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

2022-09-13

目前, 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1) 学校体育目标、方针与学校体育实践的严重脱节。体育课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毕业以后就用不上, 生活中需要的许多知识内容学生又学不到。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同步化, 忽视学生对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 造成体育教学日益枯燥、呆板, 产生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绪; (2) 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 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他们的成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 我们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 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注意共性的培养, 极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循规蹈矩, 唯书、唯师、唯权威、没有批判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不敢越雷池半步, 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 在教学中, 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呢?下面是本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培养个性方面的几点个人看法。

1 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 通过鲜明的个性魅力影响学生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 共同吃苦受累, 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 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 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提高个人魅力, 以高的修养来吸引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鲜明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 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研究更应超前, 因为只有个性, 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与形式;只有性格, 才能培养性格。因此, 在考虑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同时, 首先应考虑到师生的双向关系, 体育教师除了一般教师必需的心理品质以外, 还应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 如鲜明的性格特征 (这其中包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感品质等等) , 出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可以概括为组织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 以及其兴趣与爱好, 这样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就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积极地影响。

2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意识, 调动主体能动性

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都知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个新教材或教学内容的出现, 我们不应该过多、过早地讲解该如何去做, 怎样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错的, 而是应该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去体会, 如何做是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 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教学中, 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激发其自我活动的能动性, 并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 提供更多的自由, 变学生被动参加体育活动为主动追求。根据学生都有荣誉感和好胜心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组织比赛性的教学, 增加激烈性和趣味性, 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能、技术等差异, 采取“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 刺激其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3 在教学活动中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

体育老师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精神, 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 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 学生个体的差异程度更大, 除了智商差外, 更重要的是生理、心理、体质与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 统一教材纲要, 雷同的教学方法, 毫无差异的教学要求及评分标准, 只能使教学变成“死水一潭”。所以, 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制订不同的教材纲要, 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 在大纲、教材的指导下修正课程的进度、难度、深度与广度, 制订出一个具有“个性”的教学计划,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最大限度地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计划前就必须钻研教材、熟悉内容、了解学生, 这样在实施中就能得心应手。

4 通过不同形式, 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 使其身心状态能经受胜利、挫折、反复等顺境和逆境的不同承受力, 达到能自我调控程度。如对体质、技术差的学生, 要鼓励和帮助其树立信心, 不能经常叫出来以错误的示范进行表演;要主动热情接近他们, 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要耐心指导, 必要时要耐心指导, 必要时适当降低要求, 让学生尝到自己进步的喜悦, 使之产生学习新技术的信心。

培养学生个性, 完善学生自我, 不是要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要在教学活动中解除束缚学生人性发展的一道道绳索, 从而增强学生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决心, 磨练学生顽强的意志, 使学生充分解放自我、张扬个性, 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 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走让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值得提出的是,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培养个性方面应处理好几种关系。

(1) 个性培养与技能掌握的关系:其性质是一样的, 都是激发学生兴趣, 掌握锻炼的方法, 参加体育锻炼, 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 教与学的关系:怎样把握发展, 如何认识传统的东西, 如何解决发展个性与技能教学的矛盾等。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不意味着不学习技术, 淡化技术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技术教学一定要抓好。技能提高同样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在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上下功夫来解决这一矛盾。

(3)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不是主宰, 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 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走,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处理学生个性和技能掌握的关系时, 要注意区分角色的转换。

总之,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课程改革教学,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尽可能满足学生需要,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加强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 允许体育教师有个性的教、学生有个性的学。即从个性发展到技术原形启发再到个性和技术共进的体育教学过程。从而, 促使终身体育思想形成, 最终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根据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活泼不足, 教学现状过于死板, 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的情况, 运用文献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围绕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活动,学生,个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施文忠.体育教学应注重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

[2] 詹珊, 等.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程网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创伤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