部件,开展具体的维修工作。

(三)加强教育管理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

高校后勤维修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具备一定的维修专业知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一方面,要加强对在职维修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包括后勤管理和后勤工作的职业道德培训以及维修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直高素质、高能力的高校后勤维修队伍。

另一方面,要加大专业后勤维修人才的招募力度,通过招募一批年轻的、具有专业维修知识的维修人员,来进一步充斥高校后勤维修队伍,为高校后勤维修队伍增添一份活力。此外,还要尽可能的避免“任人唯亲”的安插亲属的现象,减少学校领导或教师家属担任维修人员的状况。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是一项繁杂、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现阶段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的效率,为此,我们要加大高校维修资金的投入,制定出详实的维修管理计划,并加强维修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校后勤维修保障工作效率,推动我国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颖.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下维修工作难点与对策的探讨[J],赤子,2014(03)。

[2]李剑.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维修工作难点和处理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23)。

[3]吴月华.深化高校后勤管理 提升后勤保障能力[J],管理观察,2014(23)。

作者:李立

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3:

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

摘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是建立现代大学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大学文化在服务师生上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中山大学后勤改革管理实践,分析高校后勤的服务与育人功能,研究在大学文化视野下建立现代高校“大后勤”管理服务体制的相关问题,探索在社会主义办大学格局下的高校后勤的治理与建设工作。

关键词:大学文化视野;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了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后勤的制度建设[1][2]、高校后勤社会化[3][4]、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5][6]、现代大学体制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7],较少有学者研究在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在建设现代大学体制中,高校后勤扮演着打点校园馆舍、服务师生后勤的大学精神家园的拾掇者与精神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担负着“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服务,两育人”)的重要职能。因此,在大学文化视野的大格局中建设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以中山大学后勤管理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为案例,研究在大学文化视野下建立高校大后勤管理服务机制的相关问题。

一、大学文化、教授治校与民主管理

大学文化沐浴熏陶着一代代大学人,使其自在地成为大学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人。鲁迅在康乐园的小礼堂开堂授课,影响着一代康乐人,其言行又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大学文化的体现。《大学》首章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更成为中华文化对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其言辞在今天的大学校园校舍中处处可见。广州大学城处处都有“明德园”、“至善园”等承载文化符号的建筑。可见,大学文化已成为维系大学人共同的精神纽带。

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教授治校与民主管理已成为现代大学治理的两大基石。教授是学术的创新者与传播者,担当着大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角色。教授治校代表着大学首先是一个学术命运共同体,而大学也因一代代教授的存在,逐渐沉淀为大学精神与文化。在康乐园中陈寅恪博古通今的讲学正是大学文化精神之荟萃。民主管理,是大学一切管理服务的共同约定与宗旨,为大学文化精神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大学中的后勤管理等事务也受民主管理之精神制约。

二、 高校后勤治理与大学文化传承

高校后勤研究一直以来都徘徊在社会化与公益化取舍之中,在如何构建满足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之上进行探讨。学术界和实践者从后勤的制度建设、市场化运作方面展开了诸多研究。王艳等研究了高校后勤的组织特性,提出高校后勤具有非营利性、科层性、服务性等基本属性,并具备前瞻性、依托性、市场性等特殊属性。[8]吴悦结合厦门大学后勤工作实践,提出了后勤集团的发展战略模式。[9]闫冰以郑州大学后勤改革为例,研究了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的后勤制度改革。[10]另外,齐宏欣还分析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1]。梁立军提出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四个建设”[12]。

大学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大学文化之传承是立校之本、治学之基、育人之魂。高校后勤管理服务首先应该是在大学之共同文化精神下开展的民主管理与服务工作。研究高校后勤理所当然也应纳入到大学文化传承的大视野中进行。盛裕良从文化视角研究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总结了高校后勤改革中由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变化所表现的文化现象。[13]而从更宽广的大学文化传承的视野中来看高校后勤改革,则是大学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承载与体现。从中世纪做高深学问的大学,到近代美国大学提出的应用型大学,以及今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展开而出现的日益普及性的高等教育,高校后勤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后勤在中世纪大学中仅限于教堂维护、庄园耕植等服务少数精英的工作,而在今天服务对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数量和空间的跨度都急剧增大,今天跨校区办学已成为很多大学的常例,数万学子济济一堂也成为大学校园的常事,这些都给高校后勤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更好地满足高校育人与大学文化的传承,也逐渐成了高校后勤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管理·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三、高校后勤治理现状与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学治理工作,对推动高校后勤的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所谓高校后勤,一般而言是指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师生生活提供保障和服务的活动、机构和人员的总称。从1999年于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开始①,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也触及了高校后勤中的许多固有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后勤体制滞后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涵盖安全保卫、公房管理、物业管理、学生宿舍管理、餐饮服务管理、工程管理和水电管理等诸多不同的领域,其正常有效运转,有赖于不同机构和部门之间的高度配合与精密协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紊乱,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目前较多高校后勤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明显滞后于管理实际,制约了高校的整体发展,主要表现为机构设置不科学,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协调不够顺畅。一方面,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导致多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部门职责中存在薄弱环节或“真空地带”,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工作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部署上难以进行宏观把握和整体安排,具体工作的开展亦不免掣肘;同时,由于师生对学校各后勤部门之间的分工缺乏清晰的了解,导致投诉无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也无法更好发挥师生的督促作用,不利于后勤部门提升其服务质量,无法真正承担起传承大学文化的重任。

(二)高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满足传承大学文化的要求

高校后勤管理较为繁琐,工作人员往往容易陷入重复的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学习时间和精力相应减少,对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研究不足,对后勤社会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专业技术规范的掌握不够熟练,易出现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的现象。这无疑不利于后勤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后勤没有形成一个吸引优秀人才和专业人士加入的用人机制,无法使后勤管理和服务者在深刻理解大学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工作。

(三)高校后勤管理滞后于高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后勤管理作为服务性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制度化、规划范和程序化的必要性,唯有以此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然而,工作流程缺乏梳理、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却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导致了管理程序繁琐、混乱以及效率不高等后果。这与大学严谨治学的文化不符,无法使大学在有序、规范的管理中维持大学文化传承的校园环境,混乱、喧嚣破坏了大学文化传承的宁静。

(四)高校后勤没有担负起大学文化传承的组织角色

现有高校后勤过多关注于社会化、市场化等层面的制度建设问题,而忽视了其所应担负的大学文化传承者角色。所谓一草一木、一碑一传皆文化,“三服务,两育人”中体现的也是高校文化的点滴渗透。现有高校后勤的治理与建设理念,往往并未与高校文化传承、大学精神秉承融为一体。

四、大学文化视野下的中山大学后勤管理体系创新

面对上述高校后勤治理中的诸多问题,中山大学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三服务,两育人”的现代高校后勤建设理念,推动高校后勤改革与研究。具体而言,近年来中山大学的后勤改革有以下内容。

(一)构建“大后勤”,服务“跨校区”的大学文化建设

自2002年始,中山大学对后勤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并逐步形成了由总务处、房地产管理处、保卫处、基建处、后勤集团构成的“大后勤”保障和管理体系。经过多年实践,该管理体系基本上保证了学校各项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及相关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但是,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大后勤部门之间仍存在某些管理职能不够清晰,责任不够明确,延伸管理不够到位,与校区属地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不够顺畅等问题。因此,中山大学从2012年起,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13年底确定了后勤机构调整方案:将全校所有维修工程管理工作归口总务处负责;新增学校节能减排管理职能,由总务处负责;将原房地产管理处的物业管理职能划归总务处,并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管理处在校区延伸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

通过机构调整,针对中山大学多校区办学格局,探索了更合理、高效的后勤服务管理机制和模式。这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勤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构建适合于中山大学校园文化的后勤文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机制的理顺,使得大学文化精神在跨校区、“条块结合”的管理格局中得以传承与延续。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作为老校区较好地沉淀了中山大学文化精神的原汁原味。而对于新建的珠海校区,尤其是大学城校区,通过构建“大后勤”服务,推动了“跨校区”的大学文化建设,使得“康乐园”沉淀的大学文化精神在新校区得到传承和新生。

(二)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通“大后勤”

中山大学于2012年初提出,并在2013年4月确定了大后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该会议成员单位包括:房地产管理处、保卫处、总务处、基建处和后勤集团。原则上会议每两个月召开1次,旨在确保各后勤部门及时掌握全校大后勤工作的整体状况,充分了解与把握学校各项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涉及多个后勤部门的问题,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会议纪要由秘书单位编写,校长办公室印发。实践证明,大后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加强大后勤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大后勤工作的民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为打通“大后勤”提供了保障,使得大学后勤治理能站在更高的顶层进行设计,为大学文化跨校区、跨部门传承,“三服务,两育人”后勤理念的贯彻奠定基础。

(三)提升后勤工作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运作

高校后勤若没有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运作,各项工作就是一盘散沙,更谈不上大学文化传承。为提升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后勤”治理水平,中山大学把后勤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运作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建设方向,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加强了人员培训。2013年,由中山大学总务处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全国和全省的多项专业培训,并相应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的各种资格证书,同时还自发组织员工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实现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其次,加强了标准化管理。例如在物业管理方面,先后对多所高校物业管理模式进行调研,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翔实的资料,在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的范围、内容、数量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核定了管理成本,建立严格的考核、监督和奖惩体系,健全了各项制度,使全校四个校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统一了体系,统一了标准,统一了工作部署。第三,加强了制度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中山大学总务处于2012年10月底系统地启动了制度建设工作,对部门职能、各科办工作职责及岗位职责进行严格界定,对各项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认真梳理,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将以上内容汇总而成的《中山大学总务工作手册》(试行版)于2013年底定稿付印。该手册的出台,对提升总务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高校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从高校建立以来一直担负着人类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而高校之文化、高校之精神也是高校一切工作之根本;高校后勤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后勤机构,其特殊性正在于高校“教书育人”的核心任务。在大学文化视野下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把大学文化传承作为后勤工作之基,以“三服务,两育人”作为高校后勤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由之路。正如梅贻琦老先生所言“大学者,非谓大学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没有了大师的高校还能有什么,脱离了大学文化精神的后勤建设就只剩下“大楼”了。

注释:

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最初见于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校后勤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

参考文献:

[1][8]王艳,许立冬.新时期高校后勤组织特性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4(3):8-10.

[2][9]吴悦.后勤集团发展战略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2):14-16.

[3]曹升元,陈国政.近十年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热点考察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3):87-92.

[4]徐建国.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高教探索,2004(1):38-41.

[5]侯建设.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

[6]孙守春.基于精细化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9(5):88-90.

[7]范文革,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9):90-93.

[10]闫冰.深化后勤改革 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提供可靠保障——郑州大学后勤改革纪实[J].高校后勤研究,2014(2):8-11.

[11]齐宏欣.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1):115-117.

[12]梁立军,张凤昌.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四个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9-90.

[13]盛裕良.改革催生新的经营服务和发展理念——从文化视角看高校后勤社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90-91.

作者:刘春阳 胡勇军 黄书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论文下一篇:中职市场营销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