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2022-09-03

第一篇: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广告撰写者常常借助双关、反复、顶真、回环、夸张、对偶、排比、夸张、比喻、押韵等手法来达到其宣传目的。修辞现象在广告语中比比皆是。但是也必须看到广告语中的修辞不都是正面修辞,也存在着许多负面修辞,笔者就修辞不当的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指出广告语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广告语 修辞 评价 反思

引言

广告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广告是商战成功的法宝。各类形式的广告点缀着大街小巷,各种广告语言借助各种媒体也无处不在地刺激着人们的感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商业广告巨大的影响力和宣传作用,使我们不能回避地要去关注其语言的使用情况,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就近年来各类媒体上出现的广告进行分析整理。

一、 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什么才算得上优秀的广告语呢? 广告语又叫广告词,它是广告中令人记忆深刻、具有特殊位置、特别重要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这在古代就有很生动的例子: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 IKE (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二、 修辞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修辞”简称辞格,也称语格,辞藻。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把语词运用的可能性发扬张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的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在修辞上有这种魅力的有两种:一是比较同内容贴切的,其魅力比较地深厚的,叫做辞格,也称‘辞藻’;一是比较同内容疏远的,其魅力也比较地淡浅的,叫做‘辞趣’。”陈望道先生对修辞格的定义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那么,广告语主要采用的

是哪些修辞格呢? 具体的效果又如何呢?

1、双关:双关指为了适应交际环境需要,利用语音或语义上所具备的某些相关性,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寓在此而言在彼。双关又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化妆品广告:“要想皮肤好,天天用大宝。”可谓广为人知,其中的妙处就在于“语义双关”的使用,即:一层意思是要想有好皮肤,迟早得用“大宝”护肤品,另一层意思是要想皮肤好,早晨,晚上都要用“大宝”。两层意思都很切合产品的特点,怎么理解似乎都有理。双关修辞格在广告语中是非常常见的,再如一则丰胸药品广告:“做女人挺好。”表面上说“做女人很好”(“挺”为副词) ,另一层意思为“女人丰满才好”(“挺”为形容词),这就是双关的魅力所在。在英文广告中的例子有:(1)Ask for More.(2)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We bottle it.例(1)中的More既指More香烟,又表明这种香烟的质量好,吸过之后不禁要再来一些,一语双关,意味无穷。例(2)中的spirit使用了同音异义和同词异义双关,既指加拿大精神,又指加拿大酒,这种一语双叙手法使得标题的语义显得幽默俏皮,产生滑稽效果,颇能引起消费者深思。

2、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感情或为了突出某个意思,而有意地将某一词语或句子一再串说的修辞手法,也是广告语种最为常用的一种辞格。如: 斯达舒胶囊的广告语:“胃, 痛吗? 胃,酸吗? 胃。胀吗? 请用斯达舒。”这条广告语同时运用了反复和设问,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反复”辞格的力量使然的。在英文广告中有:(3)When you’re sipping Lipton, you’re sipping something special. (果茶广告);(4) Extra Taste. No extra Calories. (食品广告)例(3)是一则果茶广告的标题,“Lipton”是果茶的牌名,通过重复运用“you’re sipping”的语法结构,突出了Lipton正是“something special”,使人不禁要去品尝一番。

3、顶针:顶针是指用前一语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语句的开头,使邻近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格。如丰田汽车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构思巧妙,使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彰显了丰田车在世界上的销路之广,间接、含蓄地表明了其质高性优的特点。

4、回环:运用次序关系的回环往复来表现两事物相互关系的修辞。在广告中运用回文的修辞,读起来不仅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感,且上下两句字数相同,结构整齐,便于记忆。 例如: ①万家乐,乐万家。②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第一句广告词,说明了产品数量多,给大家带来欢乐;巧妙地指明品牌名的内涵,让人过目难忘。第二句是一则药品广告词,用来一句老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因为人们对此有深刻体会,看到这句话,会有更深的感触,自然就会记忆深刻。

5、比喻: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比方”。比喻是通过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或情境之间的相似点,用某一事物或情境去比况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其实在广告语中,由于广告这个特殊的文体,它都尽量在广告中避免出现本体,而更少出现“好像”、“仿佛”这类喻词,使比喻更加含蓄生动,能够更好的突出本体特性。我们在广告语中常见的比喻是借喻和暗喻。如“彩蝶纷飞,多姿多彩”(手帕广告)等等,这样的广告语使这些产品在我们头脑中的形象具体化、形象化,让我们易于接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6、对偶: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如“质量第一,信誉至上”这样的四字句构成的对偶句非常整齐对称,符合中国人的表达和欣赏习惯。如“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小身材,大味道”,这些广告语采用对偶的手法,形式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概括集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容易让人印象深刻。

7、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情达意需要,故意对某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时间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如“眼睛一眨,东海岸变成西海岸”(航空公司) ,这句就极言其公司的航运速度之快,给人带来一种快捷便利的享受。在英文广告中有如下的例子:(5) When your anger becomes a volcano„„(药品广告)(6) The Globe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Globe杂志广告)。例(5)是一则药品广告,把愤怒夸大为火山爆发,唯有此药可以平息。例(6)是Globe杂志广告,突出了此杂志“一册在手,众览全球”的魅力。

8、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如飞利浦剃须刀的广告“显然刚被飞利浦吻了一下”。用一个“吻”字,这个人所独有的动作来描写飞利浦剃须时所带来的如同亲吻般的美好感觉,让人对其品质产生信赖。这是典型的把物当作人写。在英文中的例子有:(7) Come sit with me a while. (旅游景点广告)(8) The first bra to understand the facts of life. (胸罩广告)。以上两句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情味,给人一种亲切感,很容易拉近读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起到了宣传商品的作用。

9、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叫仿词。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音仿是换用音同或音近的语素仿造新词语。例如某咳嗽 药的广告“咳不容缓”,它把“刻”换成“咳”字,既保留了原句的含义,又像我们暗示了对待咳嗽这种病也不可掉以轻心,还是要及早治疗。

10、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紧密联系的句子构成,有加强语势的作用。广告中的排比也有不少,例如:“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新飞冰箱)等等,这样一些句子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广告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广告语中的排比要尽量做到句式整齐一致,这样才不会让人产生冗长之感。在英文中的例子有:(9)Love in your heart—peace in your mind—life guard in your home—the disinfectant you trust completely. (消毒剂广告)(10) It provides you with beauty. It provides you with joy. It provides you with love. It provides you with fun.(杂志广告)

11、比喻: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明喻、暗喻和换喻等。运用比喻手法可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易为人们所接受。如: (11) As soft as Mother’s hands. (童鞋广告) (12) 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 (口红广告) (13) Wash the big city out of hair. (洗发水广告) 例(11)是明喻(simile),巧妙地以母亲的手做比喻,重点突出童鞋的柔软、舒适。例(12)是暗喻(metaphor),巧妙地把口红比喻成缎子,重点突出口红的光泽,涂上这种口红一定会光彩照人,性感无比。例(13)是换喻(metonymy),“the big city”表示“the dirt of the hair”,这里采用换喻手

法,使人们在惊奇的同时加深了记忆。 另外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那就是押韵。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英语广告也常借用之,使广告读起来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如: ( 14 ) Do anything for nothing and you will get everything. (美国红十字会广告) (15) Cleans your breath while it cleans your teeth. (牙膏广告) 例(14)中anything/nothing/everything三个词押尾韵;例(15)中cleans/cleans头韵法各出现了两次, breath/teeth两处运用了尾韵法。押韵可以使语言抑扬顿挫,流畅回环,便于吟唱,便于记忆。

除了上述的几种修辞手法外,广告英语也常运用对照(Contrast )、反语( Irony )、修辞问句( Rhetorical question)和交错配列(Chiasmus)等修辞手法。如:苹果电脑广告“Do more.Work less.”为对照手法;戒烟广告“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为使用反语;牙膏广告“What more could you ask for in a toothpaste?”用的是修辞问

句; Timex手表广告“Give a Timex to all, and to all a good time.”为交错配列手法等等。

三、广告语中修辞现象的评价及反思

广告语言的创新是通过修辞使语言表达更加艺术化,修辞对于广告的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广告创意者在创作广告时都有意识的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力求使广告更有创意。不可否认有许多广告语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使广告对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广告语中也不乏运用修辞不当的例子。存在着滥用双关语、引用不当、比喻不妥、夸张不严、误用仿拟等修辞不当的想象,夹杂比比皆是的抄袭模仿、夸饰性用语的过度使用、语言的过度变异以及言实不符等等弊病,已屡遭消费者诟病。任何表象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成因, 透过广告语上述种种负面修辞表现,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其背后掩藏着的两大流行观念误区:第一是功利至上,即为了达到广告的促销目的,置语言的真实性于不顾,不惜动用一切具有鼓动性和煽动力的语言技巧与手段, 千方百计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第二是技巧至上,片面认为广告语只有出语惊人、与众不同才能 “一鸣惊人”, 一味追求用语的 “新”、“奇”、“怪”,“语不惊人死不休”, 甚至不惜走入模仿抄袭的死胡同。功利性固然是广告语的基本特点之一, 但我们必须牢记真实性是广告语的根本性原则, 功利性的追求应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 而决不能以背弃真实性来实现商业目的。至于语言技巧, 它始终只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为技巧而技巧是误入歧途。 如同一切艺术,语言运用的至高境界是大巧若拙、返璞归真。最好的语言并非充满各种炫技性修辞技巧,而是朴素平易的,广告语言也是如此。 美国广告大师克劳德·霍金斯曾指出:“高难的文字对广告是明显的不利因素”。现在是时候从广告语的写作误区中走出来了,我们的广告人应抛弃功利至上和技巧至上的错误观念,回归真诚与自然的写作态度。 只有这样,中国的广告才能从当前所面临的修辞困境中走出来, 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君•陈麦池.广告语仿拟修辞及其语用策略新论[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3(1) [2]裘莹莹.广告语中隐喻思维的运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10) [3]国玉娟.浅析手机广告语的修辞[J].科教导刊,2007.7(中)

[4]詹秀华.论广告语言的负面修辞[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 [5]罗舒.试析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J].文学教育,2008.11

题目: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应用语言学

论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第二篇:浅析广告创意中的修辞现象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于广告创意的搜集,研究了广告中的修辞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归纳。发现了修辞学的运用使得广告创意更为鲜活,使其更富生命力,而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购买欲。

关键词:广告创意;修辞学;消费者心理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街小巷无时无刻我们都能够看到广告的身影,而仔细品味广告我们可以发现修辞学的踪影。一个优秀的广告创意则和修辞学的运用密不可分,于是广告也渐渐成为了研究修辞学的优秀材料。

在现今的广告中运用修辞学,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商品的特色,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还能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给观众以启示、引导和联想,在段时间内拉近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灵距离,并激发观众的购买欲,达到预期的商业效应。

一、广告创意以及修辞学的各自含义及特征

一个广告如何在广告如林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呢?那就得靠广告创意了。何为广告创意?它是广告设计、制作者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经过精心的思考和策划,进行艺术创作,以表现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广告创造活动。广告创意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真实性作为创意的基础,以广告主题作为创意的核心,以“新、奇、妙”作为创意的境界,以形象化、艺术化的符号作为创意的手段。一则有创意的广告,可以获得品味和境界上的提升,跳出传统的推销模式,将广告和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语言和画面,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得人们由此产生联想、回忆、感叹、赞赏等心理活动,由此来激发内在的情感和购买欲。

而修辞学又是什么呢?修辞学(Rhetoric),源于古希腊文rhetorica,愿

意为演讲之技巧,是专门研究演讲者为了打动、说服听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和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的学问。我国的《现代汉语辞典》对于“修辞”的定义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这个定义显然有把修辞等同于修辞格的倾向,缩小了修辞的应用范围。亚里斯多德则给以了简洁而又精准的界定:“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这里所指的便是广义的修辞。而广告中的修辞便如一条腾飞的龙的眼神,准确而又巧妙的传情达意,有画龙点睛之感。

二、广告创意中的修辞模式

为了呈现形象而具有艺术的广告,则要求我们在广告文案创作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为广告创意的修辞模式。综合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广告创意模式分为以下四种:

(一)、语义更新型模式

语义更新型广告创意模式就是指运用修辞方法,有意赋予词语或句子以新意,以便与人们司空见惯的意思想偏离,从而产生新奇感。具有这种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有双关、飞白、换义、仿拟等。如:

(1) 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手机广告)

(2) 喂,老板娘,睡觉一晚多少钱?(新加坡电信广告)

(3) 吃培根比读培根重要。(咸肉铺广告)

(4) 多快好省,静在其中。(格力空调广告)

例(1)是运用了双关的手法。双关是利用一种语言形式,同时兼顾表里两层语义或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一切尽在掌握”这句广告语中“掌握”既可理解为掌握和把握的意思,又可理解为掌中握着的意思。这里便有了个一语双关的效果。通过双关我们可以看到:小巧的爱立信被握在掌中,而通过它,你又可以掌握一切。坐家中,知世界的效果让人无法抗拒。可见在广告语中巧妙运用双关,能够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无尽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例(2)是运用了飞白的手法。飞白又叫“非别”,就是明知对方的语言文字错了,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仿效的一种修辞格。在这个广告中明明在卖水饺,而有人竟然打来要睡觉?广告故意运用飞白的手法,塑造出了幽默而趣味的画面,以此来突出其主题,表达新加坡电信公司推出中文简讯服务,让大家用中文来进行相互沟通以免出现像广告中一样的笑话。

例(3)是运用了换义的修辞手法。 对一个字词或句子,在一段话中变换其意义,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的语言手法,修辞学上叫做换义。在这则广告中,前后分别出现了两次“培根”,但其意义却大为不同。前面的“培根”是腌肉的意思,指的是事物,而后面出现的“培根”指的是著名哲学家的名字。广告将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摆在一起,使广告诙谐幽默而富有深意。

例(4)是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仿拟是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该广告将格力空调把功能多、制冷快、质量好、用电省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尽集其中。这里运用到了我们熟知的成语“尽在其中”,但策划人巧妙地用谐音字“静”代替“尽”,除了上面的意义之外,又突出了“清净”无噪音的优点,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二)、语用越位型模式

语用越位型的广告模式指的是指运用词语时有意跨越其使用对象的界限,将它运用到其它领域,从而创造出不同以往的新奇感。符合这一型的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主要有:比喻、比拟、借用等。如:

(1) 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广告)

(2) 永远不会向你请假的得力助手。(佳能电脑广告)

例(1)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广告中的产品是巧克力,设计者不仅巧妙地将巧克力的口感比喻成柔软顺滑的丝绸,而且利用了联觉感受,将口感比作一种触感,是的广告意境高远,形象生动。

例(2)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广告中将电脑人格化,把人与电脑之间的关系说成了助理和

老板的关系,而且用“永远不会向你请假”强调其电脑的性能之好,效率之高。

(三)、逻辑偏离型模式

逻辑偏离型的广告模式是指故意跳离我们常规逻辑的限制,跳出常规思维模式,呈现出出人意料的效果。符合这一型的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主要有:夸张、矛盾、歧义等。如:

(1) 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广告)

(2) 我喜欢黑色,它可以将我藏起来,我又不喜欢黑色,因为它一点头屑

都藏不住。(海飞丝洗发水广告)

(3) 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广告)

例(1)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指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的手法。广告设计者将波导手机说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显然是对手机实际功能的夸大,战斗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速度快,效率高。侧面说明了波导手机的质量高,通信能力强,速度快,性能好。其夸张的手法使得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其产品特色,从而激起其购买欲。

例(2)中运用了矛盾的手法。矛盾是指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广告中“我喜欢黑色”和“我又不喜欢黑色”形成了矛盾,但这个矛盾的产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观众会对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而感兴趣,而广告又巧妙地将矛盾的解决方法设为使用海飞丝。这一手法的运用既让人有新奇之感,又让人印象深刻。

例(3)中运用了歧义的手法。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一嗑就开心”,从字面看“开心”作形容词用,指心情舒畅愉悦,但广告设计者的另一番意思则是指阿里山瓜子味美而易剥,轻轻一嗑瓜子就打开了。此处的“开心”是作动宾词组用。歧义的方法既突出了使用阿里山瓜子会使人心情愉悦的效果,又强调了阿里山瓜子味美易剥的特点。

三、总结

广告是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而良好的广告创意的运用能够使广告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修辞学在广告创意中的广泛运用,是因为修辞学使得广告更具人性化,更有说服力,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产生了直观的影响。而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而修辞学赋予广告的鲜活而生动的效果,使得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广告丛林中留有深刻的影响,对其购买欲望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修辞学》,2004年2月10日。

[2] 李瑞进、劳惠仪,《广告的语言艺术》,1994年1月。

[3] 刘象红:“广告修辞”,《中国俄语》, 2006年第7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及其教学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 孟令全

一、修辞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修辞和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 修辞学到大学才被正式列为一门课程,中学虽然学一点修辞,略知皮毛而已,小学则不知这皮毛为何物。这样说来,学习修辞,似乎是中学的事,大学的事,与小学不沾边,或关系不大。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修辞似乎与小学语文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特别是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中,修辞现象多如牛毛,凡为专家和多数人已认可的修辞格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都出现过。

何谓修辞?修者,修饰、选择也;辞者,语辞、文辞也。所谓语辞,即口头语言;所谓文辞,即书面语言。故修辞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研究修辞这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这种言语活动方式的学科被称之为修辞学。由此观之,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因此修辞学属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修辞学和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研究的对象都是语言,虽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语言,虽然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研究对象,说明这些学科之间肯定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并以它们自身的语音规律、语义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共同阐发着语言的规律。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干什么的呢?如作简而明的回答,曰:是学语言的。既然是学语言的,就和语言学有关。而且涉及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如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文字学、修辞学都密切相关。若再问,学习语言具体指的是什么呢?答曰:具体指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语言,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此二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先讲语言理解的问题。对语言的理解,由于人们的需求和目的的不同,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就一般而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基本上是对语言所表达意义的理解,主要是对语言内容信息的提取。但是,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就比一般意义上对语言的理解要复杂多了,它要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识字,了解某些语言知识,形成比较敏锐的语感,它还要在理解语言的同时积累语言和学习运用语言。这样说来,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理解,它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所提供的有关内容的信息,它还应该关注语言本身,关注有关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的审美信息,语言知识的信息。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并适度地了解语言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体会语言的美。特别是对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言语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对语言更高层次的运用;它更讲究表达效果,力求最佳表达效果,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同时,更注重表达的形式,争取做到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的统一。比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很多。显然,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式,更为明显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表达效果要比‚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很多‛好得多。这正如人是马,衣是鞍。一个人穿一身款式陈旧、面料低廉、色调单

一、做工粗糙、且不合身的衣服,与穿一身款式新颖、面料考究、色调和谐、做工精细且得体的衣服,给人的感觉会一样吗?更何况衣着装束是极富个性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着装能将自己的身材相貌的优点加以最大化的扩张,那就说明这个人不仅会穿,穿得明白;而且穿得很美,能穿出个性化。一个人能穿出美,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在美的基础上又能穿出特点来,应该说是近乎完美了。‚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作者选用夸张的手法,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以收到‚鱼多‛的更佳的表达效果。这一表达效果之好可以从两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于是,由于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就使那本来索然无味的‚鱼多‛之意变得令人回味不绝,且不由得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和想象。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仅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讲鱼多之意就似乎‚OK‛了,至于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的好处是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其表达效果如何,就不再过问了。对这样一个美好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只落下一点可怜巴巴的语义,这哪里是在学习语文,简直连一般意义上的阅读都不如。当然需要声明的是,这里绝对不是要求教师去给学生大讲什么夸张修辞的概念、理论,而是要求教师结合具体的言语和语境,引导学生具体地理解这样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是否可看到语文教学和修辞之间的密切关系呢?

下面我们再谈语言的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运用语言要比理解语言更难,特别是书面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理解语言的要求要高于、要大于对运用语言的要求和范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运用语言,有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小学作文不要求生动,不讲修辞。这位语言学家的意见是对的。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的作文,或者说对语言的运用,只要求作到比较准确、通顺即可。这是对运用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和最低的标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做到(虽然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如要求小学生在表达时运用修辞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是强人所难,是拔苗助长。因此,在小学阶段,对语言理解的要求要高于要广于对语言运用的要求,具体点说,对语言的理解既要理解语言的意义,还要适当地理解语言的形式;但是对语言的运用,则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语言运用的训练略微滞后语言理解的训练,这符合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虽然理解和运用不是一法,但多少也有一些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意思。如果对语言的理解仅停留在对非修辞语言的理解上,怕在运用时连文从字顺都做不到。

(二)语言的精华与语言智慧的结晶,最可宝贵的教学资源与不可或缺的营养。

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是言语的海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言语,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言语,或经过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些言语是语文教学中最可宝贵的资源。很多修辞家将修辞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消极修辞,一类为积极修辞。这样的分法歧义较多。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也不妨从修辞的角度将言语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修辞言语,这类言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使用了修辞格的言语,另一类为在选词、炼句上比较讲究、有特色的,但谈不上什么修辞格的言语;另一类则是非修辞言语。这两类言语的特点很多。比如,非修辞的言语,一般说来是符合语法规则,正确无误的言语;准确、通顺、简练、得体是这类言语最突出的的特点。在课文《日月潭》里有这样一句话‚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这句话很通顺,很简练,语义也很明确。这句话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是:

1、湖的名称;

2、湖所在地点;

3、湖的性状,是台湾省最大的湖。这句话没用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可算作非修辞性的言语,句型为陈述,是语法中所讲的常用的判断句。这样句子在低年级的课文中应属多数,到了高年级这类句子虽然还不少,但训练的价值已经不大。至于修辞言语,还要在准确、通顺、简练、得体等特点的基础上,加上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情色彩、富有美感等特点,如均衡美、对称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音韵美、含蓄美、幽默美等。因此,美应该是积极修辞言语的一大特点。如果说语法是语言的法律,并如语言世界的警察,对语言起着规范和纠错的作用;那么修辞就是言语的化妆师、美容师,对语言起着整容和美化的作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说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怕不为过分。此言流传至今而不衰,主要得益于它的表现形式的完美,正是那巧妙工整的对仗才使它独领风骚,千古不朽,成为言语中的典范。这些经过修辞的些言语又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且是复合维生素,它是滋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营养成分,合理吸收、消化这些营养,充分开掘、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真正获取这些财富,对于提高学生分辨、识别、理解、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说明问题,下面仅就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修辞现象(不含篇章修辞)作一简单例举,这些例子只是课文中修辞现象的九牛一毛。这些修辞现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词、炼句富有特色的、却谈不上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的言语;二是使用了修辞格的言语。

选词、炼句富有特色的言语

1、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

3、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小兴安岭》

4、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维也纳圆舞曲》

5、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

6、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的魅力。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7、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鞋匠的儿子》

8、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我的战友邱少云》

9、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童年的发现》

10、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童年〃骆驼队》 使用修辞格的言语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

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

5、拈连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窃读记》

(2)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

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6、移就

两项事物相关联,叙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的性状的修辞方法。移就可以把人物的感情渗透到景色之中,使人感到情景交融,增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听听,秋的声音》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林海》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7、转品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活用为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荔枝》

(2)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荔枝》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

8、对偶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以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1)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开国大典》

(2)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9、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密切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

出来的修辞方法。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我的‚长生果‛》

(3)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

10、回环

利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一种修辞方法。回环虽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变,却不给人重复之感,强调的作用显而易见。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桂林山水》

(2)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青山不老》

(3)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层递

用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高低、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层次之效果是层层强化,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1)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走遍天下书为旅》

(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落花生》

(3)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可爱的草塘》

12、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言语的音义关系,表面上说的是一种意义,实际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法。双关可以使语义含蓄,其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你想四周为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白杨》

13、婉曲

不直说,或闪烁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自己要说的本意的修辞方法。婉曲以模糊代替直言,给人以含蓄与深沉之美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秋天的怀念》 (3)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14、衬托

为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2)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

(3)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夏天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5、对照

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并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一种修辞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差别,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1)步子虽然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和时间赛跑》

(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子使楚》

(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服务》

16、迭现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迭现可以使形象鲜明,如历历在目,既增强视觉形象,又能增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力。

(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翅膀。

《鸟的天堂》

(3)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黄河魂》

17、摹绘

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如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具体化、形象化、鲜明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增强语言艺术的感染力。 (1)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笋芽》

(2)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笋芽》

(3)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山雨》

18、反复

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反复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情感,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增强语言节奏感。

(1)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

(2)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

(3)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趵突泉》

19、设问

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地注意和思索,接着自己回答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强调某种观点,抒发某种感情,渲染气氛,加强语势,使文章生动活泼,波澜起伏。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钟》

(2)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桃花心木》

(3)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请形呢?《假如没有灰尘》

20、反问

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明确的意思,文而不答,答案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反问可增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不容臵疑。

(1)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

(3)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穷人》

21、舛互

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

(2)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臶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开国大典》

以上所举的例子,仅是课文中的一部分。却足以使人感到其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一笔多么丰富的资源和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随着年级的增高和所接触文体、语体的增多,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面对的语言形式也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地增多,而且增速比较快的是那些特殊的、经过了修辞锤炼的言语。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学生不能总停留在记叙平白、形式简单的语言的学习中。面对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有关修辞的一些问题也就摆在了语文教学的面前。对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及其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以体现,它们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一直争论不休。过去,有关修辞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曾出现过被强调过头的现象,今天,我以为又出现了被淡化过头的现象。不管承认不承认,也不管敢不敢面对,有关修辞的内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内部的事情,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这样的事实,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固然不可取,采取躲闪回避或臵之不理的态度和做法也不可取,而在语文教学中反对谈修辞问题则更不可取。

(三)语文教学的闪光之亮点、魅力之所在,大有可为之舞台。

语文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上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语文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种类型的课,如识字课、汉语拼音课、阅读课、习作课,虽然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麻烦,但难处最多的、麻烦最大的怕是阅读课。阅读课难上,上好阅读课更难,阅读教学见真功。一位语文教师的真功夫,会尽显于他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上,完全可以看出一位语文教师语言文字的修养,看出他的文化底蕴,看出他的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可以说,凡成功的语文教师,都在阅读教学上有着自己的绝技和高着;凡在阅读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凡善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教师,都能在理解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上做到比较恰当、适度的结合与统一,他们是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行家里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言语,比如那些在课文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言语、那些含义深刻的言语、特别是那些既是关键的、又是含义深刻的、同时又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极佳的言语,是阅读教学的比较要紧之处。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阅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质量的高低。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1、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槐乡的孩子》

2、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希望的田野上》

上面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修辞方法,其方法叫做‚移就‛。移就是一种修辞格,且被经常使用。这种修辞方式就是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

第一个句子中‚甜蜜‛本来是描述食品味道的词,但是在此处移来形容并不具备味道特点的人的表情,微笑是没有味道的。‚甜蜜的微笑‛就形成了反常的组合。但这种反常又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从这句话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一抹浓浓的感情色彩,联系课文的内容,乡村的孩子们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利用假期去采槐米,换取上学的钱,劳动是辛苦的,收获却是幸福的。因此,孩子们劳苦一天后,在睡梦中脸上都会挂着甜蜜的微笑。这句话既描写了孩子们热爱劳动并从劳动中获得幸福的感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劳动的赞美之情。

第二个句子中的‚希望‛与‚田野‛也是一种反常的组合,正常情况下,希望是不能修饰田野的。但是读者却能从这种反常中感受到一种新颖的美。农民在田野里播种,在田野里收获,田野里寄托着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希冀,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正是这种反常的组合,这样的修辞方式,才使读者产生了如此的遐想。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句子的时候,完全不必给学生讲什么移就的概念,也不必讲什么移就的类型及其修辞功能。虽然不讲,但是在上述的理解中,学生已经能朦胧感到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语言现象之所以特殊,就特殊在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反常的组和上,这种反常的组合,是句子的突出特点,也就是句子的形式。因为有了这样反常的组合,而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变得形象了,富有感情了,富有感染力了;更有味道、更有嚼头了。学生也会因此建立起对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词语反常组合的形式)加以关注的意识。在今后的阅读中,学生就会从这种反常的组合中读出句子所蕴含的意味,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同时,不知不觉就体会到了这种句子的形式。今天学生读懂了‚甜蜜的微笑‛、‚希望的田野‛,明天,他们在读‚金色的童年‛、‚绿色的回忆‛、‚欢乐的篝火‛、‚多情的月光‛、‚燃烧的激情‛、‚腥风、苦雨、愁云、怒发‛时,也就不会感到陌生和不可理解了。但是,学生的这些理解,光靠他们自己去揣摩、体味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是学生理解过程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对这类句子的意思和形式有着比较透彻的理解,有着比较敏锐的感受能力;再者还应该有着比较强的指导学生了解这些句子形式特点的意识。

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大部分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精雕细刻、千锤百炼后而创造出的语言珍品。这些语言珍品会使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这些语言珍品一般都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字里行间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以及思维补充的空间;读着这些语言珍品,如品珍馐佳肴,如饮酽茗美酒,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这些堪称经典的言语,绝非是阅读教学的调味品,也并非什么锦上添花,而是阅读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名符其实的、最务正业、最为扎实、最具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为精彩、最为生动、活泼的环节;是阅读教学最富有魅力之所在,高超的语文教师,往往会在这一广阔的、大有可为的天地里,在他所站立的三尺讲台上,大显身手,创造和导演出一幕幕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活剧。

综上所述,修辞和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掘这份丰富的资源,利用这份宝贵的财富,对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有其他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了修辞方法的言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意义的层面上,还应该适度、恰当地引导理解言语的表达方式,这对还语文之本,归语文之真,返语文之道,务语文之正业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修辞与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说:‚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学段中,又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概念,一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是‚表达效果‛。这是在以往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至今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翻了一些对课标诠释和解读的书,尚未发现哪位新课标的制定者或传播者对此二概念有所阐述,或许是因为忙于解读那些高深莫测的理念,无闲暇顾及这些鸡零狗碎的小玩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在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里提出这样的概念,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说明问题,将其合二而一,只说‚表达效果‛。

什么是表达效果呢?

表达效果,是说人与人之间在进行言语活动的时候,说写者,这里不妨称之为言语的主体,力图使自己说的或写的言语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使听读者,这里不妨将其称为言语的客体,能够充分地、准确地理解客体所传之情,所达之意;主体和客体之间在言语中介的作用下,相互达到最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应该说,这样的言语就是表达效果比较好的言语。说得再具体一点,主体为了能够更准确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除了要将自己所要表达的题旨想透彻、想清楚之外,还要精心选择更恰当、更得体、更适合于语言环境的言语来承载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努力使言语的内容与形式能够达到比较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这样的言语才有可能产生比较好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说才有可能,而不说肯定呢?因为影响语言表达效果的因素太多。人的各种背景,如:地域、国家、民族、社会制度、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知识层次、文化修养、语言习惯乃至于性别、年龄是不尽相同的,这些因素会使主体和客体在言语交际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会使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产生差异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有时会统一,有时会不一致。对同一句话,就可能出现极端对立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现象不足为怪,因为对语言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件个性化极强的事情。比如曹植的七步诗,有谁能说不是诗中精品呢?有谁能不为曹子建出神入化的才思击节赞赏呢?有谁能不为七步诗的表达效果拍案叫绝呢?回答曰:‚有。‛这个人就是曹子建的手足──曹丕。因这首诗,引起了曹丕对曹植进一步的猜忌和迫害。对曹丕,七步诗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再糟糕不过了。这里我们不想过多的去讨论对语言效果的评价问题,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况复和小学语文教学关系不大,只是想说明,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那些要求学生体会表达效果好的言语是经过时间考验和实践证明了,的确是表达效果好的语言,这些言语不存在着表达效果究竟好还是不好的争议,只要求学生认真去体会就是了,并从中学会一些理解体会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对这些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自然,表达效果好的言语应该是那些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的语言;仅内容好,形式不好;或者仅形式好,内容不好都谈不上好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好的内容+好的语言形式。如果把表达效果列成上面的算式,显然,算式右面‚好的内容‛与‚好的形式‛两项都不能丢,丢掉其中任何一项,这个算式就不能成立。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当然也必须顾及到这两项。仅从内容或仅从形式上去体会都是片面的,此两项皆不可偏废。偏废其中的一项,都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表达效果,只有把体会内容和体会形式结合起来,才是完整地‚体会语言表达效果‛。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这一道最简单的加法算术题算错,经常使阅读教学处在跛脚瘸腿的状态中。阅读教学的质量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我想大概长期和计算这样一道简单的加法题目有误,和阅读教学不能如腿脚健康人那样行走、奔跑有关。

请看下面的句子。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个句子在散文《山雨》中。句子所指是雨中山林的颜色,并写了颜色的形态:是绿的,是流动的,写雨如诗、如画,如歌,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高深,其义也不觉有什么新鲜感。但是这意思一般的句子,为什么会给人表达效果不错、不一般的感觉呢?主要原因是这句话好的语言方式在起作用。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作者在这句话中使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恰当的修辞,使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起来;使语言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情色彩;读起来使人有兴味,感到有情趣。

这句话使用的是拈连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拈连可以使语言新颖、独特,活泼、自然,往往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引到事物的实质。

由于风和雨的原因,风、雨中的绿色便有了动感。因此说,‚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如果说绿色在雨雾中流动尚属搭配正常,那么绿色流进眼睛、流进心胸的搭配就属异常了。没有前面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单说绿色流进眼睛、流进心胸是令人无法理解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颜色不会动,更谈不上流进人的眼睛和心胸,但是由于句子的前面说了绿色在雨雾中流动,这就为后面的流进眼睛、流进心胸做好了铺垫,于是作者由一个‚流‛,顺手拈来了绿色流进了眼睛和流进了心胸。‚流进眼睛‛和‚流进心胸‛并非是使眼绿、使心绿,而是雨中的绿色的美,如俗话所说──入眼、养眼;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于是,读者便从这表面上无‚美‛无‚情‛的文辞中,体会到了言外之意和辞外之情。自然,这样的语言也就有了较好的表达效果。下面的两个句子同样使用了拈连的修辞方法。

‚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山中访友》

‚清晨,枯草上凝着霜花,一位老大娘肩着竹耙,从古道上走来了。她搂起茅草,搂起豆茬,搂起少吃缺烧的日子‛。(王兆军《沙净天》)

句子中的‚带回月色‛和‚搂起日子‛显得别致新颖,既是作者丰富的想象,也会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再请看下面的句子: 翠鸟蹬开桅杆,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这句话在课文《翠鸟》中,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是讲翠鸟捉鱼的速度极快,从翠鸟飞行快,善捕鱼之侧面,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句话使用了衬托的修辞方法。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这句话为了表现翠鸟捉鱼迅速,将其放在水面和芦苇这一特定的背景下,借水面和芦苇的动静进一步衬托和突出了翠鸟捕鱼动作之迅速。读者是如何通过背景的衬托,进一步体会到翠鸟动作之快的呢?翠鸟体态小巧玲珑,动作虽快,但不会大,大了会惊动鱼。轻微的动作不会使苇杆和水面出现太大的动静,苇杆的晃动和水波的荡漾在很短的时间内即会消失。但就在这很短的时间内,翠鸟已经飞远了。这句话朴实而直白,却给人朴实中见光彩,直白中含深沉之感。正是衬托这样的修辞方法才使这个句子产生了这样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句子,不妨再举几例。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件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穷人》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七颗钻石》

下面的句子是两个诗句。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这是诗歌《帐篷》结尾两个诗句。这两个诗句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建筑工人的赞美。这两个诗句使用了转品的修辞方法。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某一类词的词性而活用成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叫做转品。转品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含蓄、凝炼,还可以使句式整齐匀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根据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临时改变某一类词的词性而活用成另一类词的修辞方法。

诗句中‚荒凉‛和‚繁华‛都是形容词,是一对形容环境的反义词。实际上带走的是‚荒凉的景象‛,留下的是‚繁华的景象‛。‚荒凉的景象‛和‚繁华的景象‛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作者将名词短语在这里活用为形容词,使用的是转品的的修辞方法。因为使用了这样的修辞方法,一下子就使这句话富有了诗意,有了新鲜感,含义愈加丰富,有了细细咀嚼的味道,语言显得非常新颖、别致。试想一下,如果作者用了‚带走的是荒凉的景象‛,‚留下的是‚繁华的城镇街道‛,这样的句子哪里还有一点诗意?其表达效果简直与原作有着天壤之别。

再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说何时照我还‛。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上诗句中加点的词原为形容词,都被活用为动词。这样的用法,使人感到诗人用词无与伦比的简练与精当。

有人说,逻辑是讲话语内容对不对,语法是讲用词造句通不通,修辞是讲话语表达得好不好。又说,同样的语句,从它的结构规律着眼,是语法的事,从它所表达的思维方法着眼,是逻辑的事,至于从表达效果着眼,便是修辞的事了。

从上面的例句和说法来看,语法和逻辑可以使言语达到最基本的的表达效果,但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就要靠修辞了,修辞功能的本质就是要使语言具有较强的表达功能,即较显著的表达效果。修辞与表达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然,修辞不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唯一的原因,但是,恰当的修辞方法,必然会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却是毫无疑义的。

语言的表达效果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深刻性、有力性等方面。修辞为什么能够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呢?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同义的选择,意思是说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修辞则是选择表达效果更好的方式。比如《丰碑》中‚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句话用了反问的手法,结合语境,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胜利必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意思没变,表达方式变了,比较一下,显然,在这里用反问的形式,比用陈述的句式表达效果要好得多,即更富有激情,更有震撼力,更有感染力。

第二是修辞不采用抽象化、概念化的表达方式,采用的是形象的、具体的、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热爱大地‛是一种比较抽象化的情感。这里将‚热爱大地‛的情感比作‚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就把这种较为抽象的情感具体化了,形象化了,可感化了。母亲的胸怀,伟大的母爱,婴儿的眷恋,都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都可以使人产生可感的具体的形象。比如《彩色的翅膀》中‚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这个句子使用了拈连的手法,把种菜本身并无什么情感的农事活动感情化了。有人说修辞之味始于情,情为修辞之本,情真而意切,情深而意远;情动于中而形于辞,辞由情而发,情愈信而辞愈巧、愈美。这话算是说到了修辞的根本。

下面的句子分别用了层递,借代,比喻的修辞方法。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圆明园的毁灭》

这句话从园内的东西到侵略者的行为都进行了层层递进、步步升级的描写,东西先是手能拿的,比较小的、轻的;然后就是手拿不动的,比较大的、重的;最后是无法移动的。侵略者的行为是先写手拿,再写搬运,最后是破坏、毁掉。从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丑恶嘴脸;可以看出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被毁坏殆尽,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揭露与控诉的强烈愤慨之情。

2、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手术台就是阵地》

阵地本是战士做战的场地;将手术台说成阵地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工作在手术台边的医生也就成了战士。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战士是不能擅离阵地的,伤病员没有救治完,意味着战斗没有结束,因此白求恩讲自己不能离开阵地,表达了他那种只要还有一个伤病员,就坚决不下手术台的决心。

3、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古井》

这句话赞美了家乡的古井像恩重如山的慈母,给乡亲们带来的福祉。

以上三句话情真意切,或强烈、或温柔,因为这样的修辞,因此达到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我们常说‚情味‛,‚情趣‛,原来这‚趣‛与‚味‛皆与情有关,皆源于一个情字。

第三修辞可以突破某些语法规则,修辞学十分重视语言的变异和创新,变异,只要不出大格,往往可以避免和克服语言的呆板,显示语言的活泼和自然。比如‚读点鲁迅‛,‚他很青春‛、‚小伙子很帅‛、‚剪头‛、‚吃了两碗‛、‚喝了两杯‛。这些句子如果用语法规则去衡量,都有毛病,但是如果结合具体的语境,可知这里的‚鲁迅‛指的不是鲁迅这个人,而是鲁迅的著作;借鲁迅之名而代鲁迅的著作,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总之,修辞使语言充满了魅力,充满了情趣,充满了美感。这魅力、这情趣与美感,便是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课程标准提出体会言语表达效果的要求,是一大进步。

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体会表达效果的要求,应该说是一大进步。因为在以往的教学大纲里,对语言,强调的是从意义、内容层面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讲思想教育,讲人文内涵,讲对词语和句子意义的理解,讲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讲归纳中心思想,讲体会课文的感情,就是不讲或很少涉及语言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式,不讲或很少涉及文章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式。句子的意思、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章的感情都属于内容的范畴。

语文阅读教学只局限理解语言表达的意思,只讲文章的内容,全面吗?

当然,理解意思,理解内容这是阅读必须达到的目标。否则读了一篇文章,连对文章的内容和言语的意思都糊里糊涂、不明不白,岂非咄咄怪事。

过去的阅读教学,无论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教学实践,无论是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评价,无论是所花费的精力和所占用的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都占有绝对的比重;把理解课文内容当作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甚至当作阅读教学的全部,这在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师的意识里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理解课文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应该占有何等地位和多大的比重,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夏沔尊先生1936年10月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的《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说:

‚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事情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

又说:‚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应该着眼在内容上‛。

还说:‚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容本身,不去留心表现的文字形式,结果当然是徒劳无功的。‛ 最后说:‚我的话完了,今天说了不少的话,最重要的只有一句,就是说,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形式方面‛。

夏沔尊先生的话说得直白通透,他强调语文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字的形式,对内容的理解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他在70年前的观点,和我们今天的做法恰恰相反,是他陈腐,还是我们进步了,目前,大概还很难说清楚。

课文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政治经济、伦理修身、社会发展、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人文自然,古今中外,几乎都涉及到了,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在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所体现。这些内容明显的特点是庞、杂、浅。学生在读着这些内容庞杂、浅显的课文时,他们受到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及如何做人的教育……他们从课文中知道了将相和、武松打虎,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的故事……他们知道了李白、杜甫,知道了曹雪芹、关汉卿,知道了鲁迅、巴金,知道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他们感受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知道西沙群岛的海里鱼特别的多,了解了有关计算机和航天器的知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启迪、震撼,得到净化。应该说,上述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附加部分;也是阅读教学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所应取得的教学结果。但是这样的目标,这样的结果,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最重要的教学结果吗?如果是,难道政治课、思想品德课不比语文课讲思想教育更在行吗?难道历史、社会自然科学课不比阅读课讲这些内容更专业吗?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这个舞台,经常让一些客串的角色所占据,而语言训练这个主角却被挤到舞台的犄角旮旯。岂非亦咄咄怪事!有一次听一位教师讲托尔斯泰的《穷人》。教师在引导学生详尽地理解课文内容之后,问:‚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本身无可指摘,通过这个问题,桑娜善良、纯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形象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作者的环境的衬托以及那些描写桑娜心理活动时所使用的高超的语言是否给学生留下了印象,老师没有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未涉及。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对桑娜这个人物形象的体会和感受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教学到此便终止,学生只记住了课文的内容,只对桑娜的形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便基本上失却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便丢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穷人》这篇课文,学生读后,其内容固然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课文的语言和篇章的表达特点,应该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从学习语文角度讲,后者印象的价值比前者印象的价值更为宝贵。正如夏沔尊先生所说:‚文字语言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要想离开内容去注意它的形式,多少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内容更不同,总算是依照了儿童生活情形编造的,内容的吸引力更大,更容易叫读的人忽略形式方面。‛《学习国文的着眼点》。夏沔尊先生的这些话与课程标准中‚体会表达效果‛的提法有共同之处。课标提出‚体会表达效果‛,就是提醒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被课文的内容所打动时,不可久恋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还应头脑冷静跳将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言语的表达特点,表达方式、表达效果。

比如,《再见了,亲人》中的一句话‚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体现了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依依惜别的情感。既然写依依惜别的情感,为什么还要写小金花的刚强啊?刚强的人是轻易不会流泪的,原来作者使用了对照的方法,用妈妈牺牲时都没有掉泪与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掉泪相对照,则突出了感情的深厚。表达效果自然比只写流泪要好得多。 我以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的内容与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包括语言的形式和篇章的形式)相比,理解形式比理解内容更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阅读;语文阅读教学课不同于政治思想品德课,不同于社会、科学课,因为语文课最根本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语言。

三、指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效果的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了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要求,虽然‚表达效果‛并非什么创新概念,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尚属第一次提出;又因为体会表达效果如上文所述既要体会言语内容方面的表达效果,又要体会言语形式方面的表达效果;还因为修辞是直接研究言语表达效果的;因此,指导学生理解言语的表达效果,就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需加研究、需加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体会言语表达效果的教学要求,正确处理体会表达效果和了有关解修辞知识的关系。

课程标准讲:‚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又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严格说来,小学阶段不应该讲语法和修辞知识。上述要求是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的。小学不讲修辞,但是在课文当中又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存在着大量的经过修辞的言语,这些言语都称得上是表达效果好的言语。面对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这些语言中的珍品,难道我们可以弃之不顾或臵之不理吗?如果‚顾‛了,如果‚理‛了,却不能讲有关的知识,即讲亦难,不讲亦难;教不是,不教亦不是。这就将体会语言表达效果的教学臵于一种十分尴尬和两难的境地,面对如何指导学生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的问题,就出现了两个‚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一个客观存在是课文中存在着大量的修辞现象,所谓修辞现象就是修辞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具体的语文现象,具体点说就是文章中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另一个客观存在就是小学生尚不具备系统地学习修辞学理论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修辞现象和了解修辞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如何让学生既完整地体会到了言语的表达效果,同时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修辞的理论,这确乎是两难之事。

我想首先要明确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表达效果,目的是提高学生辨词析句、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而不是进行系统修辞知识的讲授,不应该把这些言语作为修辞知识教育的例句;更不应该把有关修辞的知识作为考试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有无必要系统地学习有关修辞的知识,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从认知能力,从语言发展的水平,从知识的储备和生活经验来看,小学生还不具备系统理解修辞学知识的条件。因此,就修辞知识而言,讲不如不讲,多讲不如少讲,深讲不如浅讲;讲多了讲深了反而添乱。因为修辞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许多问题修辞学专家还在争论不休。举个简单的例子。《小狮子爱尔莎》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这个句子虽然使用了‚好像……似的‛,但不是比喻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要学生分辨这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教师讲了许多关于比喻手法的知识,如比喻的概念和特点,比喻的类型,比喻的修辞功能等,学生争来争去,依然莫衷一是。其实学生即使争论清楚了是不是比喻句又有多大意义呢?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讲这些修辞知识。你不讲,他会自然而然的、不受似懂非懂的理论干扰去体会这样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你讲了,他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理解起来起来,反倒踌躇。修辞学,与具体的修辞现象不是一回事,它是从具体的修辞现象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法则和规律,让初学语文的小学生学习修辞学的理论,是强人所难,欲速不达之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为语言下的定义。因此,小学所设语文课多是从语言的实用价值方面考虑的。而涉及语言更深层面的理论问题,如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音学、语法学、文字学、修辞学等有关内容,在解放后逐次颁布的和编写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本中,呈逐步减少乃至全无的状况。目前,中小学就本族语言的学习,只设语文课程,而不设什么语言学或文学课程。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学曾经设臵过《汉语》和《文学》课程,但这样将语文教材分而设之的局面短命得如昙花一现,没有多久便消声匿迹了。了解工具的原理,又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比如,会使用计算机,又会维修计算机,还懂得计算机的原理。这是一种多么完美的结合呀!然而和计算机天天打交道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结合呢?根据需要或因为其他条件的限制,对某种工具,只会使用,不明原理,或略知一二,或浅尝辄止,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固然很好,但是对只需要知其然,而不需要知其所以然的人来说,知其然就够了,再让他知其所以然,其所以然就可能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不对学生进行修辞学知识的系统教授,是不是就意味着不能对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简单的修辞的知识呢?我以为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会涉及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比如识字、写字。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字形,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简单的给学生讲一点有关汉字的造字方法,一些有关笔顺、笔画、部首、偏旁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比如有关词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辨析词义和积累词语的能力,可以讲一点特殊的构词方式。如词的重叠,由两个语义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成语、词的多义、反义、近意、褒贬义等。为了使学生准确地遣词造句,理解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可以给学生讲一点最基本的语法常识和修辞常识,但讲这些常识,必须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现象,就事论事,就句论句,从感性上使学生初步了解:比如这些词是表示事物名称的,那些词是表示动作的;这个句子是完整的,那个句子词序颠倒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那个句子把植物当作人来写了(比拟);这两个句子字数相等,句子中的词语两两相对让人感到整齐均衡(对偶),那三个句子(或三个以上)在形式上相似、意义上相近(排比)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现象,给学生渗透一些词汇、语法、修辞的简单常识,这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有益无害的,不应该笼统地加以反对。

在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直面一些修辞现象,认识一些修辞现象,了解这些修辞现象的形式,积累这些修辞现象,而不把课文中某些使用了修辞手段的句子作为讲修辞学知识的例句,如涉及到一些修辞学的知识,要力求讲得更浅显、更感性一些。比如《草原》中‚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在修辞中叫做舛互。舛互这种修辞方法是指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似悖于事理实则符合常情。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醒目、突出,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不了解舛互这种修辞方法,就有可能误认为它是个病句。既然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哪里还有什么小鸟?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难道能大讲舛互的含义及特点,舛互的类型,舛互的修辞功能吗?又是全部、又是部分,又是肯定、又是否定,又是矛盾、又是对立;学生哪里能听得懂,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此句话完全可以从它的看似像个病句,实则正确的特点出发,再联系上下文,使学生体会到老舍先生写这样几只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突出草原当时的安静,否则在热闹喧嚣之中,谁还能注意到那几只小鸟呢?况且又是忽飞忽落的小鸟!在此之后,还可以举些例子,如‚全班同学都来了,就某某没来‛。在《斗笠》这篇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上‛。这个句子使用了拈连修辞手法。斗笠戴在头上,属正常搭配;故乡戴在头上就不合乎常理了;但是有前面斗笠戴在头上的引领,再加上联系下文,就使人感到将故乡戴在头上与前面的衔接是多么的巧妙。斗笠戴在头上,可以遮风挡雨,不受风雨的侵害;故乡戴在头上,使人永远不忘故乡的养育之恩,不忘故乡的父老乡亲,不忘故乡融融的乡情,不忘故乡的山山水水,不忘故乡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做人之本。这样一句字面并不复杂的言语就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就凝聚浓缩在这简单的话语中。这样的一句话,可以起到几句、十几句话的作用,可见这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经济、凝炼。在上面所举的例中可以看出中,我们可以完全不讲有关拈连修辞的理论,也可以比较完整地体会到言语的表达效果。在上述体会中,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形式的体会,同时更由于对形式的体会,才进一步体会到这个句子美好的表达效果。在上述体会中,没有将此句作为例句而大讲修辞知识,也没有要求学生仿照句子说或写句子,即所谓的拓展延伸,但是,学生理解语言的水平却又上了一层楼。

(二)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不应脱离题旨和语境。

有人担心,你在这里大讲语言的表达效果,会不会在教学当中出现肢解课文,致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的理解呢?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原因如下:

文章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直接或间接,都从正面或从侧面体现着中心意思。中心思想或明或暗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内容的本质概括,是对文章内容整体的抽象,也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本质意义。作者对中心意思的表达以及读者对中心意思的理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对课文中的词句段进行具体的感知和分析,并进行综合概括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对文章词句的分析和理解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第四篇:从语法、修辞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doc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从语法、修辞角度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业: 汉语言文学

级: 08级 姓

名: 石瑛 学

号: 20081500086 指导教师: 毛润民

2012年 3月 27日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中 文 摘 要

企业公文语言作为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书面语言运用系统,是公文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且具有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所以要求内容必须规范、语言必须严谨。企业公文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但受到公文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语体的语言特色。准确、朴实、精练、严谨是公文语言的基本特性。可是在企业公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中,语言运用的不规范现象不时出现在不同级别的企业公文当中,既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损害了发文机关的形象。本文从语法、修辞层面对企业公文语言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企业公文写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有所裨益,并推动企业公文语言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语法;修辞;企业公文;不规范现象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Enterprise document language as a system of written language is originated from the social or business affairs of a work unit. Since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form of document and it owns specific efficiency and influence, the content of it must be standard and the language must be accurate. Basically speaking, enterprise document language shares the same quality with the standard modern Chinese. Yet due to the restrain of its content and the means of expression, a peculiar feature of it has been taken into its own shape and become so different from other kind of language styl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s of document language are: accuracy, simplicity, conciseness and preciseness. However, with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enterprise documents, occasionally, there still remains a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and that of course, do harm to the image the issuer. As a resul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given to the phenomenon of lacking of standardization within the aspects of grammar and figure of speech in the enterprise document language. Best wishes are there for benefitting the document writing staff in different enterprises and for advancing the progress of standardization within enterprise document language.

Key words: grammar; figure of speech; enterprise document languag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引 言 „„„„„„„„„„„„„„„„„„„„„„„„„„„1

一、立足语法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1

(一)搭配不当„„„„„„„„„„„„„„„„„„„„„ 2

(二)语序不当„„„„„„„„„„„„„„„„„„„„„ 3

(三)成分残缺„„„„„„„„„„„„„„„„„„„„„ 6

(四)句式杂糅„„„„„„„„„„„„„„„„„„„„„ 7

二、立足修辞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8

(一)用词不当„„„„„„„„„„„„„„„„„„„„„ 8

(二)用语不规范„„„„„„„„„„„„„„„„„„„„ 9

三、结束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12

从语法、修辞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石瑛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08级1班 20081500086)

指导教师:毛润民

引 言

公文,在古代指的是处理或联系公务的文件,而在现代一般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文件。公文的格式较为正式、内容较为规范、语言较为严谨,并且有行政机关赋予的特定的效能和影响力。而企业在自身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也离不开这一工具,尤其是企业领导、企业担负公文撰写、制作、处理、存档的等工作人员。企业公文语言作为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书面语言运用系统,所以使用的语言必须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但受到公文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形成了有别于其他语体的语言特色。准确、朴实、精练、严谨是公文语言的基本特性。可是在企业公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中,语言运用的不规范现象不时出现在不同级别的企业公文当中,既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损害了发文机关的形象。本文从语法、修辞层面对企业公文语言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企业公文写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有所裨益,并推动企业公文语言的规范化发展。

一、 立足语法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语法,即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语法层面的不规范主要指违反语言正确的结构方式,也就是违反了人们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言组合法则。在现代汉语中,词划分为实词、虚词。词语的组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语序为主要手段的直接组合,二是以虚词联结为主要手段的关联组合。下面,从语法层面对企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业公文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语法不规范现象加以分析。

(一)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在公文写作中没有按照正确的语法关系把各种词语组成句子,使词语搭配不符合事理,不符合习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搭配不当主要有: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①这种不合规行为,今日被公司安保处查获。出自《XX公司2012年2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②今年,公司的发电量生产已经圆满完成。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绩效评价的报告》

分析:① “查获”的应是侦察或搜查后获得的物品(赃物、违禁品等),很显然“行为”是不能被“查获”的,所以由于误解词义造成了主谓搭配不当。② 中的“发电量”本应是主语,却让“生产”取代了,使陈述对象不明确造成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句中的“生产”一词删去。

2.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发电量的自评报告》

②我们以合法手段争取来的正当权利,是促进公司经济更好发展的宝贵机会。出自《XX公司1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中的“改革和发展”与“阶段”搭配不当,可将“却是”改为“却经历了”。②中“权利”与“机会”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促进公司经济更好发展的有利条件”。

3.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请你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理顺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将有关整改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总部报告。出自《集团公司关于盘点各子公司2011年度国有资产的通知》

②自2001年XXX公司爆发债权债务关系以来,已资不抵债,无法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出自《关于XX公司的多经公司改制的请示》

分析:①中的“理顺产权”这一表述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改为“理顺资产关系”。②中的“爆发债权债务关系”应改为“爆发债权债务关系问题(或危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公司的活动中心应该为职工子女们开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出自《XX公司2011年10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②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出自《关于学习贯彻公司2012年度工作会、安全会暨第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通知》

分析:① 可将句中的“开设”改为“开展”或在句后加上“项目”两字。②属于多个述语带多个宾语的“复杂式”结构。有两种修改办法:一是改为“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二是将“经验”和“问题”调换位置。

5.关联词语不搭配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是公文中最常见的问题,成对搭配使用的关联词语不能随意改换,否则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而影响语义表达的准确性。

①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不只是党建工作部的事,而是整个公司每个班组的事。出自《XX公司2011年11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②只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和谐发展。出自《XX公司2011年11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不只„„而„„”中的“不只”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关联词语,“而”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根据语义的需要也属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不只„„而且„„”。②“只要„„才能„„”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搭配在一起显然不合适,应将句中的“只要”改为“只有”。

6.修饰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①近年来,公司培养的大批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创世界一流夯实了基础。出自《关于XX公司“找、抓、促、创”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②凡公司资产流失严重的部门,一概追究部门负经理责任。出自《关于落实集团公司盘点各子公司国有资产的通知》

分析:① 中“培养的大批的”同中心语“员工队伍”不搭配,应将“培养”改为“建设”,并将“大批的”去掉,这属于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这是公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规范现象。②中的“一概”应改为“一律”。“一概”和“一律”均有表示使用于全体,没有例外的意思,但用法略有不同:“一概”用于动词前仅限于对事物的概括,“一律”则对人对事均可,这属于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二) 语序不当

语序为汉语里的主要语法手段,是指语言里各级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语序变动,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句子。语序不当,就是指次序颠倒、排列错误、违反语言习惯,不符合语法结构的规则,导致表达不清或产生歧义等。常见的语序不当包括:

1.多层修饰语错位

有些公文句子的中心词前常有多层修饰,其排列必须讲究一定的次序或符合一定的语言习惯,否则就会造成修饰语错位,最常见的是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错位。

1.1多重定语顺序不当

多重定语一般规律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 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①两位优秀的有二十年工龄的我公司副总工程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自《XX公司2012年2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属于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定语的语序一般是:领属性词+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词。应把表领属的“我公司”放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工龄的”之后。

1.2多重状语顺序不当

多重状语按照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离中心词最远的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或表示原因、目的的词语,接着是形容词或一般副词;再次是表示地点或方向的词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①为了加快集团公司创世界一流的步伐,公司必须把发电量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出自《XX公司关于开展“找、抓、促、创”活动的通知》

分析:①中的“搞”前头有两个状语:“把发电量”和“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两个状语语序排列不当,应颠倒过来。

2.修饰语和中心语错位

①今年底,公司无法实现市政府要求的排污达标。出自《XX公司2011年12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②关于健全公司领导接待日举行定期座谈会的意见。出自《关于健全公司领导接待日的意见》

分析:①中宾语中心语是“要求”而不是“排污达标”,属于定语和中心语错位,此句可修改为“今年底,公司无法实现市政府有关排污达标的要求”。②属于状语和中心语错位,句中的“举行定期”应改为“定期举行”。词类间的语序不当还包括定语和状语错位、状语和主语错位、述语和宾语错位等。

3.复句中分句的次序不当。

此病常出现于递进、承接、因果关系的复句中。

①望全体新员工继承我厂人艰苦朴素、勤学奋进的优良传统,潜心研究攻克技术难关,发扬光大! 出自《XX公司2012年3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②此次募捐活动,不仅能加快和谐电厂的建设,而且帮助公司XXX员工解决了生活难题。出自《XX公司2012年3月份1+2计划平衡会暨绩效评价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中的“继承”传统和把它“发扬光大”应该紧密相连,而“潜心研究”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实际表现,现在排在中间,把“继承”和“发扬”隔开了,应改为:望全体新员工继承我厂人艰苦朴素、勤学奋进的优良传统,并且把它发扬光大,潜心研究攻克技术难关。②中的“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复句是后面分句在前面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所以应该先说“帮助公司XXX员工解决了生活难题”,再说“能加快和谐电厂的建设”,才合理。

4.联合词组错位

①近期,集团公司、XX公司和中央领导要到公司视察,请各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出自《XX公司关于落实重大接待工作的通知》

②日前,公司正在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每位员工应该做到懂法、学法、守法。出自《XX公司关于开展“五.五普法活动”的通知》

分析:①中的“集团公司、XX公司和中央领导”应改为“中央、集团公司和XX公司领导”或“XX公司、集团公司和中央领导同志”。②中应把“学法”一词移到最前面。

5.关联词位置不当

①由于XXX电力市场形势严峻,公司发电量不是比其他电厂少,就是发电成本比其他电厂高。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发电量的自评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分析:该句是表因果关系的复句,结果部分“发电量„„高”仍然是一个复句,但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分别是“发电量”和“发电成本”,所以,“不是”应放在“发电量”前面。复句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如果一致,前一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反之,则放在主语前。

6.虚词位置不当

①经过公司密切跟踪国家政策,才在《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下发前成为鄂尔多斯地区唯一一家原坑口电厂、集团系统内西部第一家电厂继续享受本次优惠政策的企业。出自《关于学习贯彻公司2012年度工作会、安全会暨第三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精神的通知》的附件中

分析:①中的介词“经过”位居句首,淹没了主语,应移到“公司”后或删去,还“公司”主语身份。以“介词”开头的句子,一定要考虑是否缺主语。

7. 并列结构语序混乱

①XXXX办〔2012〕1号文公司对XX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从政策上和理论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出自《公司2012年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中的“政策上”与“深刻的说明”和“理论上”与“详细的规定”不搭配,属于并列结构语序混乱,应将“政策上”同“理论上”进行对调,或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进行对调。

(三)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是指句子中应该具有的成分不具备,而语言环境又不允许缺少。公文要求精确、严谨,所以书写公文时必须保证句子完整。完整的句子由一定的句子成分组成,如果不是语法规则允许和语言环境需要,必要的句子成分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病误。企业公文中常见的成分残缺的问题主要有:

1.主语残缺

①在检修人员共同努力下,终于排除了这十几个隐患,确保机组长周期稳定运行。出自《XX公司2012年1月份安健环例会会议纪要》

②近日,集团公司召开了脱硝改造研讨会,我公司的《脱硝改造项目可研报告》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出自《XX公司脱硝改造设计方案审查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由于滥用介词造成了主语残缺,应该删去“在”和“下”。②中的“给予了高度评价”是谁给予,不能是前一分句的主语“《脱硝改造项目可研报告》”,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以,应在“给予了”的前面加上“集团公司领导”或“与会者”。

2.谓语残缺

①日前,公司领导班子与各部门员工代表进行工作座谈,畅谈2012年集团公司“三会”的体会,大家表示一定要将各项要求。出自《XX公司关于下发2012年工作座谈会整改意见的通知》

②电力技术由于发展迅猛,越来越强的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出自《XX公司2012年1月份生产早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中“畅谈”的应该是学习的体会,所以造成谓语残缺,应在“畅谈”后加“学习”。②由于中间句没把“越来越强”放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导致谓语残缺,是句子不通顺,应改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即使谓语中心语归位。

3.宾语残缺

①针对地方煤价格步步攀升,集团内企业纷纷增加了神华煤的储备,集团应尽快建立神华煤炭战略储备体系。出自《XX公司关于煤场盈煤的请示》

②各部门要在春节前安排好清扫保洁。出自《XX公司关于落实春节期间各项工作的通知》

分析:①“针对„„储备”,属于宾语残缺, 应在“储备”后加上“的情况”,使“针对”有了相搭配的宾语。②可在“保洁”后面加上“工作”。

4.其他成分欠缺

①公司部分家属房屋存在产权、产籍问题,须在普查中按„„规定分别处理。出自《XX公司员工幸福工程讨论会会议纪要》

②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将是加快公司发展的大好机遇。出自《XX公司生产早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属于定语残缺,句中的定语成分不完整,根据句意,“产权、产籍问题”应修改为“没确定的产权,未办理产籍问题”。②属于中心语残缺,应将主语部分修改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或在“西部大开发”后面加上“的战略决策”

(四)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把两种不同的句式混杂在一起,从而造成非甲非乙的问题。公文语言中,一句话一般使用一种句式,不可句式杂糅。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①脱硝改造技术鉴定组不得少于两名成员参加鉴定。出自《XX公司关于程脱硝改造专业组的通知》

②会场设在基建食堂二楼报告厅举行2012年度工作会。出自《XX公司关于召开2012年度工作会的通知》

分析:①属于两句合一杂糅,可改为“参加脱硝改造技术鉴定组的成员不得少于两名”。②属于一般形式杂糅,句子把“会场设在„„”和“在„„举行2012年度工作会”杂糅到了一起。

二、立足修辞层面研究企业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准确、精练、鲜明、生动、有力。好的企业公文,在语言上不仅要符合语法规则,而且要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通过修辞,可使语言达到规范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形式上来讲,修辞分为积极修辞(艺术修辞) 和消极修辞(科学修辞) 两种。在企业公文语言中主要采用消极修辞方法,适当采用积极修辞方法。在选用修辞方法时,应关注公文的语体特点,公文崇尚精粹简洁、庄重朴实之美,这就有赖于恰当得体的修辞手法和统一规范的专用术语的使用。企业公文语言在修辞层面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有:

(一)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程度不够,造成词语选用不当,以致影响表达效果,甚至词不达意。

1.介词使用不当

在拟写企业公文时如果对意义和用法比较接近又有区别的介词辨析不够、把握不准,就容易出现介词误用现象。介词使用不当上出现在公文标题中。

①《集团公司关于对发电企业安全检查情况的通报》 ②《XX公司对执行〈XXXX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③《关于公司请求协调解决XX问题的函》

分析:公文标题中介词连用,问题常出现在“关于”和“对”的连用上,①中的“关于”和“对”均为介词,且词性相同,词义相同或相近,在行文中重叠使用无必要,显得累赘,应该将“对”删掉。很多公文标题中缺少介词“关于”或用“对”、“有关”、“就”等代替“关于”,②用“对”代替了“关于”,应改为《公司关于执行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XXXX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③中的介词“关于”的位置不正确,应将“关于”放至“XX公司”之后。

2.误用“的”字

①《关于脱硝改造工作安排通知》、《关于2012年“无渗漏”工作安排报告》 ②《关于前期工作的情况报告》、《公司关于XX同志的考察报告》

分析:①属于文中前随意省略“的”字,“通知”和“报告”前均应加“的”字,应改为《关于脱硝改造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2012年“无渗漏”工作安排的报告》。②中“的”位置不正确,容易产生歧义,“的”应为文种前面的结构助词,应改为《关于前期工作情况的报告》、《公司关于XX同志考察情况的报告》,公文标题文种前面的结构助词“的”不可随意省略,也不能错用。

3.成语错用

成语错用,主要指因对词义和用法理解有误而错用以及破坏成语结构而错用的情况。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由于成语的结构基本上是定型的,因而不能随意改动或拆开使用。

①任何一项作业都要经过三人以上研究制定措施并付出一定的艰苦的劳动,不可能一挥而就。出自《XX公司2012年2月份生产早会会议纪要》

②任何一项作业难题当个人步入维谷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出自《XX公司2012年2月份生产早会会议纪要》

分析:①中的“一挥而就”是“一蹴而就”的错用,属于由于对成语意义不理解而造成误用。②句中“步入维谷”是“进退维谷”的误用,属于破坏结构而错用了成语。成语使用时应注意成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成语本身的词素含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与适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成语与上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

4.形容词使用不当

过分堆砌辞藻是在企业公文语言中最常见的形容词使用不当现象,这一不规范现象和文风有关,是公文写作的大忌。一些缺乏公文写作实践经验而又自以为很有文采的草拟人,在起草公文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犯这类毛病。

①全体检修人员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挖空心思、群策群力,确保此项作业圆满完成。出自《XX公司关于启动#2机组C修项目的通知》

分析:此句中词义严重重复,而且“挖空心思”一次为错用,应改为“全体检修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人员要群策群力,确保此项作业圆满完成”。

(二) 用语不规范

用语规范,是公文写作的一项特殊要求。用语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不准 1.1量词使用不当

①总体发展状况好于同规模及以上企业和整个同行业电力企业。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绩效评价的报告》

②我公司申请购置5台公务用车。

分析:①中的“整个”使用不当,应改为“整体”。例2中的“台”使用不当,应该为“辆”。出自《XX公司关于购置公务用车的请示》

1.2词义把握不准

①截止本月底,我公司资产总额为X亿元。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绩效评价的报告》

②上年同期营利X亿元;XX协会为非盈利性组织。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绩效评价的报告》

分析:①中的“截止”应改为“截至”。②中的“营利”应改为“盈利”;“非盈利性”应改为“非营利性”。

此外,使用未被广泛接受的社会流行语,或未注意社会流行语的适用范围和界限,与公文性质要求不符,影响公文的严肃性和效力;滥用模糊词语,使公文失去严肃性和真实性。

2.指代不明

所谓指代不明是指行文时使用代词,如“这”、“那”、“彼”、“上述”、“其”、等不加注意,出现代词指向或表一不准确,使语义不明,难以理解的情况。

2.1代词指向有误

①凡因承包商挪用工程款,致使施工单位不能按时发放农民工和工人工资的,要严肃追承包商的责任,责令其限期补齐工程款、补发工资。出自《XX公司关于规范承包商管理制度的通知》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分析:①中的“其”使用不准确,从字面理解“其”应指“承包商”,但“补齐工程款”与“补发工资”应是两个主体,即承包商和施工单位。因此,这里的“其”指向有误。

2.2某些代词性的名词表意不准确。

①2011年XX公司利润总额4.6亿元,而上年达到6.4亿元。出自《关于XX公司2011年度绩效评价的报告》

分析:①中的“上年”究竟是相对于“2011年”来说的,还是相对于公文拟写的时间来说的,指代不准确,容易引起歧义。使用代词时,应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指向,并注意文中前后的衔接。

3.引文不规范 3.1引用表述不规范

①根据XX集团〔2012〕X号《关于XXXX通知》的有关精神„„出自《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会”精神的通知》

分析:①规范的表述应为:根据集团公司《关于XXXX通知》(XX集团〔2012〕X号)的有关精神„„

3.2引用不全

①根据XX2号文件精神,我公司„„出自《关于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三会”精神的通知》

分析:①中引用了“XX2号文件”,但由于引用不全,令人不知道具体是指哪一个文件。

3.3引用内容不合规

这一类问题主要出现在引用文件或材料内容断章取义,向上级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是请求有关主管单位解决问题时,直接引用未公开的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或引用上级单位的内部“审核意见”等。所以,在公文中引用材料(文件、领导批示、领导讲话等),要准确全面,未公开的领导讲话和批示,不得直接引用。

三、结束语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流行语言在80、90后人群中盛行,他们大多数人将语言的规范性渐渐简化或弱化。而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公文语言的规范化越来越重视。但“规范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公文语言的规范化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企业公文语言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从语法、修辞层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80、90后从事企业公文写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公文语言规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荣. 公文语法修辞[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2]李佳耀,李熙宗. 实用语法修辞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栾照钧. 公文病误矫正指南[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4]孙际垠. 公文写作中应注意避免的语法错误[J]. 秘书之友,2007. [5]吴颖.从语法、修辞层面谈公文语言中的不规范现象[J].秘书之友,2011.

致 谢

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论文的精心辅导,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和观点,使我的写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五篇:浅谈广告用语中的修辞手法

当今社会,广告几乎无孔不入,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凡好的广告作品,往往离不开精妙的语言,而精妙的语言往往离不开修辞手段。在现代广告中,不少广告语运用修辞手法创意,大大增强了广告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仅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购买欲,而且,使他们的广告意识与商品意识明显增强。修辞是语言艺术化的手段,它是用各种表现方法修辞文字词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鲜明,生动而有力,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法。

常用的广告修辞手段有双关、比喻、通感、夸张、对偶等。我们以下就具体广告范例做简单的分析。

一、 双关

所谓双关,是一个词语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双关是利用语言中同音和多义的存在特征, 使一语含多义。广告语的一语双关, 是从直观、单一的形式向隐喻、暗示和复杂化发展,是让人通过对产品的联想把握词语的真实意义,不仅让人欣喜愉悦,体会语义的贴切美,而且让人在新奇之余,加深对广告商品的印象。例如: (1)“默默无蚊的奉献”(华力灭蚊器广告)

这则广告语利用双关这种辞格,既塑造了商品和企业“默默无闻”的形象,讴歌了社会上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广大无名英雄,又利用巧妙的构思,高明的手法,用“无蚊”和“无闻”语音双关的条件,由“无闻”联想到“无蚊”,描述了华力灭蚊器的功能、作用,妙趣横生,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遐想不已。

(2)“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广告)

这则广告中的“太平洋”一方面指和“一滴水”相对应的自然界四大洋之一的太平洋,另一方面指“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品牌。由此,该广告语也就蕴含着双重含义:第一,平时只要有一滴水之微不足道的付出,有难事就会得到如太平洋之浩瀚的回报,其中也蕴含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二、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为使广告语言形象生动,引人注意,广告策划人常运用比喻这种辞格来制作广告语,对商品特征进行描写或渲染,使得商品特征更加生动、具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 (1)“强生婴儿香皂,想妈妈的手一样温柔”(强生婴儿香皂)

这则广告属于比喻修辞手法中的暗喻,前半句是一句人们非常熟悉的语言,后半句再用一个暗喻句,非常形象生动而又风趣幽默的把广告意图表现了出来。

(2)“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儿童鞋广告)

这则广告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像母亲的手一样”。世上唯有母爱是最无私、最真挚、最深沉、最温柔、最体贴的,这个比喻唤起了消费者浓浓的亲情,对这种品牌的儿童鞋产生美好印象,以至激发起大众的购买欲望,导致大家的购买行动。

三、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辞格。通感思维是异中求同, 几乎每一次通感的运用都意味着创新。将这种极具创新性的修辞手法运用与文案创作中,可以使抽象的感觉具体化,概念的事理形象化; 可以标新立异, 充分展示商品独特的性能;还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启发读者的联想,营造理想的氛围,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树立商品的品牌形象及企业形象。例如: (1)“酒味像白云一样纯正,质地像白云一样透明”(白云啤酒)

这则广告用白云的纯洁,写白云啤酒口感纯正,利用“纯”与“白”之间的相关性,将不易表达的味觉特征转换为易于表达、易于感受的视觉特征,用视觉写味觉,既凸显商品的个性,又新颖具体,使受众很容易感受把握。

(2)“一个心情盛开的地方”(广州星河湾广告)

这则房地产广告有意改变“盛开”一词的使用环境,巧妙地利用“花朵”盛开的繁茂、灿烂与心情欢快、热烈之间的接近关系,用视觉写意觉,诱导受众联想到星河湾优良的入住环境,房产质量的高品位,迎合了业主所期望的消费心理。

四、夸张

所谓夸张是为了强调或突出客观事物,在现实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特征做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修辞格。各类广告语中都比较喜欢使用夸张的手法。自然、合理、巧妙地联系某一事物把广告对象夸大或缩小,恰切地表现出商品的质量、特点,凸显出广告的主题,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动。例如:

(1)“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白酒广告)

这则广告极言酒味浓郁,能使千家醉倒;酒气香醇,能远播十里。美酒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在强调产品优的同时,给人虚实相映的诗意美。“千家”、“十里”运用夸张手法把酒的那种香表现的淋漓尽致。 (2)世界的早晨,都是雀巢咖啡(雀巢咖啡)

这则广告用世界和都是表明产品畅销全世界,促进消费者在趋众意识的驱使下作出消费决定。

五、比拟

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辞格。广告语言的比拟,是从商品定位和广告创意出发,为了代表思想感情的需要,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人物交融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1)“和我不一样,我的劳力士不需要休息”(名表劳力士广告)

此广告在此拟人的手法自然贴切, 使得该广告生动有趣,也清楚表明该表计时准确, 劲力十足的优点。 (2)“我是一个煮饭婆,家家户户都用我”

这则广告以电饭锅洋洋自得的口吻,自信的神态,通过生动的拟人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都传达给读者了。

六、反复

反复是一种把需要强调的词句一再申说的修辞方法,这也是广告语中最常用的辞格。广告策划人策划广告语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产品。而要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产品,最简单的方法之

一就是不断重复自己的产品名称,让其经常作用于消费者的听觉器官,久而久之,这种产品就会在听者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迹,挥之不去。例如:

(1)“今年过节不收礼,今年过节不收礼的,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脑白金广告)

这则广告语用了句子的反复和句子成分的反复,并且不断变化形式,把有关脑白金的信息告诉大家,使得观众想要忘记这种产品都不可能。

(2)“永生永生,信誉永存”(永生金笔)

这则广告前后两句都在“永”字上做文章,反复强调,节奏鲜明,使人过目不忘。不仅突出强调了企业的品牌“永生”,而且将产品的特质也介绍的很清楚,是消费者意识到此笔的材质非同一般,因为是金子的质地所以可以永生。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在现代广告中修辞的运用还有很多。总之,广告语言的创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段,就能更好的宣传产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所以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修辞都会在广告的创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也算是文学创造价值的一个实例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会工作者先进事迹下一篇:高分子材料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