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红色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色资源被很多旅游、教育等行业所应用,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更赢得了社会的赞同。

第一篇:红色文化论文范文

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教育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锻造中形成的优良文化,是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培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精神资源,是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支柱,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应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教育就渗透到各专业教育教学之内,贯穿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重视支持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和宣传。

【关键词】红色文化;模式构建;保障措施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的,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以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一次又一次成为人们的生活主流与社会时尚,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学校教育要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

一、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锻造中形成的民族魂,它既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相承接,又与时代精神同进步,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美德、民族价值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应传承给年轻一代,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题中之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艰苦斗争,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其实质继承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人生追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向上是红色文化的本色,实质是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舍生取义,勇于奉献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呼应着传统文化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远大抱负。年轻一代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就是在学生中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让红色文化在学生中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深刻影响。

2.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优良传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可使学生在当代“后资本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的众多诱惑中坚守自己的远大人生理想,不为眼前狭隘利益羁绊,明确人生目标,不在消极享乐中蹉跎人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文化本色可使学生脚踏实地,不盲目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行为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红色文化进课堂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文化主旋律,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红色文化进课堂,让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转型发展的中国国情都对青年一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红色文化是在艰苦的革命年代积淀而成,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舍生取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建设和改革年代更为重要,红色文化应成为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励精图治,勤奋工作的决心。红色文化进课堂,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传承优秀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模式构建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作用,符合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是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红色文化进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构建科学的新模式。

1.将红色文化列入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1)丰富德育教育内容。红色文化由于形成的历史过程悠久,政治凝练非常深刻。在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坚持把红色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国情,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这个强大的载体,把红色文化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以红色文化鲜活的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2)挖掘鲜活德育教材。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凝结着几代人民的心血,描绘着人民奋斗的历程。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十分注重结合实际、挖掘鲜活教材,访名人,读名作,看家乡新貌,谈历史变化,力争物化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的代表人物和红色文化的物化成果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把红色文化的教材变活。在学校的文科教材中,有许多涉及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内容,在教学要努力找准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实现有机的学科渗透,变知识为觉悟。

(3)创新德育形式方法。鲜活的德育内容,呼唤灵活的德育教育方法。在推行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中,要坚持“途径多元化、方法灵活化”的教育策略。一是在红色文化的教育途径上,把握“一个主渠道”——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搞好“两个宣传”——定期黑板报宣传、日常阅报栏宣传;开好“三个会”——国旗下的晨会、每周的班会、每期全校的红色文化辩论会;组织好“四个活动”——理想前途畅想活动,爱祖国、爱校爱家活动,与人合作生存教育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从而确保红色文化在教育途径上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二是在红色文化教育的方法上,把握好为九个字,即:“看”,参观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听”,听革命传统报告、听县情乡情报告、听当代英模报告;“学”,学自编的革命史、学革命前辈和当代英模的事迹;“讲”,讲革命传统、谈个人理想;“访”,追寻先烈足迹,寻访家乡的纪念碑;“演”,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唱”,唱革命历史歌曲和宣扬时代主旋律的歌曲;“画”,办专栏、办美展;“行”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具体的行动。通过一系列经常性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提高他们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实现德育、智育的“双丰收”。

2.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教学之中。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要根据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各专业教学之中,采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坚持红色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作为学生认知的内容。学校都要将红色文化纳入传统文化内容,用红色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对照红色文化,努力做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结合国内外的大事、节日、纪念日或其他重大的政治活动,给学生讲述更多革命历史故事,开展各种课外教育活动,比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举行英模事迹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历史,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以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

(2)坚持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增强青少年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情感。红色文化要真正存于心、见于行,还需要进行情感教育,在帮助师生动情上下工夫。中小学校在思想品德课中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组织师生走访老红军、老八路、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他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情感教育,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坚强的意志。这种情感教育是红色文化向行为推进的动力形式,没有“下决心、定目标、勇拼搏、见行动”的劲头、气势、毅力和步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不会持久的。

(3)坚持红色文化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联系国情、社情、地情、校情教育,组织开展弘扬红色文化的讲座、报告,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老一辈革命家到学校宣讲红色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让青少年明白发展改革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以此为动力,发愤图强,争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坚持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物化为实际行为。要建立制度,促进和保障红色文化知行合一的实现。通过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以及到老区等革命圣地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引领学生提升人生境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亲身体验、宣传红色文化。

(5)坚持红色文化教育与宣传舆论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宣传橱窗等校内宣传舆论工具,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充分运用好社会媒体,宣传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情况,达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功效。

3.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1)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在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营造学习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2)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等,集中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模事迹,弘扬红色文化,光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红色文化引领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既要培育学生勤奋学习、不怕艰苦、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爱国爱校的优秀精神,又要培育教师“为人、为学、为师”和“爱岗、爱生、爱校”的师德师风,从而达到教育和教学的和谐统一。

(3)开展红色文化校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建设规划,结合校舍改造和校园绿化、硬化、亮化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在各个学校内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张贴或悬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片及其名言名句书面作品,展示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宣传图片;深入挖掘本地红色历史,积极探索以英烈姓名命名班级、楼宇等有效途径,打造红色文化标识,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三、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措施保障

1.挖掘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精神源泉。湖北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有着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独树一帜,分布广泛、遍布全省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挖掘、研究,通过保护、挖掘、整合红色历史资料,进一步理清红色资源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深刻阐述红色资源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挖掘革命精神的科学实质与内涵,提炼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将研究成果转化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丰富和发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宝库。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好阵地,让广大青少年更全面更系统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真正变为青少年的红色课堂。

2.编写红色文化教育读本,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集中编写《革命传统教育读本》,将红色文化进课堂内容具体化,教学规范化。有条件的市、县也应该开发校本教材,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特色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校本教材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媒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既学到本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悟当地的优良红色文化。做好红色历史校本课程开设工作,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3.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关心支持红色文化进课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红色文化进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资助,明确专人管理,组织相关媒体拍摄红色文化纪录片,为红色文化进课堂营造气氛。二是积极倡导学生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为举办 “红色文化节”“红色文化月”等活动,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学校加强组织和管理。三是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学术团体、行业协会、鉴定和评估组织、新闻媒体、志愿者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等力量举办红色文化活动,为红色文化教育创造条件。

4.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进课堂的长效机制。弘扬红色文化,不能满足于一时的轰轰烈烈,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探索长效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督导和检查要有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学校要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作为办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革命传统教育示范校的基本要求是“五有”,即一是有基地,对革命传统教育有必要的投入,有固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场所;二是有教材和教学安排,学校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安排课时,教学落实;三是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或班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四是有成效,学生对革命传统知识了解较多,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良好作用;五是有示范作用,对本地区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达到这些标准的学校,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

5.开展红色文化教研和评比活动,将红色文化进校园引向深入。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学研究活动,举办 “弘扬红色文化”优质课评比活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弘扬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教育”课题研究,深入挖掘和运用红色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培育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精神资源,是实施灵魂塑造工程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进课堂是引领校风、促进教风、转变学风,达到教和学和谐统一的法宝,是教育工作精神支柱,我们要努力把“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打造成为教育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编辑:秦俊嫄)

作者:邓川 邓辉

第二篇: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色资源被很多旅游、教育等行业所应用,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更赢得了社会的赞同。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对后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不断激励、鼓舞人们前进,所以,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以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我们现代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为促使政府发展旅游事业提供渠道,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现就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研究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最为艰苦的革命环境中不断形成的,它也是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记录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红色资源既包含物质文化资源又包括非物质文化资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纪念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产、革命精神、道德思想、政策制度、红色风情等。近年来,从我国发掘的现状来看,红色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很容易吸引大量的人群,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红色文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涵盖,它不仅体现了当前社会的状况,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过去人们的经历以及更多的历史。所以,为了可以使文化之间相互连接,促进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今天我们有必要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让更多的文化可以一直延传下去。

一、保护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首先,在保护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加强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我国文化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时,应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景区的安全性与承载力,避免更多的资源受到超负荷的破坏。例如,在景区内,应不断完善标语标识、护栏、休息等各个区域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对于景区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应不断优化旅游路线,方便人们出行。其次,加强红色资源的管理体制建设既可以开发市场主体,还有利于社会经济建设,统筹资源合理配置,促使红色资源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在完善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使景区不断融入社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提升红色资源的利用。同时在景区内还可以建立博物馆、展览区等,提高红色资源的使用价值,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红色文化,从而使其得到弘扬与继承。此外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各方面对其进行保护,将社会发展与红色文化有效结合,在不断提高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使得红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将其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从而使红色资源得以有效保护的同时,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二、运用媒体力量,弘扬红色文化价值

在新媒体背景下,借助现有资源进行弘扬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加强人们对其重要性的关注,还有利于体现红色文化的价值所在。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能够有效的加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首先,我们可以建立红色文化的网络专用宣传平台。借助网络的特点,加大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红色旅游产业,让更多的文化得到传承。此外,借助网络数字化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红色资源信息,让人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意义所在。新媒体作为当前比较广泛的一种宣传平台,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工作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其文化进行了解,同时通过互动的环节,还可以方便网友之间的交流学习。利用媒体拓展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不仅可以快速的传播,还可以增强人们之间的互动性,加大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既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们对红色文化有所了解,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运用媒体力量,保护红色资源,加大对其影响力宣传力度,从而弘扬红色文化的价值。

三、创新文艺作品,展现红色文化气质

红色文化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历史的创新,同时也给后人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艺作品本身就富有极高的感染力,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形式之一,一方面挖掘了更多的红色资源,另一方面还拓展了红色文化对于当前社会的影响力。红色文艺作品体现了古人的创作技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在宣传红色文化的過程中,应找准定位,从人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比如在电影、电视剧、书画、戏剧等作品中体现其特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结合时代的发展,创作出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作品。对于红色文化作品的创新,要充分具备文化特色,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不断挖掘作品内涵以及特色价值,使时代精神可以从中有所提现,从而提供更多的红色文化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群,展现红色文化气质。

四、总结

总之,红色文化作为当前人们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有力的证明了历史的价值导向,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从而有效的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利用。把红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红色文化展现了整个的革命历程,丰富了红色遗产,让每一项文化遗产都得到了传承。保护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推进红色文化遗产工作的落实,对其进行长远的规划并加强保护措施,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加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富有内涵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基地,还可以充满人文关怀,让红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发挥其优势,让红色文化遗产焕发勃勃生机,吸引更多的人群,从而有效的促使红色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始发,李立娥,齐耀祖.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历史考察[J].理论视野,2014(08).

[2]张泰城,张玉莲.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3]挖掘红色资源 弘扬红色文化——在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规划论证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J], 丁龙嘉

(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党校 150020)

作者:崔红梅

第三篇:“红色文化”提升企业品牌

71岁的陈明顺外出探亲,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乘坐了自动扶梯;

48岁的周德祥出差办事,在这里,他趁着空档翻阅了一本有趣的书;

26岁的王敏携子归家,在这里,她享受到温暖而私密的哺乳空间。

这一天,他们三人汇聚在同一个地方——达州万源市客运站。这一川东北的交通枢纽站自2014年12月建成投运以来,每天承运5000人次旅客的往来,“车票是请柬,旅客是亲人”的贴心服务渗透在每个角落。这一切,正是万源市尖峰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坚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党员带动社会服务”的最佳解读。

党员示范 服务全方位

15米的超长扶梯、免费借阅的图书室、温馨舒适的母婴候车间,以及24小时开放的免費电影院、健身房……万源客运站的服务设施,甚至比许多一线城市的配套更为贴心周到。

环境与礼仪最能体现企业的独特文化,除了为乘客打发时间而安排的设施,在候车大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本土书画家们的墨宝,或秀丽清幽,或刚劲峻拔,黑白淡雅之间,令人仿佛置身大家画展,获取不经意间的闲情雅致。

路上与服务人员擦肩而过时,能看到他们真诚的笑容。“我们会定期培训员工的待客礼仪,希望乘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万源市尖峰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党支部书记刘晓胜说,公司的礼仪规定十分细致:微笑时要露出6—8颗牙齿,男员工腰间不得挂有钥匙、手机,女员工不得染手指甲……微笑服务、礼仪服务、站姿、坐姿、走姿等行为要求还写进了《员工守则》。

规定细,服务做得更细。整个客运站随处可见的红色小党旗更铸就了一层又一层的服务保障:大厅服务台有党员示范岗、售票窗口有党员示范窗、乘车有党员示范车……“只有把党建融入公司方方面面,才能做到把乘客当家人相待。”刘晓胜介绍,建立万源客运站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从2013年8月开工到2014年12月投运,仅仅花了16个月时间,最终呈现在群众眼前的是一个占地54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高配置客运站。

刘晓胜坦言,为了使客运站达到“全国信息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完备、设施最齐全、服务最标准”的要求,整个建设投资近1.6亿元。尽管从目前经营状况来看,若干年后才能收回成本,但他对公司未来信心十足:在企业“红色文化”的浸润下,“服务在前、盈利在后”的价值观正逐渐影响着广大员工。在这里,有拾金不昧的陈志航、达州市劳模杨瑞梅等一批优秀党员,还有职工刘小娟为被盗务工人员买油饼和车票的感人故事,有副站长苏文国护送走失学生返家的深情大爱,有马超用“专车”送乘客赶火车的解急义举……

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真诚相待的服务精神,成就了群众心中的好口碑。万源客运站先后被交通部授予“文明汽车客运站”,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获省、地、市党委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200余项。

党支部护航 齐心谋发展

“旅客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融入了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言行。这背后,有一股强大的红色力量在驱动前行。

在万源客运站二楼的办公区域,两面红色的党建文化墙,梳理出党建在尖峰公司运营中的清晰脉络,一组数字更彰显出企业内部的党性凝聚力:公司100多名员工中,现有党员26名。其中,8名董事会成员中,有7名是党员;15名中层干部中,有13名是党员。

常规工作间之外,办公区内还设置了党支部活动室、党员之家、员工乐器房等文化活动场所。就在不久前,党支部活动室里就举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会。会上,工会方、公司方各派出5名谈判代表,分别围绕职工工资增长比例各抒己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达成职工工资增长11%的共识。“如果不是公司党支部的人性化管理,我们根本想不到还能为自己的工资做主!”为员工争取到了切身利益,工会方代表张小驹无比感慨。

如果只看陈设,整齐摆放的萨克斯、小号、圆号、小鼓、大鼓等一整套乐器,加上黑板与乐谱,尖峰公司的员工乐器房俨然一间专业的音乐教室。这里,便是远近闻名的尖峰工人乐团的“根据地”。在万源城区,几乎所有的商业庆典、文艺演出,各种大型活动、会议,都活跃着乐团队员的身影。乐团还先后深入学校、农村、武警部队进行义务演出500多场次。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尖峰公司几乎人人都会吹拉弹唱。“工人乐团不仅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确保了企业健康发展。”刘晓胜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公司党支部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制定培训计划,不断为员工“充电”:聘请教师进行礼仪道德、普通话、计算机等理论知识培训;邀请武警官兵进行军训,培养良好姿态、仪表和作风;请党政领导上课,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政要闻;组织员工赴全国文明汽车客运站参观考察,共同促进客运管理工作的创新;组织员工赴广安小平故居和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一系列的培训,不但提升了员工素质,更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如今,员工们普遍形成在“压力”下工作的“习惯”,在“认同”中工作的“态度”,在“规则”下工作的“意识”。

员工为群众服务,党支部为员工护航。面对形形色色的旅客,员工们需要做到“百问不烦,百求必应,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人非草木,面对无理相待,若能做到如此实属不易。党支部便专门为员工设立了“委屈奖”、“建议奖”,一来安抚在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的员工,二来自我反省,员工提出任何合理的建议,都会受到党支部的奖励。

“员工心里不舒坦,又怎么会有好脸色面对乘客。”刘晓胜直率地说,公司党支部好比一个小家庭,员工在这个小家里感到温馨舒服,面对乘客时自然会发自内心的热情相待。这样的正能量薪火相传,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责编:余娜

作者:冯雅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古建筑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