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

2022-05-0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学生专业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1: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途径

摘要: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其专业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但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下成长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资队伍无法满足需求。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出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即较高的德商、智商和情商,提出独立学院可以尝试从人才引进、在职进修培养以及考核多种途径着手培养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素质。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师资 素质 建设

独立学院,作为近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7月12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全国已经有313所,其中湖北最多,有28所,江苏有26所,浙江22所,辽宁和河北18所,广东17所等。截止2012年已转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或撤销、更名的“独立学院”有20所。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独立学院是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今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独立学院也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建立“旅游管理”这一分支学科,设立之初主要是以为酒店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开设这一专业的大多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内容以实务操作和服务技能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界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开始由单纯应用走向研究层次,进入本科教育阶段。在我国,这门学科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1世纪,中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高等旅游教育不断壮大,独立学院也随之得到极大发展。独立学院也逐步成为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流砥柱,区别于普通研究型的高校,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的高校大多将培养目标不断调整目前定位为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不以学术型、研究型的精英教育为取向,而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智育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所谓创新性,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人才要相对于技能性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或是技术的二次开发。要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是旅游人才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旅游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将影响着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一定程度决定着我国旅游业这一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的未来。基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其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德商、智商、情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所谓德商即拥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所谓智商即拥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掌握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所谓情商则体现为认识自我、妥善管理情绪、克服困难,时常自我激励,保持高度热忱,同时学会识别他人情绪,并掌握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推动自己走向成功。

提高师资水平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的基础性环节。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以全国拥有旅游管理硕士点的75所高等院校为例,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多种专业,大致分为依托历史学的5所,依托地理学的14所,依托管理学的11所,依托经济学的15所,依托地质学的4所,此外还有依托外语、交通运输、园林学、中文、建筑学、农学、财贸等。可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所依托的专业门类众多,导致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复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尽管通过各种途径教师在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理论,对承担的教学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缺少对教学所需的整体知识的掌握和前沿知识的了解,缺少其他学科那种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这样在教学中很难驾驭。更多的专业教师缺乏旅游实际工作的和经验,更缺少对旅游业发展的同步跟踪和深入研究。

为了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完成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议独立院校针对师资现状从人才引进、培训、和考核管理等多方入手进行尝试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录用专职人员时积极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

在新进教师中,除常规以学历、职称为门槛的录用教师外,保证一定比例的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级管理或技能人员。他们的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一般人员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特殊人才如行业公认的技术大师或专家、学校专业发展急需人才可放宽到本科或专科,与目前的技能型课程师资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的传统标准相比,可下降一到两个层次。对在各自技术领域的专家、技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实行柔性录用政策,学校在政策上细化准则,学历上下降的部分由他们的行业经历来代替,即引进的高层管理者可以是专科。有利于学院自有师资互通有无,相互学习,提高彼此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和教学质量。

2、聘用兼职教师时实行灵活多样的政策

以学生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为指导,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多样化,授课形式多样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教师进课堂,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走进企业,把学校实训与企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同企业的联系和宣传力度,吸引企业的高管和技能人才来校任教,建立起企业相关人才数据库和兼职教师数据库,注重兼职教师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为兼职教师的聘用做好准备。同时,学院当配套制定出兼职教师聘用管理条例,明确兼职教帅的聘任条件与程序、任期工作职责与考核、聘任的管理与待遇等,避免兼职教师聘任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教学质量的滞留。运用多种激励手段,稳定兼职教师队伍,使其成为学院发展中“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和优质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注重自有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

加强在编在职的教师的培养不仅要从职业道德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着手还应当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现任教师继续深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外性和应用性。鼓励教师掌握好一门外语,提高学历层次和实践能力,钻研教学方法,学好计算机能较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参加理论和实践进修,巩固和夯实专业理论和技能;有条件还应分期分批派遣教师前往国际、国内比较知名的旅游院校进修,使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业务领域,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服务技能同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再次,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实践性课题,到旅游企业调研或参与旅游开发规划等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让专业实践课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旅游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从而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熟悉具体领域岗位的操作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同时为教学提供好的实际案例,这无疑能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丰富课堂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独立学院可制定相关政策使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要辅以一系列的制度从体制、机制、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培训或挂职锻炼期间的工作任务、工资待遇等要有明显的鼓励政策,使在职培训进修成为自有教师转型与提升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4、形成适应旅游管理教师特色的考核方法

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基于其专业特色其业绩考核不能仅局限于个人的学术科研成果,而要充分肯定教师在行业、专业上取得的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可以降低学术科研要求,加大实践实战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秀成绩、教师个人取得行业荣誉证书等成果也当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出于受国家、地方人事制度的限制,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规范,但可以在独立学院实施的校聘制度中进行尝试。

总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实践和创新。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李虹.高校旅游专业教师素质培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孙道远.国外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3-1(4).

[3] 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08(11): 11.

[4]李莉,周江林.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之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旅游论坛,2009(8).

作者:邵晓晖 刘春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摘要:学生专业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连续四届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问卷调研,发现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质量意见较大,对选择旅游行业就业具有一定的偏见,对自身专业兴趣和专业素养评价不高,反映出当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混乱、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就业前景不明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理清专业定位、凸显课程体系特色、加强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生职业意识等措施,以促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体系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1]。至2009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或相关专业的院校89所[2],本科生数量已超过4万人,约占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数量的22.3%。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已成为全国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为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责。

魏小安、厉新建指出,我国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师资队伍水平欠缺等问题[3],而我国独立学院是自1999年开始兴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产物,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依托与历史的积淀,这些问题在独立学院中更加显著,并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培养,从而影响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罗志慧[4]、赵萍[5]、鲍富元[6]等学者已经意识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纷纷就独立学院如何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建议。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的角度去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所在,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尚未有针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度进行研究,本文拟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问卷调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知,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提高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一、调研过程

专业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本文问卷采用董倩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结构[7],调研学生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外界行业的客观认知,共14个问题。其中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主要调研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外部环境认知主要调研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看法及对未来择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问题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要求学生按照1—5级给每个指标打分,1为非常不好,5为非常好。

为深入了解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情况,笔者于2009年至2012年对某校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时进行跟踪调查,选择高年级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后对专业具有较深入的理解。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8%。

在195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为31.8:68.2,其中56.9的学生来自于城市,43.1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位于3000至10000元之间,60%以上的学生是广东生源。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分析

(一)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知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体系持不好意见的数量最大,有27人,占总数的15%,且没有学生对课程体系完全满意,均值得分最低,仅为3.05,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意见颇大。由于专业包括会展、酒店、旅行社等多个行业的课程,很多学生评价杂而不精,专业课程只能点到为止,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无法开设或学分过少,这使课程体系无法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

相对而言,学生对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安排认可度比课程结构体系满意度稍好,有6位学生完全认可实践安排,均值为3.31。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特点来看,在教学体系中安排各种层次的实践,如认知实习、课内实践、专业实践等,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独立学院的特色,但在实践课程的开展方面,由于缺乏实践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设施设备,大部分课程的课内实践只是象征性的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缺乏深层次的调研和实践,其效果一般。

(二)学生对师资及教学质量的认知

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当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如学院的6名专业教师中,仅有1名副教授,其余4位为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表现出专业教师数量少、高职称人才缺乏、行业经验缺乏等问题。学生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感受深刻,超过50%的学生认为师资队伍结构一般,有21位学生认为不好,均值为3.29。

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反映在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指导方面,在调研中学生反映出某些教师在上课中存在由对专业了解不透原因导致的照本宣科、讲解枯燥和互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评价中,超过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指导一般,其中专业素养的指导能力相对更差。在访谈中学生曾经就某些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获得质的飞跃,学生只能面对现实,这与学生所期望的大学专业教学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对旅游行业不断认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旅游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调查发现,很多高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在旅行社(主要为导游)、酒店(高星级酒店宴会服务、客房服务等)实践实习对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对行业当前的工作强度大、一线员工工资普遍偏低等社会现实产生较大抵触情绪。从调研情况来看,约12.3%的学生认为旅游行业的工资和福利不尽如人意;28.2%的学生难以接受旅游行业繁重的基层工作;21%的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均值都在3及以下,这说明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与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选择旅游行业的比例一般仅在10%—20%之间的数据基本吻合。总体看来,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中,已经否定旅游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专业的兴趣以及认同度。

在具体访谈中,发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时,普遍感到就业前景茫然,询问他们想做什么时,除少量学生将要考研之外,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定位,但跨专业意向明显,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旅游行业。专业开展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选择。

(四)学生对专业兴趣及自身专业素养的认知

专业兴趣是学生对专业教育及内外部环境的个人心理倾向,专业素养是专业教育以及学生自我实践和学习后形成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专业兴趣浓厚、专业素养高的学是最理想的结果。从调研情况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出现较大的分歧,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近40%的学生对专业保持较好的兴趣,但仍有15%左右的学生兴趣不大。专业素养同样分歧较大,均值为3.15,32%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个人能力、世界观等得到较大提高,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素养一般,个人的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

三、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教育不可能以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设置与开展,但基本反映出当前独立学院办学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前景不明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理清专业定位,确立适合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首先应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我国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位于二本和高职之间,其定位本身较为尴尬。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定位通常直接复制于依托校院,或与普通二本院校一致,受到本身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能力的限制,无法培养出与之相同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学生。从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评价普遍不高、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二者均值均在3分左右,这与人才培养定位息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使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层次方面无法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相竞争,在餐饮服务、导游等岗位又比高职高专高职学生缺乏实干精神,促使其逃离旅游行业。

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应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定位。从当前一本、二本院校及高职较为认可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应该在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才与基层管理人员之间,致力于培养中高层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可以将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旅游专业素养、较强的旅游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旅游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此和二本及重点院校的高级人才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人才相区别,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凸显特色,突出方向

从我国旅游管理开展情况来看,众多学校是因其优势专业拓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语言为依托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突出语言特色。独立学院由于缺乏特色专业的支撑,若在课程设置中一味去模仿或照搬某些一本、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繁杂,课程体系成为一个大杂烩,无法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个性与特点。

独立学院虽然没有历史的积淀,但可以灵活就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及变化,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调整课程体系,按照市场需求突出方向。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国内高端休闲度假的兴起所导致的高端休闲度假场所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高尔夫管理、温泉度假管理、连锁餐饮集团管理、食品烹饪等专业方向,突出市场特色;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置专业基本能力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在基本能力模块中增加语言训练与语言技巧、应用文写作及行业操作技能等课程,在核心能力模块中加强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基础课程的设置;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中,应突出应用性特点,以专业认知实践、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社会调研实践等合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应该转变招聘退休教师或邀请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高职称教师授课的思路,积极面对年轻研究生担当专业讲授主力的现实,并将主要精力用在年轻教师的培养方面。首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或国外相关院校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修养;再次,鼓励年轻专业老师考取博士学位,为他们的在读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最后,提供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经费,以扩大他们的视野。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采用导向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主要授课手段的方式[8],辅以情景式教育模式、任务型教育等手段;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专业教师可以加强个人的对外交流,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实践资源,如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学生代岗实践等;三是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导游大赛、会展策划比赛、酒店操作技能大赛等,以比赛项目带动教学的开展。

(四)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或刚毕业的学生需从基层做起,并逐步获得提升机会,同时,基层服务工作体力与劳力兼备,需要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应该就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沟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特点与就业情况,使之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态度和就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开设职业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现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行业的岗位进行贯穿讲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洞察力和自我评估能力,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旅游行业的际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鲍富元.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

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5]赵萍.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考

[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8).

[3]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旅游学刊,2006,(S1).

[4]罗志慧.关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学改革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6][7]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大连:辽宁师

范大学,2010.

[8]杨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

师范大学,2010.

作者:龙良富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论文 篇3: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科学构建以课程体系、基地体系、保障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评价监控体系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和以认知模式、体验模式、模拟模式、实战模式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 模式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教育的成败。根据多年的探索,本人认为,要搞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前提,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是核心,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是关键。

一、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改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

1.全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绝大多数学校采取从其他传统专业嫁接移植的方式,将其描述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类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显得笼统、空泛,缺乏特色。为此,我院大胆地提出了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提法在湖南省旅游教育改革研讨会和湖南省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的评审会上,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和好评。

2.系统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首要的工作是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我们认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思想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及其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在各种素质中,业务素质中的职业素质最重要。而支撑和形成职业素质的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能力、旅游市场的开发与拓展能力、旅游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能力、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能力等,需要通过实践环节来培养、来强化。(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表1)

3.构建崭新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指“一条主线”。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旅游职业经理人为主线,从而加强办学的针对性。

二是指“两个结合”。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改革、发展与行业的需要、兴旺相结合,从而提高办学的实用性。

三是指“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实践教学中要探索和完善课内实践、集中实践和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是指“四种初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探索和采用实地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五是指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即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放在突出的位置,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旅游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由此可见,实践性强是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特征,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二、系统构建立体化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1.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新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实践课程体系。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交际礼仪、民族歌舞等,专业方向实践课程包括景区规划与管理、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方向的实践课程。如景区规划与管理方向主要包括景区规划与开发、景区服务与导游、旅游解说系统、景区环境管理、旅游危机处理等实践课程;国际旅游方向主要包括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旅游电子商务、国际结算、旅游英语综合等实践课程;酒店管理方向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康乐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工程管理、酒店财务管理等实践课程。

2.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新体系。从空间上看,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酒店管理综合实验室、旅游规划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校园旅行社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省内外著名旅行社、高星级酒店、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则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形态上看,可分为静态实践教学基地和动态实践教学基地,如校内的客房模拟实验室、餐饮模拟实验室是静态实践教学基地,而校园酒吧、校内宾馆酒店则是动态实践教学基地;从效果上看,可分为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和实战实践教学基地,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是模拟实践教学基地,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则大多是实战实践教学基地。

3.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保障体系。①师资保障体系。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老师考取导游证、调酒师证、旅游经纪人证、酒店职业经理人证等各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证书。同时鼓励老师们去旅游企业挂职锻炼,想方设法培养“双师”型人才。在校外,要高质量搞好、搞活与学院签约的旅游合资企业、旅游外资企业和国内著名旅游企业的实践教学,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为此,可以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旅游职业经理人担任兼职教师,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②制度保障体系。为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制订一系列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实验室管理制度、课程实习管理制度、毕业实习管理制度等。

4.评价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比较困难。拟采取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企业评价和对比评价等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价和监控,通过种种评价和监控,完善和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的方法也很多,可采取模拟教学法、实地教学法、参观见习法和顶岗培训法、科研参与法等。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探索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踐教学新模式

1.认知模式。即以参观考察的方式,去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了解旅游行业管理状况和旅游服务操作技能,为学习相关课程提供感性基础。

2.体验模式。即以某种角色的形式,去亲身体验和感受有关管理和服务,为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打下经验基础。

3.模拟模式。即通过制造模拟环境,让学生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模拟训练。

4.实战模式。即到旅行社、旅游交通部门、旅游景区、酒店、旅游咨询公司等旅游企业进行相关课程的顶岗实践。

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探索

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在旅游企业实地开设专业方向课程的设想,并已据此制订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学院+企业”模式。比如酒店管理方向,可以选择几家高星级酒店进行试点,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康乐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市场营销等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由学校派教师或直接在酒店聘请相关人员进行讲授,而实训部分则完全由酒店的部门经理担任,让学生一边上课,一边顶岗实习,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把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管理能力学到手、学到家,力争实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实践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零距离目标。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09]321号)成果之一。

作者:尹华光,尹美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路桥施工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