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小结通用

2022-07-08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课程小结通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大学课程小结通用

天津大学机械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小结

为期三周的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三周的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收获良多。

在此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分析、零件设计及装配、机构运动仿真以及工艺规程编制及夹具设计。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进行组会讨论,制定工作进度安排,汇报各成员工作进展情况,讨论遇到的问题,做好会议记录。

我们也明确了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而我主要负责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分析,主要包括:

1. 并联机械手臂数学分析及建模

动平台逆运动学分析(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分析)

动平台的轨迹规划

动平台的逆动力学分析(输入力矩及功率)

2. Matlab编程,并绘制

主动臂角速度曲线、加速度曲线

伺服电机转矩曲线、输出功率曲线

在进行建模分析之前,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去图书馆查阅并联机器人的相关资料,掌握建模方法;同时再次学习matlab编程等。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是我最感兴趣的。在分析建模的过程中,一切进展也很顺利。不过,在进行matlab编程的过程中,我却遇到了问题。虽然自己曾经学过matlab,但经久不用,已有些生疏。我确实费了不少功夫在这上面,重新查阅matlab的指令,并不断进行程序调试,最终调试成功。当然,组长也帮了我很多忙,帮我检查并改正一些错误指令,也帮我纠正建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错误(公式表达不规范、专业术语不清楚等)。

除了主要负责建模分析以外,我还辅助参与零件三维设计与装配、机构运动仿真及工艺规程编制等任务,协助组内成员完成工作。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加强对以往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了解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分析中去。对并联机械手臂的建模分析就很好的应用了我们所学的线性代数、理论力学知识。在应用的过程,我又重新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其次,我的思想认识也有所提高。第一,提高自己在团队中协作能力,充分的利用团队的力量。第二,工程问题要追求严谨。第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知识。第四,遇到问题要冷静对待,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第五,要有毅力,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

对我自己而言,收获的还不止如此。经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看到了很多机械领域未来的东西。比如说,机械自动化的流行。并联机械手臂可以代替工人进行分拣电池等工作,而且比工人更有效率,更加精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自动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而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并掌握这些新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才能真正的担负起发展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重任。

第二篇: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小结

KAB创业基础课是我上大学以来最感兴趣的课程,我很高兴我选择了这门选修课,因为我已经没有机会再选一学分的了。

小林老师每节课总是能给我一个惊喜,每次都玩得好开心。而且,一直以来我都是希望我能够自己来创业,即使我没有选择经济学这个系。我一直考虑着一个计划案,可行性还好,但是考虑到一些问题,再者我自己没什么勇气呢。我想要用自己的钱去做事,但又没有资金,于是就耽搁了下来。

第一次课,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我这个人其实也不是很擅长交流的,做人低调。而和我搭档的居然还是个男生,当时有一点点的难倒了,不过我想做任何事情总是要跨出那第一步的,就算只是当成任务也要去做,于是我和一个陌生的即将熟悉的同学进行了交流。他呢也是一个不擅长交流的主,我们聊着那些有的没的,没话找话说的那种感觉真差,不过熟了也就OK了。

第二次课,是创业达人的讲座。真是没想到创业者就在我们身边,只是不了解而已。看到学长意气风发的样子,真是崇拜啊!一直都想和过来人交流一下,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大家积极发问。经过这次课,对于未来就不再那么迷茫了,即使知道创业之路很坎坷,但或许也不会很难吧。

第三次课,要求的是将自己作为一名创业者来评估。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创办一个微型企业,让我们讨论要做的项目。讨论很是激烈,我也终于知道头脑风暴的作用有多大了。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还真是人多力量大呢,提出了好多的项目,有些是自己没想到的。当时上管理学课程的时候老师有提到过头脑风暴,但真正实践了之后才知道效力,觉得这样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很爽很有趣,就像找到了发泄的地方一样。然后还要对可行的项目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法老师经常讲到,但是还真没有去认真的分析过呢,能让自己所学的有所发挥我很高兴,也发现了我的一些不足。况且是本专业的课程还做的这么差,真正是惭愧啊!

第四次课,进行了SIYB游戏,模拟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有一个领导者,但是显然的,我们还是不够成熟,我们组没有设立CEO这个职位,分工倒是明确,但有些职位不必有那么多人有些职位却是人数太少,没有安排好。想法很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够集中所有想法然后汇总成一个最佳结果的人。我们有安排会计人员而且还是统计专业的,这叫知人善用。但是,我们在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还是没有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使得差点就破产了。幸好这只是一场游戏,不然现实更为残酷,这样的情况破产几次都不够。还有就是我们对未来太过高估了,计划和现实的利润天差地别。在游戏中发现了种种不足,但是却让我很激动,如身临其境般成为一名创业者。

第五次课,我们接着进入SIYB游戏的第二个模块,这次我们组幸运地抽到了零售商的扮演。能够区别于上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企业在市场上应有的反应。因为是零售商,我们有选出CEO,但是居然还出了一个“副总裁”,使得我们和产家的谈判乱七八糟,记账也是乱七八糟的,使得我们账实不符。合同签了很多但是真正实施到底的很少,没有真正的投入游戏中把自己当成企业。计划和实际还是相差很多,但相比于其他组还好。

第六次课,总结前几次游戏的情况。总的来说,想成为未来的创业者之一,我们必须要有知识、技能、还有特质,特质还包括欲望、眼界、忍耐、明势、人脉、敏感、谋略、胆量、与别人分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这十项。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说说而已,总是担心着毕业以后要做什么工作,想着能不能找到工作,但是工作是一生的事不能马虎,最好是找份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做起来也舒服。现在多了一条路,创业之路。但对于这个梦想,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篇:通用技术课程开设

1、通用技术课程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科目,与以前的劳动技术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等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一,课程目标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注重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通用技术课程则以技术素养为总体目标,重在对技术的理解、技术的使用、技术的选择与管理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的差异。劳动技术课的内容是以技术项目如“家庭电工”、“农作物栽培”等为依托,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线,突出技术点的教学,注重技能训练的多次反复,注重模仿。比如,学做一个小锤头,学生按照金工的操作要领、要求和顺序,模仿教师的范例进行操作,最后大家做出一个统一要求、统一尺寸和统一材料的小锤头。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为丰富,由2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为内容展开,重在理解技术与设计,学习设计的过程,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学习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例如同样是“小锤头”的设计制作,首先要根据要求进行方案的设计创意,提出若干设计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还需设计一些技术试验对作品进行技术测试,比如要测试锤头与锤柄之间连接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得到的是学生设计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具有个性化设计方案的小锤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教学方式的差异。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技能操作的多次反复、由简到繁的训练,通用技术课教学方式更为丰富,是技术习得、技术探究和技术设计并重的教学。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要求高中学校配备哪些设施?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它不仅有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学习,更需要有技术与设计的实践。所以,教学中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包括两类,一是通用技术试验室,需要配备若干工作台,基本的金工和木工工具、简单加工材料、简单加工设备如教学用微型车床等,主要用于学生在校内学习技术工具使用,进行设计作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进行各种技术试验、技术操作、技术装配等;二是技术设计室,需用配备少许制图工具,若干台能够进行简单绘图或者辅助设计的电脑等,主要用于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各实验省区均有不少学校在课程开设的同时,配备了适合本校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专用教室。目前,对于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没有统一装配标准,各学校可本着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配备。比如,某校在开设通用技术课同时,配备了一间简单实用的专用教室,工具材料有:钳工工作台4张、小台钳16个、金属锉刀(平锉和三角锉)各10把、木锉10把、手锯(锯金属用)10把、板锯(锯木料用)10把、手锯锯条40条、小锤10把、小手电钻2个、什锦锉2套、粘胶枪10把、与粘胶枪配套的固体胶若干条、工具柜2个、消耗材料若干,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备少量的微型车床、微型钻床、台式砂轮机等,投入经费1万元左右,这只是满足最一般要求配备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提高配备水准和数量。

3、通用技术课的教师从哪里来?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教师是关键。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承担必修模块和部分选修模块教学任务,有一部分选修模块可配备兼职教师上课。

在目前师范院校尚没有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情况下,通用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

1、学校原来任教劳动技术课的教师,

2、校内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

3、校内具有物理教学背景的教师,

4、来自职业技术类学校的教师,

5、工科类或职业师范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6、面向社会招聘的相关专业人士。无论是来自什么专业背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再学习、再提高,以补充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能力都是必须的。

4、有哪些资源能帮助通用技术教师迅速熟悉、驾驭这门课程?

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对教师的要求都是不培训不上岗,通用技术课教师也不例外。各省区统一组织的省市各级教师培训的时间必竟不长,多则8天少则3天,不可能指望这种形式的培训解决通用技术课教师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和困惑,也难以满足每位教师的对培训需求,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其他资源和途径,使自己尽快的熟悉、驾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1)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随着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机制的不断完善,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研修、培训方式,通用技术课教师应该把握各种机会。2007年秋季大规模的高中教师远程研修活动就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了一方活跃的学习、互动的舞台,教师通过学习视频专题、专家文稿、相关文章,与专家、学员进行在线交流、研讨,定时提交作业等方式,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实现经验的提升和超越。教师们今后仍可以借助这一研修平台,利用假期积极参加远程研修活动。

(2)积极参加通用技术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建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以来,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从模块教学的同步资源到学业评价的方案和试题,从聚焦各路观点争鸣的“每月在线”到汇集多种思想锋芒的“每月话题”,从展示教研活动过程的“评比活动”到及时讨论疑问的“答疑解惑”,都是贴近教学实际、跟踪教学和评价过程的信息,教师们可以便捷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提问和交流,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得到分享、困惑在此得到及时回应。建议教师们多借助通用技术课程网站进行学习交流。

(3)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和校际的多种资源学习提高,如定期与周边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联系,遇到困难向周边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士请教。

(4)规划发展生涯,制定学习计划。认识和分析自己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优势、劣势、发展空间和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学习计划,每学期读几本与技术、教学相关的书籍,并记录学习心得,拓宽专业视野、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渠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5、如何提高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这门课程本应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挖掘课程价值、展现课堂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能衰退或丧失。曾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开始几节课还有兴趣,越往后学兴趣越少。分析其中原因,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可以在以下方面偿试:

(1)创造丰富的技术学习情境。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个例子,天津的姜腾老师在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时,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三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个试验,分别使用手电钻、手摇钻和木锥三样工具,钻相同厚度的木块,看谁先钻穿,由此引发关于不同工具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教师通过创设这一“很技术”的情境作为课的引入,使这节原本“很哲学”的内容的课上得丰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囿于如同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动手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中体验技术与设计,由技术感性到技术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学生必会被深深吸引。我们经常看到,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们为了一个台灯的设计创意而争执不下,为了相片架与相片框连接牢固而紧张的忙碌,为了自行车车轮上辐条的松紧对自行车行车影响的测试方案而冥思苦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例如,海南省白沙县中学黎永生老师的“流程的优化”一课上,面对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学生,教师调整了教材上原有的载体,重新选择了学生极为熟悉的“水稻的种植流程”作为教学载体,并在课前采用木板等材料精心设计制作了很有乡村特色的“水稻的种植流程模型”教具,学生们虽然不能直接到水稻田里体验其种植流程的优化,却能够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共同演示这一教具,体验到水稻种植的流程优化的过程。一节课上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如何对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动手与动脑的问题?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学习和应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学的各个阶段的参与行为,以及对其获得的经验进行体味、回味并总结归纳。显然,体验的过程虽与动手和动脑有关,但是,如果仅用一个简单的“动手”或“动脑”这样单一的行为词汇,用非此及彼或者此多彼少的语言来描述或概括学生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的体验行为,是不够准确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任何一部分内容或一个环节,都与动手和动脑相关联。所提的“通用技术课教学是动手多还是动脑多”的问题,其中“动手”、“动脑”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向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问的是“通用技术课是讲授为主的课多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多”。回答是显然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技术、体验设计过程,从而提高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从《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来看,其中既包含了显性的能使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图样、模型的制作、简单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等,又包含了比较抽象的技术原理和技术知识的内容,如技术以及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流程的优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对于前者,教师能够较为方便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后者则容易使课堂教学偏重于“理论讲解”。如何使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有所体验,并对这些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和有所创造,设计必要的“转化环节”,使抽象转化为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类型”的关于“壳体结构”的教学内容,限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课堂上不可能运用复杂的受力图表达壳体结构的受力特征,学生仅凭概念的文字表述又不能对其产生深刻印象。于是,有的教师就将技术试验搬到课堂,让学生共同参与一个“鸡蛋承受石板压力”的技术试验,学生在亲历了这个试验之后得出结论:通过将负载的受力均匀传递到壳体表面,就使得壳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力。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类似的技术试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象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技术的机会,不仅课堂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技术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将得到深化。

7、如何看待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难”与“易”?

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简单,尤其是《技术与设计1》,学生看了就知道;有的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内容难懂,尤其是《技术与设计2》,学生难以理解。怎样看待“难”与“易”?

(1)从教学内容自身的规律理解。教学内容按照先后顺序从易到难,是所有课程的共同规律,“易”是“难”的基础,“难”是“易”的深入。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的内容同样遵照这个规律。《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及所有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以技术及其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学习起来相对容易;《技术与设计2》是以具有典型意义的、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为线索组织的教学内容,其中蕴含了诸多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技术原理,所以学习起来相对有一些难度。

(2)从不同地区不同水准的差异理解。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难与易自然各有其说,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教师水平差异、学生学习程度差异等,都会构成对教学内容的截然不同的理解。

(3)从对课程教学的把握来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目标并不是期望在必修模块的短短几十学时内教会学生学会某项具体技术、技能,或者教会学生设计制作一种具体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学习,使他们走近技术、了解技术与设计、掌握技术与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和过程,有了这些基础,当他们将来面对未来的技术时,便不再惧怕、不再束手无策;当他们面对未来人生困惑时,还可以运用技术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吃透并从简单的技术中归纳、总结出其有用的方法和思想,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对于学生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8、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业评价主要指,一是模块学分评定,二是学业水平测评。

(1)模块学分评定

模块学分评定的方案由学校制定。从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通用技术课程学分评定的做法看,学分评定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过程性评价:包含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表现记录、技术试验的成绩、设计制作作品的成绩等;

终结性评价:包含模块学习完成后的书面测试、操作测试、设计作品测试。

根据以上各项的记录,对其进行加重处理,得到一个分数或等级,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该模块学习的学分。

(2)学业水平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是指高中阶段学完通用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考查测评。

学业水平测评的形式可以以纸笔测试和作品测试相结合,各占一定比例。也有的实验省区因为进入实验时间不长,作品测试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只进行纸笔测试。

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都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此基础上可制定省级(或市级)“学业水平测试方案”,对测试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时间、题型等作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学业水平测试结束之后,应对测试的试题、试卷、答题情况以及学业水平测试对今后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若干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不断修正和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工作。

9、目前已出台的高考方案中怎样体现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关注?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实验省区高考方案看,均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注。

海南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合为一卷(满分100分),作为2007届、2008届全体高中生在高二年级末必考的基础会考的科目,其中通用技术试题占50分,并将考生考试成绩以10%的比例折算记入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

山东省将通用技术作为2007年高考考生必考的“基本能力”测试试卷中的一部分内容,满分为4分;

江苏省将通用技术纳入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的必修科目;

广东省和宁夏自治区将通用技术纳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进行评定;

浙江省将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会考的必考科目,并有可能作为高招第四批录取院校的高考科目,目前新的高考方案还在拟定中。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设课程,理性、谨慎的对待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课程教学的稳步和持续的发展。

第四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担心与困惑在所难免。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究竟怎么教?我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国家为什么要开这门课。从国家来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双重的需要,使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这门课程。另一方面,这门课程要力图把高中生引导到创新的轨道上来,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服务。在一年来的通用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实践基础上,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

一些认识。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是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一章,我设计了“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比赛,调查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等主题活动。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班都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对本班的同学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不靠老师讲,而靠学生自己探索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自己探索客观世界的方式。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设计的便携式小凳,结构简单,造型新颖,非常富有创意。学生设计的台灯各式各样,每一个小组都有独到的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

三、责任是技术教师的动力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深远意义来看,当代中学生不仅需要科学与艺术的学习,还需要接受技术与设计、实践操作方面启蒙教育,这是他们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缺少了,不仅难以实现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将使一批有天赋、有技术悟性和潜能的学生失去了早期的教育与培养。新课程在高中阶段开设技术课程,将有效地弥补当代中学生在技术教育上的缺失。技术课程的独特价值,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是这样表述的: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既然这门课程有如此重要的价值,作为技术教师,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认真开设好,这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观看视频资料等,向学生讲授技术而不让学生亲历技术设计过程的科普课。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真正上好通用技术课,必须重视课程的教学设计,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导入”环节举足轻重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讲“身边处处有设计”时,先给同学展示一组名车的标志,让大家想一想名车标志这样设计的含义,并发散思维,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经典的设计实例。顺势也引入的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学生情绪高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到设计无处不在。在讲《三视图》时,首先用大家熟悉的诗词《题西林壁》导入,学生对诗词兴趣高,并以能背诵全诗而感到自豪,同时也引出了三视图的作用——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另外,导入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也可采用视频形式导入,且视频可以让学生用多个感官进行感受,只要选材科学合理,效果甚佳。在讲“钳工工具”时,我提前准备了卓别林《摩登时代》的一段卓别林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装配的视频,视频播放后学生的兴趣大增,接着我便进入本节课主题——钳工工具的讲解,学生们听的十分认真,探索求知的欲望得到增强。这可以看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进行导入,使学生在情境中得以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一个都不能少”的课堂参与

智能化生本课堂要求的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不漏,教师的角色只是引导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学习中,我提出了一个 “设计房间”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审美观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时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个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生成的方案越多越好,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反映良好,每个人都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同时还让大家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在讲授《设计课题的确定》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自己想要设计的产品都写出调查问卷,并用课堂时间现场进行调查,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大家要么忙着修改自己的问卷,要么就认真的给其他小组填写问卷。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既熟悉了调查问卷的书写规范,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不管是作为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仔细,否则在调查问卷上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

3、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不再是以前的师本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但这不代表老师不再重要,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要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并将错误的地方及时指出并改正。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时,一共八个原则,我将这八个原则以抽签的形式,分给8个小组,让各小组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自己对该原则的理解,这种授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不再单纯坐在座位上当听众,而是以老师的角度去学习和思考本节课的内容,这比以往单纯听老师讲理解的更加深刻,记忆的也更长久。

辩论的形式也可作为一种有效新颖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得以应用。《技术的两面性》在讲解时,我在我的班级里举行了一个小型辩论会,全班分为正反方两组,分别代表: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利—网络技术带来的是弊,我的角色只是记录人,负责记录双方观点。这次辩论双方辩论者进行的面红耳赤,观点独特,语言犀利,课堂气氛高涨。 授课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影响较大,而教学本身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留空挡”,为学生留出分析思考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而不只是单纯的讲解或传授。

4、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课堂不仅是个接收理论的基地,同时也要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的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通过小组讨论或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在讲到《钳工工具》时,为了让学生对工具的操作技巧和要领能充分理解,我尽可能的借到了部分工具如锉刀、铁片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尝试在使用锉刀时的动作要领,并观察锉削后铁片的变化。让学生动手后再观察结果,比教师一味从理论上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汲取的更加迅速和深刻。另外,在讲到《人机关系》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怎样使我们的教室更加人性化”,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题目既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题目一抛出后,学生反应热烈,讨论积极,回答踊跃,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使得“人机关系”的含义与重要作用深入到每个学生的脑海中。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用技术课很多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考中又占有一定的分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通用技术课的学习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对本门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的还不够充分,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用心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到我真正开始教授这门课了,我才意识到通用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更不是教哪一种技术,我原来的想法有些肤浅。有别的老师问我“教什么的”,我说“了解一些加工技术,拓展一下知识技能。记不记得,原来有本书叫《劳动技术》?”别人接着问“有种果树吗?”我说“没有。”也有人问“有十字绣、织毛衣吗?”我说“没有。”也有问“有电气焊吗?”我说“这个可以有,但实际上没有?”

多数时候,我是这么解释的。早年间,学生们在学校除了课本知识,还有“学工、学农、学军”,后来,随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除了几门中、高考科目的学习外,基本没什么了。最近,国家觉得学生只会写课本知识不够啊,原来发的上千万册《劳动技术》根本就是废纸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专学校再回炉呀,学了4年冶金不知道钢厂最高、最大的设备是煤气包,学了4年的机制不知道螺丝还有个名字叫紧固件,更不知道我国是紧固件第一出口大国。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了。举个例子,我说“螺丝刀”,大概半数的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说“改锥”就全都知道。

简单的讲,这门课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底层的操作技术,类似于原来的《劳动技术》;但是,了解操作技术不是关键,关键是让学生在认识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是对《劳动技术》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对课程的理解 第一节课我要给学生简介学科概念和课程内容。我对课程的内涵是这样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术,在了解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技术应用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实践操作方面的,比如:我们用过很多款式的桌椅,结构上有怎样的变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也可以是偏向理论分析层面的,比如:我们可以做个风筝,如果要改成飞机又要考虑多少复杂的问题。 简单的讲,我们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但不是纯粹的技术,而有些类似流水线上的班组长的知识与技能。对某项工作的最底层操作技法要了解,对上层的设计要求要领会;对工艺的制定和实施、操作要掌握,对设计的理论、原则和细节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点儿要求的话,可以定义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见的工艺流程,能够系统的考虑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想法与实现方法。总之,要对技术与设计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生和社会对“技术与设计”的看法

过去,人们对技术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艺不压身、饿不死手艺人、八级工练技术---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技艺离我们越来越远啦。随着人们的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对于看似底层的技术工作从心理上越来越疏远。人们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同感从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认可转变为如今的鄙视。科学知识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术最多算是垫脚石。

我们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学没有见识过先进地区的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到江浙一带看看,到天津的保税工业园区看看,一定会对技术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各种的数控机床、自控流水线、新材料应用、成型模具等等,远比我们能想到的要复杂的多。

其实,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技校所学的专业技术是有很大区别的。技校的专业划分是比较明确的,所学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技术,比如:应用范围、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规范、工艺特点等。我们所学的通用技术与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设计院所的专业设计是比较明确的,所设计项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较高的实际实现效果。我们则是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见的、有广泛应用的设计基础知识,比如:应用范围、目标确定、功能设想、设计规范、冗余校验等。

四、培训后的新认识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科教法 关键词一:技术素养 我国技术领域的课程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素养这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事实上,从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即便是通用技术教师对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也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因此关于技术素养内涵的理解对于第一次接触这门新课程的老师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认为,技术素养包括理解技术的能力,使用技术的能力,管理技术的能力和参与技术活动。

理解技术的能力不仅包括对技术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还包括理解技术语言,理解技术规范,理解技术伦理,理解技术价值等。对于技术语言,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家庭装修新房子时用的房屋结构图,装修图,就是一种技术语言。我们购买汽车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仪表,按钮,标志,符号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术语言。对于技术语言,如果我们缺乏常识,缺乏一定的素养,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就如同刚才所提及的家庭装修,我们几乎相当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术语言,技术素养不够,而上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术语言而被关在洗手间里出不来的笑话。对于技术规范,则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术规范的问题上,它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这些年,时常出现的煤矿灾难,锅炉爆炸,石油液化气泄漏等,都与管理人员,一线的操作人员技术规范意识淡薄有密切关系。总之,理解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有着广泛的内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能力。它包括正确的使用技术,高效的使用技术,具有道德的使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讲中所提及的学生不会使用微波炉而使自己被鸡蛋炸成花脸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铁站里不会使用无人售票机购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员每次从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都要请一个中级以上职称的计算机人员专门赴京帮助按计算机的鼠标的事例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术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体现。使用技术的能力是技术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术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决策能力,技术维护能力,技术保养能力等等。现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术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购买一台普通的电脑来说,那么多的型号,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参数,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据性价比,如何根据使用特点进行选择,这就涉及到技术选择能力问题。这是对生活和学习用品的选择方法,还有一些是对新技术或专有技术的选择问题;如现在有很多美容技术,健体技术,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体,但由于缺乏技术方面的选择和决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产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术选择不当而危及了生命。技术管理的能力随着当代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已显得越重要。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到一个单位,甚至一个更大范围内的技术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 技术素养还包括人们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具体有:对技术的亲近的情感,积极探究的姿态,以及对新技术的关心和社会上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等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二:通用技术和劳动技术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课程目标上它们不一样的。比如劳动技术比较多的强调的是劳动观念的培养,还有对劳动人民的情感的培养,还有就是一个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他那个原来的课程设计上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金工、木工、电工、电子技术、制图、陶艺等等。比如就关于制图他要教一年,而我们通用技术虽然也有绘图这一块,但是只有五个学时。

所以说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除了有动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强调的是动脑。实际上有些人说通用技术里面也有动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这不是和劳技一模一样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打一个比方,劳动技术做东西的话,一般老师做一个范例,然后学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样,越一样那就越好。我们通用技术模型制作,最好50个同学做出来50个样子,都不一样,都有所特点,都有创新点。 因此,对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对它的宣传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全面,人们对它的认识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学科,容易产生一些模糊和偏颇的认识。

但是,老师们还是要从这个模糊的认识中走出来,通用技术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追求,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着诸多的区别。 关键词三:概念地图教学法

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教学法,从邢乃贵老师那儿听到的。 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感觉和“建构主义”比较接近。

概念地图:是一种图表,可以用于指示课、单元或知识领域的组织形态。在确定与某一课题有关的概念后,学生可以通过沿着空间等级层次或时间先后顺序的维度,创建心智或思维模式。 特点如下:

a.将促进学习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图融入知识的整理之中,以图解方式直观呈现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让学习、记忆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图的构图原理,梳理各学科概念和双基知识,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学学习原理和神经系统反应机理的 可视化记忆网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2、听了几节同科同行的课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同科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具体的评价另文中有详细的描述。

3、学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说过,我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其实就是干“机加工”的,对车床、刨床和插齿机有过练习。虽然,也用铁锨把、钢筋、窗纱做过抄网啊啥的,但是机加工木材还真是没干过。我觉得这次培训算是给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课,很有里程牌的意义。

前面我没有给学生开过实践操作的内容,因为器材和耗材都还没有准备好。下半年,我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其实,从去年开课后,我就一直在筹备木料,学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树没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术实验室,成了我的实验材料。同时,我也一直在想,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呢?学生能做什么东西呢?我想安排学生做什么呢?

现在,我的目标比较明确了。暂定以下操作练习的内容:

a、七巧板、华容道类极易操作的木质小玩具,难度低,娱乐性较强,且我国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

b、三视图教学用木质模型,难度中,对将来的三视图教学和后续课程的导入有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质板凳、圆桌类,难度高,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有意义,可能会出精品,为今后的课程开设探路。

我在木工实习中发现,如果对学生木工制作的材料问题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要同时为16个班开设实践操作,得准备多少材料才够啊。现在我想,可以用分组分流程的办法进行加工作业。在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内容的制作,不仅节省材料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学生亲历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划线、粗加工、整形等过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单单是一种学习方式,还要节约材料,每个环节准确无误,才能够产生有形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第五篇:通用技术课程自查报告

武胜飞龙中学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川教“2010”28号)和《四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2010”136号)等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贯彻实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

一、学校充分认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通用技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该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校充分认识到该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对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在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将来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高中课改的全面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既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和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更好地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课程价值

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这里,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念的表达与传递。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四、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行使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当代社会,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通用技术课程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同等意义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通用技术课程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程内容,在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的同时,注重它的先进性;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应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这科全新的课程,学校无此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学校安排本校物理、生物、化学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中具备条件的教师、选用适合从事通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担任兼职教师。现有兼职教师1名。

通用技术课程任课教师名单:

邓君 物理专业 物理教师兼职通用技术教师

(一)切实做好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2011年6月13日—16日,我校经认真研究讨论,确定了1名教师参加了四川省高中通用技术学科远程培训,承担了高二年级的8个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工作。

(二)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理解和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科学地使用教材。认真检查通用技术课程老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通用技术教师互相观摩听课,共同讨论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模块建设。

三、课程的开设与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校于2011年秋季高二年级首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随即开始筹划新课程的实施。

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教学课时。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要求,在高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确保每周每班2课时的教学课时。

六、模块评价

以模块为单位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用技术学科,其评价也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学习的时间为36学时。每个课程模块评价时,要求同时考查“修满学时”、“过程表现”和“终结性测验”,三个方面均合格者方可认定该模块学分。下面是各评价项目的具体要求,供实施过程中参考。

(1)修满规定的学时

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应通过考勤登记和对学生听课记录的检查等方式进行鉴定。参照模块学习时数的规定,学生学习时间至少要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5/6以上。本项鉴定比较简单,凡是缺课在6节以下的为合格;缺课7节(含7节)以上的为不合格。

(2)学习过程表现

该项主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的次数和质量、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单元阶段性知识与能力的测试。该项目最终的评价办法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执行。学习过程性评价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自评、同伴之间的互评、教师的评价三者结合起来。本项鉴定结果,以等级“C”以上或分数“60”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的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

(3)模块终结性测验成绩。学生的模块终结性测验,应根据某模块的具体内容和性质,采取纸笔测试、操作技能考察或二者结合。模块终结性测验一般以百分制计算,60分以上为合格。

建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可认定模块学分。

①修满规定的学时。该项目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学生出勤记录为评定依据。学生学习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课时4/5以上,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②基本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应按规定基本完成学习过程布置的作业或作品。对于小组合作完成的项目,应经小组评议达合格以上。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③总结性评价达合格以上。学生在模块学习结束,经终结性测验(书面测验、操作考查等),结合小组评议,过程评价,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未达合格的(评为D级),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七、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薄弱

任课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职而来的,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培训才能正常上岗。

(二)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场所严重缺乏

目前我校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与实践室的建设既无场地,也无设备。教师们上课仅靠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纸上谈兵。任课教师也无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虽进行多方举例,但学生无法进行实验与实践。对于一门以实验、实践和操作做为重要特征的学科来说,没有实习实践这个重要环节的教学过程,是难以顺利完成最终教学目标的。

(三)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人事部门建立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研究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办法及标准,将通用技术作为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一门学科。要为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促使教师尽快成长,不断壮大通用技术教育专业队伍。

(四)教师们期待出台该科学业评价指导性的方案。

八、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高中阶段教育中,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在人们的意识中,高中教育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目标,高考就是效益,高考就是一切。目前这门学科学生也不够重视。不少学生及认为高考不考的学科,学生不学。学校与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新课改精神的宣传与认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通用技术这一门课程的认识。要真正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把通用技术课置于整个高中课改的大局中去认识,尤其是学生适应将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培训,建立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各校现有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普遍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专业教师更是严重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彻底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一是教育科研部门应举办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要的师资培训活动,使转行过来的教师尽快能够正常上岗;二是师范类高校尽快依据我省中学需求,开设或创办通用技术专业学科或系,培养大批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人才,不断充实师资队伍;三是要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中增加通用技术专业学科系列,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能够安于现职,不必担忧将来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影响。

(三)政府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实验场所设施建设

《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试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实践与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相应的专业实验室或实习实践场所的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通用技术实验室,确实是很大的一笔费用,学校确实有难度。怎样来解决这些资金,需要政府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

飞龙中学校

2011年11月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观总结下一篇:邓小平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