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2022-11-17

大学生社团 (简称社团) 是由高校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开展自发性、自主性、创造性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目前, 学生社团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繁荣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并逐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重要阵地。所谓创新能力, 就是人们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合理利用作为“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团,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起积极作用。

1 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看, 高校还未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 也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笔者在部分师范院校抽样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生涉及文理科、大一至大四年级段、男女生, 对象覆盖全面,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调查结果显示, 师范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1) 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但创新观念不健全, 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2) 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知识素养, 但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 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缺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 学生缺少创新所需的观察力, 个性不足, 自主学习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欠缺; (5) 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养成的引导。同时, 调查发现, 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 有创新的想法, 只要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社团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社团营造创新氛围, 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了自由的学术环境。社团的组织结构完善, 学生的想法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总结中得以实现, 学生感受到了创造带来的喜悦。通过社团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 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各种文化艺术类活动的开展, 学生能感受到美的熏陶;发明设计、科技竞赛、专利申请等, 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宽松的学术文化环境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2) 社团重视个性发展,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宽松的精神环境。学生在社团活动和交往中有高度的心理自由, 对活动充满期待, 乐于参与活动, 分享活动成果, 学生的自信心在活动中得到了满足。轻松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能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 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创新潜能的挖掘。

(3) 社团满足学生实践锻炼的需要,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践环境。社团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 社团的实践载体也趋于多元化, 社团活动不仅仅拘泥于校园内, 更多是在社会上开展或引入社会元素。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创新能力才能体现;学生在实践的失败和成功中, 积累创新能力发挥的经验, 产生创新思维的顿悟。更重要的是, 与社会接轨的社团活动, 如暑期实践、科技下乡、挂职锻炼等,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从而激励其创新的灵感。

3 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应加强的措施

3.1 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 加大投入, 创造条件, 确保社团健康发展

首先, 学校要建立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社团的建立、发展给予高度关心和指导, 确保社团的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操作规范;其次, 要在经费上提供保障, 在社团活动场地上提供便利, 对于社团开展的大型活动, 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给予关怀, 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最后, 学校要积极为社团创造条件, 通过网站建设、专业辅导、与兄弟学校交流等途径, 开拓学生的视野, 寻找创新的源泉。

3.2 注重社团发展的实效性、品牌化和专业化, 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社团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实效, 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努力在学生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上下功夫, 切实使社团活动受学生欢迎, 收到实效;对于有特色活动的社团, 要指导社团品牌化发展, 扩大社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我校就有一个五星级社团—吾爱社, 在当地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很有影响力, 并成立了首个大学生义工站) ;有专业特色的社团, 要通过学术讲座, 邀请专家介绍最新成果, 开展普及性的科技活动等, 开拓学生眼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高校众多的社团中, 要坚持“求新、求实、求是”的宗旨, 建设一批有实力、可塑性强、质量高的品牌社团。

3.3 选拔创新型人才做社团指导老师, 加强引导和指导

社团的学生往往来自学校的各个学院, 专业背景不同, 能力参差不齐。在这样的组织中, 社员组织纪律性淡薄, 很多学生参加社团也具有盲目性, 如果没有一股核心的力量加以引导, 社团活动的开展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成果。所以选拔具有创新才能的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 明确社团的宗旨和努力方向, 就尤为重要。指导老师要从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创新型活动的导演, 这就要求老师爱岗敬业, 对最新的理论成果要有强烈的求知欲,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多样化发展;要经常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社团活动的全过程, 引导鼓励和帮助大学生的创新活动, 使社团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学校要建立社团指导老师的评价激励机制, 可以将老师指导社团的工作转化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同时表彰先进, 树立典型。

总之,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 社团可以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学校要给社团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更多的支持, 合理利用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作为“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社团,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 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分析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发现大学生社团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大学生社团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应加强的三方面措施建议, 阐述合理利用大学生社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想。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俐, 陈长奇.浅析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学术论丛, 2009 (18) .

[2] 曹国圣, 申勤俭.大学生社团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南京农专学报, 2002, 12.

[3] 陈凯.谈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校教育研究, 2009 (9) .

[4] 叶国清.浅谈大学生社团建设[J].科教文汇, 2007, 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临床治疗热痹的体会论文下一篇:新疆油田玛湖凹陷区块井壁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