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与对策

2022-12-19

1问题的提出

1.1 外来务工者数量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也也随之开始进入城市生活,“举家进城”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就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 指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地分离的人口,流动人口子女,指跟随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家长工作作所在地生活学习的义务教育年龄阶段(6岁-14周岁)的儿童。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迁移规模的扩大, 流动人口子女的的数量也在迅猛增长。我校所在的灌口镇位于集美区西南部,户户籍人口3.7万人、流动人口2.9万人(2004年),近几年来,流动动人口依然 在不断增 加 , 学校初中 部学生中 外来人口 占到了了60%。流动人口子女作为移民的第二代 , 大部分处于中小学阶阶段,这正是进行社会化、城市化教育的最佳时机。

1.2 外来务工者子女英语学业成绩偏低

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英语学习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两极分化化严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巨大,部分学生能达到优秀的水平;二是是英语成绩总体水平偏低。因此, 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英语的学学习水平是令人担忧的。然而,在厦门市中考中,英语科目总分达达到150分(总分640分),英语成绩薄弱对于他们继续深造有非非常不利的影响。

2外来务工者子女英语成绩低下的原因分析

2.1 自信心不足导致课堂上英语学习的退缩

据调查,流动人口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在一项教师问卷中,有有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与当地学生相比,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素素质比本地学生要差一些,他们在性格上更拘谨小心(28.77%),更更敏感(28.77%),更忧郁(21.23%),更琢磨不透(21.23%),而开朗热热情的只有11.23%。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必然给不少流动儿童童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 导致他们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我校校对一个年段700名流动人口子女进行的调查表明, 能与同学融融洽交往的流动人口子女只有55%,而约有10%的流动人口子女女有交往困难的问题。这些现象对于需要大量会话训练和合作作学习的英语学科是十分不利的。

在我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 外口英语后进生的特点是是上课畏缩胆怯, 因为怕单词发错音被同学们嘲笑、被老师批评评而不敢开口。老师点他们起来进行句型操练时, 他们往往目光光躲闪,不敢直视同伴或者老师的眼睛,小声快速地说完答案之后后马上坐下希望不要再引起老师的注意。

2.2 闭塞的生活环境导致英语课外知识获取量不足

外来务工者子女从小虽然生活在厦门沿海开放城市, 但他他们的生活圈与当地人的融合并不是十分顺畅, 生活环境相对闭闭塞,获取信息渠道不畅,造成眼界不开阔,视野狭窄。加上父母母文化水平一般较低,给予他们的启蒙教育简单化,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城里孩子开发不充分。所以,在进入公办学校后,自然与城市儿童存在着信息范围与知识结构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的隐蔽性与严重性又往往由于容易被人忽视而得不到弥补。

英语作为与生活交际紧密联系的应用型语言学科, 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比较高,例如,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球类单词 ,如tennis, ping-pong, soccer ball, volleyball, baseball等。但是对于某些外口学生来说,网球、棒球等球类仅仅是名词,他们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些单词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需要死记硬背的难词。又如许多英语阅读中涉及到与英语国家文化风俗相关的知识, 城市的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 background knowledge(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理解文段有重要的帮助,而外口学生在这方面比较薄弱。

2.3 频繁转学导致学生学习没有连续性 ,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根据本校 初一 (1)班和初一 (2)班的学生 情况来看 ,接近70%的外口学生是小学3、4年级从老家转来厦门读书 ,约5%的学生小学毕业后才进入厦门初中就读。学生老家多处于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以及经济发展落后的山区, 很多小学的英语老师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英语教学方式并不科学,更多的小学甚至没有开英语课。许多外口学生初一入学时不知道2个英语字母的读法和写法, 直到初一上快结束时每班53-55人中至少有2名学生完全无法开口读英语。薄弱的基础和不连贯的教学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

2.4 家长监督的缺失导致学生课下学习习惯较差

通过与学生交流及家访我发现, 外来务工者子女的父母平均下班时间为晚上8:00左右, 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肩负着为父母或者弟弟妹妹做饭的重任。每天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十分不容易。根据统计,外口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科上超过一个小时的学生为12%,50%的学生花费30分钟左右,28%的学生花费20分钟左右 ,10%的学生从来不在家复习或学习英语。即使是50%的学生至少花费半个小时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主要是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很少去阅读英语文章,拓展英语知识和能力。上述数据表明,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法指导,没有形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习主动性较差,不能有效地、主动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导致知识性和阶段性的错误累积,时间一长,势必影响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小学和初一学生年纪很小, 正是需要老师和家长花费时间和精力培养其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每天英语课堂时间只有4分钟,同时老师面对的是100多个学生。老师对于每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常常仅限于课堂,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能让孩子吃顿热腾腾的晚饭已属不易,加之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精力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3解决外来务工者子女英语学习问题的对策

在与部分外来务工子的访谈过程中我发现,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够学好英语,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笔者站在教师角度,谈谈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3.1 善 用激励 ,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对基础薄弱的外来人口学生,老师应当适当降低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这些缺少关爱的外来务工者子女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尤其重要。这种激励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总之要随时随地要经常化更要不露痕迹。让我们用鼓励扫除他们心中对英语的畏惧感。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子、笔芯等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当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奖励给他们,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弥补了物质上的一些不足。

3.2 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引入课堂

老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在课本的基础上多多拓展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例如西方节日、西方礼仪风俗、西方餐饮习惯等等, 尽量减轻信息不均衡给外来工子女英语学习带来的障碍。另外,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资料,课前预留五分钟给学生做report,将这一项目作为每节英语课的固定环节,并多多鼓励外来工子女上台展示,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并体会交流与分享的快乐。

3.3 创 设情境 ,让学习回归生活

要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求我们的教学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通过听说、读唱、游戏、动画等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对语言的敏感性。在课堂上我们应尽量多用生动有趣的方法组织教学, 要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根据笔者对初中1班和2班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用多媒体教学, 他们喜欢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例如教授介词on / in/ under时,笔者制作了一个方位游戏的flash,一个小猴子不停地变换自己和箱子的位置,让学生抢答,学生兴趣非常高涨,知识掌握得特别牢固。接着,笔者引进寻宝游戏,让学生们藏好彼此的文具,互相问答“Where is mpencil? Is it in the schoolbag?”“Yes, it is.”“No, it isn’t.”来提问。

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英语水平整体落后, 原因并不在于他们接受能力的差异。要想改变这一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凡事趣为先,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起点入手,使学生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对学困生在上课时犯的各种错误, 我们也要以鼓励为主, 不要让学生因错误而放弃学习。只有学会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体差异,实施智慧、艺术、卓越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生学习障碍的消极因素,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摘要: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日渐“家庭化”,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我校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工业重镇灌口镇,学校接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这样的生源状况给学校的教育发展特别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的特殊性,英语这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集人生哲理和社会经验为一体语言学科,是他们大部分人的薄弱学科。本文以我校为例,对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愿景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旨在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缩小他们与本地学生的差距。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子女,英语学习情况,对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热门文章

外来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