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9-14

公共选修课 (以下简称公选课) 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开设的以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1], 对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 拓宽学习视野, 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高校公选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以我校公选课建设为例, 对如何加强公选课建设, 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1 公选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开课总量不足

近年来, 随着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日渐深入, 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 公选课开课数量与学生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尽管学校一直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 但大部分教师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必修课”中, 较少关注“公选课”, 导致公选课总量相对不足, 难以满足学生选课需求。部分课程“因人设课、人走课停”, 缺乏相对稳定性。

1.2 课程结构不均衡

学校自2001年开始设立公选课以来,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 逐渐形成了由校内公选课和学院路教学共同体校际公选课组成, 涵盖经济法律、社会科学、外语、文学艺术、信息技术和自然科学等六大领域的公选课课程体系, 基本满足了学生选课的需求。但随着学生选课需求的日渐多元化, 公选课课程建设地相对滞后, 课程结构显露出一些问题。在所开设的公选课中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多, 自然科学类课程相对较少, 难以体现理工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优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选课的积极性。

1.3 考核随意性大

公选课每门课程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往往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采取闭卷、开卷、撰写论文等考核方式。但大多数教师图省事、便利, 将考核方式设为考查, 学生提交一篇论文即可完成课程考核任务, 教师批改试卷也不像必修课那样严格。这样一来为混学分, 凑学分的同学提供了便捷条件, 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开课目的。

2 原因探析

2.1 教师方面

(1) 开课积极性不够高。公选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和管理, 学院一般较少关注公选课的建设。申报公选课的教师也多为课程较少者, 加之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上课, 很多教师并不愿意晚间或周末在家庭和学校间来回奔波上课, 致使教师申报的积极性普遍较低。部分高水平教师由于科研项目繁重, 社会兼职较多, 无力在公选课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势必影响了公选课的开课数量和质量。

(2) 教学投入力度不够。任课教师不够重视公选课, 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简单地将必修课改头换面为公选课, 机械式灌输知识, 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教师为了吸引更多学生选课,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过度迎合学生, 向学生展示各种新鲜有趣的视频、电影等内容, 使教学内容过于肤浅、庸俗化, 在课程考核上也“手下留情”, 有形式化倾向。

2.2 学生方面

(1) 选课具有盲目性。公选课开设课程门类有限, 学生选课余地不大, 加之学生对公选课的课程内容又不够了解, 缺乏自我选择能力, 大部分学生只根据课程名称和教师职称来选择课程, 选课不认真。另外, 在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时, 单纯为了混学分、凑学分[2], 往往选修学分较高, 相对易学的课程。

(2)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大多数学生把公选课当作一种消遣课程对待, 到课率不高。公选课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难免与许多课外活动发生冲突, 这使得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课报个到, 最后一次课去参加考试, 只选不修现象严重, 应修而未修情况时常发生。即便是到课学生, 也不认真听讲, 听歌、看课外书、玩游戏等现象屡见不鲜。对课程考核的论文也置若罔闻, 随便交三五百字东西就敷衍了事。

2.3 管理方面

(1) 教学质量监控不完善。公选课涉及不同院系的任课教师, 教师间授课水平和教学设计也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对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做出规范性要求。另外, 因教学资源有限, 公选课往往安排在周末和晚上授课, 很难安排工作人员采用随堂听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查。

(2) 考勤制度不完善。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 每门课程选修人数一般都在100~300人之间, 这样很难要求任课教师每节课点名。另一方面, 作为公选课任课教师, 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往往从选课人数的多少间接体现。因此, 任课教师存在担心要求过严, 会影响学生下次选课热情的顾虑, 对课堂考勤不严格, 课堂要求过低。

3 加强公选课建设的对策

3.1 扩大师资队伍, 提高审批门槛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增强公选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鼓励教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新开设一些创新性、有前瞻性的公选课, 推动公选课的良性发展。同时, 教学管理部门在审批新开课程时不应只求开课数量, 更应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合理规划和组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不同领域课程, 使整个公选课设置体现出学科交融、文理工渗透特点。

3.2 扭转认识偏差, 端正教学态度

公选课不是必修课的简单改版, 其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因此, 任课教师应扭转认识偏差, 消除重“必修课”轻“公选课”的意识, 端正教学态度;应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准备, 针对不同专业, 不同层次的学生, 开设不同特色的课程;要注重课堂技巧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用精彩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认真地教学态度感染每一位学生。同时, 为激发教师开课积极性, 提高公选课教师地位, 学校应制定激励机制, 除公选课教师的课时酬金外, 增加公选课教学基本功比赛, 精品课程评选等激励手段。

3.3 加强对学生的选修指导, 避免选课盲目性

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制定选课手册, 向学生全面、细致地介绍有关选课信息, 包括课程介绍、教师简介、选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使学生心中有数, 避免选课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应注重日常宣传, 利用校报、宣传橱窗等媒介,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公选课影响。另一方面, 加强对选课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 引导学生提高对学校开设公选课目的及意义的认识, 端正态度, 克服轻“公选课”重“必修课”, “混学分”, “凑学分”的想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4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 根据公选课的特点制定课程评价指标, 组织督导组专家、学生、院系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评价打分, 对那些教学效果良好, 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以保证优秀课程的开设稳定性。相反, 对连续几次评估分数低、学生意见大的课程应坚决予以取消。其次, 应当健全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公选课考核方式多种多样, 但不应全设定为考查课, 应既有考试课又有考查课。即便是考查课, 任课教师也应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阅卷。再次, 任课教师对学生必须严肃管理, 严格考勤。由于公选课班级的临时性和复杂性, 任课教师可以临时任命几个班委负责点名, 也可以通过随堂布置作业来抽查, 对缺旷课超过教学时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应给与该课程学分。

公选课是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多种技能、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课程。只有提高认识, 重视公选课教学, 加强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才能使公选课教学和管理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摘要:公共选修课是普通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和管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教学,对策,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 赵燕.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5 (6) .

[2] 况晓慢.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4) .

[3] 王作权, 等.公选课建设与素质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4 (6) .

[4] 钱厚斌.加强高校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浅析下一篇:火驱尾气新型高效除湿设备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