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葬礼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中国的葬礼范文

中国传统葬礼

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

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通知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

守铺

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 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孝子在居丧期间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

吊唁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尽快上路奔丧。。亲朋友邻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

接三

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到天上。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

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然后 将棺木放下,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

第二篇:中国历代葬礼

《中国历代葬礼》

《中国历代葬礼》是一部较为系统阐述中国丧葬礼仪的著作,作者万建中。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丧礼的形成和发展的总的概述,主要从丧葬礼仪的起源、历代的发展演变和土葬实行的原因来具体分析。第二部分是尸体的处理和亡魂安顿的方法和途径,从属行、沐浴更衣、饭含覆面、报丧、招魂、送魂六个方面来描述,对这些礼仪的起源、发展演变作了介绍,其中还谈到沐浴时所用的买水、寿衣的颜色材料,饭含时所用的食物、覆面的物品以及民间的报丧、招魂、送魂习俗等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生者对死者哀悼的治丧礼仪,分为七期、奔丧、吊丧、大敛、丧服、娱尸六个方面。首先谈到七期产生原因,七期之间 分别需要做的事以及民间关于七期的不同习俗;其次是奔丧、吊丧、礼仪,主要从起源,吊丧前的准备和民间的奔丧习俗来论述。再次时大殓,那收尸入棺前的仪式,包括棺材的制作,入棺前的准备。入殓后的禁忌和盖棺后的铭归仪式;接着是对丧服的概说,其中讲到丧服的起源、演变、丧服的五等分类及具体内容、丧服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民间丧服的具体形式;最后是带有喜庆的娱尸礼仪,主要从不同地区的娱尸风俗和作者对人们矛盾心理的分析来阐述。第四部分是送亡灵上路的出丧仪式,包括葬日、起灵、哭丧、送丧、路祭五个方面。其中对民间葬时的禁忌,民间起灵前所做的具体准备,哭丧是所唱的挽歌,送丧的过程及所用的器具的规定,《金瓶梅》中关于送丧的描写和不同地区路祭的方式等内容进行论述。第五部分是墓葬礼仪。包括墓地的选择、坟墓的形式、棺訆礼制及演变。用器。下葬仪式和工葬中的各种藏式礼俗六个方面,谈到风水择墓的问题,清代惠陵的选择情况。坟与墓的起源,春秋时墓上修坟的原因,汉唐坟墓的具体情况,棺村的起源及演变,明器的起源及在历朝的表现、下葬前得准备礼仪。民间下葬习俗以及对土葬中仰卧直服葬、屈服葬、俯身葬、二次葬的相关内容的阐述。第六部分是藏后礼仪,首先谈到藏后礼仪产生的原因:接着是对哭丧礼仪中居丧年限的演变。居丧礼仪在历朝的具体体现。居丧礼仪中的具体礼节作较为详细的阐述:再者是对墓后祭祀礼仪的具体阐述,包括儒家经典中的祭祀礼仪如:反哭之祭、虞祭、小(大)祥之祭、裸祭等。其次是岁时祭祀礼仪如:忌日祭、三日之祭、春节祭、清明墓祭。中元节祭等。还有墓祭、祠祭、家祭;再次是对墓后祭礼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论述兵提供相应的模板,包括祭文、悼词、吊问、、墓志铭和墓碑文等内容;接着是讲祭品的样式,有人性、纸钱、香、哭声、食用物祭品和象征性祭品;接下来是对葬后祀礼中的禁忌的描述,包括祭者祭祀,祭时禁忌、祭仪禁忌、祭品禁忌、祭器禁忌和祭事禁忌;最后是论述葬后祭祀礼仪的意义,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并对葬后的祭祀礼仪给予了合理的批判,号召移风易俗办祭事。

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哭丧送丧礼仪和人性人殉的论述。首先是哭丧送丧礼仪,哭丧礼仪是贯穿于整个丧葬礼仪的始终,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深切的哀悼的外在表现形式,送丧礼仪是生者送死者亡灵上路时的礼仪。作者在书中提到“有人为博取考的美名花钱请人哭丧,于是职业性的哭丧夫(妇)出现”,并且有的家庭则为显示自己的家族富有、权势,把送丧葬礼中场面的大小作为其家庭地位的象征,是一次家族向世人示威的大好机会。对于以上两个方面,笔者认为这既是一种对死者的不尊重,即不孝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上奢靡风气在丧葬礼仪中的体现。哭丧礼仪本是生者对死者表达哀痛之情的礼仪,是对死者的眷恋不舍,这只有在亲属好友之间才能得到体现,而花钱雇人哭丧,已完全背离了哭丧礼仪的真谛,那些被雇佣的人与死者毫无联系,试问他们的哭丧怎么能真正传递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呢?不过是流于表面眼泪而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而在送丧礼仪中,一些家族为显示家族势力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风靡的社会风气,试想若将这些财物用于发展经济或下层百姓的生活,对社会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从哭丧送丧礼仪中就可看出,人们对死者的祭奠,表面上体现着孝道,而实际上是利用死者来实现他们追逐名利,盲目攀比的目的,是一种对死者的亵渎,把死者作为生者利用的工具。其次

是书中关于人性、人殉的的论述,虽然其篇幅不长,但从中可以看出丧葬礼仪中亵渎人性,草菅人命的本质。书中提到“人性,就是将人作为祭品,即杀人行祭;人殉是将活人作为死者的陪葬物品一起被埋葬,商朝是人性最发达的朝代,西周后则演变成人殉制度”。人性、人殉这种残酷至极的葬后祭祀方式,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思想在丧葬礼仪中的体现,被实行人性、人殉的大多是奴隶、妇女,他们是统治者在鬼魂观念驱使下的牺牲品,他们或是被奴隶主宰杀用来祭祀其主宗、神灵,或是作为随葬品被埋葬。当然这其中也有妇女是自愿殉葬的,在《清稗类钞·贞烈类》中就记载了几位清代妇女殉节的事迹,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地位低下而被迫要求殉葬。从人性、人殉中可看出,当时统治阶层是何等的愚昧无知,他们被鬼魂观念左右,认为人死后和活人一样,也需要享受服侍。在他们的意识中不存在人权观念,充分体现了他们草菅人命,扼杀人性的极端残暴的本性。同时从人性、人殉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奴隶、妇女地位是何等的低下,他们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受到统治阶级的严格控制,是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观念的牺牲品。而这也不仅在人性、人殉上得以体现,而是贯穿于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直到近代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中国,解放人们思想,这种观念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上面的哭丧礼仪和人性人殉的制度中,可以看出中国哭丧礼仪中存在一些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马克思曾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当时落后生产力水平的支配下,人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十分落后……

本书对中国葬礼中的各种礼俗都坐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为初丧、治丧、出丧、墓丧、葬后礼仪五个部分来对中国丧葬礼俗进行分析。书书中大量引用史料,史料来源广泛,不仅包含《礼记》、《三国志》、《元典章》等原始材料,《金瓶梅》、《红楼梦》等古代小说,还参考了许多现代史学家观念或有关丧葬的著作。如在本文第五章所讲到的二次葬礼中,就引用《后汉书》、《隋书》、《贵州通志》等史料来阐述二次葬在在古代明间具体实施状况,而且关于二次葬的起因,作者则是通过宋兆麟先生以民族学的角度来分析二次葬的原因,是死者都有与祖先归葬一处的信仰,而这一观点也被作者引用,作为二次葬的一个终极原因。本书采用史论结合,大量运用史料来印证作者的观点,这就使得本书观点有理有据,而且相对较为全面。本书在论述具体的丧葬礼仪时,不仅谈到该礼仪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而且还同时谈到一些民间地区在进行这一丧葬礼仪的具体操作状况,这不仅能让读者能对这一丧葬礼仪能有个总体上的把握,而且还能对民间的具体实施状况作一比较,对作者了解民间各地的礼仪历史也有一定的帮助。如:作者在论述报丧礼仪时,对于其起源,作者就引用《仪礼*土丧礼》与《礼记*丧礼》来产生甚古,还说道报丧的内容,及记诉死者生卒年月,祭葬时间地点等。接着就是关于;历代报丧礼仪的演变,最后就对民间各地关于报丧礼仪进行具体陈述,书中提到浙江一带,广西宁明北宁村,黑龙江一带,旧时的北京以及中国少数名族关于报丧礼仪的规定。由此,读者不仅能够对报丧礼仪的内容及演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还能对不同地区的报丧礼俗有一定的了解,还有助于读者对民间各地区的丧葬文化历史的认识和掌握。此外,作者在论述每个丧葬礼仪时都将自己的观点引入书中,对该丧葬礼俗作一个评价。这就使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不仅能看到大量史料,还能看到作者对此的主观评价,这就有助于读者对丧葬礼俗的理解。如:作者在论述娱尸礼仪时,就对人们娱尸的原因及人们的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作了分析,认为人们对死者即眷恋有恐惧,对死者的眷恋其实是对生命的眷恋,而对死者对恐惧则是对死亡的恐惧,并指出人们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的根源在于人们在丧葬礼仪上他们寄托了他们的全部生死观,生之眷恋与死之恐惧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导致人们矛盾的心理。对作者这一观点中,我就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娱尸礼仪,他一方面是在对死者表示眷恋之情,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者对死亡的恐惧,希望借助一些愉悦的活动来掩饰人们内心深处不敢面对死亡的心情。作者在第六章中还提到了关于葬后礼仪的书写格式,包括祭文、悼词、挽幛等的书写格式、内容、并提供了模板,如在祭文的写作方面,作者介绍了包

括祭祖宗、祭父、祭母等21种对于不同

当然在读完本书之后,我认为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书主要是介绍丧葬礼仪的具体内容, 缺少丧葬礼仪在历朝的演变过程的系统分析,而只是分散地插入到个具体丧葬礼仪中。本本书主要侧重于对汉族丧葬礼仪的描述,而在各少数民族则是在某一具体礼仪上有简略地提到,很多少数民族甚至没有被提及,这不利于读者对少数民族丧葬礼仪的了解。此外,本书在葬法方面的论述也不够完整,只是提及以汉族为首的土葬的相关内容,而火葬、天葬、树葬、崖葬等形式多样的葬法在本书中并未提及。其次,本书在观点上也有一些不够完善。作者在论述土葬的原因时,认为这是汉族人民“入土为安”理念的体现,是最有条件表现阶级和等级差别的丧葬礼仪,同时也是对动物行为的模仿。而我认为除上述三点之外,还有一点是人们受到长期形成的“丧”的理念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早期,人死后并不进行埋葬,甚至有时候由于没有食物来源而将尸体吃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已产生鬼魂观念,认为人死后鬼魂会回到肉体。对于死者亲属而言,为体现他们的丧道,就需要好好保存死者尸体,以便死者日后寻找肉体。而只有土葬才能将尸体完整地保存起来,其他形式的葬法,如火葬、崖葬、腹葬等都不能完整地保存尸体。因此,选择土葬还应是生者对死者孝道的体现。此外,关于春秋时在墓上修坟的原因,作者提出三点:1.是方便人们识别墓葬的所在;2.由中原地区的社会发展及改、经、文的变迁造成的。3.在墓上修坟能体现地位爵位的高低,是身份等级的象征。而在《中国丧葬礼俗》中对此也作了详细的描述,除以上三点原因外,还提出两点1.是中原地区先已存在在墓上建筑的传统,从建筑向坟发展,较为自然。2.认为中原地区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尤其是和南方吴国交往,因此受到吴地坟墓的影响。对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后者的分析更为全面,在商代时,中国已开始在墓上建造房屋,如殷墟妇好墓和安阳大司空村得多崖墓上都有建筑,这就为坟上建设提供了可能。

《中国历代葬礼》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国丧葬礼仪的著作,虽然其中有一些我认为不足之处,但总体上是一本具有相当价值的书。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获益匪浅,不仅对丧葬礼仪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可以透过丧葬礼仪去分析当时的社会的风尚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具有相当价值的书,是人们研究丧葬礼仪的必读之书。

第三篇:玫瑰的葬礼

 玫瑰的葬礼【感动,究竟有多远】 有人把婚姻比作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婚礼应该算是一场葬礼了。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的职称是司仪,专门为别人婚礼主持,见证了一幕幕的幸福瞬间,也一次次被男女主角的爱情感动着。一步一步走到那个殿堂,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特殊点的婚礼,更是让人觉得是有一股暖流缓缓的在身体里流淌着,似乎给我们一种向往,一份希望。

有人把婚姻比作是爱情的坟墓,那么婚礼应该算是一场葬礼了。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的职称是司仪,专门为别人婚礼主持,见证了一幕幕的幸福瞬间,也一次次被男女主角的爱情感动着。一步一步走到那个殿堂,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些特殊点的婚礼,更是让人觉得是有一股暖流缓缓的在身体里流淌着,似乎给我们一种向往,一份希望。

他说,有一次婚礼让他触动了很久,一向口齿伶俐竟开不了口,呆呆的站在一旁。那天早上很大的雾,浩长的接亲队伍在公路上奔驰,生命其实短暂的就像一瞬间,谁也不知道下一秒是否就到了奈何桥前。八辆结亲车在转弯处,偏偏新郎的车撞上了,也只有新郎一个人接到了死神的召书。有时候,我真感觉冥冥中似乎一切都注定,其实我们这一生都是在斗争的,不管怎么样,斗到最后敌人总是自己,所以我们要时刻的保持清醒,时刻明白敌人就是自己,早一些把自己作为目标,就不会多余的去浪费我们有限的时间。可是,我们最后还是个输家,永远逃不了死亡的宣判,能做到的就是漂亮的死。

那位朋友在婚礼的殿堂等了许久,结亲队伍终于还是到了,一位新娘,一张照片。一切似乎没发生似的,新娘抱着新郎的照片继续着他们的“葬礼”,亲友们抑制着悲痛祝福着。他告诉我,那场婚礼只有一句话,新娘说请大家笑着祝福我们。我最后感觉这样的婚礼似乎和有新郎的差不多,大家都是共同去见证一份爱情,他们见到了,也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情本来就是让人有些心痛,爱是用泪水筑成的,至少我认为是这样的,当我们能体会到父母为我们的辛劳时,当我们能感受到朋友在最需要时出现,当我们为了爱人可以放弃一切时,都有些痛。可那些都是很幸福的。

朋友说,他愿意一辈子做这个职业,那里有着永恒的东西。

从那之后,我每次听到《约定》这歌时,心都有些颤抖,许下个承诺很简单,守候着那份承诺,却是很难。男人是种爱撒谎的动物,女人呢,确是种爱听谎言的动物。如果彼此都真实些,我想幸福其实很简单了。时刻清醒的检讨自己,别把错误都加在了别人身上,尽管许多人认同了你的观点,你再多宽容一些,你也就离漂亮的死近了。

感动有多远,心近了,它就近了。。

第四篇:小鸟的葬礼

《婚姻与家庭》2013年11月上

停车场的地上有一只死鸟,我送豆豆上学时,连续几天看见它静静的躺在那里。

刚看到那只死鸟时,我下意识的想拉着豆豆快速离开,生怕吓到他。可豆豆却停下来,好奇地问我:“妈妈,这只鸟不是在睡觉,应该是死了吧!”我平静的点了点头。早在豆豆3岁的时候,我已经和他谈论过生命与死亡的话题,所以他说这个“死”字时,非常自然。

豆豆接着问:“它是怎么死的呀?我答:“我看不出来,你觉得呢?”他蹲在地上认真地看了一会,然后很严肃地说:“是不是翅膀受伤了,从树上掉下来,摔死的,妈妈,你看,它耷拉着翅膀呢!”我说:“可能是的。”他又说:“也有可能是触电了,我总是看到鸟儿停在电线上,为它们担心了好久。”我没有跟他解释,小鸟停在电线上是不会被电死的,还是淡淡的回答他:“这也有可能。”豆豆继续猜测:或者,它是被猫咬死的。上次我就见到一只猫追一只鸟来着......一路上,豆豆都在做着对小鸟死亡的各种猜测。

走到幼儿园门口时,他还若有所思,突然,他幽幽的说:“不知道这只鸟有多大了,如果很老的话,可能什么也没有发生,就是老着老着就死了。”老着老着就死了,听起来,怎么伤感中带着一丝浪漫呢?我的思绪一下子游离了,一晃神的功夫,他的背影已经融入到一堆小朋友中间,欢快地玩起来。

死亡,对于大人来说,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可以避免的话,就不想跟孩子谈起,然而,孩子说起死亡,却总是轻松自在,毫无顾忌的,就如同日升日落,草长莺飞,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第二天,那只小鸟还在。他看了一眼,就走过去了。但一路上,他的问题不断。“妈妈,这只小鸟,有爸爸妈妈吗?他爸爸妈妈是不是到处在找他呀?找不到会不会着急?”“他会一直躺在那里吗?如果下雨了,他死了不会飞,淋湿了怎么办?”“妈妈,你以前跟我说过,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如果我们相互保护好,是不是就不会死呢?”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说:如果我们好好保护自己,保护对方,会避免很多不好的事情发生。

沉默了一阵,他又问:妈妈,人死后,动物死后,去了哪里?我:去了大自然,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比如,树叶落在泥土里,成了泥土,小鸟也是如此。豆豆:那它们会像种子一样发芽吗?我:会有新的生命出来,你看,那个枝头,又有一群小鸟在唱歌,他们是新的生命。豆豆:人也是这样吧!弟弟在你的肚子里面长大,出来,就是新的生命来临了,对吗?我:是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太阳升起,又落下,但是永远不会消失。

第三天,死鸟还在。但很明显的,羽毛已经失去光泽,而且凌乱。豆豆:妈妈,我觉得,它是真的死了。原来,他之前还抱有希望。“你看,它没昨天那么大了,它在慢慢的消失吗?”我说:是的,好像是变小了。他突然说:要不,我们给小鸟办一个葬礼吧?就像汤米的爷爷那样,躺在棺材里,然后葬在地底下。这是他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他开始准备:一个盒子,一把铁锹,一块纸板,一只水笔。还有一包东西。他把小鸟放进盒子里,盖上,然后放入挖好的坑里,再把那包东西放在小鸟的旁边。我问:那是什么?他说:有手电筒,害怕的时候就把光打开。有涂色卡片,无聊的时候可以玩涂色。有巧克力,饿的时候,可以吃。还有这个,是一张小鸟的图片,我想,它看到图片,会觉得,有人在爱着他,会给他力量与勇气...我越听,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包,很像他在美国上幼儿园时,老师教他们准备的地震包。我突然明白,原来,5岁孩子眼里的死亡,不过是生命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永远不会停止的。

我很真挚地赞美他:“小鸟一定很感激你为它做的这些。”他没有说话,和我一起,一捧一捧的把泥巴盖在小鸟的身上。然后,他拿起笔,叫我在纸板上写字,他说:“这是小鸟的墓碑,妈妈,你说,写什么好呢?”我说:“墓碑上不一定要写字,由豆豆画上想说的话,小鸟会更明白。”豆豆想了想,在纸板上,画上了天空,白云,飞翔的小鸟,小鸟的头上,还戴着一圈美丽的花环...就如同,这只小鸟从来没有离开过。

为小鸟举行完葬礼后,豆豆如释重负。而我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尽管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飞过”。感谢这只小鸟,感谢豆豆,让我重新思索生命的意义。

第五篇:特殊的葬礼

《特殊的葬礼》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今天说的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8课《特殊的葬礼》。板书:课题。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 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巴西总统为一条瀑布亲自主持了一场特殊的葬礼,这段使用倒叙式开头,设置悬念。

第二段(第二至六自然段)讲塞特凯达斯瀑布变化过程及其消失的原因。这段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运用今昔对比的写法,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第三段(第七至八自然段)讲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在葬礼上向全世界发出了“保护自然生态”的呼吁,这段照应第一段篇来点题,提示了文章的中心。

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初步学习第二自然段,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了解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的表现。

(三)学习7至6自然段,通过大瀑布前后的对比,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地球的情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即将枯竭,等待消亡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人格化的样子及游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是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三十二名学生,从任教语文这一门学科,我自己特别喜欢朗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我长期的熏陶下,班内的学生也对朗读情有独钟,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创新能力、概括思维等方面存在不足。如:想像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有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有关环境兼写景的记叙文,塞特凯达斯瀑布壮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电视机、录音机)等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入境界进入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壮观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去热爱大自然。用以读代讲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唤起学生保护大自然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课文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只有学会怎样

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对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五、课堂教学程序安排。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会文——入境——动心——吐情”即通过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和对课文语言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看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赞叹和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唤起学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通过以上四步的教学,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的目的。我的教学依据是:

1;符合四年级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 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 3;符合作者的思路。

(二)、教具准备:

录像、电视机,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缩短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首先,用解题切入的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课题是什么?板书课题(

18、特殊的葬礼)“葬”是什么意思呢?特殊在那儿呢?

葬礼为谁举行的?

我这样导课的依据是大纲对四年级阅读能力要求;即培养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懂得题和文的关系,养成读文先读题的习惯,学会以题目为线索去阅读文章。并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阅读课文,回顾写法完成教学思路中的“会文”。接下来由整体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课文。

(1)、过渡学习第2——6自然段。

过渡语:塞特凯达斯瀑布老师没有见过,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

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带什么去?)老师建议大家带俩样东西:“眼睛”和“耳朵”。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引导学生明白、要用心听、仔细看),现在做好准备了吗?好!我们现在马上出发,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设计这样的过渡语是为了下一步能带学生入境界奠定基础,其次以幽默的语言,告诉大家要用心听,仔细看。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

接着教师用文中的语言继续渲染气氛,原来,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大的瀑布;书上哪儿告诉我们?

引导学习第二段,自由朗读第3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流量最大、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以及气势雄伟壮观等词语。)依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雄伟壮观。 这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以体会,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游客流连忘返时,会怎么赞叹瀑布。在上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评价。完成教学思路的“入境”。

接着让学生带着“今天为什么这么一个曾经如此雄伟壮观的瀑布,竟然不辞而别呢?”

A抽2名学生朗读第

4、5小节。其它同学边听边思,抓住过渡砍伐,照成水土流失。它逐渐枯竭,奄奄一息等。用“——”划出有关词句,教师相机板书:逐渐枯竭。

B、说说几年后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抓住“逐渐枯竭再也见不到、无奈低下了头”等词句,想象此时瀑布的样子,想象游人看到这样的情景

会有哪些感慨,会说些什么?再联系第三段的内容,通过朗读比较、谈自己的体会,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动心”。

C、让一名学生再次朗读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瀑布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使学生感悟出“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行为是照成自然生态、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

D、过渡语:科学家们预测,过了不久,大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之后人们是怎么做的呢?(引读第6自然段;消息传开,许多人感到„„,同时也唤起了„„)。

2、过渡学习第

7、8自然段

过渡语: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隊道回到1986 年9月举行葬礼的这一天,大家想一想,这个仪式是多么神圣啊!谁来读一读。

A、指名读 B、学生评 C、还有谁要读。

2、学习完这篇课文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宣传环保的重要呢?完成教学思路中的“吐情”。

这样做的目的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画、议等多种形式是学生体会文中的“情”

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3、教师小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热爱大自然,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教师的小结参透了德育:达到了情感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又让学生由部分回归整体再读课文。

4、布置作业: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这篇演说辞。

(2)、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任选一题。

课堂教学到此结束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本课特点;设计如下板书:

18、特殊的葬礼

雄伟壮观————逐渐枯竭

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真诚祝福语范文下一篇:自管会介绍范文