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辽宁科技大学范文

辽宁科技大学简介

一、学校介绍:

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坐落于祖国的钢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辽宁省鞍山市,东临千山,西依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交通便利,风景秀丽,环境宜人。

学校始建于1948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98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学校注重加强科学研究,科研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达千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励50余项,科技经费累计3亿余元;发表高水平论文400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的论文500余篇;与加拿大Alberta大学联办的《数值分析与建模》(《InternationalJournalofNumericalAnalysisandModeling》)国际学术期刊被SCI(扩大版)全文收录。学校科技园是省首批确定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研究、开发出了粒径特小纳米材料、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有机光电子材料、耐火材料等数十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

二、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1036人,教授110人、副教授330人。

三、就业状况:

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大多数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教育部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为优秀。

四、在校生信息:

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五、食宿条件:

学生宿舍

学校建有舒适典雅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寝室内功能齐全的直拨电话、国际互联网,为同学们提供了方便沟通和了解世界的桥梁。

食堂

为了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学校建宽敞整洁的食堂,提供了不同风味的小吃和各大菜系的特色食品,方便学生用餐。

六、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七、奖励资助:

品学兼优学生可获得校内外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年;学校奖学金:一等3000元/年,二等1500元/年,三等1000元/年;其他校外奖助学金2000-5000元/年。特困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每月250元、400元两个等级。学校可为学生办理学生医疗保险,可为部分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具体实施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6000元/年。贷款学生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由家庭所在县、区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学生需提交学生证、本人及父母(经济担保人)身份证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一式三份。各院(系)汇总申请材料报到学校助学管理办公室。

八、重点专业:

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二篇:辽宁科技大学团委评估汇报

尊敬的评估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现分四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二、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三、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内容特色;

四、 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效果影响。

一、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组织的基本情况

辽宁科技大学团委现有1个团工委、11个学院团委、2个团总支,共372个班级团支部,3个直属团支部,现有团员12776名。受校党委的委托,团委指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形成了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工作体系。

二、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始终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以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指针,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丰富平台,改革机制,创新载体,努力促进第

一、第二课堂互补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两个服务,两个促进”的基本工作理念,即把服务青年、服务大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好服务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和凝聚青年,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和青年的成长成才,促进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内容特色

(一)坚持开展团建创新工程,提高各级团学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

1.开展团干部素质提高工程。每年举办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培训,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先进性教育。

2.开展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工作,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凝聚力。

3. 开展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校团委把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的有利载体,基层团支部每学期至少进行3次团日活动,学风建设一直是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每年在全校团支部中开展创新团日评比活动。

(二)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构建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1.实现“四个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四个结合是:理论学习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形势政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感情;热点事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围绕“四个结合”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教授博士论坛”系列讲座、感恩教育工程等活动,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2.以好习惯工程和大众健身运动为主体的良好习惯养成活动。开展好习惯工程,使学生养成晨练、晨读、就餐、上课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以体育沙龙、趣味体育运动、校园吉尼斯、公寓PARTY周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超市化”的大众健身运动,参与学生人数达在校学生总数的70%以上。

3.以“两节”、“两月”、“十项赛事”和“百场报告”为框架的校级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两节”即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社团科技节,隔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全校开展几十项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科技文化活动;两月即每年举办一次“读书活动月”和 一次“节能活动月;“十项赛事”包括:科普知识竞赛、梦想科大校园文艺之星评选、结构设计大赛、辩论赛等。“百场报告进校园”平均每年在106次以上。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拓展了学生的素质。

4.围绕专业特点、富有特色的院系级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例如计算机学院校园程序设计大赛、工商管理学院女生文化艺术节、化工学院学风活动月、电信学院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大赛、材料学院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月、外语系英语文化节、农民之子—三农发展促进会支农支教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5.服务地方需求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围绕振兴老工

业基地尤其是鞍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坚持志愿服务经常化,常年举办学雷锋活动、关爱老前辈行动、棚户区困难家庭、农民工子女义务家教活动,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2003年以来,全校共有9名本专科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71名本专科学生志愿者投身辽西北最基层。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化、项目化,长年开展 “三下乡”、社会调查、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其中,仅2004年以来的三年中,学校集中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34个,直接参与学生1300多人,开展科普知识和技能培训讲座32讲,为农村中小学生授课36000多学时,为各乡镇捐款捐物累计10多万元。

(三)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机制建设,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参加动力

1.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保障系统。我校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办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细则》等多项科技文化活动制度,为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校制定了第二课堂培养计划,使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更有计划,目的性更强。

2.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动力系统。制定了《共青团工作评估考核方案》,开展评选“校园文化艺术节先进单位”和“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活动,出台了《关于教学实验室开放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配套政策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奖励学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活动的质量。

(四)主动开展为第一课堂服务工程,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共进

组织实施青年成长工程,每年学校都开展辽宁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师生)、十佳大学生、奖学金与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2000年以来组织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及青年教师十佳科技先锋和十佳教学明星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优良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进行优良学风宣讲活动,举办四六级专题讲座、考研辅导讲座活动推动优良学风建设。

开展典型示范工程,80年代我们树立了“雷锋式大学生——刘炳涛”,90年代树立了“学习成才标兵——王英超”,近几年树立了自幼残疾,家境贫寒,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努力成才的好典型朱振峰。2006年校团委组织开展了向辽宁省十佳大学生、全国百佳大学生获得者朱振峰同学学习的活动。2006年还在全体学生党员中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党员形象工程活动。指导学生会等组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通过成立大学生评教委员会和组织举办校长与大学生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为第一课堂服务。

四、 辽宁科技大学共青团工作的效果影响

(一)促进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丰富活跃

据不完全统计,2004以来,我校各级团学组织共开展较大型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1276项,学生参与29万人次,平均每生每年参加10次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目前,95个社团拥有学生会员数7481人。

(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

根据学校对56家大中型企业进行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90%以上认为我校毕业生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对8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突出。2004年以来,有28名学生干部先后被辽宁省委组织部作为后备干部直接选调到政府机关工作,数量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扎实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在校园内外,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例如:从2002年开始,学生向接力一样到鞍山市光荣院、儿童福利院、社区街道进行学雷锋活动;有2000余名学生自发在校园、在社会为电信学院尿毒症患病学生陈我康、化工学院白血病患病学生袁振卿募捐,累计为陈我康捐款111407元、为袁振卿捐款8万多元,集中体现了大学生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传统美德。

(三)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十五”期间,我校共有4425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有322人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2005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国际竞赛亚洲赛区参赛奖1项、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86项。有76个团队300人次申请校大学生科研

训练计划资助20余万元。有5项研究实践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电信学院徐望宝等同学的参赛作品《向量函数矩阵与非线性自治系统稳定性的判定》在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计算机学院郑旭等同学的参赛作品《足球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2000余份。

(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三年,学校团委、学生团体组织共受到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表彰的国家级集体奖励7项,如: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优秀组织奖、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团委和学生组织三年中共获得省级奖励81项,如:辽宁省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志愿服务辽西北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示范社团等。学校的共青团工作先后被新华社、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中央政府门户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等新闻媒体和网站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共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00多次。

第三篇: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论文规格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来源: 于德琳的日志

辽宁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本科生)

辽宁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规范中对毕业设计和研究论文分别提出了相应要求,学生可参照规范中对应条目要求进行撰写。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名

论文题名是揭示论文主题和概括论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应简明、醒目、恰当、有概括 性,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一般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不允许 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题名语意未尽、确有必要补充说明 其特定同内容时,可加副题名。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 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并翻译成英文(1200~1500字符)。

1.2.2 关键词

关键词供文献检索使用,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 中选出。关键词一般3~8个。

1.2.3 分类号

论文应尽可能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著录分类号。

1.3 目次

目次按章 、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次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次中应包括绪

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毕业设计(论文)章、节、条编号一律左顶格,编号后空一个 字距,再排章、节、条题名。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 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2千字。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应 包括以下各方面的内容:

⑴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⑵ 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 括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计算。

⑶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实验过程,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⑷ 对本 研究内容和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及实际应用之处。理 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引用 到本研究领域的其他领域的理论、结

果,应说明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⑸ 自然科学的论文

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⑹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

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建议和改进措施等。

1.4.3 结 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 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 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序列出。

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 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 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为准。 原则上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应多于6篇。其中,至少1篇为外文文献并译成中文,累计3千汉字左右 ;外文文献原文及译文单独装订成册。各院(系)可以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外文翻译的数量标准。

1.7 附 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重要公式的详细推导,必要的重复性数据、图表,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 按照专业性质不同规定一定数量和图幅的设计图纸。

2 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2.1 论文文字和字数

除外语专业外,论文一般用汉语简化文字书写,字数1~1.5万字;设计说明书应多于8千字。

2.2 论文书写

论文一律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在A4纸上,单面印刷。

2.3 字体和字号

(1)论文题目:2号黑体; (2)章标题:3号黑体; (3)节标题:4号黑体; (4)条标题:小4号黑体; (5)正文:小4号宋体; (6)页码:5号宋体;

(7)数字字母: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

2.4 封 面

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刷,按照要求填写。

2.5 论文页面设置 2.5.1 页 眉

页眉为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 X 页 。

2.5.2 页边距

论文的上边距:30 mm;下边距:25 mm;左边距:25 mm;右边距:25 mm;行间距为1.5倍行距。

2.5.3 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开始至附录止,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眉右侧。封面、扉页、任务书、摘要和目 次页不编入论文页码;摘要和目次页用罗马数字单独排序。

2.6 摘 要

2.6.1 中文摘要

摘要居中排(小3号黑体),摘要正文不分段落(小4号楷体)。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 3号黑体,左顶格排),关键词一般为3~8个(小4号楷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 无标点符号。

2.6.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单独排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英文为 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2.7 目 次

理工类专业目次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2,„„;1.1,1.2,„„;1.1.1,1.1.2,„„)的格式编写;

社科类专业目次的三级标题,建议按(一.(一) 1.)的格式编写,目次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第二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第三级标题用小4号楷体。

2.8 论文正文

2.8.1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每章独立起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 不得使用标 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8.2 层 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为章(例如:1)、节(例如:1.1)、 条(例如:1.1.1)、款(例如:1.)、项(例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 列款、项。节、条的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

2.9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全文统一,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 用小4号字体。引文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例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在文中出现时, 序号用小4号字与正文同排,例如:由文献[8, 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10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 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 用英语缩写词时, 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 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11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11.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93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2.11.2 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93执行, 不 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 。例如:万t·km。 论文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 量与单位之间空1/3空格。例如,几 千克或1 000 kg。

2.2.2 定量金相技术在可锻铸铁石墨化退火中的应用

试验目的:对可锻铸铁白口组织中的共晶渗碳体分布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试样制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不同孕育方法、不同退火工艺对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过程的作用,发现在用SiFe, Bi - Al复合孕育后的试样,可经750℃~720℃一阶段石墨化退火后完全石墨化。而仅用Bi一A1孕育的试样,在同样工艺条件下并延长退火时间,虽然其中的共析组织已发生分解,且铁素体颗粒已明显长大,但仍有大量共晶渗碳体残留下来。

测试方法:测试仪器为剑桥Q一900自动图像分析仪。测试试样为从浇铸成φ16 x 125圆棒上切下的小圆柱,按金相试样制备方法磨制。A、B 2种试样各制取35个,从中任取25个测试。为减少仪器和操作误差,2组试样交替测试。对每一试样随机取50个视场,视场面积为0. 202 846 mm2。测定A、B 2组第一个试样50个视场数据后,根据下式估算测量精度: δ%=

测算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5%时,各项被测参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据此,可认为所得数据是可信的。而后用上述方法检测了全部50个试样共2 500个视场,对每一试样的50个视场,取其平均值为该试样的样本数据。 测试结果及分析

被测各参数的均值和方差见表2。由所测得的统计数值可看出,2组数据中各向异性因子A·Y之值在上下波动,接近测量视场的长宽比,且其方差值与均值比较很小,这是因为检测结果为上千个视场的平均值,而试样中的共晶渗碳体并无大面积地在某一方向择优生长的情况,故A·Y不表现异常,对此参数不进行检验。对其余6个参数,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分别进行F检验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98%置信度水平下,从统计学意义上观察,2组试样的S·V,

C·R1, C·R2 3组数值无明显差别;B组V·V明显大于A组,而S·V/V·V则是B组明显小于A组。以上数据说明,经复合孕育后,A组试样中共晶渗碳体的总量明显减少,平均厚度变薄,渗碳体表面积和其间的平均距离无明显变化,而单位体积渗碳体所占有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加。这些变化的结果均有利于石墨核心的形成和碳原子的扩散,促进了渗碳体的快速分解。另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2种试样进行了观察。在A组试样中,可发现Si元素的分布出现明显的波动,其组织中的错位密度大大增加,珠光体形态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试验的结果均为揭示可锻铸铁低温石墨化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篇:辽宁科技大学党支部工作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我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推进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教育、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

第三条 党支部要在校党委、分党委(党总支)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保证本单位(部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党支部要根据党员人数,并依照便于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设立,一般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即可设立。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

第五条 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可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人组成;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

第六条 党的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副书记均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经分党委(党总支)批准,报校党委组织部备案,每届任期3年,支部委员出缺时,应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补选。提前或延期进行换届选举的,应报分党委(党总支)审批,提前或延

1 期换届选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分党委(党总支)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调动和指派支部书记、副书记。

第七条 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教学单位党支部一般以系(部)、教研室、实验中心或学科为单位设置;学校机关、后勤和资产公司等部门的党支部根据工作性质和党员的数量一般按部门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年级、专业、班级或院(系)设置。根据工作需要,专兼职辅导员可适当安排到学生党支部。党员较多的党支部,可分成若干个党小组开展活动。离退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依照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设置。

第八条 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目标。探索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新方式,充分调动党员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研究生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与研究生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

第九条 党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组长应由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党务工作的正式党员担任,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党员党龄应在一年以上。

第十条 学校机关各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由处长或副处长兼任;教学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兼任系、教研室、实验中心正副主任或学科负责人,以利于参与主要和重要问题的研究及讨论;学生党支部书记,高年级的可由学生担任,低年级的由专兼职辅导员担任。

第十一条 成立党支部的行政或教学单位,在研究重大问题时要吸收党支部书记参加,以形成党政工作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

第十二条 凡新设立或撤并党支部的,须由分党委(党总支)批准,报校党委组织部备案。

第三章 主要职责

第十三条 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本单位(部门)行政负责人的工作,党支部书记要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师生员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党员布置做群众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

(四)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不发挥作用的党员提出处理意见。

(五)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六)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分析并反映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维护党员和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七)紧密结合本单位(部门)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参与重要问题的讨论、研究与决策。

(八)研究和探索党支部工作规律,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增强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

第十四条 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推动学生班级进步。

(二)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不发挥作用的党员提出处理意见。

(五)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年)级事务管理,努力维护学校的稳定。支持、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及学生社团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标准和程序发展学生党员,不断扩大学生党员队伍。

(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

党支部书记主要职责是:

(一)主持党支部工作,负责召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及时传达并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研究安排党支部工作,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及时提交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讨论。

(二)检查党支部工作计划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定期总结工作,按时向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和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工作。

(三)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做好党支部先进典型的发掘、培育和宣传等工作。

(四)支持行政负责人开展工作,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部门)的重要事项。

(五)抓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经常与支部委员沟通思想,交流情况,增强团结,发挥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

第十六条

支部委员在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分工负责支部的组织、宣传和纪检等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委员主要职责是:

1、了解和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情况,向党支部提出奖惩党员的意见。

2、了解掌握党支部的建设情况,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党小组的划分和调整意见,检查和督促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

3、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提出发展党员的意见。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手续。

4、做好党员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党员组织关系的转递。按时收缴党费。

5、负责党支部各类会议的筹备工作。

6、配合其他委员做好工作。

(二)宣传委员主要职责是: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和工作情况,提出党员教育的意见,并且负责组织实施。

2、组织党员和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弘扬先进,调动党员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4、配合其他委员做好工作。

(三)纪检委员主要职责是:

1、了解和掌握党员党风党纪方面的情况,提出对党员进行党性党纪教育的意见,并负责实施。

2、检查党员执行党的纪律情况,对违纪党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具体办理相关手续,积极帮助教育受处分党员。

3、配合其他委员做好工作。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七条

学习制度。党支部每月组织一次党员集体学习,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第十八条 “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好党小组、党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每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次党课。

第十九条 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十条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两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通过评议,激励先进,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

第二十一条

联系群众制度。坚持与党外群众联系,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 第二十二条 请示汇报制度。党支部要经常向分党委(党总支)汇报请示工作,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决定时,要事先请示,事后汇报。党员要定期向党支部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

第二十三条 工作计划与总结制度。每年年初,党支部要根据分党委(党总支)工作要点制定出本工作计划,年底前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上交总结报告。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四条

分党委(党总支)对党支部建设与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或考核,按照党委组织部制定下发的《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对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半年检查一次,一年考核一次。

第二十五条 考核工作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考评相结合,组织考评与支部自评相结合。

第二十六条 校党委组织部负责对全校党支部考评结果进行检查验收,考评结果将作为评选校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依据。分党委(党总支)对考评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党支部,要指导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第六章

第二十七条 党小组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自下发之日起施行,原《鞍山科技大学党支部工作条例》废止。

第五篇:辽宁科技大学毛概作业(本站推荐)

1.试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1要作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2要作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3要做到实事求是,也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曾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时间,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44.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基础上,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突破了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得以提高。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力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是一个如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6.试述如何正确理解党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辨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777 .试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由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

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8 .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指导方针是什么?

1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1自主创新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3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4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路桥施工测量范文下一篇:老师学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