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乡村伦理体系的重建与对策论文

2023-01-27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在中国乡村, 居民与土地之间的共生关系不仅将劳动力紧紧地捆绑在土地上, 还由此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 如在公共管理上, 由于熟人社会的特点, 使得农民更倾向于“礼治”, 而非“法治”, 即在发生伦理矛盾的时候, 更多的是求助于时代相传的道德体系, 或者乡村中的权威代表, 而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这种特殊的社会伦理体系运行了上千年,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以及市场经济的构建, 传统的乡土伦理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以赣南的乡村为例, 其在乡村建设中, 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原来相对保守、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 乡村中从土地关系中衍生出来的伦理道德、消费观念、生态理念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而在传统乡村伦理体系逐渐瓦解的情况下, 如何根据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对赣南乡村的道德体系进行重建则是社会公共管理中应该集中解决的问题。

1 赣南乡村伦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 赣南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支撑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伦理体系却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甚至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一些在赣南乡村中延续了上千年的仁义道德等伦理观念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而我们要想从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角度实现对赣南乡村伦理体系的重建, 就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目前赣南乡村伦理体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城市的伦理体系中的“负能量”传递到了乡村的伦理体系中来。城市的发展对乡村的建设有着一定的榜样和引导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乡之间信息沟通不便利的情况被逐渐打破, 而交通、信息交流的通畅必然会使城市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利益至上”、“金钱主义”、“超前消费”等不良观念渗透在乡村中来, 并对乡村原有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其二, 近年来, 赣南乡村工业建设的步伐也逐步推进, 城市从乡村中获取便利的自然资源, 使得乡村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 而一些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对这种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视而不见, 导致了农村生态伦理遭到破坏。其二, 农村政治伦理中的民主体制建设一直处于空白或者形式化的状态, 同时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的贪腐行为, 让农民对于农村的民主管理失去信心, 因此, 对于权利的监督也就更难以产生动力, 甚至多数农民为了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对于贪腐等行为采取默认的态度, 如在农村选举中, 贿选的情况比较普遍, 而“当官掌权, 谋私自然”、“有权不用, 过期作废”等伦理甚至成为多数农民的共识, 即使是在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一反腐政策的推动下, 农民对于利用法律制度、民主制度遏制腐败问题的思想意识依然难以建立。其三,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赣南的一些乡村也实现了网络的普及, 网络中海量的信息为农民呈现出了一个眼花缭乱的新世界, 这与传统封闭的社会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而通过网络世界所传递出的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为那些缺乏辨识能力的农民提供了冲破传统礼仪道德束缚的动力, 诚信、孝道、家庭等伦理关系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就使得农村传统社会中的“礼治”难以为继。而针对赣南乡村伦理体系中的诸多问题, 根据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进行伦理体系重建则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赣南乡村伦理体系重建的相关对策

2.1 赣南乡村经济伦理体系的重建

2.1.1 重建“利”、“义”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农民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为“金钱至上”, 因此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 舍义取利的情况屡屡发生, 因此在赣南乡村经济伦理体系建设中, 重构“利”、“义”关系是关键。在乡村经济发展中, 管理者首先要从集体文化入手, 利用机体的力量向重塑传统重义轻利的文化内涵;其次, 做好文化宣传, 通过抓典型的方式, 树立道德榜样, 让农民在熟人社会的限制下重新回到传统伦理轨道。

2.1.2 重建诚信理念。

所谓“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则衰。”在乡村经济发展中, 熟人社会的特点使得诚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乡村居民在长时间的交往中会建立一个情感体系, 而这其中就包含整个乡村对一个人的信用评价, 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个人一旦失信必然会引起全村人的反感和排斥, 由此可见, 在乡村经济建设中, 诚信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对于经济的顺畅运行, 还是对个人的社会关系构建都是非常重要的。

2.1.3 加强消费引导。

改革开放使赣南乡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了, 其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省吃俭用的那种消费观念逐渐被摒弃, 在农村中享乐型消费逐渐抬头, 尤其是农村中的青年一代, 其消费向城市看齐的心理非常明显。而针对赣南乡村经济的发展实际, 我们在构建经济伦理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引导农民, 尤其是青年农民看清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树立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观念, 以推动赣南乡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赣南乡村政治伦理体系的重建

2.2.1 引入现代政治理念。

公平、公正、民主、法治是现代政治理念的精髓,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但是目前在赣南乡村的政治建设中, 民主意识薄弱的问题普遍存在, 如权力集中于某一小团体之手, 村民默认这种权力集中, 缺乏监督的情形, 使得农村的民主政治环境逐渐恶化。在赣南乡村政治伦理体系的重建中, 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是关键, 相关部门应该将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加强思想宣传, 并在工作中逐步落实现代政治理念。

2.2.2 推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乡村自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 也是推动乡村民主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赣南乡村政治伦理体系重建中,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乡村自治组织的建立, 如结合国家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体系, 构建民间组织, 并依照法律程序参与到农村的社会福利建设中间来, 这样不仅有利于改善赣南乡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更能够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民主管理相结合, 从而强化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意识。

2.2.3 重视乡村权威。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 在乡村社会关系建设中, 家族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家族权威, 或者是一村之中的德高望重之辈对于协调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进行乡村政治伦理体系建设中, 应该注重乡村权威, 重视家族文化, 并将政治管理与家族传统规范相结合, 避免简单粗暴地行政干预引起村民的反感, 而是应该善于利用客家人的传统重建社会关系。

2.3 赣南乡村道德伦理体系的重建

2.3.1 弘扬孝义文化。

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道在中国家庭伦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是近年来, 经济基础的变化冲击着赣南乡村家庭结构中的孝文化, 孝道衰微的情况普遍存在。而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在重建道德伦理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将孝义放在第一位, 只有在家庭伦理中建立了良好的人伦关系, 才能够将这种情感认识延伸到社会关系中来。在孝文化重塑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利用乡村家族文化的力量严惩那些不孝行为;结合基础教育, 宣传孝文化, 将恪守孝道作为规范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

2.3.2 强化家庭伦理。

家庭是建立在两性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的伦理实体。但是目前赣南的一些农村, 家庭伦理关系却岌岌可危, 如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 使得子女难以履行赡养义务, 父母难以履行抚养义务。因此, 在家庭伦理建设中, 相关部门应该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 逐渐改变农村留守的情况, 让家庭不仅在法律关系上相互联系, 更在人伦关系上构成一个整体。

2.3.3 改变落后的婚嫁习俗。

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中有着繁琐的婚嫁风俗。这种习俗的存在反映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特色。但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婚嫁习惯逐渐被现代婚礼所替代, 不断简化的程序让嫁娶双方将关注点都放在了礼金上, 甚至两个家庭在婚礼前会对于礼金的问题进行赤裸裸的谈判, 这种名为嫁娶, 实为交易的习俗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社会风气, 因此, 我们应该积极重建传统婚嫁礼仪和婚嫁观念, 让年轻男女能够嫁给爱情, 嫁给幸福, 而不是嫁给礼金。

摘要:乡村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其在伦理体系构建中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异。在赣南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原有的乡村伦理体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其不仅包括道德层面, 更包括经济、政治等诸多层面, 因此, 如何实现赣南乡村伦理体系的重建则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赣南乡村伦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政治、道德等方面探究相应的重建对策。

关键词:乡村伦理体系,问题,重建对策

参考文献

[1] 贺新春, 陈晓丽.和谐社会视野下赣南乡村伦理体系的重建[J].老区建设, 2015, (20) :36-38.

[2] 周永康, 陆林.乡村共同体重建的社会学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0 (02) :61-67+181.

[3] 杜玉珍.重建乡村和谐之基——伦理道德[J].前沿, 2009, (07) :26-29.

[4] 陈振亮.乡规民约与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 2013, (01) :92-95.

[5] 李德瑞.“乡村政治研究”何以成为可能——当政治学“遭遇”乡村问题及之后[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2) :4-19+11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外语人才的新模式下一篇:高校传统武术教学中的武德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