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与研究

2022-09-11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 就会积极参加, 全力投入, 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 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1 体育兴趣促进体育学习的效果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与原有技能水平大体一致的情况下, 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具有指向和强化的作用。

1.1 指向作用

体育兴趣是人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性倾向性的体现, 每个人在体育兴趣方面都可能有差异。这种向作用会因活动结果的积极强化而不断得到加强, 从而表现出体育兴趣的动力性和体育参与的延续性。

笔者根据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届、2007届的两届毕业生964人 (男494人, 女470人) 作为研究对象, 用问卷调查法来确认体育兴趣的延续性。将体育活动归纳为三类:娱乐型、健身健美型和竞技型。研究结果表明, 高中、高职、离校后学生在三类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 其中, 对健身、健美活动的兴趣呈增加趋势;对娱乐型活动感兴趣的人, 无论在校时还是离校后都超过另两类, 并有很高的一致性。964名被试体育兴趣与运动实践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体育兴趣对运动参与有长期明显的定向作用, 对促进终身体育的实现有积极的影响。

1.2 强化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 可以促使人们对此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产生持久的注意, 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 周密的思维, 牢固的记忆, 丰富的想象。体育活动要求人们付出较多的体力, 比较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但是, 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就会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地投入, 刻苦学习, 努力进取。实验表明:高职女学生多数不喜欢长跑, 但改成音乐伴奏下的跑、跳步练习, 在生理负荷相同的情况下仍然情绪振奋不感疲劳,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2 高职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高职学生体育兴趣的特点。 (1) 广泛性。学生进入高职后, 随着学习的深入, 知识范围扩大, 求知欲不断增强, 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 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 (2) 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 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 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等, 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 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等。 (3) 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 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 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 学习时, 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 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 (4) 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便有了, 到了高职阶段, 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 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

3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夸美纽斯认为,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不是天生的物质, 而是环境的产物。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 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教师应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1) 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 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 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 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 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丧失学生的自信心, 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2) 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家们认为,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 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 (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马克思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职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 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 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 利用竞赛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 “强强”对抗赛, “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 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5) 成功教学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6) 鼓励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不断超越自我, 超越某个群体, 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总之,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 否则, 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要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一位教育家说过, 教师的定律, 一言以蔽之, 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 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身为教师, 必须成为学习者, 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在现代社会里, 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及时更新观念, 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 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采取引导、激励等途径和方法培养其体育兴趣。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 徐和庆.兴趣对学校体育长期效果的影响[J].哈尔滨体院学报, 1988, 2.

[2] 詹兴斗.高中生上体育课的心理研究[A].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论文集[C].1984.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 祝汉文.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经验探讨下一篇: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