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全球研究展论文

2022-04-2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浅析金融全球研究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金融资产的种类有股票、债券、CD、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REITs、金融衍生证券等。金融发展的趋势主要有经济金融化转为金融证券化再发展为投资机构化。

浅析金融全球研究展论文 篇1:

刍议青少年金融教育教学

摘要:青少年的金融教育是我国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高,是一项 普及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系统工程。当前,青少年学习金融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动力不足,现有的师资缺乏金 融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及教学目的并不适应金融教学的展开,青少年对金融有关理 论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不利于金融教学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金融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可以采取案例推演 或情景扮演、金融讲座、家校互动、金融热点和名人故事鉴赏与分、分组对抗、以点带面轻松教学等策略,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他们的金融素质,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青少年;金融教育;教学方案;创新策略

对青少年实施金融教育,不仅有利于其个人将来财富的积累,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越来越多的国家 已经意识到开展国民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全球至少有 40 个国家(地区)已将金融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我国央 行早在 2013 年就牵头制定了《中国金融教育国家战略(初稿)》,提出教育部可考虑研究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推动把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到各阶段的教学课程 当中。随着国家对青少年金融教育的重视,有关的探索 和研究近几年来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些地区如上海已 开始在中学进行实施,因此在中小学开展金融教育已是 大势所趋。

一、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金融教育需求现状及分析

通过了解青少年金融教育现状及对在中小学开展金 融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对金融教育教学方式进行 针对性开发和创新,从而提升青少年学习金融的兴趣和积 极性,达到普及和推广金融理念、提高金融素养的目的。

(一)青少年对接受金融教育的态度

青少年对接受金融教育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认 识到金融素质的提高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也有“少年 强,国家才强”觉悟,也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学习金融并不重要;另一方面,面对考试的成绩、升学的压力,他们又担心开展金融知识课程会占用紧张的学习时间,影响学 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有同样的顾虑。

因此,在对待接受金融教育的选择时,大多数青少年 选择的是可学可不学,显然,以上矛盾和顾虑虽然是正常 的,但对金融教育有效展开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何在不 影响学生升学考试的情况下顺利进行金融知识教育,就 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时间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合理的安 排和设计。

(二)青少年获得金融知识的渠道

青少年获得金融信息、学习金融知识的渠道非常之 多,甚至一些游戏中都包含着金融工具和人物,因此当今 青少年接触到金融还是非常便利的。其中,从电视电影桥 段得到的金融常识和因接触而积累所获得的金融信息最 多,通过自学、学校老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朋友的言谈中 也能获得一些金融知识。这也符合我国中学尚未开展金 融教育,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还是升学课程的现状相符。 其中可喜的是,有三分之一学生选择了因喜欢而主 动学习,虽然他们也只是针对某些感兴趣的金融话题进 行了了解,并不是系统地学习,但也反映出了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这一比例上说,对未来开展金融教育的效果还是比较乐观和充满期待的。

(三)青少年希望全面地学习金融知识

如果开展金融教育,大多数的学生选择还是希望全 面學习金融知识,涉及具体的金融知识范围,金融风险防 范、诚信观念契约精神、金融法律常识、互联网金融、理 财、保险等是学生们希望了解的重点。学生们也非常关 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以及金融热点,这些都提示我们 在教学中可以适度增加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案例,让他们 了解世界的总体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的特点以及在世界 上的重要地位,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通过学生们对金融知识课程的喜好,我们可以感觉 到新一代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很多金融 观念和意识已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观念中。尤其是很多孩 子已开始接触和使用诸如支付宝、银行卡等金融产品,更 是增加了他们了解金融学习金融的兴趣。

(四)青少年期待的金融教育教学方式

相对于繁重的应试型课程,没有成绩压力的金融教 育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经过对中学生的调研,“实际应用金融工具”“直观感知 金融有关事物,如看图看视频和参观金融场所”“金融热 点、事件的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教学方式受到学生 们的青睐,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安排系统金融课程”的 方式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排斥。这充分说明当没有升学 和成绩压力时,现有的应试型教育教学方式是不受学生 欢迎的。

(五)希望金融教育能带给学生怎样的帮助

大多数学生希望金融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金融素 养,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长远 的有益影响。还有一些希望能用所学的金融知识更深入 地了解国内国际经济情况,希望所学能帮助自己运用金 融工具,能给家长提供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建议。这种情 况表明当代中学生对未来已有了一定的人才竞争与危机 意识,也表明了他们希望早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心情。 从以上青少年对金融教育的需求现状来看,中学生 对学习金融是充满兴趣的,虽然也怕占用学习时间和精力,但只要在未来的金融教育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案,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金融经济类 的教育还是能够在青少年学习中生根发芽,得到普及受 到认同的。

二、新时代青少年金融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青少年学习金融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但动力不足 身处于市场经济、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生 活中对金融信息和金融工具的耳濡目染,很多青少年都有了一定的金融理念和基础,也经常会憧憬未来自己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因此,尽管对金融的理解普遍比较模 糊,但并不妨碍他们对金融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但对青少年进行金融教育的最大障碍还是金融知识 的考核,因此,在对金融感兴趣的同时,因为对以额外的 素质培养为目的开展的金融教育学习,中学生的动力又 是不充足的,如果金融教育无法产生效果的话,更是容易 遭到学生和家长的排斥。

(二)现有师资缺乏金融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中学老师普遍不是金融或相关专业毕业,也较少有 相应的金融实践与教学经历,因此欠缺金融课程的理论 基础和教学经验,而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和严苛的教学 任务,没有额外刺激或奖励的话,他们也缺乏成体系学习 金融知识的动力,积极性也不会高。因此,如果以现有师 资的现有知识储备和教学模式去进行金融教学的话,很 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并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下降。

(三)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及教学目的并不适 应金融教学的展开

在对青少年开展金融教育时,教师依照中学传统课 程进行的应试型教育的模式,如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案设 计也需要向普及与引导型转变,教学目的也并不是让学 生在金融测试中通过死记硬背、考试技巧取得好成绩,而 是向学生们推广和普及金融意识和观念,使他们认识到 金融在当今时代对国家、对个人、对工作、对家庭的重要 性,并由此加强对金融的关注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灌输及早学习金融对青少年的必要性重要 性的同时,研究和应用金融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案是教 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青少年对金融有关理论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不利于金融教学的深入开展实践和应用是学好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如直接 或间接接触银行存款凭证、股票、债券、银行理财产品、保 险产品等金融工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将有 很大帮助。但对于还处于金钱观、价值观未成型、财务未 独立的青少年来说,接触这些金融工具的机会不多,也可 能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价值观走偏的风险。因此,如 何让学生们既接触到这些金融工具又合理把控风险,就 需要教学工作者的精心设计和研究。

三、新时代青少年金融教育教学方案创新策略

针对目前中学在金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 青少年在学习态度上的特点、在学习方式上的偏好,在开 展金融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金融教育的目的是让 青少年具有一定的金融常识、熟悉和了解一些金融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在内容上要以影响力强、易理解和接触到的金融知识内容为主;最后,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应 改变传统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方法,青少年的金融教育并 不以好成绩为目的,不会也不应该有教学时间和范围的 要求,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式 的选择,只有灵活地能带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才能提 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以下就是一些可采用的 教育策略建议。

(一)案例推演或情景扮演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可以使学习者有较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 感,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和思考问题,这对 于金融基础很薄弱的青少年来说,易于接受和理解,因而 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这其中,案例推演教学策略是 将枯燥和难懂的金融概念或金融现象设计为情景案例的 形式,在假定的相似的背景和条件下,让学生进行有效地 查询和思考并进行推演,以此达成理解所授内容的效果。

而情景扮演是让学生充当金融事件中的不同角色, 应用相应的金融工具和手段进行合理的金融行为,得出 金融事件结果,进而达到了解金融工具和过程的方式。 如在讲解“2008 年金融风暴”时,并不预先揭示该事件 的结果,而是让学生扮演投资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商、保 险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等角色,告之他们在金融 风暴中的行为和应用的各种金融工具及其关系,让学生 自己导演金融风暴发生的全过程。

(二)金融讲座教学策略

金融讲座教学策略指的是邀请说话风趣、讲课通俗 的知名金融学教授、业内专家或知名人士,开办针对青少 年的金融讲座。用他们博学深厚的金融学底蕴向学生们 展示金融理论的奥妙和威力、用生动丰富的金融故事让 同学们感触金融工具的应用和影响,用他们平凡真诚的 亲身经历给同学们传播金融服务的精髓内涵和道德素养。

讲座教学的形式不同于严谨的课堂教学,可以在轻 松的氛围下由讲座者引导,在较短的时间可以围绕主题 涉猎更广的范围、更多的领域,并在精选的讲授内容和灵 活的讲授方式下,带给学生更易接受和更易理解的主题 精华。对于以普及金融常识和带动学习热情为目的青少 年金融教育来说,讲座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一次生动的“股市风云”講座给学生中造成的影响和带 来的效果必然远远优于数堂照本宣科的股票概念意义作 用的讲课。

(三)家校互动推进的实践教学策略

家校互动推进实践教学策略即采用家长会、与学生 家长定期会面等形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访 谈、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校进行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以便认可这种素质教育,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了解、使用和接触金融现象和工具以便加深学生对金融的 理解和应用。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的讨论与决策,帮 助家庭选择切合自身家庭的银行理财产品,了解理财业 务的风险和收益;观看父母的股票操作,了解股票的基本 常识;亲自到银行办理活期和定期存款,了解银行储蓄产 品的操作和特点。

家校互动推进的实践教学策略,在增进教师和家长 的沟通的同时,不但可以使学生在金融工具的实践中加 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尽早培养学生的投资观和 风险意识。

(四)金融热点、名人故事鉴赏与分析教学策略

著名或新奇的金融事件以及名人传记故事很容易激 发学生的兴奋点,增进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对所 授内容的精心设计,以故事叙述、图片和视频展示等方 式,让学生在鉴赏与讨论中加以学习,对涉及的有关金融 概念和观点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通过观看 金融大鳄索罗斯导演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学生了解外汇, 通过讲解阿里巴巴的淘宝获利方式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公 司的运作,通过分享晋商传奇让学生了解国内银行的发 展历史。

借用这些青少年有所认知的事件和人物,以案例分 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金融教学,无疑会使所讲内容更具 有说服力,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五)分组对抗教学策略

分组对抗教学策略即通过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 定一个金融话题,让各组站在不同角度去查询、论述和支 持某一项观点,让学生在举证、辩论中获得有关金融理论 的深入学习。这种方式对有争议、有优劣的话题尤为有 效。比如人民币升值好还是贬值好,房价上升对经济发 展是利还是弊,金融监管需要严格还是宽松,银行对经营 困难的中小企业是置之不理还是雪中送炭等。

一个简单的金融话题涵盖的内容可能涉及到众多的 金融理论,分组对抗的目的不是要选出优胜者,而是让学 生自由发挥,在所议话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没有限制的条 件下,学习到更多的金融知识和加深对金融事件的理解。

(六)以点带面轻松教学的策略

青少年的金融教育是培养他们的金融素质,并不是 要成系统成体系的灌输给他们成套完整的金融理论。因 此在教学中,可以用松散的、关联或独立的金融知识点的 教学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以上提到的金融事件、金融 话题、金融现象、金融应用、人物故事等进行所涉及的金 融知识的讲授,不必遵循大学式的章节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选择的抛弃掉枯燥和高深的金融理论,使学生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和快乐融入的教学方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一定的金融常识《不知 不觉中提高了他们对金融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自然 而然地全面提升了他们的金融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青少年的金融教育是我国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 举措,也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是一 项普及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 和推进,不仅需要学校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上的相应 变革,也需要学生家长、金融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配合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白鹤祥 . 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J]. 小康 ,2018(3).

[2] 周腾飞 . 浅析高中生应如何学习金融知识 [J]. 中国高新 區 ,2018(5).

[3] 何诗霏 . 寓教于乐金融教育成就青少年美好未来 [J]. 国际 商报 ,2018(3).

[4] 宋哲 . 美国中小学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验及对我国的启 [J].甘肃金融 ,2017(10).

[5] 刘广业 . 浅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 科技 ,2012(33).

作者简介:董建忠(1971—),男,汉族,山西省太原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金 融、管理。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新时代青少年金融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编号:18cfdfezx06)

作者:董建忠

浅析金融全球研究展论文 篇2:

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

摘要:金融资产的种类有股票、债券、CD、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REITs、金融衍生证券等。金融发展的趋势主要有经济金融化转为金融证券化再发展为投资机构化。而在目前由于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不断增加,金融证券化已经逐步取代了经济金融化.

关键词:金融证券化:趋势:发展方向

一、金融证券化发展背景和历史

金融证券化是企业想发展为大型企业的趋势,毕竟靠企业自身盈利来为企业拓宽发展实力是非常慢的,而金融证券化走向资本市场将为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提供募集渠道。而金融证券化后就不会出现原始股了,要知道,股票是原始股权拆分后的产物。所以一旦证券化后,原始股会以股票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资本市场流通的都可以说是原始股。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金融市场产生了“金融证券”和“非中介化”的趋势,改变了传统的信用交易基础。资金通融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发展到发行证券(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居民储蓄也出现了证券化倾向,储蓄存款开始流向证券投资、而借款人和贷款人日益通过直接融资实现资本的转移,而不是仅通过银行的中介来确立债权和债务关系。

金融证券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融资方式的证券化

在1993年國际银行贷款和国际证券融资的金额均超越2000亿美元。1994年,国际证券融资数额略微上升。1995年,银行贷款有所上升,而国际证券投资数额有所下降。到了1996年与1997年,两者均大幅度上升而国际证券的金额超过了银行贷款。在1998年,国际这圈融资继续上升达到了接近7000亿美元的金额,而与此相对国际银行贷款的金额却大幅度减少,仅仅有1000亿美元的金额。

2.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看出来。我们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与美国就该比例于1990至2003年的变化情况说明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改变阶段。中国香港从1990年的111.5%上升到2000年的383.4%再下降到2002年的291%。新加坡在该比例上由1990年的93.6%发展到2003年的244.7%。中国由1992年的4.4%发展到2003年37.1%。在美国,由55 .1%发展到244%。

因此金融证券化的趋势为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的比例逐渐发展增大。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方面改变了定期固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将消费资金变为生产资本。

二、我国金融证券化发展的方向分析

尽管我国的经济力量在逐步提升,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加强。不过由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与西方成熟的金融证券化表现相比,我国的金融证券化实际的操作还是偏小的。

1.应该加大对金融资产在证券上的投资力度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国内不得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从安全性和流动性上来讲,这样的规定是很正确的,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可以投资到各种利率、期限的证券会更加有利于银行对资金的利用率。在美国,证券的买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节工具。它的价格是由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决定的。

2.加快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步伐

国际上,在房屋抵押证券化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而在此基础之上,国际证券市场有了三个发展方向,其一,支持证券化资产多样化。其二,同其他金融工具结合的金融创新。其三,使用解决不良的资产。但是我国目前仅仅在第三个方面对国际化发展方向有所利用。国家出资了400亿建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这四家公司都使用了最为先进的资产管理的办法来对不良资产进行经营,且取得了较高的收益。这也为我国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打入了强心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资金不够充足,资产管理人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金融资产证券化也可以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且这种工具还具备了广泛性和一般性的特征。

三、结语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在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应该学习西方的金融证券化相关的理论成果,大力地提高员工的素质。随着社会融资证券化趋势的加强,企业将不再受限于对资金的依赖,银行机构也应当不断地拓展业务向证券市场不断地渗透。

参考文献:

[1]闵亚希.浅析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J].纳税,2017(25):171.

[2]王艳军,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趋势[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2.

[3]徐亚平,张瑞.证券化、流动性与货币政策——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反思[J].财经科学,2009(07):18-25.

[4]陈晔,马晔华.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02):34-36.

作者:黄瑜铃 龚彦文 张译丹 罗心怡 朱美琪 袁蜜

浅析金融全球研究展论文 篇3:

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近些年来,国际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跨国金融企业,出于战略规划、成本控制、转移风险、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外包的范围和规模都得到了空前发展。而我国金融企业的开放也促使我国企业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业务关联和融合更为密切,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提高我国企业承接金融外包的竞争力、改善我国在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以及如何识别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并通过相应的措施防范或者降低风险是我国承包企业和金融企业值得关切的问题。

一、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及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服务外包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最初主要集中在文书类业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类业务外包日益普遍。到了90年代,在成本因素及技术升级的推动下,金融外包主要集中在IT领域,涉及整个IT行业。据统计2005年整个IT行业的支出中有45%为外包支出。近年来,尽管与IT相关的外包仍占到全球外包业务的三分之二左右,但在金融外包领域,随着离岸外包和整个经营过程外包BPO业务的崛起,外包安排的日渐复杂,金融企业从外包中获得的利益大大提高,金融外包也成为国际外包市场的主流。Tower Group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的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服务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金额将从2005年的1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8.9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34%。

(一)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

今后一段时间,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甚至部分核心业务转包给专业服务公司,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新兴的商业机会。国内金融机构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有效分配管理资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面临这一难得的产业发展机遇,国家商务部和一些省市政府都已明确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陆续出台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上海市为了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将给予从事金融外包企业专项资金、优惠政策、改善投融资条件等多项支持,做强一批重点企业。北京去年4月在以“金融外包:优势与实践”为主题的“2007首都金融论坛”时某位负责人透露,韩国友利银行将注册地选在了北京。在北京注册的外资银行已经达到了六家。今年4月初天津召开金融改革创新二十项重点工作推动会,把天津金融业做优做强做大,把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目前,这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的注册地之争,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之间激烈进行。除了在资金、用房、人事等多方面开展竞争,有的地区已将竞争引入金融产业后台服务支持体系的层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某位负责人提出,能否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决定我国能否跨过为发达国家“打苦工”的阶段,将决定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资讯国际集团亚洲区总裁李励祖认为,现在对中国的服务供应商而言,外资银行法人化以及业务规划将带来两个关键商机,一是企业首先成为这家领先银行的合作伙伴,获取在银行领域的合作经验;再者外资银行将直接引入供应商的外包服务,扩张自身的客户服务力量。

当前,金融外包在国内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快。根据IDC的数据,从2002年到2007年整个中国IT外包市场会超过年均40%~45%的增长率。特别是在金融行业,2006年金融市场全面放开,本土金融机构将面临着严峻的竞争,金融外包作为一个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正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二)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很快,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与印度等国相比,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仅在印度开展金融BPO业务的已经有花旗银行,VISA信用卡、通用金融公司等美国金融巨头,创造工作岗位超过20万人,业务收入(不包括IT服务)23亿美元。许多跨国金融公司纷纷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机构整体效率。摩根大通银行日前对外宣布,将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分支机构,为全球金融和衍生品业务提供支持,并于2007年底将其投资银行业务30%的后台工作转移至海外。美洲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众多跨国金融机构都在印度设立了大规模的离岸服务中心,印度借此争取到了大量外包订单。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8年,全球100家大型金融机构将向印度输送超过100万个后台与技术工作职位,约占全球金融业职位总数的15%。

显然,中国面临的挑战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才刚刚起步,已经落后于印度,而且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我国金融业已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如果不迅速提高我国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竞争力,将失去更多发展的机会,其损失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外包业务规模和范围狭窄,且品种单一,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开放度不够。目前只允许少数10来家银行经办离岸业务,导致许多中资银行无法进入离岸金融市场,制约了我国离岸业务的发展;

(3)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致使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缺乏;

(4)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缺失;

(5)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风险意识较低,外包监控制度尚不成熟、亟待完善。

二、我国在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

1. 制造业优势。我国制造业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优势地位,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金融服务外包承接国。中国具有大规模制造业基础与市场,并在发达地区,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一带,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产业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打下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了在我国市场占有立足之地,跨国公司就必须在我国建立起客户群,为今后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这为我国获得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2.市场优势。我国有庞大的且不断成熟的国内市场。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为金融业创造了极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跨国公司制造业继续向我国转移,为我国承接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业务提供了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将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在华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我国企业对于开拓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的需求增加,也将吸引跨国公司将现代金融服务业向我国转移。作为“20世纪末引进中国的最后一个国外的成熟产业”金融外包仍是一个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朝阳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3.政策环境优势。我国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了较完整的支持服务体系。我国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推动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目前,商务部已将发展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已启动了“千百十工程”。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都在为发展金融外包,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招兵买马,汇集了一大批知名金融企业,这将会使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

4.基础设施优势。中国是“制造业中心”,在许多行业(如白色家电、手机等行业)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印度好了许多,我国交通、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金融外包产业生态环境与价值链的建立与发展,扩大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帮助承接企业提高竞争力,协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外包服务订单。

5.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承接金融服务外包的显著优势,不仅在于庞大的国内市场等,而且在于可以供给的人才众多。自2003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应届毕业大学生最多的国家。这些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符合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2005年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超过250万人。2006年,全国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374万人,比上年增加279万人;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同比增幅达19.9%,不断补充到已经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中。截至2007年的中国已经积累了大约超过1000万名年轻的专业人才。而且人力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

三、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借鉴印度等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成功经验,在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同时,应注意研究以下几种策略:

(一)要制定有效支持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政府应及时研究制定促进企业承接国际金融外包的政策措施。政府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快建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拓宽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采用管理与资助的方式协调国内外金融服务企业的正常运转。二是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出台隐私信息保护等法规,增强国外客户对安全的信心;改善政府服务模式与效率,积极出台支持金融外包的有关优惠措施,减税、免税以降低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成本,改善投融资条件等多项支持,做强一批重点企业。

(二)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承接业务领域

我国金融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争取承接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国内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通常是特定金融功能的业务,如客户服务、金融分析、客户系统软件开发等。而业务流程外包等较复杂的业务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因此,我国金融机构承接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外包市场,包括信用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机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通常业务,还包括一些新兴业务、衍生业务及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

(三)要明确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高端市场定位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服务外包管理能力普遍相对薄弱,引入专业化的咨询监理公司,对外包业务进行全过程的设计、管理、咨询、评估是各金融机构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外包业务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据估算,相对于承包机构而言,在运营过程外包中,咨询监理服务、软件开发、硬件供给等三方面盈利空间大体相当。因此,我国各地在建立外包基地中心时,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金融服务外包咨询监理等知识层面高、信息含量大、智力投入多、操作风险小的高端外包业务作为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扶持,提升外包企业的竞争力。

(四)重视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包商和承包商的合作是建立在长期合同基础上的。这种合作形式实际上是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要求双方有更多的信息交流、更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来实现双赢。因此,我国应积极鼓励国内海外外包服务商同埃森哲、汇丰银行等大银行大跨国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提升其服务能力。并鼓励其以西方模式理解并承包项目,以增强其对大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五)要加快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我国高等院校(包括本科与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以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标准等问题,不失时机地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充实实训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务专门人才。同时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与行业主管机构和外包企业联合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进入工作岗位的专门人才。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金融外包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金融科技服务外包中心,学习借鉴印度软件开发科技园区经验,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园区的现有优势,搭建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间的合作平台,在高端金融服务外包方面提高竞争力,将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与服务外包基地。使高校教育、培训基地与科研中心三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荆文博:全球外包服务发展与风险规避,《中国科技投资》,2007年第1期。

[2]聂平香: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路径和战略取向,《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第7期。

[3]魏秀敏: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第2期。

[4]景瑞琴、邱伟华:金融服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

[5]张旭: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浅析,《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0期。

[6]徐海慧:中印将成金融服务外包全球中心,《国际金融报》,2006年7月3日。

作者:李宗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独立院校西方经济学论文下一篇:国际贸易经济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