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系统论文

2022-05-16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业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机务系统的调车作业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环节,对其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非常有必要。

第一篇:作业管理系统论文

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准确地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而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成本管理(ABCM)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提供了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一、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背景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亦称为作业成本法,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被提出,80年代开始在企业中受到重视,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而以统一的间接费用分配率分配间接费用的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本分配的精确性受到质疑。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生产自动化日益发展,企业制造环境与制造工艺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顾客需求的多元化导致对产品品种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过去大规模同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做法,采用小批量灵活性生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法适应新的情况。

二、作业成本计算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计算是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以作业为基础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而作业又贯穿于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的全过程。

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整个链条,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坚持利润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最终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发展到现代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面对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重日趋增大、产品品种的日趋多样化和小批量生产的市场需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和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应用,继续采用传统成本会计控制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成本的方法,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以及忽略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等等,必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从而引起经营决策失误。传统的成本计算隐藏了不盈利的产品,不增值的作业。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相比,分配基础(成本动因)发生了变化,不再仅限于传统成本计算所采用的单一数量分配基准,而是采用多元化分配基准,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并且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提高了其与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作业成本会计提供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计算是在先进制造企业中产生并有显著效果的。但是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先进制造企业,也适用非先进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产品数量差异大,制造费用与直接人工费用比值高,也同样适宜ABC运行。与先进制造企业不同的是,其运用效果稍差。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采取多品种,少批量方式生产,以这些企业为试点推广运用ABC,不但会给它们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方便其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相关资本支出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且还会通过作业管理的实施提高其管理水平,促使管理现代化,增加企业的价值。

三、作业成本管理及其实际应用

作业成本计算源于商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动机,但其实际意义已完全超越了最初的设计要求,它直接深入到企业的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重构。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仅仅只是认识价值链的基础,只有作业成本管理(ABCM)才能改造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因而由作业成本计算发展到ABCM是现代管理會计发展的必然。

作业成本管理是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它主要是通过对相关作业成本的统计和计算,并把花费的成本精确到每一个作业层次中去,实时反映企业活动的动态,对企业的成本链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充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信息,对必须执行的作业进行指导,提高决策者决策的高效性,大大消除不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作业流程,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员工效率。因此,实施作业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作业成本管理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四个: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其中涉及到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三个要素主要是成本的直接承担者,成本动因是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不断在发生变化的因素,是一个动态的影响因子。

首先,资源简单的讲是对各项费用总体的称谓,在企业中主要是由于产出作业或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每一单位资源的消耗都会产生相应的使用成本,也叫“费用”。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第二,作业。它是指企业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而消耗资源的工作。它是作业成本管理中四个要素的重中之重。根据企业业务的层次和范围,可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

第三,成本对象。它主要是企业对需要进行成本统计的对象。由于现在每个企业的需要不相同,有的把一个品种当成成本对象,有的把一个生产批次当成成本对象,不是统一的。通常大家都把成本对象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前者是根据每个市场渠道中不同的顾客再来确定的成本对象,主要通过核算每个渠道和相应的顾客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收益,并把核算结果用于每种市场类型的产品决策。后者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消耗资源而引起的成本对象,有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等,是用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进行计算的。

第四,成本动因。它主要是用来诠释在企业中发生成本的作业的特性的计量指标,是对每一作业相对应的消耗的资源或完成其他作业所耗用的作业量的实际反映。通常在企业的作业管理中成本动因有三类:交易性成本动因、延续性成本动因和精确性成本动因。

从作业管理的实质来看,作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二是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尽量从顾客提供的价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实现上述两个目标,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包括:作业调研、作业认定、成本归集、建立成本库、设计模型、应用软件、运行分析、持续改进。

作业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为重要的它还是不断改进企业作业活动的动态过程。

四、作业成本管理实施的现实意义

作业管理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比传统的以产品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深化了。在企业管理上又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它对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作业成本管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新经济技术环境的客观要求。由于在新世纪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往信息化方向迅猛发展,市场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而当代的大趋势又是现代企业商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统的复杂化。在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如果企业还是沿用之前的成本核算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一些费用不会如实反映,一些商品的成本信息会发生错乱,从而给企业的战略决策带来重大影响。

通过对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作业成本管理主要是将企业看成针对顾客需求而设计出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每一件商品都凝结了很多作业,企业把这些作业加以衡量而计算出费用,通过市场再转化给消费者的价值,企业里的一些列作业流程变成了创作利润的价值链。从而成功的简化核算方法,把作业作为为成本分配对象,这样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将成本分配给各种制造费用,并能够提供比较客观的成本信息,另一方面还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找出浪费资源的环节,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2.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做好成本管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优胜劣汰,各个企业间进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之中。而當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都是生产多品种、个性化、小批量的产品,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样就使得以“商品”为管理核心与起点为主,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内容也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及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方式渐渐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动态的、不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而作业成本管理把作业成本作为计算对象,把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所耗资源作为重点,把成本动因作为基础,在产生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反映并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缩短了统计时间,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还量化了成本数量,增强企业领导的成本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合作精神。

3.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外国一些企业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经济仍采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仅仅只注重商品投产后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管理,忽视了投产前商品开发与设计的成本管理,这已愈来愈难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商品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作业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发展需要,一开始就特别重视商品设计、研究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力求按照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对有限的企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商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作者单位:上海航天电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史玉

第二篇:如何加强机务系统调车作业安全控制如何加强机务系统调车作业安全控制

摘要:机务系统的调车作业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环节,对其进行高效的安全管理非常有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铁路运输机务系统中调车作业的重要意义,进而介绍了调车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基本情况,紧接着从操作者技术水平、安全管理的缺陷等几个方面阐明了调车作业事故多发的原因,再针对这些产生调车事故的具体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探讨如何通过相关调整进行更高效的调车作业安全控制。最后,从多个方面对这些管理与改进措施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列车机务系统 调车作业 安全控制

作为铁路运输机务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调车作业不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工作次数和工作频率较多,在整个铁路运输的行车事故总量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调车作业的牵涉面极大,与多个工种,多个运输环节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且贯穿到机车车辆的整个运动过程,要进行安全的调车作业需要机务、运转、货运以及等多工种部门沟通协调作业,其工作受到操作者、机器设备、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较大,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或者设备的损坏,对正常的生产运输秩序的影响非常大。由此可见,对机务系统调车作业的安全控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铁路改革的不断进行,机务系统调车作业的安全管理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不过要切实消除调车作业的安全隐患也还需要我们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与安全管理部门的不断努力。本文将对此重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想真正消除调车作业安全隐患,仍需我我们的技术工作者和安全管理者不断的创新,真正实现高效、安全、可控的调车作业。

1 机务系统调车作业安全控制的基本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二十余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都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与作用,铁道部门提出不断扩大再生产和逐步提速的发展目标,在这个背景下,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般的,调车作业可以分为固定调车、中间站调车与专用线调车三种作业类型,固定调车一般运用在较大的编组场或者固定专用线的调车作业中,其调车线路与调车任务较为固定,中间站调车则多为临时性的调车作业,或者小运转以及摘挂列车车次作业。库内调车则一般只在机务段内的无动力调车作业中担当牵引任务,多为小型的库内转线和捣库作业,运行的速度较低,事故的发生率也较低。但是这些调车作业都有着结合协调部门多、涉及面广泛、安全控制点多、作业时间较长、作业频率高、难以实现全面的有效控制等特点。调车作业的安全程度,不但对能否完成线路的解编任务,能否缩短车辆的停留时间,能否加速车辆的周转等各类指标起着很大的影响,还会对列车的行车安全、编组计划、运行计划、运输方案以及大动脉的畅通等起着非常直接的作业。

调车作业在铁路运输工作中起到基础作用,调车机车大约占到全路运用机车的五分之一,一辆货车的全程运转一般需要进行五到六次的调车作业,虽然机务系统在机器装备、技术创新、工作性能、质量稳定、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水平都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在调车作业中,大部分专用调车机已经配备了平面调车的监控装置。但是在跨跃式的发展下我们还是无法对运输超速、冒进以及冒出等危险性极高的事故与质量故障实现极为有效控制,虽然行车事故在发生率方面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调车事故在所有机务行车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却还在逐年上升。而调车作业事故引造成的严重后果绝不比干线事故轻,诸如脱线、侧面冲突、挤岔子、颠覆、溜逸甚至是车毁人亡等中断上下行列车的重大事故都很有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可以说,确保调车作业的安全是减少调车事故的一个关键工序。

2 影响机务系统调车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

从作业形式的区别可以将调车作业分为平面调车与驼峰调车,我们首先分别探讨这两种调车形式的安全影响因素。

平面调车主要用于中间站调车、专用线调车或者编尾调车等情况,其安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调车作业和接发列车作业出现不协调。列车运行速度在不断提高,运输密度也不断增加,中间站的股道较少,咽喉区较短,很多调车作业往往都只能在列车的间隙时间内进行,调车作业的时间要求较紧需要穿越正线和道岔咽喉区的次数较多,因此很多情况下操作者都会为了赶时间而随意简化调车作业程序,极易造成“抢钩”与“抢点”等违章的现象,安全隐患较大。

其二,调车的控制设备运用不当。调车作业中很多作业项目都无法运用设备进行高效的控制,其控制设备很难满足所有平面调车的安全性要求。尤其是高速铁路开行后,调车作业受到的干扰更大,不安全因素也更多。

其三,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较低。中间站、专用线或者编尾调车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多为新员工,工作经验还不够。而且,因为排班的不科学,操作人员工作时间过长,疲劳工作现象较为普遍。

其四,安全管理措施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平面调车的安全管理相对较为松散,安全控制理念较为滞后。

驼峰调车作业主要影响因素在于:一方面,系统调速设备的性能效果影响安全。驼峰调车作业中间隔控制和目的调速是核心环节,更是调车安全遛放的一个主要保障,如果驼峰系统的调速设备失灵,就会出现夹停与超速连挂等调车事故。另一方面,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对安全的影响。驼峰调车大多实现了遥控推峰,解体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不过推峰速度却仍然需要进行人工的配合,因为人为因素的不稳定性,难以对推峰速度进行精准的控制,提钩的时机与遛放车组的时机都难以准确掌握。

总而言之,机务系统调车作业的安全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操作人员的素质。操作者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出现脱标现象,而且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约束,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也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盲目蛮干现象时有出现,而且工作程序的标准没有统一的规范,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很多违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②不同部门与专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各项管理措施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调车作业的复杂性注定其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和专业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但因为安全管理的失策,各个部门或者不同专业缺乏有效的协调和交流,这就对调车作业的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

③安全措施缺乏有效的落实。很多机务系统可能并不缺乏安全管理条例,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落实,具体的安全措施无法得到较好的落实。而且因为无法实现完全机控,很多监控装置人为参与较多,其安全控制就更难以规范操作。

④作业现场情况较为复杂,调车作业隐患较多。因为调车作业现场的断面较为复杂,作业的环境较差,因为铁路线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多,甚至有的位于长大坡道,而有的则出现大曲线延伸到仓库内部,还有的因为修有高路基或者高站台而导致安全条件的先天不足,加之很多专用线路一般都疏于管理,线路两旁的杂草丛生,树枝等杂物也阻碍了照明设备,铁路用的标准也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坏。调车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乘务员要确认调车的信号机存在较大的困难,极易发生闯灯事故。

⑤调车作业使用的设备质量较低。很多调车作业机械设备都因为维修资金的投入不足,而导致质量低下,设备运行中极易出现故障,甚至有专用线路因为年久失修,其枕木因为腐朽很多防爬部件出现损坏,纵断面的坡度变化极大,安全威胁很严重。

⑥调车作业中往往会遇到不少不确定因素。一般调车作业都处于开放式环境下,而且很多调车作业场地都远离铁路的站场,在荒郊野外正常工作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例如,调车作业过程中有机动车辆在前方强越,线路的上空有架线垂低或者突然断落现象,闲杂人员无意扳动了进路的道岔,车辆被提离车钩,关闭了折角塞门等等。而且某些地区也时常有风霜雨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3 机务系统调车作业安全控制改进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调车作业安全控制措施的运用,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善调车作业的安全现状,在管理模式上突破传统的低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模式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务系统的调车作业安全控制会实现极为显著的改进。

其一,通过改进后,专用的调车作业基本上都要实现机器控制,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调车状态下的失控问题。对固定调车作业的机车进行监控装置改进,将调车的各个专线的限速地点、调车信号机的位置、停车距离等所有的控制数据都写入电脑监控芯片,监控装置可以依据机车所处的位置,进行自动的限速控制,使得调车作业的全过程都纳入到监控之中。

其二,对乘务员的调车作业起到规范作用。在监控装置的实时监控跟踪下,乘务员的脱标与违标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杜绝,一旦有危险性事件发生的苗头监控装置就会自动排风停止,专用线路超速、过岔的速度过高等违章现象得到很好的遏制。要注意对调车作业操作人员的排班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时间上班时间安排,保证操作人员的合理休息时间,坚决杜绝疲劳操作,只有操作人员精神饱满,工作效率才能更高,安全性也就更有保障。

其三,要实现监控的检索分析与音频系统分析更好的结合,两者的同时使用基本可以完整再现整个调车作业的过程,这对调车作业的安全有了极大的保证,也增强了操作员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安全意识。监控检索数据可以提供分析调车作业技术信息的依据,音频系统可以再现音像,更好的分析乘务员的作业标准化执行状态,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其四,要更好的实现现场控制。新措施实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机车运行监控装置要为调车作业的现场监控提供更好的条件,现场作业与地面处理更好的串联在一起,可以对无码信号机的缺陷进行极好的弥补,基本消除监控的盲点,真正实现调车作业的事前控制,也保存了调车作业监控数据为事后分析和反省提供可靠的依据,调车作业的事故发生率要有明显的下降。

4 如何加强机务系统调车作业的安全防范控制

4.1 要加强调车监控的技改

我们要以调车场作为单位,对数据进行编组,把各类数据准确写入监控的芯片,乘务员只要输入相应的调车区域代码就可以通过监控装置自动调入数据。并在调车关键点、专用线限速以及过岔速度方面实现全面的自动控制,在规定的地点设置监控对标,监控装置就可以对途经的调车进路各个控制点都进行自动控制。当调车机车运行到调车信号机前时,监控装置就要自动启动其模式控制,乘务员在确认调车信号机的开放后,解除解压缩,列车就可以通过调车信号机。

4.2 要利用音视效果,强化监控检索,再现调车作业的全过程

要充分利用音频系统与监控数据实现较好的结合,一方面为分析人员提供精准的音像分析数据,也通过监控记录装置读取相关数据全面再现调车场面,对调车作业的全过程实现有效的控制,对涉及到机务、车务、工务、电务以及车辆等诸多部门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事件分析时可以更好的确定责任。还要对运行的数据进行自动的检索,充分发挥监控装置的作业,及时解决调车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也可以为机务系统更好的实行严格的奖惩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4.3 要加强设备的管理

调车作业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量的机器设备,频繁的调车作业也会对机器设备带来较大的磨损,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护,严把设备与线路检查关口,解决杜绝检查不到位就盲目进车的现象,并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更换新设备要进行足够的调查和检测。也要做好应对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突发性状况的应对,将驼峰的制动效果保持在一定水平,防止调车事故的发生。

4.4 要从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入手加强人力管理

暂时还无法实现调车作业的全程机控,我们要保证调车作业的安全就一定做好人力管理。一方面,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事故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教育,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不断强化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将实际作业中曾经发生过的险情与各级事故的通报与分析、走行速度的设置以及装卸货物种类等内容都纳入日常的学习与考试范围内,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与判断能力,培养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做到能很好的处理突发事故,并组织学习新技术和设备操作。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安全协调。调车作业关系到很多部门、专业、工种的连续工作和协调配合,我们一定要加强相互的交流,统一进行管理,从所有环节抓安全。

4.5 要创建自控型的班组、转变安全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不当往往无法激活相关人员的工作激情,我们只有在最前沿的作业现场加强其管理,通过奖惩机制、良好的待遇以及精神的鼓舞等措施建立其自控型的工作班组,才能激发出基层操作者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通过更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用人,使安全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6 要加强规章制度的标准化建设

机务系统调车作业涉及面广泛,只有对其统一实行标准化的规章管理,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规章制度一定要有较强的标准化,全面科学的规范整个调车作业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与细化,使得调车操作中的每一个操作流程、内控要素、人员协作、技术运用等都有章可循,坚决杜绝各类违规操作情况的出现,对整个调车作业进行高标准的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郑国华,何新贵.铁路行车设备施工管理办法[J].哈尔滨铁路信息技术,2010.4:14-25.

[2]李腊元,王永庆.交通运输技术调车作业管理与安全控制[J].铁路实践探索,2008,(7):21-27.

[3]邱昌容,杜少敏.安全预控管理模式的探讨[J].当代科学与经济信息,2008.5:12-23.

[4]于海英.线路运输能力发展优化的不定期动态规划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43-66.

[5]李成荫,辜承林.模糊知识处理的理论与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8,1l(3):56-59.

[6]钟联昌.推动现代化安全管理,适应铁路跨跃式发展需要[J].铁路实践探索,2007,(5):46-57.

[7]刘光耀,冯凡卡.浅析铁路安全管理的几种倾向[J].铁路信息与技术,2010.12:112-115.

[8]龙惟定,王志强.浅议铁路信号与安全设备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8,1l(3):56-59.

作者简介:

王春波,男,1972年,199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工程师。

作者:王春波

第三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J2EE、XML、B/S等技术, 结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特点, 构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全过程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实现目标、指导思想、设计思想、技术平台、主要业务功能、技术特点和物理架构。

关键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综合管理系统;J2EE;XML;B/S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才能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证书,才能上岗实际操作相应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是检验测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技能水平的重要依据,所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不仅要求能客观真实地评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水平,而且要能有效地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的效益和水平。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实操考试系统目前深圳某家公司已经开发成功,并成功运用于实际考试,但系统只针对实操考试过程,没有将理论考试、培训过程、证书管理、继续教育等前后过程纳入到系统中,不是一个完整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1 实现目标

系统总目标:业务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决策科学化、数据网络化。

1.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全过程综合管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过程包括考生报培、考生培训、考试报名、理论考试、实操考试、证书管理、继续教育、考试监察、在岗监察等业务过程,要求所有过程都纳入到管理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

1.2 完全实现无纸化管理

无纸化管理,不但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

1.3 数据完全电子化,拒绝假电子化信息

所谓假电子化信息就是指扫描件、模拟仿制文件(伪造文件)。要求所有文件都是在管理系统创建生成的。

1.4 所有数据直接来自于源头

尽量避免中间数据(通过人工录入方式)的产生,即使是基础数据,如考生基本信息,也是通过身份证获取,其他如培训和实际考试等,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操考试,所有考试数据,包括考试过程信息、考试成绩等都是由考试测评系统(包括理论测评系统和实操测评系统)自动传输到管理系统中,严禁间接数据的产生。

1.5 接口规范化、标准化

包括管理系统、测评系统、各种终端读写设备、采集器等等,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接口要规范、标准,保证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和设备之间无缝链接,信息畅通,这样既有利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资源共享。

1.6 丰富的辅助支撑功能

考试过程管理是其主要的管理功能,但其他功能的缺失也会降低系统的整体价值。

辅助支撑功能包括信息交流、内部邮件、互动社区、知识乐园、网上服务、支付宝、监察管理、安全管理、角色权限等。

1.7 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有效集合

由于整个管理系统信息量积累会越来越大,并且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层次性,将集中的核心的考试过程的数据纳入到私有云服务器,其他过程信息纳入到公有云服务器。既均衡了负载,又保证了系统安全稳定。

2 指导思想

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实操、理论考试过程为核心内容,其他过程为支撑及丰富内容。

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业务管理功能为主线,其他过程管理功能为辅线。

3 设计思想

3.1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的三层架构设计,即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访问层处在系统的最底层,封装了各种对数据库访问的方法,以完成对数据库中底层和原始数据的各种

访问。

业务逻辑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业务逻辑的封装,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请求调用数据。

表现层主要就是做好合理的、适合客户的界面,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提供的服务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输出数据。

3.2 模式选择

实操考试测评系统可选择C/S模式,其他尽可能选择

B/S模式。

3.3 开发语言

除选择C/S模式的选择C++语言开发外,B/S模式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

3.4 开发工具

采用C++语言可选择Delphi、Visual Studio,JACA语言采用MyEclipse或Eclipse。

4 功能模块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单位信息、监察单位信息、数据字典维护、规则管理(创建、维护、增删等)、分类管理等。

角色和权限管理模块功能包括用户信息维护、定义和维护系统角色(用户)和权限。

流程设计管理模块功能包括流程模块内部功能设计、标准流程创建、审核人员定义等。

数据库管理模块功能包括数据库安全、备份、字段定义、参数维护、逻辑关系表述等功能。

地理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定义和显示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有关的机构和设备的空间物理信息,如培训机构地理分析、理论考试地点分布、实操考试地点分布、与考试有关的特种设备物理位置、与考试有关的测评系统物理位置等。

考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所有考生的基本信息、目前状态进行集中管理。

考试信息管理模块主要与实操考试系统、理论考试系统接口,获取考试过程信息及考试成绩等。

决策分析系统模块主要包括查询子模块、统计子模块、报表子模块、对比分析子模块及决策树子模块。

综合信息管理模块主要与中间件交互信息,内部信息通过中间件管理模块发布出去,外部信息通过中间件管理模块传输进来。综合信息管理模块就是对对外发布的信息以及接受外部信息进行控制。防止非法收发信息。

辅助功能模块对信息交流、内部邮件、互动社区、知识乐园、监察管理、网上服务、支付宝等功能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功能在相应的辅助功能模块中实现。

监察管理作为一个辅助功能来描述,其作用是维护定义以及开放监察权限和内容,以供监察单位查询,同时提供与监察单位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

中间件服务器主要安装中间件程序和服务的,采用JAVA语言开发,优先采用Tomcat或WebSphere技术,其主要作用是使两个不同接口和语言的程序和系统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对外提供一个标准统一的接口和语言规范,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OS环境。

Web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将中间件服务器提供的信息向互联网发布,提供网上信息浏览。目前较流行的技术是WebSphere。

5 技术特点

5.1 电子公章/签名

系统要求完全实现电子数据和无纸化管理,电子公章和电子签名技术必须要安全可靠应用,否则证书、证明及流程无法避免纸质化。

电子公章/签名技术采用专业公司开发的产品,管理系统开发中间件软件与其接口。

5.2 在线编辑技术

本系统要求在流程审批文档时,能够在线编辑和修改文档,并支持保留痕迹和全手写输入等功能,实现本地办公和网上办公的无缝整合,本系统采用SOA OFFICE文档第三方控件与系统集成实现在线编辑文档要求。

5.3 可视化智能化XML编辑器的应用

为了规范管理系统中的文档,将所有文档格式转化为XML格式,并为决策分析模块提供规范的可提取的文档信息,便于网络流转和信息共享。

5.4 条形码开发与应用

本系统可对特种设备、测评系统、证书等进行条形码管理。包括一维条形码和二维条形码,一维条形码主要用于标识,二维条形码主要用于信息存储。

条形码技术已经成熟,但如何与系统无缝链接以及如何减少条形码存储容量、查询检索时间及对系统资源的消耗仍需要创新技术。

本管理系统采用基于电子表单的条形码技术,条形码只有在调用打印模块时显示,在查看、修改、录入模式下隐蔽不显示从而达到上述要求。

6 主要业务功能

前面也谈到了功能模块,这里就业务范畴谈谈其功能。

我们将关注特种设备行业的人员定义为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以此人员登录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一个类似网站的管理系统)开始,就将此人员划入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范围,系统就开始对其进行跟踪管理。

所以第一个业务功能就是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6.1 准入人员管理

对应系统功能模块为辅助功能模块中的信息交流、互动社区、知识乐园、网上服务及决策分析模块。

决策分析模块可对注册登录系统人员的基本信息及访问内容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报表,为相关人员与机构提供决策信息。

6.2 为准入人员提供服务

准入人员如想进入特种设备作业行业,第一个实际行动就是咨询相关特种设备作业培训机构,对应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管理模块和辅助管理模块的网上服务功能模块。

系统提供培训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详细信息供准入人员查询。

一旦准入人员确定了某一个培训机构,即可在网上通过系统进行报名(管理要求培训机构一定要在系统中注册登记),无特殊要求无需到培训机构办公地点报名登记。

6.3 为培训机构提供相关服务

系统可为培训机构提供多种服务方式,首先培训机构可通过系统进行注册登记并发布培训信息、查询准入人员信息、了解特种设备行业信息和动态。

培训机构还可在系统中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以及系统提供的增值服务,如财务管理、费用管理及采购管理等。

6.4 培训过程管理

规则要求培训过程一定要纳入系统中管理,每个报名培训人员的培训时间、次数、累计时间、培训成绩、教练信息等都要自动传输到管理系统。并作为今后报名考试的依据,如某项没有满足发布的规定要求,系统有提示并拒绝该人员报名考试。

6.5 考试报名管理

考试报名由培训机构在管理系统中进行集中报名,系统自动验证报名培训机构及考生的信息是否完整,自动响应和回传相关信息,无需人员干预(特殊情况通过特定流程审批)。

6.6 考试过程管理

考试通过专门的理论考试测评系统和实操考试测评系统进行考试,此两个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讯,将考试过程信息和成绩传输到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

包括监考员管理、规则设置、考试计划、考试任务、考试安排等内容都在此过程中,详细的细节内容不在此

描述。

6.7 证书管理

考试通过后,在管理系统中可生成合格证书,证书上有条形码和加盖的电子公章,系统也可打印制作成电子合格证书,系统可对证书进行追踪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此证上岗,必须要通过用人单位在管理系统中备案,用人单位按规定定期在系统中录入上岗人员的工作记录和

表现。

各种情况下,合格证书需要注销,也一定要用人单位或个人在系统中申请注销,符合条件的相关管理机构准许注销,并在系统中有记录可查。

6.8 继续教育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拿到合格证书后,按规定要定期进行继续教育,否则注销合格证书。继续教育也通过管理系统完成,系统自动制作一些继续教育内容,并自动判断继续教育是否合格。

6.9 其他业务功能

其他功能,如特种设备管理、测评系统管理、持证上岗管理及监察管理等不做深入描述。

7 物理架构

物理架构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Web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可布置于本地独立使用,也可为私有云一部分,也可采用共有云

服务。

8 结语

为了响应和推进质检办特(2007)314号《关于推进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产业政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结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特点的信息化系统的开发需要有共识的群体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全国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管理系统总体需求说明书[S].中国特检协会信息工

作委员会,2004,12.

[2]陈金兰.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研发

[D].安徽理工大学,2009,6.

[3]沈峥.基于创达版特种设备检验管理系统的条形码开发

及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1,9.

作者简介:曾梓峰(1957—),男,福建人,深圳市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生,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自动化和信息控制;李孝波(1969—),男,重庆人,深圳市泰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智能控制。

(责任编辑:黄银芳)

作者:曾梓峰 李孝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专业会计论文下一篇:销售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