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2022-09-1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自2009年1月起对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至10月7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44例, 女32例, 年龄21~47岁, 平均32.14岁, 病程1~6年, 平均2.7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为:疗程第1个月每周单独约见患者1次, 每次60~90min, 通过沟通、交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自动思维、潜意识及负性思维的方式及缺陷, 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认知重建和行为干预方案, 采用转移注意力, 催眠放松, 呼吸训练控制等方法矫正其认知偏差和过激行为, 并与每次约见时做出评估;自疗程第2个月约见次数减少至每2周1次。西酞普兰具体用法为:20~40mg/d, 分次口服。

1.2.2 对照组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 用法与用量同治疗组。

1.3 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后1、2、6个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测试评分, 以治疗后HAMD评分<10分或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为治疗有效。

1.4 研究方法

疗程6个月后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HAMD评分、服药时间及副作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 组治疗1个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组治疗2个

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6个月2组差异更加显著 (P<0.01) 。HAMD评分:2组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服药时间:治疗组平均服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副作用:治疗组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 症状隐蔽, 后果较为严重等特点, 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但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 负性事件的刺激以及患者不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抑郁症形成的直接原因, 加之患者认知能力偏差, 回避到精神科就诊, 使负性信息长期沉积于潜意识, 加重患者“自我思维”方式, 进而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临床症状[2]。因此, 加强患者认知能力, 干预患者偏执行为, 矫治患者思维方式成为目前业内公认且对抑郁症患者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抑郁症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 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 并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作为一线抗抑郁症药物,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3]。临床研究显示, 2组治疗效果随疗程的延长差异的显著性明显增高;疗程结束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提示认知行为治疗与西酞普兰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使疗效更加稳定、持久。我们研究还发现,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减少患者药物用量, 从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和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 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HAMD评分、服药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2组治疗1个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6个月2组差异更加显著 (P<0.01) ;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平均服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治疗组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者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可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 使治疗更加安全,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西酞普兰,抑郁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 (CCMD-3)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7~89.

[2] 郭华, 杨长虹, 郭平.西酞普兰治疗儿童抑郁和情绪障碍临床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11 (3) :213.

[3] 黄生辉, 陈林庆, 杜国亮.抑郁症的中西药治疗概述[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23 (5) :99~1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水利建设工程中顶管技术的应用下一篇:有机硅生产精馏环节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