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2022-09-27

第一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这门课程的开展,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博士研究生的现状是,学术成果成为博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各方面的压力,学术道德与学风的保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在新生中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对学术与学风建设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这门课程通过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的报告宣讲,旨在帮助刚踏入科学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确看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科研观问题,还有指导青年学生如何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科研规范的专业问题,这些问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走向学术生涯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对我们一生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理解,根据报告的内容,给出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一般定义。道德是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约束力,对社会形态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学研究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教育、制度和监督几个方面。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明确规范,确定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给科技工作者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监督是制度得到执行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监督,制度的关键作用无从谈起。教育则是这一切问题的基础,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的活动,可以让刚刚踏入科技研究工作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善科学道德与学风环境。 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环境,由于对科技成果数量以及表面数据的追求,科技工作者过度追求一些虚名,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能沉下心来为了研究工作而研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学风浮躁。所谓学风浮躁,主要指学界急功近利的风气,它与学术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的风尚背道而驰。当前学术界中比较常见的浮躁学风有:不安心从事系统、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 出于这种学风浮躁的影响,一批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甚至在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科研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这就限定了科研不端行为是人为的,与学风道德背道而驰的。科学允许犯错,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才能进步,但科学不端行为却是与科学进步无益的,这种错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伤害到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科学院明确将科研不端行为进行定义,并分为几类: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滥用科研资源。这些科研不端行为对我国科研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是应当严厉制止的。 其次是科研不当行为,这类行为不像科研不端行为那样恶劣,很多是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无意识做出的不是很正当的行为,并不恶劣但应尽量避免。科研不当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论文写作中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参考引文不规范;为得到预设结果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手段、统计方法或片面报道研究结果;重复发表相同内容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成果上的署名排序上不按实际贡献的大小;在同行评议中,受某些利益的干扰而有失客观、公正;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和占用科研资源;发表不成熟的结果;扣押研究成果;不与同事共享研究记录或珍贵材料。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为了寻求更多的自我利益而做出的过度的竞争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科学研究领域的公正性。大部分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并不明确违背科学研究工作中制定的制度的,但这些行为也是不当的,在很大程度上阻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应当避免的。过分的科研不当行为,影响科研环境和他人利益的,也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鉴于以上的状况,我们制定了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学术规范,这主要包括诚实,公开,公正,尊重知识产权,声明和回避原则等几个方面。条例对这几个方面已经做出了十分详尽的描述,包括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研究资源使用中的规范,研究数据收集、记录和保存中的规范,研究数据使用中的规范,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中的规范,以及引文规范、研究成果署名规范等。 那么作为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生,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呢?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比如坚守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孜孜不倦的追求,经常性的同行交流,创新思维的养成等。但仅就科研态度而言,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显然是最基本的:首先是诚实守信,良好的信誉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再者是严谨的学风,这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气质,是科技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的重要条件;其次是科学的方法,这是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是责任意识,科学家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最后是人文素养,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当给人的精神面貌,也是对科技研究目标把握的基础。 具体来讲,在研究生在读期间,我们应当加强自己的道德学风修养建设,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以巩固自己的学术能力为根本目标,不为自己的利益要求而急功近利,严格杜绝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行为,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也坚守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本,做一名科研道德被认可的科研工作者。 作为一个刚刚踏足科学研究的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的开展,是对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引导,为我们的学术道德培养打下了正确的基础。我们应当以宣讲的内容来约束自己,建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建设学风环境,使科学研究的环境更加有力,也贡献自己的一份科研力量。

第二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科 学 道

德 与 学 风

建设学习心得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让我体会很深。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因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

作为电气学科的研究生在做实验和学术研究的时候要讲究真实性和创新性防止科研不端和不当的行为。科研不端行为是指严重违反基本的科学诚信的行为,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科研越轨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从国内外情况看,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第二,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第三,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比如: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如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未经本人同意将其列入作者名单,将不应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经原作者允许用其他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使人产生为其新发现、新发明的印象,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包括:未经许可利用同行评议或其它方式获得的上述信息;未经授权就将上述信息发表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除非各作品间有密切的承继关系。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软件或其他与科研有关的物品。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科研不当行为是指,虽然违反科学的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没有直接触犯明确规定的研究活动的道德底线的行为。科研不当行为的特征主要为:第一,科研不当行为以明确不违反科学共同体规约为前提,更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科研不当行为是在遵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在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是在合规范围内的不当,对于合规范围外的科学不当行为已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首先就是对科学共同体规约的破坏,而科研不当是科学研究者在其自由裁量范围内所为的行为,因此它本身并不违规。第二,科研不当行为虽然不是科学共同体规约所明确禁止,但它是不合理的,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合乎科学道德的特征。一个科研行为之所以是科研不当行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违反了科学的目的、原则和精神,所作出的科研行为不公正、不适当、不合科学道德。从数量上来看,科研不当行为远较直接的科研不端行为要常见。例如,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43%的教员反映有同行将大学资源不合理地用于私人目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员反映有同行在研究论文上不当署名,22%反映有同行忽视草率使用数据的情况,15%反映有同行在当数据与自身先前的研究不一致时不出示该数据。

在平时的学习科研中要防止科研不当,所以要知道科研不当的表现形式。其中科研不当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论文写作中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参考引文不规范;为得到预设结果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手段、统计方法或片面报道研究结果;重复发表相同内容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成果上的署名排序上不按实际贡献的大小;在同行评议,包括项目评议、成果鉴定、出版物评审、学位授权审核、学校评估活动中,受某些利益的干扰而有失客观、公正;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和占用科研资源;发表不成熟的结果;扣押研究成果;不与同事共享研究记录或珍贵材料,等等。一般来说,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数据的不当使用:①根据本能感觉,排除本人认为不精确的观测或数据点;或因匆忙完成项目而偷工减料;②未能在合理的期间内获得重要研究数据;③维持不充分的研究记录,特别是那些用于发表或被他人所依赖的结果;④运用不恰当的统计学或其他计量方法提高研究结论的重要性;⑤在论文中给出理由的情况下将异常值从数据集中剔除;⑥为了提高研究的重要性,运用不恰当的统计方法;⑦窃取供应品、书籍或数据;⑧操纵实验以获得本人想要的结果;⑨未经许可复制数据、论文或软件程序;⑩在合理的期间内,未能保持良好的研究记录或研究数据。第二,违反科学规则:①忽视材料处理政策的细节(如生物安全、放射性材料等);运用一个项目的资金完成其他项目;②在人体研究实验中没有报告不良事件;③在研究中不珍惜动物资源;④违反本人所在研究机构的生物安全规定而未尽告知义务,将员工和学生暴露于生物风险之中。第三,不当的同行关系:①通过与论文研究无重要关联的特殊服务获取署名;②在同事没有对论文作出重大贡献的情况下将其列为作者,以作为人情回报;③为了确保本人成为唯一的发明人,未告知合作者本人申请专利的意图;④未经授权运用他人的想法,或对这种使用未给予应有的感谢;⑤与同事讨论本人所正在承担的期刊论文审稿工作中获得的保密数据;⑥规避同行审查程序并通过媒体发布会公布本人的研究结果,而未给予同行足够的时间评估本人的工作;⑦在文献综述中未能表明在该领域的其他人或相关前期工作的贡献;⑧妨害他人的工作;⑨评审他人论文时未经认真阅读即拒绝论文的发表;⑩在评审工作中做出贬损的评论乃至贬损他人人格;拒绝同行接触作为已发表论文之支撑的独一无二的研究材料或数据。第四,不当的师生关系:①基于财、物、性等交易行为许诺学生以更好的成绩;②过度使用、忽略或剥削研究生或博士后的劳动;③提供过于正面或过于负面的推荐信。第五,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①在基金项目的申请中夸大事实,以说服评审人此项目将会对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②为了应对资助方的压力,修改研究的设计、方法或者结果;③在论文或计划中保留方法或结果的细节;④将推测歪曲为事实或者公布初步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在大众媒体上),而未能提供充分的数据使得同行可以评判结果的有效性或重复该实验;⑤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期刊上发表相同的论文,而未告知编辑,即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⑥在工作申请或建立中夸大事实;⑦在资助本人研究的公司中拥有实质性数量的股份而未披露此种经济利益;⑧故意夸大新药的临床效果以获得经济利益。

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危害很大学术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透彻的认识。第一,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学术不端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为了争夺国家有限的学术资源,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有的学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优先为自己安排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有些早有定论并已有成果的科研问题,却还在反复立项研究、发表论文、申报成果。或是改头换面,向不同的部门申请立项。由于低水平重复,缺乏原创性研究,造成我国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致使学术研究的产出率低下。学术不端产生的结果必定是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知识进步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足,但学术不端行为却使这宝贵的社会资源白白浪费了。学术不端不仅是对社会有限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学者学术生命的浪费,更何况有些人根本不去追求学术创新,而一味弄虚作假,剽窃抄袭,心甘情愿地浪费学术生命和学术资源,对国家、社会及其个人贻害无穷。第二,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学术,学术不端则直接伤害学术自身的创新和发展。那些视学术为牟取科研经费和晋升职称的手段,通过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方式来制造学术“成果”,从而使学术异化和腐化的行为,必定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产生毁灭性的影响。由于学术泡沫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学术精品的“生产”成本,使得学术不端的低风险、高收益可以严重腐蚀和瓦解学术队伍,消磨学术创新的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真理和价值问题是任何知识和学问的内在要求,学者不论在纯粹经验的注释诠解层面,还是在创造性的理论创新层面,都不能回避自己的价值判断、责任立场和道德关怀问题。中国古代学者所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是判断知识分子责任和良知的行为标准。如果学者们热衷于学术不端行为而放弃学术创新,那将扼杀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摧残一个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消解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三,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青少年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格关系到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未来。对高等学校来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其根本任务。能否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及成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教师学术道德素质高低、学术行为是否规范,是影响学生学术道德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不高、学术行为不轨,其“身教”将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误导甚至摧残。学术共同体在具体履行教育职能的过程中出现不公正和不诚信现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第四,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学术是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和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学术界的基本职能是传播、生产和创造新知识。正是基于此,学术界才被认为集中体现着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社会和公众对学术界和学者产生信任危机,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和民族将无法从学术界分享理性工作的成果,社会就会丧失理性公信力,人们便不再能获得对自身的理性理解,而变得盲目和无所适从。第五,科研不端/不当行为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学术不端亵渎学术,败坏学风,其消极影响并不只限于学术范围之内。学术不端的病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扩散性与放大效应,会通过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迅速传播和蔓延,污染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学术界是社会的净土、社会的良知,背负着捍卫正义、输出先进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社会风气的重任。因此,人们将净化社会风气的希望往往寄托于神圣的学术殿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应该是学者们的座右铭。然而,学术不端的泛滥会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污染源。

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是一个复杂问题,很难通过制度规范来防范所有的不端行为,科研人员和科技共同体的自律更为重要。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特别是要重视对年轻科研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要发挥好科学共同体的自律作用,积极倡导求实、创新、自由、独立的科学精神,无私、诚实的科学道德。只有当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内化于科学共同体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科学共同体获得了自身道德伦理的本体地位,才会使科学共同体对其成员产生道德上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才不会致使其成员由于道德上的迷茫和价值观的混乱而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犯错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第三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学习心得

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科学与工程 指导教师:王茜

姓名:成一 学号:20145106

54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讲话,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维护科学尊严的自律意识,做高尚道德情操的践行者。”这不仅把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到了建设创新型国建的战略高度,而且为新时期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当前国际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严于律己,切实做到科学、严谨、真实,保持优良的学风。

一、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认识

“道德”一词可追溯至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风” 源于《礼记·中庸》,孔子戒训弟子“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如今,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另一方面是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以及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方面的出现的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正确使用的现象。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方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方面的科研规范问题。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实负责、真诚合作的文化氛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文化氛围对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深层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二、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产生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经动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爱因斯坦曾说,多数人认为才智造就伟大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我们应该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要把大师们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做到自己的论文不剽窃,不随意篡改实验数据,也要积极的帮助其他同学共同监督、学习。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的。我们必须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其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是悖离的问题。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商品交换法则也必然侵蚀到学术领域。我国科学文化发展严重滞后,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在利益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利益主义多元化,利益表达公开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利益诉求多层次化的大背景下,利益矛盾正是“功利主义”的集中反映,给学术人尤其是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过念多元化和利用诉求多层次化对研究生学术建设产生巨大的价值冲击。过分注重强调个人行为自由,引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迷失方向,淡化学术人的理想信念,学术浮躁之风普遍盛行,功利化倾向严重,放弃学术品格,抛弃学术诚信,冲破学术道德底线。这些恰恰都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滑坡现象的集中映射,严重阻碍学术事业繁荣进步的步伐。科研活动并不是急功近利、朝夕即可见利的商业活动,“官本位”、学术霸权等思想对科研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利益,缺乏“十年磨一剑”的持久和执着精神。同时,团队协作意识不强,社会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都成为助长不良科研风气的温床。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三、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解决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导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引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重视导师自身的思想品格、道德修养、治学作风、学术格、学术操守对提升研究生的个体学术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要对学术上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严格要求,利用各种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的一切有效途径和渠道,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坚守学术诚信,反对抛弃学术诚信;明辨是非、克服浮躁心理,提倡恪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腐败,旗帜鲜明,永葆学术操守,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努力营造有利于营造学术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导师学术道德垂范对于构建和谐大学学风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惟有风正,才能学正。”在高校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完善制度。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等文件,强化了学会监督责任,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要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用制度强制的方式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强化监督。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健全师德体系,提高导师的学术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导师学术道德模范作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规范学术创作行为,坚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道德,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评判标准。为遏止学术道德滑坡,推动大学学风乃至社会风气良性发展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四、提高个人的科学道德修养

道德,是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崇尚道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与社会文明风尚的内在要求。“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背学术道德为耻”进一步凸显出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恪守学术诚信,对于构建和谐学术风气的重大现实意义。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推动优良大学学风建设,也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荣辱观。研究生学术道德作为高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深厚文化理论底蕴的重要体现。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在学术研究中培养研究生的基本伦理规范和道德修养,秉承“献身科学、殚精竭虑、无私奉献、永葆操守”的学术科研精神,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保持学术严肃性。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提高学术创新水平和完善研究生学术品格和构建和谐大学学风。

现如今,学术界各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作假行为层出不穷,学术道德严重滑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进步,损害了学术形象,对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研究生本身的学术价值也了造成空前的冲击。抄袭、剽窃等各种不端的学术腐败行为未必是学术研究的“低能”,但一定是学术研究的“失德”。 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在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研究生应当从求真、实证、进取、协作、包容、民主、开放、理性、怀疑等方面努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处理利益、荣誉、道德和伦理等关系,拓展对物质世界、生物界和人类的认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通过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的学习我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管可以更好的弘扬科学道德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科学道德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刻转换。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客观存在及其意义的新认识,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学风不正、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毒瘤”,学术腐败和造假问题已经引起中央领导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方面,高考作弊案屡禁不止,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论文作假屡见不鲜,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奖励水分越来越大,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掠读现象,高等学校学生贷款长期拖欠,某些留学生在国外诚信丧失,所有这些给高等学校的发展和社会风气造成了很深的负面影响。诚信缺失、学术浮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弘扬诚信,端正学风,不仅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更是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科学引导,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以人为本,重视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就培养人才而言,它应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通过学院组织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我收获很多,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明白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一名硕士研究生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明确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的义务和责任。下面是我对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科学道德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二、什么是学风建设

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出来的精神风貌。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其中诚信是基本。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

三、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意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本该十分纯洁的象牙塔中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等存在着抄袭、捏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对于我们刚刚进入专业科研领域的研究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育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科研以及学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呃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一些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在构筑学术大厦时弄虚作假,用假数据假实验蒙哄过关骗去科研经费,修筑出许许多多的豆腐渣工程,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学术信用度,贬低了学术的神圣性,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有能力有成果的研究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出卖学术成果,帮助东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种行为其后果与前者同样恶劣。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 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四、研究生怎样做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工作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研究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正如“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环境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卓越,也可以让一个人萎靡不振。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学术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作为研究生,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 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五、我们的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生命。

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为构筑太原理工大学优良的学术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学第一周值周小结下一篇: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