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是向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教学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 篇1:

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实践的源泉探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国内外信息的交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注点日趋多元化,纷纷参与各种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程度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治参与活力及发展潜力。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强调了理性参政的重要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参政行为与理性参政合理化路径的研究,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行为大致分为观政、听政、议政与参政,要做到理性参政就必须走好“观政—听政—议政”三步。本文以旁听和模拟活动这一政治实践为视角,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理性参与政治实践的源泉予以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参政实践

政治参与是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政治关系的本质。如果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的蓝图,那么大学生理性参政就是蓝图建设的有力保障。旁听和模拟活动不仅是大学生理性参政的实践源泉,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政治文化素养,调动理性参政的积极性。通过对“观政—听政—议政”这一实践源泉的探析,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的现状

政治参与的表现形态和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政治文章、追踪报纸和电视报道、演讲、散发传单、投票、选举、游说、上街游行、抗议示威。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参政热情高涨、思想行为独特,参政行为和理性状态都值得关注。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参政心态平和,理性参政方式高于非理性方式。

1.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的参政方式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政治思想素养以及理性参政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果敢自信、思维前卫的个性也决定了其参政独特性,参与人大代表选举和网络参政的政治行为日益增多,已位居当代大学生参政方式前列。

第一,大学生与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是人大制度的创新,新增限额推荐条款为大学生担当人大代表提供制度支持。正如当今近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利益诉求理应由同是大学生身份的人大代表表达,南京大学学生袁泽寰、南京师范大学学生戎麾成为南京首批大学生人大代表的事实正是这一新条款的有效实践证明,打破了人大代表“有名有权”的“约定”,也激发了众多大学生的参政热情。

第二,大学生网络参政。随着高科技发展,网络参政议政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日趋成为一种新型民主形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5.46亿,网络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政治洞察能力强、网络技术熟练,是网络参与的主体,更是网络参政的主体。虚拟的网络身份给他们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屏障,自由表明政治态度,发表政治看法,以积极的参与热情与理性的政治素养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

2.当代大学生参政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但依旧存在冷漠与无序。总体呈现出:参与意愿高,参与能力低;参与目的性强,政治责任感低;参与敏锐度高,参与行动性低等现状特征。目前出现这些特征的可能性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的主客体,还应当考虑其外在环境和制度因素。

第一,学习为主要任务,参政时间、精力不充沛。以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为例,人大代表除了要完成大会期间的10项工作之外,还必须在平时履行8条义务,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调研回访。事实上,有80%的大学生将75%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也就说明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参政时间精力不充沛,根本无法切切实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并且群体流动性大,存在任期未满就面临毕业等问题。随着人大代表制度的改革,一旦人大代表专职化,成为一份“专职”,而不是一份“兼职”时,大学生担任专职人大代表就更不符合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特点,更不利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发展。

第二,长效机制不健全,参政畅通渠道单一。有学者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范围界定为: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参加政治活动、加入政治团体、投身政治生涯。读书看报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参与,且供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畅通渠道也非常单一。在政治参与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大学生是通过自己或老师寻求参与途径,没有合理的法律框架和机制保障,难以确保其有序参与性。在学生社团、课题研究、科研立项、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社会政治生活方面也遇到了渠道不畅等问题。

第三,政治敏锐度低,参政理论素质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参政的理论素质培养源泉,但据新闻周刊《瞭望》的调查数据显示:课堂教育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影响的比例在下降,经常阅读主流政治书籍的学生比例偏低,阅读意向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学生占七成以上。数据证实了现实教育,特别是在非政治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异常明显,这部分学生很少关注政治敏感问题,即使具备较强的参与意愿和较高的责任感,在理论知识方面仍有所欠缺,以至于在投身政治实践中困境重重。

——————————————————————————

* 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素养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310644001)

二 理性参政实践的源泉

理性参政实质上是对当代大学生参政行为合法性的一种描述。简言之,指大学生有序合法地参与政治实践活动,且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但应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理性参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参与主客体、参与环境、参与条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做到理性参政,必须探究其实践的源泉,分析其前提、保证和动力,在不同的旁听模拟活动中培养理性观政、听政、议政的能力与素质,为真正的参政实践活动奠定理性基础。

1.观政是理性参政的前提

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参政与观政有着密切关系,正如“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病因的首要条件,没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的实践经验,观察不到病症更判断不了病因。同理,观政是观摩学习、了解政治行为的过程,掌握政治现象的规律,为今后的模拟和实践奠定基础,特别是为理性参政提供了前提条件。

笔者所在的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曾组织会员观摩学习了达州市通川区莲花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石莲花社区第九届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其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差额选举方式以及真实的选举场景让参与者深刻体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层民主自治。在观摩学习中丰富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模拟或参与提供有力的研究范本和基础经验。

2.听政是理性参政的保证

本文中的“听政”是指“旁听政事”,较于观政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以“局内人”的身份了解政治活动流程,势必更加清晰与详细。当代大学生参政面临种种困境,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即使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较多参政机会,部分大学生也会感觉到一头雾水,甚至对这样的活动不感兴趣,觉得无聊。实质上是他们对政治活动流程不够了解,在参与中盲目跟风,发挥不了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因而感觉枯燥乏味,达不到理想的实践效果。所以,要做到理性参政,就不能忽略听政这一有力保证。

笔者在对参与旁听活动的同学进行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在参加旁听活动后感觉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较旁听前清晰,且渴望参加真正的政治实践。

3.议政是理性参政的动力

议案、议事、议员是议政过程中频繁出现的词汇。议论政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可大可小,同学间彼此讨论某条重大新闻抑或探讨某位政客的政治生涯都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议政”内容,真正意义的议政类似后文将提到的模拟市政府常务会议一样,虽然都是扮演的角色,但所探讨的内容都实实在在,模拟可以走上现实,现实更离不开模拟。

议政更是理性参政源源不断的动力。学院2009级曾有一位同学将课堂上探讨的营业执照问题通过市长电子信箱反馈,最终该问题得到重视并解决,是模拟中的探讨让其意识到问题重要性并通过网络理性参政。这一案例给学院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他们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们模拟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为学生们的理性参政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树立主体意识和参政意识。

三 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实践源泉的意义

1.旁听和模拟活动的实践意义

本文重点在于探析理性参政实践的源泉,是因为笔者曾以大学生身份多次参与旁听和模拟活动,自身感受深刻,其意义十分重大,值得关注和探讨。前文已多次提到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的必备因素,“观政—听政—议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将结合具体事例予以探讨。

第一,观摩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笔者所在学院组织学生前往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观摩庭审活动。真实的场景与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开庭到判决的整个过程,提升了大学生对法庭审判公正性和严肃性的认识。即使这只是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时开展的特色教学活动,但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从学生在庭审前做好相关理论知识准备,还是在庭审中认真记录庭审流程的角度来看,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参与意识。

第二,旁听达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4月笔者以“市民代表”的身份旁听了达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其身份不在于等级之分,而在于是否进入该机制,是否以更好的契机认识会议,了解政治流程,掌握行为规律。类似于这样的旁听活动是一场政治知识的大洗礼,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实践改革,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积极有序参与政治实践的综合素质。

第三,模拟莲湖市市政府会议。“模拟来源于现实,更超越现实。”笔者所在班级曾组织模拟“莲湖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会议中的所有角色均由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扮演,角色扮演者绝大多数都参加过旁听达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旁听达州市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举办“12•4”模拟法庭汇演、模拟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等旁听和模拟活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参与政治的实践经验。

笔者扮演的角色为“市长”,在熟练驾驭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参与者的积极热情,无论是程序的规范性,还是语言的专业性,都从细节之处体现出旁听和模拟活动不可代替的作用。参与者的较高政治素养同样鼓舞更多的学生关注各种层级政府常务会议,提高理论素质,增强民主、效率和参与意识。

2.如何走好“观政—听政—议政”三步

政治参与影响社会政治稳定,而社会政治又影响政治参与程度和效果。影响当代大学生参政的因素包括政治机制、政治心理以及社会机会,如何走好“观政—听政—议政”三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的素质,发挥大学生群体理性参政的积极作用,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

第一,加强政治制度化建设,促进政治参与法制化。亨廷顿认为,政治需求和实践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政治制度化,必然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即政治稳定取决于政治参与过程中公民意愿和政治制度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参政热情越发高涨,国家应当为其理性参政提供有效制度保障,以保证权力的正常运行,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发挥网络作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网络政治是网络与政治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现象。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占据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普及政治理论知识,构建健康的网络体系。在网络之外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手段疏通其参政渠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政治实践机会,营造和谐宽松的社会气氛。

第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政治型人才。参政理论素质是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基础性条件。面对当代大学生参政理论素质缺乏的问题,各高校更应该拓宽理论素质培养渠道,进行教学实践改革,组织学生旁听和模拟政治过程,加强时效性学习与针对性培养,为社会输送政治敏锐度较高的人才。

第四,理性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供了多么好的外在条件,其参政决定性因素在于参与者的态度,只有崇尚理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做到理性参政。笔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员,高度认识到政治冷漠的危害性。同时,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负担政治参与的义务,努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参与意识,从身边做起。

四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是一个引人热议的时代话题,笔者重在通过自身实践经验,以旁听和模拟活动为视角,在本文中提出“观政—听政—议政”是理性参政的实践源泉,并对其进行探讨,总结出改善大学生参政现状的理论素质培养对策,旨在为当代大学生理性参政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王辉.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人民论坛,2012(20)

[2]秦燕、张啸川.基于政治参与视角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3]张鸿波、朱宪纲.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影响[J].湘潮,2007(12)

[4]张树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6)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罗娜娜

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 篇2:

关于医学院校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是向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和改进教学内容,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中的作用,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来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和学习。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结合所在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医学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作为向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素质大学生培养中也肩负着重要职责,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问题,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职责。

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必须明确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指导原则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二,按照黨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牢记育人宗旨,以服务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生动的教材和例子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提升教学艺术,做到与时俱进;第四,统筹安排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做到全面覆盖,同等重视,不能有所偏废。

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建设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他们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合理核定专职教师编制,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学校行政干部和校外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适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或者教学授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稳定。

(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基础上,而马克思主义学科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在当前的形式下,这个学科也只能进一步加强,而不能疏忽或者削弱。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支撑,逐步建立完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支撑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

(三)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工作。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充分吸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做好课程教学、教案课件、实习实践、考核考试的统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专家听课评课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扎实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尽快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孙德占.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革新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

[2]刘苍劲:现代素质教育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沈炜,宋来: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李超(1979—),河南汝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

王琼梓(1984—),女,河南南阳人,汉族,助教,主要从医学临床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作者:李超 王琼梓

当代大学生医学论文 篇3:

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有的大学生思想上、心理上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烦恼,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导致近几年来震惊全社会的悲剧发生。因此,各高校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也是各个高校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种校园事件,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引起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引导。本文就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措施方面加以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而全面认识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基础之上的一种持续高校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最终体现为人格的相对完善和协调,对社会的良好适应性。目前,关于心理健康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仍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

(1)主观心理感受。即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来进行自我评价,重在当事者个人的心理感受,当然,每個人的遗传和接受教育的环境及程度不同,其心理感受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如果主观心理感受与客观事物存在着明显的较大差异,那么,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2)社会适应能力。以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来衡量,比如,大学生根据其生理、心理的成长进度来看,应当具备独立生活和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学校和周围的环境的各种挑战,而如果大学生存在着这方面问题的话,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行。

(3)自身行为方面。每个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如果自身生命充满着活力,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具有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就可以视为健康的常态心理;如果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情绪容易失控,但通过他人帮助可以调节恢复到常态,就视为轻度失调心理;如果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精神异常,就视为严重的病态心理,应当及时采取医学治疗措施。

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寻找到引起他们心理不健康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大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家庭环境是学生从小成长的摇篮,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得不到自己设想的目标就会粗暴对待,谩骂加鞭打,长此以往在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学生就产生自卑或者暴力等行为倾向。也有的家长忙于自身工作,对孩子不闻不问,只要孩子不出安全问题就可以,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学习严重更不上队伍,这样的学生根本无心学习,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越来越偏离人生的轨迹,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培育学生的重要场所,教育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往往不同于以前各个阶段老师手把手式的学习模式,任课教师只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完全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染上社会上的吸烟、酗酒、网贷赌博、打架、打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气,某些高校这种听之任之的教育方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都应当齐抓并进。

(3)社会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当今社会对外开放的多元化发展,各种社会上的诱惑不断增多,比如,网吧、毒品、赌博、黄色音响制品等的出现,而大学生思想和言行正处于不稳定发展时期,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的情况下极易效仿最后误入歧途。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沟通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很好地帮助、启迪和引导。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必备素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自我认识和评价

尽管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不同,但往往都是从最先的自我认知开始,然后逐渐向身边的人和事物拓展开来,心理健康的人就会主动融入到周围的人和事物之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准确找到合适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心理存在缺陷的人就会产生以上所说的各种负面情绪,对学习、生活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2)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思想观基本定型的时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本领,还要为将来踏入社会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能够指导他们正确科学的看待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时能够很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各种困难走向成功。

(3)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的和谐自然离不开教育,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他们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他们健康成 长,为将来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综上所述,在充分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根源所在的情况下,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虽然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但只要各个高校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去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有效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正确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自身心灵品质,相信通过各个高校师生们不懈努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得到有效改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校园内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且得到普及。比如,在校园内可以充分利用宣传工具以海报或者漫画形式在学生常常出入的地方张贴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内容,既有趣味性又能起着宣传教育的作用;也可以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充分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遇到问题能够在心理辅导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疏导解决。再比如,在校园外,高校与有关媒体合作,利用网站、校刊杂志、滚动广播信息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介绍有关的自我心理诊断、自我调节方法,给校园内外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们自觉重视心理健康的意识。

(2)高校可以针对各个年级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和研究工作。当代大学生都是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新社会下成长起来,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经受挫折,往往遇到学习和生活中许多问题就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嫉妒甚至报复他人的情绪,尤其是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最为突出。因此,高校应当分年级采取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充分了解每一个年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卡片,然后逐一进行筛查,针对性地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真正做到学生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接班人。

(3)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育之中。高校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枯燥的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内在的教育内容,能够把人类形成的知识、经验、本领转化成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内化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真正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担子。

(4)把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就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学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是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融入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动態和人才就业需求,确立他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可以让大学生们在社会中去不断磨练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进一步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辨别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运用自己所学的各方面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5)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起来。大学生活虽然脱离父母的身边,相对独立起来,但当代大学生都是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心智都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父母,这样就给高校与家庭之间配合教育提供了有利渠道,高校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通过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起到双重教育作用,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避免以往高校因为大学生在学校犯事之后才通知家长而引发的诸多双方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总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高速多元化发展时期,面对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许多学生在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烦躁、郁闷、暴力、强迫、自杀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各个高校和全社会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也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王曼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47.

[2]李浪.大学生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作者:苏凤娟 刘胜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校大学生法律论文下一篇:营销学现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