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28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些年来,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还存在不少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1:

催化江西民营经济加速发展之对策研究

近几年,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很快,为增加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兄弟省市、与发展的要求、与发展的潜力比较,不管是总量、结构、素质上都还很落后,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迈向高速发展的“短腿”。江西要实现中部崛起的目标,必须尽快伸长这条短腿。

剖解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外省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在宏观环境上,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改善,部分长期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也开始“解冻”,但是,在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劲以及持续健康发展上,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融资难问题。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贷款难是普遍现象,尽管一些地方在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加以解决,使局部地区的民营企业贷款难状况有所缓解,但并未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三乱”问题。“三乱”现象并不是仅存在于民营经济中的个别现象,与规范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有很大关系,非一蹴而就之事。有关经济学家的观点是,目前要做的是不能让民营经济中的“三乱”现象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第三、民企的非正规化管理问题。有关专家提出,民营经济目前在四个方面存在非正规化的缺陷。一是产权制度的非正规化。主体不清,且具有超经济性质,血缘、亲缘、人缘束缚了民营企业迈向现代化管理的步伐。二是管理体制上的非正规化。企业的管理结构基本上是家族管理,社会没有为民营企业准备一个经理市场。三是发展产业上的非正规化。带有明显的亚产业性质,容易进,也容易出,技术含量低,很难持续增长;相当一批私营企业在主业投资上无法实现高速度发展,就搞多元化投资,甚至不做实业。四是制度保护上的非正规化。一些民营企业想方设法寻求特权保护,往往成了特权的附庸。

第四、民营企业主素质提高问题。国有企业有很多的培训机构,有党校、有行政管理学院,他们能够得到正规的培训。民营企业家亟待提高素质,但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专门培训民营企业家的大学。

第五、私人合法财产保护问题。1988年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已执行了10年,其中,对私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得比较笼统,对保护私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规定得比较薄弱。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当私营、个体经济权益被侵吞、受损害或出现经济纠纷时,难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第六、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问题。这些年,国家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了不少,但许多政策私营企业享受不到,因此,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到基层每一个职能部门。

第七、速度与质量兼顾问题。目前不少经济学者担心,中国经济工作中的“一窝蜂病”会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中出现。因此,在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并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兼顾速度与质量就尤为重要。

上述问题不是靠一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它们或相互交织,盘根错节,或根深蒂固,由来已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需要政府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依法管理、引导和护航

1、营造优良环境。

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上,政府的最大作为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有利于其扎根、成长的土壤,形成繁荣发展的气候。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充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投资环境好、哪里回报快,资金就流向那里。因此,市场竞争本质上是发展环境的竞争。一方面,江西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强软环境的整治和优化。一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克服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一切偏见和歧视,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生产要素在市场自由流动。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所有执法人员都要树立为企业、为公民服务的意识,搞好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文明、规范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杜绝“三乱”行为。三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政府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兑现各项承诺,真正让企业得到实惠。同时,要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全民进行诚信守法的教育,打造“诚信江西”。

2、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当前,一是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应允许进入,按照入世后国家的部署,逐步放宽金融、保险、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外资经营范围。凡对外商允许进入的,也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对外商取消的限制,对民营企业也应同样取消;外商能享受的优惠待遇,民营企业也应同样享受,以改变市场机会不均等和待遇不公平的状况,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同时,应允许民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也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共存,鼓励来自外国、本国、外地、本地的各种投资者以资金、技术、设备等多形式的投入来江西发展。二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在民营企业技术立项、用电用地、银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上应做到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争取进出口经营权,并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方面给予支持。

3、通过特色工业园区推动民营企业的产业升级。

在与民营经济有着鱼和水般关系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中,由政府倡导的特色工业园的建立与发展,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和引导其产业升级的有力举措。特色工业园是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特色,利用区域块状经济中有特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及产业链,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把分散的小企业通过标准厂房、厂房联建等形式,在工业园区集中起来形成的。特色工业园的建立,可改善企业的生产条件,并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分工的“小企业、大集群”,从而促进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4、发挥商品市场、专业市场的推动效力。

民营经济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专业市场与民营企业又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发挥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的推动效力,是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政府的工作层面看,主要应采取四方面的对策:一是强化商品市场规划布局、科学定位,确定江西及各地市应培育什么样的市场,需要作些什么分工与布局安排,尽可能从各地优势、特色出发,避免商品市场“空壳化”的出现。在市场规划上,要体现多层次,既要重视全省性,又要重视区域性;既要重视专业性,也要重视综合性;既要重视地域分工,又要有省区平衡,根据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使市场规划布局合理。二是积极探索和推动重点市场现代化,积极探索和引进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方式,如推动产品营销代理制,鼓励、吸引国内外生产企业进入市场设立总经销、总代理;信托专业市场办好各种博览会、展销会和交易会;对一些大宗商品的批发交易积极引导,推行看样订货、合同交易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

(二)需要金融、科研、教育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及社会中介机构的支持与合作

1、金融支持。

从国内外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具体办法看,无非通过三种基本办法来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建立面向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如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菲律宾的“小企业担保与融资公司”,以专门对小企业进行直接与间接的融资,提供风险投资、租赁贷款、二次抵押及期票贴现等服务,并对小企业提供投资贷款担保。二是开放风险担保领域,让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以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依靠市场化运作去化解银行与企业担保风险。三是改进现有的银行贷款担保办法,尤其在担保领域不向民营企业开放和市场化推进有限的条件下,在资产担保上采取更适应私营企业、小企业的办法,以期尽快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从浙江实际进展来看,第三种办法已在实践中,不少地市已经从当地实际出发,提出了“企业资产”、“业主房产”担保以及建立相应的资产评估体系等措施,已在发挥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上产生了一定的效应。关于前两种办法,鉴于改革的决策权在中央,因而具有自上而下的过程,相信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行前两种办法的条件会逐步形成,民营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贷款难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2、智力支持。

民营企业缺乏人才,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其大发展、大提高的需要,特别是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转变,更需要得到社会有关单位的智力和管理支持。对此,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通过政府兴办教育部门或半官方的中介部门对其给予扶助,特别是给予智力支持。如美国中小企业局从大专院校和退休人员中招聘经营管理专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营销和企业决策的指导工作,还建立了相应的培训机构、制度,为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骨干。菲律宾除政府办咨询、培训机构外,民间兴办的中小企业咨询、培训机构十分活跃,如菲律宾商业培训中心、菲律宾小企业技术中心、人力发展中心等,每年都对中小企业进行大量的培训、咨询服务。日本、美国和欧盟各国政府还资助中小企业建立计算机网络,帮助中小企业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向中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江西可以借鉴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通过政府兴办管理、培训机构,并落实计划与经费,对为数众多的民营小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人员培训乃至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智力支持、管理支持和培训支持。当然,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的办法,即在官方、半官方办培训机构的同时,允许和鼓励民营培训机构的发展,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以拓展对小企业的智力支持、对管理与培训的支持。

3、鼓励、引导个私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制。

把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与个私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加快退出步伐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这种进入不是简单的产权替代,而是要伴随产品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在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中,大胆地吸收民营资本,真正形成多元化的股权格局,通过个体私营经济更快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制、改组,盘活一批国有企业的资本。江西省一批注册资本数千万,以至亿元以上的私企大户,半数以上是通过购买、租赁、参股控股、承包等方式,实现资本及规模的快速扩张。今后省市都要加快国有企中小企业改制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以盘活国有资产,大步发展个私经济,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需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加快改革步伐

1、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企业结构改革,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民营企业应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实际,主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产品或服务结构,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应尽快退出。小煤炭、小造纸、小医药、小钢铁、小水泥、小玻璃企业以及小规模汽车整装企业,应主动准备关、停、并、转。民营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符合区域产业方向的行业与产品,使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方向发展。从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看,私营企业应逐步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内部管理,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切实改变小企业产品低质、低档、低价的状况,向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努力,走“小而专”、“小而精”的路子,以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开辟市场,在提升产业层次、产品档次中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企业的自身投入,依靠企业成为真正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主体。当然,对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要立即成为这样的主体是困难的,因为,这里有企业规模问题、资金问题及人才培养和引进问题,但明确了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这一方向。现在,从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做起,使民营企业向这方面努力,则是大大有利于其发展和提高的。此外,对一些小企业而言,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建立自己的技术依托,这也是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种体现。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责任编辑 李晓玉)

作者:徐晓芳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2:

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措施

近些年来,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还存在不少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一、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兴化戴南镇的不锈钢制品集中加工区、城东镇的脱水蔬菜加工集中区,泰兴黄桥镇的牛仔布生产集中区,高港野徐镇的体育器材加工集中区,海陵九龙镇的自行车配件集中加工区成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强磁场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泰州民营经济呈现数量与质量“双飞跃”,是最具活力的“富民经济”。一方面,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全市70个产业集中区新增加2万多名农村劳力就业,私营个体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失业待岗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部分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开始,自我积累,自我创业,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的跨跃。

二、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泰州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不少,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1.企业发展软环境不优,国民待遇不同等。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有些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个别部门则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对重点企业和骨干大户往往高看一眼,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不能一视同仁,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部门更热衷于罚款收费,而无意于规范服务,搭车收费、以罚代管的现象还难以杜绝。再者这几年招商引资力度虽然加大了,但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和资金扶持上的优惠,对“土生土长”和现已存有的民营企业关心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差,存在着待遇不同等的现象。有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可遵循的具体标准,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大,一些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使民营企业本应得到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2.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民营企业至今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族管理和主观独裁的经营方式,内部管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方式的还不多。同时,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偏低,低端产品占据主流,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属于表象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众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而长期面貌依旧,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濒临倒闭的困境,从长远看,这将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3.高素质人才匮乏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许多民营企业也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有关人才服务机构也通过多种渠道竭力为企业举荐人才,我市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与企业目前发展的速度,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众多民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企业环境差、经营方式落后,不能给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对高素质人才要么招不到,要么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缺失,致使企业很难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

三、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1.進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各级财政按地方留成财力的5%至10%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定向扶持民营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市工商、公安、国土、财政、税收和金融等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根本,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进一步梳理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行政策,彻底消除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各种正当权益,全力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要获取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关键是如何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在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率先开辟民营人才市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政策制度上的差异和障碍,为民营企业免费开展人才招聘业务,积极帮助民营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和智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全市民营企业走出泰州,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出台引进、培养、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为泰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健全适应自身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可通过进修、培训、咨询指导等多种途径为民营企业培育人才,努力提高人才档次。

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区域经济板块。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了整合,撤并压缩了一批未经批准的园区,对保留的13家省级以上工业小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规划,提升发展水平,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此外,各地还把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摆上突出位置,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提升创新能力。首先,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通过激励、约束等有效手段,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注重吸收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技术成果,要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通过建立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组合,推动“泰州制造”到“泰州创造”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涂小丽

块状民营经济发展论文 篇3: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整体效能

摘 要 济宁市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启动空白,提高骨干,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骨干企业脱颖而出。但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关键词 瓶颈 建议

近年来,济宁市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启动空白,提高骨干,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骨干企业脱颖而出。但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应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面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制约瓶颈

在看到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与省内先进地区和苏北临近地市相比,还存在经济总量还不高、单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县域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发展层次还不高、市场发展与产业互动不足的问题,加上外部因素影响,仍然受着许多制约,形成影响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偏小。大部分民营企业处于初始积累阶段,企业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的关联度较低、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骨干龙头企业屈指可数。

二是管理落后。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家族式和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低、漏洞大,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科学化程度不高。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合作意识差,难以发展壮大。

三是融资困难。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专项财政资金,难以从银行中获得贷款。由于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少,绝大部分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更加剧了融资的困难。

四是产业层次不高。受市场准入和自身力量的局限,大部分工业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而在电子、医药、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行业涉足相对较少。

五是产业集聚度偏低。目前尽管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与发达地区相比,集聚规模仍偏小,特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集聚的组织程度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尚不健全。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济宁市的民营龙头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绝大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虽快,但总量偏小。

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济宁市要实现民营经济新的飞跃,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职能作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优化环境,构筑载体,突破重点,推进创新”的发展思路,努力营造一个“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科学判断形势,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虽然,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济宁市民营经济起步较早,起点较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充分具备实现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基础和条件。

1.从内生动力看。济宁是运河商贸文化的发祥地,运河商业贸易曾一度空前繁荣,为民营经济发展积淀了悠远的文化底蕴;工业企业的发展程度较高,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招商引资成效较为明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成长载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从历史沿袭看。全市民营经济发轫之时,恰是乡镇企业改革之日,大规模的转制、集体资本成建制的退出,为民间资本进入打开了通道,时至今日,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仍然是生力军,大部分民营企业是由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这些转制型企业基础好,底子厚,实力强劲,市场拓展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

3.从资本来源看。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走的是兼容并蓄、多管齐下的路子,其对资本的包容力、吸纳力、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和不断放大。改制资本、本地原生资本、外来资本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形式,使济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本充沛,后劲十足。

4.从综合环境看。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人文环境优、教育基础好,人力资源较为充裕。另外,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突出优势。

(二)强化载体建设,铺就民营经济发展厚实基础

1.整合私营企业发展载体。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优化产业布局,集聚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一批以优势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特色经济园区。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联盟参与经济园区的投资建设,完善经济园区中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促进私营企业进区集聚发展、集约发展。

2.培育个体工商户发展载体。以体制、机制、政策和整合、提升、创新为突破口,面向鲁南、面向全省、面向全国加快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高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在全省甚至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龙头型市场、大型市场、特色专业市场。同时,加强对重点专业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重点培育有地方产业特色、带动功能强的专业市场,催生“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载体。根据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商贸优势,结合光河路、太白路、运河路升级改造,北湖新区、济北新区加快发展的城市建设实际,确立楼宇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以商务区、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区域总部或分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协调发展现代物流、广告中介、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相关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4.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载体。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好各类软件园、信息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鼓励和支持有知识、有技能、有特殊专长、缺创业资本的科技人员直接进入载体创业,发展高、精、尖技术密集型企业。

(三)创新发展思路,构建民营经济发展全新方略

1.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保障创业、有利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敢创新业的精神。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以及下岗职工、待业失业人员投资兴办或承包经营各类企业;大力培育民众投资市场,开发投资品种,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各类城市建设和社会设施项目。

2.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品牌延伸、资本渗透、跨国经营、海外合作等方式,拓展境外投资、生产及销售,获取跨国经营效益和发展空间;引导和推动具备一定条件的优势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建立国际营銷网络,占领国际市场。

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在招商引资方面,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引进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技术层次和产出水平,注重通过吸引资本输入,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实行政策补贴等办法,支持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帮助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和国际采购链,拓宽市场空间。

4.实施企业家培训战略。关爱私营企业家成长,催生一代领军人才,分层次组织培训,分类落实培训对象,分档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口子落实培训经费,以创业辅导、资本经营、现代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实务等为重点,组织专家专题讲座,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切实提升私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四)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能力

1.培育规模经营优势。鼓励有实力的规模企业实行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联合兼并,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规模经济要求高、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加速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行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制订中、远期发展规划,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个体私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2.培育产品品牌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拓市场、上规模、创效益。鼓励企业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

3.培育资本经营优势。充分發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促使一批民营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加强辅导,优化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五)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民营经济发展最佳环境

1.加强行政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舆论宣传、统计考核、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管理服务和督促检查,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在济宁日报等报刊设立民营经济专版,电视、广播设立民营经济专栏,开展“民营企业创业在济宁”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有关政策,加大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截留梗阻等问题,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潜规则”。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

3.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发展。全面公开和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征收、融资担保、土地使用、外贸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适当给予倾斜;提高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和使用效果。市(县)、区财政都要相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市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相关县(市、区)也应按规定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有力支撑。

作者:常新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西部发展分析论文下一篇:循环经济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