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情感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审美情感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艺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增强审美兴趣,陶冶审美情感。在美术教育中,正是通过提供多种美术实践活动来启迪青少年的审美心灵。让孩子们在教学当中体验美,同时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我们应利用其优势,通过基础美术教育构建青少年健康的审美心理。

审美情感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1:

高中美术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实现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也逐渐加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审美价值提升。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审美能力,而是要从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里有一丝丝别样的色彩。本文将针对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的必要性,并且从现实生活出发概括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审美价值;高中美术教育;有效路途;方法

作为一个美术教育人士,我们都知道审美有着多层次、多方位的特性。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需要美术教育人士通过大量的能够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的活动,来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认识来增强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提升审美能力,逐渐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将自己对于美的主观思想和客观的审美标准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观。但是,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大部分课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从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挡着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 实现高中美术教学审美价值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当今公众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除了在教学生活中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的提高有所要求,还在要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我国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下还是要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养成有自己的审美判断力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现双商的提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开阔学生视野,所以在高中教育中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对培养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高中美术教学是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在美术课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并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总体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更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以新的视角来感知社会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新的期望。高中的美术教育不能够仅仅停在会画画的基础上,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将美术的理念先告知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入了解美术接受美术,再去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鉴赏能力。

二、 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和特点

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是指在客观意向上对美的主体有一定的审核能力,并且可以满足自身对美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是在对特定的对象的所属属性和主体所显示出的一种审美价值,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广美。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在高中开通美术课程并培养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客观性

在我们提高学生审美价值的过程中要对事物有一定的客观性,其实由于地区和文化的差异,所产生出的审美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甚至会因为民族之间的差异很多审美观都是相反的。因为文化和民族的差异造成了人们审美价值观的不统一。比如在一幅作品中,当主体不同时人们所感受到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好比说一个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很难再提起兴趣以乐观的态度去感受作品的温暖的。而当一个人很开心时,便会因为开心的情绪将乐观的情绪放到作品中,去感受作品的温暖并欣赏作品。还有就是,因为地区的不同像是西方人民就很难读懂我们中国的山水画所表达的内涵和意境,而一个没有接触过绘画知识的人就算看过再多的美术作品还是很难能够深入地去感受作品中作者表现的艺术之美,对于艺术作品也没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作为一个欣赏艺术的主体,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充分地调动整体情感,并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情绪去客观地欣赏作品,从欣赏作品过程中将普通的对作品的欣賞升华到对于作品美感的情绪中区,甚至还可以深入的将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一些信息转换为欣赏美术作品的依据。据此可以看出想要深入地加强自身低美术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还是要加强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客观性。为此,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教育者要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注重对材料的选择,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审美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只有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地加深自身对于审美能力的提升才能够加深往后在美术作品审美中的客观性并不断地提升自身对美术作品审美的水平和能力。

(二)功利性

审美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审美能力能够通过美术作品中所表达的信息激发出个人潜意识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和作者能力的判断。例如,在感受绘画作品中的一个主体事物时,我们也会产生一丝的认同感,就算是作品中一个普通的小细节都很有可能会激发出人们在欣赏中无意识的产生的一种判断利害的感情。审美价值的判断也会受到作品价值和现实情况的约束,事实上只要是能够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作品那么就可以认同为是审美价值的标注,由上也可以看出人们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还是有一定的功利性的。

(三)情感性

在对作品欣赏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因为审美主体的感受不同所产生出的审美现象也因为人们的情感和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事实上在高中美术教育的培养中美术工作者都还是会带入一些情感进去。而且、因为高中生的人生经历和每个个体的视野都是不同的,以至于学生在进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时,会对作品的审美价值产生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解读中,由于这幅作品没有很多的歌颂,反而在绘画手法和作品的表现形式中追求写实手法,刻画出一位勤劳的父亲形象,但是因为父亲长期进行艰苦的劳动使老人的脸上、手上有着纵横交错的皱纹还有缺牙的嘴巴,从而绘画出农民父亲历经了多少岁生活的沧桑。当时这幅作品一经出展便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极大反响,人们都开始对农民进行关注。而在对高中生美术欣赏能力培养时这幅画也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想要表达的情感。

三、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提升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价值,高中美术老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事项帮助美术老师开设一些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课程或者活动。并且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能力的兴趣时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相关活动;由于高三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太过紧张,学校方面更要在对学生美术教育的课程中注重多样性,在美术教材的使用中学校也要积极的帮助美术教师并创建一个积极的,开放的,多样化的美术欣赏和鉴赏美术的良好环境。除此之外,美术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保证学生有个扎实的美术欣赏能力的基础。还要努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忆生活中的小细节培养一个好的学习思维,保证学生学好美术,帮助学生活跃美术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找到真正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很好地引导学生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要勇敢地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想,并且享受美术欣赏;教师还可以设立有关的趣味小课堂,用一些有趣的例子来带动课程情绪引发学生对美术审美课程的兴趣,以便后期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课程教育提升美术审美水平和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审美能力

为了能够使学生培养更加多样性的创新力和意识,提升学生的艺术涵养能力,这就需要美术老师帮助学生构建独特并且个性化的审美角度,例如、可以从传统元素中寻找灵感,将美术绘画中的各项传统元素根据现代化审美重新进行着,并根据自身经历创造和灵感添加到作品中去创建一个全新的艺术作品欣赏能力,并将这些传统元素的表现融合到当代艺术中去,培养学生在审美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现代化思维从而构建独特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作品的审美力。

(三)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高中美术老师是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脊柱。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也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对于美术教学的建设。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美术教师的队伍力量并且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并在美术教师方面加强老师实力和老师的工作能力,并也为老师提供相应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只有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选择适合高中学生鉴赏能力的教材

为了更多更好地实施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需要学校在对于选取教材方面注意教材內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为高中学生的经验有限要在选取教材方面选择通俗易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要太过辛苦,并且要注重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五)充分发挥网络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美术不仅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艺术鉴赏,很多著名作家的艺术作品我们在网络上也能够查询到相关内容和一些著名评价。在美术鉴赏教学课程中加入多媒体课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艺术鉴赏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兴趣。

四、 结语

现阶段我国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观念阻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但是,美术教育是十分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正确的审美观为日后的美术鉴赏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耿东.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7).

[2]牛德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9(19).

作者简介:

朱福奎,中小学一级教师,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

作者:朱福奎

审美情感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基础美术教育对构建青少年健康审美心理的意义

摘要:艺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审美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增强审美兴趣,陶冶审美情感。在美术教育中,正是通过提供多种美术实践活动来启迪青少年的审美心灵。让孩子们在教学当中体验美,同时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我们应利用其优势,通过基础美术教育构建青少年健康的审美心理。

关键词:美术教育 青少年 健康 审美 意义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明确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可见审美对于一个人全面成长为一个理性的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审美心理的形成于青少年时期,在我国就是在学生的中小学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对于人的审美心理的构建有独特的优势,而作为中学时期的基础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审美心理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健康审美心理与基础美术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

审美心理是一个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灵魂部分,它包括审美的态度、审美的趣味和审美心理能力,健康的审美心理是人格得以完美塑造的基础。

1.1 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构建青少年的健康审美心理

基础美术教育应关注的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的全面的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习美术这个层面上。基础美术教育应从美术的学科教育走向美术的文化教育。

1.2 基础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學生的中小学阶段是审美心理构建的关键阶段,而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基础美术教育对健康的审美心理的培养更有独特的优势。美术教育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为审美心理的构建提供了养料,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使青少年产生了审美期待,培养了审美的情感,进而推动了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行为意识。而青少年时期是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时期,美术教学中,青少年的审美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2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审美心理引导现状

2.1 基础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审美心理正确引导的优势

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宣扬美的文化艺术学科,学生在教学中观赏艺术品,学习艺术文化,而后参与艺术创作和活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提炼,审美素养得以提升,审美心理逐步建立,基础美术教育以它独有的优势对于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效果。

2.2 当今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制约

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审美个性的发展,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在现今的美术课堂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到基础美术教育的意义,教学死板,教学效果事先是教师预设的,教师通过不断暗示、诱导,使学生放弃自己的观点,步入教师预设的“标准轨道”,学生麻木机械的“接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感受,不思考,无疑问,只是一味的接收。

2.3 学校、教师对基础美术教育的不重视影响着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发展

在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改革中,已经把美术课定位为“艺术文化课”,已经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建立及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在逐步从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上升到美术文化学习、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完善审美心理的层面上来。但是由于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及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的定位理解不够等原因,基础美术教育虽然略有好转,但仍然无法发挥其优势,呈现两个极端:一方面专业性太强,突出绘画技法、技巧,不重视其艺术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美术课变成了自习课、或是被其他课程占用,临近升学考试的年纪甚至是没有美术课程。美术教育失去了其美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这更和素质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

3 如何利用基础美术教育对青少年审美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

3.1 确立正确思想,以审美育人的为目的。

3.1.1 在基础美术教育当中应当端正教育思想,重视基础美术教育,并明确教育目的:基础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创作机会,应以对学生审美心理构建、创造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应遵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审美心理成长过程中给予引导,而不是强加灌输。把重心放在完善学生审美心理上,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挥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

3.1.2 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我国教育形势、需要,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思想,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过程。

3.1.3 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成长环境不同,资质不同,喜好不同,授课时要根据这些不同因材施教,在保证健康的审美方向的前提下,尽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3.2 营造轻松快乐的教育环境,真正做到美的教育,美的课堂。

3.2.1 鉴赏与感受,通过对艺术品的鉴赏,美化学生内心,提高其审美能力。课堂中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并客观的讲解艺术家生平,艺术特点,艺术形式等相关知识,并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2.2 表现与再创造,使学生将内心的审美体验通过适当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创作,为学生提过更多的自由创作机会,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快乐,同时也是对教学的检验和对学生体验的升华。

3.3 增加师生交流,交换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相互沟通,教师应多听学生的心声,交换审美体验,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课程。

3.4 拓展教育形式,不要让美育停留在书本上

3.4.1 对大自然美的体验,净化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自然的美,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净化学生的心灵。

3.4.2 扩展视野,带学生走进展览馆。

教学不仅仅在课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使学生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大量收藏着人类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通过这些艺术作品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心理能力。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青少年健康审美心理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其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最后归结于课堂,我们应更新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扩展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以正确引导审美方向为目的,发挥基础美术教育的优势构建青少年健康的审美心理。

参考文献:

[1]奚传绩《美术教育词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吕廷和,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5][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席勒《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7]帕森斯《我们如何理解艺术》1987.

作者:霍明明

审美情感与中学美术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尝试/

【摘要】本文论述将审美人生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途径,阐述审美人生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小学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审美人生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分别以掘美术教材、欣赏美术作品、创作美术作品为主线及利用美术资源促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基于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建议。

【关键词】审美人生教育 小学美术 四个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终极目标的研究不断深入,审美人生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域。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将审美人生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总结一些思考与读者探讨。

一、审美人生教育理念之内涵

审美人生教育是审美教育和人生教育的融合。审美教育即美育,它在各个学科教育中均有渗透,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尤为凸显,因为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更深层次而言,小学美术审美教育是在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造就尚美的社会风尚,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感知、理解、创造生活与艺术的真正的美。人生教育的基本要义是启迪人的智慧、深化人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整合人本身的知、情、意、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完美的人格,达到“诗意栖居”的状态[1]。

从上述审美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和人生教育内涵相通,指向一致。当然,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更强调审美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实现途径,而人生教育是审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审美人生教育是美育和人生教育的完美融合,它是指通过一系列审美教学活动建树学生人生态度、人生理想、完善人格,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2]。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审美人生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有其既定的目标,即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小学美术教育是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因此,小学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艺术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以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的人格,实现美的人生。可见,小学美术教育是实现审美人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我教艺术科(即美术学科)……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丰子恺先生表达了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涵养学生的审美心灵,使学生以审美心灵观照世态百相、处理衣食住行,成就学生崇尚美的人生观和审美观,使他们的审美心灵能与审美生活内外和谐[3]。

三、基于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重构

小学美术教育对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则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有适合该理念的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者尹少淳教授将“教学策略”定义为“在特定的教学任务中,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某种教学观念、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条件的特点,对教学任务的诸要素进行的系统谋划,以及根据谋划在执行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措施”。[3]根据上述关于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定义,在审美人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据现有小学美术教学条件,我们对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重构,并归纳总结了如下四个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以挖掘美术教材为主线,促进审美教育的渗透

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最直接的开展审美人生教育的方式之一,而能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提升到审美人生教学要求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运用。很多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为以技能传授为主,以审美人生教育为辅。所以,教师在授课中最关注的往往是教材中关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缺乏对欣赏、评述等领域的关注。以审美人生教育为理念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应当改变上述做法,在课堂导入环节、新课讲授环节、作业环节、作品展示点评环节和课后环节合理渗透审美人生教育,特别是在点评环节,更应该以有无“爱美之心”为原则,而不应以是否为“有用之画”为标准。

例如,教学六年级《浮雕》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柔美的音乐引入新课,向学生展示精美绝伦的九龙壁,并通过一段富有艺术性的短片简要讲解九龙壁的背景,然后进入浮雕课程的讲授,通过唯美的画面,分步讲解浮雕这种艺术形式及技能要点,让学生开阔美术视野,从欣赏中学会审美,并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在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调节氛围,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美,并用一颗审美之心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最后的作品展示和评价环节,教师正视学生作品之间的差异,评价时以学生的审美情感注入为首,外形次之,即只要学生以审美情感去理解作品、享受创作过程,那就值得赞美,而外观表现是否得当不必过分苛求。通过上述方式,教师把审美教育渗透到相关教学环节中,挖掘教材在审美教学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灵。

(二)以欣赏美术作品为主线,促进审美鉴赏经常化

审美人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而审美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需要长期积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美术教师的引导往往至关重要。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要重视提升专门的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审美欣赏活动的频率和课外延伸。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体验等系列审美活动,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各种各样的优秀美术作品,教会学生感悟作品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另外,教师还应该利用课外活动,如社团课等,增加向学生推送优秀艺术作品的频率,让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让学生浸润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其审美能力。

(三)利用美术资源,促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通过挖掘美术教材与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爱美之心带有一定的灌输性,从审美人生教育的效果上说它们只能起到“涵养”的作用,充其量是一种外在因素。通过小学美术教育达成审美人生教育的目标,还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育“审美心灵”。因此,小学美术教学除了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还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感受、体验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使其成为审美人生教育活动的资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

比如,对于农村小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植物之美、动物之美、山水之美、民风之美、传统服饰之美、传统人文礼仪之美等;对于城镇小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建筑之美、科技之美、现代服饰之美、交通工具之美、东西方文化融合之美、现代人文之美……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审美,并在美术课上让他们把所感受到的美恰当地表达出来。这种以美术资源为主线的美术教学策略将会进一步孕育学生的“审美心灵”,成就学生崇尚美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四)以創作美术作品为主线,促进审美活动实践化

我们以审美人生教育为理念支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前三个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然而,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具有内隐性,它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借助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加以显现。在小学美术教学领域,审美心灵显现的重要途径就是小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实践及其在此过程中展现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创作作品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态度,比如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是不是愉悦地、投入情感地去创作,是不是能够豁达地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是不是能够和其他同学展开友善的合作,是不是能够积极地面对困难、探寻解决之法等。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面,教师应该及时表扬、积极强化,反之则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学生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强化审美情操,实现审美人格的不断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宇.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理论对大学生审美人生建构的启示[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2]丰陈宝,丰一吟.丰子恺文集(第7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3]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编 刘小瑗)

作者: 曹培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论文下一篇:教学组专题模式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