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管理论文

2022-04-27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知识经济条件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研究以李自维编制的《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高校18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管理论文 篇1:

论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摘 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全民读书活动非常重视,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图书馆是人们进行阅读的好地方,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对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从而能够做好采集、分编、保管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逐渐被应用,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理论等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到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有利于促进图书馆发展。本文首先对知识管理概念和特征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给出应用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创新给予建议,旨在能够不断促进图书馆管理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效率

引言

知识管理是新时代的一种管理手段,主要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管理职能。知识是人类通过对大自然的实践和总结后形成的信息描述,从而表示对事物规律的认知。在进行知识管理中,可以通过知识的描述来进行管理和搜索,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流。而图书馆管理工作非常适合应用知识管理方法,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搜索、获取、记录、更新以及创新等全部图书馆管理功能,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创新,可以促进图书馆发展。

一、知识管理概述

1.知识管理定义

知识管理的概念首先是由商业界最先提出的管理理论,通过美国相关部门研究后对知识管理进行定义。知识管理指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对相关知识进行具体识别,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知识管理就是能够将群众的智慧汇集到一起,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来提高企业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两方面,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精确地存储,而隐形知识指的是人们的智慧和经验,存储在人们的大脑中。还有人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创造、收集、处理、储存、传播、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网络管理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也是知识管理的工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人们能够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来进行知识的获取和传播,从而发挥知识管理的有效作用。

2.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知识管理应该对具有传播价值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传播,从而有了小提高知识的传播价值。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将信息内容进行搜索、获取、使用、存储、开发、传播等都是知识管理的内容。在知识管理中,首先需要获取知识信息,将信息资料进行编写,然后将文件输入到互联网信息系统中,再通过编号、整理后将其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络系统进行知识的查找、学习和传播,从而实现其价值。知识管理还具有共享性,在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办法,可以让公民免费获取其需要的知识内容,从而为人民所服务,实现了其文化、知识传播的职能。

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图书馆发展

知识管理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有利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读书的需求。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到图书馆去查找一些资料,从而能够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或者业余爱好而增添技能。随着观看人数的增多,人们对获取知识的快速性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知识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网络计算机进行知识的管理,人们在搜索时能够非常地快速、准确,从而能够满足人们学习知识的需求,对图书馆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少不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能够对其知识资源进行快速整理,对资源可以进行优化,从而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求。

2.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知识管理被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场所,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创新和知识贡献,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图书馆传播知识的职能要求。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知识共享时代,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人们的快餐生活要求,能够让图书馆管理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3.有助于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新知识成果研究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对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办法,能够将图书馆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管理,这样能够对其管理的有序性进行提高。将图书馆知识信息全部采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从而能够实现知识管理的系统性,对于信息的搜索以及信息的管理都十分方便。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这样可以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知識探究和知识创新。当知识实现传播后,就会让好的知识传播开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坚持知识创新理念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创新就是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结合,从而能够不断进行新研究成果的显示,实现知识创新。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将知识资源变得系统化和规模化,通过互联网络搜索信息资源,可以有利于知识信息的传播。而隐性知识主要是人的思想、实践经验、技术方法等,都存储于人的大脑之中。人们对知识的应用都是将其储存于大脑,当使用时,人们会充分调动大脑中的知识,从而能够有效做出表达。因此,对于隐性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人进行管理。因此,知识的转化特别重要,转化的途径也分为很多种,包括显性知识转化到隐性知识,就是学习的过程;从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代表学习总结的过程;从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知识经验,逐渐形成自身知识的过程;而从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指的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不断改进,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转化。在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其进行知识转化和创新,图书馆中的隐性知识指的是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经验,在进行多年图书管理工作中总结出的管理技巧。在读者进行图书馆信息搜索时,可以与管理员进行交流,从而是吸纳经验的转化,也就是隐性知识的传播,从而实现知识转化。图书馆管理员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从而实现知识创新,提出更加有效的图书馆管理方法,促进图书馆管理技术的进步。

2.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为人们获取知识进行服务,图书馆是免费向公众开发的知识获取场所,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取知识的权利,图书馆能够为公民提供应有的服务。人们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需要提供任何的证明和办理相关手续,只要不借阅图书就不需要办理相关的读书卡,从而实现为大众服务的宗旨。为了更好地向大众服务,图书馆在管内书架旁边应该设立桌椅设施,从而能够方便大众进行阅读。各种阅读图书应该进行分类放置,并且在相关图书栏目中应该制作标签,比如商业类、文学类、英语类、小说类、销售类等,从而能够方面人们去进行快速查找。为了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从细微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图书馆入口贴有读书指南、查找指南、图书馆地形、每层楼都具有哪类图书等提示信息,从而能够有效节约大众寻找图书的时间,提高人们查找资料的效率。现在是信息时代,为了给大众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也可以在电脑区域设置图书馆内网系统,让人们通过网络查找图书馆内的资料,同时也方便人们对资料的下载,人们不需要借阅图书就可以获取资料,从而提高知识传播的高效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在进行信息录入时,工作人员应该对录入的关键信息进行仔细斟酌,对于同一本书应该选取多种关键词,这样可以方便大众在电脑中进行信息搜索。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分类时,应该准确对其进行分类,提高人们查找的准确性。

3.利用文献资源管理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重要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管理信息化、有序化,这样能够更好地提供读者的现实需求。将文献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可以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将文献管理进行有序化可以实现读者搜索的精确性。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文献搜索进行服务,可以将文章名字、关键字句、专题摘要、文章主题等作为关键词提供搜索,从而提供大众搜索的便利性和宽广性,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利用信息技术管理

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信息的搜集、查询、存储、处理、传播等,图书馆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优化,比如运用光纤来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从而有效提高信息传输速率。还可以开发图书馆内网,对图书馆内部的所有图书内容进行上传,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方便了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查找,提高搜索速度。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地区的图书馆进行联网合作,将所有图书馆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字内容,可以对相关的影像资料、视频信息等机械能搜集,从而能够从各个方面为大众提供需求的信息。图书馆数字信息内容也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还可以进行联网,让读者可以通过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进行资料的查询,在最大程度上为大众带来更多的知识信息。

5.建立知识服务体系

为了能够为大众读者带来更好的图书馆服务,应该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从而方便大众读者进行图书的查找和阅读。图书馆可以为大众设立阅读导航员,导航员应该在图书馆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对图书馆的地形、图书安排等具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当大众读者在进行图书寻找时遇到困难,图书导航员能够及时地进行指引,从而方便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源。如果图书馆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在管内设置导航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进行语音识别,通过读者的语言能够为其进行准确指导。机器人应该能够听懂各国语言以及各民族方言,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导航服务。图书馆也可以定期进行举办阅读活动或者专家主题讲座等,从而吸引更多读书爱好者来进行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的功能。

四、提高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创新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

思想是人类行为的指导,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从思想方面进行改造,从而能够正确运用知识管理的手段进行图书管理,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在运用知识管理手段进行图书馆管理时,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去进行创新,时刻关注网络上有关图书馆管理的新技能,不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为大众读者带来更好的读书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以定期进行开展管理会议,从而能够提出各自的创新管理意见。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集思广益,将众多管理人员的隐性知识将结合,再经过研究和分析,从而进行管理创新。

2.建立管理队伍

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队伍,并且不断吸收新的人才,这样能给图书馆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年轻人具有不一样的管理思想,在招聘图书馆管理人员时,应该主要对年轻的管理人才进行招纳,有助于管理创新。与此同时,也应该对老员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管理技能,转变管理思想 ,不断进步,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

3.构建共享平台

在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旦优秀的管理人员离职,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图书馆应该建立知识共享平台,组织优秀的管理者分享管理经验,年轻的管理者去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管理经验分享过程进行视频录制,从而将其纳入到图书馆共享平台中,以便于日后对新管理者的培训,从而实现经验共享。

4.提高服务意识

图书馆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虽然图书馆是免费为大众开发的具有公益性的组织,但是為了更好地履行传播文化的职责,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读者的关怀,为了能够让其更方便地去借阅图书,简化借阅流程,为大众读者提供方便。也可以通过账号注册的方式获取图书馆内网资源,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在家进行信息浏览,促进知识传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还能够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发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进行应用,首先应该坚持知识创新的理念,通过挖掘图书馆隐性知识来实现知识的转化,从而完成知识创新。还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服务宗旨。将文献资源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基础,需要对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并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书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知识服务体系,旨在能够更好地完成图书馆传播知识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田国梁.浅议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理念的图书馆用户服务——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20

[2]邹 雪.从专业情报服务环境变化谈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探讨[J].才智,2020

[3]邢利平.浅议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创新服务[J].教育现代化,2020

[4]李晓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兰台内外,2020

[5]刘 鹏.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兰台内外,2020

[6]范 宇.基于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

[7]田 甜.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

[8]吴念念.基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20

(作者单位:平遥县图书馆)

作者:梁艳

知识经济条件管理论文 篇2:

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李自维编制的《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高校18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大学生;民族地区

自从Seligman[1]等人(2010)提出了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今天,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娇子,他们被历史和时代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人培养的质量,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党和民族的事业。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现状,是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应该重点关切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桂西北某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2000份问卷,收回1925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26份,有效率为91.3%。其中,男生792人,女生1034人;文科生1130人,理科生696人;学生干部867人,非学生干部959;贫困生人1091人,非贫困生735人;留守经历大学生777人,非留守经历大学生1049人;大一学生488人,大二学生524人,大三学生457人,大四学生357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自评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为李自维[2]2009年编制,量表有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自我管理与谦逊和灵性与超越等6个维度,共包括72个条目;量表采取“非常不符合我”、“基本不符合我”、“不确定”、“基本符合我”、“非常符合我”五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积极心理品质越好。量表信度为0.978。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23.0和excel2010进行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

经过统计分析,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该结果与李自维[3](2009)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具体见表1: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该结果与李林英[4](2012)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具体情况见表2:

2.3 文理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文理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文理科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该结果与潘霭明[5](2016)的研究結果比较接近;文理科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3:

2.4 是否是学生干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4:

2.5 是否是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p﹥0.05)。具体情况见表5:

2.6 是否是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是否是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p﹥0.05)。具体情况见表6:

2.7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比较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人性与爱和积极品质总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事后两两比较显示:大四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一学生在正直与勇气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大一、四学生在正义与合作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一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大四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一学生在灵性与超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具体情况见表7。

3 讨论

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在人类进化历程中,男性逐步形成了较女性更加强烈的担当责任意识、独立自强意识、自我管理意识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女性逐步形成了较男性的更加强烈的家庭观念,而且我国的传统文化要求亦如此;促使男性在智能与知识的学习与提升、自我管理与谦逊的能力与态度中较女性好,女性形成人性与爱的积极心理品质较男性好。文理科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文理科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可能原因在于文科生较理科生具有更加浓厚的文学兴趣、关注和了解历史、关心国际风云变幻和民情社情国情,文科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更好,新思想火花更多,更富有团队精神和正义感;而理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聚合思维能力优势更明显。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大学生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协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水平,锻炼和提升了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培养了较高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了许多书本之外的宝贵知识与经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在其他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催生了他们“知识改变命运”思想,因此,贫困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较非贫困生高,学习自觉性、学习毅力和抗受挫能力较非贫困生强。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有限或忙于耕种而无暇顾及或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同时,父母的“有效期”十年,十年之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内隐的,通过外显的测试难以看到其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人性与爱和积极品质总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尽明确,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尽相同。事后两两比较显示:大四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较为迷茫,大四学生较大二学生更加意识到智能与知识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提升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与智能,为自己稳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一学生在正直与勇气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血气方刚,一身正气,他们的报效祖国和服务社会的理想与激情高昂,而大二、三学生越密切接触社会,其原有的正直与勇气慢慢消减了;大一、四学生在正义与合作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由于大一、四学生主动接触社会频繁,强烈意识到正义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要求,合作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心理品质,大二学生的正义感和合作意识明显消减;大一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和积极品质总分上明显高于大二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学生较大一学生懒散,其在中学时代和新生军训时培养的良好自我管理能力与谦逊品质明显下降;大四学生在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可能是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会并善于自我管理,要谦虚谨慎,方可立足社会,成功就业或升学;大一学生在灵性与超越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大二、三学生,可能是因为大二、三学生疏于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随着学习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4 结论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因子分高低依次是人性与爱、正直与勇气、灵性与超越、正义与合作、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人性与爱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男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在人性与爱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女生;文理科生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文科生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积极品质总分和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和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且学生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智能与知识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生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智能与知识、正直与勇气、正义与合作和灵性与超越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管理与谦逊因子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 Csikszentmihalyi M. (201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

[2][3]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李林英.大學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5):546-547.

[5]潘霭明,郑珊珊,麦嘉杰,李炳全.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其对学业情绪的影响肇庆学院学报2016(03):81-85.

作者:尹晨祖 唐毓首

知识经济条件管理论文 篇3: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东道国市场特征与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

摘要: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是跨国公司全球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构建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和东道国市场特征与市场知识转移模式关系的解释模型,基于131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样本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采取的全球战略会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市场差异性和市场重要性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也紧密相关.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市场特征;市场知识转移模式;多元logistic回归

网络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将跨国公司看作一种不仅能在其网络内部比外邵市场机制更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而且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创造新知识以维护和提高竞争优势的知识网络和载体,在国际市场上转移知识不仅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源泉,更是它进一步成长的主要来源,这种知识转移不仅包括母子公司的双向知识转移,也包括了东道国知识向子公司的转移,由于知识转移能力是跨国公司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所以知识转移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知识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

市场知识是隐藏在跨国公司国际化扩张绩效背后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市场知识是嵌入市场营销活动中的知识,包括认识市场、开发市场和满足市场,旨在满足购买者(消费者、企业及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前提下,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与企业的技术知识一样,市场营销活动中包含的知识同样丰富,包括市场调研、渠道运作、促销、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构建等知识,但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不同,技术知识具有连续性特点,通常可以编码化,便于传递;而市场知识多数是在经营活动中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试错得到的,是跨国公司一项重要的但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独特的所有权优势,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租金和垄断力量的一个源泉,因此,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时,如何国际化利用和创造市场知识对于跨国公司市场竞争优势的构建和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Yi Ming Tseng框架的拓展,以500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市场知识转移模式为例,构建一个描述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利用因子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会显著影响国际市场知识转移模式,市场差异性和市场重要性对知识转移模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知识转移模式的概念界定

Yi Ming Tseng基于一体化程度和当地响应程度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分为全球化知识模式、标准化知识转移模式、东道国知识发展模式和混合模式,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知识转移模式的初步观察,基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知识来源的两个维度(母公司、当地市场)的组合,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分为更具有一般性的三类:全球化、本土化和全球本土化。

在跨国公司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中,子公司的知识来源不同,知识转移的路径也不同,有些子公司的知识来源于母公司的程度高,有些来源于东道国当地市场的程度高,这取决于环境、公司自身的特点、产品的特点、所处的行业情况、竞争战略等因素。

1)当子公司知识来源于母公司的程度很高,而来源于当地市场的程度很低时,定义这种模式为全球化知识模式-在全球化知识模式中,母公司作为知识贡献者,在知识转移中处于核心地位,母公司将市场营销知识传递给子公司,子公司依赖母公司转移的知识开展营销活动,采取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提高知识传递效率和全球经营的一致性。

2)如果子公司知识来源于当地市场的程度很高,而来源于母公司的程度很低时,称之为本土化知识模式,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通常存在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子公司在当地化经营中,通过与当地供应商、政府、客户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不断吸收来自东道国市场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东道国本土化营销知识系统,这种基于当地市场、管理实践与经营环境而积累起来的国别性专有市场知识,能够削弱文化差异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提高当地承诺、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差异化的需求、减少运作不确定性及增强企业经营绩效,在这种知识模式中,东道国当地供应商、客户、社会团体和政府等将市场知识转移给子公司,子公司又将知识转移给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3)当子公司知识来源于母公司和当地市场的程度都很高时,可认为其采取的是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该模式中,子公司的战略知识主要来源于母公司,而具体市场行为(产品生产研发、运营管理和配销活动等)的知识则主要来源于当地市场,这种模式导向下,子公司注意扩大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经验,追求全球一体化绩效;同时,在利用母公司市场知识的过程中,也致力于对目标市场的差异和独特条件的洞察,发展适合于目标市场的营销知识和技能,修改产品和营销组合以响应当地的特定差异化需求,使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适应目标市场的独特环境,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不仅能够整合全球知识资源,而且使子公司学习和积累了当地市场知识,对当地市场的差异性需求予以响应,提高了子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而且丰富了跨国公司的全球知识。

1.2研究假设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知识转移模式,Roth,Johnson以及Taggart均认为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国际战略可采用一体化一当地反应框架(integration-responsiveness framework,称之为IR模型),根据Gupta和Govindarajan的研究,知识转移和传播与跨国公司实行的战略是高度相关的,Levitt认为,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在于开发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以同样的方法生产和销售,实施一体化战略的跨国公司将全球市场看作一个整体,向全世界市场推销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采用相对统一的品牌名称、服务标准、广告宣传、产品定位以及售后服务,这种战略有助于其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分销及管理的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增加销售量,而且,这种全球认知的品牌容易被消费者信任并且接受,有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因此,倾向一体化战略的跨国公司会尽最大能力在每个国家采用标准化的产品、促销战略和分销渠道,以便降低成本,如此一来,母公司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全球的母子公司之间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网络,建立了全球知识体系的母公司将标准化的市场知识转移到子公司,指导子公司的市场行为,换言之,母公司的市场知识成为子公司的核心资源,子公司利用这种资源来管理当地市场。

另外,由于东道国具有独特的环境因素,为了在东道国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跨国公司也可能采取当地反应战略对各投资地市场的差异给予灵敏的响应,以满足特定市场目标要求,实现多国市场经营的灵活性和竞争性-当跨国公司实施当地反应战略时,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根据东道国的国情特点和实际营销环境特点,在特定的目标市场采取具有本地

特色的营销方式,因此,倾向当地反应战略的跨国公司强调根据国家或地区差异来确定组织与产品,其核心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当地顾客的需要,由于母公司的全球性知识无法适应当地市场,子公司对母公司知识的依赖程度较小,子公司在市场活动中更多地吸取当地化的知识,满足本土化需求,适应本土化管理。

假设1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

假设1a 跨国公司越倾向于使用“一体化战略”,其子公司就越可能采取“全球化”知识模式;

假设1b 跨国公司越倾向于使用“当地反应战略”,其子公司就越可能采取“本土化”知识模式,

2)东道国市场特征与知识转移模式,由于各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背景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条件和市场行为差异极大,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行为会受到东道国市场特征的影响,其中市场特征包括市场差异性、市场重要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子公司可以吸收母公司转移的知识实现标准化营销管理,也可以开发当地市场的知识满足差异化需求,子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特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恰当的知识转移模式,一方面要发挥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的独特优势,降低跨国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吸收本土化的知识以增强市场的响应性。

假设2 东道国市场特征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

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是为了获取额外的利润或者占领东道国市场,但是,进入国外市场会带来一些风险,因为消费者行为、法律和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并且市场越大,竞争越激烈,邓宁的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当跨国公司意识到东道国和母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市场需求差异时,他们更愿意选择低风险的市场进行投资,而市场相似性有利于降低这种经营风险,提高跨国经营的成功率,当进入的东道国市场和母国市场或其运作的其他市场差异较大时,单纯依靠母公司传递给子公司的全球化市场知识无法完全适应东道国差异化的市场环境,也无法灵活应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子公司需要获取当地市场的知识,以增强市场营销的嵌入性和认同性,削弱市场差异性的影响,也可以认为,相对差异的东道国环境要求公司采用适应性的本土化的方法处理相应的困难,而相类似的环境有利于采用标准化的知识。

假设2a 东道国市场与跨国公司母国市场或其运作的其他市场差异性越大,其子公司越可能采取“本土化”知识模式。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体系中,各国市场和各个子公司的战略地位不尽相同,这种市场和子公司战略角色的差异导致母子公司间的知识转移模式也有所不同,东道国市场的重要性可能包括两个层面:①本地市场价值,即本地市场是子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对象;②当地市场的全球服务价值,即跨国公司利用当地市场的生产要素服务于其全球利益,如东道国是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科研基地或市场门户等,东道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越强,东道国子公司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承担的角色就越重要。

由于可分配的资源有限,母公司通常投入更多的资源将知识转移给在其全球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子公司,母公司亦倾向于对重要子公司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其全球目标,同时,如果东道国在跨国公司国际战略部署中很重要,是跨国公司全球运营体系的重要节点,当地子公司的职能除了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外还要服务全球市场,那么,该子公司也更倾向于遵循母公司国际运作的策略,以实现母公司的战略目标,另外,东道国本土市场又是跨国公司重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子公司又必须对东道国本土市场的独特性有充分的认知和洞察,吸收和学习本土化市场营销知识,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在产品和本地市场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东道国市场重要性越强,跨国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全球化”或者“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

假设2b 东道国市场对跨国公司越重要,其子公司越有可能采取“全球化”或者“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

跨国经营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问题,东道国的政策、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跨国经营的风险,因为不熟悉东道国市场环境,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的知识由于水土不服而无法完全适应东道国市场的需求,子公司应对当地竞争的策略无法行之有效,为了更有效地应对东道国市场竞争,满足东道国市场的独特需求,母公司适当放宽对子公司的控制,子公司在与当地供应商、客户、社会团体和政府的合作中,吸收东道国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市场营销知识,并且这些知识经过试错得到市场验证,成为子公司特有的知识资源,并将这些专有知识传递给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子公司掌握的本土化知识越多,应对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就越强,市场经营的灵活性也越强,

假设2c 东道国市场的不确定性越大,其子公司越可能采取“本土化”知识模式,

基于上述理论假设,给出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

2 研究方法

2.1研究样本及问卷设计

1)研究样本,为了使研究更具有典型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500强在华子公司,因为研究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知识转移问题,所以目标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具有较强的商业性、竞争性和完整性对研究的解释力至关重要。

根据2007年跨国公司报告提供的全球500强企业名录,排除其中164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锁定最终的目标企业为世界500强中336家在华跨国公司,问卷先经过小范围的预测试,调整后以在东北大学学习过的就职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管理职位的博士生、统招硕士生、MBA、EMBA、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填写问卷,然后通过关系网络滚动式发放,首先请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委托他们将调查问卷传递给公司的供应商、客户或合作伙伴,再委托供应商、客户或合作伙伴将调查问卷继续传递下去,问卷调查起止时间为2008年3月20日~2008年7月10日,共调查了131家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样本量超过336家目标企业的三分之一,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样本企业涵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以及跨国公司云集的我国城市所在地,样本企业地域和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

2)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共分四部分:①公司基本情况;②知识转移模式的调查;③全球战略的测量;④市场特征的测量,问卷题项基于李克特量表法进行设计,问题由针对某种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所有指标均采用5级打分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各部分的信度系数都在0.50以上,问卷整体信度达到0.519,且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四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60%以上,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是可靠的。

2.2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SPSS 13.0和LISREL8.7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首先随机抽取一半比例的样本企业,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中的具体变量进行分析,剔除其中冗余变量,归结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因子,再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余下的样本进行内容效度的检验,由于因变量为定类变量,故采用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为避免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数据进行了组间均值相等检验并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再根据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类别之间的差异,对影响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2.3变量衡量

1)被解释变量——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依据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知识来源的两个维度(母公司、当地市场)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界定为三类:全球化、本土化和全球本土化,具体衡量标准是根据产品设计和包装、市场调研、产品定价、促销、品牌建设、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七个方面的知识来源于母公司和东道国市场的程度,通过问卷数据的聚类分析将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归属为上述三类。

2)解释变量——全球战略,跨国公司采用的全球策略是“一体化战略”还是“当地反应战略”可以由以下三个变量来确定。

第一,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时使用的指标,如果跨国公司倾向于当地反应战略,那么东道国市场是跨国公司的服务对象,母公司对东道国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时可能重点考核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和资金周转率等,如果跨国公司倾向于一体化战略,那么东道国具有服务全球市场的职能,跨国公司将对其实施一体化管理,在绩效考核时可能更加看重非财务指标,如子公司的计划完成情况、研发成果、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第二,子公司自主决策权的大小,Hedlund是最早将一体化与国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决策程度联系起来的学者,当跨国公司偏向于使用一体化战略时,母公司会集中管理决策,子公司自主决策权较小,而偏向于使用当地反应战略时子公司的自主决策权较大,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指标的强弱来测度自主决策权的大小:生产计划与安排、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研发活动、中高层主管人员任免、财务活动和经营战略变动的决策权。

第三,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的一致性,Porter和Kumar(1993)在其研究中都曾经采用过这一衡量方法,并证明是一个测度一体化的灵敏指标,Martinez和Rosenzweig等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协调和统一,相反,与母公司的管理模式缺乏一致性则倾向于差异化和本地化管理,因此,可以用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跨国公司战略属性是偏向一体化还是当地反应。

通过分析得到以上三个因素综合指标的均值为3.1,定义全球策略得分低于3的企业为“一体化战略”,高于或等于3的为“当地反应战略”。

3)解释变量——市场特征,

市场差异性,两国市场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两国存在需求和文化的差异,需求相似理论认为一国的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两国人均收入越接近,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也反映了需求的差异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地理距离越小,两国需求越相似,因此本文用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之间的收入差异和地理距离来衡量需求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则用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差异等加以测量。

市场重要性,某一个东道国市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该国市场对跨国公司存在本地市场价值和全球服务价值,本地市场价值通过市场容量来体现,可以用GDP和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来测度,庞大的东道国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能够提供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市场容量越大,说明本地市场价值越大,全球服务价值则通过子公司海外销售的产品或收入对整个跨国公司的重要性、研发活动的全球性来测量,子公司海外销售的比率越高,子公司研发的全球指向性越强,东道国的全球服务价值越高。

市场不确定性,以往的文献研究通常把市场不确定性定义为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包括顾客需求不可预测和顾客需求复杂;还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竞争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包括市场在位者的数量和在位者的竞争策略难以预测,市场潜在竞争者的数量和潜在竞争者的策略难以预测,本文综合这两种观点,并加入政策不确定性因素,将市场不确定性界定为东道国的政策、需求和竞争的不确定性,

4)控制变量——跨国经营的时间,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的运营状况看,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是动态变化的,在进入东道国的早期阶段,由于缺乏本土化市场营销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往往将东道国市场视为同质性市场,而忽略当地差异化需求的压力,跨国公司一般将母公司的知识直接移植到东道国市场-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的时间越长,积累的东道国市场经验和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可能采取本土化知识转移模式或全球本土化知识转移模式,可见,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还会受到其在东道国经营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选取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时间作为控制变量,定义在华时间5年以下的为短期经营,5至10年期间(包括5年)的为中期经营,10年以上(包括10年)的为长期经营。

3 数据处理与讨论

3.1聚类分析

根据问卷数据,通过聚类分析,知识转移模式的归属结果见表2,选择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的跨国公司数量最多,其次是全球化知识模式,选择本土化知识模式的跨国公司数量最少,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倾向于选择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进行知识转移和开发,这与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选择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的趋势相吻合,在全球标准化营销受阻与本土化回归趋势下,“放眼全球,着眼当地”的全球本土化战略受到推崇。

3.2因子分析

首先运用SPSS13.0对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见表3和表4,从表4中可以看到,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四个公因子,其中,全球战略因子由自主决策权和管理模式一致性构成,需求差异性和文化差异性构成了市场差异性因子,假设中衡量全球战略的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与当地市场价值和全球服务价值的因子载荷较高,故合并为一个因子,命名为市场重要性,并且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市场重要性的RMSEA=0.072,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东道国政策不确定性的归属效果不理想,因此从模型中剔除,需求不确定性和竞争不确定性构成了市场不确定性因子,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2.407%,说明这四个公因子可以较好地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知识模式,同时,为检验各因子的内容效度,运用LISREL8.70进行四个公因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RMSEA=0.069,一般认为RMSEA的值在0.08以下是拟合较好的。

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对各主要变量做相关分析,表5中,全球战略和市场重要性与知识转移模式显著相关,初步证实了假设1和假设2b,市场差异性与市场不确定性与知识转移模式的相关性不强,有待进一步检验分析。

2)回归分析,本文在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时以“本土化”知识模式为参照类别,将“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分别与“本土化”知识模式进行回归分析,

表6为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它是对模型中是否所有自变量偏回归系数全为O进行似然比检

验,模型中未引入自变量而只有常数项时,对数似然值为218.532,引入自变量后减少至162.938,两者之差等于55.594,自由度为10,p=0.000,这说明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不为O,可以拒绝所有自变量系数均为零的零假设,模型整体上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模型具有可靠性,

表7为包含了所有自变量在最终模型中各自效应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其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小,则模型的拟合度越好,若以0.05的显著性水平为标准,则从表中各变量的p值可以看出全球战略、市场重要性和市场差异性三个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而市场不确定性和跨国经营时间在模型中不显著,这表明全球战略、市场重要性和市场差异性都显著地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相关,而市场不确定性和跨国经营时间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无关。

表8是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估计结果表明了与本土化模式相比,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在各个显著变量指标上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对选择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的作用方向。

在两类对比中,全球战略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正数,p值均显著,说明跨国公司采用的全球战略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在全球化知识模式与本土化知识模式的对比中,全球战略的偏回归系数为3.633(p=0.000),表明全球战略的水平越高,即跨国公司越倾向于使用“一体化战略”,其子公司在进行市场知识转移时越倾向于使用“全球化”知识模式;相反,当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水平越低,即战略越接近于“当地反应战略”时,其知识转移模式越偏向于“本土化”知识模式,假设1a和假设1b充分成立,全球战略对知识转移模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市场差异性在两类对比中的p值均显著,说明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之间市场差异性存在明显的差别,市场差异性影响知识模式选择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市场差异性在三类对比中的偏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表明市场差异性与本土化模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道国与跨国公司母国市场或其运作的其他市场之间的差异性越强,跨国公司越倾向于采取“本土化”知识模式,假设2a成立。

市场重要性的系数在两类对比中都为正值,且p值显著,说明与“本土化”知识模式相比,市场重要性与“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之间是正向影响关系,当东道国市场重要性越强时,其子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全球化”或者“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假设2b得到验证。

在两类对比中,市场不确定和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时间的p值均不显著,市场不确定性对知识转移模式的影响作用不理想,假设2c不成立,那么,为什么市场不确定性和跨国经营时间对知识转移模式选择的影响不显著呢?原因可能是两个方面: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已经走过试探性的市场评估阶段,逐渐植根于中国市场,成为熟悉中国市场“水性”的“好水手”;②跨国公司具有较好的国际市场的运作和反应能力,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有效整合、重构知识资源以应对市场风险,上述因素削弱了市场不确定性和跨国经营时间对知识转移模式的影响作用。

4 研究结论和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重要变量,知识转移模式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映射:“一体化战略”使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全球化”知识模式,“当地反应战略”使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本土化”知识模式,市场因素也是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重要变量,知识转移模式是对东道国市场因素的适应性反应,其中,市场差异性越强,跨国公司越倾向于选择“本土化”知识模式,而市场重要性越大,“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知识模式越受跨国公司的青睐。

知识转移和开发是当前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知识转移的研究文献中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具体分析知识转移模式的匹配条件,本文在发展国外研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描述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引,同时,本研究也为解释跨国公司国际扩张行为的多个层面提供了新的证据,这在国际化问题领域展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也是当前国际企业知识管理和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跨国公司国际市场扩张的行为不仅是存量知识的国际化利用过程,也是知识国际化开发和创造的管理过程,因此,关于跨国公司知识转移模式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其对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的启示,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加大对华经营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走上国际化经营之路,据商务部统计,2002~2008年七年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0%,截至2008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 327亿美元,遍及全球173个国家(地区),中国跨国经营企业通过知识利用和开发赢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知识转移模式选择提供了现实操作路径,对致力于国际化扩张的我国跨国企业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转移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全球化战略类型和东道国目标市场的特征,选择一种有效的知识转移模式,促进知识在企业网络内流动,并通过全球学习实现知识的创造和整合,以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绩效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感谢东北大学易平涛、于春海、王世权三位博士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杜晓君 王小干 周仙华 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货位升级库存管理论文下一篇:目标管理质量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