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2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加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1:

新时代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专职辅导员的数量却并没有随之大量增加,这导致很多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在走访调研的部分陕西普通高校及工作在学生管理一线的专职辅导员后,针对其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不协调、学生素质差异化、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不足和学生心理疏导缺位等问题,本文将从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措施,希望能更好地优化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新时代  学生管理  创新  授权  精细化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05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将教育放到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也对开展教育的各级学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1.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自2017年9月起实施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而设置的,包括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就业创业指导、勤工助学机会等基本内容。但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思想的不断开放,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断增加,这使得学生有多样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学生这个客体的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随之而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新时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格外重要的内容之一。

2.学生管理的构成体系及主要方法

各高校学生管理构成体系基本呈两端窄中间宽的菱形结构状,大多数是在校内设立了党委学生工作处(部)来统筹负责学生工作的开展,其下又针对学生的不同事务分设了诸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国防武装中心、思想政治中心等相关部门,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与此同时,高校配备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管理的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由高校党委学生工作处及所属学院负责下达,例如负责对所管理的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理论教育、价值引领、班级和党团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

3.学生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及困难

通过与部分高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座谈及对前期发放的调查问卷的分析之后发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专职辅导员和学生比例不协调、学生素质差异较大、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学生心理疏导缺位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生管理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造成了许多的困难,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效率低的问题,就必须要找出问题的根本,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陕西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师生比例失调

依照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但陕西省统计局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12月底,陕西普通高校数量为95所,在校学生数为105.48万人,教职员工人数为10.6万人。但是直接负责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人数则相对比较少,以笔者所调研的几所高校为例,各高校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人数大约20名,这与其学校庞大的学生数量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

2.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

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以促使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对管理者而言其所“协调、监管”的对象就是高校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在性格、价值观、成长背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3.专职辅导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专职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因此,大学辅导员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素质能力的强弱对其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虽然陕西普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大多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但这些专职辅导员所学的专业鲜少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与此同时,由于在后期工作中他们的工作量比较大,且所做的事情多而繁杂,这使得他们能够参加培训进行素质能力提升的机会就相对比较少了。

4.学生心理疏导缺位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各高校普遍反映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困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在,但是高校为在校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疏导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人数较少,以笔者本次调研的幾所高校为例,这几所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大约有5人,这与其庞大的在校生数量根本不成比例。而学生心理知识的匮乏也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探索研究

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面临着诸多共性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适当授权学生,推动师生两级管理产生联动效应

基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师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若想在不增加现有专职辅导员数量的情况下,又要达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那就必须努力提升专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中,授权作为一门管理艺术,其能够帮助管理者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管理学概念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权给某位部属承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在高校之中,专职辅导员相对学生而言,其与企业领导者在其所属企业中的性质有很多的类似之处,同样是在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授权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可以帮助专职辅导员赢得学生的尊重,可以帮助专职辅导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专职辅导员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因而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比如学生干部、党团干部等授权给他们,依据授权的四大原则——重要原则、明责原则、适度原则和依级原则,建立起一种层次分明、分层负责、两级联动的高效管理机制,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师生比例不协调而带来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管理质量。

2.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由于生长环境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且便捷,这一改变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变大。加之高校普遍由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变大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专职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难度。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有规则的细化之后,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及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这一理念最早被运用于企业和商业管理之中,强调了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和数据化的落实能够切实提高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依靠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对在校学生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要调动起校内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而是要促使高校各部门多方面协同运转起来,共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确保学生管理目标的顺利落实。

3.健全培训激励机制,促进专职辅导员和学生管理教师任职能力的动态发展

专职辅导员作为奋斗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前沿的人,他们素质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专职辅导员都表示自己在工作后鲜少有机会能够参加全面而系统的相关培训或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等,更多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网络培训或者只是类似于省内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一类的基础培训,这些对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帮助较小。同时,大多数专职辅导员对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和发展前景表现出迷茫的倾向。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可在校内设立“辅导员孵化基地”,帮助这些专职辅导员做好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同时也要努力为他们提供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专业的、全面而系统的培训和进修,切实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思政教育能力、学生心理疏导能力等。

4.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依据

笔者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表示学生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其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这些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也都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安排进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但现实情况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学生个人层面,都存在着对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对多数学生而言,心理健康要么就是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词语,要么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公共课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心理健康无论对自己的学业发展,还是对自己的个人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很多高校也只是“走形式”地设立了心理健康中心,然后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上继续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关注。随着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变多,高校应当及时意识到这些新变化,更应该认识到及时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首先高校要努力提升师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切实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高校要适当增加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数量,确保在校学生和专业心理教师的比例是协调的。再次高校要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一些专业心理咨询师辅助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同時还可以和专业心理医疗机构合作,学校可以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送去及时接受专业性更强的心理疏导治疗。最后高校要切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管理制度,使专业心理教师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够使有需要的学生在寻求帮助时有处可去。

结  语

虽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这也给高校创新管理办法、管理效率提供了“土壤”。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高校应不断实践和探索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正是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将研究视角集中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努力探索和寻找出一条科学性和可行性兼具的新途径,希望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对其他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禹涵,王耀宗.新时代背景下陕西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调查问卷[J].营销界,2020(41):36-37.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三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79.

[3]王禹涵.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效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授权[J].中外企业家,2019(27):127.

[4]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45.

作者单位:陕西开放大学  陕西西安

作者:王禹涵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2:

论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加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完善

1 加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和谐校园建设既是对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响应,同时也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加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学生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伦理化,体现公平与公正,学校秩序才能够稳定有序,和谐校园建设才能够不断深入推进。

1.2 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当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性差异变大,原有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单一模式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应当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渗透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3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不可否认,当前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缺乏、团结协作观念不足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外在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联系起来,把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需要,把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弊端

2.1 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

传统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视学生为管理的客体,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表现为以经验代替民主管理,问题式管理代替发展式管理,事后处理代替预警管理,强调统一要求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多用传统标准,轻视综合素质要求,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管制的地位,管理者认为学生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通过强制、惩罚等措施对其予以纠正。

2.2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单一

就工作方法而言,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多坚持灌输的方法,以说教为主,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者多采用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训导多,进行平等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少;消極被动解决问题的多,主动积极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广阔空间的工作少。这种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抹煞了学生个性;忽视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3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管理队伍却呈现出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呆板,理念落后的现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这种差异性也是造成普通高校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普通高校管理者是管理工作的承担者、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校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人本化管理的要求。

2.4 女大学生管理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洞

首先在学习管理方面,目前的学习管理却仍然是建立在“男性中心”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性别关怀。男生女生同修一门课程、同学一个专业,忽略了女性特有的经验、情感和思维方式,如高等数学、物理课就往往让女生觉得头疼;体育训练上,女生主修足球也让她们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单一性”的注重结果不看过程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其次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这里主要指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作息制度等,包括锻炼、娱乐、休息、饮食的安排和寝室文明、卫生、安全管理等。现有的管理制度传统而且生硬,只注重“管住”学生,而缺乏柔性化的管理,很少关照到女性的特有认知和情感特征。而且,还有很多学校办学条件差,安全管理漏洞百出,存在安全隐患。在面临人际交往、学业、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刻板的性别角色的影响,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及各种心理困扰和冲突,也显现出更为明显的心理问题。

3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

3.1 更新观念,把服务意识贯彻到学生管理过程之中

新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求学生管理者有新的管理理念,法治精神是这个新理念的核心。法治精神的贯彻和深入人心,使管理者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依法管理、重视教育的作用外,还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人员。管理者树立服务意识,就应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避免专制作风和家长制管理方式,重视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管理者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才是以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所要达到的期望目标。

3.2 建立科学、高效率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具有专门和独立的地位,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必须实现专门化的领导体制,要将兼职部门分管的所有学生事务都划归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系统,当前普通高校中与学生管理有关的管理职能要进行分化和整合,实现学生处和相关部门的有机重组,形成功能专一的新机构,建立直属学生工作副校长领导的多个中心和办公室,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重新整合,建立科学、高效率的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对于应对当前的新形势有着重要意义。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机制,建设专业化队伍

辅导员应不断加强素质培养,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当好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良好的行为、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首先应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岗位培训,着力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要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坚持辅导员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

3.4 重视女大学生管理的特殊性

首先应优化学生管理队伍的性别结构,提高女性参与高校学生管理的比例,特别应调整男女辅导员的比例,使其合理化。在管理决策中融入社会性别视角,充分发挥女性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亲和力,在管理中形成独特的领导风格,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体察学生的情感,形成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其次,应增加女学生干部的比例,发挥女生优势,提高女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如,设女生部或女生委员,组织开展一些适应女生兴趣的班级活动;用表演剧的形式,男女生角色易位,使学生站在对方的性别角色反思“男尊女卑”观念的不合理性。还可以就存在于学习、生活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实例在班会上进行讨论,了解性别不平等的历史渊源,探寻改变的策略,使学生认同先进的性别观念。

参考文献

[1] 长锦高.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2] 傅树京.教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

[3] 赵鹏飞.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5).

[4] 秦惠民.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作者:陈莹

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法制化创新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学生管理规范法制化建设也就成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通过揭示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实问题,探求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有效途径;改变高校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深入依法治校新理念;丰富学生和管理者的法律知识;秉承明确的政治方向,务实的创业精神。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法制化

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法制化”,到20世纪90年代之时即发展成为“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化国家”,再到全面法制化社会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法律纠纷频出,普通高等院校越来越多地作为行政主体被自己的学生推上被告席。从这一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管理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管理,不论是从国家立法,还是具体的学校规范、管理实践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法律的目的是使人们生活得更好,可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人们愿意幸福才行,对遵守法律的人,法律才是有效的”[1]。

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洪流中,高校法制化进程的滞后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瓶颈”,即管理与服从相冲突。高等学校亟须贯彻落实“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切实推进高校的学生管理走上法治轨道,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制化建设,让法制化走进我们的生活。

一、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范法制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夏朝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发端,从汉代到隋朝发展为太学和国子监,一直延续到清末。古代大学无论是教师招聘、学生招收、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学内容均由中央的最高统治者统一规定。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后来出现了独立性较强的私立书院。书院虽是个人所设,但是书院的建校人多是各地知识渊博大家,书院内课程设置灵活,教师本身也无固定的教学教程与教学计划,在方式上多以师生间交流和学生的自学为主导,学生学业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德才并重和日常表现。书院相关的管理规定中包含的是一些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内容,而这也就是我国最早的学生管理规范,这些“校纪校规”很好地迎合了当时法律和社会环境。例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官学中占据神圣不可冒犯的主导地位,从而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些管理规范中映射出的是统治者的专制。而这样的管理无非就是更好地限制读书人,更加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者的管理。但是学生的地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还是很低的。

我国的学校法制化建设始于清末,其间一项重要改革就是清政府于1902年公布了《京师大学堂章程》等六部具有现代法律化特征的法规,这些法律第一次将古代中国学生的地位有所提高,第一次实现了现代意义的大学学生管理法律化。随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对京师大学堂的学生管理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这之后相继颁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章》等学校规章,为我国的高等学校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正是在这发展的浪潮汹涌之时,一纸公文让我国的学校管理法制化建设走上了荆棘之路。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名为更好地管理学生、提议法律化建设,但实为压制青年学生进步思潮的一纸《准顿学风令》,禁锢了当时学生的思想,要求学生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并明令如有违者,必将绳之以法。强行剥夺了大学生的合法权利,这为日后国民党的专政奠定了基础。上述逆时代潮流的规定注定了其命运,在实践中遭遇夭折。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我们基本照搬了前苏联的各项制度,包括高校学生管理规范。在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中共中央对地方高等学校的统一化、集中化领导,由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制定和建立高校学生的具体行为管理规范和相关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样的管理模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我国初期的教育框架实现了创建和整合的目的,但是它的缺陷却也是明显可见的——各个高校无法根据自身特点来真正建立一套属于自己院校同时又适用自己院校的学生管理规范;这种统一制定,根本解决不了地域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在“文革”时期,思想文化建设处于倒退阶段,我国整体的法制化建设被迫中断,自然高校学生管理规范的法制化建设也就随之中断,高校的学生管理法制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随着对外开放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院校也进入了良好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依法治国也在这一时期被提出,这就更加促进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学生管理规范的法律规范开始陆续出台,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规范体系。

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现状及现实意义

1990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首次对“学生管理”予以立法解释,即“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2]近些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的大幅度提高,而且我国《教育法》也授权学生“有权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提出申诉、诉讼”[3]。但是其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校的单方“立法”制度,使得大学生遭遇校方的侵权事件以及相关诉讼纠纷屡见不鲜。与之鲜明对照的是,高校学生管理依然显得被动和滞后,亟须创建依法治校的模式以规范高校管理,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有秩发展。

在中国,长期以来的权利不明、权力滥用、地位不平等的现象着实存在的,不仅致使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往往忽略行政程序的法制化问题,同时学校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也常常出现不合乎法律要求,损害学生正当合法权利的情形。即使是在我国高等院校,这种本来最应重视学生基本权利的园地,在对学生的处分过程中,也常常是片面强调学生的某种行为应当受到责难、惩戒和处分,而非关注应当如何按照一套合理、公正的程序去给学生以适当的处理。处理得适当与否,通常是以学校或管理者的自我判断或自我感觉为标准,至于究竟是否适当,实际上很难有被处理者的意见参与其中,而这套机制的本身又是否符合我国的根本法律呢?我们不得而知。

从现有资料来看,我国对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范法制化的研究明显不足,而作为管理规范直接的作用对象,特别是法学专业的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做此项研究。生活在法制社会中的我们,学习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秉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这也就是我们调查的目的。

三、探寻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法制化新途径,谱写创新型管理新篇章

(一)改变高校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深入依法治校新理念

我们应该意识到,依法治校,这是一个由依法治国延伸而来的新观念、新思维,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处理和分析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用它来切实地解决实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问题。同时,真正的“法治”还要求我们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者队伍是一支有自觉的法律思维、制度思维和人治思维的队伍,而非是一些对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秉承传统的古老教育模式,对新鲜事物想当然的管理者。不论是制度的设立者,还是制度的执行者,都应当是一些有专业知识,有专业素养,同时还与时俱进,并非与时代脱节的群体,又不只是会靠冰冷的规章制度说话,应当有其人性化的一面。只有这样,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范的立法精神才不会与我国国家的立法精神相违背,也就自然不会出现高校的校规校纪与国家上位法相冲突的现象,这样,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切身权益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让其继续发展下去。

(二)丰富管理者和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普法宣传,营造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首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来维护自身权利。同时,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也应提高法律意识,遂能在高校学生管理事务上实现法制化。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教育行政管理关系,也是一种民事关系,在法律上二者是平等的主体。学校虽然对学生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但在法律上二者是平等的。然而,“对一切人的不加区别的平等就等于不平等”[4],因此我们要在区别对待的同时,加入人性化管理。为构造法制化的育人环境,就要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普法宣传,特别从刚刚入学的新生教育时就要贯彻法制化精神,切实地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对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让大学新生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天起就能够充分了解学校的相关规定,要将法制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融合成一体。同时,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生活中,都应使当代大学生具有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从多角度逐步形成法制化的育人环境。

(三)秉承明确的政治方向、务实的创新精神,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走真正的正规化、法制化道路

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其自身过硬的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是其能够担当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任的必要条件。在过去权力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当前的新环境和新问题是其无法解决和面对的。学生组织多样化的今天,我们不妨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学生组织的行政权力及行政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样其实可以更加人性化地了解学生动向及其心理,沟通交流上更加方便,用学生的视角去考虑学生的想法,同时既客观又真实地反映出真真正正的实情原貌,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是一个新型的管理者模式。不论管理者是谁,都应秉承公正平等的精神,扎实工作,落实法制化进程,坚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多方面规范化、程序化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综上,普通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的是培养国家高等人才的历史重任,不仅是文化领域更是在科技领域,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范的法制化也同时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作用之重。完善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构建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法律法规,既要综合我国各地高校的自身特点,又要与我国根本立法精神保持一致,以此为基础,切实结合高校管理者的自身智慧,在高等教育管理事务上严谨落实,真正做到高校学生管理有法可依,保障我国法制化进程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德谟克利特.道德思想残篇183[C]//.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4.

[2]张永华.高校学生权益的内涵、类型、结构及其法律特征[J].高教探索,2002,(5).

[3]张学亮.法学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体制与政策研究,2004,(4).

[4]柏拉图.法律篇[M].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68.

作者:乔广才 车德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府信赖保护研究论文下一篇:物理校本课程开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