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022-07-17

第一篇: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1840年,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粗暴地撕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万里海疆,中国海防藩蓠洞开。我们不禁萌生疑问:堂堂天朝的海军怎么就这么不堪一击,形同虚设了?

事实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强大的水师队伍(海军前身),在当时取得了一些伟大的的成就。例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曾率船2000余艘出征,到明代时更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自古中国海上力量就只着眼于江河的地盘,船队远下西洋只为宣扬国威而非贸易,只将海洋作为一道天然屏障而忽视了在海洋上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强烈的海洋观念和意识,恐怕是中国近代海军屡屡挫败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近代海军和古海军的区别在于:近代海军具备先进的装备武器,舰体使用了钢铁,动力使用了蒸汽,火炮、鱼水雷等武器使用了机械化,此其一;其二是具备先进的相互联络手段和后勤保障设施;其三是统一的战勤组织指挥;其四是积极进取的使用战略。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清政府在创建晚清近代海军上,重视了第一和第二两个方面,建成了具有近代装备武器的北洋水师及其岸勤保障设施。但在第三第四两个方面的建设相差甚远,对第三方面似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上没有解决,落后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多少年流传下来的古海军分汛军事制度造成的畛域割据没有解决,使舰队始终不能置于统一建设和统一组织指挥中。对第四个方面的建设则是忽视,而这个方面又恰恰是建设近代海军最重要的一着,是建设的灵魂。

在晚清建设近代海军上失败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后,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

近代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刺激下被迫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国防观念上开始了重要转变。面对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清政府第二次海防大筹议决心“惩前毖后”、“大治水师”,成立统一领导全国海军的海军事务衙门,逐步改变了重陆轻海的国防思想,将海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接受了“师夷长技”的主张,认识到引进西方先进海军技术装备的必要。观念的更新带来了海军建设的进步。

从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南洋海军、福建海军、广东海军初具规模,具有当时亚洲第一流近代化装备水平的北洋海军于1888年正式成军。与此同时,先后建成了远东第一流的旅顺、威海军港。在南起琼州、北至营口的万里海疆上,建立了一批新式海防炮台。创办了许多新式海军学堂,造就了一批海军人才。清末海军近代化建设的成就,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

从“第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的呼喊,到洋务派的接力倡导,缓慢曲折的发展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近代海军做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中国近代海军的产生发展和衰落,大体经历了八个阶段:

1840-186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萌芽阶段.在这阶段,中国的海防武装仍然是旧式水师,并已衰败 废弛到极点.面对前所未有的西方海上挑战,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有识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近代海防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对旧式水师的近代化改造进行了初步实践.但是,他们采用花钱购买洋船雇佣洋人和手工仿制近代军舰的路是走不通的,因而,改造旧式水师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1866-1873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筹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洋务派吸取了手工造船失败的教训,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造船工业,并造出了一批近代军舰.与此同时,洋务派为培养海军人才,还初步兴办了近代化的水师学堂并开始派遣海军留学生,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74-1888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阶段.这一个阶段,由于发生了日本侵台事件,清政府发动了一场海防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洋务派的近代海防思想基本形成;清政府则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经十年努力,初步建成了北洋 南洋 福建 广东四支海军.其中,福建海军刚初具规模,即在1884年中法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事后,清政府大力发展海军,成立了统一管理全国海军事务的海军衙门,李鸿章则趁机扩充北洋海军实力,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建成旅顺、威海两个基地,使北洋海军发展成

军.

1888年10月7日,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当时的北洋舰队,拥有大小舰艇25 艘。后续有舰艇调进。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北洋舰队的舰艇总数达到42艘,吨位45000余吨。然而,成军仅仅6年之后, 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全军覆没。

1889-189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次停滞 衰败阶段,这一阶段,北洋海军未添一舰,其它三支海军始终未能发展成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进入停滞状态.与此同时,日本为了实施"大陆政策"而大力扩充海军,其实力很快超过中国.甲午战争中,中国晚清洋务运动筹建30多年的近代北洋海军一败于丰岛,二败于黄海,最后覆灭于威海,使中国近代海军元气大伤.

1896-1911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清政府在沿海的港湾均被列强瓜分与强占,国内造船业萧条倒闭 财政经费空前拮据的严峻形势下,着手重建海军.通过在国外定购军舰,海军实力得以初步恢复;重新调整全国海军,合并组成了巡洋 长江两支舰队;在中央成立了海军部,使海军的管理、指挥实现了统一.

1911-1927年,是中国近代海军参加内战并四分五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发生了辛亥革命、护法战争和军阀混战等重大事件.在这样的国内环境中,海军不可能置身事外,或参加革命、护法,或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呈现出朝秦暮楚、四分五裂的状态.此外,在海军内部,逐步形成了闽、粤、东北三个派系,派系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长期混战内战中,海军实力不但无法扩充,反而有所损耗.

1928-1945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第二次停滞 衰败阶段.这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取得全国统治权的同时,也逐步从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海军.但是,由于蒋介石一方面非常轻视海军,将其置于国防武装之外,另一方面又极不信任非嫡系的闽、粤、东北三派海军,进行分而治之.结果,海军实力没有明显的发展,全国海军也一直未能统一.抗战爆发后,弱不堪战的海军在长江及各海口进行孤注一掷的阻塞抗敌,实力很快丧失殆尽,从而出现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1946-1949年,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二次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通过美英"赠舰"和美国的"顾问",重新建起海军,实力达空前水平.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后,重建后的国民党海军并没有给土崩瓦解的国民党统治带来新的生机,而是纷纷起义倒戈,最后只有几十艘海军舰艇跟随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国民党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史就此结束.

从1840年至1949年的百余年历史中,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始终受到本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和外国各种形式的侵略的制约与影响.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决定了中国近代海军尽管可能出现一时的兴盛,但却不可能成为一支真正有效的抵御外侮的国防力量.整个说来,中国近代海军历史只能是一部落后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近代海军在给后人留下积弱和耻辱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借鉴的启示和教训!

第二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中国现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划

教学重点是现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发芽→黄金时代→枯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难以教导,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形成和短期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程:组织学生使用教科书目录查看以前学习的线索,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探索?结果如何? (西化运动是自助运动的封建统治者的失败;资产阶级改革者倡导民权,革命者倡导共和国,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的道路。

2,这些探索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他们属于失败,人民开始了新的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开始是什么事件?什么是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的开始,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胜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百年的现代历史充满了耻辱,抗议和探索的情况。在 我们所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政治性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审查这门课程。 (布置学生要阅读99 - 103页的全班内容,重要的相关事件,名称,商家名称等,使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索新课程

冠军学者张健

1,你从张健产业拯救国家,想想什么? ([鼓励来自张健的学生做生意,感觉,结局等方面的思考]:

一,宗旨:抵制中国人民剥削,发展工商业的权力,恢复中国的利益

B,感情:国家的国家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主动放弃高级官员胡卢,面临建立产业的风险。

C,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倾销的权力挤压破产。

张建等人建立企业,对国家的爱国情感的产业援助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固有的不足之处,很难克服内外反动势力压制和阻挠。 ) 2,那么内外的反动力是什么? (有封建势力,有帝国主义。)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也在张前面学过这个人 事情。钱和健怎么区分?张倩是西汉制作西部地区的人物,他骑马从西方来,所以插在马下为土[这里应该解释这本书。张健在考验清朝冠军。冠军,一定是好的话,所以插头是字不是马

张健以民族利益为民族的利益,看到了超越个人利益的利益,无情地放弃了高层官员,面临着建立产业的风险。他创立了大原料磨坊等企业,是国家工业的后代,这些企业的兴起,快速发展和快速破产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曲折

1,黑板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概要,组织学生根据形式提示,找到答案在书中标出,然后通过接龙类型的实践,理解:

A.从西化运动到清朝末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发芽e。短黄金年龄f。再次沮丧,枯萎萎缩

G.在历史趋势的影响下,官方的自我完善,寻求财富(这一点可以由老??师解释) H.皇帝 1.帝国主义经济因中国经济的传道而复活。

2,总结101阅读文本上的企业上升和下降过程。 (提醒学生使用精炼方法: A,创业发展:黄金时代辛苦工作

B,重复挫折:事发后九点八,麻烦;七七事后,毁灭。 C,战后胜利:已经恢复,但远离战前水平。 )

现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非常不均衡[位置集中在沿海沿海工业城市,轻型工业集中在轻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具有显着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特征。

合并摘要

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102页多项选择题:应当选d(帝国主义正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提醒学生复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篇:专题: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2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1、近代化的含义:也称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

近代中国前80年(1840---1919)的近代化可以称为资本主义化,以发展资本主义、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后30年(1919--1949)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近代化的主要领域及其主要内容:

A、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用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用法治取代人治)

B、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来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在生产力方面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C、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科学的理念取代精神独裁和文化专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以及政治制度。

D、军事领域:创办新式军队和军事工业

E、外交领域:由传统的闭关锁国向近代化外交转变

F、社会生活领域: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3、近代化的两大任务及关系

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反侵略、反封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幸福

关系: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完成反封建、反侵略(取得社会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阶段性成果: 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实业救国”运动出现,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不断深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 业救国”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阶级结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社会的发

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5、中国近代化探索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结论:

A、民族独立、社会民主、社会制度的优越是国家真正实现近代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C、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D、社会进步是近代化的核心和终极源泉。其中,教育和科技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基本内容。

6、东西方近代化的不同道路:

西方: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近代化的自然发展历程,成功了)

中国:经济(技术)-------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思想文化(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最终都失败了)

7、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认识?

A、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走不通)

B、只能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能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能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

C、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D、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E、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历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及会议成果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11月12日) 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

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

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建议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拨乱反正

全会否定“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結一致向前看的指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上來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決策。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四篇: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法。使学生从感性、理性两个层次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问答法。 3.讲述法。

4.讨论法。适用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内容。 5.讲解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张謇、大生纱厂

同学们认识图中的人物和这座建筑物吗?(预习过的同学都能说出)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要求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打开书100页,左侧导入框中内容。(学生阅读)

同学们肯定也很疑惑,张謇能办好大生纱厂吗?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多媒体出示]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状元实业家张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一】(学生看书,完成)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述]张謇人物介绍

[教师提问]既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他都兴办了哪些实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 大生纱厂、垦牧公司、资生铁冶厂等等

[教师提问]在经济事业上达到顶峰的张謇把他所赚的财富都用来做什么了?“实业”是创办了,他又是怎样“救国”的呢?(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很快回答出)

[多媒体出示]博物苑、育婴堂、纺织专业学校等等。

[教师总结]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是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富裕。他的后代张绪武说:“祖父生前,每饭只有两菜一汤,其中一菜必是咸菜。他身上的衣服缝缝补补也是常事。”张謇把创办企业盈余的大部分用在了救国的公益事业上,真正实践了“实业救国”的诺言。

1926年7月14日,张謇病故,他的大生集团也终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负债累累,被吞并。大生集团的结局反映出旧中国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只能是悲惨的。那么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究竟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1页2---4段,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二】(学生看书,讨论,完成)

[教师讲解]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发展缓慢,原因是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压迫。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竟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后哪一历史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最快?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 [多媒体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教师讲解]同学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14年到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在这里我可以补充几个数字。面粉业是当时的第二大工业。由于洋面粉输入减少,欧洲需求增加,中国面粉大量出口,1911年全国面粉厂约有四十家,到1919年增加至一百二十余家。一战期间,中国面粉畅销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现请同学们考虑的是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多媒体出示][教师补充]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彼起此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大。这就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国人的民族自觉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提问]这个“黄金时代”能长久吗?(不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根据课本: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是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教师过渡]通过完成表格,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下面来做一个案例分析。 [多媒体出示]【合作研讨一】“荣氏企业的兴衰”

材料一 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后开始创业。荣氏企业创办初期,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艰苦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到1921年止,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各厂面粉畅销全国,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其东南亚各国,一战期间出口达80万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后荣氏兄弟又投资纺织,到1922年已有4家纱厂,其“人钟”牌棉纱畅销各地,荣氏兄弟又被誉为“棉纱大王”。 问题:材料一中,荣氏企业处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什么?此间荣氏企业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战期间;“黄金时代”;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强调这是最根本的),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国人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救助,都没有结果。荣氏兄弟勉强维持,好不容易渡过了难关。但紧接着而来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使他们经营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许多工厂被日军炸毁或占有,损失总计约值三千五百万元,相当于战前总资产的35%。荣宗敬忧愤交加而死,企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远未达到战前水平。

问题:材料二中所讲到的荣氏企业处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个阶段?其特征是什么?你认为荣氏企业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教师过度]荣氏企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是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哪些特点呢?

[多媒体出示]【合作研讨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形势图、范旭东的话:中国今日若不知科学,中国工业有何希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并结合课本102页内容,在小组内讨论。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行业、地区分布上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行业上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江沿海发达,内地薄弱。 [教师提问]范旭东的话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科技水平怎样? [学生回答]科技水平低。

[教师引导]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怎样? [学生回答]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教师引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教师总结]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发展短暂并且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和沿海地区;受社会性质制约,总体水平落后。

[多媒体出示]课堂小活动【你问我答】要求:每一个小组派代表提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来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其他小组补充,回答完毕点评给分。问题不能重复。

第五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 历史 课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学案号 19【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张謇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3.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4.思考:“动脑筋”一(第101页)、二(第102页)。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课内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2.讨论解决:大生纱厂的命运和结局说明了什么?

3.讨论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阶段特征。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什么?

5.旧中国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6. 思考:“动脑筋”二(第102页)。

【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树、图表等形式,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检测】(我达标,我快乐)

1.甲午中日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的实业家是 () A.荣宗敬B.荣德生C.张謇D.张骞 2.下列企业中,状元张謇创办的是()

A. 大生纱厂B.发昌机器C. 继昌隆缫丝厂D.久大精盐公司 3.张謇创办的纱厂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的主要原因是 () A. 张謇不善经营,管理混乱B. 清政府压制工商业发展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D.企业技术落后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使用国货、抵制日货的运动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 美国B. 日本C. 英国D.法国 6.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不包括()

A. 总体上比较落后B. 轻工业发展较快C.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D.沿海大城市比较发达

7.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导致其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三座大山是() ①帝国主义②封建主义 ③官僚资本主义 ④工商主义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

8.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课后提升】(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学(教)后记】(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

的弯路的反思!)

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导学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禁毒禁赌宣传资料下一篇:金蝶软件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