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2022-09-10

素质就是先天禀赋与后天的心理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的总和。就大学生来说, 素质应包含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是层层递进的, 其中身体素质是基本素质, 其它则属于深层素质, 深层素质是依托于基本素质的深层内容。素质教育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人, 它强调发展人的潜在能力, 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发展, 创造多层次、多形式、因人而异的成才环境。

1 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根据高校体育的任务、功能, 可设想把它分解成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三大部分。生理层面为学生的自然发展的生物前提;社会层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性质、方向和水平;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的中介, 是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规范及审美经验在学生身上的积淀。这三者相对独产, 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对生理层面的认识, 仅把它限定于身体的锻炼及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掌握, 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的耐力、灵敏和力量等素质, 以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心理层面指体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高校体育则以其本身特有的幅射功能, 能培养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社会层面反映为学生的文化素质, 是指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 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的教育, 使其在知、情、意、行诸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确立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而在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发展的历史表明, 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 社会的需要就是体育价值的所在。当今, 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 高校体育的价值在于所培养出人才的素质优劣。

教育改革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高素质的人才应是体魄强壮、身体健康的。有资料表明, 我国高、中级知识分子中, 平均患病率是61.08%。平均死亡年龄是58.52岁, 比全国人均寿命短10年, 直接降低了科教兴国的人才效益。毛泽东同志在他所写的《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体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 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石。身体素质是一切素质的根基, 而身体素质的载体就是高校体育, 同时, 高校体育还渗透着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因此, 高校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

2.1 通过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社会两个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 更好地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落实“一二一”工程, 学校体育还需引进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和方法, 激发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 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 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也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会延伸。

2.2 通过体育教育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观念, 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属群众体育范畴, 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竞技体育是群众体育的理想目的, 通过电教组织观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国际性比赛, 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升起,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体育教育, 向学生阐述一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应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 同时, 加上我国全民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义务,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2.3 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 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 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 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 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 所谓求胜心切。为此, 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 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4 通过体育教育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 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 胜利也常常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所以, 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 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5 通过体育教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各种体育竞赛中, 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情感体验, 具有鲜明、强列、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 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特殊的作用。

2.6 通过体育教育打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 还应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使体育教学走上体育—健康—健身—健心的轨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生理的健康状况及学习的态度与成绩, 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因此,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 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保证大学生受到全面的健康教育, 养成注重增强身心健康的锻炼习惯。

高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它以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中心, 对其他素质的提高也具有特殊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作用要注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发展个性, 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终身体育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意义的分析, 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谢玲燕.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J].教育研究, 2004, 2.

[2] 梁亮.浅谈21世纪学校体育育人特点[J].教育研究, 2003, 5.

[3] 沈泰占.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高教研究, 2003,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探讨下一篇:分级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情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