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2022-05-0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文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提出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产管理”思维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 要] “互联网+”是我国在2012年所提出的新理念,也是当前创新互联网建设发展的新业态,在主导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互联网+”结合传统网络模式催生了多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态,例如“互联网+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解读了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对“互联网+”背景下校内规定资产管理模式及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互联网+”;现状问题;数据统计;管理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27

0 引 言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其中显示国内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正在呈现井喷式增长发展趋势,根据统计目前全国固定资产也已经全面增加42.15%左右,在教学、科研仪器等方面更增幅超过60.22%。这些数据也在告诉人们高校教育领域已经引入了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它基本实现了对校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理念与系统功能数据的优化,值得期待。

1 关于“互联网+”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1.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Internet Plus)即互联网化,它是当前现代网络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演变的最重要创新形态。“互联网+”本身利用了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来构建互联网平台,从本质上满足了跨界融合,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互联网+传统行业领域平台”的创新融合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传统行业领域平台的技术实力,丰富其平台功能内容,实现行业深度融合。如果从狭义范围来论述,“互联网+”就通过自身丰富多样的互联网化手段,配合数据融合技术来达成了行业信息数据化和共享化要求,完全创造了全新的行业发展生态,为产业技术发展带来新风向。

1.2 “互联网+”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实际上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存在理念与方法制度落后等等问题,对于信息化的适应与利用率并不高,这导致高校无论是宏观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微观管理细节方面都略显步履维艰,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为了迎合当前时代发展,高校必须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即要引进“互联网+”全新技术理念,结合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实现科学化配置,以“互联网+”理念下的各种技术手段作为关键开展管理工作,解决传统中所存在的校内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思考

当前国内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且问题涉及多个方面,下文将逐一展开解读思考。

2.1 管理分配不清、落实不到位

目前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一环节操作相对混乱,由于大部分工作由人工操作完成,再加之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所以管理权责存在分配不清、落实不到位等等问题。有些高校表现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心涣散或人手不够等等问题,这导致他们在固定资产科学管理配备方面无法保证工作任务执行到位,且在科学管理与价值管理方面也无法做到有效兼容,不能做到“谁使用、谁管理”。同时,其固定资产的采购合理性也相对偏差,在入库登记保管手续方面缺乏健全性,许多固定资产内容随意放置,这造成了校内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间接促使高校出现严重经济损失。

2.2 建档立卡缺位

在当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下,其管理主要分部门展开,在权责分配方面略显模糊。与此同时,高校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导致他们在管理手段方面依然停滞于登记造册,无法细致客观地反映所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动态变化以及存量分布。另外,高校往往存在资产主管部门与资产使用智能无法兼容,严重缺乏一体化管理手段,这让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经常出现对账不符、漏洞百出,经常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安全做出完整规划。

2.3 缺乏动态监控机制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对资产系统功能与数据的动态管理,但传统高校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静态不变的,但实际上高校的固定资产是会因为使用、耗损和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而随之变化的。因此高校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系统功能与数据动态监管方面十分不利,容易出现各种纰漏[1]。

3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固定资产创新管理策略

运用当前最新的“互联网+”理念打造高校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设,发挥系统统计功能优势并实现动态数据监控。从全方位体现对固定资产的整体查询与跟踪,保证资产安全,体现“时时、处处、人人”管理的现代化网络技术优势与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此,高校需要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计并建设有针对性的创新管理系统,体现创新管理策略,将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转为电算信息化管理模式,扭转高校过往“重财轻物”的管理主观倾向,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道路,确保固定资产能有效辅助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发挥新管理模式应有的巨大效能。

3.1 高校固定资产的创新系统管理功能解读

3.1.1 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互联网+功能包图”模式

对于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构建整体系统,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系统功能包图方法,所谓包图就是指维护与控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建模工具,它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管理子功能与主体架构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它应该与当前的网络信息数据联系起来,为高校打造“互联网+功能包图”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模式。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統中采用功能包图,它就主要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本身为核心,并在高校的内网管理系统中延伸出6个分支管理系统,它们分别为资产入库管理系统、资产出库管理系统、资产日常变更管理系统、资产采购申报管理系统、资产盘点与账册管理系统以及资产报废处置管理系统。这6个分支管理系统也被称为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包图的6个子包。

3.1.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互联网+功能包图”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首先,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第一步要选择购入资产,此时要进行资产采购申报,系统会为高校采购人员提供资产采购申报包,批准其进行固定资产采购,然后采购人员将采购信息列好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备份,开始固定资产采购过程。

其次,资产购入后系统会为高校后勤仓库管理人员提供资产入库管理包,该包主要是用于新资产入库与入库相关信息维护,后勤仓库管理人员使用该包对资产入库信息进行严格审核把关。而当资产出库时,会提出资产出库管理包,主要为后勤仓库管理员提供信息维护服务,实现资产出入库的有效监控。出库时领物员也要申请子包,并由后勤仓库管理人员进行核对,最终准许固定资产出库。

第三,资产日常管理变更包主要用于在日常帮助仓库管理人员、领物员等等进行资产信息查询、编辑与修改,例如对资产存放地点的修改调整等等,同时它也会记录每一次的系统维护信息,对每一次的日常购物进行审批检验,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基础信息的全面维护。

第四,资产盘点与账册管理系统,高校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仓库盘点,这是就要提出资产盘点与账户管理系统,申请系统包。在该工作中,还会对年度预算审批子包进行分析,提交年度预算审批调整,明確下一年的年度预算方案,同时辅助资产采购申报管理系统进行购物申请,以便于随后的采购工作。另外,该系统也会提出资产盘点处理意见子包,对高校内部资产盘亏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最后相应意见处理批示提出。

最后的资产报废处置管理系统包主要围绕对废弃固定资产的处理展开,它同样进行面向上级的申报、建立账户、并核对和统计废弃固定资产,包括出之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剩余的仓库固定资产内容,对数据库进行全面维护并重新备份,也包括针对系统的还原性操作。

3.1.3 子功能包图分解介绍

上述6个系统也可以归纳到子功能包图范畴,以“资产报废处置管理系统”为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后勤仓库管理人员进行资产报废申请提交与资产报废功能启用,它主要会提出有关资产报废处置管理的4个子包,分别为资产报废申请、资产报废、报废资产启用以及审批。通过上述4个子包应用过程,就可以将报废固定资产系统工作再划分为报废申请与报废申请维护两部分,其中审批子包又可以分为对报废申请固定资产的审批以及对报废固定资产重新启用的审批[2]。

3.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互联网+功能数据”统计管理具体实施流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互联网+功能数据”统计管理模式也围绕上述6个子系统展开应用,6个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就被称为子系统功能数据。除辅助6个子系统完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外,系统还描述了所有功能数据之间的静态关系。客观讲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互联网+功能数据”统计管理模式应该配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一核心系统的有效运营过程展开,例如对资产出入库信息数据、日常变更信息数据、库存信息数据、资产分类信息数据、资产出借信息数据、资产报废处置管理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管理整合,然后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详细统计。目前高校会形成一套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办法,它配合高校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展开统一协调管理,通过学校财政拨款来实现对系统的投资建设[3]。

总结来看,该系统希望从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出发,解决传统中人工方式管理固定资产的主观瓶颈,体现“互联网+”创新技术优势,确保资产从进入高校到报废一系列流程都有效顺畅,确保固定资产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提供服务。

4 总 结

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正在实现与时俱进的自我突破,正如本文所言,它已经在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功能包图”模式以及“互联网+功能数据”统计管理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高校在新时代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统计水平,迎合当前教育改革机制发展变化,实现长期稳定办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宏晓.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2]凌子玉.基于“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思考[J].商情,2018(21):261.

[3]王野.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8(4):105.

作者:张原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提出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产管理”思维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资固定产管理 管理新模式 对策

2016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硬件”建设数量上呈井喷式增长,从2010年到2014年年底,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57%。由此可见,国家及地方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推动了我国高校的高速发展,也使高校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不论是宏观的体制机制建设上,还是平时的管理细节上,都很难适应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当代高校新型信息化教育重要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科学配置和最大利用率,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水平;如何建立起与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是高校高速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高校在管理上过于涣散,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组织不力、落实不严,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够,导致固定资产不能科学管理,造成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漏洞,这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有的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进行资产管理,存在固定资产采购合理性较差、入库登记保管手续不健全、领用及调拨处置不科学等现象,造成固定资产随意放置,甚至造成固定资产流失,间接地导致高校的经济损失。

(二)建档立卡不到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我国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以部门管理为主,难以明确谁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同时,不少高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造册,工作效率不高,也无法全面反映资产的闲置状况、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另外,由于资产主管部门与资产使用的职能部门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手段,不能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标识,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难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动态监控不到位。高校存在校区分散、人员分散且缺乏专人管理,导致资产无法实现全方位动态监控。有的高校仅由学校财务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电子价值的数字管理,有的高校仅由后勤管理部门对全校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的管理。在现实运作中,各类固定资产又分散到各使用部门管理,导致管理松散、责任不清、追责不明。这不但影响了学校领导的整体决策,也影响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发挥最大使用效益。

二、构建高校“互联网+”资产管理模式是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适应潮流发展,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快速提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然而,作为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固定资产,在我国一些高校尚以简单手工记录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管理,并未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管理目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量的教学设备不断购进,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高校发展的步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而实现固定资产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将是“互联网+”环境下探索与实践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与自动化管理的创新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打造平台构建高校资产管理新模式

(一)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整体状况,具备查询和跟踪功能,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能够起到“时时、处处、人人”的作用。高校运用“互联网+”打造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借助平台相关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各个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资产需求、库存、报废等信息,实现固定资产的“流动”管理。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高校的自身内部管理模式,促进固定资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进而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水平。

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需求,通过平台数据接口将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连接到平台上来,形成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平台要重点开发以下模块:建筑管理模块、国土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图书管理模块、文物管理模块、家具管理模块、办公管理模块、植物管理模块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撑固定资产的互联互通管理,平台要具备无形资产管理、采购管理、报修报废管理、共享使用管理、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应用和协调功能。

(二)以平台搭建为抓手构建网格化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高校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将为高校实施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就是用数字信息化方式管理固定资产,在全校范围内,主要将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设备、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家具、行政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资产分为相对独立的“格”,确定每一“格”的管理专员及管理权限,负责管理“格”内资产业务,将网格的管理职责落实到人,进而建立起全覆盖、无盲区的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体系。

同时,高校要充分依托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开发基于手机的固定资产管理APP动态监管平台。手机APP动态监管平台将强化高校上下沟通和联动,所有固定资产管理员能够“时时、处处、人人”为师生提供资产使用、申请维修、报废处置等业务的手机平台处理,一揽子解决教职工多部门奔波签字之苦。通过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网格化管理及手机APP管理平台互为补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网络化、业务分析信息化、资产指标实时化、动态监控常态化,从而构建新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

四、加强“互联网+”高校资产管理平台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在制度上要完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体系建设。高校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校要制定一套科学、严密、系统、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精神,要及时完善及制订出台相对应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细则》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制度、购置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报废核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移交、处置及损坏赔偿等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切实做到用制度管理固定资产。

(二)在管理上要加强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使用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后,对高校内部的资产管理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其一,高校要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学校一级与院、系及职能部门等二级使用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建立结构简单、通俗易操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其二,要改变固定资产数字价值与实物价值不相符的情况,加强网络化统一资产管理平台与财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实现全校固定资产调配处置与财务平台同步更新、账目一致。

(三)在宣传上要加强资产保值增值的宣传。要通过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定期举办培训班、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等形式,宣传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法规,让广大教职员工了解固定资产对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和保障性,提高依法管理和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法规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王观宏.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6(15)

[2]丁连勇.浅谈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

[3]代惠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商,2015(52)

[4]黄忠林.《高等学校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J].内江科技,2015(11)

[5]黄鹏奎.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0)

【作者简介】杨 环( 1974— ),女,广西博白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

(责编 王 一)

作者:杨环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的顺利进行,是衡量高校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发展,高校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在高校的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的基础。然而,有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固定资产规模的发展速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流失等问题,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当,需要积极摸索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校内部拥有众多的部门机构和数量庞大的教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每个部门都涉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教职工工作中都会领用资产,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分布相对分散,具有使用部门多、涉及人员广的特点。同时,由于高校内部事务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等众多领域,固定资产类型众多,存放地点广,,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随着高校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固定资产处于高频的变动状态中,存放地点、使用人、资产状态等不断变动,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成本过高,而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在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有些高校习惯于以价格作为主要衡量因素,高校之间相互攀比,盲目追求引进并不必要的高端技术和设备仪器,主观上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购置的现象:由于统一规划不足,不同部门、院系之间缺乏沟通,忽略高校公用的网络平台和仪器平台的作用,反而自行建设本部门或本院系的平台,造成部分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不当。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尤其是各种科研设备的使用,缺乏明晰的产权,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护,存在操作违规现象,导致设备损耗严重。例如有些科研人员对专业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不了解最佳的使用环境和参数设置,会对各种仪器设备造成损耗。由于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管理人员难以实时了解各项资产的实时状态,造成较高的设备折旧率。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很大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需要成本核算,导致重资产采购轻使用管理的问题。尽管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然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管理的结合,导致多个管理部门之间权责范围界定不清,呈现管理权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发混乱。

(二)固定资产制度体系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性较低,未进行充分论证;三是部分规章制度老旧过时,没有根据新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国内高校虽有设立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但往往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多是零散体现在不同部门、院系的规章制度中,工作中常常面临制度上的困惑。例如,固定资产报废报残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早已报废的仪器设备依然挂在账上,有些办理了报废手续的仪器设备还存放在使用部门等。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是执行不力,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被逐渐削弱,固定资产损毁、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虽纷纷建立了固定资产网络平台,设立资产信息资源库,但有些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局限于建立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库,停留在对固定资产数据、状态信息的统计功能上,而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作用。对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录入和使用,往往局限于后勤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普通师生的关注度不高,使用率低。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侧重于财务收支等工作的监督,固定资产事项的审计并非工作重点,往往仅限于重大物资采购、建设项目的监督。同时,由于人力有限,审计部门的监督往往停留在事前和事后的审计,对事中的监督力度有限,导致内部监督较为薄弱。

(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不过关,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兼任或兼职,业务不熟练,也未经系统的学习培训,人员频繁流动。有些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松懈,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处理不及时、不主动,对管理制度不了解,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需要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管理层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上而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方法;高校需要设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架构,加强管理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根据国家、地方关于资产工作的法令制度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处置等工作程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并通过对采购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采购质量和公开透明。

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需要细化相关的要求细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规范。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共享性和规范性,使固定资产使用单位都可以参与管理,为各单位提供实时状态信息,避免重复购置行为。

要积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使各类数据可以有效对接、实时共享,优化资产配置。例如,可以使用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编号建卡,借助射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统计和监控,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四)加强监督力度

一方面,要推进审计部门的发展,安排充足人手对固定资产各项活动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尤其要做好事中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采取社会中介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提高管理人員业务水平

首先,要积极招收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严格招收标准;其次,要做好系统化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其工作态度及素养;再次,通过绩效考评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和激励,激发工作热情。
五、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资产流失等问题,除了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覆盖面广、使用部门和人员众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积极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增值。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作者:练文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社会保险管理论文下一篇:精神慰藉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