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精讲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精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3)歌颂了一些正直、爱国、有事业心、有斗争精神的优秀人物。(P355)《言语篇》“过江诸人——”。当时士族多崇尚脱离实际的清谈,但王丞相(王导)能够对北方沦陷发出感慨,表示要恢复失土,这在当时很可贵。《世说新语》的艺术性: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如《愤捐篇》描写王蓝田性急。②善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的故事。③语言凝练,记言记事巧妙结合,能用人物的片言只语表现其性格。《任诞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把子猷自命风雅的情态和盘托出。《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小说戏剧都有深远的影响。

2、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

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了。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韩柳倡导的朴实的新体散文,比较适合于小说的创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面向现实。唐代传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繁荣了起来。它虽源于志怪小说却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志怪转向了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唐时期是传奇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现实。即使是谈神说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小说。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柳毅传》,具有神话色彩,叙述龙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义传书,几经曲折,二人终结良缘的故事;表现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龙女反抗压迫、执着爱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社会意义。《霍小玉传》,叙述名妓霍小玉倾心相爱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负心,小玉相思成疾,侠士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责李益,长号而绝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执着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性格,鞭笞了负心的男子,揭露了门第婚姻的罪恶。《李娃传》,叙述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相爱,某生沦为乞丐,荥阳公不以为子,鞭之几死,弃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读,终于高中得官,荥阳公又认子认媳的故事;对比地刻画出两人的性格特征,热情歌颂卑贱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质,无情揭露高贵荥阳公的虚伪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唐代传奇标志着我国小说趋于成熟,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跃然纸上。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北宋统治者鉴于唐代藩镇的割据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国内局势比较安定,农业、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繁华的大都市,市民阶层扩大了。这时期,传奇创作趋于衰微,话本却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话本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底本,亦即当时的白话小说。话本这种民间艺术在唐代已经产生。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里,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要求,出现了不少说话场所“瓦子”,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元代也是这样。宋元话本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部分。传留下来的长篇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短篇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等。这些短篇小说,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为正面描写对象,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刻画人物也有新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如《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4、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形式,也是标明回目、分章回叙事的白话长篇小说。源于宋代评话,至明、清两代最为发达。明郎瑛《七修类稿》:“小说起于宋仁宗时,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以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章回小说全书分若干回,少则数十回,多至百余回,每回标以对偶的回目,概括全回故事内容。有的开头有“话说某年”、结尾有“且说下回分解”的套语。著名的有明吴承恩的《西游记》、陆西星的(一说许仲琳编辑)《封神演义》,清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还为我国广大读者所欢迎。

拟话本小说:指摹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而创作的作品,主要供文人案头阅读,其形式特征有入话或得胜头回,并征引较多的诗词。(指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与“两拍”

“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由冯梦龙搜集、整理、创作、编辑成书的,各收四十篇小说,内容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描写爱情生活,反映被压迫妇女的追求美满生活,抨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描写忠奸斗争,谴责权奸的罪恶,体现人民的同情和憎恶;《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描写人与人间的关系,歌颂真挚友谊,鞭笞堕落世俗;《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描写阶级压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恶势力。“三言”在描写人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写,则不足取。

历史演义: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

世情小说:以描写世俗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又叫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等。

我国古代小说,经过长期的发展,优秀作品各呈异彩,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认识古代社会面貌。

第二篇: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单选题) 1: 《李娃传》的作者是____。 A: 白行简 B: 李朝威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 宋代传奇的代表作是____。 A: 《翠翠传》 B: 《流红记》 C: 《绿衣人传》 D: 《金凤钗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 在神魔小说中,把幻想故事历史化的代表作是____ A: 《平妖传》、《女仙外史》 B: 《封神演义》、《归莲梦》 C: 《女仙外史》、《希夷梦》 D: 《归莲梦》、《希夷梦》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4: 西游续书中最有特色、最有成就的作品是____。 A: 《后西游记》 B: 《天女散花》 C: 《续西游记》 D: 《西游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5: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____。 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驻春园小史》、《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6: 李百川的《绿野仙踪》又名() A: 《百鬼图》 B: 《东游记》 C: 《归莲梦》 D: 《平妖传》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 A: 《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 B: 《定情人》《金瓶梅》《歧路灯》 C: 《好逑传》《儿女英雄传》《金云翘传》 D: 《平山冷燕》《醒世姻缘传》《定情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8: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9: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是鲁迅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A: 《斩鬼传》 B: 《镜花缘》 C: 《何典》

D: 《儒林外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0: 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 《醒世姻缘传》 B: 《歧路灯》 C: 《金瓶梅》

D: 《儿女英雄传》

正确答案: C

)

(单选题) 11: 《古镜记》的作者是____。 A: 王度 B: 张鷟 C: 李复言 D: 干宝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12: 《聊斋志异·席方平》表现的主题思想是____。 A: 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B: 批判封建礼教 C: 歌颂婚姻自由

D: 揭露封建政治机构的腐败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3: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是下列哪一部集子中的作品(A: 《二刻拍案惊奇》 B: 《初刻拍案惊奇》 C: 《醒世恒言》 D: 《警世通言》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4: 《三国志》的作者是____。 A: 熊大木 B: 陈寿 C: 罗贯中 D: 林翰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5: 《玉娇梨》是什么类型的小说(

)。 A: 家庭小说 B: 才子佳人小说 C: 人情小说 D: 狭邪小说

)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6: 下列作品中哪一部是蔡元放的作品____。 A: 《封神演义》 B: 《东周列国志》 C: 《列国志传》 D: 《孙庞演义》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7: 《品花宝签》的作者是____。 A: 陈森 B: 魏秀仁 C: 俞达 D: 韩邦庆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18: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____。 A: 蒋防 B: 白行简 C: 元稹 D: 沈既济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19: 杨家将系统的小说代表作有(

)。 A: 《金瓶梅》、《海上繁华梦》、《青楼梦》 B: 《杨家府演义》、《说呼全传》、《五虎平西前传》 C: 《品花宝鉴》、《雪月梅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 D: 《三国演义》、《水浒传》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0: 《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下列哪部作品的别名____。 A: 《常言道》 B: 《何典》 C: 《斩鬼传》 D: 《平鬼传》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 魔幻化的讽刺小说,是在神魔小说的影响下,以魔幻的形式讽刺现实的一种小说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 罗贯中在小说中艺术地表现三国史事的时候 , 不仅有政治的标准,而且还有伦理道德的标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3: 明末,《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4: 《封神演义》另一书名是《武王伐纣外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5: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早采用"离魂"情节来表现爱情的是陈玄佑中的《离魂记》一篇。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6: 《归莲梦》幻演的是白莲教起义的故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7: 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次大繁荣是宋元话本的出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8: 元末明初《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英雄狭义小说作为小说题材类型正式确立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9: 宋元话本中抨击封建吏治的黑暗腐朽的代表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0: 唐代是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成熟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1: 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2: 南宋“说话”四大家,分别指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3: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二十回,现知为清初最早问世的才子佳人小说,题“荑荻散人编次”,成书于明末。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4: 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5: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则采取纪传体,以岳飞一生为中心,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岳飞一生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6: 《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7: 1895-1911年间,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小说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8: 讽刺小说可分为魔幻化的讽刺小说、写实性的讽刺小说、讽喻式的讽刺小说三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9: 凌濛初(1580-1644), 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其作品是:《一文钱巧隙造奇冤》。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20: 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繁荣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21: 明末清初涌现的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和流派。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2: 《水浒传》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描写英雄人物经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汇集到梁山泊。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3: 《荡寇志》的作者是陈忱。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24: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总体结构是属于编年体。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5: 《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6: 宋元时期出现的“话本小说”是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7: 《飞花咏》 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8: 《金瓶梅》和《歧路灯》都是家庭小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9: 《金瓶梅》是从暴露文学到理想主义的转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30: 《金瓶梅》是以作品中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而得名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第三篇:中国古代小说演变8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8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标

1.本课时教学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结构,掌握课文中提及的有关文学常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文章、把握写作文学评论文章的能力。

3.在情意方面,让学生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辉煌的文学成就而骄傲、自豪。 教学重点

课文属专业论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讲授时,焦点不完全放在谈小说发展及规律的史料和专业术语上,以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为突破口,化难为易。 教学难点

涉及史料多,有些史料须在一定的大背景下去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为基础,而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所引史料,是本文教学应突破的一大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对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勇猛刚直的张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即使《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都让人过目不忘。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小说是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论述这方面问题的文学评论文章。 (板书课题)

二、 教师提问:大家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吗?

上述问题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谈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就好。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适当归纳总结——题目用语平实、准确。题目表述准确,有极强的概括力。从题目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全文要谈的对象是中国的古代小说,而对这个问题,作者要谈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发展,二是谈规律。

(要求学生默读此文,默读中用笔在文中打上记号,如把引用的史料标出来,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标出来。此文用默读方法较好,可以有利于学生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又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请学生回答:全文共多少个自然段落?分为几部分?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6;第二个问题也好回答——2,因为此前已经给学生分析了本文的题目;第三个问题需做一番思考,从第7自然段以后是第二部分,因为第7自然段是一个明显的有着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这样,第

三、第四两个问题全部解答了)

随着上述回答的结束,教师板书:全文共16自然段,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7-16)。

三.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后回答问题,然后填表。

1.作者是按照什么来给古代小说分段的?分几个阶段?

提示:按照小说的体裁特点。分五个阶段:神话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

2.这些小说形式现在已经消失了吗?

提示:古代小说的原有传统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这些形式自然还存在,特别是民间。

填表: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例子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搜神记》中的《宋定伯捉鬼》,《世说新语》中的《周处》

唐 成熟 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三言》《二拍》

明清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四大名著

四. 阅读第二部分。

1. 作者一共总结出几条规律?是怎样阐释的?

提示:四条规律,即中国古代小说是来自民间的;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很大;古代小说创作立足于现实;受封建文化的摧残,发展极为艰难。对每一条规律作者都有例子分析阐明。

2. 作者为什么对第三个规律要做更详细的阐释?

提示:古代小说立足于现实进行创作,对一般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而言,读者不难理解。但神话小说怎么就立足于现实,这却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作者举《西游记》为例进行更详细透彻的分析阐释,以表明自己的看法并不失之偏颇。

3. 最后一条规律,作者何以寥寥几笔就写完了呢?你能帮助举几个例子吗?

提示:读者结合读过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不难理解,所以略写;例子如《水浒传》《金瓶梅》遭禁,曹雪芹的遭遇等。

4. 你还能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总结一点规律吗?(思考)

小结: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五. 理解课文中的引用的句子,完成课后练习二。

1.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提示:意思是,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对象具有积极意义,其内容的表达、形式的安排,都经过作者深沉的构思、想象,其辞藻、音律、用典等艺术形式都比较讲究。课文引用萧统之言是为了说明萧统对文学与历史等学术著作的区别已经有所认识,到唐代,我国的古代小说终于脱离历史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

2.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

提示:爱它而要知道它有缺点,恨它要晓得它有长处。缺点、长处必须都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课文引用《史通》此言,是为了生命我国古代小说对史传文学的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能够辨证地认识人和描写人。 迁移训练: 参照《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简析王熙凤、贾宝玉、杨志、林冲的性格特征,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的写人技巧。

(提示:王熙凤虚伪圆滑、贪婪鄙俗、谄上压下,但精明泼辣。贾宝玉率真多情但纨绔习气太重。杨志狠毒但精明能干。林冲正直善良,疾恶如仇但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3. 明镜照物,妍媸毕露。

提示: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照物体,物体的美丽和丑陋全都清晰地显露出来。课文引用此言,是为了说明《水浒传》写人艺术的高明。

4.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也不专写鬼神,却时时写人间的变异,也略微含有鉴戒。课文引用吴承恩的话,是为了说明《西游记》是立足于现实的。

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来。 总结:第一部分是文章的骨髂,虽然清晰明白,但难免干瘪,第二部分是血肉,两者结合,文章才丰富,才丰满。

布臵作业:熟记各个发展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六、写作特点主要有四。

(一)、评论精当,一语中的

文学评论要以科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提出评论者的观点。观点新颖独到而又持之有据,评论才有价值。本文的价值,正在于作者对所评论的文学现象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评析精当,往往一语中的。

关于我国小说的起源,有人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鲁迅先生则认为劳动者休息时‚彼此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作者则明确指出:‚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

对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评论者认为这时小说已‚初具规模‛,是我国小说的‚雏形‛。作者则认为:‚‘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是作为史实记载下来的‛,还算不上真正的小说。

再如,‚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和讲求文采‛,‚历史小说走宋代传奇的路子……,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等,都有作者的真知灼见在,而与以往文学史中的观点不同。如《金瓶梅》因有较多的猥亵描写而长期列为禁书,直到80年代才有较深入的研究。作者不仅说它‚显示了现实文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拿妇孺皆知的《红楼梦》作比较,认为‚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这就使读者明确了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对小说发展源流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归纳出4条规律。这是对文学现象

所作的理性思考,使文章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而更具有指导的意义。

(二)、论据典型,以一当十

从文章题目的论述范围而言,可以写成一部专著,作者却大题小作,以简驭繁,仅用4000来字就说清了问题。其原因一是阐述论点精练简洁,要言不烦,二是选择论据少而典型,以一当十。

作者论证第1条规律———小说来自民间、反映人民意愿时,主要举《三国演义》为例。在这部文人创作的小说成书之前,早有民间的话本《三国志平话》等在流传。以《三国演义》为例证明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予、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古典小说重视情节,也是保留了民间创作的特点而形成的,还拿这一点与外国小说作了对比。

论证第2条规律———中国古典小说受史传文学影响,举《水浒传》为例。先引刘知几的话,指出史传文学的经验是‚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再说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无坏处。经过比较,指出《水浒传》是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古典小说,它写人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最后指出《水浒传》使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论证第3条规律———小说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主要举《西游记》为例。先总述书中所写神怪境界、唐僧的‚八十一难‛等情节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再举两个细节具体说明,一是‚小子国‛,有太监高采为现实根据;二是书中所写魔怪从神佛处来,有锦衣卫的横行霸道为现实根据。再总述‚一部《西游记》……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剌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最后说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的民族感情、正统观念,也都是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是最富于幻想而似乎远离现实的,证明了《西游记》也立足于现

实,其它为群众热爱的小说就更不用说了。

论证第4条规律———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而发展极为艰难,作者没有举具体事例,只概括列举两种文化现象:一是‚许多伟大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举家食粥‛、贫病交迫、英年早逝的曹雪芹。二是‚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读到这里,我们也会想到《金瓶梅》的作者至今还无定论,对《西游记》的作者也时有异见。从这两种文化现象,作者‚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感觉到那些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文章这一部分论述4条规律,主要举了三部小说为例,可以说少到不能再少,而每一个例证都充分证明了作为分论点的一条规律,论据十分典型,论证十分有力,真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三、纵横交织,结构严谨

文章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这篇评论的内容是要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论述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再顺流而下,按时间顺序,呈纵式结构;概括规律,则取并列式,由主到次,一一道来,呈横式结构。这样,全文纵横交织,经纬互补,结构严谨,线索清晰。

(四)、字斟句酌,分寸恰当

与写评论一部文学作品相比,对文学现象的评论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批评活动。因为文学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评论的对象是我国古代小说,从上古神话到清末名著,上下数千年;范围包括‚笔记‛、传奇、话本、演义、‚拟话本‛、章回体等多种小说样式,具体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何止万千。要评论恰当是很难的。作者凭借深厚的语言修养,精练而恰当地表述了自己从长期研究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其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1准确周严。

如第1段说神话与传说‚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这句话强调两者的‚同‛,同到难以分辨。但两者毕竟有‚异‛,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作者用‚很难‛和‚确切‛对‚划分‛严加限制,就不致造成自相矛盾。 又如第14段说‚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有了‚为群众长期热爱‛这个限制性短语,就把论述范围缩小到少数优秀小说,而把多数小说排除在外。在‚立足于现实‛之前又加‚多是‛一词,使这一论述更为严密,无懈可击。

再如第15段论述《西游记》中的描写,两次用‚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这种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减轻语气,就比直说‚有现实根据‛显得分寸恰当,留有余地。

2简洁明了。评论语言多用判断句,为求严密,句式往往较长。作者却常用短句就准确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如: 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 ‚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话都说得语气肯定,简洁明了。正因如此,才使这篇评论有如此巨大的容量。

教学这篇课文,一要把握单元教学的要求。因为这是初高中全套语文教材中唯一的文学评论单元。既应以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文学评论的特点》作为学习的

向导,又要发挥本课在单元教学中特有的作用,重点学习如何阅读从宏观上评论文学现象的文章,以培养学生阅读这类文学评论的兴趣。二可从温故中知新。初中第一册的《〈咏柳〉赏析》,是一篇诗评,也是先按顺序逐句赏析诗的语言,再评析诗的三点艺术特色,呈纵横交织的结构。稍作回顾,可为本课的学习作点铺垫。三是运用比较阅读来加深理解。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与本课有同有异。《特点》是说明文,介绍的是大家公认的常识;本课是文学评论,着重阐述作者的观点。两篇文章第一部分都是谈小说发展源流,但详略不同。《特点》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而本课第二部分论述发展中的规律。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开拓视野,读写结合。可组织一次小说评论或文学评论报告会,或出一期文学评论手抄报,以课外阅读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行文脉络,由荀子的话谈起,述及绘画、舞蹈,条分缕析,思路,脉络极为清晰的特点。

2学习从全文总体上把握内容,融会贯通的阅读方法。

3从文中诸多引文和述及的作家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的辉煌。 教学难点

文中涉及各种门类的艺术,学生恐难一一明白,但不管怎样,好的作品总给人留下足够大的空间——虚,以虚来衬实,使作品更坚实更厚重,这是不管哪一门艺术所共通的。对换‚虚‛‚实‛的理解是讲授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讲授赵执信《谈龙录》中引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教师讲述以下内容,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某著名国画家应邀去国外开画展,取得了轰动性的效应。在媒体的强列请求下,画家在一次招待会上挥毫献艺。只见他铺开宣纸,泡蘸浓墨,顷刻间,一块巨石上,一只苍鹰傲视远方。大家连称奇绝。此时也有人提出异议:原来中国画这么好画。画家对这位记者说:是的,画起来不难,但学起来不易。我已经学了‚五千年‛了。大家一片惊呼!同学们听懂了画家的回答吗? 可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就画家的回答谈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归纳如下:这位画家的回答十分巧妙,饱含着对民族艺术的骄傲和自豪。它的‚五千年‛是虚的,人不可能活那么长,学那么长,但‚五千年‛又是实的,它是文明历史的积淀,深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作家反映现实描绘生活时,对对象本身时而采取正面描写,在形似的基础上传神地写出事物的形象特征;时而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藏头露尾、若隐若现地描绘出那些难以描绘的、富于动态变化的对象特征,这两种写法,前者称之为‚实写‛,后者称之为‚虚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虚实,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条基本原理,而且是美学原理中的一个基本命题。虚与实互根互存,对立存在,因相辅相成而统一。

二、教师板书课题

介绍文章出处,作者

三、 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找出作者行文的脉络,找出文章里面和注释当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

教师归纳行文思路,理清全文结构,在讲解同时板书。

1、(1-6)全粹虚实统一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提出问题)

2、(7-12)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全、相生。(怎样做到

‚相生‛)

3、(13-14)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中延伸出来的。 由荀子的话引出艺术中虚和实的话题 ®引《谈龙录》点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虚实统®由此及彼,述及绘画、舞台艺术、书法、建筑都有此特征®‚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是一份宝贵的独创的艺术遗产。

四、分析《谈龙录》《画筌》两段引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1、翻译两段文字。

A、钱塘洪昉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

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昉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昉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 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

有一条完整的龙在. B、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臵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臵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

2、课文所引赵执信《谈艺录》中的一段文字,指出了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试简析这三种看法,并指出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在什么地方。

洪昇要求完整,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王渔洋则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画出来就行了。赵执信则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要在全体中求精粹,离开了完整就谈不上精粹。他们的根本分歧点就在于如何理解和处理完整(即课文所谓‚全‛)与精粹(即课文所谓‚粹‛)的辩证关系。洪昇强调‚全‛,王渔洋强调‚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赵执信能够不失偏颇,兼顾‚全‛‚粹‛,正好体现了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对于《谈龙录》中的引文,分析三者的艺术理论观点:

洪思——重实轻虚(自然主义)

王渔洋——重虚轻实(抽象主义)

赵执信——虚实相生(现实主义)

3、‚真境逼而神境生‛,试以戏剧表演中的动作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如京剧表演中的‚过门‛动作,就是通过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行动,

逼真地表现出来的,达到‚真境逼‛,如身临其境,使人忘掉对戏剧布景的要求,以致‚神境生‛的。再如,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手执一马鞭,上下摆晃,做出的姿态便给人以骑马前行的感觉,若真的将一匹马牵到台上,岂不弄巧成拙。这样一来,真是真了,却扼杀了观众的想像,过于实在,诱发不出观众的联想与想像,又何来艺术的美感享受?‚逼真‛和‚避真‛,都需要实与虚的融合,只实不虚是不行的。

小结:文章论述‚中国艺术‛,论述的思路实质上就是顺着赵执信的话,由诗歌到绘画,由绘画到戏剧,由戏剧到书法,旁及建筑、印章。论述的重点,第一是戏剧,第二是绘画。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在诗歌创作上,是通过具有象征力量的一鳞一爪,显示龙的全体丰满的内容,‚一粒沙里见世界‛。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在绘画艺术上,是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在舞台艺术上,是一般不设臵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五、知识延伸

1、文中指出:‚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试再举几个绘画方面的例子,加以阐释,说明虚实是如何相生的。

如我们所熟悉的《踏花归去马蹄香》,画者只画了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足以表现出骑马踏花的情景。然而,若是真画一个人骑着马践踏花丛,那不但失却了美感,失却了趣味,而且也表现不出那个‚归‛字的含义了。又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若不是几只小蝌蚪在涧溪中顺流游动,又怎能十里之外听得见青蛙的鸣叫?畅游的小蝌蚪是实,但实中存虚,待蝌蚪游

出十里之外,不也就长成青蛙了么。虽说这游到十里之外的景象以及蛙声是‚虚‛,但已经完全可以想像得出了。至于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2、文中说:‚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结合这个句子在文段中的地位分析它属于观点还是属于材料? 需要关注句子在主要观点与具体事例之间的桥梁作用。对于主要观点而言,它是材料,它与上文的绘画、书法事例处在同一层面上,共同支撑着主要观点;对于下面的材料‚趟马‛动作而言,它又确属理论上的分析概述,又属于观点。弄清它所处的地位,对于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段,意义重大。

3、作者说:‚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结合自己对印章的认识,谈谈其中的虚实。

治印,以着字处为实体,以其配字、偏旁、点画间的空隙为虚处。其一,治印讲究虚实的对立、调和、生发。其二,既要讲字画线条、偏旁实体的安排,又要注重于字画线条分割出的所有空间(诸如形态、部位、大小等)的安排;其三,既要讲究空间大分割块面的虚实顾盼,又要讲究包括每个小分割空间在内的全部的虚实顾盼。虚实之说,体现在线条处理上就是断而气连,晦而透明。这类有虚实的线条,表现为粗细有主次,节奏有轻重,表里有起伏。钤qián于平面纸上能产生出浮雕般的立体感、层次感。此外,一印刻就,在钤盖时要注意虚实的运用。初学钤印如同治印,只关注于文字实体,而忽视空间虚部。重实

轻虚,是一大通病。其实,钤印时也应该实中见虚,如果唯恐印面不清晰,印泥丰而湿,用力实且重,则事与愿违,钤出的印蜕,势必会‚逃掉‛许多迷蒙空灵,可资玩味的东西。

提问学生有关文学常识的内容:如‚司寇‛‚新城‛指谁?这是一种什么称呼?阎立本是什么人?重要作品有什么?‚八大山人‛,张旭分别是什么人?

以上当堂提问,巩固文学常识内容,又可检查学生默读成果。

教师总结:从以下三点专谈

1‚虚实相生‛是我国独创的艺术创作观点,当引以为荣。

2要用此观点专审视一切艺术作品。

3本文思路清晰,行文结构严谨、值得仿效。

第四篇: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论文

由婴宁人物形象浅析《聊斋志异》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文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项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具体谁说的暂时还考证不出来,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确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地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

这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每一个故事,都隐喻着深沉的含义。婴宁,其父是人,其母是狐,这种身份的交代,其实也就注定了婴宁的笑声必定不会陪伴我们从故事的开场到结尾。在山中生活的婴宁,嬉笑于“乱石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的世外桃源之地,无尘世浊俗所累,她的笑声如铃般宛转,她的性情,如泉水般清澈,因此才有故事中最经典的那段问答。王生拿出上元节游园时婴宁遗落地下的那枝早已枯了的梅花给她看,婴宁接过来,问:

“花已枯萎,你留着它做什么?”

“这是上元节那天妹妹所丢下的,所以存着。” “存着这个有什么意思?”

“表示相爱,不能忘记。自从上元节一别,我看到这枝花便会想起妹妹你。” “这个很好办,你若喜欢,等你回去时,将园子里的花摘一大捆送给你带回去。” “妹妹你怎么就这么痴傻不懂呢?我爱的不是这花,是拈花的人。” “我们是亲戚,说什么爱不爱的呢。”

“我说的爱不是亲戚之间的爱,是男女之间的夫妻之情。” “这有什么不同吗?”

“夫妻之爱,晚上是要睡在一起的。” “我不惯与生人睡。”

相信每位读者读至此段,必定会开怀大笑。婴宁一句“我不惯与生人睡”,应是整部聊斋中最纯洁的话语吧。在为王生郁闷的同时,不禁会被婴宁的纯自然性痴憨至极的语言所倾倒。试将这段对话搬至现代,只怕是要被人骂的。而心处尘世之外的婴宁,爱花,爱笑,她将最纯最美的性情展现给我们,在她的笑声中,暂且忘却辗转尘世的累。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笑声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值得注意是婴宁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她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婴宁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聊斋志异》是在当时高压的文化政策下,为了避祸,采取谈狐论鬼的形式,曲折地影射了清初的社会现状,广阔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生活风俗、人们心理。其中大多数作品,表现了人民群众关于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从而寄托作者对这样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当时政治的批判。这类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婴宁》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先着重描写一些表面现象和假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最后才显露出人物的全貌和本质,从而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关于婴宁的憨和痴,可以作以下几种解释:第一,婴宁确实像一块白玉那样纯洁无瑕,她的性格自然有天真烂漫的一个方面,特别是爱花和爱笑,乃是她的美好心灵的一种表现。第二,婴宁的憨和痴有时候是半真半假,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与自己所爱的人善意地开个玩笑。例如王子服向她表示爱慕,她装不懂,故意惹得王子服着急,她还把王子服的话告诉秦氏老人,其实她知道老人耳朵聋,听不见,她纯粹是为了使王子服受窘才泄露王子服私下说的话。可见婴宁的性格还有开朗、活泼、顽皮的一个方面。第三,憨和痴对婴宁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色,她刚到王子服家的时候,不宜和盘托出自己的来历,以免引起别人不必要的惊慌和疑虑。于是她用憨笑来把自己内心的辛酸悲苦暂时遮掩起来,一直到最后才转笑为哭,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可见婴宁很深沉,富有心机,办事能掌握分寸,绝不会出现漏洞。这代表了她性格中成熟的一个方面。总而言之,婴宁一身兼备多种美好的品德,她受到了广大读者由衷的喜爱,是蒲松龄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典型之一。

《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这类作品往往以女性为主人公,表现了人民群众关于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每个故事都写得十分动人。女性作为这些小说中的主要形象,她们在爱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动的姿态,或憨直任性,或狡黠多智,或娇弱温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气,敢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满足,少受人间礼教的拘束。像狐女婴宁,永远天真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丝毫未曾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作者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奇的情节,同时又善于在这种离奇的情节中进行细致的、富有生活真实感的描绘,塑造生动活泼、人情味浓厚的艺术形象,使人沉浸于小说所虚构的恍惚迷离的场景与气氛中。小说的叙事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虽亦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有时还巧妙地融入白话成分,既不破坏总体的语言风格,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通常文言小说的对话难以摹写人物神情声口的毛病。读《婴宁》时,看婴宁笑,会不自觉想到黛玉之泪,同样是最真的性情,同样是不容于世。读蒲松龄先生的聊斋,读时常有绝望的心情。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追求最美,追求最真,追求最爱,然而奔波了一生之后,回首来看,竟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单个的人始终是如此渺小。尽管内心在呼喊在嚎叫在挣扎,终究是敌不过迎面滚滚而来的尘土,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能带着偶尔袭来的一点痛苦,挣扎着适应下去。

第五篇: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定稿)

中国古典小说目录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 明·吴承恩 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 《水浒传》 明·施耐庵、罗贯中 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辑 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 明·凌濛初 42 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 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 明·陆人龙 40回.〔奎章阁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 明·熊龙峰刊 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 《京本通俗小说》 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 明·醉西湖心月主人 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隋炀帝艳史》 明?齐东野人 40回.〔通行本〕 《清平山堂话本》 明·洪楩 6卷.〔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三国志平话》 3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武王伐纣平话》 3回.〔通行本〕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100回.〔清褚人获序本〕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明·罗懋登 100回.〔明万历二十六年三山道人刻本〕 《金瓶梅词话》 明·笑笑生 100回.〔万历本〕 《英烈传》 明·佚名 80回.〔通行本〕 《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蔡元放 108回.〔通行本〕 《三遂平妖传》 明·罗贯中 20回.〔通行本〕 《禅真逸史》 明·清溪道人 40回.〔通行本〕 《禅真后史》 明·方汝浩 54回.〔通行本〕 《杜骗新书》 明·张应俞 24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 《风流和尚》 明·无名氏 12回.〔通行本〕 《欢喜冤家》 明·西湖渔隐主人 12回.〔通行本〕 《续欢喜冤家》 明·西湖渔隐主人 12回.〔通行本〕 《剑侠传》 明·王世贞 4回.〔通行本〕 《万花楼演义》 清·西湖居士 68回.〔同文堂刊本〕 《洪秀全演义》 清·黄小配 54回.〔笔记小说大观本〕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56回.〔卧闲草堂本〕 《醒世姻缘传》 清·西周生 100回.〔通行本〕 《怡情阵》 清·江西野人编演 10回.〔通行本〕 《浓情快史》 清·嘉禾餐花主人 30回.〔啸花轩刻本〕 《镜花缘》 清·李汝珍 100回.〔点石斋石印本〕 《孽海花》 清·曾朴 35回.〔通行本〕

《续孽海花》 张鸿(燕谷老人) 35回.〔通行本〕 《花月痕》 清·魏秀仁 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 清·李宝嘉 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吴趼人 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 《糊涂世界》 清·吴趼人 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 清·吴趼人 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 清·吴趼人 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 清·吴趼人 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 清·钱彩 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 清·无名氏 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 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 清·中都逸叟编次 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 清·如莲居士 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 清·乌有先生 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 清·韩庆邦 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 佚名 20回.〔通行本〕 《赛花铃》 清·白云道人 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 清·吴趼人 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 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 清·天花主人 40回.〔通行本〕 《情梦柝》 清·蕙水安阳酒民 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 清·刘鹗 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 清·陈森编 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 清·李百川 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 清·吴璇 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 清·褚人获 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 清·佚名 50回.〔通行本〕 《呼家将》 清·佚名 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 清·郭小亭 240回.〔通行本〕 《韩湘子全传》 30回.〔通行本〕 《七侠五义》 清·石玉昆 120回.〔通行本〕 《三侠五义》 清·石玉昆 120回.〔通行本〕 《七剑十三侠》 清·唐芸洲 180回.〔光绪二十九年集成本〕 《施公案》 清·佚名 180回.〔宝文堂本〕 《施公案续》 清·佚名 180回.〔宝文堂本〕 《刘公案》 清·佚名(曲本) 107回.〔车王府曲本〕 《彭公案》 清·贪梦道人 100回.〔清光绪壬辰京都经国堂刻本〕 《三侠剑》 清·张杰鑫 7回.〔通行本〕 《小八义》 105回.〔通行本〕 《小五义》 清·石玉昆 248回.〔通行本〕 《八洞天》 清·笔炼阁编述 8卷.〔通行本〕 《侠义风月传》 清·名教中人 18回.〔萃芳楼藏版本〕 《儿女英雄传》 清·文康等 72回.〔北京聚珍堂本〕 《于少保萃忠全传》 40回.〔通行本〕 《十二楼》 清·李渔 38回.〔通行本〕 《九云记》 清·无名氏 33回.〔通行本〕 《青楼梦》 64回.〔通行本〕 《风流悟》 清·坐花散人 8回.〔通行本〕 《女娲石》 清·海上独啸子 16回.〔通行本〕 《醒名花》 清·墨憨斋 16回.〔通行本〕 《明珠缘》 明·佚名 50回.〔通行本〕 《八段锦》 清·醒世居士 8回.〔醉月楼刊本〕 《幻中游》 清·烟霞主人 18回.〔通行本〕 《五美缘》 清·寄生氏 80回.〔通行本〕 《醋葫芦》 清·伏雌教主 20回.〔通行本〕 《疗妒缘》 清·静怡主人 8回.〔通行本〕 《警寤钟》 清·嗤嗤道人 16回.〔通行本〕 《玉蟾记》 清·通元子 53回.〔通行本〕 《珍珠舶》 清·烟水散人 18回.〔通行本〕 《梦中缘》 清·李修行 15回.〔通行本〕 《都是幻》 清·潇湘迷津渡者 12回.〔通行本〕 《玉楼春》 清·白云道人 24回.〔通行本〕 《锦香亭》 清·素庵主人 16回.〔清初写刻本〕 《痴娇丽》 清·情痴反正道人 13回.〔通行本〕 《痴人福》 清·不题撰人 9回.〔上海书局石印本〕 《风月梦》 清·邗上蒙人 33回.〔上海申报馆排印本〕 《蝴蝶缘》 南岳道人编 16回.〔通行本〕 《绣球缘》 29回.〔通行本〕 《九尾龟》 清·张春帆 192回.〔点石斋刊本〕 《石点头》 12回.〔通行本〕 《野叟曝言》 清·不题撰人 152回.〔毗陵汇珍楼新刊本〕 《女仙外史》 清·吕熊 100回.〔通行本〕 《补红楼梦》 清·嬛山樵 48回.〔通行本〕 《后红楼梦》 清·逍遥子 30回.〔嘉庆白纸刊本〕 《红楼复梦》 100回.〔通行本〕 《红楼真梦》 清·郭则 64回.〔通行本〕 《红楼圆梦》 清·临鹤山人 31回.〔通行本〕 《红楼梦影》 清?云槎外史 24回.〔通行本〕 《红楼梦补》 清·沈懋德 48回.〔民国三年上海共和书局石印本〕 《绮楼重梦》 清·兰皋主人 48回.〔通行本〕 《增补红楼梦》 清·嫏嬛山樵 32回.〔道光四年本衙藏本〕 《蜃楼志》 清·庾岭劳人 24回.〔通行本〕 《歧路灯》 清·李绿园 108回.〔清义堂本〕 《天豹图》 清·不题撰 40回.〔丰胜书坊刊本〕 《梼杌闲评》 清·不题撰人 49回.〔通行本〕 《西湖二集》 清·周清原 34回.〔通行本〕 《绣戈袍全传》 清·江南随园主人 42回.〔通行本〕 《粉妆楼全传》 清·竹溪山人 80回.〔宝华楼刊本〕 《春柳莺》 南北鹖冠史者 10回.〔清坊刊本〕 《蕉叶帕》 清·无名氏 16回.〔清刻本〕 《绿牡丹》 清·无名氏 64回.〔芥子园藏板本〕 《巧联珠》 清·烟霞逸士 16回.〔可语堂刊本〕 《白圭志》 清·崔象川 15回.〔通行本〕 《双凤奇缘》 清·雪樵主人 80回.〔经文堂刊本〕 《后西游记》 40回.〔通行本〕 《新西游记》 清·陈景韩 6回.〔小说林铅印本〕 《后水浒传》 46回.〔通行本〕 《荡寇志》 清·俞万春 78回.〔通行本〕 《驻春园小史》 清·吴航野客 26回.〔通行本〕 《负曝闲谈》 清·欧阳钜源 30回.〔通行本〕 《飞花艳想》 清·樵云山人编次 18回.〔通行本〕 《凤凰池》 清·烟霞散人编 16回.〔通行本〕 《雪月梅》 清·陈朗 50回.〔德华堂藏版本〕 《东游记》 56回.〔通行本〕 《海上尘天影》 清·梁溪司香旧尉 60回.〔通行本〕 《海游记》 清·无名氏 30回.〔通行本〕 《恨海》 清·吴趼人 10回.〔通行本〕 《李笠翁小说十五种》 清·李渔 15种.〔通行本〕 《豆棚闲话》 艾衲居士编 12则.〔通行本〕 《续英烈传》 清·空谷老人编次 34回.〔集古斋梓刻,经国堂刊印本〕 《续金瓶梅》 清·丁耀亢 64回.〔通行本〕 《洞玄子》 1回.〔双梅影龛丛书本〕 《肉蒲团》 明·李渔 20回.〔通行本〕 《浪史奇观》 40回.〔通行本〕 《灯草和尚》 12回.〔通行本〕

《痴婆子传》 芙蓉主人 2回.〔通行本〕 《如意君传》 明·徐昌龄 1回.〔明刊本〕 《赵飞燕外传》 伶玄 1回.〔通行本〕 《杏花天》 14回.〔通行本〕 《绣榻野史》 明·吕天成 2回.〔通行本〕 《僧尼孽海》 明·唐寅 30回.〔通行本〕 《春闺秘史》 10回.〔通行本〕 《姑妄言》 清·曹去晶 24卷.〔通行本〕 《别有香》 16回.〔通行本〕 《春梦琐言》 1回.〔通行本〕 《控鹤监秘记》 1回.〔通行本〕 《素娥篇》 42节.〔通行本〕 《一片情》 14回.〔通行本〕 《妖狐艳史》 12回.〔通行本〕 《两肉缘》 12回.〔通行本〕 《碧玉楼》 18回.〔通行本〕 《桃花艳史》 清·佚名 18回.〔通行本〕 《风月鉴》 清·吴贻棠 18回.〔通行本〕 《灯月缘》 清·携李烟水散人 12回.〔通行本〕 《玉娇梨》 明·荑秋散人 18回.〔通行本〕 《龙阳逸史》 明·京江醉竹居士 20回.〔通行本〕 《闹花丛》 清·故苏痴情士 18回.〔通行本〕 《空空幻》 清·梧冈主人 18回.〔通行本〕 《巫梦缘》 佚名 18回.〔通行本〕 《娱目醒心编》 清·杜纲 18回.〔通行本〕 《永庆升平前传》 清·姜振名、郭广瑞 18回.〔北京宝文堂刊本〕 《昭阳趣史》 明·古杭艳艳生 4回.〔通行本〕 《株林野史》 清·痴道人编辑 16回.〔通行本〕 《林兰香》 清·清·随缘下士编 64回.〔道光十八年本,大连图书馆藏〕 《五色石》 清·笔炼阁主人 8回.〔大连图书馆藏原刊本〕 《桃花庵》 清 24回.〔通行本〕 《弁而钗》 清·醉西湖心 20回.〔通行本〕 《桃花影》 清·徐震 12回.〔通行本〕 《巫山艳史》 不题撰人 16回.〔通行本〕 《五凤吟》 清·云间嗤嗤道人 20回.〔通行本〕 《绣屏缘》 清·苏庵主人编次 20回.〔通行本〕 《锦绣衣》 12回.〔通行本〕 《载花船》 4回.〔通行本〕 《何典》 清·过路人编定 10回.〔通行本〕 《再生缘》 清·陈端生 40回.〔通行本〕 《笏山记》 清·蔡召华 69回.〔通行本〕 《岂有此理》 清·空空主人 12集.〔通行本〕 《廿载繁华梦》 清·黄小配 40回.〔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新中国未来记》 清·梁启超 5回.〔《饮冰室合集》本〕

小说·文言小说

《穆天子传》 战国·佚名 6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天一阁本〕 《燕丹子》 3卷.〔平津馆丛书孙星衍校订本〕 《异苑》 晋·刘敬叔 10卷.〔四库全书本〕 《搜神记》 东晋·干宝 20卷.〔津逮秘书本〕 《搜神後记》 旧题晋·陶潜 10卷.〔四库全书本〕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36篇四库全书本〕 《殷芸小说》 南朝梁·殷芸 10卷.〔通行本〕 《游仙窟》 唐·张鷟 1卷.〔通行本〕 《太平广记》 宋·李昉 500卷.〔笔记小说大观本〕 《夷坚志》 宋·洪迈 206卷.〔涵芬楼排印本〕 《醉翁谈录》 宋·罗烨 20卷.〔通行本〕 《绿窗新语》 宋·皇都风月主人辑 2卷.〔通行本〕 《剪灯新话》 明·瞿佑 4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剪灯馀话》 明·李祯 1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日本活字本〕 《觅灯因话》 明·邵景詹 2卷.〔董康诵芬室翻刻本〕 《古今谈概》 明·冯梦龙 36卷.〔通行本〕 《古今说海》 明·陆楫等 4卷.〔通行本〕 《类说》 明·冯梦龙 36卷.〔通行本〕 《虞初新志》 清·张潮辑 20卷.〔《笔记小说大观》 本〕 《情史》 明·江南詹詹外史 24卷.〔通行本〕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12卷.〔铸雪斋钞本〕 《女聊斋志异》 清·贾茗辑 4卷.〔通行本〕 《子不语》 清·袁枚 24卷.〔通行本〕 《续子不语》 清·袁枚 10卷.〔通行本〕 《萤窗异草》 清·长白浩歌子 12卷.〔通行本〕 《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 24卷.〔通行本〕 《玉梨魂》 徐枕亚 30卷.〔通行本〕 《断鸿零雁记》 清·苏曼殊 27章.〔通行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下一篇: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