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04-08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

4、发展空间观念。

五、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

“找规律”是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为了圆满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为了把新教材以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上,不断探索,不断领会新的教学思想,深挖新教材,认真学习新课标。力争做到:(1)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抓好常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具的演示操纵,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多采用民主教学思想,把“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继续开展下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多探索,多钻研,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大班额条件下,学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四)预期目标:

1、知识目标:

(1)加强对学生进行方位、以及数的概念教学,(2)合理进行加、减法计算,合理安排“用数学”的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3)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5)结合本册数学知识,加强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在概念教学上,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2)在简单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做到耐心、细致的了解学生、亲近孩子,多观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在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帮助,是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X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1.长方形有()条边,()条长边,()条短边。正方形有()条边,各边都()。

2.让学生自己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练习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反思: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四、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小棒3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五、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比较算式

12-7=5

教后反思:1.本节课计算十几减9有“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学生在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算法外,更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算法。

2.这节课的重点是“想加算减”这种计算方法的探索,从导入出示9加几等算式入手,力图突破这个难点,但是从整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还是利用“破十法”,我想可能是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不熟练,所以感受不到这种方法的方便。

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操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只是执行,而缺乏思维的参与。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更有效是今后值得思索和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教具学具: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思维训练

小明今年9岁,哥哥今年16岁,10年后小明比哥哥小几岁?

课后反思:1.这节课例题讲解并没有占用很长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现在的学生知识基础都比较广泛,很多已经在课前就能熟练进行计算,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是个梳理的过程,把学生的各种算法综合比较,找到最方便、快捷、容易理解的计算方法。

2.

“练”达到了练得生动、练得扎实的目的,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为后面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3.练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视错误为优质教学资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充分暴露学生思维错误点,引领全班学生“卷进来”,共同探寻错误根源,商讨纠错的策略。这样对出错的学生是一种呵护与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卡介苗”。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破十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9+5=7+6=8+5=

7+4=9+2=9+8=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9十()=168十()=13

9十()=158十()=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标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新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比一比,赛一赛。

16-8=   11-9=   19-10=   15-9=   12-8=   13-8=

18-9=

15-8=

13-8=

14-8=

17-8=

15-9=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7+8=15(  )   11-8=4(  )   9+6=3(  )

4+8=2(  )

15-9=6(  )

16-9=7(  )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

教后反思:

1.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源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

2.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意义之所在。

3.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学生有意识地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

4.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通过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了“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8、7、6的退位减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http://www.

m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14-613-815-6

11-717-912-7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5十()=13

2十()=115十()=14

4十()=12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作业:

1.

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

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等。

教后反思: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http://www.

xkb1.co

m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挂图、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13-917-8

12-56+13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类问题。

2.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

教学重难点:

1.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能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课件、口算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八、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15-7=8(个)

15-6=9(个)

课后反思:1.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想法。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得更主动,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彻底理解,所以不断地让学生说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就是求出少的部分,所以用减法。显得有些啰唆。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沟通联系,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8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18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课题: 准备课——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1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

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

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

(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

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 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 ... ...

关键词: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下载,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doc格式;

第三篇: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

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为单元教学做好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第三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解决生字词,做好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准备向同学推荐一部文学作品,让同学对你推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并很希望阅读。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学习目标: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在诵读中积累。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课后学习: 背诵你最欣赏的语段,并摘抄到你的读书笔记上。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养成进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课后学习:

1、办一起“星空知识”手抄报,并进行评比。第5课时 《冰心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从《青年人》中鼓励学生要以自身的言行为自己写好历史。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课前学习:熟读成诵这些诗歌。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青年人》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诵诗歌 课后学习:

1、完成探究练习

一、三。 第6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体会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1、写:给哈尔威船长的一封信,表达你对他行为的看法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第三块:语文活动:编创课本剧“郑人又买履”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

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

10、

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

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课后学习:

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13、14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另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 78910课后学习:

1、自学“说真话,抒真情” 第11课时: 学习目标:真话连连,真情片片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12课时: 课后学习:把自己好的作文贴在白板上让学生阅读。 第13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择合适的话语

2、说话能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课前准备:拍摄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情景再现录象 第一块:展示不得体现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

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

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社戏》

(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 《社戏》

(二)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

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 《社戏》

(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第5课时 《端午日》

学习目标:

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习俗;

2、学习本文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3、开展一次探讨“端午习俗”的研究活动,了解更多的“端午习俗”; 课前学习:

1、运用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查资料,了解作者基本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模拟记者采访,呈现湘西端午习俗 第三块::拓展延伸——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手法

课后学习:

1、到网上浏览各地的端午习俗,向父母或亲属了解当地的端午习俗,并加以比较。

2、将获得的信息整理,汇总成探究报告 第6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 利用工具书,准确疏通文意。

2、能够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其文化内涵。

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

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 课前学习: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今昔比较,加深对过年习俗寓意的理解 第三块:展开联想和想像,推想未来的年将有的习俗 第四块:向课本本身质疑课后学习:

习作:《畅想2050年新年》(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第

7、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这三首诗描绘的情景;

2、通过比较阅读,结合个人理解,谈对三首诗的认识和评价;

3、学写《中秋咏月诗》,举办“咏月”专题手抄报; 第7课时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一) 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第二块:再读诗歌,发挥想像,再现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第三块:三读诗歌,品位字里行间流露的诗人感情 课后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第8课时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

课前学习:

1、背诵三首《咏月诗》

2、搜集中秋咏月诗词;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诵读品位,说说个人喜好第二块:拓展延伸——能诵会写更多的咏月诗

课后作业:

1、四人小组,以“中秋之月”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2、邀请家人举办一个中秋赏月晚会,将你写作的诗歌献给家人。 第

9、

10、11课时

写作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如何才能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整理自己已有的摘抄本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自己修改最近的一篇文章

2、能够对修改的文章评价和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第12课时

走进图书馆(另列) 第13课时

综合一单元的内容和涉及的人物,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

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

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第2课时 《春》

(一) 学习目标

能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春的喜爱、赞

21

美之情。

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配画。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读课文2遍,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春景图” 第三块: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3课时 《春》

(二)

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生活哲理。

2、能欣赏绘春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领悟“春“的内涵 第三块:语文活动:朗读比赛 课后学习:

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

22

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 第4课时

《三峡》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水经注》的一些常识。

2、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3、朗读成诵,学习洗练的写景笔法,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课前学习:

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感知课 文内容。

2、收集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摘抄精彩的描写片断。(如李白的《下江陵》、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电视片《话说长江》、《神女峰的传说》等等。)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第三块:语文活动:畅想“三峡”课后学习:

1、学习本文后,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还联想到哪些描写三峡的作品,将你所喜欢的文章内容选抄在摘抄本上。

2、谈谈你对“三峡工程”有哪些建议和具体措施。

第5课时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23

1、反复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课前学习:

1、在网上查阅老舍简介及他的作品,把老舍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做好适当的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赏析精彩片段 课后学习:

1、背诵全文。

2、选做发展性评价手册。 第6课时 《济南的冬天》

(二) 教学目标:

能学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能欣赏相关的优秀散文

课前学习:在课外阅读或网上查阅有关描写冬景的文章。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比较阅读 第二块:欣赏、实践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

编辑小册子:将同学搜集的描写冬天的文章和自己所写的对冬天的感受整理成文

为文配图,编辑成一

24

本《我眼中的冬天》 第7课时 《夏》 教学目标:

1、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视野,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2、

2、感受作者笔下的夏的特征,体味作者对夏的赞美之情。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表现力强的语言。 课堂学习: 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

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新浪、百度搜索引擎。 第一块:网上学习 第二块:回归课文第三块:网上创作活动 第

8、

9、10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再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1)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2)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

25

作能力。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方法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任选周围你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如校园、小街、某植物等) 第九课时: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课后学习:在课外阅读中或网上寻找一些写景散文欣赏并摘抄或下载。 第11课时

口语交际: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时目标:学会有针对性地说话,并能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课前学习:回顾自己在生活实践中说服人、打动人的实例 课堂学习: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6

第四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全册)【教案】

年中考数学复习学案2011 目录: 实数与中考

第一章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一讲 实数的运算 第二讲 代数式与中考 第二章 式 整 第一讲 因式分解与分式 第二讲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第三讲

方程(组)与中考 第三章一次方程(组)及应用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 第二讲 分式方程及应用 第三讲 解应用题)组(列出方程 第四讲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与中考 第四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应用 第一讲 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讲

函数与中考 第五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一讲 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第二讲第一节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第二节 二次函数 第三节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四节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或不等式

第五节

第六节 函数的综合应用 三角形与中考 第六章 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第一讲 三角形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 第二讲

等腰三角形 讲第三 第四讲 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与中考 第七章 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 第一讲 矩形、菱形、正方形 第二讲 梯形 第三讲 中位线与面积 图形的变换与中考 第八章 视图与投影与中考 第九章 圆与中考 第十章 1

圆的有关性质 第一讲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第二讲 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三讲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四讲 圆的有关计算 第五讲 相似形与中考 第十一章 图形的相似与位似 第一讲 第二讲 )1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 第三讲 解直角三角形与中考 第十二章 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 讲第一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讲第二

统计与中考 第十三章 数据的代表 第一讲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二讲 概率与中考 第十四章

概率的简单计算 第一讲

频率与概率 第二讲 实数与中考 第一章 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1. 正确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 借助数轴工具,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和性质;2.

掌握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熟悉按精确度处理近似值。3.

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4.

会用多种方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5.用实际生活的题材为背景,值得一提的是,年中考将继续考查实数的有关概念,2009

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考查近似值、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依然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实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以及混合运算,实数的大小的比较往往结合数轴进行,并 会出现探究类有规律的计算问题。 应试对策 2

牢固掌握本节所有基本概念,特别是绝对值的意义,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

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还要注意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结合,以及在 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实数的有关概念 第一讲 【回顾与思考】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知识点: 大纲要求: 使学生复习巩固有理数、实数的有关概念. .1了解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了解数的 .2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会比较实数的大小 .3.4会利用数轴比较大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画数轴, 小。 :考查重点 有理数、无理数、实数、非负数概念; .1

.相反数、倒数、数的绝对值概念;2 2.在已知中,以非负数3 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0)≥a (a、|a|、a 实数的有关概念 实数的组成 (1)零整数

正整数

负整数有尽小数或无尽循环小数有理数

分数负无理数

负分数

正无理正分数 实数数无尽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画数轴时,要注童上述规定的(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上任一点对应的数总大于这个点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三要素缺一个不可

左边的点对应的数,相反数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实数的相反数是一对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绝对值 (4) 3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5) 倒数1 ;零没有倒数.)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1乘积为(的倒数是0)≠a(a实数

a 【例题经典】

理解实数的有关概念1

._______a①1 例的倒数是a则,-的相反数是 5 a0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b、a②实数b

2-a则化简│ .=______+│10200000年泉州市)去年泉州市林业用地面积约为2006③(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约,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本大题旨在通过几个简单的填空,让学生加强对实数有关概念的理解.33 .( )-2与2.(-2)例 16 它们的和为 (D)互为倒数 (C)互为相反数 (B)相等 (A) A 分析:考查相反数的概念,明确相反数的意义。答案:41 3 . 的平方根是; 的倒数是 -3; 的绝对值是3.-例 9

2分析:考查绝对值、倒数、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各自的意义,不要混淆。 3 2/3 ,±-2/7,答案: ( )D 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4.例11 2(-3)3A 与-3. D|与-3.| C|与一-3.| B与-3. 33 分析:本题考查相反数和绝对值及根式的概念

掌握实数的分类

22 2879-20

中无理数、)-、(-、3.141

59、)、(1°、sin60、下列实数 例 73)个

有(

4 .3

D.2

C.1 B. A 【点评】对实数进行分类不能只看表面形式,应先化简,再根据结果去判断. 实数的运算 第二讲 【回顾与思考】有理数的运算种类、各种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科学计数法、近似数与有知识点: 效数字、计算器功能鍵及应用。 4

大纲要求:.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意义,理解乘方、幂的有关概念、掌握有理数运算法则、1 运算委和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和简单的混合运算。灵复习巩固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了解有理数的运算率和运算法则在实数运算中同样适用,2 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正确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用四舍五入法求有会根据指定的正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了解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3理数的近似值(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也能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会按所要求的精 确度运用近似的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进行实数的近似运算。

了解电子计算器使用基本过程。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4 考查重点:1 .考查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计算法;

.考查实数的运算;2 .计算器的使用。3 实数的运算 加法 (1)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任何数与零相加等于原数。 a-b=a+(-b) 减法 (2)(3) 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零乘以任何数都得零.即

)同号为零b或

异号

乘方

除法 (4)

(5)个n

3a

=ax如果 ;x=,那么0≥x且a=x如果

开方(6) ,那么 在同一个式于里,先乘方、开方,然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

.实数的运算律3 b+a =

a+b加法交换律

(1)

(a+b)+c=a+(b+c) 加法结合律 (2) .ba= ab乘法交换律 (3) (ab)c=a(bc) 乘法结合律 (4) a(b+c)=ab+ac 分配律 (5) 表示任意实数.运用运算律有时可使运算简便.c、b、a其中 【例题经典】 5

℃,22℃,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4)若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 、(宝应1例 则冷冻室的温度(℃)可列式计算为

22 ― 4.

A18

=4-22B.18

=- D.―26 )=4―(― 22C. 26 =-22―4同时也强试题以应用的方式呈现,简单的有理数运算,点评:本题涉及对正负数的理解、 )A调“列式”,即过程。选(14.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绕地球飞行了2例周,飞行轨道近似看作圆,其半径33,保留14.3取π(千米,总航程约为10×71.6约为) ( ) 个有效数字65 90 .5. B千米10×90 .5. A 千米10×655. D千米10×89 .5. C 千米10×89. A 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

3.(

)的结果是化简3.例

27 7777-2) (D)3(+2 (C)3(-2

(B) (A)+2)

B 分析:考查实数的运算。答案: .(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c、b、a

实数

4.例

ab>ac ④bc>ac③a+b>a+c①b+c>0② 个 (D)4个 (C)3个 (B)2个(A)1

C 分析:考查实数的运算,在数轴上比较实数的大小。答案:2006( 5例

1202 │.-│-)-1×(-)-2(+年成都市)计算:

【点评】按照运算顺序进行乘方与开方运算。校学生会生活委员发现同学们在食堂吃午餐时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决定写一张标语5.例克大米1已知(贴在食堂门口,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请你帮他把标语中的有关数据填上. ) 粒52约 1如果每人每天浪费 吨大米 亿人口,每天就要大约浪费13粒大米,全国 25 分析: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答案:阳阳和明明玩上楼梯游戏,规定一步只能上一级或二级台阶,玩着玩着两人发现:当楼7.例,2,1梯的台阶数为一级、二级、三级……逐步增加时,楼梯的上法数依次为:,13,8,5,3级10.请你仔细观察这列数中的规律后回答:上),...…(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21种上法. 台阶共有 分析:归纳探索规律:后一位数是它前两位数之和 89 答案: ) 式子中的“!”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观察下列等式8.例 6

,…,1×2×3×4!=4,1×2×3!=3,1×2!=2, 1!=1!100 .= 计算: !98

9900 !答案:=100*99*98!100分析:阅读各算式,探究规律,发现代数式与中考

第二章

中考要求及命题趋势 掌握整式的有关知识,包括代数式,同类项、单项式、多项式等; 、1

、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四则运算,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2 ; 、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及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3

、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式的基本性质;4 、熟练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应用。

5、选择和解答题的形式 以填空 整式的四则运算仍然会 年中考整式的有关知识及2009

数与似的应用题 中去进行考查 因式分解正逐步渗透到综合题乘法公式、出现,将是今后中,即 分式的应用题 的重点。特别注意 性质,运算仍是考查 的概念及 考的一个热点。分式 材料,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熟悉背景 要应试对策 运算顺序,掌握运算规律,掌握 运算法则,在运算过程中注意 的有关概念及 掌握整式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抽象的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应用题值得重视。要掌 乘法 化解都要注意分解因式知识的应用。 时 在通分和约分握并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求殖整体思想,二要注意解题技巧,对于分式的应用题,要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题,一要注意 数学模型。 式 整 第一讲 【回顾与思考】 知识点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去括号法则、幂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乘法公式、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大纲要求能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列简单的代数式。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1

值;

7

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会把多项式按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理解同类 、2

项的概念,会合并同类项;并能熟练地进行数字指数幂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 、3

的运算;2(x+b)=x)x+a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及( 、4)进+(a+b)x+ab 行运算;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简单混合运算。 、5 考查重点 .代数式的有关概念.1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代数式: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

(1)

结而成的式子.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叫做代数式的值.p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 (2) 求代数式的值可以直接代入、计算.如果给出的代数式可以化简,要先化简再求值.

代数式的分类(3) .整式的有关概念2 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对于给出的单项式,要注意分析它的系数是什么,含有哪些字母,各个字母的指数分别 是什么。(2)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对各项再像分析单项式各项是什么,要注意分析它是几次几项式,对于给出的多项式, 那样来分析 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3)把一个多项式技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列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降幂排列把—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斤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技这个 字母升幂排列,

给出一个多项式,要会根据要求对它进行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同类项 (4)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道知,项类同否是项的出给断判会要 即.并合以可项类同X其中的 可以代表单项式中的字母部分,代表其他式子。

.整式的运算3整再用加减号连接.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几个整式相加减,整式的加减: (1) 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i)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 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合并同类项: (ii)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对于只在一)除(,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除(整式的乘除:单项式相乘 (2) 8

第五篇: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

一、位 置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四、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五、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音体验空间方位。

2、 依照儿音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六、 教学建议: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七、 教学安排:

1、 上、下…………1课时

2、前、后…………1课时

3、左、右…………1课时

4、位置……………1课时

课题一 上、下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 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 探究新知

1、 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 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 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 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 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 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 活动

1、 拍手游戏

(1) 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 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 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二 前、后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第2页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 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 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 出示第2页主题图。 (1) 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 (2) 小组内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 小组解决问题。

3、 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左、右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 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 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 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 (4) 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 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 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 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 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 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 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 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 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

2、 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课后小记:

课题四 位置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 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 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 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 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 教师提问学生指: (1) 第5组第4个。 (2) 第2组第3个。

5、 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 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 )组第( )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 )组第( )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 ),狗在第( )行第( )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 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 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 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 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 (3) 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 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3)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4) 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 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 (2) 教师说学生做。 (3)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 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 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 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 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二、 20以内退位减法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

1、 十几减九------------------------------3课时

2、 十几减几------------------------------4课时

3、 用数学--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3课时

课题一 十几减九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第

9、10页主题图、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 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 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 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 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 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 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 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 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 (3) 在书上填写。

2、 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 (2) 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 (3) 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 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 (2) 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 (3) 连线,小组订正。

4、 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 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2) 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 (4) 教师面批面改。

6、 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 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 (4) 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

7、8题,课堂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 )=12 9+( )=18 9+( )=15 9+( )=11 9+( )=13 9+( )=16 9+( )=14 9+( )=17 9+( )=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 15 -9 = 17-9 = 11-9 = 16 -9 =

三、练习二

7、8题。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自己练习。 (3) 全班一起订正。

2、 第8题。

(1)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 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 (4) 学生在书上填写。 (5)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2、12-9=3

6、 16-9=7(个) 15-9=6

课后小记:

课题四 十几减几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

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教学准备:根据例2制作的“小猫观鱼”动画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 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 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 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 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1) 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2) 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 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

(3) 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4) 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 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 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

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课后小记:

课题五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 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8+(3)=11 8+(8)=16 6+(9)=15 11-8=3 16-8=8 15-6=9

课后小记:

课题六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 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 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 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 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 (5) 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 (2) 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 (3) 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 (4) 全班共同订正。

(5) 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 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 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 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 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 (3) 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 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 (3) 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 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 第7题:

(1) 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 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 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3) 订正答案。

3、 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 (2) 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 (3) 小组讨论。

(4) 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 第10题:在 里填上“〉”、“〈”、“=”。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 (3) 全班一起订正。

5、 第11题:

(1) 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 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 (4) 订正。

6、 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 第13题:

(1) 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 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 13-7=6(只) 13-6=7(只)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用数学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

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 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 出示例3情景图: (1) 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 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

(3) 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 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 出示情景图:

(1) 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 学生小组活动。

3、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课后小记:

课题九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 第1题:

(1) 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 指名说图意。 (3) 列算式解答。

2、 第2题:

(1) 读题明确图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3) 订正答案。

3、 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 (1) 明确题目要求。 (2) 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看图明确要求。

(2) 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 (3) 在书上填写。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找朋友。 (2) 口算得数并连线。 (3) 订正答案。

6、第6题:在 里填上“〉 ”、“〈 ”或“=”。 (1) 明确要求。 (2) 学生独立填写。 (3) 订正答案。

7、第7题:

(1) 看图,明确图意。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 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

2、15-6=9(个) 15-7=8(个)

4、13-6=7(人)

课后小记:

课题十 整理复习

课型:复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 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 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 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 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课后小记:

课题十一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 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 第2题:

(1) 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 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 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 订正答案。

3、 第3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 第4题:

(1) 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 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 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 第5题:

(1) 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 学生书写得数。 (3) 订正答案。

(4) 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 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 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 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口头列算式解答。 (4) 写在书上。

7、 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 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 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 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4、16-9=7(只)

6、12-5=7(个) 课后小记:

课题十二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 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 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4) 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 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3、 第10题:比一比。

(1) 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 (2) 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 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 (4) 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 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2) 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 (3) 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 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 里填上“〉 ”、“〈 ”或“=”。 5+6 ○8 13-6 ○6 12+2 ○15 15-7○ 6 16-8○ 8 11-2○ 7 12-6 ○15-4 10+5○ 13-7 17-9 ○18-10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课后小记: 三 、图形的拼组 单元分析

一、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教科书27~30页)。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注意所学知识的前后练习。

三、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1、 平面图形的特征

例1是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在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一说,以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

2、 立体图形的特征

例2是一个拼组活动,通过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或用几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等,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五、 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2、平面图形的转换……………………1课时

3、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一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

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 做小风车:

(1)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 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 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 平面图形的关系:

(1) 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 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 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 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 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 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 剪出一个 吗?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 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 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 完成第2题。

4、 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 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 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读数 写数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位板、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 ),一百里面有( )个一。

2、6个一和3个十组成( )。

3、7个十和6个一组成( )。

4、89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62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 教学例4:

(1) 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 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 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 教学例5:

(1) 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 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 教学例6:

(1) 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 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 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

一、

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 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使学生感知自己说的和小精灵聪聪说的一样,体验自己在概括知识方面获得的一个小小的成功。

三、练习:35页做一做

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读作:

课后小结:

课题三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请你按要求数数: (1) 从31数到42。 (2) 从89数到100。 (3) 从99数到90。 (4) 数出50后面的7个数。 (5) 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周第 课时

2、 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一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 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 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 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 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

23、

36、50、7

9、8

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 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 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 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 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 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 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课后小记:

课题四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学具中的百果图、各种100以内的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 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 数的顺序。

(1) 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

(2) 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 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 比较大小。

(1) 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 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 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 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 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 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课后小记:

课题五 比多少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

(2)7个十是( )。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 43 78 76 45 40

二、 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 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二、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 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 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练习:

1、 40页做一做。

(1) 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 第

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2、练习八第4题: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5 ○ 43 多一些 多得多 78 ○ 76 少一些 少得多 45 ○ 40

课后小记:

课题六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看图写数:

( ) ( ) ( )

2、在 里填上“>”、“<”或“=”。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 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 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 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 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 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 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 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课题七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 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 完成练习八1~3题。

(1) 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 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 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 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 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 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 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

3、70、

19、

29、

36、38

19、

29、

36、

38、40、6

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三、 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 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学生独立完成。 (3) 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 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 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 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 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 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 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 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 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 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

3、

4、

5、

6、

7、

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5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课后小记:

五、认识人民币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55页。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结构如下:

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四、 教学难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五、 教学建议:

1、 为学生提供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2、 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3、 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让学生知道:

(1) 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

(2) 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六、 教材编写特点:

1、 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

4、 增加认识物品价格的教学。

5、 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七、课时安排:4课时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练习九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课件;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 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要看一看我们同学谁学得最好!

二、探究新知:

1、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1) 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① 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分别出示新版和旧版的10元人民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② 区别纸币和硬币:以5角为例。

分别出示5角的纸币和硬币: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的? 这两个5角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出示5角硬币:背面有什么?

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③ 教师任意出示一张大额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面值是多少?

2、 学习例1。

(1)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2) 教师展示:

① 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按从小到大排列); ② 在展示以角位单位的人民币; ③ 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3) 说一说:还可以按什么分类?(质地,数的大小,新旧版)

(4) 让学生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那种最少? (5) 说一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6)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想一想这些面值的钱币为什么要做成硬币。 (7) 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 学习例2。

(1) 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 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 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 继续做换钱游戏。

① 教师出示一个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拿几个1角的硬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1元的硬币?” ② 学生在自己在桌上先摆出1个1元的硬币(或纸币)?,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 (3) 教师出示:

三、练习

1、做一做:

(1) 第1题:让学生同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 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二 认识人民币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9页,练习九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知道1角=10分。

2、能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人民币地等值交换。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元 = ( )角

2、学生同位做换钱游戏:

(1) 用1元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

(2) 用五角的可以换几个2角的和几个1角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 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

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思考过程:2元里面有2个1元,所以要用2张1元的。)

(2) 教师在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 指名说一说怎样兑换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思考过程:20元里面有2个10元,所以要用2张10元的。)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在书上填写例3,全班一起订正。

(4) 在我们是日常生活中,这些以“元”为单位的面值的人民币的使用率是最多的。

2、学习例4。

(1) 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一角的硬币或纸币,同位两个做换钱游戏:1铁可以换几枚1分的硬币。 (2) 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3) 教师板书:

三、练习:

1、 做一做:

2、 完成练习九5~7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作业布置:

回家到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里去调查一下练习九第8题这些物品的价钱,并填在书上。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课后小记:

课题三 简单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0~51页,练习九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 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例6。

(1) 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 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 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 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 学习例6。

(1) 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 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 学习例7。

(1) 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

1、

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 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 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8角+8角=16角=( )元( )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习:

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简单的计算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52页,练习九

10、11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习新知:

1、 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 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 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 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 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 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 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 列算式解答。

三、练习:完成练习九的

10、11题。

1、 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 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 订正答案。

四、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 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课后小记:

八、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课题一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 学习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习。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 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 巩固练习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习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 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课后小记:

课题二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灰兔、白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探索新知:

1、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 学生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 小组交流。

(4) 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三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 学习例7。

(1) 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 学习例8。

(1) 小组合作学习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nbsp; 找规律(数字)

课后小记:

课题四 练习

教学内容:92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完成练习十六的练习:

1、 第1题:圈出合适的图形。 (1) 学生明确题意。

(2) 根据规律圈出相应的图形。 (3) 汇报交流。

2、 第2题:涂色。

(1) 先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涂色。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交流。

3、 第3题:摆出下一组图形。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汇报交流。

4、 第4题:找规律填数。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2,第2组都是减2,第3祖是加2。

5、 思考题:摆一摆,算一算。

(1) 学生根据要求摆圆片,然后填数。 (2) 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三、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 3 6 10 (15)

2 3 4 5

课后小记: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课题一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 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 提出明确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 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 用数字表示的。 (2) 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圆圈表示的。 (4) 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 揭题: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 发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 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 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统计图:

河 马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课后小记:

课题二 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十七的2——4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 小组互相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 展示几份。

二、 练习:练习十七

1、 第2题。

(1) 看图,明确题意。 (2)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 (3) 完成统计表及问题。 (4) 集体订正。

2、 第3题:计算。

(1)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 集体订正答案。

3、 第4题:调查本班每一位同学最喜欢什么交通工具。

4、 思考题:用 、 、 三张卡片,可以摆出6种排法,例如: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请你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师徒结对帮扶计划下一篇: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