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论文范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咨询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本文对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其核心理念和基本技术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并通过一则因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不满引发情绪困扰的大二女生的案例,对SFBC部分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一篇:心理咨询论文范文

心理咨询之我见:心理咨询的发展与不足

摘要:社会生活的节奏致使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遭受巨大的心理负荷。心理、精神以及身体饱受摧残,人们急需心理上的帮助。心理学流派自出现的那一年到现如今起,已经给心理咨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心理咨询围了一面高墙,让心理咨询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始终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

关键字:心理咨询的发展;心理咨询理论

一、心理咨询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卡爾纳对心理咨询的定义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咨询包含两个元素: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是正常人,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心理咨询师是指通过运用专业的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方法,与求助者不带个人偏见的沟通,发现求助者内心冲突的深层原因,然后用专业的方法帮助解决冲突、促进其发展的高级专业人员。

大量的心理治疗学派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涌现。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其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使专业人员感到目不暇接。但纵观近年来心理咨询的发展,虽有几种主要的治疗体系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却没有哪一学派能够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实践中,心理咨询师更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哪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来访者、所有问题和所有症状。由此,心理治疗各个学派经历了深入的反省,认识到各自所钟爱的理论不足。从而各个流派开始了对自身理论和方法的再思考,并开始弥补自身不足而取长补短。在技术方法上也较为灵活地尝试各种方法的结合与运用,在理论上,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以寻求更为统一。在国内,心理咨询服务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心理机构、志愿者队伍、各地心理协会等蜂拥进入汶川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遗憾的是这种自发行动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目前,心理咨询在国内稳步发展,但未成体系,也未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

二、心理咨询的理论及疗法的优缺点

心理咨询随着发展,已具备九种咨询与治疗的理论:精神分析法、阿德勒疗法、存在主义治疗法、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行为治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法、家庭系统治疗法【1】。其中运用广泛的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阿德勒疗法、行为治疗法。

(1)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要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早期经验发生于儿童人格尚未完全发展的时期,且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产生的心理印记或创伤。该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这是它的优点。但它的辅导方法对辅导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这是它的使用局限。精神分析治疗适合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如强迫症、神经症性抑郁、分离性障碍,躯体化障碍,人格障碍等【2】,但是他对人格的理论构造是不准确的,缺乏科学依据的,有一定的机械化,其中泛性论过大地夸大了性欲对人格的影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最后他的研究方法都来自受访病人的自由联想以及通过对病人的催眠,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

(2)阿德勒疗法。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是人类动机的核心,而如何追求优越则取决于个人独特的生活风格。健康人的生活风格能够发展完善的社会兴趣,而不健康的人的错误生活风格则缺乏这种社会兴趣。治疗实质在于通过对出生次序、最初记忆、梦等的分析,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缺乏合作的能力,使其相信问题的根源是童年早期的适应不良,从而帮助患者寻找一种社会兴趣且更有效的生活风格【3】。他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也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了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然而,他根据自身的个人经验过分强调“自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不具有代表性的。尽管他强调外部环境对人格的发展,但是他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而忽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

(3)行为主义治疗法。行为治疗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按一定程序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治疗技术。行为治疗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经典条件反射为主要实践手段【4】。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程序开始应用于治疗领域,60年代又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使行为治疗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5】。最主要优点:是研究的方法上,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所以研究得到的结论内部效度比较高;最主要的缺点:把人的心理过程看的太过简单,实验中往往只是测量简单的心理过程,有些结论不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往往外部效度不高;同时过分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否认遗传作用,在操作过程中一些方法是有违伦理道德的,且主要是用动物做实验,在人身上的可操作性是需要考证的。

三、心理咨询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1)理论方法固化,无创新。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一味依靠前人栽树,并不会让后人一直受庇护,也不能看的更远,只会使后人固步自封,毫无建树。目前市面上许多咨询乱象辈出,只会用已有的理论去套案例,也不管合不合适,实不实用。这种现象只会导致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手段稳步不前。

(2)咨询师鱼龙混杂,真真假假。目前市面上许多咨询师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但很多都是冒牌货。这值得心理学专业的人反思:为什么科班出身的反而比不上非科班出身的人?几年前,整个行业缺乏公认的心理咨询师准入标准。在大众认知中,只要获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就有资格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这种准入门槛过低,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进入该行业,因而咨询师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3)咨询行业未形成市场规范。尽管国家释放了友好政策信息,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红利,但是心理咨询市场未形成规范,没秩序,没标准。心理咨询的大众接受度不高,甚至一些小城市并未真正普及心理咨询,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精神病。尽管有些人对这个行业有正向的看法,但是由于害怕他人异样的眼光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正诉求。

参考文献

[1]Corey,G.), 柯里, 石林,等.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红开达 ,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2012

[3]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4]肖泽萍.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J].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3(01):183-184.

[5]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窦新月(1994—),女,汉族,四川绵阳,学生,心理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作者:窦新月

第二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摘 要】 本文对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了其核心理念和基本技术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并通过一则因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不满引发情绪困扰的大二女生的案例,对SFBC部分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人际交往;案例

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SFBC)是一种不探索问题成因,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后现代短程心理咨询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美国短期家庭治疗中发展而来,并在社会建构主义和系统观等理论的影响下逐步成熟起来的。

SFBC是咨询师以一种积极取向、目标取向、未来取向、发展取向的态度,协助来访者将当前的问题转化为期望达成的目标,并从其以往的成功经验或优点入手,帮助他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和资源,积极去挖掘改变的线索,通过小步的改变,不断扩大优势,逐步建构出朝向目标的解决之道。

二、SFBC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

所谓发展性心理咨询,就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各年龄阶段的学生尽量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发展性心理咨询通常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而SFBC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技术都十分适用于这种类型的心理咨询。

(一)核心理念適于高校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

SFBC的核心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事出并非一定有因

SFBC认为问题是互动的产物,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很难确定的,那么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过去的经历中挖掘问题成因,不如将视线移向未来,将对问题的关注转向对目标的思考,进而通过朝向目标的行动达成问题的解决。

2.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SFBC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改变现状的资源,都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只是来访者往往深陷在自己的问题和困扰中,看不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感受不到自身的能力。因此,SFBC强调正向的思考,咨询师通过发现来访者的优势并赞美之,来赋予他能量,通过挖掘其资源帮助他从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更积极地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

3.“滚雪球”效应

SFBC非常看重一小步改变的价值,认为一点小的改变也能够给来访者带来一定的信心和能量,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随着小步改变的持续进行,来访者的动力和信心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进而带动一系列更大的改变。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当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是处在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时期。此阶段学生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关注内心,面临着自我的分化、冲突和整合,同时要适应角色的转换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内心常常充斥着大量现实我和理想我的冲突,这种冲突便以目标缺失、迷茫、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常见的、暂时性的问题。

针对这类发展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学生具象化理想的自我,构建出具体的、合适的、可达成的目标,发现自身优势,建立起改变的信心,探索出可行的改变之道,最终达成心理冲突的解决和更加清晰的自我认识。这恰好与SFBC的基本理念相吻合,所以,将SFBC应用于高校的发展性心理咨询中是相当合适的。

(二)基本技术易于高校咨询人员的使用

SFBC主要有一般化、咨询前改变询问、预设性询问、量尺询问、赞许、振奋性鼓舞、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EARS询问和应对询问等13项基本技术。这些技术结构清晰、简单易学、容易操作,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的老师通过努力学习、勤加练习也可以很快掌握。

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学生咨询一般仍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专职咨询老师为主,同时有一些学校在二级学院建立了二级心理工作站,其工作人员一般是经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学工队伍。

一方面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类型选择不同的咨询方法,针对障碍性心理问题可以选择比较深入和长程的咨询方法,而针对发展性心理问题就可以采用SFBC来开展咨询。

另一方面,二级心理工作站的咨询人员由于本身事务繁多、工作压力大,对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训练的传统心理咨询方法,一般难以掌握和使用。而SFBC的基本技术简便易学、短程高效,咨询次数较少,甚至一次咨询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非常适合二级心理工作站的老师们使用。

三、SFBT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举例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红(化名),女,大二学生,家庭关系和谐,自己主动打电话预约咨询。小红主诉的问题是觉得自己不能自然地、落落大方地和他人聊天,感觉自己经常找不到话题和他人沟通,内心常常感到非常的尴尬。本案例按照咨询设置,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50分钟,共咨询了四次。

小红现实的人际关系状态和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都没有很大问题,给她带来情绪困扰的其实是她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的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冲突。她理想中的自己是可以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面对任何人都能够自然地、落落大方地与人攀谈,而现实中的自己是与不太熟的人在一起时经常不知道该说什么,自觉尴尬和难受。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导致小红内心痛苦,进而引发消极自我评价,是典型的大学生群体在青年时期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二)SFBC技术在案例中的使用说明

本案例主要采用SFBC方法,使用了倾听、赞许、正常化、例外询问、评量询问、任务/家庭作业等技术,帮助小红从负面的自我评价中走出来,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力量。小红在第一次咨询之后情绪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经过四次咨询之后,学会了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人际交往表现,并且开始看到自己的优点,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1.倾听与正常化,纾解其情绪困扰

SFBC中的倾听技术是一种开放而不预设的倾听,咨询师会以“建构解决之道的耳朵”倾听来访者的故事,并努力倾听出那些来访者未说出的、有能力、有意义的部分,是协助咨询师形成后续介入技巧的重要关键。正常化技术是指通过让来访者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的情绪困扰,是大多数正常人都会遇到的,是人生的某一发展阶段中常见的问题,进而帮助来访者纾解负向情绪。

在第一次咨询学生具体描述自己的问题时:

学生:我们班级有一个女生也是话不多,但她和别人在一起时哪怕不说话气氛也很自然,可是我和别人一起没话可说时就感觉很尴尬。

咨询师:听起来你觉得有时和他人一起时不说话也是很自然的状态,别人也会有这样的时候,是不是?

学生:嗯,是的,不过这种时候我就总觉得很尴尬很难受,不知道怎么办。

在倾听了学生的困扰之后,咨询师通过正常化技术,让学生意识到困扰自己的那些人际交往表现其实是正常的,进而再让其理解自己的尴尬感受和情绪困扰其实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所导致。

2.赞许技术赋能,唤醒其内在力量

赞许技术,也叫做赞美,主要是针对来访者执行对他自己有益或有助于朝向目标达成的行动,以现实为基础,依据来访者的表述和经验而来,能够帮助来访者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增强解决问题和自我改变的信心。

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赞美进行了正向开场,并在每次咨询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努力、优势和进步都及时地赞美。首次咨询和学生做简单的寒暄开场时,对学生的准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的意识等等进行了直接赞美,在倾听学生诉说的某件事后,通过询问辅导员和身边的同学对其的看法等进行了间接赞美,在学生表现出有所进步时,通过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来引导她进行自我赞美。比如:

学生:这周有一个事情是我觉得做得很好,就是有一天和一个平时不熟的室友在一起聊天聊得很舒服,她一直跟我讲她喜欢的一个明星的事情,我也不熟悉也不知道要回应,但就是听她讲,气氛也很好。

咨询师:哇,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学生:我就是在心里告诉自己,不知道说什么也没关系,只要认真倾听就可以了。

咨询师:所以你应用了我们之前探索的方法,而且它起效果了,是吗?

3.評量询问转化,具象其自我状态

评量询问,也叫刻度化询问、量尺技术,是SFBC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估策略,通常是以10分为刻度,让来访者打分,帮助其将头脑中抽象的概念、想法或标签等等转化成为具体直观的描述。

比如,在探讨问题和目标阶段,咨询师通过评量问句直接了解到学生当前的状态、理想的状态以及其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咨询师:如果用0-10分来评价你当前的人际交往能力,0分是最糟糕的状态,10分是你期待的最完美的状态,那么10分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最好的状态就是自己和别人聊天可以很自然,落落大方,不要那么尴尬,可以找到话题和别人聊天,别人说话自己也可以自然地接下去……

咨询师又让学生评估自己当前的状态是在几分,学生认为只有2分。随后咨询师就学生期待的10分状态进行了进一步更具体化的探讨,为何当前状态是2分,而不是更低,2分和10分的状态主要差距是什么等,以此帮助学生从较为积极的角度来看待自己。

4.布置家庭作业,推动其小步改变

任务/家庭作业主要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探索出可接受的、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方案,以使来访者作出有效的行动。这种行动方案通常遵循有用多做,无用不做的原则,从对例外的挖掘中发现,以小步改变的方式帮助其逐渐建构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解决之道。

本案例中,学生在和咨询师对问题和期待进行了具体化的探讨后,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一是接纳自己当前的人际交往状态,二是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针对这一目标,第一次咨询探讨出的一小步前进的任务是,学生在接下来一周时间内在个人行动上不需要作出任何的改变,只需要在出现感觉尴尬、没话说等等情况的时候,在内心告诉自己“我可以不说话”。第二次的任务是,学生和他人在一起时,在告诉自己可以不说话的基础上,专注倾听他人并通过微笑释放自己想和他人交流的信号。第三次的任务是,观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场景,选择一两个场景,提前想象自己期待中的表现并准备好自己要说的话,在脑中进行反复练习熟悉,然后在生活中应用,同时如果实际上做不到或是没达到自己预想的状态就继续告诉自己“没关系,我还是可以不说话,维持现状也可以,下次再尝试”。第四次咨询总结了前几次的小步行动方案,对行动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进行了赞美、鼓励和强化。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5):7-11.

[2]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6):1442-1445.

[3]许维素.焦点解决晤谈中的积极倾听与形塑技巧[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1):45-46.

[4]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代表性问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48.

作者:李倩

第三篇:探索心理咨询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就开始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开创了长春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河。尤其是2002年加入了“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以后,在科学思想的引领下,心理咨询成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头戏,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学校心理咨询之路,实现了由预防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飞跃,使学校心理咨询更具有了科学性、教育性、引领性, 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

一、 夯实基础,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有序运行

“学业关乎一时,心理关乎一生。”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建立机构、建设队伍、健全制度入手,夯实工作基础,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1.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政教处为核心会同全体教师组成的“执行机构”,由“中小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课题主研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的“学术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局面。

2.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培养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是能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保障。学校安排心理健康教师接受严格系统的心理学专业训练,还派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目前已有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二是培训班主任教师。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等相关理论书籍,掌握心理咨询相关知识和技巧;通过请专家作专题报告,进行系列心理辅导,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月末沙龙”、“班主任兵法”等形式,搭建班主任交流平台,丰富班主任老师的心理咨询经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三是组建“晴天小队”。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青少年从众倾向和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率先在长春市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在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同学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全校的心理委员结成学生心理帮助联盟组织--“晴天小队”,让学生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既锻炼自己,又帮助他人,在助人自助中体验登天的感觉,尽力放大同伴效应。

3.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投入资金, 建设和装备了心理咨询室,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咨询室有家的感觉,使心灵得到调适和休憩。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学校给每一位学生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 不仅为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提供第一手材料,也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心理依据。三是制定相关制度。在科学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出台了六项指导性意见,制定下发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制度、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成长学习制度、危机学生辅导工作制度、学生心理问题首问负责制度、学生心理成长家访工作制度、学生心理能力提高社区活动制度、学生心理活动小组工作制度等各项制度,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和制度化。

二、 探索途径,扎扎实实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咨询是一种根据来访者的需要,对特定人群给予特殊关注并提供适时服务的专业行为。我们以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要为前提,以学生问题特征为依据,以解决心理问题为根本,在优选心理咨询形式,拓宽心理咨询渠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全面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1.进行个别咨询, 促进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个别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我们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引领作用,从心理咨询室切入,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心理小组的同学们给它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叫“我的小屋”,让学生主动走进来,安心坐下来,然后进行“一对一”面谈, 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使学生放心说出来。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学校还设立了“心语信箱”,开通了咨询电话,与学生进行信件交流和电话咨询;利用互联网的私密性、安全性的特点,开发了“心灵E站”,开设了网上信箱,开通了QQ绿色通道;很多同学的手机里都保存着心理健康教师的电话号码,利用手机通话和短信的便捷性,方便了应急问题咨询和谈话预约。学校里,这条看不见的纽带既是“温暖线”、“希望线”,也是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的“生命线”。通过关切的询问,诚恳的沟通,正确的教育,榜样的树立,帮助学生端正态度,矫正认知,提高抗挫折能力,建立合理的行为方式,及时走出认识误区、心理困境,促进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

2.开展团体辅导, 扩大心理咨询服务范围

学校把具有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压力问题,学校利用“相约星期二”广播时间,举办专题讲座。在每学期开学和考试前后,开展心理辅导,如初一、高一的适应新环境的心理辅导,初三、高三的考前心理辅导等;针对不同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微型课堂”中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针对一部分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设立团体辅导项目,组织性格极其内向的学生参加“人际交往训练营”、给急于改变学习方法的同学举办引爆思维训练营。在辅导的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轻松考试放松吧”、“高考考前营养餐”、“超级记忆训练场”、“自信大王集中营”等项活动,学生们通过情境体验、自我表达、分享感受、交流经验等过程得到有效的心理调节,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3.实施朋辈教育,提高心理自助互助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和朋友的建议。因此,我校于2002年春天成立了心理辅导小组,并且以心理健康教师为核心,以“培训——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心理辅导小组成员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系统培训、每半月进行一节课的主题培训、每月开展一次工作交流会,培养他们角色意识, 职务道德意识,逐步提高他们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和咨询能力。在实施朋辈教育过程中, 心理老师要求心理辅导小组详细汇报学生问题、个性特征、学习情况、社会生活背景,帮助确立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提出咨询建议,使朋辈咨询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同时对每一次咨询进行过程监督指导,保证了心理咨询取得实效。我们还尝试了校园心理剧这种朋辈咨询新形式。学校心理小组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总结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自编自演了反映正确认识学习压力的《隐形的翅膀》、促进亲子之间理解的《忙碌的清晨》、指导学生提高异性交往能力的《两个人的故事》等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 强化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学生成长的家庭背景和亲社会性是影响他们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整合各方面力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向家庭和社会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加大工作力度, 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校通过每周固定的“相约星期二”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让学生们自信乐观地面对中学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开通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灵驿站”,使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宣泄,内心的烦恼得到解决,教师和学生们精心制作的“快乐在线”、“情感百味”等专题网页,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充分利用走廊文化与学生接触的紧密性、广泛性,设计了符合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特点,能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醒目位置设置了每月更换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阳光心理地带”。在宣传内容上注重感悟性、实用性,形式上注意新颖性、时尚性,语言上注重知识性、激励性,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履盖面

一是丰富沟通渠道,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我们通过开设“家长心理课堂”、开通家长咨询电话、举办“家长沙龙”、开发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编撰心理健康教育“健康鸟”小报家长版、“德育报”家庭教育园等,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二是搭建沟通平台,提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学校利用各种纪念日设立了“成长感恩节”,使同学们学会感激所有帮助自己成长的人;在家长会上发给家长学生们表达内心需求的“儿女心语”,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学校还面向家长发放“心灵绿卡”,公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电话,鼓励家长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动与学校沟通和咨询,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是建立心理咨询家庭访问制,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在不违背心理咨询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心理咨询家庭访问制。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理顺家长的情绪, 净化家庭的心理环境,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学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成立了家长心理互助协会,解决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空间。

3.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亲社会性是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深入挖掘各方面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加入,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帮助同学们减轻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压力。通过省武警医院军医和学生建立“一帮一”捐助关系,使由于家境窘迫导致压力过大的学生体会社会的温情,激励学生自强自立,顽强地战胜生活中的苦难,乐观地面对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义务劳动的形式,让同学们认识社会,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通过与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友好关系,在“无烟日”、“禁毒宣传教育日”、“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等纪念日,疾病控制中心在宣传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学生对具体疾病进行健康咨询时,他们通过科学详实的讲解,使同学们能够减轻心理压力和解除精神负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积极向上的心理引导,具体的、充满个性化的生涯指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了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促进了学校走上人性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作者简介]

孙辉,长春市第十七中学校长。

作者:孙 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气象与生活论文范文下一篇:铁道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