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1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学习环理论最早由美国物理学教授科普勒斯提出,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可分为紧密相连且相互影响的三个环节,即概念探究、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随着学术界及教育领域对学习环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三环节的学习环模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五阶段的学习环,即增加了“引入”和“评价”。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计算机教学工作,并且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多种有效方式,其中学习环模式,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环模式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习环;计算机教学;应用探讨

近些年来,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教育在当下这个时代,也显得愈发重要。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而创新出一种学习环的教育模式。所谓的学习环模式,是一种学习的组织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对自身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具有十分强大的优势,因此,本文就将对此进行探讨。

1 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特点

1.1 注重基础性

在我国义务教育进程中,初中阶段,应该是大多数地区的学生第一次接受计算机教学。因此在这个初期接触和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的培养。

首先,计算机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要求也就越高,很多后期学习中,复杂的操作过程,其实都是有很多基础操作组成的,因此,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具有十分强的基础性。

其次,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中,教师要通过授课,向学生讲述计算机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科普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介绍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专业名词,不仅提高了一个中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更是有可能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2 重视实际操作

计算机教学,更多的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要充分重视起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特别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更应该突出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性特点。

因为在这个阶段,如果以为的向学生填鸭式的强行灌输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一个理论知识点费尽心思大讲特讲,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并且,即使教师费尽心思讲通了某个知识点,但很可能也只是理论上讲通了,但如果不实际去操作,很难发现學生的问题所在,学生并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完全把握。

此外,重视实践操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操作中开拓思路,创新思维,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死的,但实际的操作过程确是灵活的,初中计算机教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就是要鼓励学生对实际的操作步骤进行创新,从而探索出最为方便的操作方法。

1.3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近些年来,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朝着纵深方向有了发展,并且渗入到了越来越多领域中,与多个不同学科进行有效结合,收获了十分重大的成果。

因此,在中学计算机的教学中,也是牵连到多个不同学科的,涉及的范围极广,学好计算机技术将为他们其他学科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此外,在中学阶段,正是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迸发的阶段,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不断开拓思路,把计算机技术更多的,创造性的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之内。

1.4 计算机教学的限制性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这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

首先,许多落后地区的学校甚至没有资金去投入建设计算机教室,购置相关计算机设备,而计算机课程,也仅仅是以理论知识的授课为主,这完全不符合计算机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硬件设施的落后,是目前阶段,我国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限制问题,使得计算机教学无法更好地开展下去。

2 中学计算机教学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准则

目前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学习环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基本的准则,才能更好的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

2.1 以目的性为准则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每节课的课程内容时,要注重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之后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就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难点。

2.2 层次性和过程性原则

学习环模式,就是非常重视知识的层次递进性传授,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环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应该坚守这个基本原则,在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层次性的课程安排。

同时,也应该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性,要以一套合理的,科学的程序设计,来安排教学工作,在程序设计时,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教学开拓思维,充分激发出创新能力。

2.3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

无论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如何创新和改进,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都是处于一个主体地位的,并且在学习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更为突出。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老师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总是被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时候,学生提问,老师解答,似乎就完成了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而在学习环模式下,教师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授课,讲解理论知识,要积极提问,听取学生的想法和问题,然后对于问题的解答,也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而不是老师直接的正面的回答。总之,在整个计算机的教学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3 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学习环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3.1 问题呈现环节

计算机教学中,对于问题的呈现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过程,教师要不断探索问题呈现的方式,当前,学习环模式下,对于问题的呈现,主要是有三种方式。

其一,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时,要通过一些巧妙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的设置,来提出关于本节课的一些问题,也就是把一些知识问题化。第二种,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与他们共同交流,从而共同提出,和发现问题。

最后一种问题呈现的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通过课下的自学环节,来提出问题,即对教材具体内容不太理解有问题的地方,并且让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适当的写下自己的解决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探究。

3.2 解决问题的环节

紧接着问题的呈现环节,其后就是解决问题的环节,而解决问题环节却恰恰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足够耐心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引导者角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解决好问题,防止他们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大幅度的跑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开拓维,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最后,在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后,教师要根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学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反思工作打下基础。

3.3 对过程的反思和再思考环节

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环节,认为对于问题,无非是提出和解决,这两个环节仅此而已,但是实际上,对于问题的反思和再思考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的反思,不仅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地方我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出来?是在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自问,将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探索模式。

4 结束语

当前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学习环模式的良好应用,为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因此,应该坚持学医环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经验进行了深刻的,多角度的探讨,希望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德荣,张占栋.浅析在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 [J].教育信息:中旬刊,2011,(9).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六河中学)

作者:宋国忠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学习环模式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分析

学习环理论最早由美国物理学教授科普勒斯提出,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可分为紧密相连且相互影响的三个环节,即概念探究、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随着学术界及教育领域对学习环模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三环节的学习环模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五阶段的学习环,即增加了“引入”和“评价”。

随着“学习环”理论的不断成熟,中职计算机教学开始引入该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式,对中职计算机课引入学习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学习环模式的教学概述

1.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

结合当前学习环模式的五阶段理论,学习环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描述如下。一是引入阶段,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課堂上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形成问题,并提出假设。二是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学情境内,对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探究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三是解释阶段,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分析之后,将得到的结论和假设进行验证,看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进行解释,如果不一致则探究原因。四是交流与扩展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到的结果,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五是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收获、反思问题,并进行完善和改进。

2.中职计算机课的性质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特点,其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较为突出。中职计算机课是面向现代社会而设计的一门现代化的课程,是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中职院校课程设计来看,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基础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基础性问题。

此外,中职计算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在进一步的计算机深造中具备坚实的基础。中职计算机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操作性强、普受欢迎、应用面广、受限制性等特点。

3.中职计算机课教学中应用学习环模式的可行性

中职计算机具有突出的职业性特征属性,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是否能够取得突出的效果,其具体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些问题需要理论分析和教学实验来验证。

首先,从理论方面来看,学习环模式是以探究学习理论为核心,并在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基础要求,这使得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具备了可行性。其次,从学生层面来看,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和特点使学习环模式具备可行性,中职学生可塑性强,课余时间较多,积极性高,无升学压力。最后,在学科与设备方面,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实验,这是学习环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而且当前中职院校普遍具备微机室及相应计算机软件,为学习环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二、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分析与设计

1.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同其他教学模式相似,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在设计上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上,要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习环模式的设计目标还应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设计需遵循递进性、程序性、目的性、普遍性、学生主体性、情境性、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原则。

2.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理论上的学习环模式只是一个框架,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需要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其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一是结合中职计算机课和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环模式进行改进,设计“四环七步”的模式;二是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并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来分析学习需要,然后准备教学资料;三是问题呈现环节,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分析学习内容并发现和提出问题,之后结合问题提出假设;四是问题解决环节,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和问题、假设进行分析验证,做出判断并以小组模式组织作出结论,然后展示结论,小组间交流结论;五是评价和反思环节,对得出的结论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知识获得、问题发现和情感态度。

三、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教学实验分析

该教学实验样本群体选择笔者所在学校的2015级学生,以《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课程为教学内容,设置一实验班和一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周期为一学年。

1.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提出教学实验假设,假设学习环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技能、综合能力、情感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其次,教学实验的考评方式为测评、访谈与问卷调查,测评材料为中职计算机应用知识试卷、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态度调查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表、教师评价表。

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的问题呈现采用学生探究形式,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采用教师演示和讲解的方式。该阶段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比如电子邮件的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的查找方法等。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健康上网”的意识,以及鉴别网络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局域网组建各部件的操作与设置,以及组建局域网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阶段,问题的呈现依然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教师在该环节主要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师课后反思。其中课前环节进行学生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环境准备等工作,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评价和反思等。

2.教学实验数据统计

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以调查问卷、访谈、期末测评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测评成绩来看,实验班平均分为73 53分,对照班平均分为64.27分,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访谈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和态度上,超过70%的学生认为“有趣”或“非常有趣”,认为中职计算机课“重要”。而对照班中有同样选择的学生占比则不足50%。

相关能力测评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操作、局域网组建操作等方面较为熟练,而对照班学生则相对较差。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实验的数据统计结果说明,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获取方面,采用学习环模式教学的实验班明显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期末测评的结果也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表现均好于对照班,这说明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学习环模式下,中职生在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价值等方面均表现得较为突出,这说明学习环模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作者:武晓慧

学习环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学习环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战略改革,中职学校不得不面对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尴尬局面。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能力不强,因此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特点,采用学习环教学模式分阶段将传统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逐步转变为高效课堂。

关键词:学习环;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学习环教学模式最早是由上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教授在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种学习和教学的模式,整个模式划分为概念探究、概念介绍和概念应用这三个主要阶段,三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特点和现状

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1.1 强调基础性

由于在入学时中职生的水平就不高,计算机理论基础不高、操作能力不强。结合这些特点,中职计算机课程主要强调的都是基础性,满足日后学生的基础工作。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人才链当中处于较低的位置,主要以培养基础硬件、初级软件应用人员为主。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上学到的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软硬件相关知识、office相关文档、表格、幻灯片以及网络方面的知识都是基础方面的,要求层次不高。

1.2 强调操作性

计算机这么课程本身就强调理论和操作箱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更加注重操作性。上机操作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计算机教育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22.39%d的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和实践课都非常喜欢,有49.58%的中职学生更乐于参加计算机操作实践。在计算机教材编写方面,中职教科书上更侧重操作实验,依此来提高中职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1.3 应用范围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中职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计算机这门学科不仅仅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和其他学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1.4 受限制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受到学校自身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影响,在软件方面学校教学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教师所采用的控制软件等等;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学校计算机的配置、网络带宽等。

二、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设计原则

中职计算机教学采取学习环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几个原则。

2.1 目的性原则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去设定探究目标,根据设定好的探究目标来设计教学情境,当学生在情境教学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良性循环当中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2.2 程序性原则和递进性原则

学习环模式具有强烈的程序话特色,不管教教学进程分成三环、四环、五环甚至更多,但是都必须严格按照环节来进行。以五环学习模式为例,各环节分别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整理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评价结果,反思过程,在整个学习环当中都要循序渐进。计算机课程总体上来说是由简到繁的知识建构,前一知识点是基础,下一知识点是延续,两者联系紧密并呈递进性向下发展的,所以在设计中也应遵循递进性原则。

2.3 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得到充分体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2.4 “情境”性原则

自主探究学习离不开情境的设置,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当中产生质疑,引发更多的思考,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接近实际的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假设、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当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三、中职计算机课学习环模式的实施过程

就像大家孔子所谓的“无欲速”,“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中职计算机学习环模式教学过程中,可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问题呈现、问题解决、过程反思这三个主要环节。

3.1 问题呈现环节

问题呈现主要分成三种方式。第一种,教师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理解学习环模式。第二种由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第三种,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假设。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受到适当的引导,从而探究能力增强,为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3.2 问题解决环节

问题解决环节是问题呈现环节的延续,这个环节当中步骤比较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师为学生收集的数据分析验证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让学生掌握更多数据收集方面的方法。不管学生先前的假设验证后是否正确,学生都要对自己先前的假设进行解释,形成一个总结性的结论。

3.3 过程反思环节

其实过程反思环节应当贯穿于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上两个环节的学习探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评价环节当中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如制作评价表和学生互评表格等。

结语:根据中职计算机独特的性质应用学习环模式,在设备、学生、学科等方面都具备很强的可行性。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应当注重以上四个原则。通过“四环七步”的模式改变学生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终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晶晶.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中的实践与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2)

[2] 陈秀莉.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3] 林婷婷. 研究性学习理论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09(27)

作者:梁亮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教学学习兴趣培养论文下一篇:女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