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3-01-24

阅读教学对话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文本展开的多重对话活动。它既包括师生各自与文本的主体间的阅读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又包括师生的自我对话以及与网络教学环境的特殊对话, 阅读教学就是在这种多重网状对话中进行的。一方面阅读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 没有成功的阅读对话, 也就失去了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对话的目的, 是为了促进学生阅读的深入, 从而使阅读对话顺利进行。我们下面将对高中语文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 消除对话的张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到文本中知识、文化、阅历、经验等的陌生, 感到自己与文本之间艺术审美层次, 精神人格层次的距离, 就是张力的具体体现。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指点解决问题的途径等等。比如关于文章时代背景的介绍, 中学教材中的一些名家名篇, 和中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适当的背景介绍是必要的并且有利于减弱学生阅读对话中的张力。讲《包身工》时讲讲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 让学生关注和他们同龄的朋友的生活景况, 学生会对“芦柴棒”的遭遇更加同情;讲《祝福》时介绍辛亥革命前后时代面貌, 以及当时妇女的遭遇, 学生会对鲁镇的人们的麻木有所触动, 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社会。了解文章的背景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当然, 我们允许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对作品做出新的理解, 但首要的前提是学生必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还需要指出的是, 对作品背景的理解不一定都要放在学习课文的开始, 也不一定要重复过去的历史, 教师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以有的经验, 类似的经验有时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学习《荷花淀》一文时, 我们要求学生从水生和妻子的“夫妻话别”一节体会荷花淀人民保家卫国, 从容、坚贞的优秀品质, 充满硝烟的战争离学生的生活有些遥远, 学生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生死离别的分量, 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从非典时期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也得到类似的感知。实践证明, 类似的迁移能够削减学生阅读对话中的张力。

2 创设对话情境

任何教学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如果倍受煎熬, 那么就丧失了对话应有的价值, 教师有责任在对话情境的创设中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师生对文本理解过程中进行的对话也要以美的境界为依托, 阅读和对话才有吸引力, 才更具有精神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创新乐趣以影视、音乐、美术、幻灯以及语言描述、故事叙谈、问题设境等许多手段驱遣学生的想象, 激活阅读思维, 激发学习情感, 唤起学习需要, 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让课堂就成为一个“对话的情绪场”, 教师便教得轻松, 学生便学得主动。比如对一些含义隽永, 思想深刻的文章, 可以采用品读的方式, 就像品茶一样, 需要提供适当的水和一定的环境。一些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文学名篇时, 常常会提供一些名家的评论与作者同时期的作品和历史背景资料, 提供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 让学生一起进入课文, 在作品的意境中细细品位, 力求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故都的秋》就可以为学生选择历代名家颂秋和悲秋的名句, 让学生体味在写秋声和秋色时, 历代名家的不同表现手法, 然后立足本文仔细品位郁达夫在写秋声、秋色、秋味的特点, 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秋的意境中。有心的教师, 常会对课文进行综合艺术处理, 形成全方位的关照, 变篇篇课文为件件艺术品。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海燕》时, 用“命运交响曲”作音乐背景, 学生配乐朗读, 把握住感情基调后, 用水彩, 凭借学习策略再造想象的空间为“海燕”画一幅诗意图, 然后由画者讲解作画的构思。整个过程都对对话的场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3 调动学生主体性

要让学生实现阅读活动中的真正对话, 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的过程来思考和确定阅读教学的程序, 阅读之始, 学生不一定能马上进入课堂角色, 处于被动接受、消极阅读的状态, 缺少阅读的内驱力。因而要遵循自主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用情境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阅读任务的制定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来, 从“要我读”变为“我要学”, 增强其自主阅读意识。比如, 阅读的第一步是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取得阅读的突破点:文章呈现了哪些人、事、物、情、理?给人的视觉与思维以较大冲击的关键信息在那里?深刻而“难以说清”的印象是什么?这个时候, 教师必须予以读法的指导与思维的引导,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知识经验, 使自主阅读成为可能。第二,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 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中, 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放开自己、平等表达、自由品评、心灵不羁、互相合作、共同分享, 这样一来, 课堂就不仅仅是课堂, 而是生活本身, 阅读便成了一种愉悦心灵的交际活动, 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自信, 提高了兴趣, 升华了情感, 精淬了思想。于是, 原来的“我得读”变成了“我能读”。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合作学习的过程, 由此多方面的信息、阅读经验的、知识互相对话, 在这样的“对话”中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更可以为新知识的建构创造平等和谐的情境。第三, 阅读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读懂这一层面, 如果阅读仅以读懂为目的, 阅读只可能变成一种纯技术性、纯技巧性的机械训练。阅读课应该是学生心灵飞翔的天空, 是灵魂与灵魂对话的舞台, 应该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精神的娱乐、思想的交流。活动中要注重阅读体悟的内化, 精神境界的优化, 要注意课内课外的联系, 让生活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学生对社会、人生、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做到“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因此, 学生对文章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 教师还应进一步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入, 或对思想、情感、语言、风格加以鉴赏评价, 或使课堂与社会生活交汇融合, 或与他文对比评品, 或共同抒写阅读感受, 将阅读活动导演成语言文字、思维意识、思想情感的舞蹈, 将阅读活动引向学生的心灵深处。

总之,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对话的提出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诚然, 一种新的理念或理论从提出到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阅读教学对话也是如此。需要我们教育从业者不断的摸索和研究。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灌输, 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和精神的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已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 使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最近语文界从接受美学和阐释学中获得灵感, 结合语文教学实际, 认为阅读教学其实是作者、文本、师生多重对话的过程。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阅读教学的新理念,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对话

参考文献

[1] 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73.

[2] 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与管理措施论文下一篇:浅析赵无极抽象油画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