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2-07-17

第一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

1、五年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2、2018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2感管,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主要内容:

一、我国“放管服”改革的进程、经验与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过程

1、面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 (1)1982年:重点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 (2)1988年: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把机构改革拓展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个领域。 (3)1993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4)1998年:重点是精简和撤销专业经济管理的部门,结束了按照产品来设立政府机构的历史,深入拓展政企分开进程。

2、市场经济体系制完善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从21世纪初期至2012年)

3、市场决定性作用”时期的“放管服”改革阶段(2012年底以来)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答记者问: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基本经验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准确定位“放管服”改革的目标及其重点任务

1978年:向地方下放权力,推进政企分开

1993年: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改革 1998年:撤销或合并按照产品行业设置的工业部门

2003年:完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2008年: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2013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权给市场、放权给社会、放权给地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统筹改革,提升党政机构的协同性和整体效能

1、牢牢把握政府职能改变这个核心,积极有为地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

2、牢牢把握“市场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标准,不断拓展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政府服务与公共服务的视野与领域

3、打好放权、严管、优服组合拳,实施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监管制度与政务服务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

4、勇于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推进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改革

5、在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础上提升“放管服”的技术水平,不断推动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6、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出台“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地方政府在“放管服”改革中先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三)新时代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发展趋势

1、适应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放管服”改革

2、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

3、适应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为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而推进“放管服”改革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国际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国内地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塑造地方竞争新优势

1、2012年10月,广东省出台《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立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制度框架, 形成透明高效、竞争有序、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营商环境。

2、2017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3、2017年6月,江苏省发布《关于全省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

4、陕西省将2018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建设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要任务:

1、通过持续简政放权来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

重点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度、施工许可便利度与纳税便利度

2、通过加强监管创新来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

关键是建立公平监管体系,提升少数投资者保护力度与股东诉讼便利度、执行合同中的司法便利度以及破产便利度

3、通过优化政府服务来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 关键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获得电力供应便利度、财产登记便利度、获得信贷便利度、跨国贸易便利度。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对策措施 (一)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的对策措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特别是减少产品审批 (2)突出行政审批的服务功能

(3)建立规范化、透明化的行政审批制度 (4)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监管 案例:山东威海网上中介超市

2015年12月,威海政务服务中心开发建设的网上中介超市投入运行,首批118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2017年9月,进驻网上中介超市的各类中介机构达175家。

2、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1)着眼于提升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便利度,推进投资审批改革。

(2)对企业投资项目,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等內容,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由决策政府不再审批。

(3)保留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要全部纳入全国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

作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

优化重大项目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办事繁、审批慢”问题:实行项目审批“一表受理”制度、审批代办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 案例:浙江义乌“店小二”办公室

3、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1)近几年,我国市场准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限制过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大力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 (2)加快推进“多证合一”。

(3)对标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切实缩短开办企业时间。 (4)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之外, 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分别予以取消或改为备案。一告知承诺等管理方式。 (5) 案例:上海浦东“证照分离”改革

○12016年,浦东新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涉及116项行政许可事项。 ○22017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的“证照分离”进行了2.0升级版改革,将所有涉及企业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不论实施部门是国家部委、市级部门还是区级部门,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共计548项审批事项。

证照分离”的改革方式: (1)取消审批,注重协同配套 (2)改为备案,注重当场办结 (3)告知承诺,注重创新方式 (4)优化准入,注重审管结合

4、开展减税清费改革

5、完善权责清单制度

6、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加强监管创新、打造法治化竞争环境的对策措施

1、加强严格监管

(1)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电信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规授信、非法网络借贷、内幕交易,以及环保领域偷排偷放、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2)加快实行巨额惩罚性赔偿制度,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2、实施公正监管

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改革,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

3、推进综合监管

4、完善信用监管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 (2)开展政府清欠行动,打造诚信政府。

5、探索审慎监管

要加快探索构建“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个体”的监管新格局;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市场监管新体制。 (三)优化政府服务、打造便利化公共环境的对策措施

1、提高“双创”服务效率

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打造“双创”综合服务平台与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总平台,加快科技产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各类孵化器建设,为企业开办和成长“点对点”提供政策、信息、法律、人才、场地等全方位服务

2、提高涉企服务效率 (1)推动涉企服务政策集成:对已出台的涉企、惠企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落实。 (2)畅通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制定服务企业的行动指南。 (3)會加快人才公寓建设。

3、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1)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促进公共服务事项集中服务和办理。 (2)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

4、提高贸易服务效率

加快引入国际通用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和营商规则,推进口岸通关使利化。

5、提高网上服务效率

第二篇:文章标题:尊重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内在活力

我们船厂是以军品第

一、军民结合的海军大型保障性企业,主要承担海军各类舰艇的修理保障任务。工厂现有20个党支部,400多名党员,在长期坚持为海军装备事业服务的过程中,工厂的党建工作形成了军队政治工作和国有企业政治工作相交融的优良传统,拥有一支具有奉献精神、技能素质较好、工作作风

务实的党员队伍,为海军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大量高新装备的入列,保战场、争市场要求的提高,对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厂党委为了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活力,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在继承传统中,以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方法为重点,尊重党员主体作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和关爱等活动,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党员主体意识,为海军装备保障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基础。

为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我们在2004年围绕“增强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党员的理念信念和先进性作用发挥”等方面内容,组织开展了对全厂在岗党员党建专题问卷调研活动。在调研中共发出问卷361份,收回问卷324份,参与率80%,回收率90%。调研问卷涉及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价值取向、先进性、学习教育工作动力、干部作风与民主权利、热点问题和党组织活动效果等9大类37项选题。从调研问卷汇总来看,有69.4%的党员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75%的党员认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有意义,53.6%的党员非常愿意参加组织生活,53.4%的党员平时学习主要侧重正在从事的岗位专业知识,依次是自然科学知识、管理知识、电脑和外语。

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工厂党员当前的实际思想状态。我们对问卷调研中有关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必须以先进性教育为目标,以凝聚力为抓手,高度重视党员的主体作用。只有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确立党员在党内生活和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党员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并取得实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深化党的宗旨教育为核心,不断增强党员主体意识

各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和活动主体,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党员主体意识,首先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把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根据工厂党委学习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和党员思想等特点,制订学习计划,狠抓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党员学习制度,认真安排好两周一次的组织活动,保证党内教育的制度化、正常化,保证党员教育内容的落实,有效促进党员队伍建设。2005至2006年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参加各类党内教育活动达60余次。在组织生活形式上,各党支部不是单一地采取读读、谈谈的老方式,而是牢牢贴近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和不同层次党员的现实需要,开展参观一大会址、观看革命影片、组织红色之旅、邀请驻厂修理的海军舰艇部队政委讲课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党员思想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为抓手,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工厂党员队伍遍布各个岗位,要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强各方面的教育培训,授之于渔,促进党员综合素质提升。我们以党支部达标创先考核为平台,通过提出计划、签约明责、实施过程、严格考核等,使党支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尊重党员意愿,开展技能培训。各党支部通过调查,许多党员具有学习信息化知识的迫切需求,向党委提出了党员的意愿。2005年,党委开办了两期OA系统知识及三期电脑基础知识培训,有1/3的党员自愿参加培训。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根据党员生产技能情况,输送党员参加以岗位技能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受到了党员的欢迎,形成一股学习教育的热潮。通过教育培训,有的党员获得了技师和高级技师任职资格。

(2)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内主题活动。为在装备保障中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工厂党委连续多年在党员中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保节点、不脱期;保质量、不废返;保降本、不浪费;保遵章、不违纪;为实现年度方针目标作贡献”的党内“四保一贡献”主题活动。活动由党支部组织,以装备保障和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为重点,通过党员与支部,支部与党委签约责任书,对重点、难点项目立项攻关进行考核评定。活动开展至今,工厂已圆满完成了引俄高新装备的高等级修理、国产护卫舰改装等一批重点装备保障任务。

(3)围绕装备保障,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党委每年围绕工厂年度方针目标开展“形势与责任”教育,各党支部积极邀请厂级分管领导,针对各党支部的使命任务进

行宣讲。党员通过厂领导讲形势、明职责,促保障,增强了责任,激发了内在动力,更好地在生产经营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这些工作的开展,既激发了党支部工作活力,又调动了党员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涌现出了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在2004~2005年先进生产(工作)者中,党员占了

半数,在05年度中有三个党支部获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先进,由此,为进一步发挥好党员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以关爱党员为重点,努力提升党员主体凝聚力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这是凝聚党员的前提。各党支部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实施关爱党员措施,为党员排忧解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开展“高兴、放心”活动。工厂党委坚持每年在领导干部中开展“让职工高兴、让党放心”活动,各党支部年初按照党委要求制订实事计划,并结合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为职工和党员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党委通过“高兴、放心”活动,为职工新建了浴室、改造了游泳池。每个党支部根据职工和党员生产、生活情况,实施教育培训、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关心职工子女等项目,得到职工和党员的首肯。

2.开展“结对子”活动。党支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子活动,由所在支部和行政帮助困难党员。生产党支部和质管党支部在与与困难党员结对子中,不仅从经济上资助党员,还注重感情上帮助,经常上门探望,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3、开展为困难党员募捐活动。党员患重病或家庭发生不幸,党支部出面组织为其募捐。机关党支部有位党员身患癌症,党支部为他组织了捐款,最近他病情复发,党支部再次组织了募捐,广大党员积极伸出关爱之手,为此他非常感谢党支部的关心。

4.开展为困难党员补助。每次由党支部提出困难党员名单,集中到组织部门,通过党费支出来帮助困难党员。去年共帮助26名党员,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

四、工作中的体会:

1.不断创新是关键。注重形式创新更有利于改善党员教育的实际效果。,从开展“四保一贡献”党内主题活动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围绕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创新。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和构建和谐企业,组织开展“争当新装备保障的先锋,争做共建和谐的模范”的“双争”主题活动,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为党的各项工作增添生机和活力,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在党建创新活动中得到迸发。今后我们将把创新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主动的态度、改革的精神,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方法、开辟新途径。

2、尊重党员是根本。只有承认和尊重党员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党员先进性。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要坚持学习理论与学习技能相结合,着力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同时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作为基础工作长期坚持,促进党员通过学习在生产工作中发挥先进性。引导广大党员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科技文化知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业务特点,按需施教,从而使各个专业的共产党员都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先锋战士。

3.落实措施是保证。要真正体现党员主体作用,关键在抓落实,落实的关键在发挥党支部的作用。根据工厂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制定党员培训规划,党支部认真地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计划,真正使党员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关爱党员是核心。每年工厂两级党政领导班子都立项100余件实事,为党员和职工在生活和生产上排忧解难,并件件得到落实,受到了党员、职工的欢迎和好评。党委坚持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关怀党员、关心职工、关爱社会,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存在的问题:

船厂党委通过开展强化党员意识一系列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感在开展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关爱党员的工作要加大力度,首先要树立党组织关爱党员是义不容辞的职责的理念,并作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其次是在关爱党员过程中,需要经济来源,否则关爱党员会流于纸上谈兵,只有制度支撑,作为保证,党组织才能理直气壮地关心党员。二是对党员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基层企业党组织有局限性。上海作为一个经济中心,具有强大的社会教育资源。应由上级党组织协调,充分运用好社会资源,形成一定的机制,才能使党员技能培训真正成为常态工作。

《尊重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内在活力》来源于,欢迎阅读尊重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内在活力。

第三篇:工商登记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摘 要:从2013年开始,全国经济陷入低迷发展时期,这届国家领导人,在发展国家经济这块更不容易,为促进国家经济继续稳步向前良好发展运行,尤其是国家总理李克强,无论出国访问还是国内视察工作的主要目都是促进经济发展, "三证合一"的政策是废除不必要的国家制度,鼓励大众创业把障碍降到最低限度,降低企业经营中投入的制度成本。同时2014年3月1日 按照国务院部署,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我国全面实施,新版营业执照正式启用,工商登记制度其他改革也将逐步展开。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上线,当日系统的访问量达18879次。由此企业工商改革正式启动, "三证合一"改革年内实现。所谓"三证合一"是将工商、税务、质检的"三证三号"合并为"一证一号"。

关键词:商事登记;信息公开;商事主体;监督体系;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20号文件中要求,由工商总局、中央编办牵头负责,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鼓励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三证合一"。

一、三证合一的好处

所谓"三证合一"就是: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三证合一的好处不只是三个证当一个证用,更是对企业设立登记变更办事流程的简化,让企业经营者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企业经营上,剔除不必要的繁琐审批程序。更有个利好的消息是,目前工商系统正准备研发试行网上办理审批系统,让企业从网上办事窗口提交材料,从企业看到审批结果进行修改或者审批通过后再去审批窗口拿审批好的文件,更是避免了一次次跑审批的麻烦,进一步方便企业工作,目前网上审批企业工商执照年检工作就减去了企业现场审批的舟车劳顿的麻烦,企业执照管理人员只要按要求在网上上报好企业当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运营等情况,工商部门进行网上检查。这样既方便了企业也提高了工商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发展

国务院多次强调要简政放权,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外部环境。中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国家酝酿已久,国家进行工商登记改革的目的是减少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和分散办公模式,最重要的改革是将以前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度改为认缴登记制度,还有放宽一系列其他的登记条件,比如:一个地可以登记多家公司;多项工商改革措施、目的都是为了方便企业经营和成立新的企业,创造更多的优惠条件利于大众创业,更好的释放市场活力,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控经济。各项利好政策大大降低企业投资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门槛,并减少经营成本,现在想创业的年轻人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应该把握住这次机遇。但是现在的政策更体现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要想企业有未来就必须诚信守法经营。

三、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好处

国家工商登记机关对登记在册的企业信息在公示系统进行公示,保证企业交易的安全性和提高企业之间交易时效,自从有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我们企业每次和陌生企业签合同协议之前都查询一下对方企业情况,真的遇到过有问题企业,为企业避免了几次损失。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不但为为社会公众查询企业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更方便国家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按存续企业的总数进行抽查,有问题企业就会进入异常企业名录,到时就不会有那个企业会愿意与有问题的企业进行签合同及合作项目。这样就是从根本上警示所有企业必须诚信经营,对建立一个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国家改革的目的是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市场经济,改变政策经济,以后一个企业想发展好了,以后企业领导者主要把精力放在经营管理和诚信交易。

四、国家重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在岗职工也是面临下岗的危险,国家整体就业态势不是很好,所以国家当前的国情倡导我们由以前就业时代向全民创业的时代转变、中国制造也正向中国创造转变。可能新的下岗潮正要来临,时势造英雄,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这也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原因,李克强总理每次视察工商局、银行都是督促快速改革有利于创业。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创业的好政策,大力扶植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制造和创造业,每次出国访问都是向出访国推销中国产品,目的是让中国工业走出去,走向世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国家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以后,让创业者可以少一部分精力和创业成本花费在一些不必要制度上,可以释放更多的生产力和精力用在生产经营上,所以说国家国情和国家政策促使中国工商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因。

五、目前三证合一的进展

目前,"三证合一"成为国家工商部门201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2015年将在"三证统发"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一照三号(即三证合一)",目前,"三证合一"改革正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受到全国企业普遍欢迎和点赞。截至6月10日,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试点,覆盖率为93.55%,其中26个省(区、市)实施"一照三号",天津、江苏、辽宁、黑龙江、上海、福建、河南、海南、甘肃9个省(市)为全省范围内开展"三证合一",其他20个省(区、市)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例如:江苏的一个企业以前用20多天办好的三个证书,现在只用三天就拿到载有一个号码的营业执照,集合了以前三证的号码,省去好多的精力物力,可以说三证合力的试点和试行工作,已经证明国家的这项政策是大大有利与民的, 百姓利益高于一切。百姓的福祉就是最高的法律。与政府自身的利益诉求相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需求是第一位的。政府机构改革只有融入释放市场活力、挖掘制度创新红利的经济体制改革洪流之中才有社会价值。

2015年6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2015年年底必须确保全国实现"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

<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国务院于2010年10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七大产业,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材料产业。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分析

根据李媛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需求、投资、市场规模这四个方面对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产业周期阶段进行的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处于形成阶段;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则基本处于成长阶段。具体分析如表3.1。

表3.1

影响因素 节能环保 生物 高端设备制造业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技术 成长 成长 形成 成熟 成长 成长 形成

需求 形成 成长 成长 成长 形成 成长 成长

投资 成长 成长 成长 成长 形成 成长 成长

市场规模 成长 成长 成长 成长 形成 成长 成长

总结 成长 成长 成长 成长 形成 成长 成长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1、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金融支持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处于形成阶段,目前以研发创新为主,产业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较大,需要更有力的投入和政府扶植政策。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存在技术不成熟、生产规模小、单位成本高的问题,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范围。(2)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在调整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应坚持以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的原则。(3)加大政府采购的力度:政府应制定鼓励优先购置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条款,同时,应出台更为明确的实施标准和操作细则,依照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的原则,积极支持单位优先采购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并逐年提高采购量。(4)拓宽新能源汽车融资渠道:在金融政策方面,鼓励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创新性金融信贷体系。新能源汽车厂商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境内外上市、吸纳民间资本和自有资金积累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其他六大产业的金融支持

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这六个产业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这是由研发向产业化转换的关键时期,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也有一定突破。主要有以下金融支持策略:(1)加大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首先,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的资金投放。其次,商业银行可针对企业不同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再次, 商业银行对重点企业可采取银团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支持。然后,积极创新担保方式, 完善产业贷款担保机制。最后,加强对产业的信贷风险防范。(2)建立专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第一,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第二,创建政策性投资开发专业公司。第三,创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3)组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产业投资基金。(4)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 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充分利用主板市场融资, 优先支持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其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优先核准符合发展要求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再次,建立相关产业源创业板市场。最后,加快发展与产业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5)推进与产业相关的金融资源创新,实现产业和金融创新的双赢。

综上,我国应根据格个产业在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金融支持策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树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培育研究[D].南开大学,2012.33-55.

[2]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张家睿.美国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史丹,夏晓华.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7):23-43.

[5]姜棱炜.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D].南开大学,2013.34-39.

[6]吴军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23-39.

[7]陈柳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6):30-34.

[8]刘洪昌,闫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及其政策取向[J].现代经济探讨,2013(1):60-63.

第四篇: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二版“新金昌” 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我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综述 文/图 本报记者周润文 通讯员李军强

商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由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对公司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硬性规定,取消对经营范围的登记和审批,从以往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轻审批重监管”。

自2014年3月份以来,我市工商系统重点开展了以“三证合一”、“先照后证”、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市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诞生

2015年6月1日,在市政府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内,经过工商、质监、国税和地税4个部门联合办理的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发放给了新办企业金昌市顺康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办事人员高兴地说:“以前办证要跑至少三四个部门,填写多份表格,耗时近一个月。现在填写一份表格提交给一个窗口,不交一分钱,办照不再难了!这一制度太好了,方便了老百姓,更增添了我们创业的信心。”

自2015年6月1日起,我市对新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新版“三证合一”营业执照的亮点在于:一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了4个部门共享,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二是简化了设立登记程序。按照“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核发一照”的模式,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实行一照通用。各级各部门在办理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其他涉及市场主体有关手续时,对“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予以认可。四是减免登记收费。一律免收各类证件费用。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改革,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商户的办事成本,缩短了办理时限,而且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简政放权给市场主体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为积极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让全市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及早“诞生”,市政府成立了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5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要求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政策的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要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关技术支撑和政务大厅窗口设立等,提供必要的设施和经费保障,确保“三证合一”登记制度顺利推进。

此项改革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截至8月底,仅仅2个多月时间,全市工商部门就核发“三证合一”营业执照882份。

深度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

在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方面,除国家规定需要提交验资报告以外的企业外,市工商局一律实行注册资本个人认缴;全面实行企业网上年报公示,将企业检验制度改为企业报告公示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在网上进行查询;进一步简化名称登记手续,对企业名称全部实行网上远程核准,对冠以“甘肃”“甘肃省”“金昌”“金昌市”行政区划的名称核准通知书,由企业按管辖区域在就近工商机关领取;放宽住所登记条件限制,全面实行“一址多照”。

有序推进“先照后证”改革。2014年以来,市工商局稳步推进“先照后证”工作,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除国务院公布的由之前168项前置审批事项缩减保留为34项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事项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

推行首席代表制。市工商局在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委任了首席代表,将企业登记注册、户外广告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等工商业务整合到大厅,授权首席代表统一办理,全面取消了证照类、登记类收费,手续提交齐全的当天就可领取营业执照。 认真落实“一照一码”改革。积极协调国税、地税和质监等部门,认真做好文书材料的整合规范,以及数据标准的升级对接、业务系统的改造完善,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有序做好存续市场主体新旧执照转换工作,确保平稳过渡、顺利衔接。

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着力构建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对多年未年检、未年报和查无下落的“僵尸企业”,集中开展清理和依法注销工作。

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初步建立

这次商事制度改革是对以往工商管理模式的一次“颠覆性”改革,是对过去靠严格的准入门槛来实施监管的一次彻底革命,是按照“宽进严管”理念,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实行信用监管,以“双随机”抽查为主要手段实行依法科学监管的一种新型监管模式。

对此,市工商局将原来的划分网格、管片、监管人员的市场巡查制,变为现在的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监管制。建立完善了《金昌市市场主体抽查监督管理办法》,重点把市场主体公示信息抽查和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抽查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广例行抽查、重点抽查和定向抽查相结合的三种抽查方式。以加大重点检查频次来弥补随机抽查带来的监管空白,有力推动落实了事中事后监管的责任。 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同市文明办、法院、税务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共同举办了全市诚信单位“红黑榜”发布会,使一批“老赖”脸上无光,受到了惩处,为诚信企业和个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进一步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和违法广告整治力度,积极实施“商标强市”战略。2015年市工商局共培育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推荐申报甘肃省著名商标14件,申请注册商标69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550件。

深入开展非法集资行为清查整治工作,加大对投资公司的日常管控,全市共变更投资类公司企业性质13户,注(吊)销15户,全市实有投资类公司由原来的70户缩减为目前的42户。

„„

通过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切实降低了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27818户、注册资金267.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和101.2%;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357户,较上年同期增长64.5%。其中,全市“个转企”103户,增长率居全省第一。

第五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专题民主生活会

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6 (2016 年 2 12 月 7 7 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

第一条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优化营商环境职责,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维护政府诚信,明确专业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营商环境建设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和责任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树立主动、协调、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和具体措施,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开放包容、互利合作、诚实守信、重商护商的营商环境。对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与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一致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予以公布。通过制度创新,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地位,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第六条新闻媒体应当按照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做好维护营商环境的舆论监督工作,对维护和侵害营商环境的行为客观公正报道,肯定改善营商环境的行为,曝光反面典型案例,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第七条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应当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保障市场主体在投资核准、政府扶持、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八条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制定经济政策,起草或者提请制定涉及投资者或者企业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相关企业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有关机关及其部门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其依法做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许可决定、招商引资书面承诺等,不得随意改变。因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确需撤回或者变更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第十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平等保护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得禁止、限制外地企业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禁止、限制外地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标准和监督管理要求明确、有关领域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

第十一条投资者、企业依法享有获取政务信息的权利,并有权咨询有关情况以及查阅、复制有关资料,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提供。

第十二条电力、自来水、热力、燃气、通信、消防、公安、城管、卫生防疫、人防、地震等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和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的工作规则,将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社会公开,并按照规定向企业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普遍服务,不得强迫企业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前款特定行业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信用信息资源,构建统一、公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状况有关的贷款、担保、合同履行等交易记录,以及环境保护、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档案及查询制度,依法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第十四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事项外,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将其职责内容、工作程序、服务承诺、行政执法等履行职责的政务活动事项,通过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办事指南,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权责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将行使的行政职权及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办结时限、对应责任等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投资限制、技术性审查、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指定。

鼓励支持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第十七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事项网上办理和预审咨询服务建设,将有关联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纳入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

政府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应当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序推进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第十八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工作制度。

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设置审批事项,科学配置工作人员,对其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确保依法不需要现场勘察、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的审批事项,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办结。

企业设立登记应当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三个工作日内办结、名称核准当日办结。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按照规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

第十九条实行中介服务清单管理制度。能够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解决或者申请人可以按照要求自行完成的事项,不得设定中介服务。现有或者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转为中介服务。

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决定明确的资质资格许可外,取消其他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资格审批。取消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或者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

第二十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服务机制,建立重大落地项目巡访服务机制,对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可以指定政府负

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并帮助解决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

第二十一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得作出违背现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不能落实或者超出本级人民政府职权职能范围的政策承诺。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的投资条件,应当以书面的形式体现并执行。招商引资成果应当在政府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应当遵守有关规定,并编制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开展。经批准的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应当向社会公开;未经批准的行政执法检查,不得开展。

同一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企业的执法检查,每年不得超过一次;同一系统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已对同一企业执法检查的,下级行政执法机关不得再次检查。多个行政执法机关对同一企业提出执法检查计划的,由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协调,明确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实行联合检查。

对法律、法规规定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随机检查,以及省、市、县人民政府临时部署的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规范开展,检查结束后三十日内向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检查实施情况。

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权益,对影响企业合法经营的依法给予追究。

第二十三条财政、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应当依法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以及实施政府定价或者指导价的经营服务性收

费项目进行核定,并在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清单目录。没有列入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目录的项目不得收费。

第二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细分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制定自由裁量指导规范。

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违法情节较轻且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先责令改正,进行教育、告诫、引导,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对企业做出较大数额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以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重大行政处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十五日内向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除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外,重大行政处罚在提请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前,应当经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部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处罚结果信息。

第二十五条实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行政执法机关所需办案经费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禁止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

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

第二十六条任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借用企业资金,占用依法应当划拨给企业的拨款以及依法应当退还企业的税金、收费、政府性基金和补助资金等;

(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缴纳会费、活动经费及其他费用;

(三)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评比、达标、升级、评优、鉴定、考试等活动;

(四)要求企业接受有偿宣传,征订报刊、图书、音像资料;

(五)强制企业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指定服务,向企业索要产品或者强行低价购买产品;

(六)要求企业接受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培训;

(七)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参与招投标采购活动;

(八)要求企业无偿或者廉价提供劳务以及无偿占用企业财物;

(九)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服务;

(十)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或者未经企业允许,公开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

(十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为其他经济组织的金融借款提供信用担保,或者以企业名义借款给其他经济组织使用;

(十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在接受有关专项性、阶段性监督检查时暂停法律、法规许可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十三)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以及强制企业捐赠捐献、参加商业保险;

(十四)其他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价和日常监督机制。

省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开展对优化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检查,会同省工商联等选择不同所有制企业作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通过定期走访、组织评议等方式,听取企业对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解答企业有关涉法问题的咨询,受理举报投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通报处理纠正违法行为情况和行政执法普遍性问题的改进措施。

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会同有关机关在每年十二月对行政执法机关涉企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依法行政工作绩效考核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加大对抗拒执行、阻碍执行甚至暴力抗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执行过程中及时收集、固定被执行人或者相关人员抗拒执行的音视频证据,采取罚款等手段依法处罚,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

第二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和改进执行监督工作。上级人民法院应当适时成立督查组,对下级人民法院应用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清理执行案款、办理重点督办案件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全面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问责。

第三十条有关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定期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营商环境状况进行测评,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下级人民政府实施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依法及时纠正。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本条例情况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监察机

关应当对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和执行本条例的情况实施监察,对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实行问责、追责。

第三十二条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受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投诉、举报制度,设立投诉、举报信息网络平台,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网站、民心网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投诉、举报。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投诉、举报,并自收到投诉、举报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投诉者、举报者。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特约监督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劳动模范、企业职工、城乡居民代表中聘请特约监督员,协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

第三十三条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按照下列方式予以责任追究,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按照党规党纪予以追究:

(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限期整改、责令书面检查、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诫免谈话处理;

(二)情节较重的,给予停职检查、调整职务处理;

(三)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辞退或者解聘处理。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三十四条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损害营商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处理的;

(二)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三)干扰、阻碍调查处理的;

(四)打击、报复、威胁投诉人、举报人、办案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的;

(五)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纪违法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他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对情节轻微,未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积极配合调查,并能够主动纠正错误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理。

第三十五条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有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受到责任追究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受到通报批评、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任追究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责任追究的,考核评为不称职,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第三十六条被追究责任人员对追究责任处理决定不服提出复核、申诉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自 201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班子成员 0 2020 年 “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 专题民主

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

班子成员 2020 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关于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专题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我深入学习领会贯彻省委书记 xx 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整改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全省推进营商环境有关会议精神情况

自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以来,我认真按照省州县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工作作风转变,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营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一是提高站位。我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牵头制定出台了 xx 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目标、夯实举措、压实责任,全面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集结号”。二是加强调度。我多次就营商环境有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带头深入园区、企业、项目一线开展调研、加强调度,推进工作落实了落地。三是狠抓落实了。我本人带头抓,带动责任部门具体抓、基层干部扎实抓,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需求,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了、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努力营造“全省一流、全州最优”营商环境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对标“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排头兵定位,在政治站位上有差距。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认为学习是“软指标”,总是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发展战略体系的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多。二是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xx 思想、xx 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三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对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标准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一创新意识不强。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存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缺少创新意识,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表面,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 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二是自我要求不严。在理论学习中,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没能及时用科学思想分析出现问题的原由,及

时纠正主观认识上出现的偏差。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缺乏工作的主动性、进取性,安于份内工作,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了任务,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的高度,思考问题,处理矛盾。作为副职没有很好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领导批示。吃苦耐劳,克难攻坚的意识有所淡化。加班意识缺乏,认为上班时间努力工作了,就可以按时上下班了,缺少了和同事们一起同甘共苦的精神,很多工作有“明日待明日”的思想。三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参加工作已经 x 个年头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有“把工作仅仅当成是生活所需,而不是事业追求”的思想,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偏重于追求短期成效,缺乏长远谋划,工作作风欠踏实。在完成指标任务时,首先想到的是到时别误事,粗枝大叶求速度,而不是精益求精求质量,在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上,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潦草应付代替严谨作风,对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理论、金融知识等知识储备不足,掌握不够。

(三)对标“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职能,在行动落实了上有差距。一是工作作风漂浮。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在开展工作时,还存在用会议 落实了会议,用文件落实了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的现象;有时候也到企业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解决实际问题不到位。二是抓落实了不够到位。工作布置多,跟踪督促少,深入检查不严,具体落实了不够。以会议落实了会议多,抓思想认识、抓日常督查相对较少,采取多种方式推动

工作的办法还不够。有的企业反映的棘手问题,督办不够及时。甚至有时存在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情况。三是联系帮扶力度不够。县级领导及部门实现了联系重点企业全覆盖,而作为乡镇领导比照执行不够全面,联系企业类型结构不健全;同时,政策性帮扶多倾注于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获得感不强,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四是融资困境缓解不明显。“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环境”的理念树的不牢,工作畏首畏尾,遇到新矛盾、新困难习惯于“向后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看有不有现成经验可用。如我镇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可用作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不多,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审核标准,对此,我们的办法不多,效果不好。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够全面。主要是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政治高度把握不够,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一般性的工作,属于分管领导之责,与自身工作无关。从而导致主动参与、谋划、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心不强,部分应尽之责成为走过场的花架子。

(二)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就乡镇来说,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知识水平不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良莠不齐,对现代化办公环境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够深入;客观强调工作任务重,导致学习时间不多,系统性不强,集中研学和个人自学往往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思想认识偏差,行动落实了迟缓。

(三)为民服务的作风不够扎实。从上面反映出来的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落实了不力等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时间不够等。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为民服务担当的精神有所欠缺,没有从根本上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责任担当不够,体制机制不畅。运用考核推动工作的效果不佳,线上考核文件没有充分达到管理的长效目标,造成一定程度机制运行不够流畅。缺乏大局意识和核心意识,没有把街道重点工作例如集体经济建设、社区管理等重点工作贯穿在分管工作中开展,仅仅为了业务工作而工作,缺乏街道一盘棋的思想,对非本职工作的业务不闻不问,担当精神缺乏。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于中心工作。不仅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 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要领会县委战略体系,从本职工作来夯实 县委打造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县的要求,用体系来指导本职工作的发展问题。工作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价值。

(二)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坚持党建统领,主动承担相关工作任务。要增强“看齐意识”,坚持一岗双责,坚持党建统领业务工作,在工作中要敢担当、勇担当,着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自身线上工作顺利完成地同时主动协助街道其他中心工作的开展,从大局出发,主动有为,开创管理新局面。(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要树立“三个高度负责”即:对人民群众和上级政府高度负责;对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高度负责;对街道党工委和领导班子高度负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要自觉地把自己

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对组织和群众的意见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以外力促使自己内在接受监督意识的加强。

??? (四)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继续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积极作为,乡镇街道是最基层的政府元素,只有不断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人民才会对政府更满意,从而达到推动服务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专题生活会自我剖析材料为深入学习领会贯彻省委书记 xx 在全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了党 XX、xxx、省、州、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好我市疫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卫战。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和我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全面查摆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职能、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决心激发市场活力。本人结合思想和当下工作实际,全面厘清了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原因,对我分管的相关工作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全局意识不足。考虑问题、安排工作往往以自己分管范围内的事情为中心,更关心的是自己职务范围的工作领域,对其他

不属于自己分管范围的工作关心、过问、参与较少,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2.理论功底不硬。平常忙于业务性工作多,在学习上还存在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挤劲和钻劲,很多时候不求甚解、为学习而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水平;学习理 论不够深入、系统。3.能力素质不高。过硬的能力素质是跟上时代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履职尽职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自己还突出存在着“三个不高”的问题。一是理论政策水平还不高,二是学以致用的本领不高,三是工作标准不高。4.创新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新亮点不多,不善于创新,不能够很灵活地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强当先不够。5.工作作风不实。缺乏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态度。一是工作有时比较浮躁,表现在发现问题多、思考办法少,嘴上表态多、行动落实了少。二是工作有时不够细致,存在着“差不多”、“大概是”的现象。三是自身要求有时不够严,表现在工作自我加压不够等现象。6.担当意识不够。对下属干部管理未能做到敢抓敢管、碍于情面,甚至只栽花不裁刺。充当“好好先生”,对庸、懒、散、慢、奢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足,虽不至于听之任之,但对不良作风限于“点到为止”,缺乏与人为善的提醒和对工作有利的严厉。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已有 x 年党龄的我透过这次专题研讨班的学习和思考,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每个问题都有着多种深刻的原因。1.在理想信念方面,虽然自己已经具备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但是在把这种理想信念建立到对社会主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还存

在必须差距。在工作中,有时会感到迷茫,因为应对新时期新阶段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提不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应对全区宣传思想缺乏创新,想不出很好的解决办法。细细想来,自己在潜力方面的欠缺,根本原因是在思想上对我国此刻所处的社会阶段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把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贯穿在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上。作为共产党人,应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务必把理想信念建立在正确认识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的特点的基础上来,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体此刻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全部的精力和智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上来。2.在党的宗旨方面,虽然自己在工作中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应对不断涌现出的新的社会问题,应对不断变化的新的社会阶层,自己研究分析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没有充分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对社会出现的新阶层认识不足,对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分化、演变观察不够,没有把党的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统一思考好,往往是凭经验办事。3.在理论方面,只注重学习,理论武装加强欠缺。新形势下加强理论武装,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工程、开展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攻坚克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重整行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谱写新篇,都要求增强党的理论创新。面对多种多样的新问题新矛盾,怎样有效化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规律是什么,都要求全党思想清醒。在复杂形势面前,确有不少党员干部产生这样那样的认识困惑,存在大大小小的思想障碍,有着或多或少的观念偏差,都要求在理论学习和教育中加以解决,理论水平关系党的事业能否成

功,只凭老经验旧套路,是难以担当此任的。4.在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主动性不强。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去,自我要求不严,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没把为群众办实事当成首要工作,而是光想着如何获取上级的认可,如何为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着想。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搞“上下一般粗”,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落实了上级任务,没有脚踏实地、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上,工作进取心不强,浮在上面多,深入基层少,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安排布置多,检查督促少,具体指导少。5.在模范带头和表率引领方面发挥不够。主要是没有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的能力欠缺。没有找准工作担当的支点,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还有待加强,没有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三、今后努力方向通过学 xx 结和自我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下一步,我要以“五个扎实”新要求为工作指针,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从严要求自己,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1.不断学习,夯实理论素养基础。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学习了 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研读马列主义、xx 思想和 xx 理论的经典原著,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做好工作需要的各种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正确指导工作实践,从而转变思想观念,把 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了好。

2、增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一名共产党员个性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的奋斗事业和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毫不动摇。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存律己之心。在大事和小节上都要坚持好党性原则。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两个维护”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要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保卫战和阻击战。3.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提高工作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倾听干部和职工的呼声,认真研究思想舆论宣传工作中存在的新状况、新问题,运用改革的眼光、创新的思路,解决好思想舆论宣传工作领域的重点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持续巩固壮大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舆论强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向纵深。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为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奋力追赶超越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文化、社会氛围。4.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实践党的宗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宣传干部更要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要诚心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最大限度

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5.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步伐,占领新的舆论场。xxxx 在 XX 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我们陈仓区委及时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xxxx 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力争把陈仓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一流县级融媒体中心。使党的声音占领新的舆论场。同时,不断强化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打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练就过硬的脚力、眼力、脑 力、笔力,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下一篇:教风学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