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品牌战略分析

2022-10-10

第一篇:企业的品牌战略分析

家族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

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其中的缘由不一而足,但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普遍格外注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策略实施。

千辛万苦创业

从小家境窘迫的胡江龙21岁时被安排到一家重庆军工制药厂,当了一名锅炉工。由于他好学肯钻研,几年的时间就先后自学完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大学课程,并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尖子。

1995年5月,由于觉得在厂里不受重视,胡江龙从原工厂辞职,应聘到一家乡镇企业任技术副厂长。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不久便开发出一项新产品,并很快占领了重庆市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这次成功,使胡江龙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机会终于来了,1997年,胡江龙得到一个消息,一个边远县想将1个小化工厂承包或租赁出去。听到消息后,胡江龙马上到这个厂进行了外查内调,他发现虽然这里海拔较高是山区,但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而且交通也算便利,从这里到重庆市北碚区和沙坪坝区的时间差不多,很适合办化工企业。经过反复谈判,终于签订了5年的承包合同。

胡江龙接手后,他劝说弟弟、大妹和几个堂弟与他一起创业,并且承诺让他们都在工厂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一激励机制使得他们一家人抱成了团,一起艰苦创业。为了筹措创业资金,胡江龙以个人借款的名义找朋友筹了3万元,他决定专门生产化学试剂。多年做化工的经验告诉他,化学试剂生产批量小,操作条件又极其恶劣,一般的国营化工企业都不屑于生产这种产品。可是这种产品却有一定的市场,不论是

医院、制药厂,还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都离不了它。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很快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小厂初露生机。

仅1年的时间,胡江龙的厂子销售收入就达到60多万元。为了赚更多的钱,胡江龙将钱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中,到2002年承包期满时,他已经赚回了两个化工厂。当地政府看到胡江龙如此有能耐,很快就放心地与他续签了承包合同。

此时胡江龙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他决定开发新产品。同时胡江龙敏感地意识到,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新兴的一项热门产业。他决定把发展方向定位在废物的再利用上。

通过调查,胡江龙发现,重庆辉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丁胺卡拉霉素药品时,有道工艺要有DCC。DCC用后变成DCU,如果排到环境中,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当时,辉中药业公司生产所用的DCC是从日本进口的,一吨的进口价达39万元。摸索了半年,胡江龙研究成功了从DCU中提炼DCC的技术。为了实验成功,胡江龙先后改造设备十多次,花了很多心血。胡江龙把他的产品价格定为28万元/吨,比日本原装进口整整便宜8万元,目的是为了以价格优势帮助企业迅速打开新市场。

正是这项技术,使得胡江龙的化工厂迅速腾飞。2000年时销售收入已达到了3000万元,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个人资产超过300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翁。

兄弟“叛变”导致破产

此时,胡江龙的妹妹担任厂里的会计,几个堂弟分别在厂里担任生产技术关键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技术人员,是生产的关键性人物。亲弟弟胡江国也在厂里任办公室主任之职。

然而,就在胡江龙准备谋求更大发展的时候,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2003年的一个深夜,一向与胡江龙合作得很好的辉中药业公司突然打来电话,称从下月开始,他们公司将终止向胡江龙提供原料,也不再需要他的产品了。

听了这个电话,胡江龙一下子愣住了。辉中药业公司是他最主要的客户,业务量几乎占到了整个化工厂的80%,现在他们突然变卦,不就等于是将他的化工厂逼上绝路吗?经过

调查,胡江龙发现原来辉中公司近年来经济效益不佳,眼看胡江龙从他们手里大把大把地赚钱,他们决定抛弃胡江龙,自己办一个生产厂,目前办厂的一切手续都已经办下来了。

这下胡江龙慌了,他立即跑到车间,想找几个主管商量应付办法。谁知,厂里的技术科长、化验科长,两个堂弟、自己的亲弟弟胡江国,竟一齐神秘地失踪了。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为获得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辉中公司决定挖胡江龙墙脚。他们首先游说胡江国,给他许下了非常迷人的诺言:只要他能介绍化工厂的人员到辉中公司,来一个就奖励1500元;并让他担任副厂长的职务,每月工资增加到5500元,而且承诺给出更多的分红奖励。

尽管辉中公司开出的薪水只比胡江龙高出500元,但胡江国还是动心了。他想:自己和哥哥年龄相仿,起点差不多,凭什么哥哥可以做千万富翁,而自己却靠看他的脸色拿点钱?况且这么多年来,胡江龙一直不断地将赚到的钱投入扩大再生产,原本承诺的股份分红一拖再拖,胡江国觉得所谓的股份不过是说出来哄着他干活而已,于是,他很爽快地接受了辉中公司的“邀请”。他还趁胡江龙不在厂里的时候,从哥哥的办公桌里将全部生产技术资料偷了出来,复印后提供给辉中公司。此外,胡江国还私下拉拢了厂里的几个主要技术骨干, 说服他们一起投奔辉中公司。

这个变故对胡江龙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主要技术工人的集体叛逃,致使他不得不将厂子停产3个月。但是这一停产,又直接影响了对其他客户的供货,被客户们告上法庭。在短短3个月里,胡江龙一连输了七八场经济官司,赔偿了很大一笔钱。

更让胡江龙始料不及的是,等他处理完一身的官司,找到了新的原料供应商,并培养出新的技术骨干,准备再次崛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竟如雨后春笋,一下就冒出了20多家。于是他决定改革

化工厂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企图以低廉的售价重新占领市场。

由于他先后投入巨资不断地改革生产流程,为了打价格战,产品生产出来又将利润压到了最低,使工厂财务日趋恶化,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回天无力,胡江龙耗光了以前的所有积蓄。

2005年10月,已经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工人们,哄抢了厂里一切值钱的东西。胡江龙只好宣布破产。

·财务分析· 家族企业的财务战略

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其中的缘由不一而足,但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普遍格外注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策略实施。以下的几种措施值得借鉴:

一、注重“净现金流”的增长,而不仅仅是业务量的增长。沃伦·巴菲特在进行投资选择和评估时惟一重视的指标就是现金流,而不是销售额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当然可以带来长期的业务增值,但是只有现金流增长,公司才有财力支付股东红利,才能保证股东权益增长。在测量现金流时,成功的家族企业使用的指标是“净现金流”,即销售额减去投资和红利,有“净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在开拓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甚至是股份赎回等方面在财务上得到充分的支持。

二、保证股份适当的流动性。在私人公司中,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股票的价值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快速升值,但是股票持有者却很难认识到这点。因为,他所持有的股份是不流通的,他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买家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对股份价值的评估成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也导致了股东们对股票价值意见不统一,并由此引

发冲突。如果股份一点都不能流通,股东就会有被套住的感觉,他们会要求更多的分红,但是太多的现金分红又消耗了业务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司股份的长期价值。

一个解决的方案是:制订一些规则,能够保证股东可以向公司或其他有意向的家族成员出售部分股份,以此来促使参与公司管理和不参与公司管理的股东都更注重长期股东价值的增长。通常情况下,当设置了这样的条款后,很少有股东愿意出售他所持有的股份。

三、建立透明的薪酬福利体系。股东们对公司管理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但是这种信任是不牢靠的,不参与公司管理的股东很容易怀疑管理层的股东是不是为自己攫取了过多的利益。当管理层的股东享有了以公司名义支付的过多好处如高级轿车、豪华住宅,管理层之外的股东们就会觉得恼火。所以,家族企业给予外部经理公平合理的报酬,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采用和公众公司一样的会计准则。当一个私人公司决定转变成公众公司时,它通常会很吃惊地发现为了符合公众公司的标准,它的财务制度不得不做出许多调整。很明显,两套财务制度同时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能够使公司得到股东更多的信任,同时也为制订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聘请专业的遵守通用会计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是明智的举动。

第二篇:企业文化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提升品牌竞争力是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方法很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本身就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同时还会促进品牌竞争力的累积。本文就从企业文化入手,分析其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竞争力;影响;企业管理

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就是突出品牌的个性。商品只有具有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将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品牌竞争力,并无法被其他品牌复制。因此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巨大。

一、企业文化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是品牌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技术、管理、核心价值观等指标共同组成了企业综合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品牌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文化的内化有重要的联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经营理念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种经营理念会规范企业的运行管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推动力。正如同海尔集团信奉的“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海尔的品牌竞争力”,海尔的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一是表层,也就是表面展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二是中层,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内在影响,三是深层,对企业和员工意识形态造成影响。

(二)企业文化影响品牌竞争力的管理

品牌竞争力需要随着市场策略、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对品牌竞争力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与企业文化会对员工造成影响有机地联合在了一起。对品牌竞争力的管理大致有三个阶段,首先需要整合、扩散品牌竞争力。个人行为通过不断地学习会发展成为竞争力,而组织的文化会对个人行为的方式、性质造成影响。文化会影响知识传播,而竞争力的扩散从本质上来讲也属于知识传播。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影响竞争力的生存与发展。

(三)企业文化决定着品牌竞争力的累积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也会出现累积。也就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并确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确定短期内的目标,并充分结合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探索与自身价值观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在不断重复以上环节的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也应运而生。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价值观,而价值观也指导着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也影响了企业努力的方向,最终会对品牌竞争力造成影响。因此不难看出,企业形成品牌竞争力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企业文化。

二、借助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一)面向全球化和网络化制定品牌竞争对策

首先,企业与顾客间的沟通渠道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得以建立,通过这种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的建立,可以更有效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以维护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购买力大大提升,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的了解十分缺乏,急需信息媒介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营销的重点转向品牌的差异化,品牌战略可以将品牌的社会含义赋予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以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之下,多元文化的碰撞挑战了企业的传统价值观念,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来宣传企业文化,在维护企业内部员工凝聚力的同时展现自身的品牌特色。企业的管理已经由原有的外在控制逐渐转化为以号召力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提升品牌忠诚度以整合管理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品牌必须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不仅仅以产品的功能作为关键,更重要的是掺杂了消费者的情感与信念。通过品牌整合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而企业文化则为品牌整合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企业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从企业文化上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在网络营销中显得尤其明显,作为淘宝女装的领军品牌“衣品天成”十分重视文化营销,每卖出一件衣服,还会随衣服赠送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有企业的标识,还借助精美的设计展现了企业文化。同时,派送衣服的包裹上还有设计师的个人微信,消费者可以领取红包,咨询穿衣搭配等。这在以往的营销中不可能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抱着试试看态度购买该品牌的消费者,感受到了品牌的用心,并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

(三)目标具体化与整体化

企业文化对于目标的追求应当是具体的,一方面企业在特定时间段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要保证精神成果的建设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员工也获得了自身价值的体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实现企业目标,展现自我价值,从而推动企业内部建设的良性发展。此外,企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仅仅围绕着生产,都属于企业目标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进一步融入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为企业管理提供动力。

三、结束语

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激励、企业目标的实现,还是企业文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以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林辉.体验品牌文化内涵与变迁[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2]邱文华.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09).

[3]胡子岚.基于公司政治行为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第三篇:关于竞争情报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在面对国内与国外竞争时不仅仅要靠实力说话,还要在竞争上赢得优势。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实力与地位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而竞争情报则是企业信息化的主流。企业只有依靠竞争情报才能不断更新企业面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竞争的要求。

【关键词】:企业发展、竞争情报、咨询公司、

【正文】:

竞争情报专家协会对竞争情报所下的定义:竞争情报(简称CI)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的的信息。

竞争情报和资金、技术、人才并称为企业的四大竞争力。事实上,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仅仅需要通过资金、技术、人才来创造价值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表现;但在充分竞争的领域里,就要求企业将经营的重点转移到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上,竞争情报不得不成为其重要的绝招之一。否则,将难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环境。

一次和朋友聊天,她问我咨询公司是干什么的,我其实也不清楚,但凭着直觉,我回答她说就是做市场调查,弄个调查问卷,然后分析一下产品的可行消费群体。而当我搜集关于竞争情报资料时,我才开始关注这个出镜率很高的词汇——咨询公司。咨询公司主要是通过搜集有效信息,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可见,咨询公司也是竞争情报的一个中转站和加工环节。

在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公司本来是规避风险的一道闸门,但是在危机面前,信用缺失反而扩大了风险敞口,同理,对于咨询公司,在当代企业依赖于它获得竞争情报之时,又如何能规避由于情报泄漏造成的损失呢?可见,还是要走一条“对内发展,对外开放”的道路。企业内部,除了高高在上的CEO负责统帅整个公司的运作和目标之外,还应设有核心的竞争情报分析小组,核心小组的成员都应该是竞争情报领域内的专家,一般不超过四五个。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分析搜集的数据,进行前景预测竞争环境以及竞争者的变化,以及企业应该采取的相关手段,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可指导行动的建议。

又是一次聊天,朋友说她得了“选择恐惧症”,我百思不得其解,她说,“现

1在信息太多了,我都不知道该相信哪个了。”这就是所谓的手表效应,当你有一只手表时,你可以准确地说出时间,但是当你有两只手表而它们先是的时间不一致时,你就会困惑了。面对当今海量的信息,仿佛是海量的手表,每一只手表上的时间都不一样,那么,竞争者情报是把零散的竞争者的情报转化为竞争者对于其自身的竞争者、竞争定位、竞争行为、竞争能力和竞争目的的相关的、精确的、可用的战略性认知的分析过程。更重要的,竞争情报是一种思考的方法,它是企业真正做到以市场竞争为导向。

竞争情报主要通过公开的渠道,如报纸、杂志、政府报告、商情报道、各类统计年鉴及专利说明书、会议记录和展览会等,以一种合法、道德的手段获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战略竞争情报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导向作用。由于竞争的加剧,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行销等方面,不断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以求更好地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战略。战略竞争情报的导向作用正迫使企业把它作为制定营销计划和经营策略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应用于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很多,如:

1·前景规划:通过分析勾勒出市场的前景,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2·SWOT分析("S"指Strength,优势;"W"指Weakness,弱势;"O"指Opportunity,机会;"T"指Thread,威胁。)顾名思义,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和自身优势、弱势的分析,发现产业和自身所面临的威胁,找出产业和自身的发展机会。

3·竞争者档案:即通过掌握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相应的战略。

美国著名市场专家菲利普•科特勒根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将企业分为市场领先者、市场挑战者、市场追随者和市场补缺者四种不同的类型。企业在通过对竞争对手情报的分析,明确其竞争地位之后,就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竞争举措。属于市场领先者的企业,应通过良好的防御和进攻策略来保护现有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扩大总需求的方法,以扩大市场份额。属于市场挑战者的企业,应集中优势向竞争对手发起攻击,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标。属于市场追随者的企业,其营销目标是盈利而不是市场份额,因此,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仿效市场领先者,为消费者提供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以保持高度稳定的市场份额,为向市场挑战者过渡创造条件。属于市场补缺者的企业,应根据实力寻找一个或者多个安全且有利可图的市场补缺基点,增强企业生存的机会,以便寻找时机向市场追随者过渡。

竞争情报分析应该是对战略的考虑,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数字计算练习,通过竞争情报分析应该得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计划和目标,并且通过长期监测来确保其实施的准确性。

举个例子,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推销鞋子,第一个到非洲后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回去后汇报说鞋子在非洲没有市场;第二个推销员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子,回去后高兴地汇报说非洲的鞋子市场很大,并且研究制订了在非洲推销鞋子的详细计划。根据这一计划,非洲人很快都“穿上了鞋子”。这就是对竞争情报分析不同导致不同的发展策略,从而影响企业的规划和发展。

绍兴某酒厂曾经接待过一个某国参观团。这些外宾在参观时都要在每个酒缸前鞠一下躬,似乎是表示对酒的喜爱。参观团回国后不久,绍兴酒厂的酒开始被模仿生产。恍然大悟的绍兴人才发现原来这些“外宾”偷窃酒方的秘密就在领带里:他们以鞠躬做幌子,在弯腰的时候故意让领带掉进酒缸中,沾了酒的领带就成为他们偷窃酒方的工具。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竞争性情报取胜的例子。

扎伊尔发生武装叛乱时,叛军向赞比亚铜矿移动。日本三菱公司情报人员从卢萨卡得知信息后,分析认为这一局势将妨碍铜矿交通、影响铜矿开采,进而波及世界铜市场的产量和价格。信息反馈到公司最高决策层后,公司决定大批量购买铜。此时,世界最大的伦敦五金交易市场的铜价却一如既往。时隔不久,铜价果然猛涨,进出之间,三菱公司大发了一笔“铜”财。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VCD曾经在国内兴起一阵浪潮,然后是DVD,然后是更加方便快捷的数码产品。在我们看来,这些产品只不过是一次次科技进步的产物,我们争相购买它们,对于企业来说,每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背后都是对竞争情报的客观分析和研究。当VCD这个产品上市的时候,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那时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陌生的企业。当DVD上市的时候,这种情况又出现了。也许中国家电的大牌制造商们并没有站在那里好奇地观望,但他们确实错过了很多机会。企业想要具备灵敏的反应,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竞争情报系统。美国有关部门曾经作了一项情报对企业的贡献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情报的贡献率不可小觑: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11%、IBM为9%、宝洁为8%、通用电气为7%、惠普也是7%、可口可乐和英特尔均为5%。

竞争情报不仅可以为企业指明发展道路,早日占得先机,取得市场优势,赚取利润,也可以为企业潜在危险预警。使企业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2002年我国的海尔冰箱出口在土耳其受挫,原因是土耳其已经在半年前颁布了新的进口法规,而该企业对此并不知晓,试想,如果海尔掌握了正确的竞争情报,那么定可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韩国三星公司派驻在美国洛杉矶的员工通过报纸看到一则消息:由于廉价的韩国产品的进口,美国最后一家吉他工厂将要关闭。该员工把该消息送回汉城的公司总部,总部的竞争情报部门立刻对该信息进行了如下分析:吉他是美国独立和自由精神的象征,它的消失就像牛仔的消失一样会令美国人难以接受。美国可

能会对吉他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国会有可能会通过提高关税的手段来保护美国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产业。于是三星公司抓紧时间,尽可能地抢先将更多的吉他运往美国,存入仓库。结果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国会提高了吉他进口的关税。由于三星已有大量的存货,因此尽管关税生效了,但它仍赚取了很高的利润。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曾进行这样一次调查,接受调查的3539位企业经营者认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以57.7%排在第一位,“用人不当”以50.8%名列第二,远远高于“经济问题”、“独断专行”、“生活腐败”、“弄虚作假”、“政治问题”等。中国企业多数偏重于市场调查,而对信息的分析和策略研究做得很少。另一方面,中国的咨询公司多数也只能提供市场调查服务,虽然都声称能提供市场策略咨询甚至管理咨询,但我们至今也很少见到成功的案例。

对于中国来说,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必须向全世界开放,将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贸易壁垒,国内企业再也不能在政府的“保护伞”下生存,必须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不完善阶段,无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企业家竞争意识等方面都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和进入我国市场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跨国集团企业的挑战,积极开展全方位各层面的竞争情报活动,对于扭转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不利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可以预计,在今后竞争情报研究和服务将作为信息服务业的新热点,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就目前的状况,多数的行业技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保密的,管理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是企业的唯一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是超竞争的时代。在超竞争环境下,要利用竞争情报赢得竞争优势。

第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报监测体系,建立定期的信息汇编上报制度。这个竞争情报体系可以包括很多的内容:竞争对手情报部分、竞争对手新闻、竞争对手简介、合作伙伴的主要信息。

第二,建立关键情报课题制度。高管层以及各职能部门定期地提出需要的研究课题。情报部门对课题进行筛选确定,然后根据确定的课题,收集情报,开展研究工作。

第三,让竞争情报很好的为战略管理服务。战略管理主要是加强了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要将收集到的情报切实的应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发展情报竞争力。特别要注意遵循WTO的规则,重视知识产权与标准,提高运用互联网功能的水平。企业竞争情报战略思路应当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组织健全,目标

明确、流程科学、技术先进、运行有效的竞争系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不断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杨蜀,《情报探索》2005年第01期

2.《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思路》吴晓伟,陶仁泉,核心期刊2004年第17期

3.《国外竞争情报发展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孙鑫,《情报探索》2008年第03期

4. 《新环境下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策略》龙雄,罗爱静,《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15期

5.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综述》陈丽,核心期刊,2005年第09期

6. 《用知识管理思想加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李红,核心期刊,2004年第05期

7.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现状和对策》黄晓梅,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02期

8. 《竞争情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李娜,王奎峰,《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12期

9. 《浅析企业竞争情报》童怡,曾妮丽,《商业现代化》,2007年第11期

10. 《经济情报——企业竞争中的核武器》金声,蒋运茹,《现代情报》, 2005年第11期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需要从企业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明确企业的目标和经营宗旨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本文针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外部条件与内部环境中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个企业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的整体竞争战略。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拓展,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其他资源一样,总是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方案时,必须充分地把握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程度,才能切实保证战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政治与法律因素。企业经营离不开国家特定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影响。企业制定和实施任何人力资源战略,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种劳动法律、法令和法规,这是企业能够正常、永续经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法》等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劳动力供需,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强劲必然拉动各行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也势必提高。相反,如果经济发展缓慢,则劳动力需求降低,价格下降,企业劳动力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外部的人员储备,从这个市场中可以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员工,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影响到企业的劳动力的变化。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参与率、人口平均寿命、特定岗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等都会影响市场中劳动力的变化。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必须确定一定时期内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了解社会劳动力的供给、构成以及对特定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掌握主动。

4、科学技术因素。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变革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技术与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导致现有岗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不断出现的新岗位要求更多掌握着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员工来胜任。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向,预测本企业业务及岗位对工作技能需求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5、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社会文化是经过于百年逐渐形成的,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们的基本信仰和行为方面。

6、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能源成本趋于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预不断加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威胁或机会。

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人力资源

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必须与企业规模和资本实力相匹配,过多过少或与企业发展状况不适应都将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在岗员工能够胜任当前岗位的需要并且完全可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培训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使其接受更高岗位的挑战,使员工的知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提,不同的企业战略要求设置与其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因此,企业必须首先明确企业经营宗旨及战略目标,根据总体战略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总预算安排,并制定一套完善的业务计划进行落实。

3、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就是把企业的目标任务分解为职位,再把职位综合为部门,由众多的部门组织垂直的权力系统和水平工作协作系统的一个整体机构。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企业的职位数量和岗位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是实现人与岗位相匹配,因此,不同的组织结构所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活动也不一样。

4、企业资本实力与经营状况。企业资本实力与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战略的定位,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运作模式的选择以及具体管理制度的制定。资本雄厚、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加大人力资源投资,以更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计划吸引人才,也有能力对员工进行高水平的培训,以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获得优秀的人才。而企业资金不足、经营状况不佳时,就只能按需用人,减少储备甚至减薪裁员。

5、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运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因此,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战略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价值观引导并规范着员工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想、怎么做;企业精神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协调着员工之间的关系,还将企业中的各种成员凝聚在一起使企业在发展中更具稳定性。

第五篇: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分析

1、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发展过程分析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目标是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设施并适应现代化发展。例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明确制定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1];国家大力投资于电力、通信线路,扩大电讯容量,加强对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设备、数字程控、远程通讯的投入等。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效益。各种企业根据行业特色、具体运作状况,均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据国家经贸委对2000年 IT 投入最大的100家重点企业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80%以上的企业设立了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总裁或副总经理[2].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来看,国家和企业对信息化的投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国家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外部网络,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也得到了发展,但仅处于简单的使用计算机阶段。第3阶段,部分企业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开始把信息化建设列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主动加大这一领域的投资力度。一方面政府积极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政府,构建电子政府。第 3 阶段,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导致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面临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逐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自主投资及经营力度,信息化服务作为新型产业也应运产生了,同时,也吸引了民间风险资金的进入。

2、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工序复杂、动态性强、资料档案繁多、信息管理难度大等,建筑业应用信息化管理整合企业资源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有关法律相对滞后。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相关合同法律框架的制订[3],只有制订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使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法律环境进一步优化,为企业信息化营造公平的交易平台,才能促使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中。但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缓慢,国内关于此类法律要么空白,要么简单,难以确保建筑业信息化运作的安全性、合法性。

(2)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化程度不高,没能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未发挥对企业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3)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亟待解决。

(4)建筑企业未能充分利用 Internet 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5)以应用单机版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美国的 PC 机的深度使用率为 38%,而中国只有 6%[4].(6)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有力推动者。但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

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

3、政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 20 年的发展历程,政府作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促进者及使用受益者,利用政策指导了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投资建设公共设施基础,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大力发展电子政府等。

(1)尊重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各条渠道调动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信息化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发展电子政府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和运行,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去。一切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市场运作,循序渐进地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以此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

(2)政府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立法保障。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初期政府致力于建立高速信息公路,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银行、税收等金融管理体制、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等的联网信息化建设。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律保障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激励企业投资信息化,从而促进信息化的提高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推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要求转变,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3)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由于信息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对民间资金具有不可抵挡的诱惑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应引入市场化

运作模式,将一些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交给第三方来做,引入民间资金,发展信息产业。因此,国家应当出台相关的风险投资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金市场,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市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总体投入。如通过税收、财政等政策、通过维持低廉资费扩大需求等手段,对信息产业单位给与一定的支持,政策性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增加信息公司的收益。

4、建筑企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一方面产品的应用工作。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

(1)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首先应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有: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到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关系到人员的工作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便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

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4)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所以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的目标。5、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方面,如单机操作文档处理、数据计算,未能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进行整体化管理控制。建筑业在继续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策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第三方信息公司的力量,深入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等,实现建筑企业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金达仁。我国企业信息化渐入佳境[OL].人民网,2003-05-14.[2] 安筱鹏,王厚芹。中国企业信息化回顾与展望[N].中国计算机报,2003-02-26.

[3] 戴恩民。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的思考[OL].国研网,2003-09-16.

[4] 段永基。建立有效的创新和投入机制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J].宏观经济研究,2001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员查隐患活动方案下一篇: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