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组合程度高,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搭配协调,具有美学观赏性、科学考察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多重审美特征,可将其开发成欣赏山水风光,观赏园林景观,感悟风水文化、体验客家风情、感受乡村生活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身,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 篇1:

生态旅游区主题酒店设计研究

摘要:为迎合主题酒店的潮流,探究洞穴酒店设计研究的可能性。分析了洞穴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的案例应用,以安徽省明光市朝阳岗洞穴酒店为例,探讨其中的设计研究,总结归纳了洞穴酒店的设计方法。同时也为继续深化洞穴酒店设计做好了基础。该研究可为以后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希望洞穴主题酒店可以在满足旅游食住基础上带给游客更多的体验和亲近自然的机会。

关键词:洞穴 生态旅游 主题酒店 酒店设计 特色体验

引言

主题酒店也称主题文化酒店,是以酒店所在地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特征、文化特质为素材设计、建造、装饰、经营和提供服务的酒店”。主题酒店以文化为主题,以酒店为载体,以客人的体验为本质,使顾客从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文化感受以。

一、洞穴酒店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洞穴酒店的概念

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和野生动物一样,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繁衍生息3,不断在大自然里寻找安身庇护的地方,穴居成为当时比较普遍的居住形式,具有满足餐饮、居住、遮风挡雨等基本生活起居和生存需求的功能。

洞穴酒店,顾名思义就是以“洞穴”作为主题的酒店,对原始洞穴进行改造或者增添基础设施设备以满足生活起居,现在发展成为人工开发或者修建洞穴,并建造设计完备的配套设施。虽然酒店一般都按地形地势而建,但由于洞穴的多样,洞穴酒店也是形态各异,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的伫立悬崖,有的潜藏地底,更有专门人工凿洞打造的。

(二)洞穴酒店發展现状

现代酒店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酒店产品趋于雷同,差异化程度不断下降,加之国际连锁集团品牌酒店抢滩登陆,使整个酒店业市场趋于饱和,利润下滑件。而主题酒店产品的推出作为差异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酒店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洞穴酒店作为一种自然风光特色的主题酒店和新型的生态旅游类型,因其独特的结构和视觉感,更是成为人们所青睐的旅游热点和体验选择。对自然洞穴的研究注重保护性的开发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对特殊的地形要求和施工难度,国内洞穴酒店的研究设计还很少见。我国洞穴酒店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三)我国洞穴酒店发展前景

根据现在国内的自然资源和现存的条件,在对洞穴酒店进行整体包括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必须兼顾功能和生态,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地理区位,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特色。在洞穴酒店的发展中,可以与其他类型的生态旅游相结合,成为会展、休闲、度假的休闲度假胜地,使洞穴酒店适合度假、学习、国家和经验。为提高洞穴酒店的接待能力,满足游客“食宿”的基本目标,应当发展休闲、娱乐、养生等互动体验功能,大力提高洞穴酒店接待服务水平和生态体验。

洞穴酒店的开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土质地貌、气候环境等条件因地适宜,并在开发的同时不忘保护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洞穴主题酒店案例

(一)卡帕多奇亚的神奇景观——YunakEvleri酒店

卡帕多奇亚地区位于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风化区5。据考古调查可知,早在公元6世纪开始就有古人在石灰岩悬崖上雕刻出的洞穴中居住了。在2000年,改建成名叫Yunak Evleri的五星级酒店。Yunak Evleri五星级酒店在施工时,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清理和土地平整工作,将洞穴屋改成30间与众不同的客房。接着在客房里铺设温暖的木地板,安装照明灯具、无线网络和其他现代化的配件,修建了浴室管道问。。

酒店的房间放在墙上的一个小洞里,床上铺盖的是豹纹毛毯,仿佛置身于某个原始部落,酒店的墙上嵌有橱柜,浅色的凝灰岩和纯白的亚麻布符合我们理想中的传统而休闲的生活方式。这种还原原始生活情景和状态的方法是基于交互设计,有别于传统设计,交互设计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其特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验”,二是“感观”。只有以用户为中心,注重设计上的行为体验和精神上的感官体验,才能真正抓住用户的心。

(二)南麂列岛的旖旎风光——迷途·后隆酒店

迷途后隆酒店建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南麂岛的后隆渔村的陡崖峭壁上,贴山而建,临海而居。该酒店最初受到土耳其格雷梅的启发,使用原有的天然防空洞创建了23间各种形式的创意客房。另配有儿童活动室、超大海景露台、小电影院等。风格结合了岛上渔夫家庭的风格和旅游特色。酒店房间都试图还原真实的洞穴,一个个房间倒像是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大岩洞,配色贴近自然、空间宽广、装饰简朴大气,带给人一种独特的异域风情却又很好的贴近了自然。夜里你可以一边听着海浪拍打着礁石的声音,一边看那满天繁星的夜色。

酒店的设计除了考虑人的体验和感受外,更是从多维度体验设计出发,除了视觉维度外,听觉和嗅觉维度的感受也是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听觉体验在体验设计中不仅能够营造更加突出的主题文化和设计空间意境,还有利于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和惬意的身心感受。海风、海浪拍打礁石等类似的自然声音能够让顾客对酒店产生一种贴近自然的感受。咸咸的海水味和清新的山林的气息加深了顾客对酒店的印象。

三、安徽省明光市朝阳岗生态旅游区洞穴酒店规划设计办法

(一)前期调查与分析

1.用地交通分析

该生态旅游区项目位于明光市涧溪镇鲁南村曹阳岗,距离涧溪镇政府约15公里,距S309省路3.7公里,距离宁洛高速G36(蚌宁高速)公路5公里,可通达明光市区及盱眙县,距明光市区25公里,距盱眙县城40公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自驾游,健康旅游等新型旅游形式迅速兴起。将为明光旅游业带来大量游客,极大地推动了明光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场地地处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徐州都市圈交汇地带,周边城镇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巨大。

2.用地气候及水系分析

基地所在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具有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四季分明,秋冬少雨,雨热同季,夏季相对雨水集中。基地周边水资源丰富,水系环绕,池塘集中。但基地内部水系统较为薄弱,区域内局部有池塘,但汇水区与池塘联系较少,雨季山体地表水流流向分散,未能很好地汇集,没有合理整治,需在景观处理中增加水系间的连通性。

3.用地资源条件分析

地处华北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的结合部,郯庐大断裂带的东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非金属矿产更为丰富。

4.用地条件及绿地植被分析

项目基地周边以丘陵绿地、村庄居住用地、农林用地、池塘及其他用地为主。场地内部地形变化丰富多样,丘壑纵横,其中以一条旱枯深沟为山体主要汇水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主要为林地、草地,土壤肥沃,为将来的种植提供了很大的价值。

(二)总体规划设计

明光市政府提出作为国家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皖苏省际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生态旅游城市,要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安宁和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以。

观光旅游以景区为主,度假旅游以酒店为主,休闲旅游以娱乐为主,特种旅游以差异为主,复合旅游产品注重旅游元素的多样化,元素越丰富吸引力越大。

(三)专项设计

1.指导思想

(1)资源导向要迎合市场导向。依靠该地区最独特的資源——矿物质,面向市场需求,定位目标群体,加强生态环境经验。它真的让游客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回归自然。

(2)经济效益要结合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既要考虑旅游区、村民、政府都能获得正常经济收益,也要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考虑近期开发的同时考虑长远发展。以观光、休闲旅游为基础,带动人气,以度假与专题旅游强化特色,形成中高端产品,聚集财气,树立品牌。

2.主题定位

白垩纪开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于6550万年前,覆盖了7950万年。这是一个色彩缤纷多彩的世界。恐龙统治着这片土地。早期的土地基本上是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在中期,花青素大大增加。基本已经接近新生代植物群了。

这个时期是明光内生矿床形成的时期,现已探明的各类矿物资源,经历了亿万年的沉寂,与今天的人们相遇。生态旅游区规划以矿物资源为载体和纽带,以“走进白垩纪,洞见古今情”为设计大主题,试图揭开矿石形成时代的神秘面纱,用旅游的形式来传递知识。

四、安徽省明光市朝阳岗生态旅游区洞穴酒店设计实践

(一)前期分析

1.洞穴酒店的定位

本论文研究的洞穴酒店设计在现状主要支河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围绕现状河道扩大水域范围,同时考虑与景观更好地结合,打造生态洞穴酒店体验,从而与生态旅游区其他主题区域相呼应,共同构筑充满吸引力的生态旅游区。

2.洞穴酒店的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布局基于对当前旅游资源和地形条件的全面调查分析。旅游产品的实施过程、旅游区功能、主要服务设施、交通和旅游线路、旅游区景观形象、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这是旅游区发展的关键环节。

总体规划布局立足山地地形条件,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系资源,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减弱对环境的影响,反映“盛世莲花、寄情山水”的主题。

(二)总体定位和策略

1.总体定位

整体定位是希望跨越时空的界限,突出古,野,奇,魔四个特点。“洞穴旅游,研究旅游,休闲旅游,狂野豪华体验”作为长三角区域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示范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区域综合效益将整体提升。

洞穴酒店作为该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与体验项目之一,顺应生态旅游区整体趋势,以接近和回归大自然为主要脉搏,强化游客的体验感,让游客体验生态环境,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塑造情绪,休闲生活。

2.策略

注重整体协调发展思想,重点处理好山上与山下;生态、生产、生活与景观;城市与乡村;旅游区与村落的关系。兼顾好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生态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协调进行,通过园区建设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带动社区居民的收入增长,实现社会共赢共富,共享建设成果。

(三)总体规划设计

在对现状旅游资源、地形地貌条件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旅游区功能、主要服务设施、交通与游览线路、旅游区景观形象、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在空间上进行落实的过程,是旅游区开发的关键环节,牵涉到功能布局是否合理,景点与线路组织是否合理,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经济,景观形象是否鲜明,环境保护是否充分,分期开发是否可行,经营管理是否方便等一系列关系到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决定性问题。

1.洞穴酒店的总体景观设计

基于“盛世莲花、寄情山水”的主题,洞穴酒店整体平面采用莲花的造型,以一片莲花花瓣为一个功能片区,每片花瓣之间看似独立却功能相关,交通相连,便于分期建设与运营管。形态上恰似一株盛开的莲花,同根连枝,而又独自绽放,各展风姿,如图1。

利用基地范围内原有的一条水渠进行合理扩建,形成洞穴酒店区域的一片中心湖景,取名映月湖。也借此设计亲水休闲平台,增加游客与自然的互动与亲水体验。利用现状陡峭的地形及岩石资源打造莲花状洞穴式酒店。采用台地式的空间布局手法,形成可分可合的活动场所,巧妙地将建筑和景观与高低错落的莲花造型相结合,视野开阔,使得台地式的每层都拥有精致优雅的观景平台。

2.洞穴酒店的交通流线设计

洞穴酒店区域的交通主要是旅游区内的游览车和游客的步行只有主干道允许私家车、自驾车等机动车辆的通行,并且在园区内的主要出入口专门设置旅行社专用车停车场和私家车、散客车专业停车场。园区内的主要远距离的交通还是以游览车为主,在洞穴酒店区域游览车路线可达主要的功能区域,并在重要的人流相对集中的节点设置游览车临时停靠点作为游客集中的上下车点。此外,在酒店区域主要为游客步行区域,如图2。

3.洞穴酒店的基础设施考虑

考虑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为避免台地式设计给他们带来的不便,通过电梯的合理点位布置保障每层每个区块都可以有电梯达到。即使身体不便或者年老人群也可以享受高层俯瞰洞穴酒店全貌的自然美景,不再因为设计的缺陷對旅行中的美好体验而望而却步,如图3。

(四)专项设计

本次研究设计重点选取了酒店大堂和一组居住体验区作为对象进行重点设计。打破室内外界限,巧妙运用种植结合空中泳池的采光,将景观引进室内,打造室内花园式中庭。以保证了景观的合理性,又避免了室内外氛围的差异引起的不连贯的体验感。

1.酒店大堂设计

洞穴酒店大堂设在建筑中心,正对映月湖,面朝西南方。是酒店的中心,更是各方视线的交汇点。设计一改传统酒店大堂一味追求气派辉煌的风格,更注重整体主题打造的“野趣、自然”。

大堂一层以招待、礼宾、基本办公为主要功能。两层高的开敞式中庭,利用三层露天游泳池底作为中庭天花,尽最大可能满足充足的采光,将大量光线引入大堂,满足生态花园式酒店中庭的室内种植需求。大堂二层以休闲为主要功能,除了室内咖吧,还要精致优雅的外摆更是零距离接近自然,并且视野开阔,休闲享受的同时观赏对面的映月湖景。一层二层主要由一座旋转扶梯上下,扶梯结合恐龙骸骨的构筑,带给乘坐扶梯上下的游客白垩纪穿越体验,如图4。

将景观设计引入室内,打破室内外设计的界限,是原生态设计在生态基础上的进一步挖掘。在生态花园式酒店大堂设计中,摒弃现代化的酒店设计,选择因地制宜的原生态设计,运用本土自然的山、水、树、石等景观营造野趣、自然的整体氛围,给游客一种仿佛置身于白垩纪时期的穿越体验感。在原生态本身所体现的真实、民间、原始的状态上进行简约、自然的修饰,从保护生态环境和本土特色这两点出发,考虑到“共生关系”、资源的再利用、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设计。

利用露天游泳采光的做法,无论是从生态层面、审美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体现了原生态设计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价值意义。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手法,不仅达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更是符合自然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如图5。

2.居住体验区设计

酒店居住体验区更是一改传统酒店的房间排布方式和统一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以房间组合为一个单位,构成具有内庭花园的居住区域,将居住生活生态化、自然化、场景化。

房间的建筑墙体运用自然的岩石,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该地区盛产的矿产资源,尽可能保持自然形态并降低运输成本。为避免封闭岩石带来的压抑感,房间大量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增加室内采光,更开阔视野。室内的岩石一体床、岩石浴缸等自然家具更是作为洞穴酒店的特色体验成为旅游亮点。房间之间的内庭院打造情景式生活体验,水景、花园、景观灯等的氛围营造带给居住空间不一样的温馨,如图6。

将一成不变的酒店房间设计不再看作是对一个个标准间的室内装饰设计,而是转变设计思维,将房间与周围环境综合考虑,用“居住体验区设计”替代“标准间设计”。结合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专业的综合设计考量,以游客的居住体验为设计的出发点,开展居住体验区的场景化设计。以“白垩纪时期的生活体验”主题为导向,构建具象或抽象的空间场景,将游客带入主题的氛围当中,体验生活,仿佛自己穿越到原始时期享受自然。

清晨醒来,面朝映月湖,坐在落地窗前,烤着火、晒着太阳,推门出去就是花园式的私人庭院,扑面而来的阵阵花香和芳草清香,

潺潺的流水声、清脆的鸟鸣声,不用离开居住区就能感受到视觉、嗅觉、听觉的多重自然体验。每个体验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游泳池,全家人可以一起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一下午。到了晚上在岩石浴缸里泡个澡,躺在岩石洞一般的床上、抬头就可以看星星,多么惬意舒适的一天。洞穴酒店的居住体验区,巧妙运用了场景化设计的手法,并通过利用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动觉的感受,达到空间环境体验的目的,如图7。

结语

本文基于安徽省明光市朝阳岗生态旅游区建设的现状,以该生态旅游区的洞穴酒店设计实践为例,总结归纳了洞穴酒店的设计方法,同时也为继续深化洞穴酒店设计做好基础。也希望能够在对主题酒店理论研究、洞穴酒店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主题酒店魅力,以期为以后相关设计提供借鉴,希望洞穴主题酒店可以在满足旅游食住基础上带给游客更多的体验和亲近自然的机会,净化身心。

参考文献

[1]宫威.论主题酒店的发展[D].辽宁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2011.

[2]魏小安.主题酒店:时代的呼唤市场的需要[J].饭店现代化,2005(9):8.

[3]戴华刚.民居建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赵益民,浅析国内主题酒店的开发[J].经济师,2007(10):240-241

[5]魏军营卡帕多奇亚地球上的异度空间[J].旅游纵览,2013(8):66-71.

[6]李忠东.土耳其五星级酒店“落户”古代洞[J].创新科技,2011(06):58.

[5]毛翔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8]曹一美.主题酒店空间多维度体验设计研究[J].辽宁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4.

[9]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批(皖政秘[(2016)87号)[2.2016-06-04

[10]云景.“辞旧迎新的世纪”——白垩纪[J].海洋世界,0161(1):14-17.

[11]徐可浅析原生态设计与其在度假村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大关,2017(7):104-105.

[12]邱洲伟.地域文化主题度假酒店空间情景化设计研究[D].广东广州:广州大学,2017.

[13]邱海东,王裕军海南度假酒店地域特色成因剖析[J].设计,2016,29(19):158-160

[14]周玲,许丽本.基于婚恋情感体验需求的旅游景区特色酒店灯具调研分析[J].设计,2017,30(1):106-107

作者:陆钰怡 温全平

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 篇2:

风水历史文化名山杨仙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组合程度高,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搭配协调,具有美学观赏性、科学考察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多重审美特征,可将其开发成欣赏山水风光,观赏园林景观,感悟风水文化、体验客家风情、感受乡村生活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身,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 杨仙岭 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东北部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乃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开创江西“形式派”堪舆理论的风水宝地,它内含钟灵毓秀之气,外显藏龙卧虎之势,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姿而绚烂的山水人文景观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垂青。

一、杨仙岭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杨仙岭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据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经过实地考察而编制的《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统计,杨仙岭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27个,确认71个,囊括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种类,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8大主类的全部,包括峰丛、谷地、林地旅游地、潭池、游憩湖区、奇特与象形山石、饮食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等33种基本类型。

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且总体上品质优良。《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所认定的71个资源单体按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附加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共获得四级旅游资源2个,三级旅游资源23个,二级旅游资源31个,一级旅游资源15个,其中,三级、四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5个,占杨仙岭旅游资源总数的35.21%;一级、二级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6个,占旅游资源总数的64.79%。

由此可见,杨仙岭确为物华天宝之地,它集青山绿水,幽谷曲径,飞泉翠竹于一身,融田园美景,客家风情,风水文化为一体,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形成以自然资源为主体,人文资源为灵魂,自然资源为优势,人文资源为特色的两大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局面。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总体上丰度和储量丰度都很高,且分布较为集中,集聚程度高,自然风景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搭配协调,极具规模与组合价值,便于开发,也便于形成旅游资源集合区。

二、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关系

与周边旅游胜地相比,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有其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据《报告》统计,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其旅游资源中的8个主类,20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数的64.51%,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总数的21.29%。杨仙岭旅游资源种类多,体量大,密度高,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搭配协调,颇具规模,其旅游资源的“全”而“广”为邻近旅游点所罕见,其触角深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社会文化各层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查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其资源组合程度较高,能将观光游览与休闲娱乐,科学考察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具备多种旅游开发功能。

比较而言,赣州通天岩旅游风景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赣县客家文化城仅限于客家民俗一隅,赣州宝葫芦农庄以休闲娱乐的人造设施为主,故开发后的杨仙岭风景名胜区虽不敢妄称是带动赣州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亦可称得上为赣州旅游业腾飞而添羽加翼的“凤尾”了。当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杨仙岭乃后起之秀,还需借助前述旅游景点的盛名赢得更多旅游者的青睐,故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将几大旅游景点联成一片,发挥互补优势,创造整体效应,全面打造赣州旅游新形象。

三、杨仙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杨仙岭旅游资源的体系和特色,充分挖掘杨仙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潜力,山水开发、园林开发并行,乡村开发、民俗开发并举,客家文化、风水文化并重,综合开发,最大化地实现其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长见识,领悟文化,净化灵魂,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的旅游价值。

1.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形象定位

杨仙岭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组合程度高,可将其形象定位为以山水园林观光为中心,以客家民俗风情为内涵,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亮点,以风水文化探究为特色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民俗、文化内涵于一身,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2.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市场定位

杨仙岭地处赣州市郊,位于323国道旁,濒临波澜壮阔的章江,与赣县县城隔江相望,交通状况良好,可进入性高,且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源市场,但其毕竟开发较迟,且知名度不算太高,故近期应着力开拓一级市场即核心市场,以吸引赣州市区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再积极发展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等二级市场,并逐步占领全国、东南亚地区乃至国际市场,提高三级市场的占领份额。

3.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开发内容及相关旅游产品

(1)山水风光开发,打造观光型、健身型旅游产品

青山绿水乃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主体。

杨仙岭的山具有雄、奇、秀、险、幽的特色,其本身的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已是游览的胜景,而大小的岩石、洞穴及悬崖峭壁亦可让游人一饱眼福,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高山的壮美、空谷的幽美,岩壁的险峻美、象形石的奇特美均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资源,游人可一路攀爬,一边享受青山的苍翠,山风的清凉和纯净的空气,耳听鸟语婉转,再闻花香阵阵,许下美好心愿。若登高远眺,还可见滔滔贡江奔流不息,宋城赣州美景如画,客家摇篮赣县县城魅力无限。水体旅游资源亦可因为本身的形美、声美、色美、味美而成为观光的首选:清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湖水碧蓝清澈,水平如镜;溪流淙淙流动,清脆悦耳;河水哗哗流淌,永不停息。对这些景点尽可能保持其原貌,只需对其稍加修饰即可成为优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资源不仅是极富美学观赏价值的观光旅游资源,还可开发成健身型旅游产品,因此,在几处险峰可设置天梯供游人攀爬,而大型的岩壁则可设计成攀岩旅游项目以让游客的身体充分得到锻炼,一些小型的湖泊或池塘可开发成垂钓区或小型游泳场地,而大的河流则可开发成漂流区让游客体验激流勇进的快感。

(2)园林景观开发,打造生态型、科考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森林资源宝库,密布着古树名木林、松竹林等大小园林和可开发成桃园、梨园、橙园等园林景观的空旷草地,这些园林景观既可供游人欣赏古树的苍劲,名木的珍奇,松树的坚贞,翠竹的摇曳,更可开展生态游活动,终日生活于车水马龙中的都市人可利用闲暇时间在园中漫步,在林中穿梭,享受心情的轻松惬意,为此,对已存在的园林要加强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力度,尽量保持其最自然的风情和最天然的韵味,而潜在的园林景观则可让人的创造性和主体精神体现其中,如搭建果棚供游人休憩,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开发理念。

杨仙岭山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态植物园,其科考价值也不容忽视,植物是历史和地理的忠实记录员,游客可在进行生态游的同时对植物的成长环境、生长变化、利用价值,以及从中反映的地球近百年来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动物迁徙等情况的变化有所了解,为开展科考游的好去处。

(3)乡村乐园开发,打造休闲型、度假型旅游产品

座落在杨仙岭山脚下的罗坑村和分布在杨仙岭周边的河头各自然村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乡村风情和现代乡村景观两种风貌,无论置身于何种类型的乡村中,游客均可体会乡野生活的安宁闲适,故杨仙岭必须加强乡村开发,将周边乡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乐园。

罗坑村可开发成本原式乡村旅游产品,保留恢复其传统的建筑样式和乡村布局,使其鸡犬相闻的原生风格村落形态展现在游人面前;而河头村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旅游规划开发工作齐头并进,两地均可设计“乡村生活真体验”旅游项目,游客可租借农民住房休憩度假,亲自采摘品尝新鲜瓜果蔬菜,做农家饭菜,体验怡然自得、悠然自在的乡村生活,还可亲自参加农业生产体验劳动的乐趣。

(4)民俗风情开发,打造娱乐型、节庆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周边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是吸引游客的热点项目,须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在操作中,可设计一以客家传统建筑为主的大型客家村落,并设置客家饮食一条街,游客进入后换上传统的客家服饰,品尝客家传统饮食,同时学说客家话,学唱客家山歌,全方位享受这一愉悦身心的娱乐性旅游产品。而在节庆日则开展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载歌载舞,张灯结彩,开展盛大的庆祝活动,还可开发客家传统婚礼和客家传统节目表演等旅游项目,游人亲自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客家人节日期间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喜庆热闹气氛。

(5)风水文化开发,打造历史型、文化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名扬四方,且代代相传,深刻地影响了赣南客家人的生活,浸入了客家人的心理乃至思维层面。对风水文化进行研究者或感兴趣者,杨仙岭乃不得不游的胜地。故杨仙岭一定要充分打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品牌,使风水文化游成为杨仙岭旅游开发区的点睛之笔。在实践中,恢复整修杨公祠和八大洞穴,重塑杨仙人及其众弟子像,并对杨筠松的著述及有关传说加以整理展示,还可设计“神游仙境”这一旅游项目,再现杨仙人当年救贫行善的活动历程,以及“形法派”理论的创立过程,游客踏着杨仙人的足迹实地勘察风水宝地的山川形势,领悟风水宝地的玄机所在,感悟风水文化的实质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奥妙神奇,使神秘的风水文化不再具有虚幻的色彩。

风水文化之外的众多民间故事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艺术旅游资源,杨仙岭犹如一个神仙世界,除留下过杨仙人的足迹外,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七姑娘娘等众多天神也对此地偏爱有加,为充分开发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可在杨仙岭设计一个神仙世界,以杨仙人为中心,围绕风水文化将大小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增添杨仙岭的奇幻色彩。也可出售部分与传说有关的纪念品,如驱魔赶邪的赶山鞭等,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杨仙岭上风光好,风水文化代代传,田园生活美如画,客家风情入梦来。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传承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杨仙岭,弥漫着恬静田园气息,散发着古朴浪漫风情的客家乡村,这一切,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风采即将重现,杨仙岭的恒久魅力,将再度展现于世人面前,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无限辉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卢小燕

发展洞穴旅游资源探究论文 篇3: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探险旅游考究

摘要:徐霞客是明代中后期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崇祯十年,徐霞客由湘西进入广西全州开始粤西探险之旅。粤西游记中以桂东北探险时间最长,地域最广,攀登和探险及考察岩洞之多令后人慨叹。利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文学、旅游学、地质学等交叉学科知识探析《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通过归纳梳理徐霞客桂东北攀登探险虞山、叠彩山、象鼻山、七星岩、读书岩、雉岩、芦笛岩等诸多山峰并且探尋风洞、象鼻山水月洞、栖霞洞、琴潭、等60多处岩洞以记录水系和地质结构及所处地理位置。《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中详实记录大量关于洞穴、山峰、溪流、宗族村落等诸多地理和民族特点,这为现代探险旅游业开发、发展、及河流水系治理、地质勘探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粤西;桂东北;探险旅游

徐霞客自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至十三年(公元1640年)旅游和考察,豫、皖、苏、沪、京、津、冀、浙、陕、赣、粤、桂等19省市,行程达10万余里并以毕生精力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不仅是研究古今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洞穴水系的重要史料而且是探究明末旅游业发达的重要文学著作。

1.探险旅游概述

国内外对探险旅游定义尚存争议,但总体上呈现“风险”、“环境”、“不确定”、“探险”、“旅游”等特征。而探险旅游是一种高层次、高强度、新型的旅游形式。通过整理国内外探险旅游定义概念可得:

在自然环境下或陌生的户外环境下为寻求新体验,参加对个体有挑战性的同时具有可知风险或可控危险的特殊活动的旅行。

在未知、不熟悉、异国情调的、偏僻的、野外地方进行的更高级别的户外休闲活动。探险旅游者在探险旅游中可以获得冒险、刺激、兴奋等各种各样的个人经历体验,寻求对个人的各种挑战。探险旅游又分为硬探险旅游和软探险旅游。

能够给人带来有益或有价值的探险经历的旅游和休闲活动。

有人引导的商业旅游,主要吸引物是依托自然环境特征、需要特殊体育或者类似设备支持的、令游客体验冒险、激动的室外活动。

以求新求异为主要目的旅游形式,指在受人类干扰较少的原始自然环境中涉足,通过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环境中磨练获得个人价值的再创造和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追求的是探险者自身价值。

对新颖未尝试过经历的探索,寻找刺激感受,从经历中进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等动机,进行的有别于常规大众旅游的风险较高的新兴旅游活动。

探险旅游指依托原生性旅游环境,由探险旅游企业组织的,在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体验需求为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冒险”是探险旅游最鲜明的特征。

能给游客带来刺激的室外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需要一定的设施设备做支撑。

纵观国内外研究,国外有Meier[1],Sung[2],Millington[3],John Swarbrooke[4],Buckley[5]等人对探险旅游概念进行阐述。国内探险旅游研究比西方稍晚主要有冯麟茜[6],邹统纤[7],谢朝武[8]阐释探险旅游定义。国外首先将探险旅游按照风险和强度分软探险和硬探险。硬探险则是需一定技能,借助专业设备的一种具有挑战性、亲历性、冒险性、结果不确定性、环境真实性、自主参与性、强度较大且又注重安全性的户外探险旅游活动。而软探险的强度不大、风险和门槛较低的大众化探险旅游活动。但整体上国内外研究探险旅游的定义都强调其风险性、冒险性、不确定性、亲自然性、自主参与性与商业性的特征。

2.《徐霞客游记》探险旅游要素、探险旅游项目研究

2.1 探险旅游要素研究

传统旅游业中有“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9。这六要素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1.1 旅游“食”要素

民者,以食为先。旅游业也不例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述有“此处肉馒以韭为和,不用盐而用糖,晨粥俱以鸡肉和食,亦一奇也。”详实记录桂林府肉包子和稀粥的配料和吃法。又有“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菜,携卧具,东出浮桥门。”和“市多鬻面、打胡麻为油者,因市面为餐,以代午饭焉”以及“晨餐后即携具出南门”徐霞客详细描述了每日游览出行时所携所带食物器具。徐霞客旅行时所带食物与器具皆为旅游业中非常重要的“食”要素。

2.1.2 旅游“游”要素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写道“早饭于刘,倩刘孙为导,乃腰镳裹餐”;“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导者携灯前趋……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中多处提及“导”或“导者”等词。文中所述“导”或“导者”为现在旅游业中的向导或者与导游类似但不完全是。注解有“镳”同“镖”,形如兵器,可遥掷以击人,作保卫行旅之用。因此,明朝末年已经出现现代旅游学意义上的“导游”或“向导”的职业概念。

2.1.3 旅游“住”要素

自古民以安为先,《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有“从逆旅不待餐而行”;“浮桥贯江而渡,觅顾仆寓不得,遂入城,循城南去,宿于逆旅”;“时已过午,还炊饭于城内所宿逆旅”多次记录所到之地“旅”或“逆旅”或“宿”或“食宿”等。而这里的“旅”即旅游业中住宿载体——旅馆。住宿既是旅游业发展的互补产业也是旅游业中承载游客的载体。

2.1.4 旅游“行”要素

徐霞客在粤西游记中主要以水路交通顺湘江而下至漓江,辅之以马车、步行。徐霞客在粤西探险旅行中凭借船舟每日行程可达数十里之余。书中记有“夜雨霏霏,四山叆叇,昧爽放舟。西行三十里,午后,分顾仆舟抵桂林,予同静闻从湘江南岸登涯”;“由岐又二里,从观音竹丛中行”;“鼓枻回樯,濯空明而凌返照,不意身世之间有此意境也。”中“放舟”、“舟”、“登涯”等词都反映出水上交通旅游“行”的要素。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录崇祯十年,闰四月初八日至月末徐霞客从黄沙铺向西南行,途径全州、兴安县并游湘山寺,登金宝鼎,考察灵渠等地。沿途旅行桂东北中平均每日行程达20余里路程,最高行程可达到50里路。

2.2 探险旅游项目研究

明朝旅游文学非常流行。江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这极大刺激明朝旅游业,以至于游学成为盛行于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的異地文化求知活动[10]。旅游文学发展至明末出现了以徐霞客为代表的探险旅游也逐渐崛起。

2.2.1 洞穴探险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述大量探险中攀登洞穴和考察洞穴的情况[11]。并且详实记录读书岩、风洞、栖霞洞、象鼻山水月洞、琴潭等洞穴的空间、洞穴秀丽景象、以及洞穴中的石柱、石笋。

望读书岩在水洞上,急登之。其洞西向,高而不广,其内垂柱擎盖,骈笋悬莲,分门列户,颇幻而巧。三丈之内,即转而北下,坠深墨黑,不可俯视,岂与下水洞通耶?洞内左壁,有宋人马姓为秦景光大书“读书岩”三隶字。

“其上为佛殿,殿后一洞屈曲穿山之背,其门南向,高二丈,深五丈。北透小门,忽转而东辟。前架华轩,后叠层台,上塑大士像。洞前下瞰城东,江水下绕,直漱其足。洞内石门转透处,风从前洞扇入,至此愈觉凉飔逼人,士人称为风洞。”

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寨,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

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

导者篝火执炬,请游幽洞。余征幽洞何名,则荔枝岩也。问:“有水否?”则曰:“无之。”然后知士人以为水深不可入者,指琴潭言;导者以为梯楼可深入者,指荔枝言。此中岩洞繁多,随人意所指,迹其语似多矛盾,循其实各有条理也。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记述探险桂林多处溶洞岩峰,并且书中所记录的洞穴都成为现代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芦笛岩、七星岩、象鼻山水月洞、风洞、琴潭岩等多处景区和景点[12]。洞穴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新型的旅游形式。

2.2.2 攀岩探险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徐霞客记录了大量关于攀登岩石时所运用的攀岩技术的资料。书中记有“余攀隙披窾而入,转崖之东,则两壁裂而成门,内裁一线剖,宛转嵌漏。其内上夹参九天,或合或离,俱不过咫尺;下夹坠九渊,或干或水,俱凭临数丈。夹半两崖俱有痕,践足而入,肩依隔崖,足践线痕,手攀石窍,无陨坠之虑。直进五六丈,夹转而东,由支峰坳脊北望,见观音崖在对崖,亦幽峭可喜。”中有“践足而入,肩依隔崖,足践线痕,手攀石窍”,脚踏岩石裂缝,肩膀依靠在岩石中间,手攀石孔,详细描写攀岩中的技术动作中的脚点和手点。同时,也有关于用手攀脚撑的攀登技术记录如“从峡中手攀足撑,遂从虚而凌其上。”

另有,“已而抵南洞之下,仰睇无级。仍以攀崖梯隙之法,猿升猱跃而上”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攀登岩壁时利用攀岩技术——腾空跳跃。“至洞门,觅路无从,乃裂棘攀条,梯悬石而登,直至巨鼠崖之下”也描述通过手借棘条脚踩岩石攀登悬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中大量探险攀爬山峰和攀登岩石洞穴记录并且对攀登所用技术动作进行细致、精确描写。

3 总结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记述徐霞客探险旅游粤西桂东北的岩石、山峰、洞穴以及沿途河流水系、人文风俗、宗室民族。这为现代旅游、地理和地质、水力建设提供重要的文献史料。尤其是对现代洞穴探险旅游和户外探险运动开发和发展提供重要地理、地质信息。

参考文献:

[1]Meier, J. (1978). "Is the Risk Worth Taking?"Leisure Today, 49 (4): 7-9.

[2]Sung H.H, Morrison A.M, O. Leary JT. Definition of adventure travel: Conceptual frame work for empirical application from the provider. s perspective [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1(2): 47-67.

[3] Millington,et al.Occasional studies: adventure travel[J].Travel Tourism Analyst,2001,( 4) : 65-97.

[4]John Swarbrooke, D., and Y. Xie (2003). "The UK Market for Tourism in Chin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 (4): 857-876.

[5]Buckley R. Adventure tourism[M]. CABI International, Oxford, London UK,2006.

[6]冯麟茜.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263-264.

[7]邹统纤.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9(1)22-24.

[8]谢朝武.我国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02):133-138.

[9]王成志.新时代我国发展优质旅游的必然性与关键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18,33(10):5-7.

[10]肖菊梅,李如密.中国古代游学的发展嬗变、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6):34-39.

[11]徐弘祖著,朱慧荣译,徐霞客游记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95-655.

[12]黄楚兴,杨世瑜,岩洞旅游地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523-526.

作者简介:张督成(1989—)男,汉族,宁夏固原市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助教,·大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户外运动)

作者:张督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论文下一篇:旅游规划乡村休闲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