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的制作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火把的制作范文

点燃兴趣的火把

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的火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是单项传递,它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情感投入。因此我认为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决定了这种“投入”的多少。中学阶段,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程序来完成一天的学习,可以说是紧张而忙碌的,但是由于:1)大部分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只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中获得一个初中毕业证书,因而自身压力很小。2)教师传统教法的束缚使大部分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总之,学生就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如果学习生活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这种生活不是太悲哀了吗?作为学生的老师,又该如何面对这种浪费别人大好时光的现实呢?所以,我认为老师应时时刻刻为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努力,点燃他们兴趣的火把、激起他们追求的欲望。

一、鼓励阅读 扩大视野

读。就是要让学生读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

读,从心理学角度看,不仅仅是口中读,而且是眼中看,心中想,其实耳朵也在听,多种器官同时开动,增强刺激,加深痕迹。从语言学角度看,文章朗读出来,就使无声的语言,还原成有声的语言。文章的词句,表现方法,如能消化吸收,就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的东西,而读自己的文章能从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作文不足之处或闪光的地方,以利于以后的改进和发扬。读别人的作品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宜多选一些短小精炼的文章或语段,特别是教材中那些精彩段落,若能熟读成诵,就更好不过了。读的过程应仔细揣摩作者思路,理清层次,领会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夫和语言的连续等,在以后自己写文章时能得以摹仿和运用。

读自己的作品,主要是老师在评讲作文时,让学生自己在班上读。好的作品,小作者会增添自豪感,是提高作文兴趣与水平的有效方法。我班的一名同

1 学曾说:“老师让我读作文,真有一种作文被发表的感觉。”存在不足的的文章,让学生读,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羞愧感(并非让学生难堪),意识到自己确实技不如人,并暗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像其它同学风光一回。这样,互促互进的书面形成了,写作的信息含蓄了,写作的基础奠定了,何愁无法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呢?

二、贴近生活 激发情感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好“望题兴叹”,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素材,腹中空空,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仓库里贮存的材料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只要我们贴近生活,学会观察,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用汶川地震的图片来引导他们体味生命的美好;“用父母在泥石流中的接力赛”来感受亲情的可贵;用美妙的花草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阳光下傲然的小草,田野间盛开的杜鹃,山谷里飘过的悠悠白云);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当然这些图片或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结合诗句和成语

2 来加深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注和理解就不会限于生硬的文字,作文才会变得有深度,有感染力。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送张琥》)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给颜黎民的信》)总之学生作文要注重生活的积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之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三、时间分散 形式多样

各校各班往往都有爱好写作且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的在作文竞赛中获奖,有的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过习作。这些写作尖子,就如生机蓬勃的"鲶鱼",要充分发挥其"刺激"作用。

1、大张旗鼓的宣传或表彰写作尖子取得的成绩,以震动其他学生,使他们产生羡慕感和危机感,激发他们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由于榜样就在身边,学生们自然觉得亲近,不会感到高不可攀,从而增强自信心:那诱人的果实,自己努力跳一跳,也能摘得到。

2、张贴或印发写作尖子的成功之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树立学习的目标和赶超的对象。

3、请写作尖子"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作经验及心得体会,或谈写作教训、甘苦,以激起情感共鸣。由于同龄人社会阅历、思想感情、写作水平的接近,学生很容易接受。

4、老师评析写作尖子的成功之作,揭示成功的底蕴,指出不足之处,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5、学校或班级适时组织作文竞赛,或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作文竞赛。脱颖而出的写作尖子及其获奖作文,又会产生新的"刺激"作用,如是形成良性循环。

6、成立学生通讯社或文学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7、学生课外练笔,尝试文学创作,写诗歌、写小说(甚至科幻小说)、写散文、写剧本、写报告文学,都大力支持,并因材施教;学生想要参加作文竞赛或者投稿,都热情鼓励,并悉心指导。喜欢文学创作、勇于投稿、积极参加作文竞赛的学生,其作文往往有新意、有灵气,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只要学生决心拿起笔来,写出一篇能显示自己水平的习作,那么,就能"以一当十"。他会深入思考,精心构思,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这样写一篇比敷衍的写十篇还有效果。

四、评改灵活 学生参与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人卢延让《苦吟》),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如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不但要求学生说出别人作文的优点缺点,还要讲出自己的道理观点,及觉得怎样修改才好。并让大家评出说得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1、自评自改,互相观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再给别的同学观阅,并相互评改,在45分钟之内,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几本不同的作文。然后将相互评改过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相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写作文后记以巩固之。

2、集中火力,师生共改。事先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全班,要求每个学生都将全文精批细改,然后在课堂上做评改发言,何处当改,何处精妙,学生往往能引经据典,踊跃发言,最后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识,即使对

4 某些问题有分歧,也能澄清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加深对作文技巧的理解。

3、每期一次,当面批改。以往老师批改作文往往是暗箱操作,评改作文没有面对学生,但每个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却不尽相同,因此当面批改作文就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直接指出其优缺点,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当然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来丰富我们的作文教学。

五 、肯定成绩 激发热情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做任何事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写作?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写作的兴趣,我很重视评语的作用

写评语带着欣赏的眼光,尽量放大他的亮点,找出文中优美的地方进行评价。写并要播散爱心,关注优生,情系差生。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使用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使暂时落后的学生丧失信心,逐步成为差生。作批时要因人而异,在评价上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而是按照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不一味地去批评,尽量不随意修改,尽量用一些启发性的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他们有所适从,看过评语后,茅塞顿开,兴趣盎扬,回味无穷,引爆他们的写作激情。例如当看到学生的文章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情不自禁评上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并激励他追求下一个目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一些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也要赞上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欣喜、激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就是一些整体水平不高,但还有一些颇为精巧的地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些赞美、欣赏、激励性的批语,不仅给学生耳目一新,更多学

5 生往往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即使是一些表露不出真情实感,也不能单用“空洞、乏味、肤浅”等词语来评价他们的习作。假如这样,会一棍子把他们打入冷宫! 语言是美的,是活的,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述,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枯燥的表述,会令人望而生畏,学生喜欢的语言,会使他们乐意亲近,乐意接受,乐意完成。如果用鼓励性的语言:上帝是公平的,只有那些对生活有心的人,才能让他的文章流淌出真情的血和泪。希望你能做读书的有心人,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充满人文性的评语,既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燃起了学生追求成功的激情,最大限度地挖屈其写作潜能。

总之,作文评语要尊重写作者个人在写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通过撩拨学生对批语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兴趣,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也真正体现了出来。

第二篇:火把节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在哀牢山的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大妖魔,它身长八丈,头大如斗,獠牙似尖刀,爪子一尺多长,它常在彝族人居住的山寨中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它经常把山寨中漂亮的姑娘抢去做媳妇,而且每天要吃三对活人的眼睛,如达不到它的要求,就会降祸于各村寨,让人们得一种怪病,让人全身腐烂,臭味熏天,使人想死不能,欲活不成,周围的彝族百姓为之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但因为魔王法力强大,众百姓无可奈何,每天只好收拾没有眼睛的尸体或未死的残人,真是目不忍睹。

人们在喏吒王的淫威下度日如年,人人自危,不知什么时候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有一天寨中头人对大伙说:“乡亲们,我们不能这样等着死吧!只有除掉妖魔,我们才有活路。”大家异口同声说:“请头人想想办法,救救我们吧!”头人答应了大家的请求,决心除去喏吒王。他组织了一帮年青胆大、身体强壮的青年人,带上长矛、大刀、火药,潜入喏吒王住的山洞里,只见那魔怪,恶眼圆睁,恰似两盏大灯。为了除害,勇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把长矛大刀使劲投向喏吒王,谁知,喏吒王一点反应也没有,原来魔怪皮子太厚,长矛刀箭根本伤不了它,只好象给它搔痒而已。头人又指挥大家把火药放在喏吒王身下,点燃引线“轰”一声巨响,喏吒王被炸了一个翻身,这下可把它惹怒了,它张开那血盆大嘴,猛吸一口,将洞里洞外的人都吸入口中,成为它当天的腹中美餐了。

魔怪未被除掉,还吃了很多人,人们绝望了,被逼得逃命他乡。所以,这里原本人丁兴旺的彝乡变得人烟稀少,农田荒芜,村落破败。

在这危难的时期,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从下江(古时指景东一带)走来了一位道人,他清风道骨,一身正气,身着黑衣道袍,手握降魔杖,身后背着一个小竹篮,走进村寨,只见一幅破败景象,人烟极少,偶尔见人一问,得知妖魔作祟。道长下决心为民惩治妖魔,他放下小竹篮,取出斩妖剑,在竹篮上贴上符章,举剑念咒语,不到一个时晨,顿时飞沙走石,山崩地裂,只见喏吒王急急忙忙跑来,又哭又叫,悲哀地跪在小竹篮边,身体越来越小,道长用手捏住魔怪的身子,骂道:“你这个畜牲,为何在此地害人,今天你受罪的日子到了。”说完,道长把喏吒王放进小竹篮中,背到巍山和南涧交界处的太极山下,囚在一个岩洞中,使它永不得出山害人,只让它在每年农历6月25日从岩洞中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当地的彝族百姓们恨透喏吒王,每当它探头往外看时,人们都要抬着火把,洒着松香,漫山遍野地喊叫着:“烙!烙!感谢老道长,烧死喏吒王……”千万人的火把照亮天地,万千人的喊声震天动地,几年后的农历6月25日晚,喏吒王被吓死在洞中,人们更加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点起火把,烧起篝火,唱起山歌,跳起舞蹈,庆祝妖怪的死亡,欢呼彝山的安宁。所以火把节就这样形成,并一年年一代代地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

-----

http:///Blog/Tblog/1628/archives/2005/1927.html

提问者评价

谢谢

评论(1) | 127 0

漠人 | 十九级 采纳率38% 擅长: 起名/算命 星座/运势 生活常识 烹饪方法 文化/艺术

其他类似问题

     2009-05-05火把节的来历 147 2007-01-27火把节的来历是什么? 233 2006-04-27火把节由来 363 2009-02-13火把节的由来 453 2013-12-24什么是火把节的来历

更多关于蒸穷节的来历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2006-03-14 21:55吴田田 | 二十级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 普米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云南白族、彝族一般在每年6月24日前后。贵州的彝族则多在6月初6。节日由来传说不一。白族的传说是,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发觉酋长的妻子河南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河南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时, 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尽。河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河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一说南诏王皮逻阁邀约五诏首领聚会,邓淡诏首领之妻慈善夫人劝夫勿往,不听,乃以铁馈套于夫臂,皮逻阁火烧松明楼,五诏首领皆被焚死,慈善寻铁馈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妻之。慈善礼葬其夫后,闭城自尽,故滇人于是日燃火炬以吊之。一说很久以前,天上凶神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来到彝族民间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榨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大家推选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凶神作战九天九夜,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闻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庄稼,妄图把人们饿 。时值彝历"虎丹"时节,洋芋结薯,荞麦开花,包谷"背儿"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见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一旦,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商量高举火把,烧死"天虫" 的对策。于是彝族的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大部分"天虫",保护了庄家,夺取了丰收。少部分"天虫"躲进了庄稼地,为了预防它们再次遗害于民,每年"虎丹"时节,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这样年复一d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火把节的来历,在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各民族中,还有许多传说。而上述火烧松明楼一说最为普遍。

每逢火把节,彝族、白族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竖起一个火把。 在广场中央堆砌起一个宝塔形火炬。选一根

三、四丈高的青松立 在中间,四周用于柴分层堆砌成宝塔形,顶端放一根挂满红花、 白饼、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随锣声、号角声汇集于广场,将树塔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干柴烈火僻啪作响, 与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撼山岳。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6月

25、

26、27日,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隆重节日。火把节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年。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在不少彝族地区,还举行赛马、斗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活动。

评论 | 0 0

2006-03-18 22:57热心网友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 普米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云南白族、彝族一般在每年6月24日前后。贵州的彝族则多在6月初6。节日由来传说不一。白族的传说是,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死了大理的曼阿那酋长,发觉酋长的妻子河南长得很漂亮,便要娶她为妻。河南假意答应,但提出了祭祖亡夫的三个条件,然而,河南在祭夫时, 却点火烧着了灵堂,跃身跳入熊熊烈火中自尽。河南的忠贞勇敢,博得了人们的赞叹和钦佩。从此每年在河南自尽的日子,白族同胞便点燃火把,串乡游寨,以示纪念。一说南诏王皮逻阁邀约五诏首领聚会,邓淡诏首领之妻慈善夫人劝夫勿往,不听,乃以铁馈套于夫臂,皮逻阁火烧松明楼,五诏首领皆被焚死,慈善寻铁馈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妻之。慈善礼葬其夫后,闭城自尽,故滇人于是日燃火炬以吊之。一说很久以前,天上凶神斯热阿比,奉天王安天古兹之命,来到彝族民间派粮派款,收租催税,敲榨勒索,激起彝族人民的反抗。为了战胜凶神,大家推选一位叫阿提拉巴的英雄,同凶神作战九天九夜,杀死了凶神,为民除了害。天王闻讯大怒,就下"天虫"吃庄稼,妄图把人们饿 。时值彝历"虎丹"时节,洋芋结薯,荞麦开花,包谷"背儿"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见彝家的庄稼就要毁于一旦,此时大家又聚集在山头开会,商量高举火把,烧死"天虫" 的对策。于是彝族的男女老少,人人举火把烧"天虫"。火把举了三天三夜,烧死了大部分"天虫",保护了庄家,夺取了丰收。少部分"天虫"躲进了庄稼地,为了预防它们再次遗害于民,每年"虎丹"时节,彝族人民就高举火把,这样年复一d年,形成了今天的火把节。火把节的来历,在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各民族中,还有许多传说。而上述火烧松明楼一说最为普遍。

每逢火把节,彝族、白族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竖起一个火把。 在广场中央堆砌起一个宝塔形火炬。选一根

三、四丈高的青松立 在中间,四周用于柴分层堆砌成宝塔形,顶端放一根挂满红花、 白饼、海棠的翠木。傍晚,男女老少手持大小火把,随锣声、号角声汇集于广场,将树塔点燃。顿时火光冲天,干柴烈火僻啪作响, 与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撼山岳。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6月

25、

26、27日,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隆重节日。火把节第一天,人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预祝丰年。人们高举火把,尽情歌舞,通宵达旦。在不少彝族地区,还举行赛马、斗牛、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活动。

第三篇: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最隆重,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而大多都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节共庆祝三天。

第一天:祭火。这一天,大家都会穿上自己心爱的礼服,一起聚会吃饭。然后大人小孩都会从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

第二天:传火。家家户户的人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同时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送火。这是火把节的最后一天,也是火把节的高

潮,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这就是隆重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他们的火把节如同我们的春节,过得也分外的热闹。

赵翌辰

六年四班

第四篇:火把节的民族传说

民族传说

纳西族

天神子劳阿普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将到人间,要他把人间烧成一片火海。老天将来到人间,看到一个汉子将年纪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牵着走,他感到奇怪,细一问方知背着的孩子是侄子,牵着的孩子是儿子,因哥嫂已死,汉子认为应该好好照料侄子。老天将为这样的人间美德深受感动,想着人们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于他们,便将天神烧毁人间的消息告诉给那汉子,要他告诉人们于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门口点燃火把,以此免去灾难。于是千家万户都在这天晚上点起了火把,天神以为人们早已在火海中灭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纳西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拉祜族

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专吃人眼。六月二十四这天,善人用蜂蜡裹在山羊角上,点燃蜂蜡后叫山羊去找恶人,恶人看到火花,以为人们拿火枪来打他,便急忙躲进山洞,并用石块堵住洞口,结果被洞里冒出来的水淹死了。从此人们就不再担心恶人来吃眼睛,可以安安稳稳地搞生产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白族

在白族的火把节传说中,还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传说,故事情节与女性人物传说《曼阿喃》和《火烧松明楼》大体一致,是人物传说与火把节传说交叉衍变的结果。

彝族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巴,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体拉巴比赛摔跤,可是阿体拉巴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巴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巴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

阿体拉巴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撒梅王与异族抗争,头被砍掉,待到星宿出现又长出一个头来与之奋战厮杀。最后,由于奸细的出卖,砍掉头用尖刀草扫过脖子后,撒梅王的头就再也长不出来了,死不复生。据说尖刀草上的红斑就是撒梅王的血染红的。后来撒梅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

四、二十五都要打起火把纪念撒梅王,并寻找他的英灵。

撒尼支系的《撒尼人的火把节》:

善神阿番偷开天门,撒下五谷,使人间的幸福生活超过天上。天神见了大怒,派大力士到地上来出气。阿潘恨大力士霸道,与他摔跤,把大力士摔倒在地上,压出一个坑来,后来天雨把那个坑变成湛蓝的长湖(路南淡水湖)。人们为纪念这位人间英雄,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进行斗牛、摔跤、宰羊、燃火把等活动,以示悼念之情。

阿细支系的《阿细人的火把节》: 奴隶主那迢迢把很多的穷弟兄关在牢狱中,穷人阿真等在羊角上绑上火把,冲向那迢迢的府第,烧死奴隶主,同时也烧掉了穷人手上的绳索。为纪念这次胜利,人们举火把游行,相沿成俗。[4]

罗婺支系的《喜鹊姑娘》:

罗婺彝家有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与彝家小伙阿龙早就相爱了。但附近十二个部落的男子都纷纷前来提亲,其中有个土官老爷凶狠残暴地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山寨,让全寨遭殃。姑娘无奈,答应在六月二十四相亲。相亲期到,姑娘穿上雪白的衣服、黑色短褂,胸前系一块花围裙,烧起一大堆火。十二部的头人也赶来了。姑娘深深地看了阿龙一眼后,纵身跳入火堆中。

阿龙和几个小伙子想拽住她,可只扯下了她的衣角。四面八方的人们赶来,可她已经以死殉情。为了纪念她,十二个小伙抬起大牛推向对方,以推倒为胜。之后,杀牛饮酒、唱歌跳舞。后来彝家就把六月二十四定为火把节,被阿龙扯下的衣角,成了彝家妇女的围腰带,那焚烧姑娘的青烟,化为山寨的晨雾。据说清晨喜鹊鸣叫的时分,彝山的远处就隐隐绰绰地显出姑娘的身影,因此人们称她为喜鹊姑娘。[4]

第五篇:《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后记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我在教学《满山的灯笼火把》时,让学生结合图文、课件想象“我”陷入险境时的情景及心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理解课文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当“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我让孩子们先找到乡亲们的动作“拽”“搂”,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但总觉得还不够,我又让孩子们想象,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受苦了。”有的说:“他们会说,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再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我被救了,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我听了,为孩子们的感受体会深感欣慰,我充满感情的说:“孩子们,你们被乡亲们的善良,被他们对外人的这种关爱所感动,我希望,这种善良在你们的内心永远生根发芽。”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对课文的难点词句的体会感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雇佣协议书范文下一篇:公益广告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